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运动与力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

运动与力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

运动与力一、力(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性质:相互作用。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定同时存在)2、力产生的条件:至少有两个物体存在。

3、力作用的方式:接触或不接触。

(二)、力的单位1、力的单位是牛顿N2、力的感性认识:拿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1牛。

(三)、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形变2、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四)、力的三要素和表示方法1、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大小、方向、作用点2、力的表示方法:带箭头的有向线段(矢量)(五)、三种力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重力:万有引力(由于地球吸引使物体受力);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重力作用点使重心(物体几何中心)3、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二、运动和力(一)、机械运动的概念: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者一个物体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

涉及的公式:v=s/t(二)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注意: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非维持运动的原因。

(三)、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能量守恒,前后联系)惯性大小只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惯性是物体的性质,永远存在。

(四)、二力平衡等大、反向、共线注意: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定律的区别(五)、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某个力的作用效果=另外两个力的作用效果这个力叫做另外两个力的合力求合力的过程叫做二力合成(五)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大全

学问点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做试验: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限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一样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间隔的长短来表达(转化法)。

2.试验结论:阻力越大,小车速度变更的越快;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变更的越慢;3.推断: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伽利略志向试验探讨不受力的状况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笛卡尔提出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状况下保持静止。

)学问点2:牛顿第肯定律1.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补充:(1)“一切物体”指全部物体都满意此规律;(2)“不受力”并不是物体不受任何力,而是指物体在某一方向上合力为零或者完全不受力;(3)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就接着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就接着做匀速直线运动;(4)牛顿第肯定律是通过试验事实与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行能用试验来干脆验证;(5)牛顿第肯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学问点3:惯性1.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2.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3.补充:(1)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惯性与速度无关)(2)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平安气囊,汽车安装平安带等。

(3)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进步成果, 拍打衣服可除尘,运发动助跑,撞击锤柄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等。

(4)利用惯性说明现象: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顿,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接着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学问点4: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初中物理运动和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运动和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而物理学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研究,揭示了它们背后的规律和原理。

本文将围绕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展开讨论,包括运动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牛顿三定律以及摩擦力等内容。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在运动中,我们常常关注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位移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变化量,它可以是正值、负值或零。

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它可以是正值、负值或零。

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它也可以是正值、负值或零。

二、力的作用力是导致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改变速度、改变方向或停止运动。

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矢量表示。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它的方向是向下的。

弹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如弹簧的弹力。

摩擦力是物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三、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描述力与运动关系的基本定律。

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第三定律表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总是有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四、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会阻碍物体的运动。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尚未开始运动时,需要克服的力,它的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力的最大值。

动摩擦力是物体已经开始运动时,需要克服的力,它的大小与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成正比。

以上是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我们生活中所见到的运动和力的现象。

同时,这些知识点也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物理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提高他们的物理学习成绩。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其中力与运动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理解力的概念,了解不同力的性质和作用,掌握运动的基本规律。

接下来,我将为你总结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的知识点。

一、力的概念和性质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表现,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速度或改变方向的原因。

以下是力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性质:1.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方向: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通常用箭头表示,箭头所指方向即为力的方向。

3.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同时作用于同一个物体时,这些力可按要求进行合成,得到合力,合力的方向和大小可通过向量图解法求得。

4.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沿不同方向分解为几个力,分解后的力互相垂直,且合力等于分解后各力的矢量和。

5. 力的平衡:当物体上的所有力合成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二、力的作用和效果力对物体的作用有以下几种效果:1. 给物体以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有合外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将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即F=ma,其中F是合外力,m是物体质量,a是物体加速度。

2. 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使物体发生形变,如拉伸力可使弹簧伸长。

3. 改变物体的速度:力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影响,使物体改变速度或方向,如摩擦力可使物体的速度减小。

4. 作用于物体上的压力:力可通过物体表面进行压力传递,产生压力效果。

三、运动的基本规律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牛顿三定律和质点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或合外力为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即F=ma。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不同物体间产生的两个力相互作用。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整理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本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运动和力是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的运动和力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概述。

一、运动1. 运动的概念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

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旋转运动等。

2. 运动的描述运动可以通过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来描述。

位置用坐标表示,速度是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

3. 动力学基本定律牛顿三定律是运动和力的基础定律。

分别是:- 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合力为零;- 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4. 动力学公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到动力学公式:F = m * a,其中F代表力,m代表质量,a代表加速度。

这个公式描述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5. 各种运动的特点和公式- 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为v = s / t,其中v代表速度,s代表位移,t 代表时间。

- 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为v = u + at,s = ut + 1/2at^2,其中u 代表初速度。

-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为h = 1/2gt^2,其中h代表自由落体高度,g代表重力加速度。

