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刀会关羽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论关汉卿《单刀会》中关羽的英雄形象

论关汉卿《单刀会》中关羽的英雄形象

【 金盏 儿 】 上 阵处 赤力 力 三绺美 髯 飘 , 赳赳 一 丈虎 他 雄
躯摇 . 便似六 丁神 簇捧定 一个 活神 道 。那 敌军若 是见 了 , 恰
书》 之更详 : 欲与羽会语 , 疑恐有 变 , 可往 。肃 载 “ 肃 诸将 议不
日:今 日之 事 , ‘ 宜相 开譬 。刘 备负 国 , 是非未 决 , 亦何敢 重 羽
关 汉卿正 是据4 国志平话 》 段描述 而演 义 出优 秀剧 - 这 作《 单刀会 》 鲁肃设下一 计 , : 请关 羽到东吴赴 宴 , 当面讨 回荆
州, 关羽 如不答 应 , 于席 中杀掉 ; 是关 羽根本 不来 , 就 若 那就
是 他理亏 , 以发兵 硬夺 。关羽接 到邀请 , 然应允 , 可 慨 单刀赴 会 。酒席宴上 , 关羽谈笑 自若 , 先在气势 上将 鲁肃完全 压倒 。
众多关 羽戏 中,单刀会 》 《 是成就 最高 的作 品 。 《 国志 ・ 羽传 》卷三 十六 记载关 羽有 万军 之 中刺颜 三 关 良的神 勇 , 且“ 并 禁降 羽 , 羽又斩 将军 庞德 … …羽威震 华夏 。 曹公议徙 许都 以避其 锐” 关羽威 势不仅 震惊 了 当时 整个 。… 华 夏大地 , 而且惊 吓治世能 臣 、 乱世 奸雄 的曹操 。此后 , 关羽 的威 武 勇猛成 为在悠 悠历史 中人 们歌颂 的永 恒 主题 。同时 别 曹奔刘 的壮举 也成 就 了关 羽忠 义 的美名 。关 羽 以神 勇且 忠义 的高大形象 在不 同的社 会阶层 获得 了认 可 。民间不 断
单刀一 口。关公 视鲁 肃从 者三千 军 , 有衣 甲 , 官 皆挂护心 众
会》 是其杂剧 杰 出代表 之一 。《 刀会》 便 单 敷衍 三 国时关 羽应 鲁肃邀请 到江东 赴宴 的故事 。在元代 剧坛 , 羽 的戏还 有关 关 汉卿 的另 一部《 西蜀梦》 郑光祖 的《 , 三战 吕布》 无名 氏的《 , 千 里独行 》《 、单刀劈 四寇》 《 园结义 》 《 、桃 、怒斩关 平》 等 等。在 ,

单刀会关羽形象分析

单刀会关羽形象分析

单刀会关羽形象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单刀会》关羽人物形象塑造浅析《单刀会》描写三国时吴蜀争夺荆州的故事:吴国大将鲁肃定计设宴,邀请蜀汉镇守荆州的大将关羽赴宴,准备于席间逼其交还荆州。

关羽毅然单刀赴会,于杀机四伏中制服了鲁肃,得胜而归。

关汉卿写此剧,是在元代蒙古贵族的统治下。

作者欲借此唤起群众的民族情感,鼓舞人民的斗志。

该剧结构单纯、紧凑,矛盾冲突极为激烈;表现手法别致,场次安排独具匠心;文词豪壮、情调高昂,极富个性化。

关羽这一著名历史人物,虽然经过历代文人不断加工创造,具有一定性格特征,但只有通过关汉卿的《单刀会》,关羽英勇威武、忠贞不屈的英雄形象才显得更为完美。

该剧打破了一般杂剧的规范。

前两折全是写东吴鲁肃和乔老、司马徽商议、谋划的情形,而作为剧中主人公的关羽,直到第三折才“千呼万唤始出来”。

对此,曾有人认为这是作者“为了迁就剧中一本四折的体制”,显得“过分牵强”(《关汉卿和他的杂剧》)。

其实,这正是作者匠心所在。

表面上,前两折写的是东吴方面,而实际上写的是关羽。

作者通过东吴鲁肃和乔老、司马徽商议、谋划的情节,既交待了故事的原由:即谦请关羽赴宴,以借机要挟关羽,索取荆州;同时又很自然、巧妙的借乔老、司马徽之口,绘声绘色的叙述了关羽的英雄业绩、盖世雄风。

一、侧面描写烘托人物神勇第一折关羽并没出场,而是写鲁肃邀请乔国老商讨索要荆州。

乔国老断然拒绝,说到“这荆州断然不可取”。

然后,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起了关羽的英雄事迹,说他“诛文丑逞粗燥,刺颜良显英豪,他去那百万军中,他将那首级轻枭”。

极赞关羽超群的武艺。

又描述了他那威风凛凛的神态。

“赤力力三绺美髯飘,雄赳赳一丈虎躯摇,恰便似六丁神簇捧定一个活神道,”还说起关羽当年霸陵桥“刀尖儿斜挑锦征袍”,是一个誓死效忠刘备的义士。

当鲁肃说起他的三条妙计时,乔国老毫不客气地说道:“休想是三条计,就是千条计,也近不得他。

从《单刀会》看关羽形象的历史流变

从《单刀会》看关羽形象的历史流变

从《单刀会》看关羽形象的历史流变作者:赵庆伟来源:《牡丹》2016年第12期关羽作为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忠臣良将之一,不仅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推崇,也得到广大民众的爱戴。

