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检测(五)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人民版选修1专题质量检测:(5) 欧洲宗教改革 Word版含解析

人民版选修1专题质量检测:(5) 欧洲宗教改革 Word版含解析

专题质量检测(五)欧洲宗教改革(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支配地位,主要是因为()A.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B.“什一税”的大量征收C.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D.统一了《圣经》版本且有解释权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所列四项都是原因,但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应选C。

2.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反映了()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材料论述的是教皇与国王之间的关系,“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言外之意是王权要依附于教皇的权力,故选B项。

3.14~16世纪西欧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是()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欧洲民族国家发展C.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要注意的是思想文化的表现。

4.13世纪30年代,天主教会开始设立宗教裁判所,对持“异端”思想的人进行残酷迫害。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天主教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B.天主教会开始堕落C.天主教会的神权地位受到冲击D.天主教会禁锢人性解析:选C宗教裁判所针对的主要是“异端分子”“异端嫌疑犯”以及反对封建统治势力的人,它的设立说明天主教会的神权地位受到冲击。

5.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

马丁·路德这一主张的意义在于()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解析:选A材料体现了马丁·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的观点,故选A项。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学案:专题五 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学案:专题五 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点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1.历史背景(1)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国际:正值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1)“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2)“一边倒”: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4.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举行开国大典的次日就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随后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家建交。

(2)1949年12月,毛泽东率中国政府代表团乘专列前往莫斯科访问。

(3)1950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兼外长周恩来一行出访苏联。

次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一边倒”并不是放弃独立自主原则“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知识点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1)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2)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3)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过程(1)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发展:1954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在中印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五)(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人民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五)(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人民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专题检测(五)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从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

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教皇为查理大帝加冕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答案 A解析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样世俗君主的权力就有了神圣的性质,但是,王权也必须依附于教权,受到教皇的制约。

2.在教义方面亨利八世某某改革的内容不同于加尔文教主X的是( )A.没收天主教会的土地B.教职人员可以婚嫁C.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某某仪式D.先定论答案 C3.如图是1535年欧洲的一幅版画《路德是魔鬼的风笛》,画中路德的脑袋被描绘为由魔鬼吹奏的风笛。

此版画反映了当时( )A.路德否定了对上帝的信仰B.路德教摆脱了教皇的控制C.某某改革缺乏民众的支持D.新旧教派之间的冲突激烈答案 D解析题干中把路德的脑袋描绘为由魔鬼吹奏的风笛,意在说明路德某某思想是魔鬼用来腐蚀人们的灵魂,很显然这是旧教派(天主教)攻击新教派(路德教)的言论,故D项正确。

4.布鲁斯·雪莱的《基督教会史》认为:卡尔文强调上帝的主权反过来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国家观。

路德倾向于认为国家至高无上。

……但卡尔文教导说,没有人(无论是某某还是国王)可以要求绝对的权力。

……卡尔文教反对君主施行独裁的思想是现代宪政得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据此可知雪莱主要强调( )A.以上帝名义反对君主独裁B.某某改革是人文主义思潮发展的结果C.卡尔文教崇尚某某某某D.某某改革思想是现代宪政的核心思想答案 A解析由“卡尔文教反对君主施行独裁的思想是现代宪政得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分析可知本题选A。

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

5.路德教派与卡尔文教派的共同点有( )①因信称义②信徒皆为祭司③建立廉俭教会④建立民族教会⑤主X先定论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答案 C6.“无需罗马教廷特权,(本地)教会对上帝的信条拥有定义的权力。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5专题一 走近历史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5专题一 走近历史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9世纪中后期中国学术文化界掀起了一股研究西北边疆舆地的高潮史学界尤其注重对蒙元史的研究具有国际文化意义的“蒙古学”得以创立这一学术动态体现出()A. “实边御夷”的时代要求B. “排满兴汉”的革命目标C. “和合天下”的民族政策D. “中体西用”的经世策略【答案】A【解析】2.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这一看法基本上成为主流认识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对此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 史学家学术争论难有定论B. “抗日战争”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C. 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D. “七七事变”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答案】B【解析】材料认为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而且成为主流认识所以已经有了定论故A排除从材料可以看出史学界要求将抗日战争的起点由1937年提前到1931年从1931年9月到1945年8月长达14年的时间 1931年作为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既符合史实强调了中国抗战的长期性故B正确材料只是针对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并不能推而广之认为所有主流认识都是科学的故C 排除结合材料我们可知材料观点认为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才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故D排除故选B3.如图为1957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崖墓的东汉击鼓说唱陶俑对其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表明东汉时期说唱艺术已成熟B. 实证成都是我国说唱艺术发源地C. 表明东汉时期市井文化的盛行D. 是研究东汉雕塑艺术的一手史料【答案】D【解析】根据“东汉击鼓说唱陶俑“可得出这是实物的一手史料故D项正确已经成熟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仅从东汉击鼓说唱陶俑并不能得出是发源地排除B东汉时期市井文化并没有达到盛行的程度排除C4.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康有为“托古改制” 袁世凯“尊孔复古” 吴虞提出“打倒孔家店” 对此最符合的史学理念是()A.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C. 历史是虚无的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答案】A【解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以及不同时期人们站在现实立场上对历史的认知存在差异尽管都是为了维护统治和开展政治斗争的需要但材料反映不同时期人们对儒学的认识不同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5.相传沧州大运河东岸地区曾属于商王室子姓贵族勃方国勃方国把生产的海盐作为贡品进贡给商王室 20世纪中后期人们在位于河北省沧州海兴县军区盐场一带发现了距今3000多年的大型制盐遗址材料可以说明()A. 传说包含了一定的历史信息B. 对外贸易是商朝的经济支柱C. 考古发现需要有文献的印证D. 商朝已建立完善的赋税制度【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 20世纪中后期在河北省沧州海兴县军区盐场一带发现了距今3000多年的大型制盐遗址印证了勃方国把生产的海盐作为贡品进贡给商王室的传说这说明传说包含了一定的历史信息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外贸易的信息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中的“完善”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故选A6.19世纪末日本学者称李鸿章为世界五大伟人之一中国却称他为“当世秦桧” 对此认识最恰当的是()A. 这是日本的阴谋离间清廷B. 李鸿章出卖主权被日推崇C. 评价人物的视角和立场不同D. 因时代不同对人物看法不一【答案】C【解析】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他与曾国藩等人掀起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学者称李鸿章为世界五大伟人之一是从他对中国近代化所做的贡献而言的中国却称他为“当世秦桧” 主要针对他签订的《马关条约》而言的中日学者评价的不同主要是由于评价人物的视角和立场不同故C正确故选C7.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为“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 其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 蔡京对王安石变法推崇备至“取熙宁成法施行之” 梁启超则认为王安石变法“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历史解释的主观性决定历史发展不具有客观性B. 司马光和王安石同时代所以他的观点更可信C. 历史学家的价值判断影响其对历史事实的选择D. 历史评价往往受到评价者生活时代背景的影响【答案】D【解析】司马光、蔡京、梁启超对王安石的评价各不相同司马光否定王安石变法是因为他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同、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要是为推行维新变法服务说明对王安石的评价受到各自所处的时代的影响故D项正确历史发展具有客观性历史解释的主观性不能影响历史发展的客观性排除A项同时代人由于观点、立场的不同评价不一定就更具有正确性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司马光、蔡京、梁启超的历史事实的选择有什么不同从而导致三人历史评价的不同故C项错误故选D8.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推动了民族融合有人则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最终导致国家的衰亡也有人在肯定他汉化改革的同时又对其不加区别的吸收汉文化表示批评这些认识说明()A. 研究者叙述历史的主观性B. 历史事实随史料变化而变化C. 历史评价缺乏一定的标准D. 从不同评价中就能发现真相【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有人则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也有人在肯定他汉化改革的同时又对其不加区别的吸收汉文化表示批评”可知研究者叙述历史时具有主观性故A项正确历史事实不会变史料的变化是因为记载历史的角度不同而导致的排除B项评价历史还是有一定的标准例如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排除C项材料强调反映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评价与“发现真相“无关排除D项故选A9.据《邮史趣闻》一文记载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船只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中国皇帝的信件准备前往中国但到的是美洲新大陆因担心回不到欧洲便把装有地图和信件的瓶子掷入大西洋 1815年一位船长在直布罗陀海峡拾到这个邮瓶这就是世界有名的第一次“瓶邮传书” 对此记载我们应持的态度是()A. 证据确凿真实可信B. 孤证不立没有价值C. 存疑寻找更多佐证D. 野史信息虚假传言【答案】C【解析】A项与B项相互矛盾但这二者却都不正确孤证不立这个观点正确但不能说没有价值只是需要其他的证据的支持与证明而已排除依据材料内容提供的时间材料中的内容是可能存在的故C正确D材料未体现排除10.关于五四运动学界有三种观点一认为“五四”精神仅代表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二认为“五四运动表现最充分最强烈的是“科学与民主精神” 三认为人的启蒙是五四运动的精髓和真谛这说明()A. 历史研究丰富历史认识B. 阶级立场决定历史解释C. 历史事件难以客观评价D. 时代变迁影响历史结论【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对五四运动的解释观点比较多说明历史研究丰富了历史认知故选A材料看不出阶级立场是决定因素排除B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不是强调难以客观评价而是强调观点比较多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出时过境迁对五四运动评价产生的影响排除D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霍布斯鲍姆的前三部著作与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编写上有何异同点?11.(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作者对第六、第七编时间分期的依据【答案】(1)同都是从全球角度编写历史都属于世界史异前者是断代史后者是通史【解析】(1)本小问的异同依据霍布斯鲍姆的前三部著作与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内容从编写角度比较相同点从著作体裁的特点分析不同点【答案】(2)依据第六编1500~1763年这一时期新航路开辟西方进行殖民扩张世界市场不断拓展资本主义兴起并进一步发展第七编 1763~1914年这一时期西方进行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不平衡性加剧西方各国矛盾激化最终导致战争【解析】(2)本小问的依据依据材料二中的第六、第七编时间结合新航路开辟及其影响分析第六编的依据结合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分析第七编的依据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据新华社电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据新华社请回答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主导思想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历史背景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答案】侧重点材料一军事、政治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材料二经济、科技成果商品化原因材料一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两极对峙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材料二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为基本任务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国际环境也趋于缓和【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即可进行分析判断材料一侧重于政治军事方面材料二侧重于经济科技方面据此回答第一问一定时期的科技文化是对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联系“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后的国际国内形式即可回答第二问13.(1)采用一个时间尺度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状况进行划分并说明划分的依据13.(2)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简评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1)时间尺度 1825年前后依据此前处于工场手工业和工业革命的初期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暴露尚不充分经济危机并未出现 1825年后工业革命在欧美大陆拓展经济危机不断出现先波及整个欧洲进而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种由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之间基本矛盾所决定的经济危机是周期性的、不可避免的【解析】(1)时间尺度根据材料“1825年资本主义第一次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可知经济危机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发展阶段标志因此可以以1825年前后作为时间尺度依据根据材料“1757年英国政府通过东印度公司发动侵略印度的战争 1776年英国亚当·斯密……(即《国富论》)发表强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以及劳动分工 1788年英国在澳大利亚建立殖民统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25年之前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处于工场手工业和工业革命的初期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暴露尚不充分经济危机并未出现1825年后根据材料“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促使了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的进一步扩展 1837年英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棉纺织业、丝纺织工业都陷入困境农业产品价格暴涨”可知工业革命在欧美大陆拓展经济危机不断出现根据材料“1857年英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之后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可知经济危机先波及整个欧洲进而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由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之间基本矛盾所决定的经济危机是周期性的、不可避免的【答案】(2)简评从生产力角度思考客观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步性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认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世界市场形成的必然性【解析】(2)简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这对于整个人类社会而言有重大意义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从生产关系角度看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存在基本矛盾正是基于此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难以根除而且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其波及范围的危害性日益增大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据辛淑玲《浅谈社会观念的变化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英国社会观念变化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并说明三则材料的史料价值【答案】影响英国人对金钱的狂热追求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不断提高生产率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王权日益衰落议会的权力进一步强化社会等级观念的逐渐消失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经济上自由主义思想适应了英国侵略扩张需要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资产阶级极力扩大生产增加了资本原始积累教育和科技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技术条件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工业革命发生并最终促成了英国全面向近代社会转型史料价值第2段材料是研究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发展影响工业革命发生的第一手史料史料价值较高第1段和第3段是第二手史料要谨慎使用【解析】英国社会观念变化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以从英国拜金主义的思想王权衰落民主意识的增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英国的科技教育和原始资本积累等等因素来进行综合概括关于题目中三则材料的史料价值运用史料分析的手段得出第二段材料是一手史料而第一段和第三段材料则是第二手史料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对他们的真实性进行考察。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五 二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五 二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Word版含答案

