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9单元 总复习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3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3一、教学目标1.复习本学期所学内容,巩固基础概念。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本学期所有单元的重点知识。
2.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内容1.复习数字、加减法、长度和时间的相关知识。
2.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
2.复习资料和练习题。
3.板书、彩笔等。
4.讲义、教具、小奖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口头提问或板书提示,复习上一节课的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知识梳理1.复习数字的认识和大小的比较。
2.复习加减法的运算。
3.复习长度和时间的相关概念。
3. 练习环节1.让学生互相合作,完成一些练习题。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答题错误。
4. 知识拓展1.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拓展本学期所学内容,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和解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复习本学期所学内容,准备期末考试。
3.练习《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相关习题。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以上是本节课《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3》,希望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祝学生学习进步!。
实验学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全部教案(共4课时)
实验学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全部教案(共4课时)第一课时目标•复习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加法、减法、比大小•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安排1.复习加法–让学生做一些加法练习题,巩固基本的加法运算方法2.复习减法–让学生做一些减法练习题,复习减法的运算方法3.练习比大小–给学生一些比大小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第二课时目标•复习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单位换算、长度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活动安排1.复习单位换算–让学生做一些单位换算的练习题2.比较长度–给学生一些长度的比较题目,让他们进行思考并给出答案3.实际问题解决–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第三课时目标•复习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形状识别、图形组合•提升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活动安排1.形状识别–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2.图形组合–给学生一些图形,要求他们用这些图形组合出特定的图案3.观察与分析–提供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观察并给出答案第四课时目标•综合复习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一次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活动安排1.知识点复习–进行全面的知识点复习,包括加减法、单位换算、形状识别等2.小测验–设计一份小测验,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用于检验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3.总结–对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展示优秀学生的答题情况以上是《总复习》共4课时的全部教案。
希望通过这些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并巩固本单元的数学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总复习》单元教案|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总复习》单元教案|人教新课标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总复习》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单元复习课,主要复习第18单元的知识点。
包括加减法运算、整数的概念、比较大小、形状、空间和位置、时间和货币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对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
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对整数概念、加减法运算、形状、时间和货币等知识点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比如去超市购物,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价格。
2. 复习整数概念:讲解整数的概念,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复习加减法运算:讲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则,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复习比较大小:讲解比较大小的方法,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5. 复习形状:讲解形状的概念,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6. 复习时间和货币:讲解时间和货币的概念,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1. 整数概念:整数的定义和特点。
2. 加减法运算: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和步骤。
3. 比较大小:比较大小的方法和原则。
4. 形状:形状的定义和特点。
5. 时间货币:时间和货币的概念和运用。
七、作业设计1. 23 + 17 =2. 45 28 =3. 56 ÷ 7 =4. 5 + 6789 =1. 12 < 152. 23 > 173. 34 = 343. 题目:选择题。
1. 下列哪个图形是圆形? A. 正方形 B. 三角形 C. 圆形 D. 长方形2. 下列哪个数是大于50的? A. 45 B. 50 C. 55 D. 4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对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总复习:5、统计)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总复习:5、统计)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对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的总复习,主要内容涵盖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回顾第九单元所学的统计内容,加深对统计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和表示。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统计数据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常见的统计图表及其分析。
2.难点:学生如何理解并运用统计学中的概念与方法,如何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1. Warm-up(热身)•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回顾第九单元所学的关于统计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复习。
2. Presentation(呈现)•通过教师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如数据、调查等,并展示不同的统计图表,让学生理解数据的呈现形式。
3. Practice(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通过实际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训练学生的能力。
4. Application(应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从班级中收集数据并制作统计图表,让学生实践运用所学知识。
5. Summary(总结)•教师进行总结回顾,强调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和难点,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五、说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统计学的理解和应用上存在一些困难,学生对于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能力较弱。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通过更多的实际案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帮助学生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六、说教学结束本节课的总结是对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统计学内容的总复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运用。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学设计:第9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长度单位认识时间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学设计:第9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长度单位认识时间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的第3课时,主要内容为长度单位和认识时间。
