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分析案例
《三国演义》关羽形象分析课件

《三国演义》关羽形象分析课件《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是一个具有厚重历史意义的形象,他的形象在历史和文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本课件将从关羽的形象塑造、性格特点和历史地位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形象塑造1、象征:《三国演义》中,关羽作为身着绿袍,青龙偃月刀镇守荆州的将领,他的形象具有象征意义。
在古代文化中,青色代表着春季、新生,同时也代表着忠诚、义气等美德。
而青龙偃月刀则是典型的勇武利器,代表着力量与胜利。
2、外貌:关羽形象一直被描述为魁梧、充满武勇的形象,他的面容有一种雄浑刚健之感,铁青的面色和厚重的长髯使他看起来更加威武不凡。
书中还提到了他的身高,超过了当时正常的身高,如此一来就更加符合一个英雄形象的特点。
3、形象塑造手法:《三国演义》通过关羽所承担的不同任务和他表现出的特殊能力来深入塑造关羽的形象。
如让他镇守荆州,表现出他的忠诚和勇气;在赤壁之战中表现出一名顶天立地的勇士;在最后一天的决战中,宁可放弃自己的性命,也要为心中的大义奋斗到底等等,都深加塑造了关羽形象。
二、性格特点1、忠诚:关羽一生以忠诚为字眼,并以此打动了不少英雄之心,他在那个混乱的年代,能坚守信仰,欠风流。
当时的乱世之下,人人都在逃避现实,只有关公和刘备像一盏明灯,给大家指明了方向和准则。
2、孝顺:关羽不仅忠于国家,也忠于家庭。
关羽一生牢记“孝为先”,以孝敬父母为首要任务,这点在《三国演义》中经常被提到,这正是其受人爱戴的原因之一。
3、义气:义气是关羽形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整个三国时期,关羽一直与主公刘备一起战斗,历尽千辛万苦却不离不弃,这种忠诚并没有换取过多的回报,然而,这却是他伟大的贡献之一。
三、历史地位1、军事地位:关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擅长骑射和骑战,并以青龙偃月刀驰骋沙场。
他的形象被人们描绘成铁血染面,战疆难度,一胆之士。
2、信仰地位:关羽不仅仅是一名勇士,更是一个信仰的象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关羽被尊奉为武圣,崇拜者络绎不绝。
名将关羽的战争策略分析

名将关羽的战争策略分析关羽,字云长,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也是中国历史上备受敬仰的英雄之一。
在战争中,关羽以其威武神勇的形象,洞察敌军,善于攻防转换的战术,成为了历史上的著名战略家。
本文将从关羽的战略思想、战争策略、执行能力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关羽的战略思想关羽以“仁义之师”自居,注重士兵之间的信任和众人之间的友爱,经常和部下商量作战计策,不以个人意志轻易下令,把大家的意见融合成最好的方案。
同时,他也非常注重以士兵的体贴关心来化解潜在的内部矛盾,并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处理问题。
关羽还非常善于利用战争中的人心、地利、时间,根据敌人的防御情况和地形条件,来选择攻击和防守的策略。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在攻打荆州的战争中使用了诈降之策,成功地攻下了荆州。
在赤壁之战中,他也采取了“假逃真杀”之计,破坏了敌人的后援军,对己方的战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关羽的战争策略1. 游戏攻策游戏攻是指把战争视作一场游戏的感觉,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关羽在争夺天水的战争中,为了迅速取得地盘的控制权,就采取了游戏攻策,用最小的代价打败了曹操的大军。
在这次实战经验中,关羽深刻体会到游戏攻的威力,随后在战争的进攻和防守中经常应用这一策略。
2. 速战速决策速战速决是指尽快参与战斗,采用最有效地方式结束战斗。
这种策略在战争中非常重要,不仅能使我们军队在敌人防线的后方迅速建立制造厂,而且可以消耗敌人士气,增加自己的士气。
在一些突袭战中,关羽经常使用这种策略,成功地获得了胜利。
3. 以退为进策以退为进是指先暂时撤回部队,引诱敌军入侵,等到敌军放松警惕的时候,再进行反击。
这种策略在战争中可以起到惩罚敌人、调整战线的作用。
在攻打魏延的战争中,关羽采取了这种策略,成功占领了敌人的后方重镇。
三、关羽的执行能力在实际行动中,关羽能够信守自己的诺言,与部下建立深厚的信任。
在一次和张飞争夺粮仓的战争中,关羽约定在指定时间内送来粮草,兑现了承诺。
三国关羽形象研究分析

三国关羽形象研究分析
首先,从关羽的外貌特征来看,他有一头浓密的头发和一对修长有力的眉毛,宽阔的鼻梁和深邃的眼神,这些特征彰显了他的英勇和威严,给人一种强悍的感觉。
他的身材高大而健壮,肌肉发达,这也表现了他的力量和勇猛。
同时,他穿着一袭绿色战袍,手持青龙偃月刀,这些视觉上的符号为他赋予了一种极具军事力量的形象。
其次,关羽的品行也是塑造他形象的重要方面。
他忠诚正直,对待朋友义气如山,从未背叛过刘备,一生都是全心全意为刘备效力。
他有一颗慈悲的心,对待俘虏从未苛刻。
他还注重礼义,待人谦和有礼,深受人们的敬重和喜爱。
他坚守忠诚、正直、仁义的原则,成为了中国古代忠义的代表,广大民众称他为“关圣帝君”。
此外,关羽一生的伟绩也构成了他形象的重要部分。
他在赤壁之战中的杀敌数以千计,展现了他的武艺高强。
他在长板桥与曹军百万大军周旋数月,以寡敌众,展现了他的智勇双全。
他平定南蛮、征服荆州等一系列事迹,也充分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才华。
这些战绩使得关羽成为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被后人称为“武圣”。
关羽的形象研究还应该从他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来进行。
关羽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混乱时期,战乱频现,百姓遭受战争的蹂躏。
而作为一个武将,关羽不仅是对抗外敌的勇士,也是保护百姓安全的守护神。
他在荆州任职期间,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百姓的生活,展现了他的仁爱和胸怀。
情绪管理失当关羽失荆州的一个分析视角

