如何加快县域内临床检验中心的实施设想
县级医院医学检验科建设和管理指南
县级医院医学检验科建设和管理指南摘要县级医院是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为县域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县级医院医学检验科的建设和管理与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息息相关。
目前,县级医院医学检验科面临诸多建设和管理中的问题和困扰。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组织国内检验领域专家,针对临床检验工作中''人、机、料、法、环、信、控〃相关的9个方面内容,对县级医院医学检验科建设和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撰写了该指南,旨在规范和提升县级医院医学检验科的能力。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诊疗能力明显进步,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取得良好效果。
但地区间、医院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县级医院诊疗能力与全国水平尚有差距⑴。
与此同时,县级医院医学检验科建设也面临诸多问题和困扰,其质量管理体系相对不够完善、质量控制意识有待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不足。
加强医学检验科等支撑学科建设,可提升疑难、急危重症疾病诊断和治疗能力,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⑵。
为此,县级医院医学检验科亟需能力建设指南以完善其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检验质量和水平,以满足县域居民医疗服务需求为出发点,推动县级医院进入高质量发展。
总则一、政策法规为完善我国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制和体系,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推动构建分级诊疗机制,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方案(2023—2025年)》⑸,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⑷、《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2023修订版)⑸、CNAS-C10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⑺、WS233-2017《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皿、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⑹对医学检验科质量和管理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制定本指南,旨在加强县级医院医学检验科能力建设。
县级医院医学检验科建设和管理指南
县级医院医学检验科建设和管理指南医学检验科是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之一,承担着为临床诊断、治疗和科研提供准确、高效、安全的检验服务的任务。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医学检验科在医疗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加强县级医院医学检验科的建设与管理,提高检验质量和服务水平,制定本指南。
一、医学检验科建设目标1. 县级医院医学检验科应达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种目录》和《医疗机构医学检验科诊疗项目目录》规定的检验项目开展范围。
2. 医学检验科应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场地,满足检验项目开展需求。
3. 医学检验科应具备先进的检验设备和技术,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医学检验科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检验服务质量。
5. 医学检验科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医学检验科建设内容1. 场地建设:医学检验科应具备独立的检验场地,布局合理,满足检验项目开展需求。
2. 设备建设:根据检验项目需求,配置先进的检验设备,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3. 技术建设:引进和培养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检验人才,提高检验技术水平。
4.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质量评估、质量改进等方面。
5. 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
加强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技能。
三、医学检验科管理要求1. 医学检验科应严格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医学检验科诊疗项目目录》和相关规定,合法开展检验项目。
2. 医学检验科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确保检验工作依法、依规、有序开展。
3. 医学检验科应加强检验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医学检验科应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预防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5. 医学检验科应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检验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6. 医学检验科应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协作,为临床诊断、治疗和科研提供优质服务。
四、医学检验科发展建议1. 提高认识:医院领导和全体医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医学检验科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性,重视医学检验科的建设与发展。
区域医疗检验中心方案
区域医疗检验中心方案概述本文档旨在为区域医疗检验中心提供一个实施方案。
该方案将涵盖中心的目标与目的、实施流程、资源需求、监控与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目标与目的区域医疗检验中心的目标是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检验服务,帮助医疗机构准确诊断和治疗疾病。
其主要目的包括:1.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缩短检验结果出具的时间,以便医生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计划。
3.提供多种检验项目,并能满足不同医疗机构的需求。
4.保证检验过程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实施流程步骤一:设立中心1.确定中心的具体位置,考虑人流量和交通便捷性等因素。
2.设计并建造中心建筑,包括实验室、仓库、办公区域等功能区域。
3.配置必要的设备和仪器,如生化分析仪、细菌培养箱等,以支持不同类型的检验项目。
4.招聘并培训合适的技术人员,确保其具备完成各项检验任务的能力。
步骤二:建立检验流程1.制定标准操作规程(SOP)以确保检验流程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2.确定样本的收集、储存和运输的标准操作流程。
3.为不同类型的检验项目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并确保其合规性和可靠性。
4.设计并建立标本接收和登记系统,以跟踪样本的状态和进展。
5.制定结果报告的标准格式,并建立结果报告的归档系统。
步骤三:资源需求1.确定中心所需的设备、仪器和耗材,并进行采购和安装。
2.确保中心具有足够的工作人员,以满足检验项目的需求。
3.确定中心的财务预算,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资金筹集。
4.确定IT系统的需求,并进行建设和维护,以支持检验流程和数据管理。
步骤四:质量监控与评估1.设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内部质控和外部质控。
