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合集下载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与意义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与意义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分类是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统计考察的基础。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分类,是一个比较含糊且难以统一的问题。

西方分类:萨拉蒙根据26个国家的比较研究,建立了国际非营利组织分类标准:①教育学术;②医疗;③社会福利;④文化休闲;⑤职业团体;⑥住宅开发;⑦国际事务;⑧公民倡议;⑨环境保护;⑩慈善;⑾宗教;⑵其他。

这种分类法很容易识别哪些组织是非营利组织,但不利于深入的学术研究,而且各个国家的背景存在差异。

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把非营利组织划分为3大类,15小类,它们是: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成人教育及其他;医疗和社会工作:医疗保健、兽医和社会工作;其他社区服务和个人服务:环境卫生、商会和专业组织、工会、其他会员组织(包括宗教和政治组织),娱乐机构、新闻机构,图书馆、博物馆及文化机构,运动和休闲。

欧共体经济活动产业分类体系把非营利组织划分为5类18项:教育: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和护理教育;研究与开发;医疗与卫生:医院、诊所,其他医疗机构,牙医和兽医;其他公众服务:社会工作、慈善机构、专业组织、雇主协会、工会、宗教组织和学会、旅行社;休闲与文化:娱乐机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动物园和体育组织。

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萨拉蒙教授主持开展的非营利组织国际比较研究项目中,42个国家的非营利组织的活动领域被划分为12个大类和26个小类。

美国流行的分类是将非营利组织分为会员制组织和非会员制组织,再将后者分为服务型组织和资助型组织。

在我国,政府所采用的正式分类是将民间非营利组织分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前者进一步分为基金会、学术性社团、行业性社团、专业性社团、联合性社团等;后者进一步分为教育类、科技类、文化类、卫生类、体育类、社会福利类等。

我们注意到,在一些学者关于分类的论述中,实际上存在着不同分类标准的交叉和混用,这在方法论上是不可取的。

因此,我们主张对非营利组织的分类,应当就不同层次进行分层分类;在每一层次的每一类别的确定上要遵循和采用同一标准。

管理知识(非营利组织理论概述)

管理知识(非营利组织理论概述)

管理知识(非营利组织理论概述)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

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包括艺术、慈善、教育、学术、环保等等。

它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同时具有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等重要特征。

非营利组织有时亦称为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与政府部门(第一部门)和企业界的私部门(第二部门),形成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力量。

非营利组织还是必须产生收益,以提供其活动的资金。

但是,其收入和支出都是受到限制的。

非营利组织因此往往由公、私部门捐赠来获得经费,而且经常是免税的状态。

私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款有时还可以扣税。

发展演变产生原因二战后,一方面,人们对两次大战进行了反思,战争给社会造成了空前的灾难和巨大浪费;另一方面,民族间的、地区间的、国家间的差别和矛盾继续存在,并可能激化。

人们发现,社会中的两大部门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活动与公共需求的平衡需要。

于是,社会组织形态开始蛹化,逐渐出现了第三部门——非营利性组织,也就是社会公益部门。

如出现了联合国,以协调国家之间的关系;建立世界银行,对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做扶贫性质的援助性贷款工作;成立了世界卫生组织,关注支持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卫生与健康问题;WTO组织也属于这种非政府组织。

这些组织的出现和发展大大有利于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这些公益组织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影响越来越大。

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三大部门内在也发生了变化。

逐渐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改造和建设,进行了市场化改革。

因市场化的选举竞争和规则的执行使政府腐败逐渐消除,社会服务水平得到极大地提高。

非营利性组织则通过公平的竞争主体和公行的自律互律准则,促进公益市场的透明化,提升公益组织的效率,增进社会的文明与和谐。

研究理论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在北美和欧洲,学术界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急剧增加,即使在东欧,对非营利组织也给予了高度关注。

非营利组织名词解释

非营利组织名词解释

非营利组织名词解释1. 引言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以公益事业为宗旨,通过自愿参与、捐赠和志愿服务等方式,从事慈善、教育、文化、环保等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的组织形式。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推动社会进步、改善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定义、特点、分类和运作等方面对非营利组织进行详细解释。

2. 定义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牟利为目的,追求社会公益目标的组织形式。

相对于营利性企业而言,非营利组织的主要目标是服务社会和公众,而不是追求经济效益。

这些组织通常由一群志愿者或慈善家发起成立,并依靠捐赠、赞助和政府补贴等方式筹集资金来实现自己的使命。

非营利组织可以包括慈善机构、教育机构、文化机构、环保机构等各种类型。

它们的活动范围广泛,可以涉及到救助贫困人群、推动教育发展、保护文化遗产、倡导环保理念等多个领域。

3. 特点非营利组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3.1 非盈利性非营利组织的目标不是追求经济利益,而是追求社会公益目标。

它们的主要收入来源通常是捐赠和赞助,而不是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来获取盈利。

3.2 公共性非营利组织的服务对象通常是公众或特定群体,其活动对社会具有普遍意义和影响力。

它们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和满足社会需求来实现自己的使命。

3.3 自愿参与非营利组织的成员和志愿者都是出于自愿参与其中,并且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努力。

他们通常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为组织提供专业化的支持和服务。

3.4 独立性非营利组织在开展活动时享有一定的独立性,不受政府、企业或其他组织的控制。

这使得它们能够更加自主地选择目标和实施策略,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4. 分类根据不同的目标和活动领域,非营利组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4.1 慈善机构慈善机构是最常见的非营利组织形式之一,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社会福利。