情绪管理失当关羽失荆州的一个分析视角1. 引言1.1 背景介绍关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将领,被誉为“武圣”。
他在刘备的帐下效力多年,战功赫赫,声名远扬。
在关羽事业鼎盛之际,他却因情绪管理失当而导致了失荆州的惨败,这件事成为了后人研究的一个经典案例。
关羽在失荆州事件中暴露出的情绪管理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他个人品质和行为的质疑。
究其原因,可能与他那种铁血豪气、过于自信、缺乏灵活变通等性格特点有关。
而关羽的处理方式也备受争议,他对待部下的态度和决策处理不当,导致了整个荆州战局的变化,最终失守荆州。
关羽失荆州事件不仅令他声誉受损,更给刘备势力带来了沉重打击。
此次惨败对关羽本人和整个蜀汉势力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在这起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情绪管理在历史事件中的重要性。
关羽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面对困境,谨慎处理问题。
情绪过激和失当的情况下做出的决策往往是错误的。
关羽失荆州事件的教训也提醒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提高自身管理能力,避免因情绪失控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1.2 问题提出在关羽失荆州这一历史事件中,他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情绪管理失当。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研究可以发现,关羽在处理荆州事务时的情绪波动较大,表现出情绪化、冲动和缺乏冷静思考的特点。
这种情绪管理不当导致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没有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而做出了一些错误的决策和行动。
关羽的情绪管理失当成为了他在荆州事变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关羽在失荆州事件中并非缺乏能力或智慧,他的武艺、胆识和忠诚度都是不容置疑的。
他在情绪管理上的不足却成为了绊脚石,影响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
我们有必要对关羽在失荆州事件中的情绪管理失当进行深入分析,以便从中吸取教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2. 正文2.1 关羽的情绪管理失当关羽作为刘备手下的得力将领,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尊敬和信任的战将。
在关羽失荆州的事件中,其情绪管理显然失当,导致了最终的失败和不幸结局。
三国演义关羽形象分析(2)

三国演义关羽形象分析(2)关羽的忠,惊天地,泣鬼神。
身在曹营心在汉流芳千古。
曹操为了收买其心,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虽如此,仍未能收得关羽之心。
后有人以诗叹曰: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
关羽的义,惊天动地。
华容道,捉放曹众所周知。
关羽为了报答曹操礼待之恩和放行之情,不惜违背军令状,以身家性命当代价,在华容道捉又放曹操。
当初若不是这样,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晋朝了。
(四)骄傲自满,刚愎自用罗贯中笔下的关羽另一个性格特点是骄傲自负,目中无人,这是造成其败走麦城,惨遭杀害的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
关羽是刘备政权中一名重要成员,五虎上将之首,他历尽坎坷,身经百战,为蜀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他对刘备尽忠尽义,可谓一代忠臣良将。
然而关羽自身刚而自矜,目中无人的性格弱点却断送了蜀国大好河山。
如同在蜀汉这局棋中,关羽这一子走错,兵败麦城,便落得个满盘皆输的结局。
分析关羽骄傲自满,刚愎自用性格的成因我们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自身原因:创业时身经百战未尝做过别人的手下败将,唯一的一次失败还不是由于自己的武艺不如别人,还博得曹操的折节招降曲意相待,这何尝不是自己骄傲的资本?赤壁之战后,天下三分之势已定,刘备等人也有了荆州这块安身立命的地方,后来蜀汉版图节节扩张,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国,将荆州的防守大任交给关羽。
关羽如此的受重用,于是他的骄傲,自负,目中无人,骄傲轻敌的性格弱点便慢慢滋生开来。
第二,外在因素:刘备定益州时,马超从汉中来降,关羽写信给诸葛亮,欲与马超比武,诸葛亮知关羽好胜,故回信说:梦起(马超字)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琼,彭之徒,当于翼德并驾争先,犹未及髯公之绝伦逸群。
关羽得书后很高兴,像个孩子得家长夸奖般将信遍传给宾客们观看。
诸葛亮的这个举措固然平息了事端,但无形中也进一步滋长了关羽的骄傲情绪。
关羽高傲自负,还表现在唯我是大,目中无人。
无论对友,还是对敌都是如此。
刘备攻取益州,汉中称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艺术形象分析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_三国演义关羽.docx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艺术形象分析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_三国演义关羽XX广播大学( 文、作 ) 表目三国演中关羽的形象分析姓名教育次本科学号分校言文学教学点指教日期目摘要、关⋯⋯ ⋯ ⋯ ⋯ ⋯ ⋯ ⋯ ⋯ ⋯ ⋯ ⋯ ⋯ ⋯ ⋯ ⋯ ⋯ ⋯ ⋯ ⋯第1正文⋯⋯⋯⋯⋯⋯⋯⋯⋯⋯⋯⋯⋯⋯⋯⋯⋯⋯⋯⋯第1一、人物形象⋯⋯⋯⋯⋯⋯⋯⋯⋯⋯⋯⋯⋯⋯⋯⋯⋯⋯⋯⋯第2(一)勇武超群、人品出众⋯⋯⋯⋯⋯⋯⋯⋯⋯⋯⋯⋯⋯⋯第2(二)毅果敢、深通略⋯⋯⋯⋯⋯⋯⋯⋯⋯⋯⋯⋯⋯⋯第2(三)忠冠、薄云天⋯⋯⋯⋯⋯⋯⋯⋯⋯⋯⋯⋯⋯⋯第3(四)傲自、愎自用⋯⋯⋯⋯⋯⋯⋯⋯⋯⋯⋯⋯⋯⋯第4二、悲命运⋯⋯⋯⋯⋯⋯⋯⋯⋯⋯⋯⋯⋯⋯⋯⋯⋯⋯⋯⋯第5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第 7 三国演中关羽的形象分析【内容摘要】关羽,演了千年不的精魂,演了气回的凝重。
其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
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
其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和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无不为其悲剧结局而深深叹息。
艺术形象:勇武超群、人品出众;刚毅果敢、深通谋略;忠贞冠绝、义薄云天;却又骄傲自满,刚愎自用。
悲剧命运:关羽的悲剧形象,有明显的社会和时代烙印,高傲自负,缺乏战略眼光,导致孙曹联合使自己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是蜀汉政权的巨大损失。
关羽这一有着明显性格缺点的失败英雄,作者在悲剧的结局中使他的人格进一步升华。
【关键词】关羽艺术形象悲剧命运《三国演义》是一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古典名著。
该书将天下奇才诸葛亮,一代枭雄曹操,勇者张飞、许褚,庸主献帝、刘禅等人物,描写得淋漓尽致,无不各极其态。
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髯公”关羽,他的忠、义、勇、气,很令我钦佩。
关羽,字云长,河北解良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人称“美髯公”。
书中描写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手提青龙偃月刀,胯下千里追风赤兔马。
高中历史教育故事案例

