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格里格《海上风暴之夜》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7单元--2课时《海上风暴》

二年级上册7单元--2课时《海上风暴》

达标意图
培养学生良 好的节奏感 和良好的课 堂常规。
二次备课
新课教学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1.完整地聆听管弦乐曲。
达标意图
二次备课
2.复听乐曲,提示:这段音乐告诉我们大海 有了什么变化,你的心情怎样?试着模仿其 中的一个声音,让同学相互评价。
学会带 着问 题去安静的 聆听乐曲。
3.再次复听。边听边用笔划线条表示自己对 这段音乐的感受。
4.编创与活动,根据所给的图示,用打击乐 器自制乐器,人声等编创大海的各种音响。
学会用线条 表现自己的 感受, 老师可 以鼓励线条 把握好的学 生。
三、结束部分: 复习歌曲 《大海》 。小结:大海有时候 很猛,可是,有时候又是很温柔的,同学们 喜欢怎样的大海呢?
板 书 设 计聆听管弦乐曲,复听时能边听边用笔画线条表示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
学会安静的聆听整首乐曲,并且复习本单元歌曲《大海》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
师生活动
听音乐进教室 听音乐完成律动。 导入乐曲的聆听《海上风暴》 。 “上节课我们 学习了歌曲《大海的歌》 ,今天我们再走进不 同的大海,请你说说这样的大海给你怎样的 感受。 ”
七单元《大海的歌》课时计划
年 月 日
课题 课型
《海上风暴》 综合课
课时 教具
第二课时 钢琴,多媒体,教学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能边听边用笔画线条表示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能安静的完整的聆听管弦乐曲。 情 感 目标:通过聆听感受大海的美。
教 材 分 析
《海上风暴》 选自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 《培尔· 金特第二组曲》 。 诗句 《培尔· 金 特》以挪威民间传说为题材。 《海上风暴》为第二组曲的第三首, 《培尔·金特回故乡》又 名《海上风暴之夜》 。这一曲选自戏剧第五幕间奏曲。描写培尔·金特在美洲淘金成百万 富翁后乘船回国,在海上遇到风暴袭击时的情景。乐曲为 f 小调,6 / 8 拍,小快板,单 主题,二部曲式结构。

欣赏《培尔金特组曲》

欣赏《培尔金特组曲》

欣赏《培尔·金特组曲》姓名:董均学号:2010440089 班级:石油工程2010级2班《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分为四段:(一)《清晨》,是原剧第四幕,当金特流浪到非洲时的配乐。

它通过牧歌风的旋律和一再向上方三度的转调,造成鲜明的色彩,宛如清晨的曙光逐渐显现。

阳光逐渐透过云层,闪出光芒,大地终于苏醒。

这时,金特暝想着他理想的乐园。

绘景绘情的音乐显然仍是北欧的风格,和剧情发生的地点非洲并无联系。

主人公远涉重洋,前往美洲去贩运黑奴,往中国贩运偶像,一时成了富商。

这时,他来到摩洛哥,一天清晨,在一个山洞前面,他用独白披露自己的内心活动。

但这段音乐所描绘的并非是炎热的沙漠,而更像北欧清晨静谧清新的抒情画面。

乐曲具有牧歌风格,由单一的田园风味主题加以自由而精心的发展构成。

(二)《奥丝之死》,用于剧中第三幕。

阿塞是挪威老农妇的典型形象。

她的丈夫将家产挥霍殆尽后,她带着小金特艰难度日。

金特长大后又外出不归,她在家中悲惨地即将死去时,金特总算赶回家中。

但她的死并没有使金特浪子回头。

她一死后,金特又飘然而去。

此曲宛如送葬曲,充满悲哀的气氛,用同一个旋律的一再反复,通过力度不断增强,非常集中地突出了悲剧性的形象,达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全剧中,这是非常动人的一场。

格里格的这段配乐悲壮肃穆,可称为一首悲歌或葬礼进行曲。

(三)《安妮特拉之舞》,是诗剧第四幕第六场场的配乐。

阿尼特拉是阿拉伯酋长的女儿。

金特在非洲沙漠遇见她,爱上她。

音乐用玛祖卡式的节奏写成,应用了大量的跳音,刻画了跳着轻盈而动人的舞蹈的少女形象。

在沙漠绿洲中,一座阿拉伯酋长的帐篷里,酋长的女儿安妮特拉正用舞蹈对培尔·金特献媚。

这段音乐描绘的正是这一场面,但严格地说,它远远超过了作为配乐的作用,因为它直接参与戏剧的内容,成为诗剧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四)《在山魔宫中》,原为诗剧第二幕第六场的前奏。

