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德不孤,必有邻”写作指导及范文
2018年湖北武汉中考满分作文《德不孤,必有邻》
![2018年湖北武汉中考满分作文《德不孤,必有邻》](https://img.taocdn.com/s3/m/d596e48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f.png)
2018年湖北武汉中考满分作文【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子日:“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邦……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
请你依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说:“德不狐,必有邻。
”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狐单的,必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与他相伴。
的确如此,有道德、有操守的人,是不会孤单的。
有道德、有操守的人是有高尚信仰的人,他们会以高尚的信仰吸引同伴。
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出身于书香世家,后来却遭遇乱世。
这个乱世产生的原因就在于当时我国的落后。
为此,邓稼先毅然踏上科学救国的道路。
一路走来,他结交了无数志同道合的同伴,王淦昌、钱三强、钱学森、彭桓武…...他们为了同一个理想、同一个信仰走到了一起。
邓稼先更是以这样的信仰与操守深深地打动了远在异国的杨振宁,他们的心灵如此相通,杨振宁说:“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
”有道德、有操守的人是敢于追求、敏于行动的人,他们会在实践中结交同伴。
鲁迅先生以救国为己任,于是决定学医,为此他东渡日本学习新医学。
然而,当他发现有远比医治疾病更为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时,他说:“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他弃医从文,决定以文学来救治国人麻木、不觉醒的灵魂,他用深刻的作品刺激着国人的心灵。
在救国救民的思想启蒙行动中,他以自己的战斗唤醒了无数灵魂,获得了无数尊重和友谊!当他离世的时候,巴金、胡风、张天翼、萧军……无数名人前来为他抬棺,上万民众自发为他举行了一个隆重的葬礼。
有道德、有操守的人,也许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面临孤独的境遇,但他们人格的光辉终会为他们打破时间或地域的界限,让他们收获心灵的同伴。
刘禹锡被贬和州,受到排挤和欺侮,于孤独与愤懑中写作《陋室铭》来表达个人信仰。
中考材料作文“德不孤-必有邻”审题写作指导及满分作文5篇
![中考材料作文“德不孤-必有邻”审题写作指导及满分作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4b5ba8b8f67c1cfad6b8e5.png)
中考材料作文“德不孤,必有邻”审题指导及满分作文5篇中考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文章。
子日:“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本资料包括:【审题立意】【选材点拨】【技巧指津】【满分作文】【审题立意】作文材料“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里仁》,且有通俗、形象的诠释,审题难度较低,是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落实在考试中的具体体现。
要求考生围绕“美德”“善行”进行写作,旨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对于考生而言,题目本身并不难理解,“有德行的人并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之相伴”,材料内容贴近考生生活,让考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可议。
但想写出深意,获得高分,并不容易。
根据作文材料“德不孤,必有邻”,有如下两种理解可能,一是说要跟有德行的人交朋友,以提升自我的品行;二是有德行的人并不会孤单,他们容易找到志同道合之人,是谓“同明相照,同类相求”。
前者从“邻”的角度切入,后者从“君子”的角度切入。
从“邻”的角度切人,可以多角度立意,如写跟有德行的交朋友,提升了自我品行;或从“君子”的角度切人,写有德行的人并不会孤单,君容易找到志同道合之人;还可以从综合的角度切人,写要用自己的德行去感染、影响边的人;我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用自己的涵养去影响身边的人。
这道题的材料很简单,但内涵非常丰富。
名句“德不孤,必有邻”中,“德”可以是体现个人修养的“仁义礼智信”,也可以是各行各业的道德规范。
“有邻”可以是受到道德的感召而追随的人或国家,也可以是同样有德、愿意同行的人或国家。
材料中的第二句是对“德不孤,必有邻”的具体阐释,从个人到家庭,再到国家,由小到大,从三个不同层面阐释名句的内涵,也为考生提供了三种写作的思路可写个人之德,可写家庭之德,也可写国家之德。
材料作文训练“德不孤,必有邻”优秀范文
![材料作文训练“德不孤,必有邻”优秀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d045834c5da50e2524d7f79.png)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③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④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鲍照)⑤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鲁迅)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叫国强。
(梁启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认立意,并合理引用。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挑战自我,善待人生给自己一片没有退路的悬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给自己一个向生命高地冲锋的机会。
我记不清这是谁说的一句话,但我敢断定这个人一定会成为伟人。
茫茫人生路,挑战不断,你是否做好了向生命高地冲锋的准备?面对苦难和挫折,面对误解和委屈,你是否感到很累?其实,我们没有理由抱怨所谓的“不公平”;相反,我们应该感谢这一切,这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
生与灭只是形式上的差异,同样都是值得欣赏的风景。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面对人生的艰辛和坎坷,不要迷惘,鼓足勇气,奋然前行。
挑战自我,才会使自己生命的画卷绚丽多彩。