慈善机构通常通过筹集资金、物品和志愿者等方式来开展救助活动,如救助贫困人群、关爱儿童、支持老年人等。

4.2 教育机构教育机构是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非营利组织。

第一章_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第一章_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第一章 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分类引言第一章我们来学习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和分类等基本问题。

这些问题是关于非营利组织的最基本的常识,却也是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非营利组织”成了世界性的话题。

小到社区的邻里纠纷和垃圾分类,大到各种国际纷争和区域冲突,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几乎都牵涉到这些既不是政府也不是企业的社会组织。

非营利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在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作用和影响也渗透到千家万户。

与之相适应,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也开始兴起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莱斯特·萨拉蒙(Lester Salamon)教授主持开展的非营利组织国际比较研究项目,迄今为止一共囊括了41个国家,世界各国的数千名学者参加其研究;著名管理学大师彼特·德鲁克(Peter F.Drucker)和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先后推出有关非营利组织的畅销书。

在中国,非营利组织“热”也开始悄悄升温,近两年在北京召开的有关非营利组织的国际会议先后有四次,出版的相关书籍越来越多地陈设在了大大小小的书店里,有的还颇为走俏。

那么,究竟什么是非营利组织呢?为什么人们如此关注它们?非营利组织活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哪些领域里?其中包括了哪些不同类型的组织?它们在社会发展中居于什么地位?如何从理论上把握或理解这些组织?等等。

本章将概要地回答这样一些问题。

这一章分为四节:第一节说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和属性,这是学习非营利组织的首要前提;第二节介绍非营利组织主要的六个活动领域;第三节阐述作者关于非营利组织分类的基本观点;第四节说明非营利组织在现代社会的地位。

本章要点z非营利组织是NPO的译名,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其基本属性包括三个方面: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公益性或互益性。

z非营利组织活跃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

第一章非获利组织的界定与分类一、非营利组织概念:非营利组织:是国家组织和市场组织之外的一个组织系统,它以服务公众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所得不仅不被任何个人牟取私利,而且其自身具有合法的免税资格和提供捐赠人减免税收的合法地位的组织。

二.非营利组织的特征1. 非营利性是指他们不以营利为目的,法律也禁止他们将营利分派给组织的经营者。

2. 中立性狭义的非营利组织在政治上采取中立立场,既不与特定的政党结盟,不卷入选举公职人员的党派斗争。

3. 自主性指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

4.使命感 5. 多样性 6. 专业性7. 灵活性8. 开创性9. 参与性10. 低本钱:主要依托志愿者投入的组织可以在必然程度上节省劳动本钱三、非营利组织的分类1、事业单位①科教文卫事业单位②农林水利气象等事业单位③公交商贸事业单位④社会福利事业单位2、民间非营利组织①社会集体②基金会③民办非企业单位第二节非营利组织的大体职能一、非营利组织与相关各方的关系(四方)1、非营利组织与资助者的关系:每一名捐赠者都有权对受捐单位的财务进行核查,而受捐单位也应及时发布对资金的利用情况。

2、非营利组织与需求者的关系:非营利组织对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增进作用3、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关系(1)友好合作(2)彼此依赖(3)缺乏信赖、彼此独立(4)不往来,业务冲突4、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关系第三节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对象和内容一、非营利组织财务特征一、顾客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顾客支持型组织”“公众支持型组织”二、不存在利润指标3、责权利不是很明确4、所有权形式特殊二、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非营利组织的目标是完成某一具体的社会使命。

与非营利组织的目标完成某一具体的社会使命相适应,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描述为:获取并有效利用资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

第二章非营利组织预算管理一、非盈利组织预算的概念非盈利组织预算:是非盈利组织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依照国家规定的工作任务和事业计划,依据定员定额和收支标准编制的计划内的财务收支计划。

非营利组织学中的名词解释

非营利组织学中的名词解释

非营利组织学中的名词解释一、介绍非营利组织学是研究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管理和运营等方面的学科,是现代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文将从几个重要的名词角度出发,探讨非营利组织学的相关知识。

二、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追求社会公益、服务社会福利的组织形式。

它与营利性组织相对,主要包括慈善机构、社会团体、基金会等。

非营利组织的特点是公共性、自愿性、民主性和非营利性。

其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捐赠、赞助和政府的拨款。

三、社会企业社会企业是一种创新型组织形式,旨在通过商业模式实现社会变革。

它将商业运作与社会价值创造相结合,追求经济可持续与社会责任的双重目标。

社会企业以社会问题解决为导向,利用商业手段为社会提供有益的产品和服务。

四、社会创业社会创业是指追求社会变革和社会创新的创业行为。

区别于传统创业仅追求经济利益,社会创业更加注重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生活质量。

社会创业家通常运用创造力、创新思维和社会专长来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五、社会创新社会创新是指通过创新性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行为或计划。

社会创新可以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组织形式、政策机制或技术应用。

它涉及到社会变革和社会学科领域的交叉。

六、社会影响评估社会影响评估是一种评估非营利组织项目或社会企业活动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和效果的方法和工具。

通过系统收集和分析数据,社会影响评估可以评估项目的效果和可持续性,以指导决策和改进。

七、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是指个人或群体自愿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他人或社会提供无偿帮助的行为。

志愿服务是非营利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动社会资源,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八、非营利组织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是指对非营利组织进行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