2.开展内部质控活动,以监测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和偏差,并制定纠正措施。
3.参与外部质控项目,并通过与其他同类机构的比对,提高中心的质量水平。
4.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包括对中心设备、仪器和人员素质的评估。
风险与挑战在实施区域医疗检验中心方案时,可能会面临以下风险与挑战:1.人员培训:确保中心的技术人员具备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投入大量的培训资源。
检验区域中心实施方案
检验区域中心实施方案为了提高检验区域中心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检验区域中心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
人员管理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设备管理要加强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质量管理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二、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检验区域中心应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检验团队。
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要加强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优化检验流程和技术手段。
检验区域中心应优化检验流程和技术手段,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
要对检验流程进行全面审视,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加以优化和改进;要引进先进的检验技术和设备,提高检验的科学性和精准度;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检验数据的实时共享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与外部合作和交流。
检验区域中心应加强与外部合作和交流,拓展检验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要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检验工作的发展;要积极参与行业交流和学术研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影响力;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合作,满足其个性化的检验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
五、加强风险防控和安全管理。
检验区域中心应加强风险防控和安全管理,确保检验工作的安全稳定进行。
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检验环境和设备的安全监控;要加强对检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的排查和整改;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六、持续改进和提升。
检验区域中心应始终坚持持续改进和提升,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要建立健全的改进机制,及时总结和反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加强对外部环境和行业动态的监测和研究,及时调整和优化工作方向和策略;要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检验区域中心的核心竞争力。
区域检验中心实施方案
区域检验中心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地区对于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和检验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建立区域检验中心成为了当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二、建立区域检验中心的必要性。
1. 提高检验效率。
传统的产品检验需要将样品送往远方的大型检验中心,这不仅费时费力,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而建立区域检验中心可以将检验的过程更加贴近生产和消费的实际情况,提高检验效率。
2.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建立区域检验中心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投入,从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提升地方的产业竞争力。
3. 保障产品质量。
区域检验中心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产品的特点和需求,更加贴近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品检验工作,保障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
三、区域检验中心的实施方案。
1. 场地选择。
选择距离生产企业和消费市场较近的地点建立区域检验中心,以便更好地服务当地企业和消费者。
2. 设备采购。
购置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确保检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人才培养。
加大对检验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检验能力,确保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 合作机制。
与当地政府、企业和相关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区域检验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四、区域检验中心的工作内容。
1. 产品检验。
对当地生产的产品进行抽检和全面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
2. 技术支持。
为当地企业提供产品质量改进和技术升级的支持,提高产品竞争力。
3. 宣传推广。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活动,向消费者普及产品质量知识,增强消费者的质量意识。
五、区域检验中心的未来展望。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区域检验中心将会不断完善和发展,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和产品质量的守护者。
同时,区域检验中心还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结语。
县市级检验检测中心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县市级检验检测中心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作者:杨丽峰来源:《食品安全导刊》2021年第09期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食品药品安全持续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政府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的机制和体系,本文简要分析了县市级检验检测中心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检验检测;发展现状;对策建议湖南郴州“大头娃娃”和雅培香兰素奶粉事件再一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而出现的各种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都需要通过检验检测来查找并分析原因。
“十三五”期间,国务院连续出台多个文件,大力推动第三方检验检测产业发展。
当民营检测机构开始崛起时,国有检测机构也声势浩大地发展起来,纷纷投身于第三方检验检测竞争浪潮之中。
检验检测工作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和现代高技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社会经济从研发到生产直至消费的全过程。
尤其是食品药品检验是我国市场监管工作中重中之重,县市级检验检测中心是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重要屏障[1]。