1.社会原因(1)根本原因: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阻碍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主要原因:天主教会对德国经济掠夺,并阻挠其统一。

(3)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兜售赎罪券。

2.开始标志: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

3.主要内容(1)思想核心:“因信称义”,每个人都可以凭借信仰得救;《圣经》地位至高无上。

(2)提出建立廉俭的教会:指出生活中的一切正当手艺和职业都是善功。

(3)主张建立民族教会,提高世俗当局的权力。

4.影响(1)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烈焰。

(2)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签订,确立了路德教的合法地位。

[深化认知]马丁·路德代表了德意志民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一方面反对罗马教皇,有利于唤醒德国的民族意识,另一方面又能激发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志。

所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并产生了广泛影响。

同时“因信称义”的主张又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1.背景(1)受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2)瑞士苏黎世首先进行宗教改革,更为激进的宗教改革发生在日内瓦。

2.内容(1)信奉“因信称义”。

(2)核心:提出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剥削提供了理论辩护。

3.改组教会:建立民主教会和更加廉俭的教会。

4.国家体制在日内瓦建立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体制。

5.影响卡尔文成为“新教的教皇”,而日内瓦则成为“新教的罗马”,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得到了广泛传播。

[深化认知]卡尔文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有先定论、民主教会、共和式神权国家,其主张更适应当时新兴资产阶级激进派的需要,因而卡尔文教成为后来资产阶级进行革命、反封建的旗帜。

(1)内容:①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成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拥有处理教会事务的最高权力。

②成立专门机构:对现行教规进行审查,凡与国家法律抵触的一概废除。

(2)影响:①英国民族教会确立,称为“安立甘教”或英国国教。

高中历史选修1人民版:专题检测卷1(1、2、3专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1人民版:专题检测卷1(1、2、3专题) Word版含答案

专题检测卷一(一、二、三专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亚里士多德说:“梭伦对双方都加以反对,而且尽管他无论同哪一方妥协都有可能成为僭主(指通过政变或其他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独裁者),但他宁愿招致双方的仇视也要拯救祖国并订出最好的法律。

”这里的“双方”指( )A.奴隶和奴隶主B.统治者和被统治者C.平民和贵族D.改革派和保守派解析:梭伦改革是奴隶主改革,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广大奴隶而言,民主是遥不可及,“双方”是指旧氏族贵族和平民,故A项错误;“被统治者”包含外邦人、广大奴隶等不享有民主的人,故B项错误;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故C项正确;梭伦本人是“改革派”,故D项错误。

答案:C2.梭伦说:“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下列改革措施最能体现他的这一观点的是( )A.废除债奴制,各部落在五百人议事会里轮流执政B.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财产越多者权利越大C.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D.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向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解析:五百人议事会是在克里斯提尼改革中设立的,故A项错误;梭伦改革中将公民按财产多少划分为四个等级,第四等级不能参加“四百人会议”和担任官职,但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故B项正确;十将军委员会和“陶片放逐法”均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故C项错误;向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是伯利克利改革的内容,故D项错误。

答案:B3.亚里士多德认为废除债务奴隶制是梭伦采取的最具民主特色的措施之一,以下说法可以支撑这一观点的是,这一措施( )A.解决了雅典公民内部贵族与平民的矛盾B.四个等级的公民都可参加四百人议事会C.铲除世袭贵族的特权,促进公民的平等意识D.确保了公民集体的稳定性,巩固了城邦的社会基础解析:废除债务奴隶制会缓解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但体现不出“是梭伦采取的最具民主特色的措施之一”,故A项错误;B项与废除债务奴隶制无关,故B项错误;C项是财产等级制的影响,故C项错误;废除债务奴隶制避免平民沦为奴隶,保障了公民的成员构成,稳定了城邦社会基础,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选修1人民版:专题检测卷2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1人民版:专题检测卷2 Word版含答案

专题检测卷二(四、五、六专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 )A.辽和西夏经常攻宋B.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C.土地兼并严重D.财政入不敷出解析:经分析可知,A、C都是财政危机的原因,但并不是“根源”。

D是财政危机的表现。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虽有积极作用,但也导致了冗兵冗官的局面,这必然导致财政危机。

答案:B2.北宋翰林学士范镇曾评论:今行此法是变富人之多取而少取之,……少取与多取,犹五十步与百步。

此语评论的是( )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募役法D.将兵法解析:青苗法的实行,使农民可以向官府借钱或粮食以渡过粮荒的难关,使之免受富人的盘剥,“变富人之多取而少取之”。

B、C、D与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A3.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A.青苗法B.募役法C.市易法D.方田均税法解析:题干所述的是王安石变法中募役法的内容和作用,解题关键是分析各项变法措施的作用。

答案:B4.司马光曾说:“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这一现象在王安石变法中主要体现在下列哪些措施中( )①农田水利法②免役法③青苗法④保甲法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地方官吏的干预,实际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免役法也加重了贫民的经济负担,违背了改革的初衷。

答案:B5.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导致这种结局出现的主要因素有( )①触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②用人不当③新法有危害百姓的现象④变法者态度动摇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因素既有法令本身的原因如③,也有用人的原因如②,最主要的是守旧派的反对如①,④王安石态度并未动摇,故④错误。

答案:D6.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西欧各地的宗教改革各具特色,其中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性质的是( )A.德国宗教改革B.瑞士宗教改革C.英国宗教改革D.尼德兰宗教改革解析:尼德兰在宗教改革前处于西班牙王国的统治之下,它的宗教改革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的双重性质。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五)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五) Word版含解析

[单元质量检测五](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恩格斯在《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在中世纪,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基督教形成一种同它相适应的、具有相应的封建教阶制的宗教。

”恩格斯意在说明基督教( )A.适应了封建统治集团维护统治的需要B.是封建王权统治的精神支柱C.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D.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解析:选A依据材料“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基督教形成一种同它相适应的……宗教”分析可知基督教适应了封建统治集团维护统治的需要,A项正确;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说法片面,排除。

2.从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

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解析:选A国王的加冕必须经过教皇主持,这样世俗君主的权力就有了神圣的性质,但是,王权也必须依附于教权,受到教皇的制约。

3.图中的人物被称为“14世纪天主教中的异类”,他把《圣经》翻译成英文,并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其学说的内容不包括( )A.国家要没收教会财产B.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中介C.人们不需要信仰《圣经》威克里夫D.宗教仪式完全不必要存在解析:选C威克里夫认为《圣经》是人们信仰的唯一教条,他尊崇《圣经》的权威。