在史书中,关羽只是作为一个勇猛忠义的将领形象出现,随着历史的演变,关羽的艺术魅力和形象内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影响至今。

关羽形象的转变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是统治者和民间共同推崇的结果,这种转变是从史书中演变而来的,对关羽的经历、性格进行了大量的增删和美化。

《单刀会》可以说是关羽形象变化的一个关键节点,作为源自真实历史事件的一个经典戏曲文本,对历史事件和关羽的表现都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从而有效突出了关羽的忠义勇武。

一、史书中的关羽形象分析(一)勇武众所周知,表现关羽勇武的事迹很多,关羽在史书中的形象确实勇猛过人,而且这是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对关羽的主要认识。

从表1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曹魏集团还是孙吴集团,包括蜀汉集团,对关羽的勇武能战是有一致的认识的。

可见,关羽的勇武能战在汉末三国时期就得到了公认,他作为蜀汉集团最重要将领的地位也毋庸置疑。

(二)忠义“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一脍炙人口的俗语说的是刘备在与曹操的战争中失利之后,关羽为了保全刘备的妻子,被迫答应投降,但却时刻惦记刘备的下落,表现出关羽的忠义。

事实上,史书中也确实有相关的记载,如“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虽然与后来的演义中的“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等有很大出入,但是关羽的忠义形象也是被时人认可和肯定的。

(三)性格缺陷所有的英雄人物都不是我们所见或所听到的那样完美无缺。

关羽的真实形象受各种艺术加工的影响,人们很少能看到关羽身上的缺点,即使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出了关羽的傲慢自大,但这种表现反而增强了他的悲壮和英雄气概。

在史书中,关于关羽性格缺陷的描写有很多,如表2所示: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怨刘备当初没有杀了曹操,辱骂孙权,与马超争强,最终因处置手下将领不当而导致荆州失陷。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第四折)·赏析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第四折)·赏析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第四折)·赏析关汉卿【题解】关汉卿(约1230-约1310),是我国伟大的戏剧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汉卿是字,名不详,号已斋叟。

曾出任过太医院的院尹(一本作院户)。

原籍河北,后迁居大都(今北京市)。

因不屑仕进,长期生活在市井青楼勾栏之中,与倡优为伍,以编撰杂剧为业,曾领导过玉京书会。

明初贾仲明说他是“驱犁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著有杂剧60多种,今存18种,以《窦娥冤》、《单刀会》、《救风尘》、《拜月亭》等最著名。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是一部历史剧,全剧共四折。

全剧写鲁肃为索取荆州,约请关羽过江赴会,想在席间挟持关羽。

前两折借东吴乔国老和隐士司马徽之口,历数关羽的盖世威名和赫赫战功,侧面衬托关羽形象。

第三则主要通过关羽对关平等人诉说创业的艰辛,充分表现了他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第四折则写关羽应邀过江单刀赴会的具体情节。

本剧选自《元刊杂剧三十种》,并参校其它较流行的本子。

(鲁肃上,云)欢来不似今朝,喜来那逢今日。

小官鲁子敬是也。

我使黄文持书去请,关公欣喜,许今日赴会,荆襄地合归还俺江东。

英雄甲士已暗藏壁衣之后,令人江上相候,见船到便来报我知道。

(正末关公引周仓上[1],云)周仓,将到哪里也?(周云)来到大江中流也。

(正云)看了这大江,是一派好水也呵!(唱)【双调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

又不比九重龙凤阙[2],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大丈夫心别[3],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4]。

(云)好一派江景也呵!(唱)【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

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云)却早来到也,报伏去[5]。

(卒报科)(做相见科)(鲁云)江下小会,酒非洞里之长春[6],乐乃尘中之菲艺。

猥劳君侯屈高就下[7],降尊临卑,实乃鲁肃之万幸也。

忠义智勇的盖世英雄——《单刀会》关羽形象的解读

忠义智勇的盖世英雄——《单刀会》关羽形象的解读

腾。先礼而后兵 。 先缓而后急 , 计计相连, 环环相 扣, 最后甚至乘荆 州主将被执 , 不惜挑起战争 , 兵 戈相 向 。 武力 强夺 。 在 鲁肃看 来 , 次 鸿 门宴 , 吴 万 无 一失 、 此 东 稳 握 胜券 了 。如果关 羽是 个 愚 钝 之 人 , 东 吴 用 心 对 毫无知觉, 不加戒备 防范 , 自然很容易陷入 圈套 , 当然正 中鲁 肃 下 怀 了 。可 关 羽 一 接 到 鲁 肃 的请 柬, 就知其险恶用心 , 不可等闲视之。如果关羽是 个以个人利益为重的怯懦之人 , 千丈虎狼穴” 知“ 之 难而后 退 . 绝赴 宴 也 另 当别 论 了 。可关 羽是 拒 个对 国家忠诚 、 明大 义 、 天 立 地 、 所 畏 惧 的 深 顶 元 英雄 豪杰 , 自然迎 难而 上 , 欣然 允邀 。一方 面要 宴 请 关羽索 取荆州 , 一方 面要击 破鲁 肃 保住荆 州 ; 一 方面处 心积虑 、 心 策 划 、 券 在握 , 精 胜 一方 面 慨 然 允邀 、 对 有 招 、 应 成竹 在 胸 。此 次 事态 , 既关 乎 个 人性 命安 危 , 影响 国家刀兵 兴息 , 又 既涉及 社 稷江 山得 失 , 又牵联 两 国关 系 亲 仇 。这 就很 自然 的构 成 了悬念 多多 、 人 心 弦 、 心 动 魄 的戏 剧 情 节 。 扣 惊 而关羽正是在这种惊心动魄的戏剧情节 中, 藐视 强敌 , 慨 应 允 , 刀赴 会 , 笑 酌对 , 容 应 答 , 慷 单 谈 从 严辞辩驳 , 威严亮剑, 机智执鲁 。 神勇退敌 。 最后胜 利返棹。其为了国家利益, 为了生灵免受战争的 苦难 , 将个人 生 死 置 之度 外 的大 忠 大义 大 智 大 勇 的英 雄形 象异常 突 出。 在 德 隆望尊 的名流评 介 中显 现 个英雄人物 , 创立英雄业绩 , 确属不 易, 而 英雄业绩得到名流的认 可, 并拥 有英雄的声威更 州。 为艰难 。关 汉卿 为了表现 关 羽的英雄声 威 . 《 在 单 这三 条计 谋 , 谓老谋 深算 、 可 狡猾 狠 毒 。表面 刀会 》 里于结 构 上采 用 了与 其它 所 有古 典 戏 剧迥 上请客喝酒、 温文尔雅 , 骨子里诱 人人彀 、 杀气腾 异的处 理办法 , 那就 是全剧 四折 , 在 主人公 关 羽 而