1 县市级检验检测中心发展现状以我国某县级市为例,该市检验检测中心项目为全国第2批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项目的延续,项目建成后将承担原分散在食药监、质监、农业、畜牧、粮食、卫生计生等6个部门的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粮食、粮油加工、饮用水、农产品、蔬菜水果、畜产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农药、化肥等检验检测、监管抽查、风险监测等工作。
目前,该市检验检测中心共有在编人员9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6名,其中硕士研究生3名。
现有满足各种检验需求的进口及国产高尖端仪器设备30余台(套),该中心已于2018年成功取得了药品检验检测资质,可开展药品类的检验检测工作。
2018年完成药品检验73批次,不合格批次0次;2019年完成药品检验工作71批次,不合格批次1批;2020完成药品检验工作35批次,不合格批次0次,圆满完成年度检验检测任务。
区域检验中心运营方案
区域检验中心运营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经济快速增长,各种疾病的检验需求也与日俱增。
为了提高检验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满足不同地区的居民的医疗需求,建立区域检验中心成为当前医疗行业发展的必然之选。
本文旨在探讨区域检验中心的运营方案,包括中心的规划与设计、设备采购、人员培训、质控管理等方面,旨在为相关单位提供一些建议与指导,帮助其顺利运营区域检验中心。
二、中心规划与设计1. 区域检验中心的选址应考虑到周边地区的医疗资源分布与居民需求情况,尽可能靠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
2. 中心的建筑面积应满足日常检验工作的需要,包括样本采集区、标本处理区、实验室等功能区域。
3. 设计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以确保样本信息的准确记录、查询和共享。
4. 设计灵活的工作流程,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样本和检验需求。
5. 为中心配备必要的设施,包括恒温恒湿的实验室环境、供电、供水、通风等基础设施。
三、设备采购1. 根据中心的规模和服务水平,采购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检验设备,如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免疫分析仪等。
2. 推荐选用有较高性价比、维修服务和备件供应便利的品牌和型号。
3. 为设备配备专业人员,并设立设备维护计划,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
四、人员培训1. 针对不同职能岗位,制定培训计划,包括检验师、技术人员、样本采集员、信息管理人员等。
2.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检验技术、实验室安全管理、质量控制等。
3. 招聘并培训一批富有经验的实验室专业人才,以确保中心的运营质量。
五、质控管理1. 建立质控管理体系,包括内部质控和外部质控。
2. 制定实验室质控规范,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3. 采用国际标准的方法和试剂、建立标准曲线,控制试剂质量和仪器的标定周期。
4. 专门设立质控部门,负责日常的数据监测和质控分析。
六、落实规范化管理1. 定期进行实验室清洁消毒,保持实验环境的洁净。
2. 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
县级区域临床医学检验中心的建设及质量保证探讨
△ 通信作者,E-mail:sjh2385225@163.com。
本文引用格式:芮星,焦夕琴,葛锁华,等.县级区域临床医学检验中心的建设及质量保证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7):890-892.管理·教学县级区域临床医学检验中心的建设及质量保证探讨芮 星,焦夕琴,葛锁华,彭俊华,苏建华△(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常州213200) 摘 要:公立性临床医学检验中心的发展是与国家卫生政策相契合的。
在金坛区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以金坛区人民医院检验科为中心实验室,与区域内的15家医院、卫生院的检验科建立了松散型的区域检验中心,通过统一应用信息化系统、共享资源、整合检验项目,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培训、完善文件表格及流程,提高质量、持续改进,提升了服务与能力,初步实现了区域内信息互通、检验结果互认、资源优化配置,在分级诊疗、医联体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就医的患者享受了更大的实惠和服务。
关键词:区域检验中心; 结果互认; 信息互通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9.07.032中图法分类号:R446.9文章编号:1673-4130(2019)07-0890-03文献标识码:B 2006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在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以降低患者就医费用。
2015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1],提出“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及《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2],指出“支持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机构和影像机构,逐步建立大型设备共用、共享、共管机制。
按照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集中检查检验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成熟和落地,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所不断壮大,物流系统快速发展,医疗信息化技术逐步成熟完善,各种医联体不断出现,涌现出一种全新模式———临床医学检验中心,典型的如上海区域临床检验中心和马鞍山市市立医疗集团临床检验中心等[3-5],取得了不少成就。
基层反映关于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的建议
基层反映关于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的建议近年来,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健康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医学检验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但是,目前我国医学检验中心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区域分布不均衡、检测项目不全面、设施设备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医学检验中心的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为此,我建议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以推动医学检验中心的发展和提高服务水平。
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的目的在于集中资源、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
首先,在资源的分配上,“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可以集中人才、设备和资金,形成规模效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
其次,通过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当前,我国医学检验中心的分布不均衡,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医学检验中心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低于城市地区。
而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可以将优质的医学检验资源引入农村地区,弥补资源缺乏的问题,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