与营利组织管理相比,非营利组织管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如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人员的多样性和组织目标的多重性。

因此,非营利组织管理需要注重效率、责任和创新。

第一章 非营利组织概述(王智慧)

第一章 非营利组织概述(王智慧)

4. 按照组织性质分类
1)动员资源型。 2)公益服务型。 3)社会协调型。 4)政策倡导型。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原因及作用
一、非营利组织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1. 非营利组织兴起是保障公民结社权利的需要 2. 非营利组织的兴起是弥补政府失灵的需要 3. 非营利组织的兴起是提高社会效益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4. 非营利组织的兴起是社会多元化的需要。 5. 非营利组织的兴起是缓解社会发展危机的需要。
本书将非营利组织定义为:
正式的、不以营利目的、通过志愿行为 想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能够独立运行的社 会组织。
二、非营利组织的特征
最具代表性的且为多数人所接受的是美国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非 营利组织国际比较研究中心负责人、著名非营利组织实证研究教 授萨拉蒙和恩尼尔(Salamon & Anheier)描述的特征,他们认 为,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如下: 1. 正式的组织(Organized)。 2. 民间组织(Private)。 3. 非营利且不能分配利润(Non-profit distributing)。 4. 自我治理(Self-governing)。 5. 志愿性(Voluntary)。 6. 公共利益属性(Public benefit)。
社会教育者:非营利组织通过出版刊物、举办活动、专业训练课程 、研讨会、图书设施及提供咨询等方式,负起传递各种信息的责任 ,藉以提供新的观念,促使大众(包括决策者在内)注意和了解社 会问题,改革社会大众或决策者对社会的刻板印象或漠视的态度, 补充正规学校教育体系的不足,并间接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 改革与倡导者:非营利组织往往从社会各层面的实际参与中,实际 了解政府政策的偏斜,洞察社会的脉动和需求,并运用服务经验展 开舆论和游说,促成社会态度的变迀,并引发政策对法规的制定或 修正,扮演整个社会体系与政府组织的监督者与批评者的角色。

非盈利组织的定义和分类

非盈利组织的定义和分类

非盈利组织的定义和分类什么是非盈利组织?非盈利组织,又称作非营利组织或非政府组织,是一个在不以经济收益为主要目的的实体,旨在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公共福利的组织形式。

尽管它们不会以盈利为目的,但它们仍然需要筹集足够的资金来维持运营和实现组织的目标。

分类非盈利组织可以按照企业类型、目的、规模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种分类方法:按照组织运营类型分类1.慈善组织:慈善组织主要通过募捐资金和筹集物品来支援贫困的人的生活,为慈善事业提供物质帮助。

这种组织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透明度要求很高,必须在保障财力公开的前提下,以专业化的方式审核与避免慈善生意。

2.文化和教育组织:这类组织致力于帮助人们增进教育和文化认识,为民众普及科学知识,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文化资源。

3.健康组织:这类组织主要于提高社会公共卫生、医疗水平、普及健康知识和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开展公益医疗、急救、保健、防疫等方面的活动。

4.环境组织:这类组织主要从事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致力于为当地的环境提供持久的保护和监管服务。

按照组织目的分类1.社会救助组织:主要提供生命基本需求,如食品、住房和,保健等,并提供就业机会和帮助脱贫计划。

2.社区组织:以组织社区居民为主,为社区提供康娱活动、兴趣爱好培训、宗教活动等服务。

3.政治和人权组织: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推动社会基本人权;维护个人和执政方向上的正义。

按照组织规模分类1.宗教组织:宗教组织是规模较大且制度化的,组织结构非常严谨。

作为一个大型的非盈利组织,它们通常由教团或教会负责管理,并依赖于信徒的捐赠和奉献来维持运营。

2.民间发展组织:这类组织通常是由志愿人员组成,运作规模比较小,但在解决当地社区发展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结论总之,非盈利组织在各个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依靠活跃的公民社会和勇于创新的姿态,探索着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正的新模式。

相信在未来,更多的非盈利组织将在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全球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分类讨论“非营利组织”问题,首先面对的是对这一词汇的定义及相关的分类问题。

这两个方面又都容易引起歧义,故这里首先分别作较详细的阐释。

1.非营利组织的定义非营利组织是英文non-profit organization (NPO )的中译,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1].与非营利组织类似的词汇还有“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公民社会组织”(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第三部门”(third sector)等。

1998年国务院将设于民政部的原社会团体管理局改为民间组织管理局,“民间组织”一词从此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中国官方用语开始被正式使用[2].这些词汇的含义大同小异,这里不作深入探讨,本文所称“非营利组织”,在一定意义上和上述词汇是相通的,可互换使用。

那么,如何理解非营利组织呢?国际社会对这种社会组织的关注大致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开始有学者关注中国的类似组织。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较为流行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莱斯特.萨拉蒙(Lester Salamon)教授提出的所谓五特征法,即将具有以下5个特征的组织界定为非营利组织:(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

这一定义被用于萨拉蒙教授主持的对全球42个国家非营利组织开展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后来常为人们所引用。

在这一定义的5个特性中,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被公认为是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性被视为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但对非营利组织的其他特征,有人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情况提出了修正。