长度单位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而认识时间是本节课的新知识。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进行长度和时间的计量和换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单位的基础知识,但是对于时间单位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的概念。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长度和时间的实际应用场景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强理解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进行长度和时间的计量和换算。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概念及其换算。
2.长度和时间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引导发现法、讲解法和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应用场景中。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模型、时间单位模型、计时器等。
2.学具:学生尺、钟表等。
3.教学课件: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图片、视频、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长度单位模型和时间单位模型,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巩固学生对于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掌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单元教学内容:第九单元总复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复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复共分为5个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
第八单元的“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
总复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进修准备:口算卡、相关实物、口诀表。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左右第一课时“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教学内容:课本P102、105页教学方针:1、通过复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笔算的方法;实践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甚么?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反应,归纳小结。
4、巩固练,第105页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1、完成105页第2题。
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如何算的。
2、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
教师多面向研究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
培养他们进修的自自信心。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数字0~100内的数学运算;
2.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3.了解两位数的组成和大小关系。
二、教学重点
1.两位数的认识和运算;
2.加法和减法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
1.掌握两位数的大小比较;
2.认识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
1.数学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2.数学练习册;
3.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复习数字0~100的认识
1.让学生口头快速说出0~100的数字;
2.利用数轴或数表,让学生找出指定数字的位置。
第二节:两位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
1.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两位数的组成;
2.练习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引导学生掌握比较方法。
第三节:加法和进位运算
1.复习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
2.练习两位数的加法计算,引导学生理解进位的概念。
第四节:减法和借位运算
1.复习减法的概念和方法;
2.练习两位数的减法计算,引导学生理解借位的概念。
六、教学延伸
1.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灵活运用进位和借位的方法;
2.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两位数的认识和运算,加深了对进位和借位的理解,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多做练习,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
八、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背诵数字0~100的读法。
以上就是本节课《总复习》的教学计划,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总复习:5、统计)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总复习:5、统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复习第九单元所学内容,包括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分析,能够正确使用柱状图和折线图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
•能够正确读懂柱状图和折线图。
•能够通过统计图表分析数据。
2. 难点•理解统计图表的含义。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统计图表。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统计图表范例。
2.教材:教材《小学数学》第九单元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第九单元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统计?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统计?2.讲解统计图表•通过例题讲解柱状图和折线图的制作方法,让学生理解统计图表的作用和意义。
3.练习与巩固•让学生自行制作柱状图和折线图,并分析数据。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统计图表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统计图表。
2.统计图表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给定的统计图表,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统计图表的理解。
3.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制作统计图表,并交换分析结果。
4.拓展延伸•展示更复杂的统计图表,让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性、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2.作业评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统计图表的掌握情况。
3.出题方式:设置一定难度的综合题目,考察学生对统计图表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1.分析教学效果:总结本次教学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2.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引导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观察学生反馈:观察学生对本次教学的反馈意见,根据学生需求调整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总复习》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
第九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复习乘法意义及乘法口诀一、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牢记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运用1~9的乘法口诀熟练进行乘法口算,会应用乘法意义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
三、教学难点通过整理与复习,提高学生计算水平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具准备磁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乘法。
板书课题乘法复习课。
2.说到“乘法”,你都能想到些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整理知识网络图并板书:意义、各部分名称乘法1-9乘法口诀实际问题(二)复习乘法意义及应用:1.摆磁片,复习乘法意义。
(1)出示:○○○○○○求一共有多少个○?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什么意思?表示什么?(2个3的和)列出乘法算式:3×2=6或2×3=6复习乘法算式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3乘2等于6 或2乘3等于6 乘数、乘数积)(2)增加磁片变成○○○○○○○求一共有多少个?怎样列式?3+4=7说出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与乘法算式名称对比区分。