同时,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还可以推动医学检验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当前,我国医学检验中心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着检测项目不完全、操作流程不规范等问题。
而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操作流程,推动医学检验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选址上要考虑到周边医疗资源的分布和需求情况,确保“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的服务范围能够覆盖到更广泛的人群,特别是农村地区。
其次,在设备和技术人员的配置上要保持先进水平,并不断更新和提升。
医学检验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只有具备先进设备和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才能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最后,在管理和运营上要加强监督和指导,确保医学检验中心的良性运营和高效服务。
总之,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是推动医学检验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检验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检验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检验中心成为了当务之急。
检验中心作为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设定。
1. 建立一流的检验中心,提高产品质量监管水平;2. 建立健全的检验制度和标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3. 提高检验中心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实施方案。
1. 选址规划,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检验中心的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确保交通便利和区域资源充足。
2. 建设规模,根据市场需求和中心功能定位,确定建设规模,包括建筑面积、设备配备、人员配置等。
3. 技术设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检验设备和技术,确保检验中心具备全面、精准的检验能力。
4. 人员培训,组建专业的检验团队,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5. 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检验制度和标准体系,确保检验过程科学、规范、公正。
6. 合作交流,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提升检验中心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7. 宣传推广,加强对检验中心的宣传推广,提高社会对检验工作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四、保障措施。
1. 资金保障,制定合理的资金预算和使用计划,确保检验中心建设经费充足。
2. 管理保障,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检验中心的高效运转和持续发展。
3. 政策保障,依托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对检验中心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4. 安全保障,加强对检验中心的安全管理,确保检验过程安全可控。
五、预期效果。
1. 提高产品质量监管水平,保障消费者权益;2. 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产业升级;3. 提高检验中心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
六、总结建议。
建设一流的检验中心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和支持。
临床检验质控中心工作计划
临床检验质控中心工作计划一、背景介绍临床检验质控中心是负责监督和管理医院内临床检验工作的部门,旨在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性。
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制定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是必要的。
二、目标设定1. 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患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2. 加强质控措施,减少误差和不准确性。
3. 提高医护人员对质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4. 推动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三、具体工作计划1. 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制定和修订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
- 建立质量管理档案,记录和跟踪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
- 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2. 质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根据不同检验项目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质控措施,包括参考范围的确定、标本采集和处理的要求等。
- 建立和维护质控品库,确保质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 定期进行质控活动,监测和评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对异常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
3. 人员培训和教育- 组织和开展质控培训课程,提高医护人员对质控的认识和理解。
- 制定培训计划,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能接受到必要的培训。
- 定期组织技能考核,评估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4. 质量改进和风险管理- 定期开展质量改进项目,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
-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 定期进行外部质量评估,了解和借鉴其他医疗机构的先进经验。
5. 信息化建设- 推动临床检验信息化建设,实现检验结果的电子化存储和传输。
- 建立和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可靠性。
- 提供便捷的查询和统计功能,方便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工作和决策。
四、工作计划执行和监控1.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2. 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汇报工作进展和问题解决情况。
医学检测中心实施方案
医学检测中心实施方案一、前言。
医学检测中心是医疗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担着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医学检测中心的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医学检测中心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医学检测中心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
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规范,确保医学检测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