关汉卿《单刀会》曲子中的关羽形象

关汉卿《单刀会》曲子中的关羽形象

《戏剧之家》2019年第27期 总第327期31戏剧研讨关汉卿,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

其作品中常常流露出热切的人道主义情怀,揭露社会黑暗,呼唤历史英雄,关切底层人民,表彰普通人的反抗邪恶和见义勇为。

“一空依傍,自铸伟词” “曲尽人情,字字本色”。

[1]《单刀会》是关汉卿的历史剧代表作,全称《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主要剧情是:三国时,鲁肃索还荆州,设下“鸿门宴”邀请关羽。

关羽明知是计,仍单刀赴会。

席间斗智斗勇,最后安然返回。

第一折写鲁肃与乔公商议索还荆州。

本折《金盏儿》中描写关羽外貌特征“三绺美髯”和“一丈虎躯”,展现出关羽威武雄伟的大将风度。

第二折写鲁肃拜访司马徽商议索取荆州,遭到拒绝。

本折《滚绣球》对关羽的英雄画像进行了加深和强化。

“他圆睁开丹凤眸,轻舒出捉将手……他若是宝剑离匣,你则准备着头。

枉送了你那八十一座军州!”对鲁肃的调侃幽默风趣,一场刀光剑影的阴谋活动中的紧张气氛被嘲讽中的谐谑冲淡。

同时写出了关羽酒后性躁,性情刚硬,甚至带有些暴烈。

前两折对关羽作侧面描写,为关羽形象刻画作了充分铺垫。

第三折写关羽决定单刀赴会,表现了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临危不惧的豪迈情怀。

关羽正式上场,随后的唱白和曲辞中,追怀前人功业、楚汉相争、天下三分,感慨万千。

他对面临的局势有清醒的认识,冒险赴会,非是逞匹夫之勇,而是为了以最小的代价换取和平的局面。

第四折是本剧的高潮部分,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对于关羽人物形象的刻画亦更加深刻。

前几折中抒情写意,侧面烘托,人物出场后的铺垫蓄势,在本折一起迸发而出,达到高潮。

本折之初,“英雄甲士已暗藏壁衣之后”刀光剑影再次扑面而来,关羽将如何面对此等危险境地?戏曲悬系性油然产生。

冲突即将上演的时刻,作家却再次延缓情节,再次不惜浓施笔墨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关羽形象,让关羽在赴会途中,面对滚滚长江引吭高歌,着意描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在典型情境中刻画人物,“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时刻最适于表现英雄的本来面目和精神气质。

英雄豪气三千丈论《单刀会》中关羽英雄气质的艺术塑造方法

英雄豪气三千丈论《单刀会》中关羽英雄气质的艺术塑造方法

4闪 帅:英雄豪气三千丈英雄豪气三千丈——论《单刀会》中关羽英雄气质的艺术塑造方法闪 帅(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北京 100073)【摘 要】关汉卿的历史名剧《单刀会》描写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逐鹿中原的历史事件。

吴与蜀两个唇齿相依的战略盟友之间爆发了一场矛盾,东吴鲁子敬为要回荆州,埋下重兵邀请关羽来赴鸿门宴,居心叵测,意图挟持。

关羽明知其中有诈,仍然以大无畏的英雄豪气单刀赴会,为汉家天下立下大功,也为自己留下万古英名。

《单刀会》中关汉卿塑造的关羽,以超群的胆识和过人的智慧,堪称大智大勇。

千百年后读之,凛凛然有生气焉。

【关键词】《单刀会》;衬托;情景交融;冲突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5-0004-04《单刀会》是一出颂扬英雄的戏剧,风格可谓独树一帜。

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①通常来说,悲剧是通过正面人物的不幸遭遇甚至毁灭来表现它的美好和崇高形象的。

而颂剧正好相反,它是通过描摹正面人物的胜利来歌颂其美好与崇高。

因此,颂剧给读者的感觉是欢快轻松的,没有悲剧散发出的沉重感和令人窒息的压抑。

《单刀会》描写的是一件短小精悍的历史事件,关汉卿蜻蜓点水般地交代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他的目的不是描摹事件,而是突出英雄人物关羽,事件仅仅作为戏剧情境的情节基础。