有人说,世界大舞台,舞台小世界。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戏,唯一的注脚就是自己。
从开幕到闭幕的时间短暂,是否精彩,是否成功,就看你自己的表现。
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充分展示出你的风采,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对得起观众,也对得起自己。
生活没有太多的完美,我们也不能太刻意地去追求完美。
从一点一滴做起,去改变自己不适当的习惯,勇敢地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善待我们生命历程中的每一次成功和失败。
只要我们无愧于生活,在挑战中完善自我,我们就会从不尽完美一步步的走向完美。
想想美好的前途,我们都会心动;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也不应当自卑。
我们要充满信心去挑战——挑战自我,挑战生活。
人生之路充满了失败,人生应当用“挑战”二字来修饰。
收敛痛苦的泪水,安抚受伤的心灵,重整旗鼓,以挑战的心态,让我们从头再来。
初一议论作文:德不孤,必有邻
![初一议论作文:德不孤,必有邻](https://img.taocdn.com/s3/m/b0d7b07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9.png)
初一议论作文:德不孤,必有邻在我们的生活中,道德的力量无处不在,它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正如孔子所说:“德不孤,必有邻”,道德高尚的人不会孤单,必定会有志同道合者相伴。
这不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力量,一种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力量。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道德的力量是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的。
道德是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体现,它规范着我们的行为,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道德高尚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同时,他们的行为也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形成一种积极的社会氛围。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道德的力量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成长的。
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关于规则和原则的教育,更是关于人格和品质的教育。
一个拥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往往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他们懂得尊重他人,懂得感恩,懂得分享,这些都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呢?首先,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我们应该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其次,我们需要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
这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等。
最后,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看看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然而,道德的力量并非一蹴而就。
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不断地反思和改进。
同时,我们也需要社会的支持。
社会应该为道德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道德教育。
此外,我们也需要法律和制度的保障。
法律和制度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它们应该与道德教育相互补充,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未来的道路上,让我们以德为邻,共同前行。
让我们以道德的力量来影响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道德建设的行列中来。
让我们以实际行动来践行道德规范,让道德的力量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让我们以德报怨,用善良和宽容来化解矛盾和冲突,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中考材料作文“德不孤-必有邻”审题写作指导及满分作文5篇
![中考材料作文“德不孤-必有邻”审题写作指导及满分作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4b5ba8b8f67c1cfad6b8e5.png)
中考材料作文“德不孤,必有邻”审题指导及满分作文5篇中考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文章。
子日:“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本资料包括:【审题立意】【选材点拨】【技巧指津】【满分作文】【审题立意】作文材料“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里仁》,且有通俗、形象的诠释,审题难度较低,是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落实在考试中的具体体现。
要求考生围绕“美德”“善行”进行写作,旨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对于考生而言,题目本身并不难理解,“有德行的人并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之相伴”,材料内容贴近考生生活,让考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可议。
但想写出深意,获得高分,并不容易。
根据作文材料“德不孤,必有邻”,有如下两种理解可能,一是说要跟有德行的人交朋友,以提升自我的品行;二是有德行的人并不会孤单,他们容易找到志同道合之人,是谓“同明相照,同类相求”。
前者从“邻”的角度切入,后者从“君子”的角度切入。
从“邻”的角度切人,可以多角度立意,如写跟有德行的交朋友,提升了自我品行;或从“君子”的角度切人,写有德行的人并不会孤单,君容易找到志同道合之人;还可以从综合的角度切人,写要用自己的德行去感染、影响边的人;我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用自己的涵养去影响身边的人。