医学检测中心的人员是医学检测工作的主体,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医学检测中心应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四、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医学检测中心的设备和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应该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不断更新和完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技术水平,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加强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医学检测中心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检测过程和结果的监控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
医学检测中心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检测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七、加强与临床科室的协作。
医学检测中心是医疗机构中与临床科室密切相关的部门,应加强与临床科室的协作,及时交流和沟通,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检测数据和结果。
八、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和教育。
医学检测中心应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患者了解检测的重要性,配合医学检测工作,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九、加强安全管理。
医学检测中心应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检测过程的安全,防止交叉感染和职业暴露,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十、结语。
医学检测中心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医学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各医疗机构能够认真贯彻落实这些方案,不断完善医学检测工作,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区域检验中心项目建议书
区域检验中心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在这个过程中,检验中心作为保障产品质量和人民健康安全的重要环节,也变得愈发重要。
然而,目前我国各地区的检验中心建设不平衡,有些地区甚至存在着检验能力不足的情况。
因此,有必要在一些地区建立新的区域检验中心,以满足当地的检验需求。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建立一个区域检验中心,以提供针对当地产品的检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医疗器械等方面的检验。
该中心将配备先进的检验设备和专业的技术团队,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中心还将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合作,共同推动当地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健康安全的保障。
三、建设内容1. 建立完善的检验设备和实验室:包括但不限于质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先进的检验设备,以及符合国际标准的实验室环境。
2. 培养专业的技术团队:招聘具有丰富检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同时加强与国内外专家的合作交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3. 建立检验标准和流程:制定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检验流程和标准,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合作: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健康安全的保障。
四、项目效益1. 提升当地产品质量:通过建立区域检验中心,可以提升当地产品的质量水平,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2. 保障人民健康安全:中心将对食品、环境、医疗器械等方面进行全面检验,以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
3.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建设区域检验中心将为当地带来就业机会,同时提升当地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五、项目实施计划1. 前期准备阶段:包括项目立项、选址、设备采购等前期准备工作。
2. 中期建设阶段:包括实验室建设、设备安装、技术团队的培训等中期建设工作。
3. 后期运营阶段:中心建设完成后,将进入正式运营阶段,开展检验服务,并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合作,共同推动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健康安全的保障。
临床检验中心实施方案范本
临床检验中心实施方案范本
一、前言。
临床检验中心是医疗机构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承担着疾病诊断、治疗监测和预防保健等重要职责。
为了确保临床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我们制定了本实施方案,以便对临床检验中心的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
二、目的。
本实施方案的目的在于规范临床检验中心的工作流程,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三、范围。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所有临床检验中心的工作人员,包括医师、技师、护士等。
四、实施要求。
1.临床检验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和工作流程。
2.临床检验中心应当配备完善的设备和仪器,保证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临床检验中心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确保检验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4.临床检验中心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
五、实施步骤。
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人。
2.配备先进的设备和仪器,保证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检验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4.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
六、实施效果评估。
1.定期对临床检验中心的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收集患者的反馈意见,改进工作不足,提高服务质量。
临床检验中心实施方案范本到此结束,希望各位工作人员能够严格遵守本方案的要求,确保临床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区域检验中心实施方案
区域检验中心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行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强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建立区域检验中心成为了当前的迫切需求。
二、建设目的。
区域检验中心的建设旨在加强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提高区域内产品的质量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同时,通过建立区域检验中心,还可以促进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整个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三、建设内容。