4.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表明( )A.德意志为教皇贡献了许多财物B.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社会地位较低C.德意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罗马教廷对德意志进行疯狂的掠夺解析:选D16世纪初,德意志地区处于政治上的分裂状态,罗马教皇利用其分裂,把它当作重要的搜刮对象,从那里劫走大量财富,德意志地区的大量财富纷纷流向罗马。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5专题一 走近历史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5专题一 走近历史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考古工作者1997年采用常规碳十四测年方法对三星堆遗址的木炭样品进行了年代测定受技术和样品采集的制约无法进行细致的年代讨论 2020年启动的新发现祭祀坑的系统发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契机由此可知()A. 历史研究受科技影响B. 考古发掘是历史研究的手段C. 早期考古成果不可信D. 历史学的求真功能受到质疑【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受技术和样品采集的制约无法进行细致的年代讨论 2020年启动的新发现祭祀坑的系统发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契机”可知 2020年启动的新系统为研究细致的历史年代问题提供了可能故A项正确考古发掘是历史研究的手段之一故B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D项说法不恰当故D项错误故选A2.有学者认为《四库全书》的编纂在保存先人文化遗产的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对所有书籍到处搜求名曰集中编纂实际上是大搞焚烧和文字狱因此留在《四库全书》里的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图书绝大部分经过御前文人的“美容” 这一看法说明()A. 该学者以唯物史观来审视历史B. 《四库全书》的史学价值不大C. 史家学识会影响官方史书价值D. 官修史书具有政治说教的功能【答案】A【解析】由材料“在保存先人文化遗产的同时”“实际上是大搞焚烧和文字狱”可知该学者能够一分为二地评价清代编纂《四库全书》这体现了该学者以唯物史观来审视历史A项正确《四库全书》毕竟保存了先人文化遗产 B项错在“史学价值不大”由材料可知御前文人在编纂《四库全书》时受到统治者意志的影响与这些文人的学识无关 C项错误《四库全书》并非都是官修史书 D项错误故选A3.“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破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谴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A. 革命史观、全球史观B. 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C. 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D. 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答案】C【解析】革命史观或称阶级斗争史观从阶级的视角去研究历史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全球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其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时义和团的反抗被赞美符合革命史观中关于阶级斗争的内容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时义和团的毁坏行为遭到谴责符合近代化史观的观点选择C项符合题意故选C4.关于宋太祖赵匡胤之死历来颇有争议以下为与此相关的部分历史记载这说明()A. 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出发点B. 研究历史不仅要有文献资料证据还要有对材料的考证与辨析C. 历史诠释需要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D. 历史学应像其它社会科学一样提倡百家争鸣而非定于一论【答案】B【解析】材料展现的是有关宋太祖赵匡胤死亡的不同记载从而体现史料与史料辨析对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说明研究历史不仅要有文献资料证据还要有对材料的考证与辨析故选B项材料有可能有谬误使用时应注意考证排除A项对宋太祖死亡的不同记载说明历史叙述受阶级立场、占有的史料多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用时应注意甄别历史诠释或多或少都带有主观意志排除C项百家争鸣指互相争辩材料只是不同记载排除D项故选B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A. 封邦建国众星拱月B. 王室衰微诸侯兼并C. 礼崩乐坏等级不存D. 宗法破坏贵族内讧【答案】D【解析】材料“晋之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侯”“郑伯弟段作乱”等史实主要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诸侯国内部争权夺利贵族间内讧不断故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分封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出诸侯兼并的相关史实故B项错误C项中“等级不存”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故选D6.荷兰是世界近代史上继葡萄牙、西班牙之后又一个崛起的航海大国在17世纪时被誉为“海上马车夫” 请排列下列有关荷兰崛起过程中的历史事件的顺序()①建立新阿姆斯特丹②成立荷属东印度公司③成立联省共和国④命名戈雷岛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③①④②D. ③②④①【答案】D【解析】①1622年阿姆斯特在曼哈顿岛上开始兴建后称作“新阿姆斯特丹”②成立荷属东印度公司是1602年③成立联省共和国是1581年④1617年荷兰人在戈雷岛修建了最早的居民点并将该岛改名为“戈雷岛”7.如表是不同历史人物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据此可知()A. 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没有定论B. 评价角度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C. 评论者的一己之见不足为信D. 后世观点比当时言论更加真实【答案】B【解析】8.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判断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史料实证”的是()A. 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B. “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重大贡献C. 《金史》中提到“火炮” 说明当时人们已将火药应用于战争D. 指南针传入西方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表可知 A项属于历史解释排除B项属于家国情怀排除C项属于史料实证符合题意D项属于历史价值观排除故选C9.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写道历史研究的可以自行说明问题的单位既不是一个民族国家也不是另一极端上的人类全体而是我们称之为社会的某一群人类(其中的社会与文明同义).作者的主张是()A. 研究历史应使用全球史观B. 研究历史应重视国别史C. 研究历史应采用文明史观D. 历史研究的单位应是各种文明【答案】D【解析】“历史研究的可以自行说明问题的单位既不是一个民族国家”说明作者并不是强调重视国别史“也不是另一极端上的人类全体”说明作者并不是强调使用全球史观故AB可排除C在题干中无从体现排除”历史研究的可以自行说明问题的单位既不是一个民族国家也不是另一极端上的人类全体而是我们称之为社会的某一群人类”历史研究的单位应是各种文明故D正确10.文物会说话带着特定时代印记的文物会叙说历史的发展脉络下列文物按其所属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②①③④D. ②①④③【答案】B【解析】①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②铭文上面应该是小篆是秦朝统一文字的表现③雕版印刷术最早出现在唐朝④纸应该是在西汉时期最早出现11.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英国经济学者约翰·希克斯指出“工业革命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果或至少不是其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金融革命(英格兰银行的创立、公债的发行和现代资本交易市场建立而引发的深层次金融变革)的结果”这说明()A. 历史研究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B. 研究视角越新颖越是接近历史真相C. 研究者的身份决定了历史结论D. 同一历史事实可以有不同的历史解释【答案】D【解析】由于研究者受到时代性、阶级性、个人见解、见识程度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对同一历史事实往往会有不同的历史解释故D项正确人的主观判断只是历史研究的一部分 A项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说法没有依据排除C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12.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A. 统治者治国遵循法律至上的理念B. 统治者重视教化的作用C. 伦理纲常为立法基本原则D. 统治者礼法结合的治国思想【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中的“霸王道杂之”“五刑以加焉”“礼、法”可以看出统治者都强调两种手段——礼与法因此D项正确ABC都只强调一种手段故排除故选D13.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顺利完成西方媒体报道苏联农业大衰退造成饥荒而应邀访问苏联的英国作家萧伯纳却指出苏联粮食供应充足大饥荒并不存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西方媒体缺乏应有良知西方媒体报道是假的B. 眼见才有真相萧伯纳所见到的是历史的真实C. 西方媒体与萧伯纳所见都有可能不是历史真相D. 两极冷战背景下无法找到让人信服的历史真相【答案】C【解析】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通过材料不能判断萧伯纳所见的是历史事实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发生的大饥荒西方媒体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没有经过客观的调查就进行了夸大的报道访苏的萧伯纳由于苏联政府刻意制造粮食充足的假象而缺乏客观取证环境进而认为苏联不存在大饥荒故C项正确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故选C14.如图为1957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崖墓的东汉击鼓说唱陶俑对其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表明东汉时期说唱艺术已成熟B. 实证成都是我国说唱艺术发源地C. 表明东汉时期市井文化的盛行D. 是研究东汉雕塑艺术的一手史料【答案】D【解析】根据“东汉击鼓说唱陶俑“可得出这是实物的一手史料故D项正确已经成熟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仅从东汉击鼓说唱陶俑并不能得出是发源地排除B东汉时期市井文化并没有达到盛行的程度排除C15.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商鞅变法中实行郡县制并不能得出秦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排除A项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在商鞅变法中和秦朝时期就有过故排除B项元朝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D项中的“严禁中外通商贸易”与史实不符如明朝郑和下西洋故排除D项故选C16.中国古代自西周开始就大体延续着以“谥号”臧否(褒贬)人物的传统以西周后期引起“国人暴动”的周厉王谥“厉”(杀戮无辜)为例有学者从近出“清华简”入手认为多重文献所见未发现可以颠覆传统旧说的新史料从理论上讲在给周厉王议定谥号的时候当时人们知道并掌握的事实一定不比今人少厉王所为已严重突破国家伦理的基本底线无需恢复名誉有学者认为对厉王的褒贬仅以“厉”字了之有失公允提出应换个角度重新评价由此出发对待历史人物评价()A. 应当坚持道德评价为先、价值判断跟进的原则B. 宜遵行尊重古人的认识即是对历史尊重的原则C. 古人的评价未必科学新说的建立一定要用材料说话D. 需要立足现实穿越历史按照逻辑规律进行时空思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多重文献所见未发现可以颠覆传统旧说的新史料”“对厉王的褒贬仅以‘厉’字了之有失公允提出应换个角度重新评价”可以得出虽然古人掌握的材料较多但也未必科学正确新说的建立一定要发掘更多的史料才具有说服力故C项正确“对厉王的褒贬仅以‘厉’字了之有失公允”表明不能以道德评价为先进行评价故A项错误如果只尊重古人的认识那么就没有再进行历史研究的必要了因此B项的说法并不符合材料“有学者认为对厉王的褒贬仅以‘厉’字了之有失公允提出应换个角度重新评价”的观点故排除B项“穿越历史”“进行时空思辨”不是正确的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也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意思故D项错误故选C17.A. 王侯势力得到有效抑制B. 社会价值取向崇尚显赫地位C. 环境因素孕育尚武传统D. 区域经济文化水平日益提高【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六郡(六郡谓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意指山西人获取功名的主要出路是从军凭借勇力和军事才干取得地位“迫近羌胡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说明山西名将辈出与环境因素导致山西尚武传统有关 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汉代山西王侯势力的情况 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山西尚武并非崇尚显赫地位 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山西的经济文化水平 D项错误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18.(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成为“至圣”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孔子受崇敬的社会原因18.(1)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胡适“打倒孔家店并不是打倒孔子”【答案】(1)理由著书立说(提出仁、礼等思想主张)影响深远受到广泛的推崇成为宗师典范原因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后适应了巩固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解析】(1)第一小问的理由根据材料一“徐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可知孔子著书立说提出仁、礼等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一“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可知孔子思想影响深远受到广泛的推崇根据材料一“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可知孔子为宗师典范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可从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和汉武帝提倡儒家思想两方面分析回答即可【答案】(2)理解胡适“打倒孔家店”主要是打倒作为封建统治思想的“儒教” 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否定“不是打倒孔子”是孔子的人本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起到的积极作用强调要全面地、辩证地评价孔子思想的地位【解析】(2)本小问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倒孔家店”主要是打倒作为封建统治思想的“儒教” 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否定根据材料信息“他看中人的尊严看重人的价值的观念他的爱知识看重人的诚实的教训他的‘有教无类’的教育哲学……每逢中国陷入非理性、迷信、出世思想……”可知“不是打倒孔子”指的是孔子的人本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而可知胡适强调要全面地、辩证地评价孔子思想的地位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拉甫却克墓地群是2019年在新疆哈密市伊州区五堡镇博斯坦村考古发掘的唐朝时期的一处墓地群1.墓坑2.铜器3.货币4.首饰——中国考古网2020年6月19日《新疆哈密拉甫却克墓地发现唐宋时期墓葬》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唐朝时期新疆地区的社会风貌有哪些史料价值【答案】【解析】从考古发掘的历史图片信息中探究当时社会发展的基本风貌体现了新高考的新考向首先应思考的是史料的属性与可信程度据此可推断在多大可信度上研究什么问题如本题可以根据唐朝新疆哈密地区的考古发掘这一一手史料探究当时的社会风貌其次要对具体的考古信息进行分类并结合其所处的时空背景思考其在哪些方面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历史风貌如拉甫却克墓地群反映的是唐朝新疆哈密地区的墓地群该地区属于唐政府管辖地但又处于中原地区与西方地区进行经济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交通要道因此应从该地受中原文化的影响程度、中西经济交流情况及该地区经济社会具体发展情况等角度逐一分析最后再从整体上进行概括指出该墓地群发掘的历史意义20.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如永泰公主(武则天孙女)、章怀太子(武则天次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永泰公主墓中的壁画《宫女图》一经亮相就引起了轰动画面中的人物为九位宫女体态丰腴曲线柔美尤其是皇家女性的生活优越安逸身形富态肥胖雍容华贵已成为当时社会的审美取向她们手持烛台、如意、高脚杯(内装葡萄酒)包袱等物除两人穿男士袍衫外其余皆为短襦长裙构图韵雅和谐描绘细致传神展现出唐代画师卓越的空间构思才智和惊人的艺术造型功力材料二章怀太子墓在1971年被打开墓内的壁画异彩纷呈其中《打马球图》《客使图》就是代表作马球发源于波斯画面上有20匹各色骏马骑士均穿白色或褐色窄袖袍脚蹬黑靴《客使图》描绘的是鸿胪寺官员接待使臣的场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大唐盛世有何史料价值【答案】史料价值永泰公主墓和章怀太子墓中的壁画展现出唐代画师卓越的空间构思才智和惊人的艺术造型功力为我们研究唐朝的服饰、绘画等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宫女图》画面中的人物体态丰腴尤其是皇家女性生活优越安逸身形富态肥胖体现了唐代社会较为安定食物供应充足展现了唐朝繁荣的社会经济《宫女图》画面中的人物穿着短襦长裙展现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高脚杯从西域进贡而来里面装有葡萄酒马球发源于波斯鸿胪寺官员接待使臣都对研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介绍及图片可从研究唐朝的文化方面分析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徐永昌日记(七七事变后徐永昌被任命为军令部部长他的日记详细记载了8年中他参与的全部重大活动)1937年5月22日早阅太原日报觉太原充满了“左”倾空气1937年10月2日阎公仍在五台之西会颇不愿回忻州盖亦深以朱(德)、毛(泽东)军之主张为然拟悉(?)军山中作游击战以难敌……1937年11月26日阎先生电话对于尔后作战及尔后纪律以为非有整个政治口号及其计划不可……(阎先生羡慕共军军纪好、能游击以为这都由政治口号而来自己又不能也成立共军所以极力在拟摹方式……)1937年12月31日阎先生谈话与彭德怀谈话无甚出入也是说如何组织民众、民众武力、民族革命等等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抗战有哪些史料价值【答案】【解析】从材料来源看材料选自当事人日记其日记是研究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抗战的一手史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从材料内容看根据材料“早阅太原日报觉太原充满了‘左’倾空气”“盖亦深以朱(德)、毛(泽东)军之主张为然”“阎先生羡慕共军军纪好、能游击以为这都由政治口号而来自己又不能也成立共军所以极力在拟摹方式” 可从全民族抗战、抗战初期山西国共合作状况等方面分析其史料价值22.