这幅图还能用乘法计算吗?不能,为什么?区分加法和乘法的意义,明确:只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才能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出课件:○○○○○○,如果再添○○○○○○,这时一共有多少个○?怎样列式?4×3=12或3×4=12问:结合图说说算式表示什么?(4个3的和)(4)练习:①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8+8+8+8+8+8= 9+9+8+10=②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4×3=( )=( )7×5=( )=( )③(5)复习乘加乘减。
①问:求一共有多少个桃子?你能列式计算吗?(6×3+4=22)还有不同方法吗?(6×4-2=22)说说解决这样的问题,应注意什么?(数清每堆个数、多加了要减;少加了再加)②看图,直接说出两个算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这个单元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基础,他们能够熟练地计算一位数乘以一位数。
但是,对于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计算顺序的掌握和进位的处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耐心引导学生,逐步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进位的处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计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案。
2.练习题和答案。
3.教学道具和教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交朋友,引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学习内容。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教学课件和教具,呈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计算规律,讲解计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计算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计算总价等。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总复习本单元复习的内容包括: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表内乘法,米和厘米,角和直角、锐角、钝角,观察物体,认识时间。
总复习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如把表内乘法集中复习,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乘法口诀,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目的。
))第1课时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材第101、103页的相关内容。
1.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
2.通过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计算方法的复习与整理,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整理和复习,渗透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到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
重点: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口算卡片、课件。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从今天起,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板书课题。
)1.复习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1题。
)(指名读题。
)笔算加、减法应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进1,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向十位退1。
指名上台笔算,其余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2.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课件出示:30+24+28=75-26-35=45+27-59=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怎样可以使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简便。
小结:为了简便可以把分步计算的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1.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五”第1题。
要求学生看清运算符号,认真审题,再独立完成。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单元 单元学习目标总览教案与反思
第9单元总复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江南学校李友峰单元学习目标总览一、教材简析本单元主要是对本册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
本单元包括两个方面的复习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其中“数与代数”部分主要包括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认识时间;“图形与几何”部分主要包括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主要是通过练习来回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把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总复习时,即要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结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册各单元的基础知识。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复习、系统训练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重点难点重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难点: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课时划分1 数与代数3课时2 图形与几何2课时二、教学指导1.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2.要突出本学期的教学重点,不要泛泛复习,不要平均分配精力。
复习时,要精选复习题目,注重复习效率。
复习时不能机械式地重复训练,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充分用好、用足、用活教材的基础上,适当补充一些题目,使复习更有实效。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情感态度有机地融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不同的积极的评价方式,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好数学的信心。
【素材积累】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
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摘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都上了战场。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9单元总复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9单元总复习关键信息项:1、教案适用教材版本: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教案所属单元:第 9 单元3、教案主题:总复习4、教学目标5、教学重难点6、教学方法7、教学资源8、教学过程9、教学评估方式11 教学目标111 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第9 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包括乘法口诀、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等。
112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11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12 教学重难点121 教学重点1211 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乘法计算。
1212 巩固长度单位的换算和测量方法,能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1213 清晰认识角的特征,会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122 教学难点1221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1222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灵活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1223 准确判断角的类型,尤其是在复杂图形中。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系统地讲解知识要点和解题方法。
132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13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交流和碰撞。
134 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多媒体等手段直观展示数学概念和图形。
14 教学资源141 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本。