这道题的材料很简单,但内涵非常丰富。
名句“德不孤,必有邻”中,“德”可以是体现个人修养的“仁义礼智信”,也可以是各行各业的道德规范。
“有邻”可以是受到道德的感召而追随的人或国家,也可以是同样有德、愿意同行的人或国家。
材料中的第二句是对“德不孤,必有邻”的具体阐释,从个人到家庭,再到国家,由小到大,从三个不同层面阐释名句的内涵,也为考生提供了三种写作的思路可写个人之德,可写家庭之德,也可写国家之德。
作文德不孤必有邻素材
![作文德不孤必有邻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cee64e6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9.png)
作文德不孤必有邻素材
段落一。
你知道吗?德不孤必有邻,这话真的很对。
德,就是那种让你
在人群中闪闪发光的东西。
你有了德,别人就能看到你,就算你站
在大老远,他们也能找到你。
这就是德的力量,让你永远不会孤单。
段落二。
有时候生活就像一团乱麻,你觉得自己好像被困住了,四周都
是墙,怎么也出不去。
但这时候,只要你心中有德,那些墙就会慢
慢消失。
因为德不孤,必有邻。
你的邻居们会帮你解开那团乱麻,
带你走出困境。
段落三。
德这个东西真的很神奇。
它就像一盏灯,照亮你前行的路,也
照亮别人的心。
当你用德去对待别人,你会发现,那些和你有着相
同价值观的人,就像磁铁一样被你吸引过来。
你们一起笑,一起哭,一起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段落四。
在这个世界里,人和人之间的联系真的很奇妙。
有时候你和一
个人素未谋面,但你们却有着相同的心声和追求。
这就是德不孤必
有邻的最好证明。
你们就像久别重逢的老友,一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天。
段落五。
所以啊,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真的很对。
它告诉我们,无论
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有德,就能找到那些和我们心灵相通的人。
他们就像我们的家人、朋友,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给我们力量和
勇气。
这就是德的力量,也是人生的美好。
作文德不孤必有邻素材
![作文德不孤必有邻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2ec43e7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b.png)
作文德不孤必有邻素材
嘿,说起那位老爷爷,你知道吗?在图书馆角落里总能看到他。
白发苍苍的,看着古籍眼睛都能发光,就像在和古人聊天似的。
他
那从容不迫的样子,真的让我觉得,这老头儿,绝对是德行的标杆!
这群学生啊,篮球场上的热血真是让人热血沸腾!他们一起努力,一起拼搏,为了一个目标努力。
看到他们团结的样子,我就想
到“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
嗯,没错,这就是团队精神!
说起志愿者,我记得有一次在街头看到个年轻人,给路人倒免
费的茶水。
他那笑容啊,真的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他就这样默
默地传递着爱心,让这座城市都温暖起来。
我觉得,这就是“德不孤,必有邻”的最好例子!
还有啊,那个乡下的农民,你可别小看他。
他虽然不怎么说话,但人品绝对是一流的。
他每天辛勤劳作,只为了家人的幸福。
村里
人都说,他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他的故事啊,就像一盏明灯,照亮
了大家的心。
这不就是“德不孤,必有邻”的最好诠释吗?。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有德的人自有伙伴作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有德的人自有伙伴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16e792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7.png)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有德的人自有伙伴作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德行的人不会孤独,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陪伴在身边。
这可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啊!那么,我们身边有哪些有德行的人呢?他们又是如何成为我们的好邻居的呢?
我们要说说那些乐于助人的朋友。
他们总是愿意伸出援手,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比如,有一次我在路上不小心摔倒了,正是这些朋友及时赶来扶我起来,让我感受到了温暖。
有了这样的朋友,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我们要感谢那些诚实守信的朋友。
他们从不说谎,做事光明磊落。
就像那次考试,我因为生病没有参加考试,可是我的朋友却毫不犹豫地把答案借给我。
虽然最后我们被老师发现了,但是他们的诚实和信任让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
我们要珍惜那些懂得感恩的朋友。
他们总是记得别人的好,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
比如,每年的母亲节,我都会收到朋友们送来的鲜花和小礼物,让我感受到了她们的关爱。
有了这样的朋友,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
我们要感谢那些懂得分享的朋友。
他们总是把自己的快乐和成功与别人分享,让大家一起进步。
比如,我的一个朋友非常擅长画画,每次她画完一幅作品,都会邀请我们一起欣赏。
有了这样的朋友,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有德行的人总会吸引到更多的朋友。
他们用自己的善良和真诚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所以,我们要努力做一个有德行的人,让自己成为别人的好邻居。
这样一来,我们的人生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精彩!。
德不孤必有邻作文素材
![德不孤必有邻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2c6adb2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7.png)
德不孤必有邻作文素材以德不孤必有邻。
古人云,“以德不孤必有邻。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告诉我们要想得到他人的帮助与支持,就必须先展现出自己的善良和真诚。
在人际交往中,以德待人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自己的真心和善意去感染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
