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八级语文下册第课《短文两篇》学案鄂教讲解

合集下载

第25课《短文两篇》精品实用教案(鄂教版初二下)

第25课《短文两篇》精品实用教案(鄂教版初二下)

第25课《短文两篇》精品实用教案(鄂教版初二下)【教学构想】«短文两篇»所选的两篇文章尽管文字不多,却十分优美。

关于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笔者有以下摸索:1.注意激发学习文言文的爱好。

文言文因离我们时代久远,且文字简约、语言精深,学生读起来觉得涩口,难以明白得,因而产生厌恶情绪。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法,挖掘教材中新颖有味的内容,补充学生感爱好的资料,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

2.重视对课文的诵读。

〝教学千法读为本〞,这是学好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

课堂教学中能够运用多种诵读形式交错进行,在反复的诵读中,感知文章的大意,品味语言,加深对课文的明白得,丰富知识底蕴,培养文言语感。

3.注意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文言文课堂教学大多依旧教师〝包办〞,学生在被动中同意教师的所谓知识传播。

事实上,文言文学习有一定的规律,要让学生善用归类:比较法进行词句学习,总结归纳,长期坚持,学生的积存多了,明白得能力也就会提高。

教学中可放手让学生去学,学生在自己的动脑、动口、动手中达到知识的积存的目的。

4.注意〝文〞、〝言〞并重。

在教学中应以〝文〞的领会带动对〝言〞的明白得。

因为文章中的词句只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文〞才是〝言〞的最坚实的根基。

假如只着眼于词句的学习,而忽视它所承载的丰富的思想感情,那必定是舍本逐末。

关于第二篇短文的教学,我把重点放在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明白得,并联系实际,注重唤起学生的体验,期望能在处世态度方面给学生以有益的启发。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把握常用文言词语,明白得课文大意。

2.品味优美语言,明白得作品意境,体会文章包蕴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积存文言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显露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八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课《短文两篇》教案讲义

八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课《短文两篇》教案讲义

8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

2.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3.分析“日”“月”的特点,理解其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预习展示1.生字词。

2.作者、背景简介。

(1)巴金:生于1904年11月25日,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曾于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

此后的50余年中,先后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

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

代表作品:学术界公认巴金的创作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在1949年前,巴金写出了诸如《灭亡》、“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长篇小说《寒夜》及短篇小说《神》、《鬼》等20多部中长短篇小说。

这些小说影响了几代青年人,同时也奠定了巴金在现代文学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巴金的第二个创作高峰是在“文革”之后,他用了8年时间写了150篇《随想录》,计有42万字。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抗战时期的1940年,当时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作者写此文,就是由此而发。

3.诵读课文。

师生点评。

4.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初步感知作品。

课文包含了哪两个神话传说?对这两个物的行为,你是怎么看的?对这两个人物的行为的评价,各抒己见。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旸谷,渴死。

”--《山海经》“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

”--《淮南子》四、品读探究(一)品读《日》,研讨: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

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跟着例文品汉语教案新人教版

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跟着例文品汉语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1、仿照例文,写出你对某种语言现象的理解;2、搜集你感兴趣的语言现象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3、培养学生留心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教学重点:仿照几篇例文写作的方法,写出你对某种语言现象的理解;教学难点:对所搜集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并确立文章的总观点,分别举出事例证明;教学过程:一、导你认为汉语美吗?美在何处?请说出一两种美的语言现象?举实例(例如对联、诗、词、骈文、歇后语、广告语……)二、读:体会汉语之美1、对联之美(1)云南昆明滇池大观楼的长联堪称"古今天下第一联"。