1. 建立完善的检测设施和技术团队,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
2. 制定并实施严格的产品检验标准和流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开展对区域内各类产品的检测工作,包括食品、药品、化妆品、工业品等多个领域。
4. 建立检验结果的信息共享机制,与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流。
四、建设步骤。
1. 确定建设区域检验中心的具体位置和范围,进行场地选址和规划设计。
2. 筹备建设经费和设备采购计划,确保建设资金的充足和使用效益。
3. 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备。
4. 制定建设时间表和实施计划,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
五、建设效果。
1. 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减少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2. 促进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整个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3. 加强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4. 为企业提供产品检测和认证服务,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信誉度。
六、建设保障。
1. 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监督,确保建设经费的合理利用。
2.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保障区域检验中心的正常运转和服务效能。
3.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合作交流,形成良好的合作共赢格局。
七、总结。
区域检验中心的建设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按照以上方案,积极推进区域检验中心的建设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临床检验质控中心工作计划
临床检验质控中心工作计划一、前言临床检验质控中心作为医疗机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对临床检验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监督和监控,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障医疗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以提高临床检验质控中心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目标和任务1.目标:提高临床检验质控中心的管理水平,确保临床检验质量和结果的准确性。
2.任务:(1)建立健全的内部质控体系和外部质控网络,完善各项质控标准和指标。
(2)加强对检验仪器的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仪器运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加强对临床检验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质量意识。
(4)开展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认证,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三、工作内容1.建立健全的内部质控体系和外部质控网络(1)完善各项质控标准和指标,确保质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建立质控档案管理制度,对质控数据和结果进行及时归档和备份。
(3)加强对质控实验室的监督和检查,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质量。
2.加强对检验仪器的定期维护和校准(1)制定仪器维护和校准计划,定期对检验仪器及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工作。
(2)建立健全的仪器维护记录和报修制度,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
3.加强对临床检验人员的培训和教育(1)定期组织各类专业培训和考核,提高临床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2)加强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和应用,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
4.开展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认证(1)积极参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争取通过ISO15189等认证。
(2)建立健全的实验室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保证临床检验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四、工作重点1.加强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提高实验室的检验水平和技术能力。
2.建立健全的质控体系,提高质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校准工作,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
临床检验中心实施方案范文
临床检验中心实施方案范文一、前言。
临床检验中心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承担着临床检验、疾病诊断、治疗监测等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临床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制定并实施临床检验中心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临床检验中心实施方案的内容和要点进行详细介绍,旨在为相关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二、临床检验中心实施方案的内容。
1. 临床检验中心的组织架构。
临床检验中心应当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主要包括管理部门、技术部门、质控部门、信息部门等,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
2. 临床检验中心的人员配备。
临床检验中心应当配备具有相关资质和专业技能的人员,包括临床检验医师、技术人员、质控人员、信息管理人员等。
同时,要加强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3. 临床检验中心的质量管理。
临床检验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制度、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价等。
要加强对各项检验项目的质量监控,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临床检验中心的设备设施。
临床检验中心应当配备先进的检验设备和设施,确保能够完成各项检验任务。
同时,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稳定性。
5. 临床检验中心的信息化建设。
临床检验中心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检验数据的及时采集、存储和分析。
同时,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检验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6. 临床检验中心的应急预案。
临床检验中心应当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进行预案演练和培训,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和处理。
三、临床检验中心实施方案的要点。
1. 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2. 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3. 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