日本的重富真一提出结合亚洲国家的国情,可将上述定义修正为如下6个条件:(1)非政府性;(2)非营利性;(3)自发性;(4)持续性/形式性;(5)利他性;(6)慈善性[3].他强调亚洲的多数国家属发展中国家,从经济上和社会上救助弱势群体是非营利组织存在和发展的特殊背景,因而应将利他性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以区别那些以相互扶助为目的的社区非营利组织;进一步来看,具有利他目的的非营利组织,其开展活动的主要资金不能来自受益者,而应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和受益者之外的其他主体,换言之,是否非政府组织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其资金是否来自向受益者收费之外的其他来源,即慈善性。

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功能及其分类

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功能及其分类

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功能及其分类一、本文概述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同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组织,而是致力于推动社会公益、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区发展等多元化目标。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功能及其分类,以揭示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我们将概述非营利组织的基本定义和特性,然后分析其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具体功能。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非营利组织的分类,包括其按照活动领域、组织结构和资金来源等不同维度的划分。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希望能够增进对非营利组织的理解,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功能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

它们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以下是非营利组织的主要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非营利组织往往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通过提供教育、医疗、法律援助等资源,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状况,保障基本权利。

这些行动不仅缓解了社会不公,也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

弥补市场失灵:非营利组织在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发挥作用,如提供公共服务、保护环境、推动科技创新等。

它们通过自身的专业性和灵活性,有效地补充了政府和市场的不足,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

推动社会创新与发展:非营利组织在推动社会创新、引领社会潮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创新的项目设计、服务模式、技术手段等,为社会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和机遇。

弘扬社会价值观:非营利组织通过自身的行动和倡导,弘扬了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如公益、互助、诚信、创新等。

这些价值观的传播和实践,不仅丰富了社会的精神文化,也提升了公众的道德素质。

提供多元参与渠道:非营利组织为公众提供了多元参与社会事务的渠道,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社会的管理和决策中来。

这不仅增强了公众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也提高了社会的民主程度和透明度。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和视角,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非盈利组织绩效管理

非盈利组织绩效管理
▪ 1、不以营利为目的; ▪ 2、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因为出资而拥有非营利组
织的所有权,收支结余不得向出资者分配; ▪ 3、非营利组织一旦进行清算,清算后的剩余财
产应按规定继续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 可以看出,此定义借鉴了美国的定义,且更加突 出了非营利性和社会公益目的。按照此定义,我 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 办非企业单位,这就与我国的事业单位区分开来。
▪ 在我国,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在正式 文件中基本没有出现过。
▪ 在研究非营利组织时,不少人常常谈到事业单位。 从经营目的来说,我国的事业单位应属于非营利 组织的范畴,但其具有国有属性,且多是由财政 拨款的。因此,不宜将事业单位与非营利组织混 为一谈。
▪ 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我们在界定中国的非营利 组织的边界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 第二部门是企业,也就是经济部门。它是以营利 为主要目的,它投资是要有收益的,在市场环境 中遵循市场原则,配置资源,创造财富。
▪ 二战后,一方面,人们对两次大战进行了反思, 战争给社会造成了空前的灾难和巨大浪费;另一 方面,民族间的、地区间的、国家间的差别和矛 盾继续存在,并可能激化。
▪ 人们发现,社会中的两大部门已不能满足社会经 济活动与公共需求的平衡需要。于是,社会组织 形态开始蛹化,逐渐出现了第三部门——非营利 性组织,也就是社会公益部门。
▪ 同时,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 单独依靠政府力量已不能解决众多的社会问题。 而非营利组织的兴起,恰恰弥补了第一、二部门 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不足,因此,受到人们的高 度重视。
3、历史演变
▪ 非营利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出现、成长是有一个过 程的。二战以前,社会主要可划分为两大部门:
▪ 第一部门是政府部门。它通过税收形式从企业得 到资金,用于解决社会公共事务,解决企业和个 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使社 会获得基本的平衡与和谐。