142 教具:直尺、三角板、乘法口诀卡片、角的模型等。
143 多媒体课件:包含相关的图片、动画和练习题。
15 教学过程151 知识回顾1511 引导学生回顾第 9 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如乘法口诀、长度单位、角的认识等。
1512 通过提问、抢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152 重点讲解1521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1522 例如,对于乘法计算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重点强调,对于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进行再次讲解。
153 课堂练习1531 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9单元 总复习1 数与代数(3课时)
1数与代数第1课时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课时目标导航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教材第101页第1题)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笔算的方法以及实际运用能力。
难点:能够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回顾整理【回顾】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法。
(1)笔算两位数加减法的时候应注意什么?(2)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怎样列式?(3)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运算顺序是什么?师生互学总结:(1)笔算加减法应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
(2)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用加(减)法计算。
(3)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二、知识应用1.完成教材第101页第1题。
2.完成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五”第2题。
3.小朋友跳绳。
小强小青小东小丁45下36下53下60下(1)(2)小强和小青一共跳了多少下?(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三、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五”第1~3题。
第1题:948394931827306323864785第2题:7325760357第3题:(1)13+9=22(条)13+22=35(条)答:花面神仙鱼有22条,两种神仙鱼共有35条。
(2)答案不唯一,如:透红小丑鱼有多少条?13-8=5(条)答:透红小丑鱼有5条。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同学们的计算相信会更熟练,在计算时只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相信大家会很棒。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笔算加减法应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
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计算过程是比较困难的,从多个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就是在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断地补充同学的观点的过程中使表述更加清晰,学生是在复述已经完成的教学活动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数学语言能力。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包括了整数加减法、认识人民币、空间与图形、统计四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认识空间图形,学会简单的统计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人民币、空间图形和统计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还有待提高,对于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能够正确进行人民币的计算。
3.认识空间图形,了解图形的特征。
4.学会简单的统计方法,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四. 教学重难点1.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及应用。
2.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及计算。
3.空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4.统计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案、学案。
2.练习题、游戏道具、图形模型等教学用品。
3.教学场地、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们比谁的钱多,需要用到加减法、人民币的知识。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讲解运算规则,让学生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同时,呈现人民币的图片,讲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人民币的计算。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和人民币的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如“商店购物”游戏,学生扮演顾客和店员,进行人民币的计算和交易。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和人民币知识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3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包括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人物资料表的制作等。
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
2.人物资料表的制作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1.解决较复杂的加减法混合运算题。
2.制作人物资料表时的细节处理。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加减法运算题和人物资料表的示例。
2.黑板、彩笔。
3.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复习加法和减法运算
1.讲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给学生出几道练习题进行练习。
第二节:制作人物资料表
1.展示人物资料表的模板和示例。
2.引导学生根据示例制作自己的人物资料表。
3.让学生通过制作人物资料表解答问题。
五、教学延伸
1.让学生互相交换人物资料表并提出问题,增进对知识的理解。
2.给学生出一些拓展题,让他们在实际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
2.制作一个自己的人物资料表,并写出相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知识点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加强练习,使知识的运用更加娴熟。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总复习:6、综合练习(一))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总复习:6、综合练习(一))说课稿一、教学设计理念本节课是小学二年级数学课程上的第九单元总复习,重点是复习和巩固前几次课程中所学的内容。
通过这个综合练习,旨在帮助学生复习本单元的知识点,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加法、减法、比较大小等。
2.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对本单元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 在综合练习中运用多种知识点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忆起所学的内容。
2. 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一起完成综合练习题目,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 拓展练习•布置一些拓展题目,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练习,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4. 总结归纳•结合学生的表现,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需要加强的部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第九单元知识点的综合复习,通过深入浅出、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思维水平。
六、课后作业完成本节课上未完成的内容,并做好拓展题目的练习,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说课稿,谢谢!。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九单元 【第三课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课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第三课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使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加减法的运算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加减法的复习,能够熟练应用在100以内的计算中。
2.难点:多种形式的题目,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进行排列组合。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相关的课件,包括加减法的示例和题目。