关汉卿不惜浓墨重彩描写的中心是驾驭单刀会、运筹帷幄中的英雄人物关羽。

此戏重在写人,不在叙事。

前两折戏作者假乔玄、司马徽之口来渲染烘托关羽,第三折拿其子关平来衬托关羽,第四折戏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关羽触景生情,英雄豪气顿生,精神爽朗,气宇轩昂。

作者把关羽和鲁肃的正面交锋放在全剧末尾,全剧剧情干脆利索,简单凝练,绚丽多彩,诗情洋溢,英雄人物关羽的风标和气概自然流露在作品的意蕴之中。

一、烘云托月显神威清朝大才子金圣叹曾说:“亦尝观于烘云托月之法乎?欲画月也,月不可画,因而画云。

画云者,意不在于云也。

关羽形象分析

关羽形象分析

关羽形象分析勇武忠义慷慨悲壮—关羽艺术形象的悲剧色彩引言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是作者精心刻画的重要人物,历来被称为“义绝”。

关羽被清初小说评论家毛宗岗誉为“古今名将中第一人”,他在《读三国志法》中说道:“历稽载籍,名将者莫若云长。

青史对青灯,则极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

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

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

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

心则赵焚舌告帝之心而磊落过之, 意则阮籍白眼傲物之意而严正过之。

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

”[1]关羽武艺超群,智勇双全,上报国家,下报黎庶,其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

在古今历史英雄画廊中,关羽是极为后人称道的艺术形象,人们用“武圣人”与孔子的“文圣人”并称于世。

应该说,关羽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

罗贯中笔下塑造的关羽是一位悲剧英雄形象,他所处的诸侯纷争,三国争霸的乱世社会环境,以及自身骄傲自矜、目中无人、缺乏战略眼光等性格弱点共同酿就了其败走麦城的悲惨结局。

但正因为其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和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无不为其悲剧结局而深深叹息。

本文结合《三国演义》的有关情节论述关羽勇武忠义的性格特征,并分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以期加深读者对关羽这一英雄形象的任识。

第一节关羽的勇武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知道关羽是个自幼识礼,武艺超群,有胆有识的人。

关羽的勇和吕布、张飞之流的勇不同,关羽的勇在于勇中有义,义中有勇。

对此毛宗岗评价道:“儒雅至极,是云长身份,不是翼德身份”。

孔子云: “君子有勇无义为乱”。

(《论语·阳货》)就是说君子有勇不可无义,只一味的匹夫之勇难称得上真正的君子。

关羽是真正的君子,是罗贯中笔下的兼高超武艺和义重如山与一体的义勇形象,其一生戎马生涯,为我们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如:“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刮骨疗毒”“单刀赴会”“水淹七军”�6�7�6�7。

论《单刀会》的关羽形象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论《单刀会》的关羽形象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论《单刀会》的关羽形象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作者:张馨笛来源:《文学教育》 2016年第10期张馨笛内容摘要:关汉卿的《单刀会》作为历史剧的杰出代表,依据真实历史创作,却又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

这样的再创作主要是受到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文人心理的影响,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

关键词:关羽单刀会社会现实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本就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本都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元代已有大量的三国戏出现,在其中,关汉卿的《单刀会》是最有特色,成就最高的一部。

在这部剧中,关汉卿在广泛搜取历史和民间艺术等素材的基础上,加之以其个人的理想化描写,刻画出了一个集忠、义、智、勇为一身的关云长。

而关汉卿塑造的关羽这一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单刀会》敷演三国时关羽应鲁肃之邀到江东赴宴,二人代表吴蜀双方来商讨荆州事宜的故事。

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本中电都有对此故事的记载,而关汉卿的剧本相比前两部史书做了较大改动,这是其在创作中为了表达其自身情感与思想所进行的文学再创作。

单刀会一节在《三国志》中被记载于《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具体记载于鲁肃的传中。

据《三国志》的记载刘备得到川蜀之后,孙权向其要回由关羽驻守的荆州,刘备不答应。

之后东吴派就鲁肃前往和关羽谈判。

《三国志》中关于单刀会事件,侧重于对鲁肃智勇的赞赏,而非对关羽的描写,文中指出鲁肃邀请关羽相见,并且都率领兵马在百步之外,请关羽及将军们单刀赴会。

鲁肃其间义正言辞,指出我们国家借给你们土地.是因为你们兵败了,没有立足的地方。

现在你们已经得到了益州,还是有还荆州之意,只是要三个郡,你们也不从命。

鲁肃的话未说完,关羽那边有一人说:“‘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意思是土地只有仁德之人才有的,而不是一直为一方所有。

鲁肃非常严厉地斥责了此人,关羽则站起来说此人知道什么。

并且用眼色让此人离开。

分析单刀会中关羽所维护的汉家节的内涵联系时代背景

分析单刀会中关羽所维护的汉家节的内涵联系时代背景

分析单刀会中关羽所维护的汉家节的内涵联系时代背景《单刀会》全名叫《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取材于有关三国纷争的民间故事,并非全是正史实记。

关汉卿晚年或死后,元代至治年间,曾有人刊刻印刷《三国志平话》,广泛流播于社会。

元人石君宝诸宫调《风月紫云亭》有:“我唱的是《三国志》。

”元人王沂《虎牢关》诗说:“君不见《三分书》说虎牢,曾使战骨如山高。

”《单刀会》最集中地表现了关羽的英雄气概,突出地塑造了关羽的英雄形象,曾鼓舞后代许多英雄好汉为正义而斗争,特别是元末农民大起义的造反者们从关羽身上吸取了英勇战斗的精神力量;其鲜明高大的形象一直活跃在中国近几百年的舞台上,活在人民群众的心中,影响深远,历久不衰。

