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课例分析-精选word文档 (6页)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最新版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课标与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43—44页《比的意义》。
是“比和比例”单元的起始课。
教材在安排此内容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
《数学课程准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
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
任何相关联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比分为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
知识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同时领悟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技能目标:1、能正确的求出比值。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并能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教具准备:课件、练习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1、出示课件:这面国旗长3分米,宽2分米,想想回答下面问题:(1)长是宽的几倍?(2)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小结: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就是今天学习的比,我们来一起研究“比的意义”。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比的意义(1)同类量的比用15- 10表示长是宽的几倍,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用10十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汇报:这里的15厘米和10厘米都表示长度,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量的比。
练习:用手表示白球和红球,说出它们的个数比。
说出班里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
⑵不同类量的比“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①题目中有哪几个量?求什么?怎样求?②这两个量间的关系用比怎样表示?(3)讨论思考题:路程和时间的关系用比来表示怎么说?⑷归纳总结,揭示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板书,讨论什么叫比?教师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充分理解比的意义: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案例分析
充分理解比的意义: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案例分析一、引言比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体育运动中的比分,商业交易中的比价,等等。
充分理解比的意义对于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本文将以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案例分析的方式,深入探讨比的意义及其应用。
二、教案介绍教案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知识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能够正确理解“比”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1)理解比的概念;(2)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1. 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教师通过实际情境,如将两个物品放在一起比较大小,或通过图片让学生看到不同大小的物品,让学生自己发现并理解比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通过实际例子或题目,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如“小华的身高是小明的1.2倍,小明身高是1.3米,请问小华身高是多少米?”3. 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比的应用。
教师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练习运用比的知识,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情境和练习题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及其应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针对学生的反应和练习情况,进行反思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下一节课的教学。
三、对教案的分析通过以上教案的介绍,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例子和练习题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案很好地体现出充分理解比的意义。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比的概念并且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教案的教学反思也非常重要。
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可以及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针对学生的反应和练习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便更好地指导下一节课的教学。
教学反思也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四、结语本文通过对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案例的分析,深入探讨了比的意义及其应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比的意义》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运算,并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探究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逐渐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也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调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运算,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的概念和性质,比的基本运算。
2.教学难点:比的性质的探究和运用比的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比的思考,导入新课。
2.讲解:讲解比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运算。
3.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性质和运用。
5.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讲解的内容,适时地进行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情况来进行。
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我将注重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的意义和性质教学案例分析
比的意义和性质一、课例背景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和分数乘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由于比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把比放在分数除法之后进行教学,既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为以后学习比例及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信息窗解读信息窗1——人体中的比该信息窗是以学生熟悉的人体为载体,呈现了头长、臂长、腿长、身高几个信息,简单明了、一目了然。
借助“怎样用算式表示赵凡的臂长和腿长的关系呢?”等问题,引入对比的意义、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学习。
借助信息窗提供的信息,“合作探索”中安排了四个红点。
第一、二个红点部分是学习比的意义和求比值的方法。
教材分别提出“怎样用算式表示赵凡的臂长和腿长的关系呢?”和“怎样用算式表示赵凡的头长和身高的关系呢?”两个问题展开探索。
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
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
教材由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引出:可以把这两种数量间关系的表示法统一起来,都叫做一个数和另一个数的比。
另外,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都是用除法计算的,所以通常就把两个数相除也叫做两个数的比。
此后,出现的“想一想:比、分数和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旨在引领学生在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过程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掌握,体会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三、四个红点部分是学习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方法教材引领学生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通过观察发现比值不变,从而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接着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教材提供的例子中化简比有三种情况:一是第四个红点14:21,是学习化简整数比的方法: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他们的最大公因数,直到前、后项是互质数为止;二是借助想一想“怎样将110:38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学习化简分数比的方法,即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后项分别乘上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三是借助想一想中1.25:4,学习化简小数比的方法:即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小数比转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比的意义》教学案例.doc
《比的意义》教学案例现代教学论指出,在课堂教学过程屮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应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牛参与教学全过程。
自学是学牛全面参与学习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耍留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让他们在宽松、口由的探索空间中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并寧握新知,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片段:自主思索,认识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及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师:关丁比,你还想知道一些什么?现在请你们自学书本第48 页的内容。
(在自学书本时,我对他们加以提示:(1)把你认为重要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上不同的记号,(2)把你学到的知识或存在的疑问和同桌(也可以是4人小组)相互交流、讨论一下。
)师:通过自学,你还知道了比的哪些知识?生1:我知道了比的写法。