高中历史教育故事案例故事案例:《桃花战士――关羽》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一位强大的军事统帅,而他的对手关羽也是一位英勇的将领。
在东汉末年,曹操与刘备争夺天下,一场关键的战斗即将开始。
故事发生在208年,曹操率领的东汉军队正准备攻打刘备所在的荆州。
刘备只有一支不足千人的小队,力量明显不敌曹操的大军。
刘备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但他知道,关羽是他的左膀右臂,关羽的勇猛无敌可以帮助他战胜曹操。
刘备和关羽商议后决定,让关羽前去东吴大吉山蛮王祭祀。
这是为了吸引曹操的注意,让曹操以为关羽离开了刘备的军队。
关羽带着两名亲信前往祭祀,但他并没有打算真正离开刘备,而是准备和刘备在荆州会合。
曹操听说关羽已经离开了刘备的军队,非常高兴,认为刘备失去了最重要的将领,他决定立即进攻荆州。
但关羽离开的消息是刘备故意散布的,真实情况是关羽只是暂时离开,他仍然是刘备军队的重要成员。
当曹操率军进攻荆州时,刘备展开了一场巧妙的计谋。
他暗中派遣关羽和他的亲信守卫要塞,而他自己则转战到了曹操的后方,突袭了曹操的大营。
曹操被刘备的计策所震惊,不得不撤退。
关羽在要塞中英勇的抵御曹军的进攻,并成功守住了要塞。
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军事才能,成为了抵御外敌的英雄。
最终,刘备和关羽成功地击败了曹操,保卫了荆州。
他们的英勇表现使得他们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教育了后代关于战争策略、勇气和忠诚的重要价值观。
这个故事案例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关羽的英勇行为和刘备的智谋,向学生们展示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他们在战争中的勇敢和智慧。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高中生可以了解到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并从中汲取勇气、智慧和忠诚的教育启示。
关羽的人物赏析作文

关羽的人物赏析作文
关羽是三国时期蜚声赫赫的名将,同时也是忠义精神的杰出代表。
他是刘备的得力干将,亦是后世文人墨客颂扬不已的忠勇楷模。
关羽的忠勇品格可谓出类拔萃。
他对刘备的忠心耿耿,视之如兄弟一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刘备效力。
在赤壁之战中,他力挽狂澜,大败曹军,为刘备东征立下了汗马功劳。
即便后来陷入困境,身陷绝境,他也从未动摇对刘备的忠心。
临死前他仍嘱咐子侄效忠刘备,可见他对刘备的忠心铁直。
除了忠心耿耿,关羽更有一身过人的武勇。
他手持青龙偃月刀,勇猛无匹,在阵前常立下赫赫战功。
他骁勇善战,临危不惧,在危难时刻总能冲锋陷阵,力挽狂澜。
他那大无畏的英勇精神,令人钦佩。
然而,关羽的忠勇有时也会流于盲目。
他因过于刚直热烈,屡屡做出一些鲁莽之举。
最终这也导致了他被人设计陷害,遭遇不祥。
因此,忠勇固然可贵,但也需审慎,过于偏执也会自遭其祸。
关羽是个忠勇可佩的人物典范。
他的忠心耿耿、勇猛过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令人敬佩。
但同时我们也应反思,忠勇应有分寸,不可盲从。
关羽的一生经历启示我们,宁可失利勿失节,但也要因时制宜,慎行而已。
关羽人物形象分析(2)

