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从宇宙中看地球(第6课时)教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从宇宙
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1.结合图文资料,判别天体系统的不同层次。
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2.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生物生长、大气运动、水循环等的影响,认识太阳辐射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提供能源的重要意义。
3.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磁场、无线电短波、极光和气候等的关联性。
4.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等考点进行梳理,找出知识的缺漏。
5.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把握难易,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
【学习策略】1.对比本节内容的基本概念,如地球在宇宙环境中的特殊性和普通性,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等,把握复习重点。
2.结合近年来有关宇宙探测的热点,理解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这一重点问题,真正理解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课堂活动】 考点诠释1:天体系统、太阳系概况和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活动建议1:结合教材中“天体系统示意图”和“太阳系示意图”,构建天体系统的层次示意图,说明太阳系的主要组成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参考图示: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地球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1.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
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A.平均温度过低B.平均温度过高C.温度变化无常D.昼夜温差过大2.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A.空气太稀薄B.宇宙辐射太强C.陨石撞击太多D.月球引力太小活动建议2:结合我国四大航天基地(太原、酒泉、西昌和文昌),讨论航天基地和天文观测站的一般区位条件。
1、航天基地区位条件(1)位置:发射场地纬度越低,位置越优越。
(2)方向:航天器的发射方向一般应朝向东方。
(3)天气:多选在气象条件较稳定,云雾天较少的地区,有利于跟踪观测。
(4)时间:一般选在夜间地面光学跟踪测量设备易于捕捉跟踪目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教案――宇宙中的地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教案――宇宙中的地球【考纲解读】(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日地关系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3)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轴。
两极。
经线。
本初子午线。
经度。
赤道。
纬线。
纬度。
经纬网及其意义。
东、西半球的划分。
南、北半球的划分。
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时区的划分。
日界线。
国际标准时间。
北京时间。
区时的应用。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的形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
(4)宇宙探测:宇宙探测的意义。
宇宙探测的现状【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70分)(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一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 )A .2时B .8时C .14时D .20时图二中阴影表示黑夜。
读图二判断2-3题:2、图示的时刻前后数日内A .漠河的白天比广州长B .南极长城站处于极昼时期C .密西西比河处于枯水期D .硅谷地区天气干热3、图示的时刻,北京时间是A .8时20分B .20时20分C .9时40分D .21时40分4、公元前28年(即汉成帝河平元年),曾记载“三月正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B.色球C.日冕D.中心核5、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会使地球上产生( )A.强热带风暴B.雷鸣电闪C.“磁暴”现象D.“厄尔尼诺”现象目前,宇航技术、卫星观测技术不断发展。
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天气晴朗,“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绕地飞行14周后飞图二图一图三船返回舱安全返回。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宇宙中的地球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宇宙中的地球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运动特点。
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3.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地理意义。
2.地球运动的地理现象。
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导入1.请同学们观察教室里的地球仪,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地理知识,了解太阳系和银河系。
二、新课讲解1.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包括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的层级结构。
2.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轨迹,引导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特点。
三、案例分析1.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通过实例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如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时区差异,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五带划分等。
四、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2页的练习题,巩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特点。
2.针对练习题中的疑惑,进行讲解和解答。
第二课时: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对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理解。
二、新课讲解1.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包括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时区差异,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五带划分等。
2.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极昼极夜、五带气候特点等。
三、案例分析1.分析地球运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如农业生产、旅游活动等。
2.讲解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水文、植被等。
四、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4页的练习题,巩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针对练习题中的疑惑,进行讲解和解答。