首先,以德待人是一种美德。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日益复杂,人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时有发生。
而以德待人,就是要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人,不计较得失,不计较得失,而是积极地去帮助他人,去理解他人,去包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
只有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其次,以德待人是一种智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而要想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就必须学会以德待人。
只有通过自己的真心和善意去感染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
而如果我们对他人采取冷漠和敷衍的态度,就很难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因此,以德待人是一种智慧,只有通过自己的善良和真诚去感染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
最后,以德待人是一种人生态度。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学会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人,不计较得失,不计较得失,而是积极地去帮助他人,去理解他人,去包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
只有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而如果我们对他人采取冷漠和敷衍的态度,就很难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因此,以德待人是一种人生态度,只有通过自己的善良和真诚去感染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
总之,以德待人是一种美德,一种智慧,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只有通过自己的善良和真诚去感染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
因此,我们要学会以德待人,用自己的真心和善意去感染他人,去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坦荡,更加顺利。
德不孤必有邻作文范文800字
![德不孤必有邻作文范文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bfa830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0.png)
德不孤必有邻作文范文800字德不孤必有邻。
哎,说到这德不孤必有邻啊,我就想起了老李。
老李这人,在
咱们这小区里可是出了名的好人。
每次看到有人搬东西,他总会上
前去搭把手;谁家有个什么小麻烦,他也是第一个冲上前去帮忙的。
你说这样的人,怎么会孤单呢?
不过说实话,有时候我看着老李,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
这社
会啊,大家都忙,谁还有闲心去管别人的闲事呢?但老李就是不一样,他总说,“人嘛,总得有点良心。
”这话简单,但做到可不容易。
不过话说回来,老李这样的人,其实也不孤单。
那天我在公园
里看到,好几个年轻人围着他,听他讲以前的故事,听他讲怎么做人。
你看,这不就是“德不孤必有邻”嘛!老李的德行,吸引了这
么多的人。
其实想想,咱们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一点善良,那么一点正直。
只是有时候,生活的压力、社会的冷漠,让我们把这些都藏了起来。
但只要我们愿意,总能找到那么一个瞬间,让那些美好的东西重新发光。
所以啊,别觉得自己孤单,别觉得自己的善良和正直没人懂。
只要咱们坚持,总会有人看到的,总会有人愿意和我们一起,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德不孤必有邻,这话,真没错!。
德不孤,比有邻_初三议论文899字
![德不孤,比有邻_初三议论文899字](https://img.taocdn.com/s3/m/5764fe1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f.png)
德不孤,比有邻_初三议论文899字
德不孤,比有邻
德不孤,比有邻。
这句古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就会拥有更多的朋友和邻居。
品德高尚的人不仅受到自己的欣赏,也得到了他人的尊重和喜爱。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
自己的品德,通过自己的优秀品德,赢得更多朋友的支持和认可。
品德高尚的人不仅对自己有要求,也要求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他们懂得爱护家人,尊
重长辈,关心朋友,乐于助人。
他们的优秀品德会感染周围的人,使得身边的朋友和亲人
也受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希望有这样的邻居,他们的存在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
好。
当我们身边有品德高尚的邻居时,我们会受到他们的感染,受到他们的帮助和鼓励。
在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会给予我们援助,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而且,他们总是那些可以
值得信赖的人,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
有了这样优秀的邻居,我们能
够更加轻松愉快地生活。
品德高尚的邻居还给我们提供了榜样,激励我们向他们学习。
他们的优秀品德会给我
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我们努力提升自己的欲望。
他们的善良和诚实会感染我们,使我
们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得到更多的朋友的喜爱和认可。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成为优秀品德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更多的朋友和邻居的支持和认可。
我们应该像邻居那样,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获得更多的朋友和邻居的