非营利组织支出经济分类项级科目

非营利组织支出经济分类项级科目

非营利组织支出经济分类项级科目
1. 人力资源类
- 工资和薪酬:用于支付组织员工的工资和薪酬。

- 社会保障费用:包括各种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失业保险费用。

- 培训和发展:用于组织员工培训和发展的费用。

2. 行政费用类
- 办公用品和设备:购买和维护办公用品和设备的费用。

- 租赁和物业费用:用于租赁办公场所和支付物业费用的费用类别。

- 通讯费用:涵盖电话、互联网和邮寄等通讯费用。

- 差旅费用:用于组织员工的出差和差旅费用。

- 会议和活动费用:用于组织会议和活动的费用。

- 银行和财务费用:包括银行手续费和财务咨询费用等。

3. 市场和宣传类
- 广告和促销:用于组织广告和促销活动的费用。

- 市场调研:用于进行市场调研和调查的费用。

- 媒体和公关:用于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的费用。

4. 技术和信息类
- 软件和许可费用:购买和维护软件和许可证的费用。

- 硬件设备:购买和维护硬件设备的费用。

- 网络和电信费用:涵盖网络和电信设施的费用。

5. 研究和开发类
- 科研和开发:用于组织科研和开发活动的费用。

6. 慈善和社会福利类
- 慈善捐赠:用于慈善捐赠和社会福利活动的费用。

请注意,以上经济分类项级科目仅作为参考,并根据非营利组织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第一章 非营利组织的定 义与分类
第一节 定义和属性
► 由于世界各国的政治、文化、历史背景不同,对非 营利组织的定义方法有较大差别:
► 从法律上定义 ► 从资金来源上定义 ► 从目的或功能上 ► 从“结构-运作”上定义
定义
英文Nonprofit Organization,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 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
第四节 地位
►第一部门:国家,缺乏效率 ►第二部门:市场,缺乏公平 ►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在国家与市场之间
第一部门 国家:为民服务
第二部门 市场:创造利润
第三部门 NPO:改善人类
第四节 地位
与国家和市场相比较有这些不足: 1、无论国家体系还是市场体系,都是相对独立的整
体,第三部门却不构成一个整体,比较分散; 2、非营利组织动员的社会资源无论在规模上、构成
相似概念:NGO
基本属性
非营利性--不以营利为目的 ;不能进行剩余收入(利润)的分配(分 红);不得将组织的资产以任何形式转变为私人财产 。
非政府性--独立自主的自治组织 ;自下而上的民间组织;属于竞争性的 公共部门。
志愿公益性或互益性—志愿者和社会捐赠 ;社会公开性与透明性;提供 两种竞争性公共物品
第二节 活动领域
►环境保护 ►扶贫发展 ►权益保护 ►社区服务 ►经济中介 ►慈善救济
第三节 分类
➢ 按构成分类——会员制组织,非按会员制组织;
➢ 按活动领域分类——环保组织,妇女组织,人权组织,行业协

会,商会,工会,学校,医院,俱乐部

组织,社区组织;
➢ 按资源来源分类——政府资助的组织,自主经营的组织,慈善组

织,互助组织与合作社,非营利企业;

非营利组织管理定义和分类

非营利组织管理定义和分类
❖权益保护 ❖ 这里的权益保护指的是对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
1.2 活动领域
❖行业协会
❖ 行业协会是非营利组织中的特殊部分,是活跃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非营利组织,指那些由作为 市场主体的企业或企业家,基于一定的经济关联 性和利益共同性而结成的,具有共同体特征的社 会团体。
1.3 分 类
会员制
❖ 非营利 ❖ 组织
非会员制
公益型
非公益 型
基金型
实体型
1.4 地位
❖ 第一,政治权力是国家体系的核心,也是各种国家机器运行和发挥作 用的内在动力;
❖ 第二,以各种形式的税收为基础的经济权力是国家体系赖以存在和发 展的基础,也是各种国家机器得以维持的基本保证;
❖ 第三,自上而下的统治体系不仅是决策及其执行的基本框架。 ❖ 第四,国家体系运用政治权力,以税收的形式集中经济资源。 ❖ 第五,国家体系的主体或最高组织形式。
织和企业、政府的本质区别分别是什么? ❖2 非营利组织的主要活动领域包括哪些方面
?为什么? ❖3 非营利组织为什么被称为“第三部门”?
这种看法有什么缺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环境保护
❖ 环境保护指的是环境、生态与资源的保护。环境保护是当 今非营利组织非常集中和活跃的领域之一。
❖公益服务
❖ 公益服务指的是面向各种受益人群直接提供具有公益性的 社会服务。
1.2 活动领域
❖扶贫发展 ❖ 扶贫发展指的是救助贫困与促进发展社区发展。
❖社区发展 ❖ 日益成为非营利组织活跃的重要领域。
第一章 定义和分类
❖ 本章要点
❖ 非营利组织是NPO的译名,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 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
❖ 非营利组织活跃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非营利组织管理指南

非营利组织管理指南

非营利组织管理指南第1章非营利组织概述 (3)1.1 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特征 (3)1.2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与使命 (3)1.3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4)第2章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 (4)2.1 遵循法律法规 (4)2.2 以使命为导向 (5)2.3 公开透明与问责 (5)2.4 持续创新与能力建设 (5)第3章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 (5)3.1 理事会制度 (5)3.1.1 理事会产生及组成 (5)3.1.2 理事会职能 (5)3.1.3 理事会会议制度 (6)3.2 管理层职责 (6)3.2.1 机构设置 (6)3.2.2 岗位职责 (6)3.2.3 绩效考核 (6)3.3 监事会与审计 (6)3.3.1 监事会产生及组成 (6)3.3.2 监事会职能 (6)3.3.3 审计 (6)3.4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6)3.4.1 内部控制 (7)3.4.2 风险管理 (7)3.4.3 信息披露 (7)第4章非营利组织的战略规划 (7)4.1 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7)4.2 制定战略规划的过程与方法 (7)4.3 战略规划的执行与评估 (7)4.4 战略规划的调整与优化 (8)第5章非营利组织的项目管理 (8)5.1 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 (8)5.2 项目立项与策划 (8)5.2.1 项目识别与需求分析 (8)5.2.2 项目目标与范围确定 (9)5.2.3 项目计划与预算编制 (9)5.3 项目执行与监控 (9)5.3.1 项目团队建设与管理 (9)5.3.2 项目进度监控与调整 (9)5.3.3 风险识别与应对 (9)5.4 项目评估与总结 (9)5.4.1 项目成果评估 (9)5.4.2 项目效益分析 (9)5.4.3 项目总结与经验传承 (9)第6章非营利组织的资源筹集 (10)6.1 资源筹集的重要性 (10)6.2 筹资策略与方法 (10)6.3 补助与招投标 (10)6.4 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 (10)第7章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 (11)7.1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 (11)7.2 员工招聘与培训 (11)7.2.1 招聘 (11)7.2.2 培训 (11)7.3 绩效考核与激励 (12)7.3.1 绩效考核 (12)7.3.2 激励 (12)7.4 志愿者管理 (12)第8章非营利组织的品牌建设与传播 (12)8.1 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12)8.1.1 增强组织公信力 (12)8.1.2 提高支持者和志愿者招募效率 (12)8.1.3 促进资源获取 (12)8.1.4 有助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12)8.2 品牌定位与核心价值 (12)8.2.1 品牌定位 (13)8.2.2 核心价值 (13)8.2.3 品牌个性与差异化 (13)8.2.4 品牌视觉识别系统 (13)8.3 媒体关系与公关传播 (13)8.3.1 建立和维护媒体关系 (13)8.3.2 新闻发布与媒体采访 (13)8.3.3 危机公关处理 (13)8.3.4 媒体合作与公益活动 (13)8.4 网络与新媒体营销 (13)8.4.1 网站与社交媒体建设 (13)8.4.2 内容营销策略 (13)8.4.3 网络广告与推广 (13)8.4.4 网络公益活动策划与实施 (13)第9章非营利组织的合作与联盟 (13)9.1 合作与联盟的意义 (13)9.2 合作伙伴的选择与维护 (13)9.3 跨界合作与创新发展 (14)9.4 政产学研合作模式 (14)第10章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15)10.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目标 (15)10.2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径 (15)10.3 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 (15)10.4 评估与监测可持续发展成果 (16)第1章非营利组织概述1.1 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特征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简称NPO)是指以公益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通过提供商品或服务,致力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和公民福祉的组织。

