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第一轮复习课件: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课件
![中考第一轮复习课件: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d137afbceb19e8b8f6ba35.png)
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意义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威胁国
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共 消灭国民党军队200多万 主力大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三大战役打响
辽沈 平津 淮海
辽沈战役
时 地 间 点 1948年9月至1948年11月 东北 东北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 攻占锦州,长春起义,攻占沈阳 参战部队 指 挥 员 概 意 况 义
6.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 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 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和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右图中,辽沈战役发 生的地区的字母代号 是:
8.刘伯承与邓小平被称为战场上的最佳拍档, 他们共同指挥的著名战役有(1)挺进大别山 (2)辽沈战役(3)淮海战役(4)平津战 役 A.(1)(2) B.(2)(4) C.(1)(3) D.(3)(4) 9.“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 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 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这首著名七律所 反映的是历史上哪次战役?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原因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结果
双方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 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1945年10月10日
全面内战爆发
时间
1946年6月
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标志
国民党军队 人民解放军
战略进攻
战略防御
全国内战爆发前后美国对国民政府援助统计简表
装备军队 45个师 训练军事人员 15万人 给予贷款和物资 59亿美元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意义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威胁国
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共 消灭国民党军队200多万 主力大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三大战役打响
辽沈 平津 淮海
辽沈战役
时 地 间 点 1948年9月至1948年11月 东北 东北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 攻占锦州,长春起义,攻占沈阳 参战部队 指 挥 员 概 意 况 义
6.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 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 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和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右图中,辽沈战役发 生的地区的字母代号 是:
8.刘伯承与邓小平被称为战场上的最佳拍档, 他们共同指挥的著名战役有(1)挺进大别山 (2)辽沈战役(3)淮海战役(4)平津战 役 A.(1)(2) B.(2)(4) C.(1)(3) D.(3)(4) 9.“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 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 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这首著名七律所 反映的是历史上哪次战役?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原因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结果
双方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 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1945年10月10日
全面内战爆发
时间
1946年6月
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标志
国民党军队 人民解放军
战略进攻
战略防御
全国内战爆发前后美国对国民政府援助统计简表
装备军队 45个师 训练军事人员 15万人 给予贷款和物资 59亿美元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201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5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201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5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5b0cab65ce05087632133b.png)
考查角度1
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 国民党实行独裁,发动内战
【例 1】如图为毛泽东与蒋介石 1945 年在重庆拍摄的两人一生中
唯一的单独合影。他们这次见面谈判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D )
A.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B.决定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
C.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签署“双十协定”
1948.9~1948.11 1948.11~1949.1
参战部队 东北解放军 战果 意义 解放东北全境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 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 利
考点二 战略大决战
2.渡江战役
(1)时间:1949年4月。
(2)开始:毛泽东和朱德下达命令,百万雄师渡江作战。 (3)结果: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知识补充: 1.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 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2)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援助; (3)人民解放军的 英勇善战;(4)国民党统治腐朽,失去民心,军队士气低落。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 再对抗”的曲折发展历程。从这一发展演变的历史来看:“和则两利, 分则两伤。”
考查角度1
战略大决战,主要包括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背景、 指挥者、战役发生的地理范围彪”等词,他研究学习的战役应是( A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第Hale Waihona Puke 5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考考点突破
考点一 内战烽火
1.重庆谈判 (1)背景:①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美蒋阴谋发动内战; ②蒋介石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 题;③中共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参加了谈判。 (2)时间:1945年8~10月。 (3)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4)结果:签订“双十协定”。 (5)意义:使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在政治上赢得主动。