描绘了洞穴中群魔乱舞的景象。

主题先在低音大提琴上出现,然后不断升腾。

格里格《海上风暴之夜》

格里格《海上风暴之夜》

浅析格里格《海上风暴之夜》摘要:格里格是挪威的作曲家,是十九世纪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他创作了较多的作品,创作题材各异,描绘的内容各不相同,描绘了大自然的风光以及各种奇幻色彩的景象,生动的刻画了很多童话形象,《培尔·金特》便是其中之一。

《培尔·金特》是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所写的配乐,是格里格的代表作品《海上风暴之夜》为其中的第三乐章,描绘了一幅培尔金特从海上归来的景象。

关键词:格里格;培尔金特;海上风暴之夜;曲式分析中图分类号:j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105-01格里格是挪威的作曲家,是十九世纪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格里格自幼随母亲学习钢琴,后经推荐,进入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深造。

毕业后与当地的音乐家一起倡导民族音乐,之后回国,进行与民族音乐有关的音乐活动。

格里格创作了较多的作品,在钢琴方面,描绘了北国风光,借景抒情,把自然风貌通过旋律的优美展现出来,创作了多首钢琴抒情小品,还有挪威风格的舞曲等等。

其中最能够代表钢琴创作特点的便是钢琴抒情小品,共六十六首。

在这些作品中,创作题材各异,描绘的内容各不相同,描绘了大自然的风光以及各种奇幻色彩的景象,生动的刻画了很多童话形象,例如侏儒,小妖精等等。

在其声乐方面,也创作了多首声乐小品。

格里格的创作题材带有明显的色彩性,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的感情描绘融入到作品中,为作品带来一种精神层面的力量。

《培尔·金特》是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所写的配乐,是格里格的代表作品。

在诗剧《培尔·金特》中,易卜生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梦幻境界和形象,剖析了当时挪威上层社会的极端利己主义。

《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共分为四段,分别是“晨景”、“奥丝之死”、“安妮特拉之舞”、“在妖王宫中”。

第二组曲同样分为四段,分别是“诱拐新娘”、“阿拉伯舞曲”、“培尔金特归来”、“索尔维格之歌”。

[音乐笔记] 格里格:皮尔金特

[音乐笔记] 格里格:皮尔金特

[音乐笔记] 格里格:皮尔·金特[音乐笔记] 格里格:皮尔·金特第一组曲(作品第46号)易卜生的诗剧《皮尔·金特》大量使用象征和寓喻的手法,通过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梦幻境界和形象来表达挪威上层社会的虚伪和极端的利己主义,同时又将诸如瑞典大国主义、丹麦抗击普鲁土、希腊武装起义、美国南北战争等当时世界一些重大政治事件融入其中,表现出对社会、人民的极大关切。

格里格应邀为这部诗剧配乐二十三段音乐,后来又从中选出两套组曲。

两套组曲的八首乐曲,只按音乐的要求编排,完全不受原剧情节发展的牵制。

1、“晨景”——原为诗别第四幕第五场前奏曲。

皮尔远涉重洋,成了富商,来到摩洛哥。

一天清晨,在一个山洞前,幻想在他面前展现的沙漠成为金色的王国,同时在尼罗河上建立一个名为皮尔·金持的城市。

格里格的配乐完全是假设性的,他并没有去描绘炎热的沙漠,而是北国静谧清新的抒情画面。

乐曲用纯朴单一田园风味主题的自由而精心的发展,特别是长笛和双簧管的呼应极具牧歌风格。

从弦乐器齐奏到整个乐队强奏,是“太阳已经穿过云层照射出来了”,而从大提琴、木管、到铜管,似乎是牧笛声声、小鸟歌唱、树叶簌簌,这是挪威森林的画面,音乐明朗悦人,并有些冰冷之感。

2、“奥臭丝之死”——第三幕第四场的前奏曲和结束曲,皮尔的母亲奥丝躺在病杨上,渴望因罪潜逃的浪子归来。

弥留之际,皮尔赶了回来。

母亲追忆皮尔儿时景象,皮尔陪母亲去赴天堂的盛筵。

格里格的这段配乐悲壮肃穆,可称为一首悲歌或葬礼进行曲,只用弦乐队(除低音提琴外全加用弱音器)演奏。

乐曲以圣咏气质的四部和声为基础,气氛郁闷,萦人心怀。

,乐曲分成两段,前后有呼有应,有起有落。

前半段主题的反复出现意在传达内心的诉说;后半段的笔法则较为松散,乐句痛苦地下降,音调变成半音与自然音的叹息。

这是奥丝临死前短暂的反照,而后生命之火便慢慢地熄灭。

3、“安妮特拉之舞”——第四幕第六场,在沙漠绿洲中一座阿拉伯酋长账篷里,皮尔·金持一身东方人打扮,俨然以预言家自居,酋长的女儿安妮特拉用舞蹈向彼尔献媚,皮尔也逢场作戏地爱上了她。