为清朝孙髯翁所做,共一百八十个字。

上: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蜓,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特点: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2)关于平仄如:云带钟声穿树去平仄平平平仄仄月移塔影过江来仄平仄仄仄平平2、诗歌之美(1)冠绝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意境美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诗人一开篇就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壮丽而奇妙的画面:一个澄碧晶莹的,美妙无比的月光世界"大千世界的五光十色都被月光涤荡成梦幻一般的银灰色,春江花月夜因此显得格外幽静恬美"这种,一月印万川的全方位布景,营造出通体晶莹澄静的审美意境,也更突出了月所处的中心位置,月是如此美景生发的活力源头"月光下的世界绰约迷离,别有光辉,呈现出更美的境界,因此月光照耀下的诗篇月华闪烁!兴象玲珑,呈现出冰清玉洁般的阴柔美质" (2)意蕴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鄂教版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鄂教版

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鄂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短文两篇教学要求:●能根据理解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经品味和推敲能理解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掌握短文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了解几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

●理解两篇短文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树立不断追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 扫清字词障碍:1. 字的读音慵倦(yōng)天穹(qióng)芳馨(xīn)雏形(chú)剔透(tī)畸变(jī)2. 多音多义字累é累赘ě果实累累撩á撩拨ā撩水重ó重复ò重大l il ili oli och ngzh ng⎧⎨⎪⎩⎪⎧⎨⎪⎩⎪⎧⎨⎪⎩⎪3. 形近字(1)微:wēi(轻微)徽:huī(国徽)(2)恒:héng(恒心)桓:huán(盘桓)(3)雏:chú(雏形)皱:zhòu(皱纹)(4)馨:xīn(芳馨)罄:qìng(罄竹难书)4. 词语积累磨灭:(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消失。

风韵:风度;韵致。

雏形:未定型前最初的形式。

风情:风土人情。

玲珑剔透:精致而透明。

玲珑:精巧细微;剔透:明澈透亮。

5. 词语辨析多姿多彩丰富多彩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词,都含有“多种多样”的意思,但两词修饰的对象不尽相同;“多姿多彩”多用来形容姿态、色彩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一般形容内容、形式多种多样。

二. 解读读文内容。

(一)《走,看云去》这是一篇优美的托物咏志的抒情散文。

作品借对千姿百态升腾、追寻的云的描写,热情洋溢地赞美了白云般纯洁、不断追求、充满活力的少男少女们,表达了“有了一种追寻的勇气,生命便永远年轻,有了一颗年轻的心灵,生活便永远鲜嫩”的思想和豪迈情怀。

全文按自然段由五个部分组成,主要写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离开城市的喧闹,我们看云去;2. 云与生命构成不朽的风景;3. 我们就是云;4. 有追寻就永远年轻,生活就永远鲜嫩;5. 走,我们看云去。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短文两篇【教学思路】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诱发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老师在这中间应起一种引导和点拨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①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②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③能够进行积累的迁移,培养想象创新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

②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③运用联想与想像,扩写、续写、创写句子,来欣赏、感悟《日》。

④通过自主合作、对比阅读,来欣赏、感悟《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体会《日》《月》所表达的作者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理想及价值的取向。

【教学重、难点】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②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蛾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④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读课文。

【教法】①创设情境法②疑读法③议读法【学法】①小组竞赛法②想象法③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熟读全文;了解巴金的创作经历;搜集有关日月的故事,各准备一篇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作好简要分析。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写作背景,“夸父逐日”、“姮娥奔月”的故事以及“飞蛾扑火”的种种理解等,以便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故事导趣。

1、三分钟讲故事比赛:“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

2、学生简单讲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目的:设置情境,引发联想)3、是否有所启发?有何感悟?(目的:学会自主思考,找寻答案)二、欣赏朗读:1、自由朗读(音准、节奏)2、同桌朗读(初步评价感情把握)3、教师范读三、深入感知:1、感知作者,了解文章背景。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八、短文两篇【教学思路】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诱发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老师在这中间应起一种引导和点拨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①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②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③能够进行积累的迁移,培养想象创新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

②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③运用联想与想像,扩写、续写、创写句子,来欣赏、感悟《日》。

④通过自主合作、对比阅读,来欣赏、感悟《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体会《日》《月》所表达的作者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理想及价值的取向。

【教学重、难点】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②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蛾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④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读课文。