第三课时:地球运动与地理现象一、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与地理现象的关系。
2.请同学们分享自己了解的地球运动与地理现象的实例。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从宇宙
A B C D图4图3高考一轮复习第二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1课时) 【课前检测】一、选择题图1为“某区域经纬网图”。
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地位于东半球B .②地位于南温带 C .L 为③⑤两地间最短距离 D .③地位于④地西北方向 2.当晨线经过①⑤两地时 ( ) A .①地地方时为18时 BC 图23—4题。
3.①~⑤地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温带的是( )A .①③B .③④C .②④D .②⑤ 4.关于①~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角速度②比③大B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③与④相同C .日出地方时①、④相同D .河流南岸易受侵蚀的是①、⑤图3为“地球局部经纬网图”,图中三条纵线表示经线,三条横线表示纬线,a 、b 相交于点O ,读图完成第5题。
5.如果O 点为昼半球的中心点,当O 点纬度达到年内最大值时,在O 点上空俯视,所见的地球可能为图4中的( )图10°30°60°30°60°图2【课后检测】一、选择题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
读图5完成1-2题。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A.昼夜的更替 B.四季的更替C.运动物体偏向 D.昼夜长短的变化2.图示季节内,P地()A.盛行东北信风B.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C.当地时间6时日出D.此日过后黑夜逐日变短3.图6是地球公转位置与速度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到甲地时为7月初B.地球公转到乙地时位于近日点附近C.地球公转到丙地时,线速度较快D.地球公转到丁地时,线速度最快图7为某时刻昏线示意图,O、P、Q三点将其均分成等长四段,读图完成第4题。
4.下列各个点中,线速度最快的是()A.NB.OC.PD.Q 图5 图7 图6图105.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局部经纬网图(图8),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图中A 点的地方时是( )A .6时B .4时30分C .7时D .5时30分图9为甲地所在区城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2022年 第一中学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从宇宙看地球
梁河一中2021届地理学案第二单元从宇宙看地球使用课时·5-7课时考纲·见创新设计p16页主备人:王李瑞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学习目标1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课前学习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天体指宇宙中①的存在形式。
2类型:②、星云、③、卫星、彗星、流星和星际物质等。
2天体系统1概念:宇宙中的天体④、⑤,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地月系→⑥→⑦→总星系。
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1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⑧、⑨、⑩。
2根据结构特征可分为、、。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1宇宙环境1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平安的宇宙环境中。
2条件稳定。
2自身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使水能存在。
2有适中的,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3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幅度小,有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四、选择题1我们在晴朗的夜晚观看天空,看到数量最多的天体是。
A恒星B行星C流星D卫星2以下关于天体系统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天体系统是由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B太阳系共有太阳、行星和卫星三级天体系统C北斗七星组成一个天体系统D太阳系是人类生存环境中最根本的天体系统3以下关于八大行星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八大行星中温度最高的是火星B八大行星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是天王星C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周期和方向都一样D八大行星中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4地球的普通性主要表现在。
A从运动特征来看,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很相似,自转周期较短B从结构特征来看,地球属于类地行星,体积质量适中,比巨行星小,比远日行星大C从运动特征来看,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类似D从结构特征来看,日地距离适中,公转周期适中5以下条件中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有关的是。
①A日地距离适中②B地球运动方向C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④D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几乎在同一平面上6读天体系统的不同级别示意图,答复以下问题。
高中高三第一轮复习地理教案:宇宙中的地球
高中高三第一轮复习地理教案:宇宙中的地球教案名称:高中高三第一轮复习地理教案: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类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2、了解地球的结构、地理特征和环境问题;3、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地理经纬度的概念;4、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5、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地球的结构、地理特征和环境问题;2、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地理经纬度的概念;3、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地理经纬度的概念;2、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1、教材《地理》高中版;2、地球仪、投影仪等教学工具;3、地理图片、地球运动模拟图等教学材料;4、复习资料和题目。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地球照片引起学生对地球的兴趣,并与学生讨论:-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我们所处的地球地理特征有哪些?- 地球对于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Step 2:概念解释和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投影仪或白板,讲解地球的结构、地理特征和环境问题,并解释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地理经纬度的概念:- 地球的结构和地理特征:地壳、地幔、地核、大洋和陆地等;- 地球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等;- 地球的运动规律:自转、公转和倾斜等;- 地理经纬度的概念:赤道、南北极、经度和纬度等。
Step 3:地球运动模拟图(10分钟)通过地球仪或地球运动模拟图,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并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度,让学生理解地理经纬度的含义。