音乐海上风暴公开课教案

音乐海上风暴公开课教案

《海上风暴》教案教材分析:管弦乐《海上风暴》选自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作于1891年的管弦乐《培尔·金特第二组曲》。

《培尔·金特第二组曲》是根据挪威剧作家易卜生(1828~1906)的五幕诗剧《培尔·金特》所作的戏剧配乐选编而成。

诗剧《培尔·金特》以挪威民间传说为题材。

剧情为:乡村破落子弟培尔·金特生性粗野、放浪无羁而又耽于幻想。

其行径为众人所不齿,惟有少女索尔维格对他另眼相看,并产生了爱情。

在一次参加朋友的婚礼时,他拐走了新娘英格丽德,把她带到荒芜的深山里,第二天就抛弃了她,独自在山中游荡。

后无意闯入山妖的洞窟,因又爱上了山妖的女儿,遭众妖凌辱与折磨,几致丧命,幸而传来黎明的钟声,妖魔星散而去,培尔才死里逃生。

但培尔不能安分度日,旋又去森林冒险。

奥萨终日盼儿归来,积思成疾。

在她弥留之际,培尔赶回家中,奥萨听着儿子漫无边际的海外奇谈,溘然长逝。

失去母亲的培尔冒险出海去寻觅富贵。

几年后,他在摩洛哥经商致富,因在航海时,海船突然爆炸,他的财产也全部毁灭。

培尔又混入阿拉伯人部落,谎称先知,骗得众人的尊敬和信赖,并与酋长的女儿阿尼特拉相爱。

后来培尔辗转来到美洲,在加利福尼亚淘金成为百万富翁。

经历了种种冒险之后,培尔漂海回国,途遇风暴,船只沉没,他又变得一贫如洗。

这时,培尔·金特不禁想起了自己忠实的爱人索尔维格和自己的家乡,而且从现实中猛省过来: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回到自己的祖国和家乡,见到自己的亲人和同乡。

最后他终于回到了家乡,回到了索尔维格的怀抱里。

格里格发挥了他的巨大想像力和精细的构思,以挪威民间音乐为依据并运用高超的管弦乐技巧,生动而精确地以音乐描绘了剧中的环境、情节和人物性格。

为《培尔·金特》(OP.23)戏剧配乐共23曲。

其中包括每一幕的前奏曲和舞曲等器乐曲12曲以及独唱曲、合唱曲等。

因为戏剧演出极受人们欢迎,于是,1888年作者从中选出4曲编成第一部管弦乐组曲(OP.46)1891年作者对整部戏剧配乐做了修订,并另外选出4首乐曲编成《培尔·金特第二组曲》。

(2024版)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

(2024版)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音乐教学大纲六年制小学一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一、教学目的:1.突出音乐教学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学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并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唱歌1、复习巩固所学的音乐基础知识。

2、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3、学习自然地呼吸,学习U、O、U等正确发音和用准确的口形唱名,注意咬字、口形的正确。

4、有表情地唱歌、学习用强弱、快慢的手段表现歌曲情绪。

(二)唱游1、能随音乐的不同情绪、节奏、节拍的变化,有表情的律动2、学习音乐游戏、歌表演、集体舞等,注意音乐与动作的配合、乐感的培养(三)、器乐1、学习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2、注意与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集体舞相配合(四)欣赏1、逐步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

2、欣赏优秀儿童歌曲、民歌和器乐曲。

3、初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情绪的歌乐曲。

(五)读谱知识和视唱听音1、认识简单音符、常用记号2、认识2/4、3/43、进行简单的节奏组合等练习音乐新课程标准一、教学总目标通过各学段的学习,不断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艺术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

二、分目标艺术与生活1、在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中,认识艺术的要素和组织原理。