(1)根据材料一指出姚教授对佛教传入中国路径的看法及其具体史料依据若要进一步论证佛教传入中国的路径还可收集哪些材料?22.(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佛教传入中国的影响【答案】(1)看法佛教通过陆道传入中国史料依据早期入华的佛教信徒都集中在北方佛教在北方的传播比南方早南北的佛教造型风格同源且南方佛教艺术很可能来源于中原北方敦煌悬泉东汉浮屠简的记载材料中外文书档案个人著述与书信早期寺庙遗迹、碑刻等实物资料【解析】(1)第一小问“看法” 紧扣材料信息不难找到其认可陆道说第二小问“史料依据” 据材料中的“据文献显示”“将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早期佛像造型进行了对比”“通过对于敦煌悬泉东汉浮屠简的分析”等信息可得出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等相关具体证据第三小问“收集哪些材料” 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档案、著述、书信、报刊等角度作答【答案】(2)影响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为文学和艺术发展提供新题材和灵感影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和文化影响中国伦理观念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解析】(2)“影响”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佛教对中国的文化、文艺、伦理思想及对中外之间关系等方面概括作答。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5专题一 走近历史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5专题一 走近历史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升温“国学热”成为历史研究的新热点新世纪以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环境史又成了历史研究的新宠儿这一状况表明()A. 环境史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B. 历史学科缺乏明确的研究对象C. 社会发展影响历史研究视角D. 现代中国的史学研究尚不发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升温‘国学热’成为历史研究的新热点新世纪以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环境史又成了历史研究的新宠儿” 反映了社会发展对历史研究视角的影响故答案为C项A项环境史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的说法概括材料意思不全面排除BD项历史学科缺乏明确的研究对象、现代中国的史学研究尚不发达的说法都不符合史实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C2.王会悟在回忆录中说“上海已不能开会了到哪儿去继续把会开完呢?代表们意见不一我想到我家乡嘉兴的南湖游人少好隐蔽就建议到南湖去包一个画舫在湖中开会李达去与代表们商量大家都同意了这个意见”对该史料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 该史料有待和其他史料相互印证B. 作者亲身经历说明该史料真实可信C. 回忆录属文学作品没有历史价值D. 该史料完整地记录一大迁址的原因【答案】A【解析】反映的是回忆录中的内容而回忆录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因此该史料有待和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A正确亲历者并不一定可信度高也需要结合其他史料证实排除B回忆录有一定的价值排除C“完整”的说法错误排除D故选A3.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依据这一定义对于研究商朝历史而言下列各项属于“原始史料”的是()A. 《封神榜》B. 甲骨卜辞C. 武王伐纣的历史传说D. 周人有关商朝的记载【答案】B【解析】B是原始史料故B正确ACD并非原始资料排除4.著名学者何新在其著作《希腊伪史考》(2013年出版)中提到一些有趣的观点如古希腊只是一个地名而非一个殖民帝国亚里士多德著作太多、范围太广更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对这些观点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这说明()A.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 著作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C.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D. 历史研究没有可信的定论【答案】A【解析】“对这些观点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表明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故A正确著作的新旧与历史真相关系不大故B错误年代久远与与历史真相关系不大故C错误D太过绝对排除5.19世纪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靠文献记载以古希腊史为例那时人们认为古希腊信史只能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算起但19世纪后期以来考古学家发现了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由此可见()A. 历史文献记载不可信B. 历史学的内容在不断丰富C. 历史结论带有主观性D. 考古发掘是唯一可靠的历史信息来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考古学家发现了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可知历史学内容在不断丰富故B项正确A、D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体现历史结论的主观性 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6.拉美地区有很多地方直接以“救世主”(Salvador)或“耶稣”(Jesus)为名如萨尔瓦多(EI Salva-dor)及其首都圣萨尔瓦多(San Salvador)、阿根廷的圣萨尔瓦多(San Salvador)、厄瓜多尔的圣萨尔瓦多岛(Isla de Salvador)及秘鲁的赫苏斯(Jesus)等这反映出拉美地区()A. 深受欧洲殖民运动的影响B. 久远的历史文化传统C. 天主教信仰成为全民共识D. 经济发展具有相似性【答案】A【解析】拉美地区的这些地方以天主教“救世主”和“耶稣”命名反映出欧洲殖民者进行文化殖民和宗教传播的历史影响故选A项在殖民者到来之前拉美地区并不信奉天主教 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地名相似无法反映出经济发展的相似性故排除D项故选A7.说起四大发明人们总爱引述鲁迅的那段话“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这段话出自《电的利弊》最初发表于1933年《申报》它的主旨在于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不用先进装备抵抗外来侵略而用先进武装镇压革命群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材料印证了“四大发明对中国社会推动的作用有限”B. 要尽可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历史材料避免断章取义C. 这段话来自于杂文不能作为历史材料不足为信D. 史论也要创新历史结论应该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鲁迅通过对四大发明的批判但是却低估了四大发明的作用避免断章取义 A错误杂文有一定的历史价值需要严格的考订历史结论具有一定的严谨性故D说法错误8.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英国经济学者约翰·希克斯指出“工业革命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果或至少不是其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金融革命(英格兰银行的创立、公债的发行和现代资本交易市场建立而引发的深层次金融变革)的结果”这说明()A. 历史研究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B. 研究视角越新颖越是接近历史真相C. 研究者的身份决定了历史结论D. 同一历史事实可以有不同的历史解释【答案】D【解析】由于研究者受到时代性、阶级性、个人见解、见识程度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对同一历史事实往往会有不同的历史解释故D项正确人的主观判断只是历史研究的一部分 A项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说法没有依据排除C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9.下列属于私人纂史的是()A. 《汉书》B. 《唐书》C. 《宋史》D. 《明史》【答案】A【解析】《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汉朝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私自编撰故A项正确其余B、C、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A10.某一史家指出“任何一种史料都不是完全可信里面可能有错误可能有虚伪可能有私人的爱憎可能有地方及民族的成见不经精密的考证即笃信不疑后患实无尽无穷”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A. 任何史料均不足信B. 任何史料均可质疑C. 历史没有客观可言D. 历史学取决于史料【答案】B【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任何一种史料都不是完全可信”“不经精密的考证后患实无尽无穷”等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史料不足信要经过考证故B正确但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史料均不足信要经过考证 A项只能够体现材料主旨的一个方面不够准确故A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错误D项明显属于无关项故D错误故选B11.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顺利完成西方媒体报道苏联农业大衰退造成饥荒而应邀访问苏联的英国作家萧伯纳却指出苏联粮食供应充足大饥荒并不存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西方媒体缺乏应有良知西方媒体报道是假的B. 眼见才有真相萧伯纳所见到的是历史的真实C. 西方媒体与萧伯纳所见都有可能不是历史真相D. 两极冷战背景下无法找到让人信服的历史真相【答案】C【解析】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通过材料不能判断萧伯纳所见的是历史事实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发生的大饥荒西方媒体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没有经过客观的调查就进行了夸大的报道访苏的萧伯纳由于苏联政府刻意制造粮食充足的假象而缺乏客观取证环境进而认为苏联不存在大饥荒故C项正确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故选C数(上表)并根据“把‘数十万’看做是‘六十万’ 战国时期各国平均每户约6人各出士兵2人”的研究成果推算出战国中期七国人口总数约1500万该推算()A. 数据来自史学名著完全合理B. 史料依据不够充分有待商榷C. 因运用了统计方法科学准确D. 完整统计七国人数可靠属实【答案】B【解析】从材料“根据《史记·苏秦列传》和《史记·张仪列传》整理出战国七雄的士兵数”“根据“把‘数十万’看做是‘六十万’”中可以分析出该推算的史料数据不充分所以得出的结论也不可靠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推算的史料和结论都不可靠故选B13.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思想家对汤武革命的历史评价据表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 汤武革命成为反抗暴君的珍贵先例B. 各家学派对汤武革命的争论从未停息C. 汤武革命获得古代学者的基本肯定D. 主流思想影响世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答案】A【解析】由表中言论可知墨子、孟子、朱子都肯定了“汤武革命” 认为大臣有革昏君之命的权利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诸子观点基本一致 B项中“争论”的表述错误故排除B项单以表格中三人对汤武革命的认可就得出C项结论理由不充分故C项错误汉代才确立儒家思想为主流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A14.考古工作者1997年采用常规碳十四测年方法对三星堆遗址的木炭样品进行了年代测定受技术和样品采集的制约无法进行细致的年代讨论 2020年启动的新发现祭祀坑的系统发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契机由此可知()A. 历史研究受科技影响B. 考古发掘是历史研究的手段C. 早期考古成果不可信D. 历史学的求真功能受到质疑【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受技术和样品采集的制约无法进行细致的年代讨论 2020年启动的新发现祭祀坑的系统发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契机”可知 2020年启动的新系统为研究细致的历史年代问题提供了可能故A项正确考古发掘是历史研究的手段之一故B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D项说法不恰当故D项错误故选A15.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A. 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B. 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部平衡C. 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D. 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答案】C【解析】从表中吴虞在成都主要消费是在衣食住宿上而在北京的主要消费是在娱乐享受上说明其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C项正确表仅能反映吴虞在两地的消费情况 ABD项题干无从反映16.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商鞅变法中实行郡县制并不能得出秦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排除A项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在商鞅变法中和秦朝时期就有过故排除B项元朝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D项中的“严禁中外通商贸易”与史实不符如明朝郑和下西洋故排除D项故选C17.对人类社会史前史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后期.下列著作中系统探讨人类社会史前史的是()A. 《物种起源》B. 《国家与革命》C. 《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D.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答案】D【解析】从抓住时间限定信息“19世纪中期”和关键信息“系统探讨人类社会史前史”.《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发表的文章与时间不符排除B项.英国学者赫胥黎的《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都主要阐述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排除A、C选项.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研究了史前各文化阶段与家庭的起源、演变和发展着重论述了人类史前各阶段文化的特征、早期的婚姻和从原始状态中发展出来的几种家庭形式科学地阐明了家庭、私有制、阶级的起源与国家产生的关系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①②③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材料印证了中国古代中枢机构变化的哪些史实【答案】①实物史料②文献史料③图像史料①印证了宰相制度的设立②印证了三省六部制③印证了废丞相设内阁【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出土封泥属于实物史料②《新唐书》属于文献史料③《杏园雅集图》属于图像史料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①秦朝确立丞相制度丞相辅佐皇帝②隋唐时中央设三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③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19.(1)根据材料一分析岳麓秦简的史料研究价值19.(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答案】价值岳麓秦简作为考古史料(或实物、文物价值较高开启秦令研究的新局面有利于推进秦律内容的复原及对秦朝社会政治【解析】【答案】特点源远流长较为重视“例”的作用影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2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传统医学的起源20.(2)指出材料一、二两则史料的类型并概括它们之间的关系【答案】(1)起源《淮南子·修务训》中关于神农氏“尝百草”“始有医药”的记载反映出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对植物的药性功用已经有了感性认识《帝王世纪》中关于伏羲五脏六腑和“尝百药而制九针”的记载反映出先民逐步认识到人体、气象同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创制医疗器械和用药原则等原始状况《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关于扁鹊的外科治疗技术反映了中国古代外科医术的高超【解析】(1)根据材料“《淮南子·修务训》”“神农氏”“《帝王世纪》”“伏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揲荒爪幕湔浣肠胃”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说明即可【答案】(2)类型材料一中三则史料属于文字史料(或二手史料)材料二中的考古发现属于实物史料(或一手史料)关系文字史料是史学研究的重要依据丰富的文字史料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资源实物史料更具客观性实物史料和文字史料相互参照使史学研究更具科学性和严谨性【解析】(2)类型根据材料一“《淮南子·修务训》”等书籍可知属于文字史料根据材料二“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等遗址可知属于实物史料关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实物史料和文字史料相互参照使史学研究更具科学性和严谨性等方面进行概括即可21.(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成为“至圣”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孔子受崇敬的社会原因21.(1)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胡适“打倒孔家店并不是打倒孔子”【答案】(1)理由著书立说(提出仁、礼等思想主张)影响深远受到广泛的推崇成为宗师典范原因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后适应了巩固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解析】(1)第一小问的理由根据材料一“徐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可知孔子著书立说提出仁、礼等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一“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可知孔子思想影响深远受到广泛的推崇根据材料一“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可知孔子为宗师典范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可从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和汉武帝提倡儒家思想两方面分析回答即可【答案】(2)理解胡适“打倒孔家店”主要是打倒作为封建统治思想的“儒教” 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否定“不是打倒孔子”是孔子的人本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起到的积极作用强调要全面地、辩证地评价孔子思想的地位【解析】(2)本小问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倒孔家店”主要是打倒作为封建统治思想的“儒教” 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否定根据材料信息“他看中人的尊严看重人的价值的观念他的爱知识看重人的诚实的教训他的‘有教无类’的教育哲学……每逢中国陷入非理性、迷信、出世思想……”可知“不是打倒孔子”指的是孔子的人本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而可知胡适强调要全面地、辩证地评价孔子思想的地位22.