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

合集下载

从藏地纪录片品藏族文化

从藏地纪录片品藏族文化

在藏地记录片中, 有的就是对藏族 饮食文化 用全知 视角来
描述 , 例如《 走进 喜马拉 雅》 第三集《 牦牛 、 青稞 、 茶》 酥油 。不过 更多的都是在讲述故事 的过程 中来 展示藏族的饮食 文化 , 如 例 《 茶马古道》剧中的咋很难 过族 人在休息 的时候就会喝 上一 口 , 酥 油茶 、 吃上一口糌粑。在《 茶马 古道》 路 因茶而生》 里< 哪一集 中门就有详 细介绍酥油茶 的由来以及制作的方 法 ; 再比如说《 藏 北人家》剧 中不仅 有制作 酥油 茶的过程 , 有剪羊 毛 、 , 还 制作血 肠 、 肉的场景 , 些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 。在记录 片 吃羊 这 里不仅记录了各种特 色饮食 的制作 方法 , 人印象深 刻的是 更令 这饮食 的由来 , 以及背后所代表的文化 韵味 。
论是藏民平时穿的便装 , 还是在节 日时的盛装 , 甚至是 各个季节 所穿的衣服都会在记录片里有所展 示。对于那些对藏族服 饰不 是很了解 的人就会认为脏腑服 饰都是宽宽 大大 、 彩艳丽 的衣 色 服 。可是美 的藏区的藏服都是 不一样的 , 不同地 区有着不 同的 服装。 藏北人家》 茶马古道》 在《 和《 就有对藏北牧民服装的详细 描述 。藏北牧民都生活在牧场 上 , 他们一 般都是 穿便于起 居和 放牧 的衣服 。在这两个纪 录片里 , 民身份的措达 和 以运 盐为 牧 生的洛桑都 是穿着藏北牧区特有的皮袄 , 皮袍可 以御寒 , 若是气 温过高 , 他们还可 以脱下一 只袖 子来散热 , 另外 , 通过记 录片我 们还可以看到, 牧民的腰上都挂着一把小刀 、 烟筒等一些装饰 鼻 品。在《 八廓 南街 l 号》 6 则展示 了藏南特 有的服饰 “ 巴” 褚 褚 。 巴是左襟大有襟小 , 特别适合藏南 的比较温润 的气候 , 而且 穿上 褚巴有一种潇洒轻快的风格 。

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

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

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藏地民族志纪录片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这种影片常常以文化、历史和生态为主题来呈现藏地民族的日常生活和传统文化。

其特点在于其引人入胜的纪实性质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

以下是该类影片的主要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一、真实性与纪实性藏地民族志纪录片通常强调真实性和纪实性,力图透过影片中拍摄的现实生活,展现出藏地人民的真实生活情况。

影片采用传统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例如运用多个镜头和近景、远景等手法,以呈现出藏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传统。

二、文化传承和历史发展藏地民族志纪录片强调文化传承和历史发展,尝试捕捉藏地文化和历史的静态和动态方面。

一些影片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展现了藏地民族人民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

这些纪录片通过描绘藏地人物的生活,向观众展示了藏地文化的特点和细节描述,为观众提供了实践文化的机会。

三、美学语言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语言极为优美,同时与藏地文化密切相关。

影片采用大量的宽景、特写和径向摄影等角度来呈现不同的画面,以展现出影片的美学价值。

像素清晰,对比度强烈的拍摄风格是该类影片的常见特点。

同时,影片采用强烈的配乐和铭刻于纪录片中的声音效果,这样观众可以更全面地体验到这种影片的美学特点。

四、生态环境藏地民族志纪录片借助于表达生态环境的特点,将观众带入神秘的北方风景线。

影片对生态环境的描绘具有较高的人性关怀和生态关注度,进一步弘扬了藏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人文主义理念。

总之,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与影像表达技巧,不仅提供了观众一个深入了解西藏文化和历史的机会,同时也为展现藏地美和传达人文理念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浅论藏族题材电影中的审美意象

浅论藏族题材电影中的审美意象

浅论藏族题材电影中的审美意象作者:李蔼来源:《好日子(下旬)》2017年第11期摘要:藏族题材电影作为我国蓬勃发展的电影产业中别具特色的一种类型电影,一直都能引起国内影视从业者以及观众的极大兴趣。