高级财务管理学(第四版)王化成-第十章

高级财务管理学(第四版)王化成-第十章
› 要求: 对湖海大学偿还债务的能力进行评价。从资本结构等相关理论出发, 给 湖海大学设计一种更好的财务方案。请从财务管理的视角讨论高校过度 负债问题的利弊。
THANKYOU
› 负债会增加非营利组织的成本 › 获得政府拨款、吸收个人捐赠、创造额外收入是非营利组织提高
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10.5 非营利组织的资本预算决策
项目分析的目标
› 非营利组织的整体目标是向社会提供服务,而不是股东财富最大 化
› 资本预算决策除了考虑项目的盈利能力外,还要考虑其他许多要 素,包括某些非经济要素,如社会的正常运行等
非营利组织债务资金的筹集
› 凭信用担保取得贷款 › 在事业单位下成立公司,通过公司取得贷款
10.4 非营利组织的筹资管理
资本成本
› 非营利组织的资本包括债务资本和基金资本 › 非营利组织的资本成本的特征:
一是非营利组织不用缴纳税收二 是与企业权益资本不同
10.4 非营利组织的筹资管理
资本结构决策
10.1 非营利组织概述
国外非营利组织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区别
› 制度规范模式与准则规范模式的不同 › 资金来源的渠道不同 › 资金管理与资金运用不同
10.2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概述
非营利组织财务活动
› 非营利组织财务活动是非营利组织以现金收支为主的资金收支活 动的总称。
› 主要涉及三个方面:预算资金收支活动、预算外资金收支活动、 经营活动。
2006年 , 小高从某财经大学毕业, 分配到湖海大学财务处做财务分析工作。 以下是他了解的湖海大学2006年的财务状况
› 1 . 学校经费总支出27 400万元
› 2 . 学校经费总收入27 600万元 › 3 . 2005年年末学校总资产为19亿元, 总负债12亿元, 其中银行长期

【税会实务】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的分类

【税会实务】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的分类

【税会实务】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的分类
收入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包括四种分类)
1.按照来源不同分类:可分为捐赠收入、会费收入、提供服务收入、政府补助收入、投资收益、商品销售收入和其他收入等7种。

2.按民间非营利组织业务的主次分类:可分为主要业务收入(捐赠收入、会费收入、提供服务收入、政府补助收入、投资收益、商品销售收入)和其他收入(固定资产处置净收收益、无形资产处置净收益)两种。

3.按照收入是否受到限制分类:可分为限定性收入和非限定性收入两种。

如果资产提供者对资产的使用设置了时间限制或者(和)用途限制,则所确认的相关收入为限定性收入;否则为非限定性收入。

如捐赠收入和政府补助收入,应当视相关资产提供者对资产的使用是否设置了限制,分为限定性收入和非限定性收入进行核算;而会费收入、提供服务收入、商品销售收入和投资收益等一般为非限定性收入,但并非绝对如此。

4.按照收入是否为交换交易形成的分类:可分为交换交易形成的收入(商品销售收入、提供服务收入和投资收益)和非交换交易形成的收入(捐赠收入和政府补贴收入)等两种。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同时,由于会计又分很多行业,比如工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酒店企业会计、餐饮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等。

会计处理,关键是思路,因为课堂上不可能教给你所有行业,怎么样才叫学会了实操呢,就是你有了一个基本的账务处理流程,知道一些典型的业务金额是怎么由凭证最后转接到到报表的。

也就是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每一笔业务发生后,你都知道最后会影响到报表上那个栏目的数据。

这是学习的重点,要时刻思考这个问题,想不明白,多问老师。

等你明白了,会计真的很简单了。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分类讨论“非营利组织”问题,首先面对的是对这一词汇的定义及相关的分类问题。

这两个方面又都容易引起歧义,故这里首先分别作较详细的阐释。

1.非营利组织的定义非营利组织是英文non-profit organization (NPO )的中译,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1].与非营利组织类似的词汇还有“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公民社会组织”(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第三部门”(third sector)等。