格里格《培尔·金特》“海上风暴之夜”的主题分析

格里格《培尔·金特》“海上风暴之夜”的主题分析
第 一 主 题 惊 涛 骇 浪 的 “回应 ” , 它 紧 接 着 第

幻想诗 剧 《 培尔 ・ 金特 》写过2 段音 乐 ,后
来 他 从 中选 出 了若 干 曲子 ,改 编 成 管 弦 乐 组 曲 ,成 为 脍 炙 人 口 的世 界 名 曲 。
主题 出现 。从第一主题 的主和弦过渡到主
时的景象 。 【 关键词】: 格 里格 : 培尔 ・ 金特; 风 暴之夜
格 里格 是挪 威 最杰 出 的作 曲家 , 1 9 世
的强 和 弱 ,织 体 上 的浓 与 淡 以及 音 域 上 宽 和
境的感觉,同时在力度 处理上配合使用 了渐 强的表现手法,使得 力度 处理和旋律 , 节处,并且和 其后的第五 主题联系
第1 3 1 6 4 , 节 、第4 0 4 4 4 , 节 、第4 9 5 2 4 , 节
( 移 位 再 现 ) 以及 第 1 9  ̄ 2 O 、2 3 2 4 4 , 节 、 第
黑夜 的场景 ,同时也为该乐章的收尾做 好了
铺垫 。
5 5 5 6 、5 9 6 0 4 , 节 ( 紧缩再现)等多处,手 法 与第一 主题 一致 也同样采 用移 位再现和 紧 缩再 现的创作 手法 ,形 成和 其他 声部的主题
第 五个主 题是 “ 傍 沱 的大 雨 ” , 采 用乐
队 的全 奏 ,并 且 使 用 三 个 f 的强 力 度 、 配 以 沉 重 的和 弦 以及 小 二 度 的 下 行 ,加 之全 乐 队
七 和 弦 并 伴 随 着 回旋 式 的二 度 八 分 小 音 阶 。 该 主 题 的基 本 节 奏 型 是 X・ X X X ,利 用 延 音 线
张 ,激动 的情 绪。乐曲一开始 由单簧 管和低 音管奏 出激动 的动机,展现了风暴的惊涛骇

《海上风暴》音乐教学设计

《海上风暴》音乐教学设计

《海上风暴》音乐教学设计《海上风暴》音乐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教材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人文主题为单元,以音乐要素为线索,突出音乐实践,强调能力培养,精心设计编创活动,凸显教学重点,关注评价机制,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始终。

第一课《问声好》演唱《早上好》、《小麻雀》聆听《森林水车》、《夏天的阳光》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感受音乐形象,体现“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道理,懂得用正确的口型歌唱。

第二课《幸福的歌》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乃哟乃》聆听《快乐的罗嗦》《阳光下的孩子》通过聆听与演唱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借助音乐形式情感共鸣。

第三课《音乐会》演唱《快乐的音乐会》《唢呐配喇叭》聆听《青蛙音乐会》《百鸟朝凤》。

认识“铃鼓”,培养学生聆听音乐和感受音乐的乐趣,形成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第四课《咯咯哒》演唱《母鸡叫咯咯》《小鸡的一家》聆听《公鸡母鸡》《我的小鸡》,音乐描绘了母鸡下蛋的过程和小鸡活泼可爱的。

形象,帮助学生用生活经验领会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第五课《童趣》演唱《大花巴掌》《蜗牛与黄鹂鸟》聆听《小狗圆舞曲》《跳圆舞曲的小猫》,感受传统民间歌曲童谣,体验蕴含在歌曲里朴实、善良、纯真的情感。

懂得“成功来源于永不放弃”的道理。

第六课《跳起舞》演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小红帽》聆听《四小天鹅舞曲》《糖果仙子舞曲》,使学生在歌唱与表演中充分体验舞曲的节奏特点与风格,享受合作表演和编创舞蹈动作带来的美感。

第七课《大海的歌》演唱《大海》《云》聆听《大海摇篮》《海上风暴》本课中,让学生感受音乐要素变化给音乐形象塑造带来的不同效果,进一步积累音乐经验,培养良好的听辩能力。

第八课《过新年》演唱《小拜年》《过新年》聆听《晚会》《窗花舞》,让学生感受过年气氛及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学习“简易打击乐器”,对他们的音色作出概括和归类。

二、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年龄认知特点,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年级音乐欣赏《海上风暴》教学案例分享及反思

二年级音乐欣赏《海上风暴》教学案例分享及反思

二年级音乐欣赏《海上风暴》教学案例分享及反思音乐是人们表达情感和抒发思想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敞开思想的一个渠道。

在小学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有必要引导孩子们欣赏多样化的音乐作品,让他们从中感受到音乐的乐趣,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义。

本文以《二年级音乐欣赏《海上风暴》教学案例分享及反思》为标题,通过对音乐欣赏《海上风暴》教学案例的分享和反思,认识到音乐欣赏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并正确引导学生正确接受和欣赏音乐。