而藏族题材电影中对藏民族文化元素的表现,也向来是这一类型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关键词:藏族电影;审美;意象藏族题材电影在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具有极大影响力,从上世纪60年代由我国第三代导演李俊的《农奴》,到80年代第五代导演田壮壮的《盗马贼》、90年代冯小宁的《红河谷》,再到新世纪以来由第六代导演陆川执导的《可可西里》和藏族本土导演万玛才旦执导的《静静的嘛呢石》,2015年万玛才旦执导并入围第72届威尼斯电影节的《塔洛》,以及2017年6月上映的《冈仁波齐》等电影受到了广泛关注,这一大批藏族题材电影都成为了我国电影史上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优秀代表。

在电影中,影像画面也不再仅仅具有赋予影片以鲜明地域特征或人文标示的功能,还显现出它们自身作为独立审美对象的存在价值。

本文将从地域环境、民族习俗、精神信仰三方面,对藏族题材电影中的审美意象进行简要分析。

一、以雪域高原为背景的地域环境1.壮丽秀美的自然风景藏民族生活的青藏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区域内自然景观丰富而独特,景色壮观。

诸多的藏族题材电影中有大量表现其壮丽秀美自然风景的画面。

以冯小宁拍摄于90年代的电影《红河谷》为例,在这部如诗如画的电影中就不乏对雪域高原风景的直观呈现。

在这部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都是一位藏族老阿妈以画外音的方式诉说着关于雪山女神珠穆朗玛和她十个的姐妹的故事,伴随着藏族老阿妈的画外音,银幕上呈现的近景是蓝天映衬下的河流湖泊,远景则是耸入云端的巍峨雪山。

这个具有代入感的画面使观众在一开始就进入到影片故事所发生的青藏高原地区。

随着之后的剧情推演,影片中有大量呈现青藏高原自然风景的画面,从翱翔于天际的雄鹰到奔跑在草原上的牦牛群,从连绵起伏的雪山到澄澈如镜的河流湖泊,这些在构成雪域高原自然风景的同时,也为影片所讲的悲剧故事铺陈了一个温馨美丽的自然环境,从而使观众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差,最终达成悲剧审美的效果。

魂山寄忆——藏区神山民族志影片摄制过程中的地境情感、生态审美

魂山寄忆——藏区神山民族志影片摄制过程中的地境情感、生态审美

D a n S m y e r Y u u t h o r )
Wa n g Y u e - w e i a n s l a t o r )
A b s t r a c t : T h i s a r t i c l e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c a u s e s t o t h e f a i l u r e o f a v i s u a l a n t h r o p o l o g y p r o j e c t t h r o u g h t h e a u t h o r ’ S e t h n o g r a p h i c n a r r a t i v e s .
I t f o c u s e s o n t h e p r e p r o d u c t i o n p r o c e s s o f a d o c u me n t a r y i f l m c o n c e r n i n g M t .A m n e M a c h e n i n G o l o k ,Q i n g h a i P r o v i n c e f o r t h e
考 戌 戌族斫 斫 绽
第 V O 2 L 8 卷 第 1 期 2 0 1 7 年 1 月 28 No . 1 J a n 山民族志影 片摄 制过程 中的地境情感 、 生态审美及 心境 张力
郁 丹 著 王 明 玮 译
( 云 南 民族 大 学 , 云 南 昆 明 6 5 0 5 0 0 ; 中央 民族 大 学 , 北京 1 0 0 0 8 1 )
摘 要 : 本文 以田野叙事来研讨一部 民族 志电影制作 的失败原 因, 其侧 重点是 置影片 于青海省果洛 州阿尼玛 卿神 山的前期拍

浅论藏族题材纪录片叙述模式

浅论藏族题材纪录片叙述模式

浅论藏族题材纪录片叙述模式从20世纪初第一部藏族题材纪录片出现到现在已有漫漫近百年发展历程文章从叙述视角、叙述手法两个维度分别阐释了藏族题材宣传功能纪录片和纪实功能宣传片的叙述模式,由于时间仓促,文章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望广大读者指正。

在文学理论中,叙述模式是指在叙事作品中用于创造出一个故事传达者(即叙述者)形象的一套技巧和文字手段。

笔者在分析归纳藏族题材纪录片的叙述模式时,从谁在说、怎么说两方面来阐释。

一、叙述视角——谁在说在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被称为叙述视角。

观察同一个事件,视角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状况,事件蕴含的意义也因观察者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解读。