Step 4: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地球的结构、地理特征和环境问题,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讨论,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Step 5:知识巩固(20分钟)通过提供一些选择题、判断题或解答题等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宇宙中的地球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地球的特点;2. 了解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3. 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和造成的地理现象;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2. 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3. 地球的运动规律和造成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的运动规律和造成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2. 学生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的整体认知。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录播课程《宇宙中的地球》;3. 地图、照片和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给学生播放《宇宙中的地球》录播课程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在导入环节中,学生将了解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并激发学生对地球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2. 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3. 地球的运动规律和造成的地理现象。
在讲解这些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结合地图、照片和视频素材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三、讨论与小组活动(15分钟)1. 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并总结出结论;2. 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分析该现象与地球的运动有什么关系,撰写小组报告。
四、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地球运动造成的地理现象的案例,如寒潮、气候变化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现象与地球运动的关系,并进行讨论。
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地球运动规律和造成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五、巩固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交流答案。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以及地球运动的规律和造成的地理现象的掌握。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进行本节课的总结,并展望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地球的运动规律和造成的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6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
ppt精选
10
• 【典例剖析】 (2010·上海地理,改编)下图为 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 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此时晨昏线与经线 夹角为23.5°。读图回答问题。
ppt精选
11
• (1)计算此时甲地地方时及北京时间。 • (2)写出该日太阳直射点坐标,并说明该
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 (3)计算该日乙地的白昼时间,并说明该
ppt精选
20
a.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判断为二分日 图2
b.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判断为二至日
图3
ppt精选
21
• ③晨昏北点到北极点的纬度差=晨昏南点 到南极点的纬度差=直射点到赤道的纬度差 =直射点的纬度度数。
• ④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切点的纬度之和始 终等于90°(互余)。
ppt精选
22
• (2)面面关系
界线,如图 1 中 。
ppt精选
19
• 3.三关系——点线关系、面面关系、角度关 系
• (1)点线之间的关系
• ①晨昏线与纬线相切于晨昏北(南)点。晨 昏线与赤道相互平分。
• ②只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时,晨昏线为南北 走向,即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如图2);太阳 直射北半球时,晨线为西北—东南走向(如图 3中AB),昏线为东北—西南走向;太阳直射 南半球时,晨线为东北—西南走向,昏线为 西北—东南走向。
日全球昼夜分布特点。 • 尝试自解 (1)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
ppt精选
12
• 【析图过程】 从图中获取信息
ppt精选
13
• 答案 (1)甲:6时,北京:16时。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从宇宙中看地球(第6课时)教案
从宇宙中看地球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三)【学问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轨道和周期;二是黄赤交角的意义;三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1.同学能够对“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等考点进行梳理,找出学问的缺漏。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学问框架,查漏补缺、巩固学问,生疏并理解地理规律和原理。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生疏本节内容考查的难易程度,对症下药,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应当是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1、复习重点:理解四季和五带的形成,培育综合运用太阳光照图的力量。
2、复习难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和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准时刻的计算。
【课前预备】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学问,构建章节内的学问体系。
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学问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缘由。
【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复习导入设计教学内容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设计意图考向分析投影呈现2013年江苏高考题中有关“地球公转意义”的内容和题目。
分析试题涉及的考点,理解高考试题中有关“太阳光照图”问题的切入点和重难点。
高考试题的分析和运用。
会同学深化理解高考考点,提升分析问题的力量。
学习目标呈现投影呈现《考试说明》中关于本部分的考试要点及具体的考试内容,要求同学说出考点关键词。
①阅读考试要点;②说出关键词并依据自己理解简要分析考试要求。
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同学学习的有的放矢的力量。