一、《海上风暴》的简介《海上风暴》是中国音乐家吴细梅的作品,于1970年发表。

这首作品曲调慢板,从宏伟的大海景象中汲取了灵感,将乐曲中人们的情感表达出来,犹如一阕唱歌赞美大海、抒发心中情感。

二、《海上风暴》教学案例1.诗歌朗诵本教学案例使用朗诵的语言形式让学生认识音乐欣赏教学中,引入了一首名为《海上风暴》的诗。

诗歌的主题是表达海洋的壮丽,诉说人们对大海的尊敬与敬畏。

让学生在诗歌朗诵的过程中,增强音乐欣赏教学的感性认识。

2.音乐的聆听以《海上风暴》为例,让学生聆听音乐,引导学生们认识乐曲中节奏、和弦以及节拍的把握,多掌握音乐术语,感受乐曲中的情感,体会民谣中描写的生活细节,把握乐曲艺术特点。

3.音乐鉴赏音乐鉴赏教学是学生探究曲中内容的过程,也是学生从乐曲中发掘创意、抒发思想的过程。

因此,在介绍《海上风暴》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曲子的旋律、歌词以及曲中内容,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乐曲,对音乐的欣赏有更深的体会。

三、反思1.注重学校教学资源的利用音乐欣赏作为一种宣传文化的方式,在小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因此,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应该将优秀的作品及教材进行搜集和整理,既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又能够充分发挥学校教学资源的功能。

2.重视探究式的学习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可以采取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以此来增强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欣赏《培尔金特组曲》

欣赏《培尔金特组曲》

欣赏《培尔·金特组曲》姓名:董均学号:2010440089 班级:石油工程2010级2班《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分为四段:(一)《清晨》,是原剧第四幕,当金特流浪到非洲时的配乐。

它通过牧歌风的旋律和一再向上方三度的转调,造成鲜明的色彩,宛如清晨的曙光逐渐显现。

阳光逐渐透过云层,闪出光芒,大地终于苏醒。

这时,金特暝想着他理想的乐园。

绘景绘情的音乐显然仍是北欧的风格,和剧情发生的地点非洲并无联系。

主人公远涉重洋,前往美洲去贩运黑奴,往中国贩运偶像,一时成了富商。

这时,他来到摩洛哥,一天清晨,在一个山洞前面,他用独白披露自己的内心活动。

但这段音乐所描绘的并非是炎热的沙漠,而更像北欧清晨静谧清新的抒情画面。

乐曲具有牧歌风格,由单一的田园风味主题加以自由而精心的发展构成。

(二)《奥丝之死》,用于剧中第三幕。

阿塞是挪威老农妇的典型形象。

她的丈夫将家产挥霍殆尽后,她带着小金特艰难度日。

金特长大后又外出不归,她在家中悲惨地即将死去时,金特总算赶回家中。

但她的死并没有使金特浪子回头。

她一死后,金特又飘然而去。

此曲宛如送葬曲,充满悲哀的气氛,用同一个旋律的一再反复,通过力度不断增强,非常集中地突出了悲剧性的形象,达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全剧中,这是非常动人的一场。

格里格的这段配乐悲壮肃穆,可称为一首悲歌或葬礼进行曲。

(三)《安妮特拉之舞》,是诗剧第四幕第六场场的配乐。

阿尼特拉是阿拉伯酋长的女儿。

金特在非洲沙漠遇见她,爱上她。

音乐用玛祖卡式的节奏写成,应用了大量的跳音,刻画了跳着轻盈而动人的舞蹈的少女形象。

在沙漠绿洲中,一座阿拉伯酋长的帐篷里,酋长的女儿安妮特拉正用舞蹈对培尔·金特献媚。

这段音乐描绘的正是这一场面,但严格地说,它远远超过了作为配乐的作用,因为它直接参与戏剧的内容,成为诗剧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四)《在山魔宫中》,原为诗剧第二幕第六场的前奏。

描绘了洞穴中群魔乱舞的景象。

主题先在低音大提琴上出现,然后不断升腾。

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doc

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doc

第七课:大海的歌教学目标一、通过表演《海》、《云》,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二、通过聆听分辨大海的不同,并能用划线条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能够看图为歌谣填上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读拍。

四、能发挥想像力,用打击乐或身边的物体与同学共同制造各种声响表现心中的大海。

教学建议—、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本课可围绕大海的主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此课之前,可提示学生在课前预备制造大海声响的物品。

在聆听、表演后做“大海”的练习。

三、编创歌谣可培养学生编创意识,有能力的学生可自行改编歌谣,但节奏要准确,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条件。

教材分析1.歌曲《大海摇篮》《大海摇篮》是一首具有民歌风的少儿歌曲。

2/4拍,宫调式,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较有规律的节奏似平静的大海般摇荡,配以抒情的旋律、诗一般的歌词,歌唱了少年儿童心中美丽的大海。

第一部分,童年的回忆。

很有特点的两个起句中前倚音、切分音的运用,似大海轻柔翻动的浪花,委婉的音调留恋地歌唱曾经给予人们童年欢乐和幸福的蓝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