(学生主动走上讲台,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写山比。
)生2:我知道了语文屮的冒号“:”在这里叫做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教师随机板书各部分的名称)[“语文中的冒号':,在这里叫做比号”,多形象的解释!学生在表述中学会了用让大家明口易懂的方法来介绍新知。
] 生3:老师,我知道了怎样求比值,就是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为了能让大家理解,学生亲自上台板演,并讲解。
)生4:“老师,他错了,比值这里应该写成分数,不能写成小数。
”[听了他的表述,我没有立刻否定他的看法。
]师:“你们有什么看法?”(同学们相互争论着,发表着各自的看法。
)生5:我认为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因为求比值是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是一个“数”,那么比值也就是一个“数”。
既然是数,就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是小数或整数。
[原先的设计中,我是把对这个话题的讨论放在例1求比值的教学之后,由我向他们提出疑问:对于“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能是整数。
”你怎么理解?但学生的思维火花在不经意间迸发,创造出了这精彩的一幕,从而能更深刻的理解这句话的涵义。
2024比的意义说课稿范文
2024比的意义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比的意义》,下面我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说明1、《比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课。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比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求比的方法和应用。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导入法、讲解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导入引起学生兴趣,然后讲解比的概念和意义,最后通过练习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三、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练习题,并将使用图表来直观地展示比的意义。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比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我将通过给学生出一个趣味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如果我们要画一张世界地图,这张地图应该有多大?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地图可以根据比例缩小或放大的原理来绘制。
2、讲解比的概念和意义:我将通过讲解和展示图表来介绍比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比的含义和用途。
3、练习:我将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例如:小明的身高是160厘米,小红的身高是120厘米,他们的身高比是多少?通过这些练习题,我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4、拓展:我还可以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例如购物时的折扣比例,让学生对比的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五、总结:在课堂的最后,我将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比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比的概念和意义,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比的概念- 比的意义- 比的计算方法- 比的应用举例通过以上的说课内容和教学准备,我相信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谢谢!。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师:同桌讨论,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比的前
项、后项和比值相当于分数、除法中的什么?比的 后项可以是 0 吗?讨论交流后填写下表。
联系 区别
比 前项 :(比好) 后项 比值 一种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个数
(3)请尝试用字母表示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内 在联系。
的合作精神。在学习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数关系的时候采 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意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 讲授,让学生借助教材、板书、计算机课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机结合, 总结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自主学习。通过自主、 合作学习,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在动手、观察、比 较、总结中得出比的意义。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分数与除法关系 2.复习分数与除法的区别和联系 3.设疑揭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要学的“比” 也和分数与除法有着紧密的联系,你们想知道“什么是 比”、“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吗?今天 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比的意义”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二、探究新知, 1.理解比的意义 (1)认识同类量的比 课件出示:2003 年 10 月 15 日,我国第一艘载人 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 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教师提问:这就是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它们的长
4.本节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让学 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知识、技能、情感、 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比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和联 系? (2)汇报交流。 ①比的读法和写法 如:15 比 10 记作:15:10 读作 15 比 10。 ②比的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举例找出比的各部分名称,老师板书前项、 比号、后项。 ③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和 联系? 汇报: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 比表示一种关系,而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 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3)练习巩固。 求下列各题的比值 3.比、分数和除法的联系 (1)师: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还 可以写成 分数形式。如 15:10 也可以写成仍读作“15 比 10”。 (2)沟通联系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的意义教学内容分析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前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比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比的意义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分析比的意义教学内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的意义教学内容分析比的意义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比的意义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比分析对比分析是比的意义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事物或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
比如,在教授数学中的整数概念时,可以通过比较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整数的意义和特点。
2. 类比推理类比推理也是比的意义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类比推理,可以将已有的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帮助学生解决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比如,在教授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以通过类比推理,让学生将已经学过的反应类型应用到新的反应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3. 比喻说明比喻说明在比的意义教学中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
通过比喻说明,可以将抽象的概念或知识用生动的形象来描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比如,在教授文学中的修辞手法时,可以通过比喻说明,将修辞手法与人的日常生活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针对上述的比的意义教学内容,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1. 对比分析学案在学案中,选择一些具有明显差异的概念或事物,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可以收集有关这些概念或事物的信息,并总结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
教师可以辅助学生进行思考和整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2. 类比推理练习设计一些类比推理练习题,让学生将已经学过的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中。
通过解题过程,学生可以发现已学知识的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并解决问题。
3. 比喻说明课堂演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难度的概念或知识,通过比喻说明的方式来解释和描述。
小学数学_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粥店街道英雄山小学郭程程【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
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
教材还介绍了每个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举例说明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着重说明两点:(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的是用整数表示。
(2)比的后项不能是0。
【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2.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教学难点】经历比的意义的形成过程,建立比的概念。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法】师生互动、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有一位同学就想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恩父母,播放视频。
展示信息图片。