2.素材:备受10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题材料。
3.小组:准备学生小组合作的活动。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1.老师先通过口算让学生回顾一下前几课的内容,包括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
2.老师可以出示一些计算题,让学生答题并纠正错误。
第二步:引入1.老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2.老师提出几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加减法解决。
第三步:讲解1.老师通过课件或板书的形式讲解加减法的复习内容,包括进位和退位的方法。
2.老师给出几个示例,让学生跟随计算过程。
第四步:练习1.老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相互检查答案。
2.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巡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第五步:讨论1.老师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发现不同的解题思路。
五、教学总结1.本节课主要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作业1.布置相应的练习题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于复习。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整理复习——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整理复习——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培养耐心、细心、动脑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问题的解决。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提前准备好与加减法相关的图片或思维导图。
2.板书:板书内容包括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示例题目。
3.教具:提前准备好计算工具,如算珠、计算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导入•老师简要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二步:新知讲解1.老师引导学生复习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示范。
2.老师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步:示范演练1.老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进行解答。
2.学生分组合作,结合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并展示解题思路。
第四步:拓展应用1.老师提出更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思路,并尝试解决问题。
第五步:课堂小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运用所学知识,自行设计一个实际问题并解答。
六、板书设计•计算方法:6 + 4 = 109 - 2 = 7高效学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共5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九单元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2.提高学生对计算的灵活运用能力;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大数的认识和写法;2.作多少用多少的解题方法;3.连减法;4.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能力。
2. 教学难点1.考察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和应用;2.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作多少用多少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准备1.课件:PPT 教学课件;2.教具:数字卡片、计算板、小白板、彩色笔;3.准备相关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4.确保教室的黑板/白板干净整洁。
四、教学过程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复习大数认识和写法;•第二课时:继续复习大数的计算;•第三课时:作多少用多少的解题方法;•第四课时:继续学习作多少用多少;•第五课时:综合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第一课时复习大数认识和写法1.复习大数的认识,帮助学生区分“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等概念;2.通过数字卡片和计算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巩固对大数的写法。
第二课时继续复习大数的计算1.讲解大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2.带领学生进行大数加减法的练习,加深对计算规律的理解。
第三课时作多少用多少的解题方法1.引导学生认识“作多少用多少”解题方法的应用场景;2.通过例题讲解,帮助学生掌握作多少用多少的解题步骤。
第四课时继续学习作多少用多少1.讲解更复杂的作多少用多少题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2.练习巩固作多少用多少的解题技巧。
第五课时综合练习,巩固所学内容1.给学生布置综合练习题,包括大数计算、作多少用多少等各类题目;2.帮助学生解答疑问,巩固对第九单元内容的掌握。
五、课堂小结1.通过本次五节课的复习,学生对第九单元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2.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方法有所提高;3.下次课将继续引导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做好单元测试的准备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总复习【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巩固学生获得的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使学生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1.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加减混合运算;表内乘法;厘米和米的认识;角的初步认识;解决简单的加、减、乘法实际问题以及认识时间。
2.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弥补知识缺漏,促进所学知识系统化,并融汇贯通。
3.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指导】1.复习前,应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制订适合本班实际的复习计划,以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老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
“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搭配”和“认识时间”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4课时:第1课时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课时第2课时表内乘法……………………………………1课时第3课时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1课时第4课时观察物体搭配认识时间……………………1课时【知识结构】第1课时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教学内容】课本第101页的第1题,第103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法、减法、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计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加深认识运算规律。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1.正确、熟练的计算。
2.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景导入】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100以内笔算加减法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笔算加法---笔算减法---笔算加减法提问:笔算加减法应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减。
【进行新课】知识点1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1)24+68 33+79 92-43(2)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3)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1页的第1题和第103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再认真地进行计算,练习完毕同桌互对答案,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全班进行交流。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1)35-20+49 36+15-17 12+33+46(2)学生齐练、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3)小结:进行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
哪一步能口算的就口算,不必写竖式。
为了简便可以把分步计算的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4)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五的第2题。
引导学生先独立练习,四人板书,小组长检查本组同学完成情况,并帮助学困生订正练习中的错误。
【课堂作业】1.把得数比60大的鱼涂上红色,把得数比60小的鱼涂上黄色。