第二部分,情感的抒发。

衬词“啊”在高音区起句,由于出现新的因素,旋律明朗、振奋,更为抒展,使人感到大海的宽阔,与前段的柔美形成对比,歌唱了大海是历史的见证。

陪伴人们走过今天,走向明天。

随后旋律又变化再现了前段的音调,与前段呼应看,形成全曲的统一,歌唱出更加美好的催人向上、奋进的音调,最后在结束句的全曲最高音上渐弱结束。

2.管弦乐《海上风暴》管弦乐《海上风暴》选自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作于1891年的管弦乐《培尔?金特第二组曲》。

《培尔?金特第二组曲》是根据挪威剧作家易卜生(1828-1906)的五幕诗剧《培尔?金特》所作的戏剧配乐选编而成。

诗剧《培尔?金特》以挪威民间传说为题材。

剧情为:乡村破落子弟培尔?金特生性粗野、放浪无羁而又耽于幻想。

其行径为众人所不齿,惟有少女索尔维格对他另眼相看,并产生了爱情。

在一次参加朋友的婚礼时,他拐走了新娘英格丽德,把她带到荒芜的深山里,第二天就抛弃了她,独自在山中游荡。

小学二年级《海上风暴》音乐教案

小学二年级《海上风暴》音乐教案

小学二年级《海上风暴》音乐教案导语:选自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作于1891年的管弦乐《培尔?金特第二组曲》。

《海上风暴》为第二组曲的第3曲,描写培尔?金特在美洲淘金成为百万富翁后乘船回国,在海上遇到风暴袭击时的情景。

下面是为您收集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通过表演《海》,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二、通过聆听两种不同的海的歌曲,学生能用线条表现出大海的不同。

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能与同学共同合作表现大海。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能与同学合作共同表现大海。

2.随教师手势表现歌曲中的渐强、渐弱。

欣赏法、讨论法、谈话法、启发式、练习法、合作表演式课件、手风琴引导学生上课养成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到课堂音乐活动中的良好习惯。

1.听歌曲《海鸥》,师生共同律动。

2.提问:你们知道海鸥的家在那里吗?大海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模仿一下海浪的声音吗?能用动作模仿一下海浪的样子吗?:(学生模仿,老师鼓励那些能用不同动作、声音表现的孩子)。

3. 现在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看海鸥的家--美丽的海。

播放课件----听《海》的音乐4. 画面上我们都能听到什么声音?你听了以后心情怎样(学生自由答复--)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说得真好。

这首歌描绘了月光下的海,美丽、平静、非常的优美如果用笔画线条来表示你的心情,你会怎样画?(学生边听边画线条并说出自己的感受)5.复听《海》歌曲中的海是美丽、平静的,可大海永远这么美丽平静吗?海上的天气变化无常,听一听大海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的心情怎样?6.听听《海上风暴》你觉得这时的海是愉快的还是生气的?大海也和我们小朋友一样,是有脾气的,有时快乐有时生气。

不过大海的脾气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那么你们更喜欢哪一种海?7.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表现大海平静、愉快时的歌曲《海》。

三、学习歌曲《海》1、范唱。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3.听唱练习3遍,也可以无声模唱、对口型。

4.小声的跟唱,参加三拍子浪花的动作。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分析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分析

音乐教学大纲六年制小学一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一、教学目的:1.突出音乐教学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学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并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唱歌1、复习巩固所学的音乐基础知识。

2、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3、学习自然地呼吸,学习U、O、U等正确发音和用准确的口形唱名,注意咬字、口形的正确。

4、有表情地唱歌、学习用强弱、快慢的手段表现歌曲情绪。

(二)唱游1、能随音乐的不同情绪、节奏、节拍的变化,有表情的律动2、学习音乐游戏、歌表演、集体舞等,注意音乐与动作的配合、乐感的培养(三)、器乐1、学习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2、注意与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集体舞相配合(四)欣赏1、逐步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

2、欣赏优秀儿童歌曲、民歌和器乐曲。

3、初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情绪的歌乐曲。

(五)读谱知识和视唱听音1、认识简单音符、常用记号2、认识2/4、3/43、进行简单的节奏组合等练习音乐新课程标准一、教学总目标通过各学段的学习,不断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艺术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

二、分目标艺术与生活1、在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中,认识艺术的要素和组织原理。

2、在艺术活动中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拓展生活经验,学会体验生活的乐趣。

格里格戏剧配乐

格里格戏剧配乐

格里格戏剧配乐欧洲音乐史上,戏剧音乐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许多著名音乐家都创作歌剧,或为舞剧、话剧、诗剧配乐。

其中,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1907)为本国戏剧家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所做的戏剧配乐因其突出的艺术价值而成为世界音乐中的瑰宝。