【教法】①创设情境法②疑读法③议读法【学法】①小组竞赛法②想象法③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熟读全文;了解巴金的创作经历;搜集有关日月的故事,各准备一篇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作好简要分析。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写作背景,“夸父逐日”、“姮娥奔月”的故事以及“飞蛾扑火”的种种理解等,以便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故事导趣。

1、三分钟讲故事比赛:“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

2、学生简单讲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目的:设置情境,引发联想)3、是否有所启发?有何感悟?(目的:学会自主思考,找寻答案)二、欣赏朗读:1、自由朗读(音准、节奏)2、同桌朗读(初步评价感情把握)3、教师范读三、深入感知:1、感知作者,了解文章背景。

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教新课标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5

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教新课标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5

《短文两篇》教案示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积累“以、去、走、汤、及”等词语,理解有关文言句意。

2.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省略现象。

能力目标1.反复朗读,提高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2.体会短文的表现手法,深刻领悟故事蕴含的寓意。

德育目标学习古人的探索精神、征服大自然的顽强意志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精神。

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理解词句义和短文整体意思。

教学难点多角度解读故事蕴含的寓意。

教学方法1.诵读法。

两篇短文生动活泼、寓意丰富,都宜于诵读。

《夸父逐日》文字简洁却给人丰富想象,《两小儿辩日》则通过精彩的人物对话表现主题,展开情节。

教堂教学中,注重加强诵读指导,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理解词句义和短文整体意思,体悟文章的表现手法。

2.探究讨论法。

通过设疑引导,鼓励学生多角度探究短文寓意,以活跃思想,开阔思路。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指导学生朗读《夸父逐日》,理解词句义的含义,并探究赏析,把握作品的主旨。

熟练背诵。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同学们,提及神话,我们自然能够记起上学期学习的那个富有人性化和生活气息的《女娲造人》的故事,那么,什么是神话呢?请同学们看投影显示:神话是原始人对于自然现象的解释,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是一种幻想性很强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的起源是在原始社会,幼稚的原始人类看见大自然的变幻无常,如雷鸣、大火、暴风、骤雨、日月运行、云霞聚散等等,惊奇而无法解释,便以为它们都是“神”或者是有“神”在那里支配着。

于是叙述诸神的活动以及他们彼此的矛盾斗争的故事,我们就叫它做神话。

神话虽是出于幻想,但和现实有着一定的联系。

神话所反映出来的现实,是在人们头脑中经过加工、改造过的现实,因而神话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今天,我们学习的篇目是选自于《山海经·海外北经》中的《夸父逐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5课《短文两篇》教案鄂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5课《短文两篇》教案鄂教版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构思】《短文两篇》所选的两篇文章虽然文字不多,却十分优美。

对于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笔者有以下思考:1.注意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因离咱们时期久远,且文字简约、语言精深,学生读起来感觉涩口,难以理解,因此产生厌恶情绪。

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式,挖掘教材中新颖有趣的内容,补充学生感兴趣的资料,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讨热情。

2.重视对课文的朗诵。

“教学千法读为本”,这是学好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

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朗诵形式交织进行,在反复的朗诵中,感知文章的大意,品味语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丰硕知识底蕴,培育文言语感。

3.注意交给学生学习的方式,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文言文课堂教学大多仍是教师“包办”,学生在被动中接受教师的所谓知识传播。

其实,文言文学习有必然的规律,要让学生善用归类:比较法进行文句学习,总结归纳,长期坚持,学生的积累多了,理解能力也就会提高。

教学中可放手让学生去学,学生在自己的动脑、动口、动手中达到知识的积累的目的。

4.注意“文”、“言”并重。

在教学中应以“文”的领悟带动对“言”的理解。

因为文章中的文句只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文”才是“言”的最坚实的根基。

若是只着眼于文句的学习,而轻忽它所承载的丰硕的思想情感,那必然是本末倒置。

对于第二篇短文的教学,我把重点放在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并联系实际,注重唤起学生的体验,希望能在处世态度方面给学生以有利的启迪。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掌握常常利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章包含的思想情感。