关羽人物形象分析(2)关羽人物形象分析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英雄孤胆,无所畏惧。
单刀赴东吴,更是他无畏胆略的极致表现。
当然,关羽的无所畏惧并不是蛮勇、肓勇。
绝伦超群的武功是他藐视一切敌手的'实力,一身忠义的浩然正气更是他超人胆量的源泉。
(二)刚毅果敢、深通谋略关羽的刚毅,常为世人称道。
就连蜀汉的对立面孙权、曹操,以及他们手下的部将也是公认的。
周瑜说他是熊虎之将,陆逊说他是当世雄杰,张昭说他是为人强梁。
正是如此,刘备才放心让关羽留守荆州,独当一面。
成大事者必定具有超于常人的胆量,关羽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胆识过人、不畏艰难痛苦的英雄。
历史上的刮骨疗毒足能显示其坚强的毅力和超强的胆量。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羽尝为流矢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至阴,骨常疼痛。
医曰:‘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关公这一壮举的描述更是绘声绘色,艺术上,作者善于层层蓄势,使本来并不复杂的情节显得起伏跌宕,并且运用衬托和对比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用众将士的皆掩面失色来衬托关羽的全无痛苦之色,举棋自若。
使得关羽坚忍性格更加生色。
华佗本是一代奇才,他那刮骨疗毒的方法也很奇特,而遇上关羽这样的奇人,三奇相结合,相映成趣,共同演义了一场小说史上的佳话(在此我们姑且不讨论此故事的真实性,单就本书而言)。
关羽的智勇双全足智多谋在他镇守荆州时发动的襄樊战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首先,关羽选择了十分有利的战机:(一)刘备刚得到汉中,又攻占了上庸等地,蜀汉士气正盛;(二)前不久孙权在东方进攻合肥,关羽可与孙权遥相呼应;(三)七八月间正是雨季,便于发挥关羽水军的优势。
其次,关羽在进攻襄樊时,对孙权可能从后方偷袭,是有准备的,在后方留有相当多的军队,以备不测。
第三,他指挥得当,机智勇猛。
襄阳、襄樊两地隔汉江水相对,互为犄角,是曹军抗拒南方军的战略要地。
关羽法律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关羽,字云长,东汉末年蜀汉名将,被誉为“武圣”。
在我国历史上,关羽以忠义著称,但他的法律观念却并不完善。
本文将以关羽在《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小故事为例,探讨法律与人性的碰撞。
二、案例简介《三国演义》中,关羽镇守荆州时,当地豪强黄祖势力强大,为非作歹。
关羽为了维护地方治安,决定亲自审案。
一日,关羽审案时,遇到一个名叫张飞的豪强。
张飞不仅倚仗势力,而且蛮横无理,甚至敢在公堂上辱骂关羽。
关羽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决定依法严惩张飞。
三、案例分析1. 法律与人性的冲突在这个案例中,关羽面临着法律与人性的冲突。
一方面,关羽作为镇守荆州的将领,有责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地方治安;另一方面,关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讲究忠义,对于张飞这样的豪强,他内心深处并不愿意对其进行严厉的惩罚。
2. 关羽的法律观念从关羽的行为来看,他的法律观念并不完善。
首先,关羽在审案过程中,没有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而是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进行判决。
其次,关羽在处理张飞案件时,过于注重人情世故,没有严格依法办事。
3. 法律与人性的平衡在这个案例中,关羽虽然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但他的做法却未能真正实现法律与人性的平衡。
首先,关羽过于依赖自己的主观判断,导致判决可能存在偏差。
其次,关羽在处理张飞案件时,过于注重人情世故,可能导致法律失去威慑力。
四、启示1. 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从关羽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律与道德之间的相互关系。
法律是道德的体现,道德是法律的基石。
在处理法律问题时,既要依法办事,又要注重道德规范。
2. 法律观念的培养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我们需要加强法律观念的培养。
首先,要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使人们自觉遵守法律;其次,要加强执法机关的队伍建设,确保执法公正。
3. 法律与人性的平衡在处理法律问题时,我们要努力实现法律与人性的平衡。
一方面,要尊重人性,关注当事人的权益;另一方面,要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确保社会秩序。
五、结论关羽法律案例反映了法律与人性的碰撞。
体现关羽智慧的故事(一)