专5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课件(共17张ppt)
![专5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课件(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f8b2e07c5da50e2524d7ff3.png)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三、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1、国民党发动内战不得人心。 2、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略 决策正确。 3、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4、广大人民对人民解放军的支持。(如淮 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解放用小车推出来 的”)
2、主要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战役 名称
辽沈 战役 领 导 人 林 彪 罗荣桓 参战部队 重要战果(意义) 攻占锦州 , 解放东 东北人民解放军 北全境 奠定了解放长江 以南各省的基础
淮海 刘伯承 战役 邓小平 平津 林彪罗荣桓 战役 聂荣臻
X
东北解放军 和平解放北平 , 解 和华北解放军 放华北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17课 内 战 烽 火
一、重庆谈判 1、背景: ⑴抗日战争刚刚胜利。 ⑵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 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 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第17课 内 战 烽 火
一、重庆谈判
2、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谈判的原因:
⑴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 内战的时间。
1、时间:
1947年夏 2、主要领导人: 刘伯承、邓小平千 里跃进大别山 3、选择大别山地区进攻的原因: 敌人兵力空虚
第17课 内 战 烽 火
二、挺进大别山 6、意义:
(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 攻。 (2)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 心南京和武汉。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一、三大战役
1、时间:
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
第17课 内 战 烽 火
一、重庆谈判
3、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
⑴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 国内和平。 ⑵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 阴谋。
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课(件(共38张PPT)
![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课(件(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d6ba934ed630b1c59eeb59f.png)
合作 分裂
国共关系变化中得到的启示
国共两党和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 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 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作出贡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 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2)读图 22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终点”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它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 ( )事件: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影响: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 22年的国 什么影响? (3)“历史不容忘却”。下图反映的是近代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 (3)南京大屠杀。(2分
民党政权垮台。(2分)
材料一 :“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 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毛泽东 材料二:2009年4月21日,《扬子晚报》刊载了周克玉上将60年前的一首诗: “千帆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扬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 威……”。——摘自《扬子晚报》请回答:
重 庆 谈 判
国民党(蒋介石)目的: 目的: 中国共产党目的:
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 了欺骗人民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 假和平的阴谋
时间:
1945年 8月 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 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 签订《双十协定》
占领南京总统府
6.右图是原国民党政府总统办公室的 一张日历。日历上的时间,应是公元 ( A.1938年 )
2020中考历史复习课件:讲解 第二部分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54张PPT)
![2020中考历史复习课件:讲解 第二部分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5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8bd754a08a1284ac85043f2.png)
了吃人的封建礼教,《阿 Q 正传》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
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茅盾的《 子夜 》象征性地暗示了作
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理性认识。
返回
2.绘画: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造诣精深。徐悲鸿在抗战 时期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鼓舞了民族士气。
3.音乐: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冼星海的《黄 河大合唱》等用音乐谱写了抗日救亡的时代最强音。 高分点拨:本考点稍为了解即可,对作品要结合时代去理解。
高分点拨:重庆谈判是抗战结束后国共双方为争取和平进 行的一次努力。虽然最终内战还是爆发了,但不能说重庆谈判 没有意义。
返回
材料 “本人此次来渝,系应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先生之 邀请,商讨团结建国大计。……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 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 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 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A.广州 B.重庆 C.西安 D.北平
返回
2. (2015 广东)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它能够再现历史。