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如永泰公主(武则天孙女)、章怀太子(武则天次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永泰公主墓中的壁画《宫女图》一经亮相就引起了轰动画面中的人物为九位宫女体态丰腴曲线柔美尤其是皇家女性的生活优越安逸身形富态肥胖雍容华贵已成为当时社会的审美取向她们手持烛台、如意、高脚杯(内装葡萄酒)包袱等物除两人穿男士袍衫外其余皆为短襦长裙构图韵雅和谐描绘细致传神展现出唐代画师卓越的空间构思才智和惊人的艺术造型功力材料二章怀太子墓在1971年被打开墓内的壁画异彩纷呈其中《打马球图》《客使图》就是代表作马球发源于波斯画面上有20匹各色骏马骑士均穿白色或褐色窄袖袍脚蹬黑靴《客使图》描绘的是鸿胪寺官员接待使臣的场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大唐盛世有何史料价值【答案】史料价值永泰公主墓和章怀太子墓中的壁画展现出唐代画师卓越的空间构思才智和惊人的艺术造型功力为我们研究唐朝的服饰、绘画等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宫女图》画面中的人物体态丰腴尤其是皇家女性生活优越安逸身形富态肥胖体现了唐代社会较为安定食物供应充足展现了唐朝繁荣的社会经济《宫女图》画面中的人物穿着短襦长裙展现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高脚杯从西域进贡而来里面装有葡萄酒马球发源于波斯鸿胪寺官员接待使臣都对研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介绍及图片可从研究唐朝的文化方面分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5专题一 走近历史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5专题一 走近历史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 这种“心理的状态”对文字史料的作者影响最少的是()A. 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B. 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C. 该事件所产生的后果D. 对该历史事件的评价【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 结合所学可知描写和叙述历史都会带有主观色彩关于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评价会因人而异而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对文字史料的作者影响最少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2.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很多学者纷纷从历史的原义出发提出了具体的“历史”概念以下描述有误的是()A. 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记录B. 历史一是指过去二是指对过去的反映三是历史学的简称C. 人类对“历史往事”的记录是从口头传说开始的D. 影音录像历史记录已经取代传统的文字记录方式【答案】D【解析】影音录像历史记录只是一种文字记录方式并未取代代传统的文字记录方式故D错误符合题意ABC均正确不符合题意3.下表为不同文献对李贽的评价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李贽()A. 缺乏良好道德素养B. 深受当时学者推崇C. 批评社会吏治腐败D. 具有离经叛道思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三则材料都体现都李贽的评价都认为李贽具有离经叛道的思想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李贽具有离经叛道的思想而不是认为李贽缺乏良好道德素养故A项错误从纪昀的“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中可知批判李贽而不是推崇李贽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批评社会吏治腐败而是强调李贽具有离经叛道的思想故C项错误故选D4.“历史可以分成三个层面研究层面、运用层面、哲学层面……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历史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区别只是在于研究水平的高低运用历史也是同样大家都可以做区别也只是在于运用是否得当效果如何但是历史哲学也就是真正从本质上、总体上认识历史的规律和把握历史的过程就绝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这需要包括历史在内的广博的知识结构还要有极其卓越的判断能力”这说明()A. 研究历史和运用历史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B. 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学具有不确定性C. 历史哲学就是认识和把握历史的规律和过程D. 没有广博的知识结构就无法研究历史【答案】C【解析】材料中明确讲述了研究历史和运用历史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故A项错误历史学有其科学性、规律性故B项错误从材料“真正从本质上、总体上认识历史的规律和把握历史的过程”可知历史哲学的作用故C项正确研究历史和运用历史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故D项错误5.上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武德九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李世民A. 继位更利于国家发展B. 成功地夺得皇帝位C. 夺取皇位是大势所趋D. 因高祖偏袒而夺位【答案】B【解析】6.《史记》载“始皇帝五十一年而崩” 即秦始皇51岁就去世了清代史学家钱大昕指出秦始皇没有活到51岁这里的“五”应该是“立” 但没有找到证据而今“在日本高山寺所藏的抄本中这个词就是‘立’ 这样就找到版本的依据再加上一些旁证的材料我们就把这个错误改了”对此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 史料本身是复杂的必须加以甄别、考证B. 《史记》中存在史实错误不能作为史料C. 没有版本依据无法确定史实方面的正误D. 历史学科实际上是考证史料正误的一门学科【答案】A【解析】材料中对于”始皇帝五十一年而崩”的史料进行了解读利用日本的史料进行旁证体现出史料研究的复杂性《史记》属于第二手史料使用的时候要和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A正确《史记》属于二手史料可以作为史料印证 B错误材料中论述是史料相互印证不是无法确定史实方面的正误 C错误历史学科不仅仅是考证史料正误的一门学科 D错误故选A7.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关于汉代察举制的记载表据此可以认定察举制()A. 完全为地方豪强所操纵B. 为汉代选拔了治国贤才C. 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不足D. 在推行中逐渐得到完善【答案】C【解析】根据三则材料中“以钱多为贤以刚强为上”“夫选用失於上则牧守非其人矣贡举轻於下则秀孝不得贤矣”“而所对皆循尚浮言无卓尔异闻”可知察举制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不足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8.中国古代在社会动乱比较激烈时或是在大动乱前后总有史学杰作出现经过有春秋战国及秦汉之际的社会变乱到汉武帝时司马迁写出了《史记》两宋时阶级、民族矛盾交织司马光写出了《资治通鉴》这表明中国古代史学()A. 繁荣于社会动乱时期B. 重视历史事实客观性C. 侧重历史的借鉴作用D. 编撰体例呈现多样化【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国古代在社会动乱比较激烈时或是在大动乱前后总有史学杰作出现”中可以看出在重大的社会危机面前古代的史家往往会从历史的视角考察时代的出路对历史问题的解答往往就是对现实问题的解答、对历史前途的解答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史学注重历史的借鉴作用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9.研究性学习中老师希望学生以民族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历史为素材做一小论文要求学生自行搜集材料下列四位同学的研究方法最能客观反映大生纱厂历史的是()A. 甲生想以纱厂的档案为主要材料因为这最能反映当时工厂的生产经营活动B. 乙生想利用该纱厂职工的回忆录因为这是当事人留下的文字材料最可信C. 丙生想访谈南通地区的老人因为这些人目睹纱厂营运所做的口述最翔实D. 丁生想以当时各种报刊杂志为主要材料藉以了解并掌握该工厂的发展状况【答案】A【解析】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本题最可信的是当时的档案文件故A正确故选A10.《尚书》记载,周公封武王弟康叔于卫,管理股商旧地民众 1931年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康侯簋,其器底铭文记有周公攻打商邑后,令康侯徙封卫国由此可知A. 历史研究以文献为主考古为辅B. 传世文献的记载真实无误C. 不同类型的史料可以相互释证D. 实物史料比文献更具价值【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尚书》和1931年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康侯簋均记载了康叔的封地是卫国说明不同类型的史料是可以相互印证的 C正确历史研究应该是考古为主属于一手资料 A排除 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涉及二者的对比 D排除故选C.11.封建史学家多认定周代实行过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制近代以来部分学者则对五等爵制的历史真实性持否定看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有学者分别考察金文及考古资料对五等爵制的历史真实性持肯定看法最近王世民利用新见金文材料论证五等爵称问题认为公、侯、伯均为爵称但其使用有一定规律据此推知关于五等爵制的认识()A. 争论不休已失去学术研讨的意义B. 只能运用考古资料得出正确结论C. 将影响对于周代政治架构的认知D. 近期研究采用新史料最具权威性【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史学家对周代的五等爵制认识有重大分歧不同的认识将对周代的政治结构得出不同的结论故C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史学研究规律故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故选C12.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上写有“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30岁)矣”专家由此推算出的孔子生年比《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的记载早14年比《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早15年这最能说明A.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B. 出土文物比文献更接近历史真实C. 出土文物和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D. 历史认识不断更新、丰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根据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的记述专家推算出孔子出生时间比历史文献记载的提前了说明随着考古发现的新进展人们的历史认识不断更新、丰富故选D 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孔子是春秋人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上的记述也不一定就更接近历史真实排除B 材料中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不一致无法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排除C13.从司马迁“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到刘知几“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急务为国家之要道” 再到龚自珍的“出乎史人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这反映出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是()A. 以经世致用为撰述宗旨B. 以书写信史为追求目标C. 以秉笔直书为记事原则D. 以官修史书为史学正统【答案】A【解析】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来重视修史认识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有助于培养文化自信四个选项都是中国史学的传统但题干的主旨是治史是为现实服务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A14.主张“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 提出“史德”的是A. 司马迁B. 刘知几C. 章学诚D. 梁启超【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张“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的是清代杰出史学家和思想家章学诚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司马迁没有提出这一观点 B、D选项同样没有此类的观点故排除15.清代军机处设有“存记簿” 相当于机要档案“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 “应密存事件则密封存记” 据此可知军机处的这一做法()A. 确保政治决策的密闭性B. 强化了君主专制的体制C. 有利于清朝史料的保存D.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答案】C【解析】“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 “应密存事件则密封存记”表明军机处的这一做法有利于清朝史料的保存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16.辨别史料是为了去伪存真便于更好地运用史料但伪书(冒托前人名氏所著成的书)考证出来后该如何处理呢?陈寅恪先生指出“盖伪材料亦有时与真材料同样可贵如某种伪材料若径以为其所依托之时代及作者之真产物固不可也但能考出其作伪时代及作者即据以说明此时代及作者之思想则变为一真材料矣”上述言论旨在说明()A. 对史料进行鉴别是史学研究的基本环节B. 史料一旦确定为伪就应当舍弃不用C. 真与伪是相对的应客观衡量伪书价值D. 伪书给研究者征引史料带来种种困难【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真伪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应客观地衡量伪书的价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利用其可取的一面据此依据材料“但能考出其作伪时代及作者即据以说明此时代及作者之思想则变为一真材料矣”等信息可知 C项正确A不合题干主旨排除题干强调应合理对待“伪史料”的价值故排除BD不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7.(1)根据材料概括秦朝实施“强干弱枝”政策的表现17.(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实施“强干弱枝”政策的原因【答案】(1)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绝对的皇权统治迁富豪、贵族到咸阳打击六国残余势力【解析】(1)根据材料“今海内一统皆为郡县天下安宁之术也”“秦朝强干弱枝的另一项举措是迁豪富”“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结合所学可得表现为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绝对的皇权统治迁富豪、贵族到咸阳打击六国残余势力【答案】(2)诸侯初破天下刚刚统一社会动荡需要稳定人心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需要法家思想的影响【解析】(2)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当时的政治、思想背景分析作答即可如诸侯初破天下刚刚统一社会动荡需要稳定人心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需要法家思想的影响18.(1)就研究郑观应的思想而言上述材料哪些为第一手史料?说明理由18.(2)材料二中哪些是史料哪些是史论?18.(3)材料二中的“用”和“体”分别指什么?18.(4)你是否认同材料二中郑观应对洋务派的批评?试简要说明理由【答案】材料一思想家的著作直接反映思想家的思想【解析】从图中可知材料一为第一手史料思想家的著作直接反映思想家的思想【答案】史料“育才于学堂……果足恃欤?”史论中国落后于西方不仅在于“用” 而且“体”也必须改革史料中也有史论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史料“育才于学堂……果足恃欤?”史论中国落后于西方不仅在于“用” 而且“体”也必须改革史料中也有史论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答案】“用”指实用性的器具及技术“体”指国家根本政治制度【解析】“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用”指实用性的器具及技术“体”指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答案】认同郑观应认为仅仅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不足以改变中国的面貌还需要“体”“用”结合【解析】“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郑观应认为仅仅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不足以改变中国的面貌还需要“体”“用”结合1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包拯成为中国历史“清官文化“典型代表的原因19.(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包拯【答案】原因包拯为政清廉、执法公正的个人品质百姓对清廉公正官员的期待“忠君爱民”等儒家思想的影响【解析】“他以为政清廉、执法公正为世人所敬仰”“既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又将儒家德主刑辅的治国理论模式运用于自己的支治思想中建构起德主刑辅的治国理论模式”包拯为政清廉、执法公正的个人品质百姓对清廉公正官员的期待“忠君爱民”等儒家思想的影响【答案】评价他为官实践中秉着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同情执法严明坚持司法公正批判北宋王朝的政治弊病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为官实践中秉着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同情执法严明坚持司法公正批判北宋王朝的政治弊病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5专题一 走近历史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5专题一 走近历史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国民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突出特点是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②有广泛群众基础③采取武装斗争方式④有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是大革命的特征,辛亥革命时期不具备这一特点。