其次部分:复习内容设计考点诠释3:地球公转的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教学内容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学问体系老师使用多媒体投影呈现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和图2,指导同学读图、归纳地球各圈层结构的主要特点。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高三地理)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课时安排:1课时课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前预习:主要是完成本节的填空题知识体系: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抓中心词)(1)定义:(2)天体类型:(注意概念对比,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①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最基本的天体是。
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恒星:。
星云:。
②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经典例题1] 下列物体可称为天体的是( )A.返回地面的“神舟”号宇宙飞船B.卫星C.吉林1号陨石D.按航线飞行的飞机2.天体系统:(重点)(1)概念:。
(2)天体系统的组成:(3)光年: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为150亿~200亿光年。
[经典例题2] 下列属于天体系统的是 ( )①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②宇宙中级别最高和最低的天体系统——总星系和地月系③相互吸引的两颗恒星或两颗行星④沿同一轨道运行的流星群或小行星带⑤大熊座、小熊座和狮子座⑥相互吸引且相互绕转的大小天体A.②⑥ D.③⑥ C.④⑥ D.②③⑤[经典例题3] 在上世纪末,多国天文学家通过国际性的合作研究,观测并测量出某一遥远的旋涡星系,该星系与地球的距离为()A.140多亿个天文单位B.140多亿年B.140多亿千米D.140多亿光年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按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排序:(学生自画简图)3.八大行星运动特征:[经典例题4] 下列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B.卫星数目比土星多C.自身能发光D.表面平均温度比地球高三、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具有生命的一个特殊的天体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课程标准: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课前预习:主要是完成本节的填空题知识体系一、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主要成分:2.太阳辐射的概念:。
(江苏专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含地球和地图)教学案
(江苏专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含地球和地图)教学案第一讲地球与地球仪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3.地球仪的概述地球仪是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成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
二、经纬线和经纬网1.经线和纬线经线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在地球仪上,赤道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图示特点形状半圆圆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间隔任意相邻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任意相邻两条纬线间的间隔相等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2.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图示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越向东越大,西经度的度数越向西越大北纬的度数越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越向南越大划分半球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特殊经纬(线)度①0°经线(本初子午线)为东西经分界线。
②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
②23°26′(回归线)是热带、温带界线,66°34′(极圈)是温带、寒带界线[温馨提示]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两者东西经度相反,经度和是180°。
假如一条经线的度数为X,那么与之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度数为Y=180°-X(X、Y所属的东西经度不同)。
3.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1)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
(2)意义:经纬网在确定地理位置、两地之间方向和计算距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在不同经纬网地图中,如何进行经纬线的判断?怎样进行经纬度的判读?2.如何根据经纬度进行区域定位、方向判读和距离计算?3.在经纬网中,如何选择两点间的最短航线?以考纲为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从宇宙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学习目标】1.能够结合图示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等地球自转运动的基本特征。
2.通过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借助地球光照示意图图,认识并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学习策略】1.从地球仪、经纬线的特征、经纬度的含义入手,通过教材相关图的阅读,尽量构建地球空间概念,同时通过对比相关概念,理解自然现象与地球自转特征的相互关系。
这其中主要的概念包括恒星日和太阳日,线速度和角速度等。
2.通过绘制、对比不同太阳光照示意图或天文热点,掌握地球自转运动的一般规律。
【课堂活动】考点诠释: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活动建议1:阅读教材“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2,完成表1。
表1:地球自转特征表图3活动建议2:结合地理实验和地理现象来解释和判别地球自转方向。
[典例剖析1] 图3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3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A .低纬度地区 B .中纬度地区 C .北极附近 D .南极附近2.图4中a 恒星视运动准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 .1个多小时 B .3个多小时 C .5个多小时 D .7个多小时运动轴心和轨道 方向 ;从北极上空看 ,从南极上空看 周期 一个 日,时长 ;一个 ,时长 速度角速度 ;线速度图2二、在光照图上判读并运用晨昏线活动建议3:结合图4、图5太阳光照示意图,判读晨昏线,并尝试分析太阳直射点位置与图中各角度的关系。
活动建议4:绘制北半球二分二至太阳光照俯视示意图,判读晨昏线,并尝试总结晨昏线的含义、特征和应用。
晨昏线就是太阳光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选考)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6讲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案 鲁教版-鲁教版
第6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学生用书P34]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自转方向(1)侧视图(如图A):自西向东。
(2)俯视图: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