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热奈特将其分为了全知视角、限制视角和纯客观视角三种。

(1)宣传功能纪录片叙述视角。

由于宣传功能纪录片的结构是史实和观点相融,夹叙夹议,更可以直陈观点,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时候可以渗入较强的主观意识和主观色彩。

宣传功能纪录片的主题先行和宣传教育的功能让全知视角成为主要叙述视角。

文獻纪录片《布达拉宫》《西藏往事》等宣传功能纪录片,都采用了全知视角,它善于描述规模宏大、线索繁复的作品。

全知视角作品的解说词都使用经过高度提炼的总结性话语方式表达,用第三人称作为叙述人称。

(2)纪实功能纪录片叙述视角。

20世纪80年代,在“直接电影”思潮引导下,纯客观视角开始运用于纪录片创作中,但由于这种手法拒绝主观参与,创作者的意图很难完整实现,因此,大多数人文类纪录片都采用了限制视角。

《八廓南街16号》这部纯客观视角的作品,影片完全没有解说词和采访,其冷峻客观的风格,留下了许多可供观者思索的空间。

影片中有一段为一个偷了东西的年轻女人做笔录的情节。

从这个片段,我们在镜头中能看到的是两个人的对话和动作细节,镜头记录这些外在的形态,却没有办法或者是不想去探寻他们的内心想法。

二、叙述方法——怎么说叙述不仅仅是将导演的观察记录下来,是对观察对象认知的表述,叙述方法还是纪录片导演个性化创造力的表现。

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

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

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藏地民族志纪录片是一种以藏族文化为主题,以记录和传承藏族传统文化为目的的影像作品。

在影像创作过程中,影片不仅仅要表达藏族文化,还需要突出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

本文将从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两个方面入手,探讨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以及影像表达方式。

一、美学特征1. 以自然为背景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之一是以自然为背景。

影片中经常出现大片草坪、峡谷、雪山、森林、天空等丰富的自然景观,以及藏区人民与自然互动的场景。

这些自然景观的运用,不仅为影片增添了多样的色彩和空间感,也把藏地人的生活环境展现得十分丰富和多彩。

2. 独特的文化符号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之二是独特的文化符号。

文化符号来源于藏族独特的生活方式、文化信仰、传统习俗等方面。

例如,藏族群众穿着传统装束翩翩起舞、习俗中举行的祈福仪式、生活方式中渴求自由的情感表达……这些符号都为影片营造了独特的文化氛围,让观众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藏族文化。

3. 深刻的民族情感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之三是深刻的民族情感。

影片通过情感的表达,让观众置身于藏区人民的内心世界。

例如,片中的某一个场景,可能会通过藏族人的话语、表情等让观众看到人的情感、思想,从而增进藏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的距离。

二、影像表达1. 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影片在影像表达中多重叠镜头、采用长镜头,呈现出明暗对比强烈、层次变化丰富的画面效果。

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让影片更具有深度、艺术感和观赏性。

2. 运用特殊的拍摄技术为了让影片更具有美学表现力,影片制作者还选择了不同的拍摄技术,例如转动绕拍、极夜拍摄、慢动作拍摄、特殊角度拍摄等手法。

这些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影片的视觉效果和艺术味道。

3. 图像与音乐相结合另外,影片还使用了悠扬、动人的音乐,让观众在欣赏影像的同时,感受到音乐的情感。

在画面方面,则更注重图像与音乐的融合,让观众在欣赏影像的同时,得到更深层次的感受。

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

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

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藏地民族志纪录片是展示藏地民族文化、历史、生态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之一。

这类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不仅呈现了藏地民族的风土人情,更传达了文化交流、民族认同、自我反思等理念和价值观。

首先,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体现在画面的表现手法上。

纪录片通常以航拍、广角、特写、切换等手法展示藏地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和人文场景。

以《西藏的圆舞曲》为例,影片通过全景镜头展示雪山河流、草原湖泊、藏民建筑等自然环境;通过特写镜头呈现藏刺绣、经幡、唐卡等文化艺术品;通过切换手法将唐卡传承人、藏民祈福场景等人文场景与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

这些多样的表现手法,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鲜活,极具感染力。

其次,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体现在音乐的运用上。

纪录片通过音乐的节奏、曲调和音效,将画面与音乐深度融合,增强了观众的感官体验。

以《蓝色风景》为例,影片中配乐采用了一些传统藏乐,如嗡声、歌唱、打击乐器等,通过音乐的穿插,使得影片更富有情感色彩和艺术价值。

音乐作为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让观众在感性上进一步了解、接近藏地民族文化。

最后,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影像表达还呈现了一种文化价值的传递和呼唤。

这种价值传递的方式是通过影片中人物的陈述和对比展现,表现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使得观众除了感受到美好的画面和声音外,还能在思想上得到启迪。