二、力1. 力的概念力是造成物体发生加速度的原因或方式。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例如摩擦力、弹力等。

- 非接触力: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产生的力,例如重力、电磁力等。

3.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表面接触时的一种阻碍运动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 弹力弹力是物体变形后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反作用力。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弹性系数和变形量有关。

5. 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符号为g。

在地球上,重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g。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力与运动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与不平衡力、牛顿三定律、摩擦力、弹力等内容。

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状态改变或产生运动的物理量,它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力的单位是牛顿(N),1N等于1kg·m/s²。

二、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有三种:使物体产生运动、使物体停止运动、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速率。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两个或多个力的合力。

合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来求解。

力的分解是指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

常用的方法有力的正交分解和力的正交分量法。

四、平衡与不平衡力当物体所受的多个力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称为平衡。

如果物体所受的力合力不为零,物体将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此时称为不平衡。

五、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力的作用都必然同时伴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力的作用,且力的作用对象不同。

六、摩擦力摩擦力是由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大小与施加于物体上的力的大小相等,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相对运动时所受的力的大小相等。

七、弹力弹力是指弹性物体受到压缩或拉伸后恢复原状时所产生的力。

弹簧的弹力与其伸长量成正比,符合胡克定律。

八、其他知识点1.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压力:是单位面积上作用的力的大小。

3.功:是力沿着运动方向所做的力的大小与移动距离的乘积。

4.功率:是功对时间的速率,即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5.能量:是物体由于位置、形状和状态发生变化时具有的做功能力。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力的作用与运动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力的作用与运动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力的作用与运动一、力的作用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影响,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和形状。

以下是力的几种常见作用方式:1. 推力: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的力,使之朝特定方向移动。

2. 拉力:类似于推力,但是是以拉的方式作用于物体上。

3. 重力:地球对物体产生的作用力,使物体向地面方向运动。

4. 弹力:弹簧或弹性物体受到挤压或拉伸时所产生的力。

二、力的效果力的作用会对物体产生一些效果,主要包括:1. 运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位置和状态,使之产生加速度,从而产生运动。

2. 形变效果: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形状的变化。

例如,拉伸或压缩某个物体。

3. 平衡效果:当多个力作用于物体时,如果它们相互抵消,物体将保持静止或以匀速运动。

三、牛顿的三大定律牛顿的三大定律揭示了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使其改变状态。

2. 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即 F = ma。

3.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任何力的作用都会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四、运动学基础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经历的运动可以用运动学来描述。

1. 位移: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位移。

位移的大小和方向一起描述了物体偏离初始位置的程度。

2.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

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3.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量。

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除以时间。

力的作用与运动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了解力的不同作用方式、作用效果和运动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的运动现象。

以上是力的作用与运动的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1.速度和加速度:-物体的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s/t,其中v为速度,s为距离,t为时间。

-加速度是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v-u)/t,其中a为加速度,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t为时间。

2.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 第二定律(力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 = ma,其中 F 为力,m 为物体质量,a 为加速度。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受到的作用力,都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反作用力作用在施力物体上。

3.重力:-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可以通过重力公式 F = mg 计算,其中 F 为重力,m 为物体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通常取9.8m/s²)。

4.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合成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力的矢量和。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拆分为多个力的过程。

分解力的大小可以根据三角函数计算。

5.力的图示法:-力的图示法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6.动量与冲量:-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

动量的计算公式为p = mv,其中 p 为动量,m 为物体质量,v 为物体的速度。

-冲量是力在一段时间内作用于物体的总量。

冲量的计算公式为J=FΔt,其中J为冲量,F为力,Δt为时间间隔。

7.机械能与功:-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和速度而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两部分。

-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动能的计算公式为 Ek =1/2mv²,其中 Ek 为动能,m 为物体质量,v 为物体的速度。

-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势能的计算公式为 Ep = mgh,其中 Ep 为势能,m 为物体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h 为高度。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力与运动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掌握力与运动的知识点非常重要。

下面是力与运动的知识点总结:一、力的概念1.力的定义: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者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一种常用工具。

4.力的性质: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性质。

二、力的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者形状改变,如拉、推、挤、压等。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方向和停止。

三、力的作用条件1.直接作用:力是通过物体之间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作用。

2.间接作用:力是通过物体之间的空间而产生的作用,如重力、弹力等。

四、力的平衡与合力1.力的平衡:物体上所有力的合力为零,则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2.力的合力:物体上所有力的矢量和即为力的合力。

五、摩擦力1.摩擦力的产生:物体表面间相互接触,并且有相对运动或者有趋向运动的趋势时,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的公式: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有关,可以利用公式计算。

3.摩擦力的种类:主要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

六、力和加速度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2. 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ma,其中F是力的大小,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受到的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七、万有引力1.万有引力的概念: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八、简单机械1.杠杆:杠杆是由一个支点和两个力臂组成,可以用来转移力的大小和方向。