《单刀会》共四折,最精彩的是第四折。

第一、二折写鲁肃企图索取荆州,设下三条计策:第一计是利用酒宴,历叙孙、刘同盟破曹的友谊和联姻的情义,在祝贺刘备“称主于汉中”时,指出暂借之荆州理当归还,这叫“饮酒席中间,以礼取索荆州。

”此乃上策。

第二计是扣留关羽过江船只,实行软禁,使之“淹留日久,自知中计,默然有悔,诚心献还。

”此乃中策。

第三计是在上述二计行不通时,则“暗藏甲士”、“擒住关公,囚于江下。

”以关羽为人质,利用刘、关、张三人兄弟情谊,逼刘备集团归还荆州。

此乃下策。

三条计策定下之后,鲁肃求教于元老重臣乔国老和荆襄名士司马徽。

不料却遭到乔公和司马徽的极力反对,并通过二人之口,绘声绘色地叙述了关羽的英雄业绩,用侧面烘托之法夸赞了关羽的神威武勇,渲染了关羽盖世英名和凛然不可犯的正气。

这开头的两折,关羽并未出场露面,但他那神武勇敢的形象,已经赫赫显目,鼕鼕入耳,真是“不待亮相气满场,未出马门声夺人。

”第三折写鲁肃自以为筹得三条妙计,不听乔公和司马徽的劝阻,一意孤行,派部下黄文去荆州送书信,邀请关羽单刀赴会。

接着以重彩朱笔涂染了关羽特有的高超武艺,盖世功绩诸方面的风貌,着重表现他不仅有勇冠三军、威震华夏的神武英姿,而且还富于权谋,满腹韬略,机智过人。

从《单刀会》看关羽形象的历史流变

从《单刀会》看关羽形象的历史流变

过程和结果来看,都对历史进行了夸张和改编。 (一)“单刀会”的史实和杂剧版本的重要差别 关于“单刀赴会”的起因,史书记载的是,东 吴索要不成,开始以武力夺取荆州,并攻下三郡,面 对东吴的攻势,关羽只好与鲁肃进行和谈。而在《单 于是定下计策要赚取荆州,陷害关羽。关于会晤过程, 史书记载是鲁肃不畏武力,和关羽各带单刀论辩。因 却是虽然鲁肃定下陷害计策,关羽却忠勇大义单刀赴 会,并对鲁肃索要荆州的行为进行呵斥和威胁。关于 最终的会晤结果,史书记载是双方划湘江而治,各得 三郡,而在杂剧中则是关羽巧妙脱身,鲁肃索要未果。 (二)史书中的关羽形象与《单刀会》中的关 羽形象对比 《三国志》对于“单刀会”的描述,主要是从 出:首先,关羽不还荆州是违背政治道义的;其次, 鲁肃是正义的一方,对关羽进行了规劝,关羽作为理 亏的一方,虽然强行辩白,但最终是无言以对。而在 杂剧《单刀会》中,首先描写了鲁肃等人的奸诈计策, 其次通过侧面的描写,塑造出关羽的英勇忠义和为人 的伟大,在具体的会晤过程中始终以主动的姿态,驳 斥鲁肃的追讨。其实这些语言放置在当时的真实历史 中,只是狡辩,但是杂剧却虚置了一个正当的环境和 道义上的正确性,从而显示关羽的智慧。可以看到, 原本在史书中没有的事情,经过艺术加工,成为彰显 关羽勇武忠义的重要佐证。同时,艺术加工者把在史 书只言片语的记载,经过想象和夸大,巧妙地掩饰了 四、结语 总之,关羽作为一个史实人物和神化人物的结 合,其人物形象的变化是漫长的。特别是随着关羽在 民间地位的上升,关羽的形象就承载了更多的文化内 涵。总体而言,宋元时期是关羽在政治地位、艺术形 象和形象塑造等多个方面变化最快、最丰富的时期。 《单刀会》作为宋元时期以关羽为主角的戏曲文本, 对关羽形象的创造具有承前启后和定型的重要作用, 这既是关羽形象演变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这一特殊 历史发展时期,文学艺术和社会政治等多个方面对关 羽形象影响和确认的结果。

关羽的简介及性格特点

关羽的简介及性格特点

关羽的简介及性格特点关羽的简介及性格特点相信大家都知道忠义的化身关公是一种文化,也有人说,关公是一种精神。

关公及时关羽,大家知道关羽的性格特点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了关羽的简介及性格特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羽的简介及性格特点篇1他集忠于君,善与友,正义,武力,智慧,勇气,毅力,大志于一身。

他集骄傲,狂妄,轻敌,自大于一身。

关羽,河东解良人。

在与刘备结拜之前一直亡命江湖,属于亡命之徒,亡命奔涿郡。

勇冠三军、万人敌……这些都说明亡命之徒的特点,比如许楮、臧霸等人都属于此类。

但是关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亡命之徒,最重要区别于张飞等人的是他还治《春秋》。

所以不管当时的人还是后世的人,都认为他是比张飞这种一般意义上的匹夫之勇高出一个档次的。

所以刘备可以把荆州交给他打理。

建安十七年,诸葛亮带张飞、赵云进川,很不放心的把荆州交给关羽。

在刘备看来,关羽是隆中战略计划中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最佳人选。

诸葛亮当时似乎也找不到更适合的人选。

因为当时的情况是在赤壁之战前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关羽精甲水军万人,刘崎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这支原本刘表手下精锐的荆州水军正是关羽镇守荆州的主力军。