2.妈妈准备用100元钱给你买一套衣服,你打算怎样买?还剩多少钱?【课后作业】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的练习。
从这节课的教学来看,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计算过程是比较困难的,从多个学生的回答可见,学生就是在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不断地补充同学的观点的过程中使表述更加的清晰,也可见学生是在复述已经完成的教学活动时锻炼他们的数学语言能力。
这节课侧重于训练同学们的计算能力,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多练习巩固自己的计算能力。
第2课时表内乘法【教学内容】课本第101页第2题,第103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5、6、7、8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熟记乘法口诀表,并能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表求积,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4.能熟练地应用学过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乘计算。
【重点难点】1.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乘法口诀表,并能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表求积,提高计算能力。
2.能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景导入】学生看书自学。
讨论:表内乘法(一)、(二)这两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梳理。
表内乘法乘法意义---1~9的乘法口诀---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乘法口诀表【进行新课】知识点1 复习乘法的意义(1)出示下图(2)提问: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用加法怎样列式?用乘法怎样列式?(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加法算式:5+5+5+5=20(个)乘法算式:5×4=20(个)或4×5=20(个)(4)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5)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知识点2 复习乘法口诀(1)全班背诵1~9的乘法口诀。
(2)把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并根据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四()三十二()七三十五四()三十六七()六十三()九七十二六()四十二(3)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9×9= 7+29= 8×8=4×8= 9×6= 3×8=7×9= 6×2= 8×8+8=6×6+6= 7×9-9= 5×4+4=知识点3 复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出示下题:二年级(1)班的同学一起去果园摘水果,小明摘了5个苹果,小丽摘的是小明的3倍,小东摘的比小明多8个。
问小东摘了多少个?小丽呢?(2)提问:这一题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3)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如下:条件:①小明摘了5个苹果。
②小丽摘的是小明的3倍。
③小东摘的比小明多8个。
问题:小东摘了多少个?小丽呢?(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解答,指名学生板演。
①5+8=13(个)②5×3=15(个)答:小东摘了13个。
答:小丽摘了15个。
(5)提问:根据刚才的计算结果(小东摘了13个,小丽摘了15个),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何列式解答?(四人小组讨论合作研究)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小东摘的比小丽少多少个?(小丽比小东多多少个?小丽摘的和小东摘的相差多少个?)②小丽摘的比小明摘的多多少个?(小明摘的比小丽摘的少多少个?小丽摘的和小明摘的相差多少个?)③小明和小丽共摘多少个?小明和小东共摘多少个?小东和小丽共摘多少个?④小明、小东、小丽共摘多少个?……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列式解答。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4、5、6、7、8题。
(1)第4题。
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口算训练。
训练之前提问,在这道口算题中有几种运算?口算时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这道题里有加、减、乘口算题,要认真看清运算符号,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第5题。
让学生进行独立练习后集体订正。
(3)第6题。
全班齐练,六人板演,教师巡视班级,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4)第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两名学生板书解答过程,集体订正。
(5)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本题的第(1)、(2)小题,集体订正后,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1)买3本故事书和5本连环画一共要花多少钱?(2)买4本科技书比买5本故事书多花多少钱?(3)买2本故事书,2本连环画,4本科技书,50元够吗?……【课堂作业】1.买东西。
(1)买5双袜子需要多少元?(2)鞋的价钱是手套的7倍,买一双鞋需要多少元?(3)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2.请你从下面的数中选出合适的数组成乘法算式,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7、28、6、4、2、42、36、18、93.一道乘法题,小虎把其中一个因数3看成6,结果积是42。
正确的积是多少?答案:1.(1)4×5=20(元)(2)7×6=42(元)2.略3.21【课后作业】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的练习。
要上好复习课,首先就要研究透本块内容有哪些知识点和相关知识点,它们之间有着哪些联系,哪些地方需要沟通。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计算数学与情境教学相结合,围绕情境展开,内容连贯。
在整理与复习这种有重复学习因素的领域时只有瞄准学习者的生活经历和学习者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整理和复习的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
但从学生学习中,不难发现,有的学生还是被动学习,有的表达欠佳,学生的灵活性,还得加大培养力度。
第3课时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102页第5、6题,第104页练习二十五的第9、10、11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验证。
2.使学生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获得对线段、角、直角等图形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画线段和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重点难点】1.认识米和厘米,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
2.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情景导入】学生自学看书。
小组讨论:长度单位和角的认识这两个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梳理。
长度单位角的认识米---厘米---线段1米=100厘米【进行新课】知识点1 复习米和厘米(1)出示下题: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1米=()厘米。
(2)让学生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3)让学生举出教室内或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大约是1米,哪些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
(课桌的边长大约是1米,数学课本厚大约是1厘米等。
)(4)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5)出示以下两条线段,(请学生打开课本第105页,见课本第10题中的两条线段),提问:“先估计课本中的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指名同学回答。
让学生量一量这两条线段的长是几厘米?并把结果填在课本的括号里。
提问:第一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短几厘米?(6)练习:在下面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
①一枝铅笔长约10()②旗杆高约8()③毛巾长约60()④衣柜高约20()知识点2 复习线段和画线段(1)提问:我们见过哪些图形上有线段?(2)完成以下题目:下面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3)让学生画线段。
①画出4厘米长的一条线段。
②画出比10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画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画线段。
同桌同学相互比较所画的线段。
知识点3 复习角和直角(1)教师出示以下图形提问: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上面的哪个角是直角?(2)判断直角和画直角①提问:怎样才能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怎样画一个直角?(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画,从直角顶点开始,沿着两条直角边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直角)②引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2页第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