下列图片反映出抗战胜利后人民的愿望是( D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要求和平、反对内战,要求民主、反对独裁”
4.从历史照片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 方法。图 6 场景标志着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返回
五年广东中 考
1.(2016 广东)1945 年 9 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 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 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 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 B )
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茅盾的《 子夜 》象征性地暗示了作
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理性认识。
返回
2.绘画: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造诣精深。徐悲鸿在抗战 时期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鼓舞了民族士气。
3.音乐: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冼星海的《黄 河大合唱》等用音乐谱写了抗日救亡的时代最强音。 高分点拨:本考点稍为了解即可,对作品要结合时代去理解。
高分点拨:重庆谈判是抗战结束后国共双方为争取和平进 行的一次努力。虽然最终内战还是爆发了,但不能说重庆谈判 没有意义。
返回
材料 “本人此次来渝,系应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先生之 邀请,商讨团结建国大计。……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 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 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 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A.广州 B.重庆 C.西安 D.北平
返回
2. (2015 广东)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它能够再现历史。
下列图片反映出抗战胜利后人民的愿望是( D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要求和平、反对内战,要求民主、反对独裁”
4.从历史照片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 方法。图 6 场景标志着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返回
五年广东中 考
1.(2016 广东)1945 年 9 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 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 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 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 B )
中考历史总复习课件:11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32张PPT)
![中考历史总复习课件:11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433098a524de518974b7d54.png)
【名师点拨】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1)共产党战略、战术运用正确得当。 (2)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3)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 (4)国民党统治腐朽,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破产。 (5)国民党打内战不得人心。
考点一 近代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探究研析】 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那
全国性战略进攻
4.战略决战: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 -11月
_淮__海__战__役__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林彪、罗 _______、_______、 林彪、罗荣
指挥官
荣桓 陈刘毅伯、承粟裕邓、小谭平震林 桓、聂荣臻
作战战术 关门打狗
谈判 _1_9_4_5_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等到重庆,同国民 党进行了43天谈判
解放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法地位成为
焦点
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
国共两党争执的焦点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代表签署了《会谈 结果
纪要》,即《_________》
双十协定
【名师点拨】 重庆谈判对国共双方起到的作用 对国民党:在谈判、停战、协商的掩护下,国民党完成 了内战部署。 对共产党:双十协定的发表,表明了国民党不得不承认 中国共产党的平等地位;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 在人民面前表现了和平的诚意。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各 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 就在全国全世界面前输了理,失去了人心。
(1)材料一中的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和第二次合作分别 开始于哪一年?分别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你认为国共两 党能够实现前两次合作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提示:1924年。1937年。创办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取得抗日战争 的胜利。国共两党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中考第一轮复习课件: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课件 人教版
![中考第一轮复习课件: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课件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8ddc47433687e21af45a9c0.png)
解放了东北全境,使解放军 第一次在数量上占了优势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长 春
沈阳
黑山、 大虎山
关 门 打 狗
各 个 击 破
锦 州
塔山
淮海战役
时 间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地 点 参战部队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指 挥 员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概 况 碾庄、双堆集歼敌,解放徐州,陈官庄歼敌 意 义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6.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 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 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和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右图中,辽沈战役 发生的地区的字母代 号是:
8.刘伯承与邓小平被称为战场上的最佳拍档, 他们共同指挥的著名战役有(1)挺进大别山 (2)辽沈战役(3)淮海战役(4)平津战役 A.(1)(2) B.(2)(4) C.(1)(3) D.(3)(4) 9.“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 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 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这首著名七律所 反映的是历史上哪次战役?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 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了解中
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
别山的史实,知道解放战争从此开 始转入战略进攻。了解三大战役及 渡江战役的时间、结果;掌握三大
战役的背景。
能力目标:
分析挺进大别山在人民解放 战争中的地位。讨论解决重庆谈 判的作用。分析在解放战争中,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迅速颠覆 的原因;从三大战役示意图上能
民党军队下降到 290 万人,人 民解放军增加到 300万人。
庆祝东北解放
淮海战役
(1948.11.7 -1949.1.10)
商
徐
碾
丘
州
庄
陈官庄
双堆集
蚌 埠
海 州
肢中 解间 敌突 人破
淮海战役 —— 1948.11至1949.1
1、统帅: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粟裕、谭震林
2、主要作战地区:
碾庄、双堆集、陈官庄
1947年夏,刘邓 大军挺进大别山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陕北
山东
武汉
南
大别
京
山
战略进攻 ▲主攻方向:中原地区
1)原因: ①该地区兵力空虚(主要原因) ;
②该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③大别山是一个老根据地,有深 厚的群众基础,易于立足。 ④便于战略进攻的展开。
▲时间:1947年6月—1948年9月
四.有关三大战役与渡江战役 1) 理解掌握三大战役的背景 2)识图与影片展示 3)学生运用表格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几个分期 1、五四运动和建党时期
主要矛盾 既有阶级矛盾,又有民族矛盾
斗争对象 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政府
政 策 中共一大、二大
结 果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先进的政党和正确的 革命纲领的指导,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复习课— 人民解放战争 的胜利
复习步骤:
(1)明确主线;连接历史时空 (2)熟悉三维目标;知道考纲范围 (3)突破重点难点;避免知识死角 (4)回顾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5)联系已学知识;进行知识整合 (6)精选例题习题;提高解题能力
明确主线 连 接历史时空
主线
人民解放战争是关系中国前途 和命运的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
③重庆谈判的时间、人物 及内容
美国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1945年8月28日,赴重庆谈判的毛泽 东在延安机场向欢送的军民挥帽告别
毛泽东等人赴重庆谈判时在延安机场合影
重庆谈判结束,重庆各界人士前往机场送行
重庆谈判的目的、作用
为了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假 和平的阴谋,以利于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够读出重要信息,提高读图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
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
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 英明、伟大的党。通过三大战 役过程的学习以及相关影视资
料,感受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
策。
突破重点难点 避免知识死角
一、重庆谈判
①抗战胜利后,国内外各 势力渴望的“新”中国
②重庆谈判前蒋介石的阴 谋与毛泽东的超人胆识
有关三大战役与渡江战役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关围
门锦打打ຫໍສະໝຸດ 狗援黑山、 大虎山
长 春
沈阳
塔山
林彪、罗荣桓 解放了东
走西辽
北全境 歼敌47万多
辽沈战役自1948年9月12日
至11月2日,历时52天,共消灭 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不仅使
东北全境获得解放,而且使敌 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国
面前,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 制在西北、中原、华东、东北五个战场上。8
月,国民党决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 企图垂死挣扎。毛泽东根据这种形势,根据 敌我力量对比变化,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
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到来。故当机立
断,决定对敌发动战略决战。
---摘自《中国共产党大典》P1269
3、战果: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 推出来的。” ----陈毅
淮海战役支前农民
张 家 口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北平和平解放
北平
天 津
解放军北平外 围演练攻城
为使古都北平(北
京)不被战火破坏,解 放军在做好攻城准备的 同时,与地下党配合对
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打运动
战粉碎全面进攻。
3)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
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组织孟良
崮战役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1946年8月6日,在雨后初晴的延安 杨家岭,毛泽东接受了美国记者斯
特朗的采访。提出“一切反动派都 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三、“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 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 (读图)
4)学习毛泽东诗
词体会“将革命进 行到底”的思想
背景 1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8月
军队人数 1946、6—1948、8
机 动 士后 兵 气方 力
共 产
上 130万 升 280万
多
高 昂
巩 固
党
国 民 党
下 430万
降
365万 少
低 落
危 机 四
伏
背景 2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争形 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解放军的大规模进攻
①《双十协定》的签订使中国共产党通 过这场斗争,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 诚意,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②《双十协定 》的内容有利于实施民主政治和和平建国, 对人民有利;
③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它再要发动内战。就会在政治上陷于被动 地位。
二 全面内战的烽火
1)内战爆发的时间、标志
2)国民党全面进攻;共产党“集中
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特 点 国共第二次合作
4.解放战争时期 (1945~1949)
主要矛盾 阶级矛盾 斗争对象 国民党反动派
特 点 共产党和各革命阶级和阶层结成人民民 主统一战线
结 果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 中国
熟悉三维目标 知道考纲范围
本单元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
2.大革命(国民革命)时期
主要矛盾 阶级矛盾 斗争对象 北洋军阀政府 政 策 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结 果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后失败
特 点 国共第一次合作
3.抗日战争时期
主要矛盾 中日民族矛盾 斗争对象 日本侵略者 政 策 同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结 果 打败日本侵略者,收复台湾,成为中华