4.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检验质量的监控和评价。
临床检验项目路径实施方案
临床检验项目路径实施方案一、前言。
临床检验项目路径是指根据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需求,结合医院的资源和技术条件,制定出一套科学、规范、合理的检验项目流程。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检验效率、减少检验成本、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制定背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服务的不断完善,临床检验项目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传统的手工操作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检验需求。
因此,有必要对临床检验项目进行路径化管理,以提高检验效率、减少错误率、降低成本。
三、实施目标。
1. 提高临床检验效率,缩短检验周期,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2. 降低临床检验成本,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3. 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4. 优化临床检验流程,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增强医院的竞争力。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临床检验项目路径的标准化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标准要求。
2. 建立临床检验项目路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检验过程的全程跟踪和监控。
3. 对临床检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确保临床检验项目路径的有效实施。
4. 加强对临床检验项目路径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和改进路径方案。
五、实施保障。
1. 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临床检验项目路径的实施工作,明确责任部门和相关人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2. 设立专门的管理团队,负责临床检验项目路径的制定、实施和监督工作。
3. 加强对临床检验设备和仪器的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临床检验项目路径的实施。
六、总结。
临床检验项目路径的实施是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院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路径管理,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检验需求,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
因此,各级医院都应该高度重视临床检验项目路径的实施工作,不断完善和优化路径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验交流•如何加快县域内临床检验中心的实施设想孙文1 李军1 吴承祖2【摘要】 县级及以下医疗结构承担着我国大部分患者的接诊任务,县域内医疗检验水平和相关资源整合利用程度,决定着我国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县域内临床检验中心的建设对医共体组织形式的顺利形成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同步提高县乡两级医疗服务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对加快建设县域内临床检验中心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对如何加快县域内临床检验中心的实施设想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完成深化医疗体系改革的重要使命提供借鉴。
【关键词】 县域内; 临床检验中心; 分级诊疗; 医共体; 实施设想DOI :10.3877/cma.j.issn.2095-5820.2019.01.014作者单位:671000,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1;671000,大理市卫计局2通信作者:孙文,Email :sunofdali@近年来,我国医疗体系内部矛盾逐步加深,医患关系愈发紧张,医疗体系改革进入深水区且迫在眉睫,医疗体系改革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分级诊疗的成功,分级诊疗的成功取决于医联体的顺利落地,医技资源共享中心的建设是医联体的必然选择,县域内临床检测中心作为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撬动医联体医共体落地最显性的切入,也是落地的重要支点[1,2]。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县级及以下医疗结构数量超过5000个,每年承担着全部接诊量70%的医疗工作任务,医疗检验作为医疗机构重要服务内容。
开展县域内临床检测中心建设,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与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 需求。
一、建设县域内临床检验中心的必要性1.社会人口结构及疾病特点发生明显变化:随着世界范围内人口的不断增长,2025年全球人口将达到78亿,然而全球人口增长贡献主要来源于欠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人口增长乏力,且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态势,2050年全球老龄人口数量将会首度超过青年人口数量。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8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5亿,预计2030年将超过2.4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7%,其中县级及以下行政区域常住老年人口比例高达44%,在不久的将来,人类社会将全面进入老龄化时代。
由于老年人口较中青少年人口整体身体机能逐渐降低,地域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严重下降,罹患各类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疾病发病因素的复杂性和诊疗难度加剧,需要更多的临床检验指标的加入才能对病情进行准确评估,临床检验是指导临床医师科学合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故社会人口结构老龄化后,医疗检验需求大幅提高。
与此同时,慢性疾病及自限性疾病已经逐渐超越突发性疾病和流行性疾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
从目前疾病诊疗特点来看,近80%的慢性疾病需要通过对患者相关临床指标长期监测,再及时调整临床治疗方案或用药剂量,特别是近年来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在肿瘤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必须通过对基因靶点的突变情况进行检测,才能指导靶向药物的正确使用。
有报道显示,我国医疗机构就诊人数年增长率高达10%,由此造成的临床检验量年增长率将近20%。
并且,我国现有县级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近1.3万所,占全国全部医疗机构总数的47.4%,每年承担全国近67%的临床接诊量,与此相匹配的临床检验需求巨大,只有充分整合区域内临床检验医疗资源,建立高效且系统化运营管理的县域内临床检验配套服务机构,才能够充分满足县级及以下行政区域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工作任务需要,为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及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形势提供有利条件。
2.不同医疗机构临床检测结果互认程度不高: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实现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全覆盖及医学检验资料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我国十三五期间医疗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医疗体系创新的重要工作任务。