体现关羽智慧的故事(一)关羽智慧的展现1. 关羽的背景介绍•关羽,字云长,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名将。
•他以勇猛善战、义气高洁而著名。
•然而,除了勇武之外,关羽还展现了他深思熟虑的智慧。
2. 关羽智慧的体现草船借箭•刘备在赤壁之战中,遭遇曹操大军的追击。
•关羽巧妙地利用周瑜的草船借箭计,向曹军展示了他的智谋。
•关羽提议在船上立起旗帜,传达给曹军假象。
•这一计谋成功引诱曹军射箭,使得刘备一行成功逃脱。
枭首示众•关羽在斩杀华雄后,将其首级挂在城门之上。
•这表明关羽善于利用心理战术,震慑敌人,让敌人感受到他的威严。
•这一举动无形中鼓舞了蜀军的士气,使得敌军畏惧关羽。
惊艳过五关•关羽在曹操之围中,绝境逢生,被曹军围困于五关之间。
•然而,关羽运用智慧,用空城计骗过曹军。
•关羽在门口坐定,弓箭旁置,犹如无人居住,让曹军产生疑虑。
•曹军以为关羽已经逃走,未作进一步追击,为关羽的逃脱提供了机会。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关羽曾在刘备逃难时,曾经提议与刘备共同过河种田。
•这句名言表达了关羽的深思熟虑和对生计的关切。
•关羽不仅关心军事事务,还注重解决民生问题,展现了他高瞻远瞩的智慧。
3. 总结•关羽不仅以勇猛闻名,也以深思熟虑的智慧让人敬佩。
•在历史上的多个场景中,关羽展现了他的智谋和机智应对。
•他的智慧使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全方位的创作者,在军事、心理等方面都有过人的才能。
4. 光环镇江桥•公元209年,关羽经过多次征战,与蜀军成功攻占江陵。
•然而,周瑜受命北上抵抗曹操,需要通过关羽所守的镇江桥。
•关羽知道周瑜已故,但凭着自己的智慧,他决定用一场骗局诈降曹操。
•关羽特意安排蜀军撤退,将桥上所有旗帜和装备全部收起,营造出一副被困的情景。
镇江桥的欺敌计•关羽借着残破的部分旗帜和一些士兵故意出现在桥上,假装东山再起,还在镇江桥上高唱挽救孤志的曲调。
•曹操闻讯后,不敢掉以轻心,认为关羽已集结大军准备反击,不敢轻举妄动。
•曹操在犹豫不决之际,关羽导演了一场虚晃一枪的战术,伪装失败,主动向曹操投降。
单刀会关羽形象分析

单刀会关羽形象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单刀会》关羽人物形象塑造浅析《单刀会》描写三国时吴蜀争夺荆州的故事:吴国大将鲁肃定计设宴,邀请蜀汉镇守荆州的大将关羽赴宴,准备于席间逼其交还荆州。
关羽毅然单刀赴会,于杀机四伏中制服了鲁肃,得胜而归。
关汉卿写此剧,是在元代蒙古贵族的统治下。
作者欲借此唤起群众的民族情感,鼓舞人民的斗志。
该剧结构单纯、紧凑,矛盾冲突极为激烈;表现手法别致,场次安排独具匠心;文词豪壮、情调高昂,极富个性化。
关羽这一著名历史人物,虽然经过历代文人不断加工创造,具有一定性格特征,但只有通过关汉卿的《单刀会》,关羽英勇威武、忠贞不屈的英雄形象才显得更为完美。
该剧打破了一般杂剧的规范。
前两折全是写东吴鲁肃和乔老、司马徽商议、谋划的情形,而作为剧中主人公的关羽,直到第三折才“千呼万唤始出来”。
对此,曾有人认为这是作者“为了迁就剧中一本四折的体制”,显得“过分牵强”(《关汉卿和他的杂剧》)。
其实,这正是作者匠心所在。
表面上,前两折写的是东吴方面,而实际上写的是关羽。
作者通过东吴鲁肃和乔老、司马徽商议、谋划的情节,既交待了故事的原由:即谦请关羽赴宴,以借机要挟关羽,索取荆州;同时又很自然、巧妙的借乔老、司马徽之口,绘声绘色的叙述了关羽的英雄业绩、盖世雄风。
一、侧面描写烘托人物神勇第一折关羽并没出场,而是写鲁肃邀请乔国老商讨索要荆州。
乔国老断然拒绝,说到“这荆州断然不可取”。
然后,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起了关羽的英雄事迹,说他“诛文丑逞粗燥,刺颜良显英豪,他去那百万军中,他将那首级轻枭”。
极赞关羽超群的武艺。
又描述了他那威风凛凛的神态。
“赤力力三绺美髯飘,雄赳赳一丈虎躯摇,恰便似六丁神簇捧定一个活神道,”还说起关羽当年霸陵桥“刀尖儿斜挑锦征袍”,是一个誓死效忠刘备的义士。
当鲁肃说起他的三条妙计时,乔国老毫不客气地说道:“休想是三条计,就是千条计,也近不得他。
《三国武将--关羽》教学案例点评

《三国武将--关羽》教学案例点评杜甫有句话:“伟人今何在?不要人称谓三国空论史。
”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人物,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他们被称为“三国武将”,其中之一就是传奇的关羽——关公。
关羽,原名关宏,号关公、关大刀、玄德,字云长,东汉末年蜀汉名将。
关羽出身贵族家庭,具有良好的基因和营养,极其善良,力大无穷。
自小就刻苦学习,认真及精进,至抗蜀兴起,他成为蜀政的中坚力量。
关羽的军事才能出神入化,从不上泱明战士就击退乌巢大军。
关羽与张飞恩爱如兄弟,肝胆相照,张贱人就行凶,关羽也不离不弃,他们结盟破解了李傕郭汜,两个帮派的恩仇。
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关羽独断蜀汉北伐,击败了魏国,屡立英勇的战功。
当仁不让的关羽,奉献自己的爱国精神,自认为无愧于忠义,多次留下忠言和热血,家乡侠义的人民百姓欢欣鼓舞,更是的诠释了关羽的伟大。
关羽的主要影响在于它的勇气和不懈的精神。
他有一颗忠义之心,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为国家大业。
他是一位希望实现荣耀梦想的非凡勇士,他那不容置疑的高尚品格和伟大的操守深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奠定了中国恒久不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国武将--关羽在中国历史上镌刻了无人可及的铭记,他的生活历程,他的精神追求,他的行为表现,都将作为中国伟大的英雄刻画的范例,都将作为我们的价值观的学习范本,都将深植于中国人民的心中。
在教学案例中,我采用“正反照”的思路去构建关羽形象,从特征的分析入手,透过丰富的材料介绍关羽的背景、立足点、行为方式,而且重点部分还关注他聪明天赋、勇气不凡、爱国革新等特点,使学生对关羽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推动学生积极探究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贴近学生的实际成长经历,通过课堂的激发,在学生的认知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供发展空间和参与平台,以丰厚的想象空间为学生提供博弈,以更直观、多样化的方式推动学生探究学习,让他们更好地学习。
本案例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关羽的伟大事迹,并从历史丰富多彩的教育中汲取精神力量,引导学生追求伟大、热爱国家,努力奔向梦想。
势利功利近利的例子