2.自转周期参照物时间自转角度意义恒星日恒星23小时56分4秒360°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太阳24小时360°59′昼夜交替的周期3.自转速度(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余各地的自转角速度相等,约为15°/h。
(2)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极点为0。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成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2)昼夜交替①产生:地球不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交替。
②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
③意义:影响人类的起居作息。
(3)昼夜界线——晨昏线。
①自西向东由昼进入夜为昏线,如图乙中的AP ︵,图丙中的BP ︵。
②自西向东由夜进入昼为晨线,如图甲中的AB ︵,图乙中的BP ︵,图丙中的AP ︵。
2.产生时差 (1)地方时①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因而不同经度产生不同的地方时。
②规律: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向东加,向西减。
(2)区时①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②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该时区的区时,如东八区以120°E 的地方时作为区时。
(3)日期分界线①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
其位置不固定,会随地球自转自东向西移动。
②人为日界线:又称“国际日界线”,大致以180°经线为“今日”和“昨日”的分界线,该线在地球上的位置固定不变。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2)偏转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宇宙中看地球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三)【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轨道和周期;二是黄赤交角的意义;三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对“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等考点进行梳理,找出知识的缺漏。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认识并理解地理规律和原理。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认识本节内容考查的难易程度,对症下药,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应该是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1、复习重点:理解四季和五带的形成,培养综合运用太阳光照图的能力。
2、复习难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和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及时刻的计算。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章节内的知识体系。
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复习导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考向分析投影展示2013年江苏高考题中有关“地球公转意义”的内容和题目。
分析试题涉及的考点,理解高考试题中有关“太阳光照图”问题的切入点和重难点。
高考试题的分析和运用。
会学生深入理解高考考点,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图1地球公转黄赤交角主要特征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和五带方向周期速度椭圆自西向东回归年恒星年近日点快远日点慢轨道学习目标展示投影展示《考试说明》中关于本部分的考试要点及具体的考试内容,要求学生说出考点关键词。
①阅读考试要点;②说出关键词并根据自己理解简要分析考试要求。
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有的放矢的能力。
第二部分:复习内容设计考点诠释3:地球公转的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教师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和图2,指导学生读图、归纳地球各圈层结构的主要特点。
学生读图并结合生活常识和经验,通过观察并理解图示含义,完成表1。
利用表1将基础知识做一回顾,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建构知识体系,抓住学生的易错点,以达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目的。
探究活动1:读图2,了解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时刻及方位的关系,完成表1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教师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不同的太阳光照图图示,指导学生读图、归纳不同节不同地区气日出日落时刻和位置差异。
学生读图回顾黄赤交角的意义及晨昏线的主要特点,完成表1。
利用表1将基础知识做一回顾,唤醒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记忆;建构知识体系,抓住考查的重点、学生的易错点,以达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目的。
表1:利用日照图来判断日出日落方位和日出日落时刻的早迟太阳直射点位置北半球季节(或节气)全球日出日落方向时刻(地方时,与6或18点相对比)太阳直射赤道二分日日出方位:日落方位:日出:日落:图2太阳直射北半球夏半年日出方位:日落方位:日出:日落:太阳直射南半球冬半年日出方位:日落方位:日出:日落:老师小结:1.太阳日出、日落方位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①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
②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③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④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太阳从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2.纬度高低与日出方位的关系①北半球夏半年: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北②北半球冬半年: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越偏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南。
探究活动2: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1。
【典型例题1】(2015福建卷)图3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4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
读图完成1—2题。
1.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时间分别是()A.东南 7月1日06时B.东北 7月1日06时C.东北 1月1日12时D.东南 1月1日12时2.拍摄“日出”美景的地点是图5中的()A.甲B.乙C.丙D.丁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昼夜长短①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1。
①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1。
①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解题训练。
图3 图4答案: 1.D 2.C 思路点拨:第1题,由图示纬度可推知该地区在赤道附近,日出地方时在6时前后,结合经度可知该地区与北京时间的时差在6个小时左右,故而 A 、B 项错误;若是拍摄月份为7月,日出方位应该为东北方向,若是 1月,则日出方位为东南方向,D 正确。