②有广泛群众基础也是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具有的突出特点。

③采取武装斗争方式不是突出特征,辛亥革命也是武装斗争的方式。

④有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是正确的,辛亥革命没有统一战线领导。

2.如图是东汉文物“孔子见老子画像石”,从图中得到信息分析正确的是()①孔子与老子的思想一脉相承②道家和儒家思想在汉代都受到推崇③汉代推崇尊老重学习俗④百家争鸣正在热烈开展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②③【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开创者,儒家和道家思想分属两个派别,所以①的表述错误;图中孔子向老子问道,相互切磋,汉代推崇尊老重学习俗;西汉武帝时期,儒学已确立了正统独尊地位,所以④错误。

3.下表内容与20世纪初的国际格局有关,请指出其中对史实推论错误的一项是()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一战虽然使欧洲遭到巨大破坏,但其仍为世界的中心,故C项中“英国在世界舞台中已无发言权”的推论错误,符合题意;ABD中的推论都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4.关于五四运动,学界有三种观点:一,认为“五四”精神仅代表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二,认为“五四运动表现最充分最强烈的是“科学与民主精神”;三,认为人的启蒙是五四运动的精髓和真谛。

这说明()A. 历史研究丰富历史认识B. 阶级立场决定历史解释C. 历史事件难以客观评价D. 时代变迁影响历史结论【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对五四运动的解释观点比较多,说明历史研究丰富了历史认知,故选A。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5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5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第五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少年时的马丁·路德目睹了天主教会的腐败糜烂,便下定决心要进行宗教改革。

大学毕业以后,他在父母亲朋诧异的目光中“遁入空门”——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他在那里学习神学,并且洁身自律。

1508年他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

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败奢侈,日益坚定了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决心。

他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宗教学说——“因信称义”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古代卷)》材料二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文化发展中还起着一种微妙难言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项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

--《世界名人的成才故事》(1)依据材料一,指出促使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原因.(6分)(2)材料一中“因信称义”学说与天主教会的说教有何不同?(6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宗教改革后如何实现“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

(5分)思路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马丁·路德改革。

第(1)问,从材料可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是天主教会的奢侈腐败。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信称义"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而天主教的主张则相反,他们主张“因行称义”:信徒们只有遵守教会制订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制度,才能获得灵魂的解脱。

人是否得救主要看这个人做了什么,比如是否把自己的钱财捐献给了教会,是否购买了赎罪券,是否参加了烦琐的宗教仪式等,着重其外在性的表现,教会在人是否得救中处于核心地位.第(3)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宗教改革以后,新、旧教诸侯发生多次战争,最后于1555年签订和约,规定诸侯有权决定其领地中的臣民的信仰,即所谓“教随国定”原则。

《优化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五过关检测Word版含解析

《优化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五过关检测Word版含解析

专题五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

其原因是()。

①天主教会不断拓展势力,与封建王权争夺势力②天主教会的教义教规全面影响着欧洲的社会生活③天主教会建立宗教裁判所④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控制了欧洲1/3的土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天主教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方面全面影响着西欧人的生活,故选D项。

答案:D2.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凯撒(泛指皇帝)的归凯撒。

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提取信息,把握从教皇与皇帝“太阳与月亮”的比喻到“谁的归谁”的变化,这反映了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答案:D3.中世纪的天主教教义提倡禁欲说,主要是()。

A.要人们忍受剥削阶级的各种盘剥B.要人们潜心修行,成为上帝的选民C.要人们受尽人生一切苦难来赎罪D.维护自己在精神和世俗领域里的权威地位解析:禁欲主义要求人们抛弃现世的物质享受,忍受剥削阶级的盘剥,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这主要是维护天主教会在精神和世俗领域里的权威地位。

答案:D4.下列对西欧资产阶级解放斗争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天主教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影响比较大B.“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C.宗教改革是西欧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是解放人们思想的唯一途径D.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反封建斗争需要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解析:本题较为抽象,西欧早期反封建斗争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资产阶级自身的力量,一是当时西欧意识形态的基本状况。

高中历史 阶段性测试题5 人民版选修1-人民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阶段性测试题5 人民版选修1-人民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阶段性测试题五欧洲某某改革(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天主教会为拓展自身的势力,发动了以征服“异教徒”为名义的“十字军东征”。

天主教所称的“异教”主要指( )A.东正教B.伊斯兰教C.犹太教D.佛教解析:十字军东征的主要地区是近东一带,在这里生活的居某某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

答案:B2.《十日谈》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我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他被某某裁判所判处火刑。

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脂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医好了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这个财主被释放回家。

该故事意在(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B.反对教会的专制并讽刺教会的腐败C.倡导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解析:材料中财主酒后的一句话被某某裁判所判处火刑说明了教会的专制;而财主通过疏通关系并献上礼物使其被释放回家说明了教会的腐败。

故选B项。

答案:B3.改革是不同的阶级和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在下列的欧洲某某改革中,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派是( )A.路德教派B.卡尔文教派C.英国国教D.英国清教解析:英国的某某改革是世俗的封建君主从罗马教皇手中争夺权力,故属于封建统治内部的斗争,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答案:C4.1521年,在沃尔姆斯帝国议会上,路德引用《圣经》宣称:“今天基督福音仍然与古代的一样,引起纷争与动乱。

这是上帝福音的特点,是早已预定的。

耶稣基督曾经说过,我来并不是让人间享太平,而是动刀兵。

”路德这番言论意在( )A.谴责德国教派林立纷争不断B.强调基督教蕴含着反抗精神C.赞赏帝国议会保障了普选权D.激励新教徒应做上帝的逆子解析:本题考查欧洲的某某改革。