1866年,青年音乐家格里格拜访了自己的同胞――戏剧大师易卜生,易卜生很欣赏格里格的才华,就此两位相差15岁的艺术家结为了忘年交。

1871年,易卜生写信给格里格,邀请他为《培尔?金特》写配乐,格里格接受了大师的邀请,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准备,于1874-1875年间进行正式创作,最后总共为这部戏剧写了23首配乐。

1876年2月24日,带有格里格配乐的《培尔?金特》在挪威克里斯蒂安尼亚剧院首演,大获成功,之后连续上演了36场。

这样的成功,除了戏剧本身的魅力,格里格的配乐也功不可没,配乐对戏剧的推广和流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后来,格里格从23首配乐中选取了最受欢迎的8首编为2套组曲,每套4首,即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和第二组曲。

一、易卜生笔下的《培尔?金特》《培尔?金特》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这位挪威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在大文豪易卜生笔下度过了曲折、冒险的一生,有着许多荒诞离奇的经历,做了许多离经叛道、无法无天的事情。

剧中,易卜生通过寓言、隐喻、象征等手法,既讽刺和鞭挞了培尔?金特的种种劣迹和人性弱点,像不务正业、吹牛扯谎、坑蒙拐骗、追名逐利、风流荒唐等,同时也表现了培尔?金特尚未完全泯灭的人性。

易卜生塑造这个有着复杂双重人格的人物之主要意图在于探讨和发掘挪威人的国民性,甚至整个人类的本性。

此外,作家对当时挪威和欧洲的社会、政局也多有讽刺与揭露。

因此,《培尔?金特》被看作是一部既有浪漫主义奇幻风格,又有批判现实主义特征的戏剧作品。

该剧更具深层意义的是,在培尔?金特的身上,体现了一种人对主体的探寻、对自我的思考、对人本来面目的追寻。

《海上风暴(片段)》名师课件

《海上风暴(片段)》名师课件


如 果
展:
你 在










应急自救措施: 1.保持镇静,不能惊慌失措,听从船上工作人员的指挥。 2.船上有救生衣、救生圈的,要迅速穿好。若没有救生衣、救生圈的,则应 以船身或其他能浮动的物体作为救生用具。 3.若船已翻沉,不要挤作一团,应该分散撤离船只,游向岸边、岛上或其他 救生物(救援船艇等)。 4.若在海上遇难,要注意勿喝海水。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而人体内 需要的盐分很少;如果体内盐分过多,多余的盐由肾脏以尿形式排出。水分 排出过多,就有可能造成严重脱水。这时应努力寻找淡水源(如雨水、岛上 的淡水池等),补充人体的需要。 5.充饥的食物也不可忽视。海洋中能充饥的食物是很多的,如鱼、海鸟蛋、 海龟、海蛇等,应想方设法捕捉。 6.一定要树立求生信心,这点非常重要,遇险人员之间互相鼓励。
聆听B乐段:
(狂风暴雨)
根据音乐情绪的变化,想象海上风暴又会出现怎样的情景,你感受到了什么?
聆听C乐段:
你感受到了什么?想象培尔金特的海船在风暴中的情景?培尔金特的海船被强烈
的狂风暴雨冲击了几次? 低音提琴
长笛
0 X 0 0 | X 0 X 0 | X X X X X X | X X 0 X | X 0 0 0|
海上风暴
培尔金特的海船突遇风暴袭击,天空顿时乌云密布, 远处一股强烈风暴迅速向培尔金特的海船席卷而来。船 身来回摇摆挣扎在猛烈的狂风之中,气氛十分紧张,海 船如同脱缰的野马失去了控制,培尔金特顿时惊呼: “海上风暴!”
《海上风暴》
是一首管弦乐曲,选在于挪威 作曲家格里格作于1891年的管弦乐 《培尔金特第二组曲》乐曲是诗剧 的第二组曲的第三曲,又名《海上 风暴之夜》描写了浪子培尔金特在 返乡途中遇到风暴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格里格《海上风暴之夜》
作者:苏方崇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5期
摘要:格里格是挪威的作曲家,是十九世纪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他创作了较多的作品,创作题材各异,描绘的内容各不相同,描绘了大自然的风光以及各种奇幻色彩的景象,生动的刻画了很多童话形象,《培尔·金特》便是其中之一。

《培尔·金特》是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所写的配乐,是格里格的代表作品《海上风暴之夜》为其中的第三乐章,描绘了一幅培尔金特从海上归来的景象。

关键词:格里格;培尔金特;海上风暴之夜;曲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J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105-01
格里格是挪威的作曲家,是十九世纪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格里格自幼随母亲学习钢琴,后经推荐,进入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深造。