势利功利近利的例子
案例一
关羽大意失荆州: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刘备入蜀即今四川,留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分别是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其中南郡是刘备向东吴借的。
刘备得到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相当于还了南郡。
后来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孙权派吕蒙乘虚偷袭荆州三郡失陷,导致荆州三郡失陷。
案例二
古代宋国有一个农夫,是个急性子的人。
他每天总是起早睡晚,辛勤地劳动,他盼着禾苗快快成长,今天去量量、明天又去量量,可是一天、两天、三天、五天,他总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未见长,心中十分着急。
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他一直在想:怎么能帮助禾苗长高呢?
想着想着,想出办法了,于是美滋滋地睡着了。
第二天他早早起来,跑步到田地里,头顶着炎炎的烈日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高。
从早晨干到中午,又从中午拔到太阳快要落山,把田里的禾苗一棵棵全都拔了一遍,他干得精疲力竭,累得腰酸腿痛,可是,他心里非常高兴,以为这办法非常高明。
他拖着啤惫的双腿,摇摇晃晃回到家里,顾不得擦干身上的汗水,
兴奋地告诉家人:“你们等着瞧,今年的庄稼,哪家也比不过我。
”妻子问他:“你有什么好办法?”他骄傲地说:“今天我帮助禾苗快长,都往上拔了拔。
”
他的儿子听了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马上跑到田里去看,糟了,田里的禾苗全都枯萎了、死了。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拔苗助长”这句成语,比喻不顾事物的本来规律,凭自己愿望做事,急于求成,反倒把事情办糟了。
关羽大意失荆州简介20写作文书写缩写

关羽大意失荆州简介20写作文书写缩写关羽大意失荆州,简介20写作文书写缩写,是对历史上关羽在荆州失守事件的精要概述。
关羽作为刘备帐下的重要将领,在荆州的失陷中暴露了其在军事决策和战略部署上的重大失误,这一事件也直接影响了蜀汉后续的战略布局和战局发展。
关羽被封为荆州牧后,他并没有深思熟虑地加强荆州的防御和巩固地盘的步骤。
相反,他被权力和声望冲昏了头脑,过于信任地方官员,忽视了对外部威胁的警惕。
这种大意导致了荆州军事准备的不足和对敌情的误判,最终使得曹操的军队轻而易举地攻占了荆州,给刘备政权造成了重大的战略损失。
关羽的失策反映了军事领导者在战略决策上需要保持清醒头脑、科学态度和全面考虑。
他的个人魄力和英勇无法弥补其在战略布局上的缺失,这也是后人反思和教训的重要来源。
关羽的故事提醒我们,在关键时刻,军事领导者必须保持戒备心和严谨态度,不能因为个人的成就和声望而忽视战场的实际情况和战略对手的力量。
荆州失守的事件也为后续三国时期的战略格局奠定了重要基础。
曹操借助荆州之地,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力,并最终使得他在对抗刘备及其盟友时占据了优势地位。
而关羽在此次失败后的命运,也暗示了个人英雄主义在战争中的局限性和危险性,进一步强调了战略上的稳健和长远规划的重要性。
关羽大意失荆州事件是中国历史上蜀汉与曹魏对抗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军事领导者战略失误的一个典型案例。
通过对这一事件的深入分析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战争背后的智慧和教训,为今后的军事决策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在关羽大意失荆州的事件中,关键的教训之一是对战略决策的全面考虑和长远规划的重要性。
关羽虽然在个人勇猛和战斗力上有着非凡的表现,却在战略层面显现出了严重的短视和大意。
他未能正确评估敌我力量对比,过于依赖个人魄力而忽视了战略布局的整体性,这不仅导致了荆州失守的惨败,也给蜀汉政权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从战略决策的角度来看,关羽在荆州牧任上的失策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是对敌情的错误估计。
关公塑像案例分析

关公塑像案例分析
古有“关公大意失荆州”,今有“荆州大意失关公”。
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批评的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日前开始拆卸转移。
这座建成于2016年的关公雕像,高达57.3米,建成花了1.729亿元,拆卸转移还需花费1.55亿元。
算下来,3亿多元就这样打了水漂。
其实,一直以来,为历史名人立像、打造旅游景点吸引游客,是不少地方的惯用做法。
荆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与关公有着很深的渊源,想给关公立像,以关公文化吸引八方来客本无可厚非。
可雕像立在哪里、怎么立,要符合古城保护规划,要合乎现实需要,做到讲科学、守底线。
然而,复盘巨型关公雕像建设的整个过程,一开始就“带病”而建,存在诸多问题。
比如,盲目追求“大”和“高”。
为了追求所谓的“打破吉尼斯纪录”,追求所谓的“全球体量最大的青铜雕像”,刻意追求雕像的体量,结果违反了《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关规定,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破坏了古城风貌。
比如,未批先建。
在没有获得审批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在雕像长达两年的建设期间,始终不闻不问,在项目建成后认定其为违建。
看似“高大上”的巨型雕像,既没有起到文化宣传推广效益,反而损害了荆州的城市形象。
3亿多元的巨额数字,更是为劳民伤财写下沉痛的注脚,再次警醒人们,“带病而建”“未批先建”的代价到底有多大。
情绪管理失当关羽失荆州的一个分析视角