支持和认可。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德不孤,必有邻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德不孤,必有邻](https://img.taocdn.com/s3/m/ad616d3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5.png)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德不孤,必有邻题目《论语》里说:“德不孤,必有邻。
”意思是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做伙伴。
请以“德不孤,必有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这是一个谈“德”与“邻”关系的作文题目。
“德”,可以理解为品德、德行、仁德等。
“德”可以有各种表现,包括节俭质朴、明辨哲思、仁爱坦荡等。
“邻”,可以理解为邻居、伙伴、知音等。
“邻”可以是抽象的,如精神世界中的知音、伙伴,也可以是具体的,如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追随有“德”者的邻居等。
“德不孤,必有邻。
”有德者如同一个磁场,既会吸引同样有道德的人,也会感染普通人,使之成为有德者。
与有德者志同道合的人,与之相伴的人,可以是古人,在过去;也可以是与之同时代者,在当下;亦可以是受他们感染者,在将来。
有德者看重的是精神世界。
“天涯若比邻”,纵使隔着时间、空间,有德者之间依旧能实现精神的交流。
有了这种心灵上的相伴,有德者便不会孤单。
“德不孤,必有邻”,往往是理想状态下的一种期许,一种鼓勵。
其实,有时候也可能“有德而无邻”。
有德者有时是痛苦的,他们的思想往往会超越时代,而时代不可能孕育出太多超越时代的人,于是,这些有德者一时便不会被人理解。
在痛苦中,唯盼志同道合者的到来,才能减少一些遗憾。
这便是“德不孤,必有邻”。
而我们今天品读“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是打算做“德”者,招芳邻无数;还是做“邻”者,傍有德者而居;还是兼有“德”与“邻”的特征,甚至力争跨越时代的局限,去理解、亲近更多的有德者?答案在我们的文字里,更在我们的思想里。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适用素材鲁迅,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精神感染了一批人。
运用示例于无声处听惊雷滚滚,于黑暗里见灯火煌煌。
鲁迅的犀利,鲁迅的执着,鲁迅的一腔爱国热血,就是那腐烂的时代里振聋发聩的雷,就是那新的照耀前路的道德之光。
鲁迅先生逝世后,郑振铎、萧红、巴金、臧克家等人纷纷撰文,深切悼念这位永远的精神上的友人。
德不孤必有邻作文素材
![德不孤必有邻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50218a6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7.png)
德不孤必有邻作文素材以德不孤必有邻。
“以德不孤必有邻”,这是一句古老的谚语,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做人处事以德为先,就一定能够得到他人的欢心和支持。
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做人要讲究道义,要懂得感恩,要善待他人,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帮助。
在现实生活中,这句谚语也经常被人们引用,用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句谚语的含义,以及它对我们的启示。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句谚语的含义。
它告诉我们,做人要以德为先,要讲究道义,不能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只有我们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善意。
只有我们宽容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宽容。
只有我们帮助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帮助。
因此,做人要讲究道义,要懂得感恩,要善待他人,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欢心和支持。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这句谚语对我们的启示。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做人要讲究道义,要懂得感恩,要善待他人。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欢心和支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
比如,有的人做事不讲究道义,只顾自己的利益,结果往往得不到他人的支持。
而有的人做事讲究道义,善待他人,结果往往得到他人的欢心和支持。
因此,这句谚语对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讲究道义,要懂得感恩,要善待他人,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欢心和支持。
总之,“以德不孤必有邻”是一句非常有智慧的谚语,它告诉我们,做人要讲究道义,要懂得感恩,要善待他人。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欢心和支持。
这句谚语对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讲究道义,要懂得感恩,要善待他人,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欢心和支持。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牢记这句谚语,做一个讲究道义,懂得感恩,善待他人的人,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得到他人的欢心和支持。
德不孤,必有邻 下水作文
![德不孤,必有邻 下水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16e842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2.png)
下水作文:议论文德不孤,必有邻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认为,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朋友。
确实,从古到今,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总能拥有志同道合、忠心耿耿的朋友;那些有道德的企业,总是能拥有众多的合作伙伴;那些有道德的国家,总能拥有遍布世界的盟友。
回顾历史,无数名人的事例印证了“德不孤,必有邻”这个道理。
清朝时,有位在京城做官的人叫张英,他的家人故乡修建府宅时, 与邻居发生矛盾。
家人便写信给他,想动用他的权势多占一些地。
张英立即赋一首诗回信:“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信后立即主动让出三尺。
邻居一看,顿觉惭愧,马上也让出三尺。
这样, 两家之间便形成了有名的“六尺巷”,两家的关系也变得非常友好,一时传为佳话。