关于荆州的战事先不表。

除了“亡命”这一性格特点,关羽的另一特点是量小,不能容物。

最早是刘备得孔明之后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如果说当时关羽瞧不起刚刚二十出头刚出茅庐的小子还是正常的话,那么后来要于马孟起单挑就太不识大体、自负、不能容物了。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从这里,可以看出关羽完全是一个争勇斗狠的一介武夫,不识大体,诸葛亮的一封信还要遍示宾客孔明深知吾心也——虚荣!诸葛亮的这封信虽然缓解了暂时的矛盾,但是助长了云长的骄、傲之气。

从《单刀会》看关羽的人物形象

从《单刀会》看关羽的人物形象

从《单刀会》看关羽的人物形象作者:贾喻翔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5期摘要:《单刀会》是关汉卿著名的历史剧,是作者根据史料和民间传说加工创作的一部优秀元杂剧,塑造了一个个姿容轩昂、智勇双全、忠于汉室的英雄形象,其中也饱含了作者强烈的汉民族感情和严肃的正统思想。

关键词:关羽形象塑造;《单刀会》作者简介:贾喻翔,男,汉族,安徽大学文学院戏剧戏曲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 J8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5--02一、关羽民间形象和历史形象《单刀会》又叫《关大王独赴单刀会》题材来源于民间流传的关羽英雄事迹。

作者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叟,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羽的英雄形象也一直备受人民的推崇,早在唐代关羽的形象就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认可,到了宋以后更是为其赋予了神勇忠义的传奇色彩。

民间甚至把关羽奉为神灵,相信其死后依然能降妖除魔。

到宋元时期关羽形象已经从是一位忠义勇武的武将,演变成了一个法力无边、助国救民的神话形象”。

关汉卿正是根据这段描述而演义创作出了元杂剧《单刀会》,剧写三国时,鲁肃为了索还荆州,宴请关羽,暗中设下埋伏,并请关羽故人司马徽前来陪宴劝酒,司马徽拒绝,并告诫鲁肃不可鲁莽行事。

关羽接到请书后明知是计,仍旧单刀赴会,席间二人言辞交锋,鲁肃不能取胜。

关羽智勇双全,震住鲁肃,令他不敢动用埋伏的军士,最后安然返回。

然而历史上真正“单刀会”的故事,究竟是不是如杂剧所写的那样呢?根据《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记载:先是,益州牧刘璋纲维颓驰,周瑜、甘宁并劝权取蜀,权以咨备,备内欲自规,仍伪报曰:“备与璋托为宗室,冀凭英灵,以匡汉朝。

今璋得罪左右,备独悚惧,非所敢闻,愿加宽贷。

若不获请,备当放发归于山林。

” 后备西图璋,留关羽守,权曰:“猾虏乃敢挟诈!”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场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

备既定益州,权求长沙、零、桂,备不承旨,权遣吕蒙率众进取。

“美髯公”“活神道”——关羽——关汉卿元杂剧《单刀会》赏析

“美髯公”“活神道”——关羽——关汉卿元杂剧《单刀会》赏析

“美髯公”“活神道”——关羽——关汉卿元杂剧《单刀会》赏析“美髯公”“活神道”——关羽——关汉卿元杂剧《单刀会》赏析关汉卿《单刀会》是我国戏曲元杂剧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伟大戏剧家关汉卿代表作之一。

它成功地歌颂了历史英雄人物关羽,塑造了关羽栩栩如生的戏曲文学形象,成为七百年来历久不衰的历史剧目。

“单刀会”的故事发生在赤壁大战之后,东汉建安13年,孙权在曹操军事威胁下与刘备联军抗曹并大败曹军。

在战争中刘备乘机占领了曹操退出的原属刘表的南郡、荆州、襄阳三郡,令关羽在荆州镇守。

后来刘备进军四川又占领了汉中,有了巩固根据地,图亡事实即成,对孙权构成了新的军事威胁。

因此孙权认为荆州三郡本应为东吴所有,于是向刘备索取。

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建安10年鲁肃据守义阳,与关羽隔江相对,鲁肃为索荆州,约关羽到义阳单刀相会,在会上责备关羽借地不还,其他坐陪的人也出言不逊,关羽操刀而起,瞪起眼睛,使坐陪人离去。

关汉卿根据这一简略记载,进行了精心加工,把孙权、刘备对峙中只身入虎穴的关羽,搬上了杂剧舞台,塑造了一个观众所喜爱的英雄形象。

在戏曲舞台上十分重视人物的初次登台亮相,重要人物登场必事先为他做好准备。

关汉卿正是为了这一点,首先写鲁肃为索取荆州设下三条计策:约关羽过江赴宴,在酒桌上讨取,封锁长江禁止任何船只通行,暗伏甲兵趁关羽酒醉,擒拿扣留迫使刘备交出荆州。

这表明约关羽赴宴不是平常的故友相会,而是擒拿人质,索取荆州的阴谋圈套,大有“鸿门宴”的味道。

东吴的国丈乔玄反对这样做。

作者让他唱一支【金盏儿】,借乔玄之口为关羽绘制了一幅驰骋疆场,所向无敌的英雄图。

为关羽作了绘声绘色的渲染铺垫。

乔玄唱道:“他上阵处赤力力三绺美髯飘,雄赳赳一丈虎躯摇,恰便似六丁神簇捧定一个活神道。

那敌军若是见了,吓的他七魄散、五魂消。

(云)你若和他厮杀呵,(唱)你则索多披上几副甲,賸穿上几层袍。

便有百万军,当不住他不刺剌千里追风骑;你便有千员将,闪不过明明偃月三停刀。

关云长单刀赴会读后感

关云长单刀赴会读后感

关云长单刀赴会读后感《关云长单刀赴会》是一部以中国古代历史为背景的英雄传奇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这部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蜀汉将领关羽在曹操的麾下效力,与曹操之间的恩怨情仇,最终以义气和忠诚为主线,塑造了关羽的英雄形象。