从目前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情况看,国内分散式的医学检验布局导致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发展不均衡,仪器、试剂、检测方法学不统一,无法实现标准化,造成大量患者针对相同疾病到不同医疗结构就诊,临床检测结果无法互认,需要重复进行相同检验项目的情况,造成严重社会医疗资源的浪费[3,4]。
设立县域内临床检验中心,可通过集约化的采购、规模化的检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大幅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非测试成本和单位测试损耗,避免县域内的重复固定资产投资,构建县域内独立性医疗检验中心可为县域内级医疗机构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和全面的检测项目,实现临床样本的一站式多项目全方位检测,可减少了患者于不同医疗机构之间转诊而带来重复检查,提高了相同检测项目的结果唯一性,避免了不同医疗机构对于彼此检测结果不互认的难题,同时可有效降低由于临床检验结果差异而引发的医疗事故发生率,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缓解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5]。
3.临床检验资源分散且分布不均:我国各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临床检验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形成与我国整体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密不可分。
长期以来,我国大城市三级医院依靠其悠久的行医历史和信誉度,经营效益持续向好,大量的先进设备集中于此,故硬件实力雄厚;薪酬待遇较为优越,科研水平突出,人才吸人能力强,故软件基础扎实。
然而,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长期以来无法得到患者的青睐,造成经营状况不佳,临床检验设备性能相对落后,薪酬待遇不佳,人才引进瓶颈重重,造成此类医疗机构检验服务项目数量有限,服务水平不高,检验人员技术能力较差,检验人员缺乏培训或者培训不规范,临床服务意识欠缺或者不强,造成患者只认可大城市三级医院的医疗能力,三级医院就诊人数众多,大量本可于县级医院进行的检验项目集中于三级医院进行,三级医院临床检验能力日趋饱和,而县级医院门可罗雀,设备严重闲置老化,资源利用度不足,进一步降低了县级医疗机构对于检验设备和技术团队建设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意愿。
临床检验体系整体运行效率不高[6-8]。
同时,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检验手段不断丰富,新型临床检验设备不断涌现,诸如核磁共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 E T-C T)、高通量测序仪和数字化聚合酶链式反应仪(Digital-PCR)等,然而这些新型设备基本依赖进口,单机价格昂贵,部分低级别医院无法承受如此高昂的前期设备投入,并且由于国家对于公立医院设备审批法律法规的限制,临床急需的检验设备采购程序繁琐,周期长,造成实际合理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形成资源失配[9]。
建设县域内医疗检验中心可以有效整合县域内设备、人员和技术平台等一系列资源,实现统一化管理,资源共享,有的放矢,实现医疗检验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县域内医疗检验体系的运行效率,降低综合经济成本[10]。
二、加快建设县域内临床检验中心的设想1.整合县域内临床检验医疗资源,构建整合性临床检验管理体系:充分调研县域内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分析各个临床检验机构的检验能力和水平,系统核算县域内各类疾病就诊量和相关配套临床检验需求量,为县域内临床检验中心的设备人员配置和开展项目的设置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支持,对县域内医疗机构的实施集团管理、整体运营和连续服务,例如县域建成统一的检验、影像、心电诊断和消毒供应等共享服务中心,成立统一的医疗质量、人力资源、财务和后勤物流等业务管理中心[11]。
同时,应加强政府主导和调控作用,只有政府主导下的区域检验中心建设,在解决好统一绩效、统一行政、统一人力资源、统一区域管理的前提下,将会有大的发展前景,否则在分散和各自为政的情况下不可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县域内临床检验中心。
可尝试建立由县级党委、政府牵头组建,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县域内临床检验中心管理管委会,管委会办公室设在卫生行政部门,把县域内临床检验中心的构建情况、检测中心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医保基金使用绩效、群众医疗诊断改善和满意度等作为核心指标,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工资总额以及薪酬、任免和奖惩等挂钩,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分类分项核算后拨付临床检验中心,由中心合理使用。
为提高检验科室积极性,确定第三方结算方案后,由中心主体县级医院牵头制定绩效方案,县域内临床检验从业人员可实行统一招聘、集中培训和岗位管理,做到公平公正,并加强与基层医院院长及相关科室的协调沟通,确保方案制定后的落实,必须在坚持公益性的原则下,保证机构体制性质不变、检验人员编制不变、医疗公益性质不变、医保支付定向不变,同时实现检验能力共享、检验数据共享、检验利益共享、检验价值共享。
2.建立临床检测结果互认共享的机制:在县域内临床检验中心覆盖的区域范围内,实现基层医院之间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是降低患者医疗成本、简化患者就医环节的重要途径,也是县域内临床检验中心建设实施的重要目的[12-13]。
为推进临床检测结果互认共享机制的建立,首先应在资金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实施检验设备、试剂和耗材等的统一招标和集中采购,对县域内检验设备进行性能对比验证,执行医疗检验设备和试剂的定期校验和标定机制,降低检验系统误差对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机制的可持续运行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同时,在县域内临床检验中心运营初期,应由县域内临床检验中心主体医院统一搭建检验技术平台,拟定临床检验相关的标准操作规程的和质量控制体系,对开展的所有临床检验项目设定统一的诊断参考阈值,定期组织与中心合作的基层医院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内容方面上,针对检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样本采集方法、样本处理方法、检验设备操作与维护方法、信息化软件的使用方法、检验项目结果解析与判定等;针对临床医生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检验项目适用疾病范围、适用人群、项目检测意义、在系统中检验项目开单方法、检验项目结果解读与判定和根据检验结果可选择的临床治疗方案,在培训形式方面,对培训对象采用幻灯片集体培训、一对一指导实操培训和定期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以实现检验人员能够根据不同项目进行准确的样本采集、样本处理、设备操作、信息上传、报告下载、及时告知临床危急值以及同物流人员无缝对接,临床医生能够充分掌握了解检测项目,并及时准确的运用这些检测辅助指导病情判定和临床治疗的目的。
3. 建立综合满足急诊及门诊检验项目分类管理体系:由于县域内医疗机构数量众多且分散,患者就诊量较大,检验样本接收量相应增加,特别是针对血液、尿液及粪便等样本的常规检验项目,在县级及以下级别医疗机构的临床检验工作中占比高,由于样本量巨大,故常规检验项目不易采用集中于县域内临床检验中心检验的方式完成,并且绝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均具备进行血液、尿液及粪便等常规检验项目的技术能力,故对于县域内医疗机构门诊和急诊检验项目应基于本地区整体医疗检验能力,对临床检验项目进行分类管理,乡镇医院等临床检验能力较差的医疗服务机构可考虑仅设立样本接收部门,并承担技术难度较小常规检验项目和需要及早给出报告的急诊检验项目的就地检验工作;而对于难度较高、乡镇医院受限于软硬件能力无法开展的检验项目,适宜采用基层医疗机构收集样本后统一配送至具备较高医疗检验能力的县域内临床检验中心进行集中检验的方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