1998年国务院将设于民政部的原社会团体管理局改为民间组织管理局,“民间组织”一词从此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中国官方用语开始被正式使用[2].这些词汇的含义大同小异,这里不作深入探讨,本文所称“非营利组织”,在一定意义上和上述词汇是相通的,可互换使用。

那么,如何理解非营利组织呢?国际社会对这种社会组织的关注大致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开始有学者关注中国的类似组织。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较为流行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莱斯特.萨拉蒙(Lester Salamon)教授提出的所谓五特征法,即将具有以下5个特征的组织界定为非营利组织:(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

这一定义被用于萨拉蒙教授主持的对全球42个国家非营利组织开展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后来常为人们所引用。

在这一定义的5个特性中,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被公认为是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性被视为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但对非营利组织的其他特征,有人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情况提出了修正。

日本的重富真一提出结合亚洲国家的国情,可将上述定义修正为如下6个条件:(1)非政府性;(2)非营利性;(3)自发性;(4)持续性/形式性;(5)利他性;(6)慈善性[3].他强调亚洲的多数国家属发展中国家,从经济上和社会上救助弱势群体是非营利组织存在和发展的特殊背景,因而应将利他性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以区别那些以相互扶助为目的的社区非营利组织;进一步来看,具有利他目的的非营利组织,其开展活动的主要资金不能来自受益者,而应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和受益者之外的其他主体,换言之,是否非政府组织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其资金是否来自向受益者收费之外的其他来源,即慈善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分类讨论“非营利组织”问题,首先面对的是对这一词汇的定义及相关的分类问题。

这两个方面又都容易引起歧义,故这里首先分别作较详细的阐释。

1.非营利组织的定义非营利组织是non-profit organization (NPO )的中译,一般认为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1].与非营利组织类似的词汇还有“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公民社会组织”(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第三部门”(third sector)等。

1998年国务院将设于民政部的原社会团体管理局改为民间组织管理局,“民间组织”一词从此作为“非营利组织”的官方用语开始被正式使用[2].这些词汇的含义大同小异,这里不作深入探讨,本文所称“非营利组织”,在一定意义上和上述词汇是相通的,可互换使用。

那么,如何理解非营利组织呢?国际社会对这种社会组织的关注大致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开始有学者关注中国的类似组织。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较为流行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莱斯特.萨拉蒙(Lester Salamon)教授提出的所谓五特征法,即将具有以下5个特征的组织界定为非营利组织:(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

这一定义被用于萨拉蒙教授主持的对全球42个国家非营利组织开展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后来常为人们所引用。

在这一定义的5个特性中,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被公认为是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性被视为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但对非营利组织的其他特征,有人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情况提出了修正。

日本的重富真一提出结合亚洲国家的国情,可将上述定义修正为如下6个条件:(1)非政府性;(2)非营利性;(3)自发性;(4)持续性/形式性;(5)利他性;(6)慈善性[3].他强调亚洲的多数国家属中国家,从上和社会上救助弱势群体是非营利组织存在和发展的特殊背景,因而应将利他性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以区别那些以相互扶助为目的的社区非营利组织;进一步来看,具有利他目的的非营利组织,其开展活动的主要资金不能来自受益者,而应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和受益者之外的其他主体,换言之,是否非政府组织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其资金是否来自向受益者收费之外的其他来源,即慈善性。

重富真一的标准比流行的非营利组织定义严格,突出了发展中国家非营利组织扶助救济的重要属性。

在我国,完全符合西方标准的非营利组织几乎不存在。

但又确实存在一些从行为和运作机制上不同于政府又不同于的社会组织,因而中国学者大多更倾向于从推动和促进非营利部门的发展的角度出发,不将定义限制得过于严格。

比如康晓光认为,只要是依法注册的正式组织,从事非营利性活动,满足志愿性和公益性要求,具有不同程度的独立性和自治性,即可称为“中国的非政府组织”。

[4]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际上,非营利组织都并非是一个具有明确内涵和外延的术语,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不同的侧重,但这一概念总体上强调的是类似的属性,即指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社会组织,从这个意义上非政府组织被称之为区别于政府与企业的“第三部门”。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提出,在观察中国的非政府组织时需要注意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地位与实际属性不完全对等。

在中国,与萨拉蒙的定义最为接近的法律实体,是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并为《民法通则》所承认的社会团体,以及按照有关行政法规所定义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5]但它们并不代表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全部,也称不上是典型。

这主要与中国民间组织在双重管理体制下的登记困境和税收法律体系不完善造成的公益不足相关。

如一些从事非营利公益活动的组织不得不以企业法人的身份存在,而一些营利性的培训机构等也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在名义上成为非营利组织。

同时,社会团体大多缺乏“独立性”和“自治性”,而许多未经注册的组织却在不同程度上合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

在国外,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地位一般依据税收情况确定,如美国非营利机构在国税局申请,大量基层组织并未经过国税局登记而存在,虽不享有免税待遇但具有合法地位;日本除正式登记为NPO 法人之外,存在大量的任意团体;我国地区也存在许多合法的“非法人”非营利组织。

第二,处于转型中的事业单位可以被纳入观察视野。

由于计划经济下的政企合一、政社合一,中国在改革开放前不仅缺乏独立于政府运作的民间组织,甚至连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也不存在,有的只是国家概念下的“单位”。

[6]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这些“单位”逐渐分化成为市场体系中不同运作机制的部门。