师: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表示鸡蛋与白砂糖关系的问题吗?【设计意图】:从情感教育入手感恩父母,用视频导入新课,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自主探究,感受新知提问:这几个问题怎样解决?引导学生重复说出,两数相加,两数相减,两数相除,从而引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除了用除法算式表示外,数学上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它叫做“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比”。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一) 初步理解比的意义鸡蛋的重量和白砂糖的重量有怎样的关系呢?比较:90比50,和50比90一样吗?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
最新整理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意义.docx
最新整理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意义比的意义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
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二、新授。
1.教学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A、 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B、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C、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
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D、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2)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A、“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路程÷时间=速度,算式:42252÷90)B、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3)归纳比的意义。
A、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学生试说,教师总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B、练习:判断,下面数量间的关系是表示两个数的比吗?①甲数是9,乙数是7,甲数和乙数的比是9比7;乙数和甲数的比是7比9。
②拖拉机45分耕了2公顷地,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是2比45。
《比的意义》说课稿
《比的意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比的意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比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分数、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除法的理解,还为后续学习比的性质、比例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同类量的比,如杨利伟在飞船中展示的两面国旗长和宽的关系。
接着,教材又通过“路程÷时间=速度”“总价÷数量=单价”等实例,引出不同类量的比。
这样的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助于学生对比的概念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他们在学习分数乘除法的过程中,已经对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直观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比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通过多媒体展示杨利伟在飞船中展示的两面国旗,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然后,我给出两面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 15cm 和 10cm,接着提问:“我们怎样用算式来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呢?”学生可能会想到用除法来计算,即 15÷10 和 10÷15。
《比的意义》参考教案
《比的意义》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里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里的除数。
2. 比的写法:比的前项和后项要用“:”隔开。
3.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比的概念。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比较关系。
2. 探究比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比的意义,理解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含义。
3. 学习比的写法:讲解比的写法,让学生正确书写比。
4. 探究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5. 练习与应用: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一些拓展题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10. 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的进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比的概念的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掌握,以及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式:课堂问答、练习题、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
3. 评价标准:能正确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一语道破——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学教案分析
一语道破——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学教案分析数学一直是孩子们最为重视的学科之一,而在小学六年级中,数学更是成为了重中之重。
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比的意义》是一篇非常重要的内容。
在教学中,老师们会为学生准备好一些好的教学教案,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个概念。
本文旨在分析一份好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案,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非常重要,在教学时,目标的设定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掌握程度。
下面是本教案的教学目标:1.掌握比较的概念,能够准确描述对象的大小关系。
2.学习比较手段,了解使用比较符号进行比较的方法。
3.掌握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的方法,能够灵活应用比较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案最核心的部分,好的教学内容会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下面是本教案的教学内容:1.什么是比较?通过将物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了解比较的概念。
例如:用纸牌和橡皮擦进行比较,描述出它们的大小关系。
2.使用比较符号进行比较a.理解比较符号>、<,学会使用比较符号进行大小比较。
b.从举例中了解比较符号的含义。
例:(1)2>1(2)5<8c. 深化比较符号学习,练习比较符号在数字之间的使用例:(1)15___12(2)50___80d. 在比较中加入应用实例例:这个小球比那个大。
e. 进行名词性物与数字之间的比较例:桌子的长比宽要长出30cm。
三、教学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教学重点存在于教学内容之中,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
教学难点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难以掌握的内容,需要老师花费时间和精力教导学生。
下面是本教案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a.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比较的概念,了解比较符号的含义,从而通过比较描述对象的大小关系。
b.在各种情境中准确应用比较方法。
2.教学难点a.从生活的角度深化对比较符号>、<的理解。
b.在名词性物词与数字之间的应用。
比的意义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比的意义课堂教学案例分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比的意义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摘要:本教学案例是我在康恒珊瑚小学实习时给小学六年级学生上课的教学案例,授课内容为小学六年级比的意义。
授课时间是2017年10月。
反思分析主要从课堂教学中授课表现,教案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对自己教学进行分析反思后,发现自己在教学中也存在的不足,加以弥补,改进自己的教学,增强自己的教学实力。
关键词:比的意义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48页—49页【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和分数以及分数除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体现了数学学科循序渐进的特点。
“比的意义”是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材中教学重点之一。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多数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生活中的相关经验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比的概念,用学生喜欢的探究合作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与写。
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2)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理解并正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
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同学们,我养了一只小狗,但是我的速度远远没有小狗快。
我一秒钟只能跑1米,小狗一秒钟可以跑四米,我的速度是小狗速度的几分之几呢小狗速度又是我的几倍呢请同学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课例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这就要求我们要挖掘教材内涵,科学的确立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组织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将数学素养的
培养融入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
下面我结合执教的《比的意义》中的几个片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一、分层概括、逐步深化,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
抽象、概括是思维最重要的特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把概念的教学过程变成引
导学生抽象概括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使学生不仅
深刻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并且从中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在《比的意义》的教
学中,我创设了3个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了层层深入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构建起“比”的概念。
在概念引入阶段,我设计“用一份果珍5份水调配果汁”的情境,引导学生抽
象出果珍和水之间的关系,即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相差关系、还有老师揭示的“用比表示关系”三种方法。
师:我们可以怎样表示果珍和水的之间的关系?