毕业后与当地的音乐家一起倡导民族音乐,之后回国,进行与民族音乐有关的音乐活动。

格里格创作了较多的作品,在钢琴方面,描绘了北国风光,借景抒情,把自然风貌通过旋律的优美展现出来,创作了多首钢琴抒情小品,还有挪威风格的舞曲等等。

其中最能够代表钢琴创作特点的便是钢琴抒情小品,共六十六首。

在这些作品中,创作题材各异,描绘的内容各不相同,描绘了大自然的风光以及各种奇幻色彩的景象,生动的刻画了很多童话形象,例如侏儒,小妖精等等。

在其声乐方面,也创作了多首声乐小品。

格里格的创作题材带有明显的色彩性,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的感情描绘融入到作品中,为作品带来一种精神层面的力量。

《培尔·金特》是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所写的配乐,是格里格的代表作品。

在诗剧《培尔·金特》中,易卜生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梦幻境界和形象,剖析了当时挪威上层社会的极端利己主义。

《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共分为四段,分别是“晨景”、“奥丝之死”、“安妮特拉之舞”、“在妖王宫中”。

第二组曲同样分为四段,分别是“诱拐新娘”、“阿拉伯舞曲”、“培尔金特归来”、“索尔维格之歌”。

《海上风暴之夜》为其中的第三乐章,描绘了一幅培尔金特从海上归来的景象。

《海上风暴之夜》为三部曲式,乐曲整体的情绪十分紧张、激动。

在作品中,作者将一个乐句主题发展、变化成为七个相对独立的主题。

第一主题是“冲击的海浪”,这一主题属于概括律动性的主题。

前四小节使用连续间隔休止的八分音符完成了主题动机,主题动机伴随着标志性的八分节奏从主和弦出发,描绘了一幅惊涛骇浪拍打冲击船只,船只摇晃颠簸的惊险场面。

第一主题的动机以及节奏型在全曲中多次出现,贯穿全曲。

第二主题“飘摇的孤舟”紧接着第一主题出现,这一主题属于概括性主题的第二种类型律动性主题。

是对第一主题的“回应”,骨干音是#C、E 和B、D,节奏上利用延音线对6/8 节奏进行了变形处理,与第一主题一样也同样
采用移位再现和紧缩再现的创作手法,与节奏相结合,仿佛看了暴风中行驶的船只。

第三主题是“救命的呼声”,这段主题为中介性的主题形象,属于概括性旋律与标题性伴奏背景相结合的中介性主题。

作者在这一主题中采用了长音节奏音型,管乐组六个声部同时演奏长音,主题旋律呈下二度下行级进,音响效果显得极其急切,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呼喊、求救的画面。

第四主题是“呼啸的旋风”。

这是一个客观描写性的标题性主题。

作者使用的是上、下行半音阶旋律发展的手法,用长笛的音色来模仿狂风的呼啸,在力度处理上配合使用了渐强的表现手法。

第五主题“滂沱的大雨”。

属于标题性主题中的客观描写性主题。

这一主题采用乐队的全奏,并且使用三个f 的强力度、配以沉重的和弦以及小二度的下行,形象地描绘出海上狂风呼啸后滂沱大雨的壮观场面。

第六主题“隐约的雷声”是一个标题性主题中的标题联想性主题。

这一主题先是由定音鼓奏出的力度为“pp”的模仿第一律动性主题的旋律节奏,利用定音鼓的音色模拟出隐隐约约的雷声。

第七主题是“凄凉的叹息”。

属于中介性的音乐主题。

由大管声部引入,作为全乐章的收尾主题,该主题的节奏上使用了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的组合模式,力度上采用了由渐强到渐弱的对比变化,描绘出主人公培尔金特在遭受了如此大的磨难后心灵深处的叹息。

《海上风暴之夜》全曲速度较快,音响色彩丰富多样,给人以紧张、激烈、变化无常的心灵体验,深刻而生动形象的刻画出在波涛汹涌的黑夜海面之上,培尔·金特经历的一场生与死的考验。

反映出主人公复杂矛盾的心理层面,最终在木管组乐器由弱到强再渐弱的长音中画上了句号。

在这个乐章中,格里格运用多变的印象效果和丰富的情感,营造出了一种紧张的气氛,熟练的运用了作曲技法,将人物生动的刻画出来,活灵活现,同时把海上的波涛汹涌精彩的展现在我们眼前。

在音乐中,格里格仿佛带听众进入了一种奇幻的世界中,丰富的想象加异域风情,让我们无不感慨其炫丽独特的创作以及带有民族风格的音乐风格。

参考文献:
[1]王欣心.培尔金特分析[M].南京:江苏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