在小说中,关云长作为蜀汉的忠臣,一直以忠义为准则,不畏强权,不屈服于压力。

在曹操的麾下,他不仅表现出了出色的武艺和军事才能,更是以他的忠诚和义气感动了无数人。

他与曹操之间的恩怨情仇,更是成为了这部小说的一大看点。

在小说的情节中,关云长单刀赴会的一幕,更是展现了他的侠义风范。

当曹操派人前来邀请关羽投降时,关羽不仅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曹操的邀请,更是以单刀赴会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忠义之心。

这一幕不仅展现了关羽的豪气和义气,更是让人感受到了他对忠诚和信仰的坚守。

在我看来,关云长单刀赴会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关羽的英雄气概,更是让人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忠义的崇尚。

在当今社会,忠义已经成为了一种珍贵的品质,而关羽的形象更是成为了忠义的化身。

他的行为不仅让人感叹古代的侠义风范,更是让人思考当今社会中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另外,关云长单刀赴会这一情节,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忠诚和信仰的重视。

在古代,忠义是一种最为珍贵的品质,而关羽在这一情节中所展现出的忠义之心,更是让人感受到了古代文化中对忠诚和信仰的崇尚。

在当今社会,忠诚和信仰也是一种珍贵的品质,而关羽的形象更是成为了这种品质的化身。

总的来说,《关云长单刀赴会》这部小说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侠义风范,更是让人感受到了忠义和信仰的重要性。

关羽的形象不仅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精神象征,更是成为了当今社会中的一种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希望我们能够从关羽的形象中汲取力量,坚守自己的忠义和信仰,成为当代社会中的一名忠诚和真诚的人。

民族正气传千古--论历史剧《单刀会》关羽形象

民族正气传千古--论历史剧《单刀会》关羽形象

民族正气传千古--论历史剧《单刀会》关羽形象
孙占琦
【期刊名称】《《朝阳师专学报》》
【年(卷),期】1984(000)003
【摘要】关汉卿的旦本剧,刻画了若干聪明伶俐,有血有肉的妇女形象,向被人们所称道。

在他的末本剧中,英雄豪杰形象塑造最成功的,当推历史剧《单刀会》了。

关汉卿塑造了大量的反面形象,集中反映了元蒙贵族统治者的恶劣本质。

这些形象在暴需社会黑暗,激发民众义愤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这些杂剧中正而鼓舞民心的形象却是比较苍白的。

【总页数】6页(P41-46)
【作者】孙占琦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37
【相关文献】
1.论关汉卿《单刀会》中关羽的英雄形象 [J], 魏玉莲
2.忠义智勇的盖世英雄——《单刀会》关羽形象的解读 [J], 刘砚中
3.浅谈《单刀会》中关羽形象的塑造 [J], 陈斌如
4.浅析关汉卿《单刀会》中关羽形象 [J], 郝晓超
5.关汉卿《单刀会》曲子中的关羽形象 [J], 陈德林;王甜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刀会》关羽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单刀会》描写三国时吴蜀争夺荆州的故事:吴国大将鲁肃定计设宴,邀请蜀汉镇守荆州的大将关羽赴宴,准备于席间逼其交还荆州。

关羽毅然单刀赴会,于杀机四伏中制服了鲁肃,得胜而归。

关汉卿写此剧,是在元代蒙古贵族的统治下。

作者欲借此唤起群众的民族情感,鼓舞人民的斗志。

该剧结构单纯、紧凑,矛盾冲突极为激烈;表现手法别致,场次安排独具匠心;文词豪壮、情调高昂,极富个性化。

关羽这一著名历史人物,虽然经过历代文人不断加工创造,具有一定性格特征,但只有通过关汉卿的《单刀会》,关羽英勇威武、忠贞不屈的英雄形象才显得更为完美。

该剧打破了一般杂剧的规范。

前两折全是写东吴鲁肃和乔老、司马徽商议、谋划的情形,而作为剧中主人公的关羽,直到第三折才“千呼万唤始出来”。

对此,曾有人认为这是作者“为了迁就剧中一本四折的体制”,显得“过分牵强”(《关汉卿和他的杂剧》)。

其实,这正是作者匠心所在。

表面上,前两折写的是东吴方面,而实际上写的是关羽。

作者通过东吴鲁肃和乔老、司马徽商议、谋划的情节,既交待了故事的原由:即谦请关羽赴宴,以借机要挟关羽,索取荆州;同时又很自然、巧妙的借乔老、司马徽之口,绘声绘色的叙述了关羽的英雄业绩、盖世雄风。

一、侧面描写烘托人物神勇
第一折关羽并没出场,而是写鲁肃邀请乔国老商讨索要荆州。

乔国老断然拒绝,说到“这荆州断然不可取”。

然后,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起了关羽的英雄事迹,说他“诛文丑逞粗燥,刺颜良显英豪,他去那百万军中,他将那首级轻枭”。