生:果珍是水的五分之一。
师:你能用算式来表达你的思考过程吗?1÷5=
师:这句话倒过来怎么说?
生:水是果珍的5倍。
5÷1=5
师:他们用除法得到一个分数,表示出了果珍和水之间的倍数关系。
师:还可以怎样表示果珍和水的之间的关系?
生:水比果珍多4份。
果珍比水少4份。
5-4=1
师:他用减法表示出了果珍和水之间的相差关系。
师引导:还有一种更简单直白的表达方式。
(课件出示)“1份果珍5份水”,
我们可以在1份和5份之间用“比”连接,说成:果珍和水的比是1比5,水
和果珍的比是5比1.
然后提出问题“自己调配果汁时,按照哪种方法调配,口味不会改变?”,小组展开讨论。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讨论交流,总结出“用比表示果珍和水的关系” 与“果珍和水的倍数关系”意思相同,初步感知比的意义,并且理出了后面探究的方向。
师:哪位同学谈谈看法,说说理由。
生1:第三种。
果珍和水的比是1比5,也就是1份果珍5份水,口味不会改变。
生2:还可以按倍数关系来配。
果珍是水的五分之一。
果珍1份,水5份,果
珍2份,水10份,口味不会改变。
师:这位同学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加以说明,分子扩大2倍,分母扩大2倍,
果珍仍然是水的五分之一,很有说服力。
生3:还可以按相差关系来配。
如果1份果珍,就得5份水,口味不会改变。
生4:用这种方法不行,如果果珍放了10份,水放14份,那就太浓了。
在概念理解阶段,学生经历了三次不同层次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
我先创设了“妈妈早餐时准备了2杯果汁、3杯牛奶”的情境,由两者的倍数关系得出比
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比的关系,加深对比的理解。
对比上述两例,找出共同点,得出它们两个数的比都表示倍数关系。
再结合生活中的其它例子,学生进
一步抽象出“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时(有相除关系时)可以用比来表示”,深化了
对同类量比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出示“妈妈在超市购物的总价和数量的记录表”,在同类量比的应用中蕴含着不同类量比,引导学生发现、理解不同类量
的比,完善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在以上教学中,学生通过生活中丰富的事例和
老师的引导,经历由浅入深的抽象概括活动,对比的意义有了一定的理解。
在概念总结阶段,学生再一次经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与同学的
交流碰撞,提炼出“比的意义”的本质特征,构建起“比”的概念。
在这一过
程中,培养提升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建模意识。
二、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在教学《比的意义》这节课时,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1.数形结合,抽象概念形象化。
在概念教学中,如果能够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形象的图形之间的联系,把数学概念中最本质的属性用恰当的图形展示出来,
把数和形结合起来,就可以丰富提升学生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对所学数学概念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教学中,我创设了调配果汁的情境,并将“1份果珍5份水”用直观图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图,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轻松的表示出了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相差关系和用比表示关系,为学生理解、建构比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师:我们可以怎样表示果珍和水的之间的关系?
生:果珍是水的五分之一。
师:你能用算式来表达你的思考过程吗?1÷5=
师:这句话倒过来怎么说?
生:水是果珍的5倍。
5÷1=5
师:他们用除法得到一个分数,表示出了果珍和水之间的倍数关系。
师:还可以怎样表示果珍和水的之间的关系?
生:水比果珍多4份。
果珍比水少4份。
5-4=1
师:他用减法表示出了果珍和水之间的相差关系。
师引导:还有一种更简单直白的表达方式。
(课件出示)“1份果珍5份水”,我们可以在1份和5份之间用“比”连接,说成:果珍和水的比是1比5,水和果珍的比是5比1.
2. 数形结合,综合问题简明化。
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比的认识,加深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练习时我安排了“按要求画一画”的环节。
(课件出示)
(1)圆的个数与三角形个数的比是2:1
(2)圆的个数与三角形个数的比是2:1
(3)圆的个数与三角形个数的比是2:3
师:哪位同学来汇报一下第一小题你是怎么画的?
生:我画了2个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