正是张英的宽容大度、与人为善的美德感动了邻居,才让邻居感动佩服,也退让三尺,从而与邻居形成非常友好的关系。
由此看来,有德者不孤单,因为他的德会让他拥有很多亲近的朋友。
如果说“德不孤,必有邻”,那么“无德者”必定“失邻”。
明代的奸臣严嵩便是“德狐失邻”的反面典型。
他在担任内阁首辅时,广结党羽,任用亲信,残害忠良。
彼时,严嵩权倾朝野,和他称朋道友的人无数。
但盛极而衰,1562年,严嵩被削官还乡,一夕间,树倒翻孙散,那些狐朋狗友生怕严蒿的事会牵连到自己,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两年后,严蒿病死家乡,死时无棺木下葬,也无人吊唁。
严嵩为什么落得个死时无棺木下葬,也无人吊唁的可悲下场?因为他残害忠良、鱼肉百姓,坏事做尽,如此道德败坏之人,怎么会有真心的朋友呢?如果说有的话,那也是狐朋狗友,酒肉朋友,当危机来临时,这些所谓的朋友个个跑得比兔子还快,哪管他的死活。
所以说,“无德者”终究会“失邻"。
三国时的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使他得到了诸葛亮这一贤臣良友;《水浒传》时的宋江,扶危助困、乐善好施,被人们称为“及时雨”,成为梁山好汉们最为敬重的大哥;当今的网红律师罗翔,坚守正义、捍卫法律、坚持为底层百姓发声,成为拥有千万粉丝朋友的网络大咖……无数有德之人,有他们的亲身事例,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德不孤,必有邻”。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有德的人自有伙伴作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有德的人自有伙伴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ae59b6d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7.png)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有德的人自有伙伴作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德行的人不会孤单,总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陪伴在身边。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位朋友小明,他就是一个有德行的人,所以他的朋友也都是德高望重的人。
小明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他经常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有一次,他在街上看到一个老人摔倒了,他立刻上前去扶起老人,并送他回家。
这位老人非常感激小明,于是就介绍了许多朋友给小明认识。
这些朋友都是非常有德行的人,他们和小明成为了好朋友。
小明的朋友们也非常喜欢他,因为他总是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温暖。
有一次,小明的一个朋友生病了,小明就去看望他,并给他带去了一碗热腾腾的鸡汤。
这位朋友非常感动,他说:“小明啊,你真是个好人啊!”这句话让小明感到非常高兴。
除了小明之外,还有一个叫做大伟的人也是一个有德行的人。
他总是能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所以他的朋友也非常多。
有一次,大伟的一个朋友遇到了困难,他就去帮助他解决了问题。
这位朋友非常感激大伟,于是就介绍了许多朋友给大伟认识。
这些朋友都是非常有德行的人,他们和大伟成为了好朋友。
大伟的朋友们也非常喜欢他,因为他总是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温暖。
有一次,大伟的一个朋友失恋了,他就去安慰他,并给他讲了一些笑话。
这位朋友听了之后笑了起来,他说:“大伟啊,你真是个好人啊!”这句话让大伟感到非常高兴。
总之呢,“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德行、有爱心、有责任感,就一定能够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些朋友会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温暖。
所以呢,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
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邦……
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答案】
美德--宽容
“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这句话深深地刻落在我的心中,使我终生受用。
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恩来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一下,理发师的刀子立即把总理的脸给刮破了。
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
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怪他,反而和谐地对他说:“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周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这个学期,我们这年级分了班。
在班上,每一张面孔都是陌生而开朗的。
刚开始,都互不认识,在一节课余时间的沟通,我们便慢慢地了解,熟悉了。
话便越来越多了,感情也渐渐深厚了。
在宿舍的我们就更不用说了。
不幸的是,第一个星期,我们因为话太多了,而被扣分了,值日生在午睡记律给了个“差”给我们的宿舍。
看了这次的评分,我的心突然停止了呼吸:糟了!今天午睡拿了个“差”,怎么办?刚开学不久就给石老师添麻烦了,害得老师被扣工资,怎么办?
于是,在第二节课下课,我们几个犯错的一起商量,有人便提出去认错,我们都赞同,便到石老师跟前说:“老师,今天下午我们那了个“差”,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我们正等着石老师的处罚,此时令我感到意外的是,石老师只说了一句:“肯承认错误则把错改了一半,希望将你们的另一半错误改掉。
”我们高兴地说:“知道了,我们会的,给您添麻烦了。
”此时,我看见石老师身上闪着像周总理身上的美德--那就是宽容。
“君子贤而能容恶,知而能容黑,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
点睛:材料作文一般都不提供范围和立脚点,而要学生自己去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审题难度比传统的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都要大。
而立意上,话题作文与所给的材料关系不够紧密,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材料,也可以不用。
而材料作文则不同,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