3.指导朗诵,熟读成诵,培育学生的文言语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方式。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情感。

难点: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安排] 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师生一路赏读《答谢中书书》.。

【最新精选】鄂教初中语文八下《25短文两篇》word教案 (3).doc

【最新精选】鄂教初中语文八下《25短文两篇》word教案 (3).doc

25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教学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重点:教学目标1.2 难点:教学目标3【课前准备】 1.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让学生齐背郦道元的《山峡》2.教师充满感情的导言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

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3.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

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

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

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

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

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一生好松。

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

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二、整体感知1.反复朗读课文2.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3.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解释以下加点词,翻译粗字体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

三、合作探究1.以小小组为单位欣赏作者是怎样写景的(参考《山峡》的各种描写角度)2.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教案 5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教案 5

巴金《短文两篇》教学设计4一、教学目标1、扩写、续写、创写一个句子,来欣赏、感悟《日》。

2、对比阅读、分析《月》。

3、体会日月所表达的作者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学课文三、教学课时:二课时四、指导思想:1、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看导语,介绍作者巴金。

巴金生平: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04年11月25日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无党派。

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

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1925年毕业。

1927年旅居法国。

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

1934年到日本。

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

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

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

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

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7年旅居法国期间,创作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

鄂教版八下语文《短文两篇》

鄂教版八下语文《短文两篇》

沉浸能够在体 味出山水之美, 沉浸在和古代 名人为知音而 感到无限的愉
快。——不 想为官
在赏月的欣喜、 悠闲之中,包
含着无限的感 慨、无奈,甚 至是悲凉。— —
政治上不得志, 遭到贬压
小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 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 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 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
关于“月亮”的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唐·杜甫)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
“举杯邀明月, 对饮成三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品文本
1、找出文章中描写月景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2、学生分组讨论,自选角度(可从 内容、修辞、情感、语言、表达方 式、意境等角度)品析这句话的妙 处。
用“我从……上品析……”的句式说
品心境
揣摩下面的句子,分析句中透露出作 者什么样的感情?
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
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
流露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 难点: 1.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
导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河山秀丽,山水景物,
曾经引起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故古语有 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些文人为我们留 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今天,我们 要学习的新课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殿自中己将的军政。治三烦十恼六,岁谢梁灵代运齐常而常立放,浪隐山居水句,曲探山奇(览茅胜山。)谢华灵

第2课《短文两篇》教案(鄂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2课《短文两篇》教案(鄂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2课《短文两篇》教案(鄂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2 . 短文两篇【教学构想】«走,看云去»是一篇托物咏志的抒情散文,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3个咨询题。

1.品味语言。

对语言的品味不仅要引导学生感悟词语本身的意思,更要引导学生揣摩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深层含义,在教学中我采纳的方法是:初读感受——品读领会,让学生在读中去感知,在读中去品味。

2.体会思想感情。

通过对语言的品味,让学生体会情感,揣摩作品内涵,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树立积极向上的人一辈子态度。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强调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质疑探究。

在学习的过程中,分小组进行讨论,充分发挥每名学生的自主性。

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合作,使探讨的咨询题更深入,更有代表性。

最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依照明白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义。

3.明白得短文的内容,领会作品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态度。

4.学会合作、交流,在阅读中体会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读的基础上,品味重点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引导学生感悟并珍重人一辈子的〝第一次〞。

难点:在自主阅读,分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领会文章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态度。

[教学安排] 两课时1.由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老师配乐朗诵,激发学生的情感。

2.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共同探讨。

通过合作、交流,将学生对文章的明白得引向深入。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感知1.看一看: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丰富多彩、变化多姿的云彩,通过视角的感受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趣。

看完后,请学生用优美的词浯描述所见到的景象?(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创设情境,用漂亮的画面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然后,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所见到的景象,既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锤炼,也是为下面的语言品味蓄势。