2.轮轴组:轮轴是由一个轮子和一个轴组成,可以用来转移力的方向。

3.滑轮:滑轮是由一个固定的轮子和一个承受力的绳组成,可以用来改变力的方向。

以上是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的知识点总结,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学性质有很大帮助,也为进一步学习高中物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力学是初中物理学的基础,是我们理解和掌握其他物理学分支的基础。

在初三学习物理力学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三物理力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运动和力1. 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运动的重要概念。

位置是物体所在的位置,位移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速度是位移 per 单位时间,加速度是速度 per 单位时间。

2.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作用。

它由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和物体对物体的反作用力组成,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3.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力或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保持静止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时,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 F=ma,其中 F 表示力,m 表示物体质量,a 表示物体加速度。

5.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对应的反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1.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个物体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求出它们的合力。

合力的方向和大小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力的分解: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可以通过力的分解将其分解为多个分力。

分力的合成可以得到原始力。

三、平衡和不平衡1. 平衡状态: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不平衡状态: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处于不平衡状态,即物体会产生加速度。

四、摩擦力1. 动摩擦力: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物体间的压力有关。

2. 静摩擦力: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产生的摩擦力。

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小于静摩擦力时,物体保持静止。

3. 滑动摩擦力:当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五、重力1. 重力的概念: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描述1、运动的普遍性: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什么叫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3、什么是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4、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定义式:v=s/t3、速度的单位:主单位:米每秒(m/s)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换算关系:1m/s=3.6km/h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5、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而言,平均速度只能表示物体在所求的那段路程中(或那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不能表示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主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um )纳米(nm)换算关系:1km=1000m 1m=10dm 1dm=10cm1cm=10mm 1mm=1000um 1um=1000nm2、时间的国际单位:住单位:秒(s )常用单位:时(h) 分(min ) 毫秒(ms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3、误差与错误(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

产生原因:测量主体对估读值估读的不准确性;测量工具的精确度;测量方法等特点:误差不可避免只可减小(2)错误的产生: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数据时粗心。

特点: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4、减小误差的方法:(1) 、多次测量求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2)、选用更精密的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3)、改进测量方案可以减小误差。

四、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单位是牛顿(N)2、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4、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一、运动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

按照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可以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来描述。

例如,一个物体以每秒10米的速度向东运动,那么它的速度大小是10米/秒,方向是东方向。

2. 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内,位移不等的运动。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可以用加速度来描述。

例如,一个物体以初始速度为5米/秒,加速度为2米/秒²向东运动,那么它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速度-时间图线表示。

3.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沿曲线路径运动的过程。

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随着时间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

例如,一个物体做圆周运动,它的速度的大小是恒定的,但方向不断变化,指向圆心。

二、力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改变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按照力的性质和作用对象不同,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1. 接触力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

常见的接触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 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例如,一个物体的质量是10千克,那么它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大小是10×9.8=98牛顿。

- 弹力是指物体之间发生形变后产生的力。

例如,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力就是弹力。

- 摩擦力是指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力,它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相对静止时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

2. 非接触力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

常见的非接触力有万有引力、电磁力等。

- 万有引力是指物体之间由于质量而产生的吸引力。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 电磁力是指物体之间由于电荷而产生的力。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运动和力有什么关系?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运动和力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到你。

运动和力知识点一:运动的描述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运动和力知识点二:运动的快慢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Ⅱ 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 v2>v>v1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初中物理运动与力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运动与力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运动与力知识点整理物理是一门探究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科学,而运动与力则是物理学的一大重要内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动和力无处不在,理解和掌握运动与力的知识对我们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是初中物理运动与力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整理。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 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改变的过程。

2. 运动的三个要素:位移、时间、速度。

3. 运动状态分类:- 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相对运动是指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绝对运动是指物体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发生变化。

- 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指物体运动的轨迹是一条直线;曲线运动是指物体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曲线。

二、力的基本概念1. 力的定义:力是一种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和方向)的物理量。

2. 力的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三、力的作用效果1. 使静止物体运动。

2. 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

3. 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4. 变形力。

5. 保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四、力的合成1. 平行力的合成:若几个平行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的方向相同,则合力等于各力的矢量和;若方向相反,则合力等于各力的矢量差。

2. 非平行力的合成:两个力的合力可以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来确定。

五、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若无外力作用,则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 = ma。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六、运动和力的相关概念1. 动量:物体的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即p = mv。

2. 冲量:力对物体作用的时间积分,即I = Ft。

3. 转动惯量:物体对转动做出反抗的属性,与物体的质量和构型有关。

4. 动能:物体具有的运动能力,计算公式为E = 1/2 mv²。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复习课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复习课