情绪管理失当关羽失荆州的一个分析视角关羽失荆州是三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事件,也是关羽个人情绪管理失当的一个典型案例。
在这场战役中,关羽因为过于执着和冲动,最终导致了失去了荆州,并最终丧命于曹操之手。
这个事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案例,让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关于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情绪管理的角度对关羽失荆州进行分析,并探讨他的情绪管理失当是如何导致了这场惨败的。
我们需要了解关羽失荆州的背景。
在三国时期,刘备和曹操争夺荆州,关羽被派去守卫荆州。
刘备多次派人来催促关羽归降,但关羽一直拒绝。
这表现了他对刘备的忠诚和对荆州的执着。
这种执着也成为了关羽失荆州的导火索。
关羽在守卫荆州期间,因为对刘备的忠诚和对荆州的情感,导致了他情绪的失控。
他对刘备的催促感到愤怒和不满,同时对荆州的保卫产生了过分的焦虑和紧张。
这些负面情绪不仅影响了他的决策和行动,也让他无法冷静地分析局势和做出正确的抉择。
关羽失荆州也暴露出了他缺乏情绪调节能力的问题。
在整个守卫荆州的过程中,关羽的情绪一直处于高度紧张和兴奋的状态,而缺乏放松和调节的机会。
这种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情绪管理方式,很容易让他在面对压力和挑战的时候失去理智,做出错误的选择。
而且,缺乏情绪调节的能力也让他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从而导致了失去了荆州的惨败。
关羽失荆州也暴露了他对于情绪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在整个事件中,关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管理失当给他的决策和行动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相反,他一直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出于对刘备和荆州的忠诚,是值得称赞的。
这种对情绪管理的误解和忽视,让他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失去了冷静和理智,导致了最终的失败和悲剧。
关羽失荆州这个事件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告诉我们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在面对压力和挑战的时候,我们必须学会冷静和理智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以及及时调整和调节自己的心态。
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避免失去了机会和目标。
希望我们能从这个事件中吸取教训,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避免重蹈关羽失荆州的覆辙。
关羽骄傲自大的例子

关羽骄傲自大的例子东汉末期,吴主孙权任命大将吕蒙接替鲁肃大都督(三军主帅)的职位,率军驻扎在陆口(在今湖北嘉鱼西南)。
为确保江东的安全,吕蒙向孙权上书,要求主动出击,攻打镇守荆州的关羽。
此前,孙权曾经派人去向关羽求亲,希望关羽把女儿嫁给他的小儿子,以联姻换取联盟。
关羽不但不答应,反而把使者辱骂了一顿,于是孙权觉得关羽狂妄自大。
这次,孙权接到了吕蒙的信,考虑到江东的利益,更觉得非把关羽除掉不可。
正好在这个时候,曹操派使者来联络,要联合东吴夹攻关羽。
孙权马上复信,表示愿意袭击关羽的后方。
吕蒙知道关羽最大的弱点是骄傲自大,就决心攻他这个软肋。
于是本来就经常有病的他装作旧病发作,让孙权正式发布命令,把吕蒙调回去休养,另派了陆逊去接替吕蒙。
关羽听到吕蒙病重,又听说新上任的陆逊是个年轻书生,根本没把他当一回事儿。
陆逊刚到陆口就派人拜见关羽,献上书信和礼品。
信中说:“听说将军在樊城水淹七军,远远近近哪个不称赞将军的神威。
我是个书生,没有什么本事,很不称职,今后还得靠将军多多照顾。
”关羽看了陆逊的书信,觉得陆逊态度谦虚、老实,没什么本事。
他本来就不把吕蒙放在心上,这次又换了个更年轻的陆逊,更是打心眼儿里看不起他。
于是关羽就放松了警惕,把原来防备东吴的人马陆陆续续调到樊城那边去了。
而此时的江东,孙权正悄悄派吕蒙为大都督,命令他迅速袭击关羽的后方……吕蒙到了浔阳(今江西九江西南),把所有的战船都改装作商船,选了一批精锐的兵士躲在船舱里。
船上摇橹的兵士则扮作商人,一律穿上商人穿的白色衣服,“商船”向北岸进发了。
到了北岸,蜀军守防的兵士一看都是穿白衣的商人,就允许他们把船停在江边。
当天夜里,船舱中潜伏的士兵一起偷偷摸进江边岗楼,吕蒙大军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占领了北岸。
这时候,曹操派去的援军也发起进攻,使关羽腹背受敌。
关羽得知江陵失守,才醒悟对东吴的防备太大意,追悔莫及。
他无心恋战,只好带了人马逃到麦城(今湖北当阳市两河乡)。
急功利切的例子