第8课《短文两篇》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8课《短文两篇》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8课《短文两篇》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课型】精读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白得〝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2、积存有关日月的诗词。

3、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明白得作品内涵;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包蕴着哲理。

4、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明白得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对比阅读、分析«日»、«月»。

2.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适应和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摸索和观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2、结合历史背景,明白得作者对人一辈子、对生活的一种期望和信念。

【教学重点】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明白得〝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明白得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白得作品的主题。

【教学方法】诵读法、体验法【教学预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二课时【指导思想】1、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明白得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

3、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学课文【教学设想】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力和明白得力,并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诱发学生对课文的不同明白得,并鼓舞他们表达出来,老师在这中间起一种引导和点拨作用,适值巴金老人百岁寿辰之际,引导学生对文学做一点积极的摸索、质疑、探究,也确实是一份专门的贺礼吧。

【课前预备】1、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传奇;2、阅读了解巴金及其要紧作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旸(yang2)谷一撮(cuo1) 灰皓(hao4 )月妲(heng2) 娥2.讲明以下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旸yang2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陶弘景的文学常识。

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感情基调。

3、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4、学习文章凝练的语言,感受优美的意境。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充分预习课文,圈画出富有哲理的句子。

2、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3、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

4、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
一、作者介绍: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

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

入梁,隐居句曲山。

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

”(《南史》)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

他擅长诗、词、散文: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今存其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代表了北宋诗的最高成就;在北宋词坛上,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散文方面,他以扎实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他的论画卓有所见,主张“神似”“传神”,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画史上很有影响。

他善画竹石,其真迹今仅存《古木怪石图》。

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二、文体介绍:
“书”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汉魏六朝的尺牍重在实用,文人多无意把其写为审美的作品。

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参考《中国尺牍文学史》序,詹福瑞)。

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谈论政治,如欧阳修的《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

尺牍
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

另外,尺牍不一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的《与子由弟》《答秦太虚》就是。

【自主学习】
1《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字,自
号,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时人谓之
“”。

2、《记承天寺夜游》作者,字,号,谥号,眉州眉山人,(朝代)著
名、。

他与其父,其
弟合称“三苏”,同为“”之列。

他的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开创了词风。

3、给加点字注音:
夕日欲tuí()沉鳞jìng()跃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遂()至承天寺怀民亦未寝()藻()荇()交横竹柏()影也解()衣欲睡积水空()明
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五色交辉
..()俱备(3)晓雾..()(2)四时
将歇.()(4)夕日欲颓.()(5)沉鳞
..竞跃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7)解
衣欲.()睡(8)欣然
..()起行(9)遂.()至承天寺(10)盖.()竹柏影
也(11)相与.()步于中庭(12)庭下如积水空明
..
()(13)念.()无与为乐者(1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西日欲颓,沉鳞竟跃()
6、给句中的“与”字注音并解释: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
7、翻译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
谈。

(2)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

(3)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
者。

(5)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

【合作探究】(答谢中书书)
1、统领全文的句子
是:。

其中
“”字点名全文的中心。

2、作者具体描绘他的隐居之地时,写了哪些景物?又是怎样描绘这令人神往的大自然山川之美的?
3、结尾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4、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本文写景中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本文分为几层?写出各层大意。

《记承天寺夜游》1、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一谈?
2、叙述部分分别交代了哪些要素?
3、文章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试把文章中写月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在作者写景的基础上,我们来续写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适?(1、丛中蛙鸣不断。

2、村中狗吠鸡鸣。

3、几处纳凉人笑语阵阵。

)为什么?
5、文章的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具体谈谈自己的想法。

6、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了哪两层意思?
【课堂测验题】
读《答谢中书书》,完成1—3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本文的主题句
是。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晓雾将歇,猿鸟乱

(3)夕日欲颓,沉鳞竞

3、填空: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
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
了。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4—7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欣然
..起行()(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本文写景处处扣住“月”字来写,正面写月的句子
有,侧面写月的句子
有。

6、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
为。

7、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