2、你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吗?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 基础上,通过推理而归纳得出 的规律,它不是实验规律。
3、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你知道 力和运动的关系了吗?
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也可能处于运动状态,所以力 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 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与运动》复习课
(一)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力必然涉及两个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有力必然成对出现, 即相互作用力。
2、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哪些 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改变其一均是运动状态 的改变。
3、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6、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且挤压的物体,当它们要发
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 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 大小跟: 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方向:沿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3)静摩擦力: 大小:跟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与产生相对运 动趋势的力的大小相等。
4、牛顿第一定律为什么又叫惯性 定律? 从两方面理解其内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自身有总保持原运动状态不 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惯性的存在, 因此又叫惯性定律。
5、怎样理解“惯性”? 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与其它因素无关。 注意:惯性的大小与速度无关
线运动状态
9、怎样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 力? 一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
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力与运动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力的合成1.合力、分力用一个力F来等效代替几个力时,被代替的几个力叫F 的分力,用来代替的F叫这几个分力的合力。

2.共点力共点力: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其中运动和力是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下面将以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为标题,依次介绍相关概念和内容。

一、运动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改变的现象。

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

直线运动是物体运动的轨迹为直线的运动形式,而曲线运动则是物体运动的轨迹为曲线的运动形式。

在直线运动中,我们可以通过速度和位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可以用公式v=Δs/Δt表示,其中v表示速度,Δs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当物体的速度为恒定时,我们称之为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时,我们称之为变速直线运动。

在曲线运动中,我们常用切向速度和径向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切向速度是物体沿曲线运动方向的速度,径向速度是物体离开或靠近曲线中心的速度。

二、力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发生位移、改变速度、改变形状等。

力的大小可以用牛顿(N)作为单位来表示。

力的方向可以通过箭头表示。

力的方向和大小合成为力的矢量。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就是所谓的惯性。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可以用公式F=ma来表示,其中F表示力,m 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反作用力。

这就是所谓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三、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间相互接触时阻碍运动的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静止时的摩擦力,它的大小与物体间的压力和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小于或等于静摩擦力时,物体将保持静止;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大于静摩擦力时,物体将开始运动。

动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它的大小与物体间的压力和物体间的摩擦系数有关。

动摩擦力一般小于静摩擦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整理 1、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概念的理解
(1)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力的物质性)
(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力的相互性) (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 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1)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注: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或运动的方向改变。


(2)可使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

(形变)
4、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来表示。

1N大小相当于拿起2个鸡蛋的力。

5、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
6、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观察弹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
读数时,视线、指针和刻度线应在同一水平面
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伸长的方向一致
7、力的三要素
]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1、合力的概念
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理解: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础上,也就是合力“取代了分力,因此合力不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另外一个力,它只不过是替了原来作用的两个力,不要误认为物体同时还受到合力的作用。

两个力合成的条件是这两个力须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否则求合力无意义。

12、力的合成
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叫做力的合成
(1)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是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和;方向与两力的方向相同数学表述:F合 =F1 + F2
(2)当两下力方向相反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差,方向为较大力的方向数学表述:F合 = F1 - F2 (其中:F1 > F2 )
几种特殊的力
1、弹力

(1)弹力的概念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弹力决定弹力大小的因素
(2)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也随之消失,对于拉伸形变(或者压缩形变)来说,伸长(或压缩)的长
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3)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平板的弹力垂直于板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曲面的弹力垂直于曲面该处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支撑点的弹力垂直于跟它接触的平面(或曲面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绳索的弹力沿着绳子指向收缩的方向。

2、重力
(1)重力的概念
定义: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符号:G)
理解: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它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重力的三要素
#
大小:G = mg(g=kg)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
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

其中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3、摩擦力
(1)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作用力,这个力叫摩擦力。

(2)物体之间产生摩擦力必须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第一:两物体相互接触;第二:两物体相互挤压,发生形变,有弹力;第三: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第四:两物体间接触面粗糙。

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但是不能把摩擦力方向理解为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4)摩擦的种类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
(5)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与物体间的压力有关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6)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
增大有益摩擦:增加物体间的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有害摩擦:减小物体间的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力与运动
1、平衡力
平衡力: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称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或叫作二力平衡。

平衡力的条件(或特点):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其中是否作用于同一物体是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还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关键2、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理解:(1)它包含两层含义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2)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定律
(3)物体不受力,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不一定不受力
3、惯性
惯性:物体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理解: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的快慢、是否受外力等都没有关系注意:惯性不是“力”,叙述时,不要说成“物体在惯性的作
用下”或“受到惯性的作用”等说法【记忆法】 (1)惯性理解的顺口溜“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2)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受力分析状态分析物体运动情况
不受力合力为0 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受平衡力
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 状态改变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