以《掌声响彻天山》为例,影片通过塔吉克民俗、文学作品、音乐艺术等多领域的展示,来表现塔吉克族群的独特生活和文化风貌,呈现了塔吉克民族在新时代的生存现状和自我认同。

这类纪录片充分发挥了纪录片的社会责任,把文化传承和文化保存的意义更深层次地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藏地民族志纪录片通过画面表现手法、音乐运用和文化价值的传递,体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这些纪录片不仅展现了藏地民族的独特风情和多彩文化,还向观众们呼唤尊重多样性、发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等价值观,为观众们带来了一次人文情感的穿越之旅。

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

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

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摘要】本文将对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进行分析。

在将介绍背景信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将分析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手法,探讨人物形象塑造,场景设置以及音乐配乐的重要性。

在将总结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在藏地民族志纪录片中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特点和魅力,以及其在影像艺术领域中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美学特征,影像表达,人物形象塑造,场景设置,音乐配乐,重要性,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藏地民族是中国民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他们生活在高原地区,素有“世界屋脊”的美称,以其神秘而壮丽的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摄影师。

藏地民族的生活和传统文化却鲜为人知,需要通过相关的纪录片来加以展示和传播。

藏地民族的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包括传统服饰、建筑风格、舞蹈音乐等,这些都是纪录片所要展现的内容。

本文将对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传播民族文化和推动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通过深入分析其在视觉艺术上的独特之处,探讨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表现形式。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一、探索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揭示其在影像语言、审美标准、叙事风格等方面的独特魅力;二、分析影像表达手法,探究其如何通过镜头语言、画面构图、节奏节奏等方式传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三、研究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探讨如何通过人物的塑造和表演展现民族文化的精神面貌;四、考察场景设置的重要性,探讨如何通过场景的选择和搭建营造出浓厚的民族氛围;五、探讨音乐配乐在影像表达中的作用,揭示音乐如何与画面相辅相成,增强视听效果。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旨在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艺术魅力,为我国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2024年藏地人类学纪录片研究》范文

《2024年藏地人类学纪录片研究》范文

《藏地人类学纪录片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对多元文化的关注日益增强,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展示人类文化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藏地人类学纪录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挖掘,展现了藏地人民的生活状态、文化习俗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对藏地人类学纪录片的研究进行探讨,旨在深入理解其价值、方法和影响。

二、藏地人类学纪录片的概述藏地人类学纪录片以藏区为背景,通过深入挖掘当地人民的生活、文化、习俗等方面,展示了藏地的独特魅力。

这类纪录片通常以真实、客观的视角,记录了藏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宗教信仰、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三、藏地人类学纪录片的研究方法藏地人类学纪录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文献资料分析和观众反馈等方面。

首先,通过实地考察,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文化和社会发展情况,获取丰富的素材和资料。

其次,文献资料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等,为实地考察提供背景知识和理论支持。

此外,观众反馈也是研究藏地人类学纪录片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分析观众的反馈和评价,可以了解纪录片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四、藏地人类学纪录片的学术价值藏地人类学纪录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首先,它为研究藏地文化、历史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素材。

其次,通过深入挖掘当地人民的生活和信仰等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藏地人民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此外,藏地人类学纪录片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窗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五、藏地人类学纪录片的实践意义藏地人类学纪录片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有助于传播藏地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藏地的独特魅力。

其次,通过展示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信仰等方面,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此外,藏地人类学纪录片还可以为当地的社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世纪西藏题材纪录片的美学指涉与影像价值分析

新世纪西藏题材纪录片的美学指涉与影像价值分析

新世纪西藏题材纪录片的美学指涉与影像价值分析作者:李卓来源:《今传媒》2024年第02期摘要: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的纪录片创作日益活跃,纪录片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价值及其传播效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以新世纪以来在国内外取得较好传播效果的西藏题材纪录片为研究对象,基于纪录片影像与美学视角,梳理了在跨文化传播中纪录片创作叙事表达的成功方法,总结了西藏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发展变化和艺术呈现特点,同时提出创作者应该继续以开放和新益求新的创作心态,更好地利用和发挥纪录片强大的传播优势,旨在为传承西藏民族文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西藏题材纪录片;民族文化认同;影像分析;边疆对外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4)02-0079-04基金項目: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融媒体环境下的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对外传播力提升研究”(21BXW049)阶段性成果。