急功利切的例子
关羽大意失荆州急功近利是关羽的心病。
因为在此前的赤壁大战中,关羽不仅未立寸功,反而因私放曹操犯了军纪。
虽有刘备说情未予追究,但一贯心高气傲的关羽觉得很丢面子;此次封“五虎将”关羽口头上说不愿与黄忠为伍,内心里觉得自己被封小了,很不满。
他这次主动北伐,也有与西入蜀川诸将争功之意。
如果说战略上的错误已铸成大错的话,那在战术上尚有回旋的余地。
但关羽已陷入了天下无敌的神话中不能自拔。
他若能及时回救荆州,他若不在樊城久打消耗战,他若不图立即收复荆州而另谋立足之处做长久对抗的打算,何至于全军覆没、身首异处?。
关羽失败总结

关羽失败总结引言关羽,字云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人物之一。
作为刘备的亲信将领,关羽在历史上被称为“武圣”,具有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
然而,尽管关羽有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勇猛的战斗精神,但他也曾经历过一些失败和挫折。
本文将对关羽的失败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能够从中汲取教训并提供启示。
失败一:火烧连环船公元208年,关羽为了救援刘备迫于困境的吴郡,决定攻打东吴的水陆联军。
他采取了火烧连环船的战术,试图夺取制海权。
然而,关羽在作战中未能充分考虑敌人的反制措施,最终导致了惨重的损失。
关羽的军队被吴军击败,不仅未能夺取制海权,而且损失惨重,自己也被迫撤退。
关键教训:了解敌人并充分考虑可能的反制措施是成功军事行动的基本要求。
关羽未能充分预料到吴军的反应,导致了失败的结局。
因此,充分的情报收集和分析是成功作战的关键。
失败二: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一场战役,刘备与曹操在此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关羽在战斗中承担了重要的指挥角色,然而,在面对曹操的策略和军事优势时,关羽未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最终,刘备在官渡之战中失败,关羽也失去了大量的将士。
关键教训:正确判断形势和应对策略是决定战斗结果的关键。
关羽在官渡之战中未能充分认识到曹操的军事实力和利益优势,导致了错误的判断,最终失败。
因此,在战争中,充分了解敌人,并制定正确的应对策略至关重要。
失败三:樊城之战樊城之战是关羽与曹操的一场决战。
关羽率领的军队被曹操的军队围困在樊城,资源和援军的断绝使得关羽处于相当困境中。
尽管关羽在困境中表现出色,但最终他未能寻找到有效的突破口,最终导致了失败。
关羽被迫投降,最终被斩首。
关键教训:在困境中找到有效的突破口是成功的关键。
关羽在樊城之战中未能找到有效的突破口,导致无法脱身,最终失败。
因此,在面对困境时,要冷静思考,并尽量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失败四:街亭之战街亭之战是关羽与魏国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
关羽率领大军进攻魏军,但由于错误判断形势和势力对比,关羽在战役中遭遇到了惨重的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羽、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分析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
卧蚕眉。
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从中可以看出关羽在小说中的形象是红面长髯。
作者罗贯中以崇敬的感情描写关羽威武而不失儒雅的形貌神态,描写关羽形貌的字里行间,一阵凌威之气迎面扑来。
作者更以夸张的笔调描写关羽辉煌的战绩,在“桃园三结义”后,他便誓死追随穷困潦倒的刘备,一生唯刘备马首是瞻、义字当先,关羽因勇武过人、义重如山的品格被人称为三绝中的“义绝”。
关羽,他曾温酒煮华雄,杀颜良诛文丑,也曾过五关斩六将,他单刀赴会,水淹七里,关羽可谓是勇猛无敌,英勇善战,作为“义绝”的形象,其魅力主要在于他的道义。
关羽不畏艰险、不离不弃地追随刘备,他为保两位嫂嫂,降汉不降曹,后挂金封印,千里走单骑投奔刘备,在重大利益面前,他选择毅然分毫不带的离开,始终如一的追随刘备,其忠义品性着实令人称赞;关羽大意失荆州,他大义凛然、从容赴死,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
但关羽骁勇中带着一丝骄横,坦荡中带着一丝自负,因他虚荣偏执,居功自傲、一意孤行,导致了他败走麦城的悲剧……
“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因自号‘卧龙先生’,此人乃绝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驾见之。
若此人肯相辅佐,何愁天下不定乎!”徐庶因孝中了曹操的奸计,临别前荐举孔明才离去,由此可见,诸葛亮蛰居隆中的时候便通晓天下大势,他是被毛宗岗父子称为“三绝”之首的智绝,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忠诚于刘备的智慧型政治家和军事家。
“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对于诸葛亮的外貌描写近乎羽化,袅袅飘渺仙气拂面而来。
在文中,诸葛亮有感于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凭借自身的智慧为蜀汉的事业奋斗一生。
出山之始,他便为刘备制定了据蜀联吴抗曹的战略;赤壁之战,他孤身赴吴舌战群儒,说服了东吴同抗曹操进攻;他智取荆囊,进军益州,七擒孟获,为刘备建立并巩固蜀汉政权。
诸葛亮为复汉室,六出祁山,每逢事情难以解决,他的计略总层出不穷,从东吴招亲、大唱空城计、死后马岱杀魏延、死诸葛亮吓走活仲达等等事件中充分反映了诸葛亮作为军师的才能与智慧,五十四岁时诸葛亮仙逝,临死前不忘留下《出师表》于后主,他出奇制胜的谋略、赤胆忠心的品格,正因他呕心沥血、夙兴夜寐的辅佐后主这一品性,使他成为《三国演义》中最光彩夺目的人物,正因他如此宽阔胸襟、以德服人、天文地理样样精通,才会是《三国演义》中名副其实的第一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