极赞关羽超群的武艺。

又描述了他那威风凛凛的神态。

“赤力力三绺美髯飘,雄赳赳一丈虎躯摇,恰便似六丁神簇捧定一个活神道,”还说起关羽当年霸陵桥“刀尖儿斜挑锦征袍”,是一个誓死效忠刘备的义士。

当鲁肃说起他的三条妙计时,乔国老毫不客气地说道:“休想是三条计,就是千条计,也近不得他。

”真是字字长关羽锐气,句句灭鲁肃威风。

鲁肃见搬不动乔国老,只好转而求助于江东隐士司马徽。

第二折戏中,司马徽初听鲁肃来请他赴宴喝酒,虽谦虚地推辞了一番后“慨然许诺”,等听到鲁肃说同桌饮酒的还有关羽时,便借“风疾举发”一口回绝,又经不起鲁肃的一再邀请,便向他提出三个要求:一是要躬着腰请关羽;二是要席间跪着劝酒,关羽说要往东便不得往西;三是“他醉了呵你索与我便走,”如要提索取荆州,非但性命不保,只怕还会“枉送了你那八十一座军州”。

说起关羽愤怒时“卧蚕眉紧皱,五云山烈火难收”,是个“经不起撩斗”的猛士。

接着,司马徽还诉说了关云长立下的汗马功劳:“千里独行觅二友,匹马单刀镇九州……怒扯昆吾坏文丑;麾盖下颜良标了首,蔡阳英雄立取头。

”字字句句说尽了关羽的赤胆忠心、勋业卓著,一言一语都极赞关羽的英武勇猛。

二、正面刻画突显英雄本色
第三折关羽正式登场亮相,他自叙了汉朝开邦建国及如今国运衰竭,表明不忘桃园结义恩情,愿与刘备同生共死,誓死效忠“汉家邦”的决心。

收到黄文送来的请帖后,他一眼就看穿了鲁肃的别有用心,“休道是画堂别是风光,那里有凤凰杯满捧琼花酿?他安排着巴豆、砒霜。

”“也不是待客筵席,则是个杀人、杀人的战场,”早已“安排下打凤牢龙,准备着天罗地网。

”即便如此,关羽还是毅然决定单刀赴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是三国英雄关云长,端的是豪
气有三千丈。

”面对对方的牢笼陷阱,却轻松得似逛一场庙会。

如此的处之泰然,这般的雍容镇定,试看天下英雄除关羽外谁还有此胆魄?当然,他之所以冒险赴宴,除视敌如草芥外更多的是捍卫“俺哥哥的汉家基业”,是基于义气和正义使之然。

然而,他决不是鲁肃当初定计时所估算的那种“有勇无谋”的人,他敢与慨然赴宴不光是他识破了敌人的阴谋诡计,对于宴会的情势也做好了充分的估计,想好了应对的措施。

对鲁肃的那群“狐朋狗党”,“我须索紧紧的防”,如遇敌人埋伏,“我一只手揪住宝带,臂展猿揉,剑掣秋霜”“着那厮鞠躬、鞠躬送我到船上”。

准备挟持鲁肃而脱身。

到这里为止,我们不光是领略了关羽的豪情和勇猛,更是读到了他的睿智和谋略,关羽实在无愧为刘备的肱骨之臣。

这一折写关羽英勇时没有写战斗行动,而是从他的神情气势中描绘其英武的威力。

三、矛盾冲突尽现人物光华
这主要体现在第四折。

关羽与鲁肃在宴席上正面相逢,席面上觥筹交错,暗地里却剑拔弩张。

关羽在这场“鸿门宴”中的语言动作表情无不尽显英雄本色。

1、义正辞严的对责
关鲁在江宴上一阵寒暄几番把盏后,鲁肃就婉责关羽等久借荆州不还,要求“暂取荆州,以为救民之急”。

关羽义正辞严地警告鲁肃不要破坏了两国交好的和谐关系,又理直气壮地指出刘备是汉皇后人,应该接受汉家基业,荆州就应该“是俺的”。

说得可谓正气磅礴,大义凛然,又无懈可击,它压倒了鲁肃的仁义礼智信所有说教,叫鲁肃空有三寸不烂之舌而无言以答。

2、审时度势的威吓
尽管关羽在舌战的这个回合取胜了,但潜在危险仍然存在,敌人还在虎视眈眈。

关羽便借剑显神威,先是告诉鲁肃这剑曾诛了文丑,斩了蔡阳,还说剑有天地灵气,能喜会怒,怒时直叫鬼神妖怪避之不及,而此刻它发出铮铮叫声,正“饥餐上将头,渴饮仇人血”呢。

关羽的这番话果然震慑住了鲁肃,也让东吴将士不敢轻举妄动。

3、擒贼擒王的智取
当鲁肃高叫“埋伏了者”甲士一涌而上时,关羽眼快,迅速劫过鲁肃,挥剑击案,命他好生送到船上。

鲁肃无法,只得听命,关羽得以全身而退,顺利突围。

如果说在前几折戏中我们从旁人嘴里了解了关羽的风采才华和赤胆忠心,那么在这场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我们则亲眼目睹了关羽的智勇.
关汉卿真是由于这样创造性的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刻画关羽的形象,使关羽大忠大义,大智大勇,神威盖世的形象异常丰满突出,栩栩如生,熠熠生辉,从而使《单刀会》在我国古代戏剧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在英雄豪杰剧中自然名列榜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