新世纪以来,西藏题材纪录片创作注重艺术性和真实性相统一,借助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和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向观众展示中国边疆的独特性。

此类作品有《第三极》《西藏时光》《极地》《西藏一年》等。

随着现实主义的回归,大多数西藏题材纪录片在选题上多关注藏族人民的生存境况;在叙事视角上,将视线对准西藏人民,彰显人文精神;在创作方式上,引入跨文化传播策略,积极自塑西藏形象新貌,为全世界揭开了雪域高原的神秘面纱;在影像画面内容上,多涉及西藏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民风民俗和思想精神面貌,让镜头中“现实的底色”和观众“想象的远方”展开对话。

一、新世纪西藏题材纪录片的美学指涉(一)新世纪西藏题材纪录片的叙事表达1.多重视角的表达目前,西藏题材纪录片对西藏形象的宏大叙事多聚焦于个体视角,建立在人物的真情实感上,反映不同人群在西藏生活的真实状态,以此拉近观众与西藏的距离,正如《西藏时光》中所讲,“这是关于他们的故事,故事就发生在这片正在变化的土地上”。

《2024年藏族题材影像及电影海报设计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范文

《2024年藏族题材影像及电影海报设计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范文

《藏族题材影像及电影海报设计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篇一一、引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非遗文化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藏族作为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和传统艺术形式,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藏族题材的影像及电影海报设计,不仅是展示藏族文化的窗口,也是对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从藏族题材影像及电影海报设计的角度,探讨其对于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作用。

二、藏族题材影像的特点藏族题材的影像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了藏族人民的生活、风俗、信仰和艺术。

这些作品以藏族传统文化为背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民间传说的演绎、民俗风情的描绘等手法,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藏族文化。

在影像表现上,藏族题材作品注重对细节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

例如,在表现藏族人民的生活场景时,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藏族建筑的特色、服饰的绚丽、食物的丰盛等;在表现人物情感时,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细节,将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传达给观众。

三、电影海报设计的藏族元素电影海报是电影宣传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将藏族元素融入电影海报设计,不仅能够突显电影的藏族题材特色,还能通过视觉元素传达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电影海报设计中,藏族元素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例如,运用藏族传统的色彩搭配,如红、蓝、白等颜色,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和符号;采用藏族建筑的风格,如寺庙、碉楼等作为海报的背景;运用藏族服饰的元素,如华丽的藏袍、精美的头饰等,来展现人物的形象。

此外,还可以通过描绘藏族自然风光、民俗活动等元素,来展现藏族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四、藏族题材影像及电影海报设计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 传承非遗文化藏族题材的影像及电影海报设计,通过艺术的手法将非遗文化呈现在观众面前,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藏族文化。

这种传播方式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能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同时,通过对藏族传统艺术形式的再现和传承,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当代藏族题材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初探

当代藏族题材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初探

当代藏族题材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初探当代藏族题材电影是指以藏族为题材或以藏族民族文化为背景的电影作品。

这些电影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达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的关注与喜爱。

本文将从视听语言风格的角度对当代藏族题材电影进行初步探讨。

一、视觉语言风格当代藏族题材电影的视觉语言风格独具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风景的独特性藏区的自然风光是当代藏族题材电影的重要元素之一,电影中往往会大量运用大自然的美景来展现藏区的壮丽景色。

如《千年女儿》中的绝美格尔木湖、《藏北秘岭》中的神秘雪山等。

这些壮丽的风景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藏区的独特魅力,也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震撼。

2. 主题色调的运用当代藏族题材电影的主题色调往往偏向于寒冷、沉郁、朴素。

这种色调的运用不仅与藏区的特殊气候和地理环境相契合,也进一步彰显了藏族人民坚韧、深沉的性格特点。

3. 宗教符号的使用佛教是藏族人民的主要信仰,而佛教的宗教符号也经常出现在当代藏族题材电影中,如经幡、经筒、佛塔等。

这些宗教符号既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电影营造了一种神秘、幽静的氛围。

1. 声音的真实性当代藏族题材电影往往追求真实,尤其在声音的表现上更是力求真实,以使观众更好地代入剧情。

比如《藏在深山》中出现的雨水声、牛羊的咩咩声等自然声音,使观众感受到了藏区的宁静、纯粹。

2. 歌声的激昂藏族民歌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藏族题材电影中不可或缺的音乐元素之一。