事业单位正处在转型的时期,一部分已经相对独立出来,成为具有一定自治性的实体,更多的还在转化的过程中。

而从发展的角度看,事业单位今后必将趋于分化,除少量重要者由国家财政支持成为国立的非营利机构,大量的事业单位或者转化为市场经济中独立运作的经济实体,即企业,或者成为社会中自治性的非政府组织。

如目前的非营利、非营利性分类管理已经实施,体现了卫生事业单位转型的思路。

第三,性自治组织属于广义的非政府组织概念。

萨拉蒙在其早期研究中,对非政府组织的界定还有“非政治性”和“非宗教性”的限制,但后来特意去掉了这两个条件,扩大了非政府组织的范围。

有人认为在中国村民自治过程中产生的村民自治组织(村委会)以及社区建设中出现的社区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也应被包括在非政府组织的概念中[7].我们认为,在广义上,村委会和居民委员会也合乎非政府组织的属性,但其产生背景较特殊,且是一个数量众多的同质群体,因此在研究时需要将其与一般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区分开来。

概而言之,我们认为,定义中国非营利组织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且具有正式的组织形式、属于非政府体系的社会组织,它们具有一定的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或互益性,但并非面面俱到,需要客观而动态地加以观察和理解。

在当前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时期的条件下,较宽泛的界定标准将有利于更好地推动相关社会组织的发展。

当然,进行的分析、研究和管理,应当细致分类,以便针对各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按其特性区别对待。

真正较严格地满足上述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的组织,可理解为狭义的或典型的非营利组织。

2.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分类体系目前,中国尚没有一个明确的非营利组织分类标准。

现行法规体系中只将其划分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这对于完善税收与管理体系显然不利。

从长远看,美国的做法值得借鉴。

在美国,只为会员服务的互益型组织虽可享受免税待遇,但接受捐赠时要所得税;只有那些为公民服务的公益型组织不仅享受免税待遇,且其接受捐赠时会得到优惠的扣税待遇。

参照这一思路,可将中国现阶段的非营利组织大体上分为会员制互益型组织、会员制公益型组织、运作型组织和实体型社会服务机构等,其中各种类型下还可以再作细分。

另外,人民团体、未登记或转登记团体(如在工商部门登记的非营利性团体),都可依照其组成分别划入这些组织形式中。

值得一提的是国有事业单位,它们是使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各种非营利性活动的组织,其中包括各种国有的医院、学校、剧团、养老院、研究所、中心、图书馆、美术馆等等,这类事业单位在登记管理上属中央编制办。

许多事业单位目前正处在一个转型过程,部分也将逐渐分化成不同形式的非政府组织。

图1概括了中国现有的各种主要的非政府组织。

图1中国非营利组织基本分类与现有法规框架下的分类标准相比,上述分类体系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以公益性和互益性作为基本区分标准。

“公益”是指社会上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或社会全体的利益),“互益”是指某一特定群体内的互助性利益。

将单纯互助性的社团与公益性社团区别开来有利于税收政策的制定。

这里侧重说明一下互益型组织,它们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不同方面,最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

存在于经济领域里的互益型组织,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行业协会、商会、职业团体、工会等,其共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们的活动和企业等营利组织密切联系在一起,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这类组织通常被称之为“经济团体”、“产业团体”、“劳工组织”等,而区别于通常所说的社团。

我们称之为经济性团体,由于其与市场经济结合最紧密,在运作机制、管理方法上都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团体。

互益型组织的另一类是社会性团体,如各种学会、同学会、联谊会、兴趣团体等,较为集中地体现了非营利组织的基本属性。

第二,将基金会单独列出。

目前我国的法规体系中将基金会同其他会员制社团统一归为社会团体,而实际上基金会与会员制社会团体的组织性质与运作模式均有很大不同,将会员制组织与运作型基金会区分是当今世界常见的做法,如我国台湾地区分别用公益社团法人和公益财团法人来规范社会团体和基金会。

基金会又按照资金运营方式分为自行运营资金的“运作型基金会(Operating foundation)”和专门用于资助的“资助型基金会(Grant-makingfoundation)”。

第三,将实体型社会服务机构进一步细分。

由于学校和医院在满足公益需求中的特殊性和专业属性,一般均被单独列出,并通过特别立法加以规范,如日本的“特殊法人”(学校法人和医疗法人)等。

这类组织因其实体性和服务性的特点,通常不列入所谓狭义非营利组织的范畴。

在我国,现行法规中只有1998年公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能够对这类组织加以规范,但即使按照上述条例等级确认以后,也因没有明确的法人地位而在税收上难以定性。

因此,我们主张:将非营利医院和非营利学校单独列出实行特殊政策。

第四,给各种非营利组织以更大的法律生存空间。

如“未登记或转登记团体”,其中大量的是因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无法去民政部注册登记,它们采取多种变通的方式以便生存和活动,包括注册为工商企业等。

对于这类组织,不应一概视为“非法”而加以取缔,应依照法律允许它们生存和开展必要的活动。

二、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特征1.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机遇截至2001年底,民政部登记的全国各类社会团体12.9万个,重新登记确认的民办非企业单位8.2万家。

[8]中国的非营利组织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种状况体现了非营利组织面临的许多有利的发展机遇,主要包括如下6个方面:第一,始于197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带来了生存空间。

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蕴涵在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巨大的能量和多样化的需求,原有的政治化、行政化、一体化的社会走向了开放化、市场化和多元化。

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形成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为整个社会走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多元治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