第 2题,从等高线分析,图中甲、丁两地东侧地势较高,此时不能看见日出景观;乙地临近湖泊,不属于广袤草原;而丙地等高线稀疏,属于广袤草原,且东南侧视野广阔,是拍摄日出的最佳地点。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探究活动3:读图5,若图中楼房和热水器均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尝试归纳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与图中楼间距(L )、热水器倾角(β)等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 教师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太阳能热水器与正午太阳高度、楼间距与正午太阳高度关系图示,指导学生读图,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实践意义。
学生读图回顾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自我探究,学会基本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的灵活运用。
利用图3将基础知识做一回顾;建构知识体系,抓住考查的重点、学生的易错点,以达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目的。
解答本类问题题需要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主要应用一为确定楼间距、楼高:为了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条件,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 ,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 ,则最小楼间距L = hcot H 。
(如图3左图)二为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
其倾角α和正午太阳高度β的关系为α+β=90°(图3右图)。
探究活动4: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2。
[典型例题2] (2016徐州三模卷)清华大学校园中的日晷上铭刻的“行胜于言”四字,是清华人的和太阳方位②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
③教师指导学生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
②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②指导学生建立空间想象概念。
③使学生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题方法。
图5理念,也是中国人的价值观。
日晷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
在晷盘面上刻划出12格,每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投向晷盘面,并以此来显示时刻。
图1为清华大学日晷景观和某时刻该日晷针影位置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日晷所表示的时间大约为北京时间A .7:00B .9:00C .15:00D .17:00 4.当晷针正午针影为一年中最短时 A .地球公转速度为一年中最慢B .全球有一大半地区进入新的一天C .该日全球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D .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答案:1.B2.B思路点拨: 本组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根据材料和图可以看出晷针指向正北极星方向,铭刻的“行胜于言”四字的碑文则指向正南,图6中晷针的影子方向为西北方向,说明此刻太阳位于东南方向,与南北即子午线方向呈45°角,因此此刻地方时大约为上午9:00。
第3题选B 。
当日晷正午日影为一年中最短时,为北半球夏至节气,且当地时间(近似北京时间)为中午12点。
以此判断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速度较慢,该日全球日出于东北方向,日落于东南方向,北回归线及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此刻,从西八区向东经过东八区至东西十二区均为新的一天,答案选B 。
三、理解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五带、四季形成的关系 教学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①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2的图(图4)。
②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
③教师指导学生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
①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2。
②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对所选答案进行讨论,可能的话进行变式训练。
择高考模拟题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解题训练。
②指导学生积极思考。
③使学生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
图6探究活动5:读图7,归纳四季五带形成的关联图。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教师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图5,指导学生读图,理解四季五带的形成过程。
学生读图回顾太阳光照图的绘制,自我探究,学会基本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的灵活运用。
利用图5将基础知识做一回顾;建构知识体系,抓住考查的重点,结合太阳光照图解决问题。
理解四季五带的形成可以借用图7,图中甲代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乙、丙、丁和戊分别代表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及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己表示某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时间差异而产生的季节更替,即通常所说的天文四季,更表示地球上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的空间差异,即通常所说的热带、温带和寒带的划分。
探究活动6:学会判读、绘制和运用太阳光照图,完成表2。
光照图是历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熟练掌握各种光照图的判读技巧是高考备考的重点内容。
按照呈现形式的不同,光照图可分为半球光照图、全球光照图、局部光照图等。
通过光照图的判读,掌握对地方时计算、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昼夜长短的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晨昏线的判断等的方法和技巧。
在光照图上,挖掘图中的隐含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
光照图上的隐含信息表2所示: 表2:光照图上隐含信息表直射点 信息 太阳直射经线的确定:是距离太阳光线最近的经线,也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②太阳直射纬度的确定:可利用晨昏线与相切纬度来计算: 直射纬度=_______时间 信息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时间: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______,昏 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______;②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时间:切点所在经线通过的赤道地区位于昼半球,即经线平分昼弧,则该经线时间为________;切点所在经线通过的赤道地区位于夜半球,即经线平分夜弧,则该经线时间为______________;切点所在纬线圈为极夜时,切点所在经线时间为__________,切点所在纬线圈为极昼时,切点所在经线时间为__________太阳高 度信息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是______;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______; ④任一时刻,太阳高度以直射点为圆心向四周______黄赤交角的存在甲丙 乙己黄赤交角的存在甲戊丁更四季更替五带图7(1)根据图中的晨线或昏线判断出昼半球和夜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