由“动刀兵”可知,基督教本身蕴含着反抗精神,故选B项。

A项显然与材料的意思相反;C、D两项的理解错误。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5专题一 走近历史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5专题一 走近历史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就苏联解体的原因史学界观点不一经济体制禁锢说、西方和平演变说、戈氏改革变异说等一时间莫衷一是上述观点()A. 失于历史研究的阶段性B. 忽视了历史研究的联系性C. 缺乏历史研究的沟通性D. 违背了历史研究的客观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不同学者对苏联解体的原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且“莫衷一是”结合所学可知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也有经济原因和政治原因各学者仅从问题的一个方面分析也就忽视了历史研究的联系性故B正确ACD在材料里均未体现故排除故选B2.历史研究中存在“假设”的研究现象如对中国文字起源的看法古人常说“上古结绳而治”古书上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运用“假设-演绎”模式对“汉字的起源问题”进行研究得出“结绳仅是一种记事方法中国的汉字起源于原始的刻画符号即符号作为中国最早的文字” 这说明()A. 历史研究不需要以客观的历史为出发点B. 历史研究完全不能用“假设”研究方法C. 历史研究不应该把假设与臆想混为一谈D. 历史研究不应该以自身的价值判断为核心【答案】C【解析】“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运用“假设-演绎”模式对“汉字的起源问题”进行研究得出“结绳仅是一种记事方法中国的汉字起源于原始的刻画符号即符号作为中国最早的文字”表明历史研究不应该把假设与臆想混为一谈故C正确AB太过绝对排除自身的价值材料未体现故D错误3.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A. 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是否去过宫中)在《续湘山野录》与《涑水记闻》中记载不同说明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历史叙述只是历史记录的一种故选B4.如表是有关孔子诞辰的记载据此可以得出较为合理的推论是()A. 《公羊传》成书最早故说法最可信B. 《史记》记载最详细故说法最可信C. 海昏侯墓葬文物是地下最新发现故说法最可信D. “纸上之材料”应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证【答案】D【解析】“鲁襄公二十一年(前552年)十月一日庚子孔子生”“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1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字中(仲)尼姓孔子氏……鲁昭公六年孔子蓋卅矣”“《史记•孔子世家》成书于西汉武帝西汉海昏侯刘賀墓葬文物穿衣镜上的记载 2015年出土”表明“纸上之材料”应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证故D正确ABC太过绝对排除5.姬昌(周武王之父)是否称王在我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士人长期关注的大问题唐朝刘知己、张守节、梁肃等认为姬昌应该没有称王宋朝大儒欧阳修指责文王受命称王的观点是“妄说” 明清质疑的记载就更多了这表明()A. 禅让制产生的正统思想受到重视B. 封建社会儒学思想观点源远流长C. 历史研究过程总是反反复复进行D. 社会发展历史研究日渐受到重视【答案】B【解析】禅让制出现于夏朝建立之前与姬昌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姬昌(周武王之父)是否称王在我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士人长期关注的大问题” “是否称王”关系到儒家伦理的传承问题唐、宋、明清时期都在质疑体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儒学观点的传承故B项正确历史研究过程并不总是反反复复进行的故C项错误社会发展历史研究包括人类起源传承、文化、风俗等这里着重说“称王”是儒家研究的要体现二者关系与社会发展历史研究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B6.下表是《汉书》中有关政府赐牛的文献记载(部分)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汉代()A. 政府注重推广牛耕技术B. 政府鼓励百姓养牛C. 牛成为重要的食物品种D. 牛具有重要的价值【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三段史料中均提到了"牛”“酒” 依据所学可知“牛”“酒”是古代用作馈赠、犒劳、祭祀的物品据此可以认定的史实是牛具有特别的地位、重要的价值故D正确三段材料提到“牛”“酒” 没有提及牛耕技术推广故A错误政府赐牛不代表要求百姓养牛故B错误牛是用作馈赠、犒劳、祭祀的物品不是普通食品 C理解过于片面故错误故选D7.某博物馆收藏了一批古代铜镜上有铭文“郡举孝廉州博士少不努力老大悔”“孝言之始孝为右”“居必忠必信”等从这些铭文中无法确切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 郡县制B. 察举制C. 铜镜制造于西汉D. 宣扬儒家伦理思想【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郡举孝廉州博士”可提取当时西汉推行郡县制和察举制排除AB材料“孝言之始孝为右”体现的是对儒家思想的宣传不符合题意排除D仅从材料信息是无法推出铜镜的制造准确时间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C8.1953年两位著名史学家对古史分期有不同看法郭沫若主张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代范文澜则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两种主张各有赞同者且争论很大为此毛泽东提出对历史学的分期应遵循()A. “苏联模式”B. “古为今用”C. “百花齐放”D. “百家争鸣”【答案】D【解析】郭沫若和范文澜关于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节点的观点出现了争论而对于历史学中的争论毛泽东主张“百家争鸣” 即学术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D正确“苏联模式”主要指的是经济建设排除A“古为今用”并不适用于解决史学研究争论排除B“百花齐放”主要针对的是文艺领域排除C故选D9.以下是部分学者对鸦片、鸦片战争的研究文章及相关评价对其解读准确的是()A. 历史评价具有思辨性B. 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C. 历史记录具有主观性D. 相关研究体现了全球史观【答案】D【解析】从表格中的文章名称及相关评价可以看出学者们对鸦片及鸦片战争的研究无一不是站在全球视野的高度故研究鸦片贸易全球利益链的建立、对中英关系的影响及其他国家(包括政府与商人)在当中扮演的角色都具有国际化的视野故D项正确表格内容并未体现出辩证地看待鸦片贸易和清政府仍抱有天朝上国心态的信息排除A、B两项表格内容不是对历史事实的简单记录更含有论者的研究成果及相关评价排除C项故选D10.据学者研究一战后协约国出于宣传需要不愿公开他们招募14万华工和寻求中国援战这一事实而北洋政府为维护中立形象封锁华工讯息不愿德国获悉中国“以工代兵”策略凡此种种造成了长期以来对华工参战历史的“集体失忆” 这说明()A. 立场决定历史解释B. 文字记载决定历史客观存在C. 历史事实无法恢复D. 历史研究有助历史记忆修复【答案】A【解析】一战华工参战一战后协约国出于宣传需要不愿公开他们招募14万华工和寻求中国援战这一事实而北洋政府为维护中立形象封锁华工讯息不愿德国获悉中国“以工代兵”策略说明协约国和北洋政府由于立场不同对华工参战历史的“集体失忆”的解释也不同故A正确文字记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不能决定历史客观存在排除BC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且说法过于绝对错误材料反映的不是历史记忆的修复问题材料强调的是立场不同历史解释也不同排除D故选A11.人民版历史教材提到“到15世纪土耳其的扩张阻断了西欧各国通过地中海商路到东方的传统商路” 而这一说法却被其他版教材所否定当时土耳其在军事上与西欧国家处于敌对状态但在商业上并无明显的敌对行为相反这一传统商路畅通无阻岳麓版言“西欧商人垂涎于地中海商人依靠这一商路获得的高额利润使他们也渴望另辟一条抵达东方的途径发财致富” 对这一情况解释最合理的是()A. 人民出版社作为国家中央出版社更具权威B. 历史事件扑朔迷离后人不可能认清真相C. 两者都反映了历史学家在不同角度的认识D. 倡导对同一历史事件必须要有不同的认识【答案】C【解析】人民版历史教材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土耳其对于新航路开辟起到的作用岳麓版则是从经济角度阐释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二者结论不同是源于认识历史角度不同而已故C正确A中“权威”说法错误故排除B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D项说法绝对故排除故选C12.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 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A. 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B. 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C. 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D. 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即指责地方官员把职权范围内的事务全部上报中央而不自行解决要求地方做到高效行政题干“仍重申‘必合咨禀’”即强调重要事务必须上报中央可见中书省强调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相结合 C项正确B项表述片面排除D项“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与题干“必合咨禀”不符排除题干没有阐述扩大地方自主的信息排除A项故选C13.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常被学人引为论述北宋城市繁荣而同时期的《吕蒙正传》则记载“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不必尽然”这可以用来说明()A. 张择端的画不合史实B. 历史面相的多元性C. 历史现象具有主观性D. 历史毫无真实可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而同时期的《吕蒙正传》描述的却是都城外不远处的悲惨状况不同作品中对于同一时期有不同描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繁荣C项与材料内容主旨不符 D项说法太绝对14.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指宗庙、墓地或神主的辈次排列)亲疏之法也而王国维先生指出“殷以前无嫡庶之制” “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已经产生B. 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C. 宗法制只存在于贵族阶层中D. 关于宗法制的起源考证存在着争议【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可知丁山认为宗法制起源于宗庙制度根据材料“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可知王国维认为宗法制起源嫡长子继承制综上分析可知关于宗法制的起源考证存在着争议 D选项符合题意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已经产生的结论与材料“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相冲突 A选项排除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的说法与材料“宗法兴起宗庙制度”相矛盾 B选项排除宗法制只存在贵族阶层中说法错误宗法制对整个社会都产生较大的影响 C选项排除故选D15.罗马法学家吉拉尔力证《十二(铜)表法》的真实性他从三个维度表明《十二(铜)表法》并非虚构吉拉尔的撰述过程表明()A.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B.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C. 利用不同类型史料进行互证能形成更具说服力的解释D. 文学作品中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记录准确可信【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吉拉尔从历史、法律、语言学三个维度表明《十二铜表法》并非虚构并利用了不同的史料论证故C项符合题意故选C16.据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载 1898年7月28日光绪帝赐“密诏”给杨锐与康有为等人言“今朕位几不保汝可与谭嗣同、林旭、刘光第及诸同志妥速密筹设法相救” 然而政变结束不久与康有为同为“维新党人”的王照则称该密诏为康氏伪作他与袁世凯以及杨锐之子扬庆昶公布了三种版本的密诏在内容上则基本相同这表明()A. 四人公布的密诏皆伪作B. 后三人与康、梁怀有个人私怨C. 历史叙述带有主观色彩D. 历史记录与历史真实相距甚远【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不同人物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带有个人主观色彩 C项正确材料中四人所公布的“密诏”虽有不同但仅根据材料并不能说明其真伪性 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他们之间是否有个人私怨 B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哪项历史记录是史实 D项错误故选C17.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判断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史料实证”的是()A. 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B. “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重大贡献C. 《金史》中提到“火炮” 说明当时人们已将火药应用于战争D. 指南针传入西方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表可知 A项属于历史解释排除B项属于家国情怀排除C项属于史料实证符合题意D项属于历史价值观排除故选C18.文献上关于曲辕犁的记载虽然始见于晚唐陆龟蒙的《耒耜经》称江东犁但在陕西三原发现的贞观四年(630年)李寿墓中壁画上的牛耕图上已经有了曲辕犁这说明()A. 历史文献的记载讹误众多B. 唐朝统治者注重农具创新C. 壁画比文献更具有可信度D. 多种史料有利于还原史实【答案】D【解析】19.如图为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景龙四年(710年)抄本《论语郑氏注》(部分) 12岁的作者在旁边留有小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此文物可佐证()A. 唐太宗推行“崇儒尊孔”的国策B. 《论语》成为儿童学习考试必备用书C. 唐朝人普遍用诗歌表达生活体验D. 汉文化在西北边疆地区有所传播【答案】D【解析】材料“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景龙四年(710年)抄本《论语郑氏注》”“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说明唐朝时儒家思想等汉文化在新疆等边疆地区有所传播故D项正确AC项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四书章句集注》是南宋朱熹的著作故B项错误20.宋朝的官方史书中称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是没有预谋的但是近代许多史学家认为从赵匡胤即位后竟无须再出征辽兵即“自行遁去”、《辽史》也没有“是年南寇”的记录以及京师汴梁在兵变前不久即谣传“点检作天子”、再加上现成黄袍之预备、禅位诏之事先草拟等说明陈桥兵变是有预谋的政变这表明()A. 历史的真相无法搞清楚B. 历史记述带有一定的主观意识C. 历史的真相是无法掩盖的D. 宋朝的官方史书没有真实内容【答案】B【解析】宋朝的官方史书记述赵匡胤陈桥兵变是没有预谋的而近代许多史学家通过资料考证认为陈桥兵变是有预谋的政变这说明宋朝官方的历史记述受政治影响呈现主观性 B正确ACD说法绝对排除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21.(1)材料一中梁启超怎样看待历史学的地位?结合当时的国内政治环境说明其主要目的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人们对单纯的以考订为主的史学兴趣顿减胡适不顾夫人的劝阻弃学从政傅斯年一反“考史不著史”的风格撰写《东北史纲》顾颉刚转向民族史和边疆史研究--《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21.(2)材料二中当时的史学研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时代背景和社会价值21.(3)综上谈谈史学研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答案】地位学问之最博大、最切要者目的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梁启超希望借助新史学唤醒民众爱国和团结推动社会进步【解析】地位学问之最博大、最切要者目的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梁启超希望借助新史学唤醒民众爱国和团结推动社会进步【答案】变化由注重考证到注重实用背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民族危机加深社会价值从历史的角度论证东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为争取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出了贡献【解析】变化由注重考证到注重实用背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民族危机加深社会价值从历史的角度论证东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为争取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出了贡献【答案】社会发展影响史学研究史学研究推动社会发展【解析】社会发展影响史学研究史学研究推动社会发展22.“飞天”是佛教中一种想象的飞神纵观敦煌壁画中历代飞天形象的演变可以从一个层面了解古代多元文化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时期的飞天西域风格是主流但具体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风西魏的飞天洞窟窟顶绘有道教诸神有羽人、雷公、电母、雨神等诸神另有伏羲、女娲等均人面蛇身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天地宇宙观念材料二隋代莫高窟《献花伎乐飞天》洞窟四壁环窟带状飞天一周飞天呈辐射形式或奏乐或撒花千姿百态、飘逸秀美充分显示了古代民间画匠的功力和智慧唐代飞天变化无穷的飞动之美与大唐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完全吻合画法较前代有很大的改变由浪漫夸张步入现实由天宫仙人转变为宫娥舞伎——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刘蓉《丝路多元音乐文化在敦煌壁画中的呈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敦煌壁画飞天的多元特征予以解释并说明敦煌壁画的史料价值【答案】解释敦煌壁画飞天的多元特征表现在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佛、道、儒家文化相融宗教文化与世俗生活相融多元特征的出现是丝绸之路畅通、佛教文化传入、民族交流的结果是古代艺术家们智慧和想象力的结晶更是劳动人民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具体呈现史料价值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的演变、多样乐器的使用等强调了音乐性和舞蹈性营造出姿态优雅、满壁风动的艺术特点为我们研究古代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敦煌不同时代的壁画对于研究古代民族交融、中外文化交流、社会发展状况及时代变迁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解析】解释根据材料“北魏时期的飞天西域风格是主流但具体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风”“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天地宇宙观念”“唐代飞天变化无穷的飞动之美与大唐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完全吻合”结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有关知识和魏晋至隋唐的艺术以及儒家思想的有关知识回答史料价值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言之有理即可23.(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香奈儿取得成功的原因23.(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香奈儿成功的价值【答案】原因香奈儿个人的经营策略正确工业革命以后人们对城市生活的要求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女性的解放【解析】解答是重点从材料中找出原因主要包括香奈儿个人的经营策略正确工业革命以后人们的城市化生活需求不断解放的要求以及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答案】价值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女性的解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经营模式促进了女性文化的发展【解析】香奈儿成功的价值可以从女性解放的角度也可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说明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79年6月四川广汉县委书记常光南随同省领导访问英国在考察一家公司时省领导发现厂长同时担任采购员和技术员就对常光南说回去后把你们那里按照这个改一下常光南回去后在向阳成立了一个农业公司管农业包括种子、防治病害和技术后来又把供销社作为基础把街上的商人组织起来成立商业公司还把公社的工业组织起来成立了工业公司三个公司组织起来后又组织农工商联合总公司1980年6月四川向阳第一个摘掉人民公社牌子挂上向阳乡人民政府牌子事后第三天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打电话问“你们广汉是不是有个向阳?”回答“有”“是不是把公社牌子换成乡政府了?”“我们搞了一个试点”“谁叫你们搞的?”“我们自己搞的我们搞个试点实验不行就把它换了”过了一段时间全国人大打电话说公社摘牌这件事请示了中央领导可以搞试点 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被废除﹣﹣摘编自常光南口述、当代口述史丛书编委会编《当代四川要事实录》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有哪些史料价值【答案】【解析】试卷第11页,总11页。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一)(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人民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一)(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人民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专题检测(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梭伦改革把解决“六一汉”问题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有益于( )①维护平民的公民身份②削弱小农经济③为政治改革创造条件④限制土地兼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C2.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