傅作义部展开政治攻势
争取和平解决。1949年 1 月21日,傅作义接受 中共条件,愿意和平改 编。31日傅部全部开出 城外,解放军入城接管
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
别山的史实,知道解放战争从此开 始转入战略进攻。了解三大战役及 渡江战役的时间、结果;掌握三大
战役的背景。
能力目标:
分析挺进大别山在人民解放 战争中的地位。讨论解决重庆谈 判的作用。分析在解放战争中,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迅速颠覆 的原因;从三大战役示意图上能
民党军队下降到 290 万人,人 民解放军增加到 300万人。
庆祝东北解放
淮海战役
(1948.11.7 -1949.1.10)
商
徐
碾
丘
州
庄
陈官庄
双堆集
蚌 埠
海 州
肢中 解间 敌突 人破
淮海战役 —— 1948.11至1949.1
1、统帅: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粟裕、谭震林
2、主要作战地区:
碾庄、双堆集、陈官庄
1947年夏,刘邓 大军挺进大别山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陕北
山东
武汉
南
大别
京
山
战略进攻 ▲主攻方向:中原地区
1)原因: ①该地区兵力空虚(主要原因) ;
②该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③大别山是一个老根据地,有深 厚的群众基础,易于立足。 ④便于战略进攻的展开。
▲时间:1947年6月—1948年9月
四.有关三大战役与渡江战役 1) 理解掌握三大战役的背景 2)识图与影片展示 3)学生运用表格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几个分期 1、五四运动和建党时期
主要矛盾 既有阶级矛盾,又有民族矛盾
斗争对象 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政府
政 策 中共一大、二大
结 果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先进的政党和正确的 革命纲领的指导,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复习课— 人民解放战争 的胜利
复习步骤:
(1)明确主线;连接历史时空 (2)熟悉三维目标;知道考纲范围 (3)突破重点难点;避免知识死角 (4)回顾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5)联系已学知识;进行知识整合 (6)精选例题习题;提高解题能力
明确主线 连 接历史时空
主线
人民解放战争是关系中国前途 和命运的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
③重庆谈判的时间、人物 及内容
美国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1945年8月28日,赴重庆谈判的毛泽 东在延安机场向欢送的军民挥帽告别
毛泽东等人赴重庆谈判时在延安机场合影
重庆谈判结束,重庆各界人士前往机场送行
重庆谈判的目的、作用
为了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假 和平的阴谋,以利于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够读出重要信息,提高读图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
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
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 英明、伟大的党。通过三大战 役过程的学习以及相关影视资
料,感受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
策。
突破重点难点 避免知识死角
一、重庆谈判
①抗战胜利后,国内外各 势力渴望的“新”中国
②重庆谈判前蒋介石的阴 谋与毛泽东的超人胆识
有关三大战役与渡江战役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关围
门锦打打ຫໍສະໝຸດ 狗援黑山、 大虎山
长 春
沈阳
塔山
林彪、罗荣桓 解放了东
走西辽
北全境 歼敌47万多
辽沈战役自1948年9月12日
至11月2日,历时52天,共消灭 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不仅使
东北全境获得解放,而且使敌 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国
面前,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 制在西北、中原、华东、东北五个战场上。8
月,国民党决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 企图垂死挣扎。毛泽东根据这种形势,根据 敌我力量对比变化,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
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到来。故当机立
断,决定对敌发动战略决战。
---摘自《中国共产党大典》P1269
3、战果: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 推出来的。” ----陈毅
淮海战役支前农民
张 家 口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北平和平解放
北平
天 津
解放军北平外 围演练攻城
为使古都北平(北
京)不被战火破坏,解 放军在做好攻城准备的 同时,与地下党配合对
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打运动
战粉碎全面进攻。
3)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
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组织孟良
崮战役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1946年8月6日,在雨后初晴的延安 杨家岭,毛泽东接受了美国记者斯
特朗的采访。提出“一切反动派都 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三、“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 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 (读图)
4)学习毛泽东诗
词体会“将革命进 行到底”的思想
背景 1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8月
军队人数 1946、6—1948、8
机 动 士后 兵 气方 力
共 产
上 130万 升 280万
多
高 昂
巩 固
党
国 民 党
下 430万
降
365万 少
低 落
危 机 四
伏
背景 2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争形 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解放军的大规模进攻
①《双十协定》的签订使中国共产党通 过这场斗争,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 诚意,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②《双十协定 》的内容有利于实施民主政治和和平建国, 对人民有利;
③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它再要发动内战。就会在政治上陷于被动 地位。
二 全面内战的烽火
1)内战爆发的时间、标志
2)国民党全面进攻;共产党“集中
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特 点 国共第二次合作
4.解放战争时期 (1945~1949)
主要矛盾 阶级矛盾 斗争对象 国民党反动派
特 点 共产党和各革命阶级和阶层结成人民民 主统一战线
结 果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 中国
熟悉三维目标 知道考纲范围
本单元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
2.大革命(国民革命)时期
主要矛盾 阶级矛盾 斗争对象 北洋军阀政府 政 策 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结 果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后失败
特 点 国共第一次合作
3.抗日战争时期
主要矛盾 中日民族矛盾 斗争对象 日本侵略者 政 策 同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结 果 打败日本侵略者,收复台湾,成为中华
傅作义部展开政治攻势
争取和平解决。1949年 1 月21日,傅作义接受 中共条件,愿意和平改 编。31日傅部全部开出 城外,解放军入城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