”“这一全新的因素”主要来源于( )A.废除债务奴隶制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建立“四百人会议”D.鼓励发展工商业答案 B解析由“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分析: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氏族贵族的血缘纽带和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同时也保障了公民的私有财产,故B 正确。

3.亚里士多德说:“梭伦对双方都加以反对,而且尽管他无论同哪一方妥协都有可能成为僭主(指通过政变或其他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独裁者),但他宁愿招致双方的仇视也要拯救祖国并订出最好的法律。

”这里的“双方”指( )A.奴隶和奴隶主B.统治者和被统治者C.平民和贵族D.改革派和保守派答案 C4.梭伦改革中,制定新法典取代德拉古的严酷法律,只保留了其中有关杀人罪判死刑的部分,还制订禁止厚葬、抚恤为国牺牲公民的亲属等法令。

这些改革措施( )A.具有一些人文主义色彩B.维护工商业奴隶主利益C.援引罗马自然法的精神D.体现梭伦改革中庸主张答案 A解析材料中“取代德拉古的严酷法律……抚恤为国牺牲公民的亲属”体现了人文主义,故A项正确。

5.从上层建筑领域给予贵族政治以沉重打击的梭伦改革的措施有( )①鼓励发展工商业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③设立“四百人会议”④成立公民陪审法庭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 D6.之所以说梭伦改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原因有( )①“解负令”的颁布②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③“四百人议事会”的创立④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中世纪的欧洲,一国之君会在冰天雪地里站在教皇的门前乞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这反映了()A.国王需要到教皇门前祈祷B.欧洲国王的权利受教皇制约C.教皇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D.欧洲的王权与教权是统一的2.如右图,教皇坚持给世俗君主封授王冠的目的是()A.维护封建王权B.谋求基督教的统一C.使教会的权力凌驾于世俗统治者之上D.针对新教的冲击,维护天主教的权威地位3.为了维持自己的特权地位,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中世纪的天主教会()A.大力宣扬王权和神权都来自天主教会B.组织十字军侵略近东地区C.将《圣经》解释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D.为社会成员制定行为准则4.异端们所受到的压力不仅仅是统治者,而更多的是来自被毒害的愚民。

愚蠢,就是在暴力和谎言中长期炼成的。

天主教会严厉镇压“异端”的目的是()A.要人们忍受剥削阶级的各种盘剥B.要人们潜心修行,成为上帝的选民C.要人们受尽人生一切苦难来赎罪D.维护自己在精神和世俗领域里的权威地位5.13世纪30年代,天主教会开始设立宗教裁判所,对持“异端”思想的人进行残酷迫害。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C.天主教会的神权地位受到冲击D.天主教会禁锢人性6.14~16世纪,西欧天主教受到挑战的主要表现有()①资产阶级开始兴起②新贵族产生③一些国家的君主想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④民族国家的形成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③④7.马丁·路德提出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救的主张,实际上是()A.反对罗马教廷的权威B.反对封建专制制度C.反对《圣经》的权威D.反对封建等级制度8.《九十五条论纲》指出:“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材料反映出作者的态度是() A.认可教皇搜刮财富B.天主教徒应该忠实于信仰C.赞同教会建造教堂D.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掠夺9.马丁·路德说:“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为了……得救,他无须做任何事情,只要信奉上帝就可以丰厚地得到这些礼物。

”马丁·路德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为了宣扬() A.上帝的权威B.因行称义C.先定论D.因信称义10.“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A.教权高于王权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11.主张“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应该沉沦”,这体现了谁的主张()A.马丁·路德B.卡尔文C.亨利八世 D.罗耀拉12.卡尔文教认为:上帝自创世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

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C.人文主义思想D.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13.恩格斯说:“他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他)的教会体制是全民主的、共和的。

”文中的“他”是()A.马丁·路德B.薄伽丘C.卡尔文D.康德14.马丁·路德和卡尔文都主张“因信称义”。

下列对“因信称义”的解释,不正确的是()C.灵魂得救取决于自己的善行 D.以自律代替了他律15.右图反映的是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的情景。

有关该图的历史阐释正确的是()①罗马教廷在德意志常常通过这种方式搜刮财富,故德意志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②对这种行为进行公开抨击的是《九十五条论纲》,这也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③这种兜售赎罪券的行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④这一历史事件是导致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6.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

马丁·路德这一主张的意义在于()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17.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不同于卡尔文宗教改革的是()①领导宗教改革的是国王②教义方面保留了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③没收教会财产,归王室所有④否认教皇是最高领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8.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西欧各地的宗教改革各具特色,其中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性质的是()A.德国宗教改革B.瑞士宗教改革C.英国宗教改革D.尼德兰宗教改革19.右图为伊纳爵,他在罗马天主教内进行改革,以对抗由马丁·路德等人所领导的基督新教宗教改革。

关于他的改革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天主教地位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进行 B.天主教会内有识之士的推动C.通过改革教会暂时摆脱了困境D.受到了卡尔文、亨利八世等人的支持20.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凯撒(泛指皇帝)的归凯撒。

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二、非选择题(第21题18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6分,第24题16分,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读图:出售免罪符烧死异端皇为皇帝加冕材料二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

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完成:(1)史学界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

”请结合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

(6分)(2)为挽救“黑暗”的欧洲,马丁·路德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请概述其改革的突出贡献。

(2分)(3)结合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哪些特点?宗教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10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面对教皇和皇帝组织的围剿,马丁·路德慷慨陈词。

他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

”材料二卡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恩格斯(1)通过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慷慨陈词的核心主张是什么?(2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卡尔文宗教改革是如何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6分)(3)指出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2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少年时的马丁·路德目睹了天主教会的腐败糜烂,便下定决心要进行宗教改革。

大学毕业以后,他在父母亲朋诧异的目光中“遁入空门”——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他在那里学习神学,并且洁身自律。

1508年他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

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败奢侈,日益坚定了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决心。

他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宗教学说——“因信称义”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古代卷)》材料二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文化发展中还起着一种微妙难言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

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

——(美)迈克尔·H·哈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促使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原因。

(4分)(2)材料一中“因信称义”学说与天主教学说有何不同?(6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宗教改革后是如何实现材料二中“宗教思想自由原则”的?(6分)24.中世纪晚期,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等进步的历史潮流。

根据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为例,说明宗教改革如何顺应了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发展潮流?(6分)(2)以卡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为例,说明宗教改革如何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6分)(3)宗教改革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发展。

请从这三者中任选一个加以说明。

(4分)【参考答案】1.B[“卡诺莎之辱”是德国统治者臣服于教皇的标志事件,故B项最佳。

]2.C3.C[天主教会对人们的控制主要表现在思想方面,通过宣传其教义加强对人们思想的控制。

但被天主教会奉为经典的《圣经》却存有许多矛盾之处,容易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为此,天主教会牢牢地把《圣经》的解释权控制在自己手中。

]4.D5.C[12世纪时,天主教会的权威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天主教会一开始就利用神权禁锢人性,利用特权向全体信徒征收“什一税”,生活腐化。

它对“异端”进行残酷镇压,就是为了维护其至高无上的神权地位,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其说教的虚伪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自然能力的提高,教会的说教不断受到冲击。

]6.A7.A[人们只要信仰上帝便可得救,《圣经》是唯一的神圣权威,人们可以对《圣经》的含义作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不必尊崇教皇和教会组织,这实际上就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 8.D9.D[“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的主张,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反映的也是这个思想。

]10.C[材料表明路德主张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并支配教权,所以选C。

]11.B[从材料中“上帝就先定了他是…获救,…沉沦”可以判断该主张为先定论,由此可知答案。

]12.D[卡尔文的“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剥削提供了辩护,它宣扬上帝的“先定”是通过人的自身努力实现的,凡是发财致富的就是上帝的“选民”,而贫穷受苦的则是上帝的“弃民”,因此其实质为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

]13.C[卡尔文的“先定论”适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14.C[马丁·路德和卡尔文的主张都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主张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否定了天主教会所宣扬的人若要得救必须以教会为中介,履行圣礼,做“善功”“赎罪”的说教。

] 15.D16.A[材料体现了路德“信仰得救”的观点。

]17.B18.D[尼德兰在宗教改革前处于西班牙国王的统治之下,它的宗教改革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的双重性质。

]19.D20.D21.(1)天主教会利用教权聚敛财富,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压制进步思想,迫害先进人士;干涉国家政治,控制世俗君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