电影中常常出现让人感动、激情澎湃的藏族民歌,如《河边的酸奶娘》中的《河川水怒吼》、《土牛》中的《藏獒舞曲》等。

这些激昂的歌声不仅凸显了藏族人民的豪情壮志,也为电影增添了音乐的魅力。

3. 对话的朴实当代藏族题材电影中的对话往往比较朴实简练,不拖沓,富有自然质朴之感。

这种朴实的对话不仅简练明了,也更贴近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

三、语言风格与电影氛围的结合当代藏族题材电影的视听语言风格与电影氛围相结合,为电影塑造了独具魅力的艺术形象和氛围。

当代藏族题材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初探

当代藏族题材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初探

当代藏族题材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初探
当代藏族题材电影的视听语言常常以自然景观为背景。

西藏作为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一,其独特的高原风光给电影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雄伟壮丽的
雪山、绵延起伏的草原、湛蓝清澈的湖泊,这些自然景观的展现让观众沉浸感受到了西藏
的独特美丽。

而且,电影中被广泛运用的长镜头和广角镜头会进一步增强这种视觉冲击力,使得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当代藏族题材电影的视听语言也注重对藏族文化符号的运用。

电影中常常出现各种各
样的藏族传统服饰、建筑、乐器等。

这些符号的运用不仅使得电影更加具有传统文化色彩,也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藏族文化。

在电影《藏地密码》中,主人公穿着传统的藏族服装,
他们使用传统藏族乐器演奏音乐,这些场景使得观众对藏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当代藏族题材电影的视听语言还表现在对音乐的运用上。

西藏音乐独具特色,它富有
激情和力量,能够打动人心。

电影中的音乐往往与剧情相呼应,增强了情感表达的效果。

《藏地密码》中的配乐具有浓厚的藏族音乐风格,通过音乐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冲动和坚持。

当代藏族题材电影的视听语言风格独具特色,它通过自然景观、文化符号、音乐的运
用以及特殊语言的选择等方面来展现西藏独特的文化魅力。

这些视听语言风格既是电影创
作者艺术创作的选择,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好的观影体验和对藏族文化的认识。

当代藏族题
材电影的发展和繁荣,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

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

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藏地民族志纪录片是一种通过影像记录和叙事手法展现藏地民族生活、文化传承和社会状况的影视作品。

这类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深受藏地民族的宗教信仰、民俗习惯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感染力。

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体现在影像的观察力和细腻性上。

这类纪录片多以高清、大光圈的摄影手法拍摄,将藏地民族生活的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

镜头对着一位老者抚摸手中的经文,或是捕捉一位牧民在草原上与牛羊相依为命的场景,都展现了导演对于藏地文化的深度观察和细腻描绘。

观众仿佛就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藏地文化的浓厚氛围和深厚内涵。

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还表现在其对于民族传统和仪式的重视上。

由于藏地地处高原、气候严寒,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仪式活动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和宗教情感。

在这种影片中,导演经常选择将镜头对准藏地的宗教寺庙或是日常生活中的仪式场景,生动展现了藏族人民对于宗教信仰的虔诚和对传统仪式的尊重。

这些镜头在纪录片中得到了精心的编排和呈现,成为影片中最具观赏性和震撼力的部分。

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还包含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和呈现。

藏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生态最为原始的地区之一,其独特的高山、草原、湖泊等自然景观为影片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素材。

在此类影片中,导演通过运镜、航拍等手法将藏地的自然美景呈现在观众面前,赋予了片子以画面上的震撼。

有时,这些自然景观还用以衬托藏地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影片中的一种鲜明对比。

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还在于其对于民族生活和社会现状的真实记录和揭示。

藏地是一个多样化的民族地区,不同的地域和部落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

在此类纪录片中,导演经常以平实、真实的镜头呈现藏地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现状,展现了藏地各族人民勤劳勇敢、朴实善良的生活态度和生存状态。

这种真实性和接地气的叙述方式,使得这类纪录片具有了强烈的社会意义和反映价值。

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是一种将真实生活、文化内涵和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

西藏纪录片的影像记录特征

西藏纪录片的影像记录特征

作者: 张建亮[1];李美萍[2]
作者机构: [1]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2]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版物刊名: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页码: 103-108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期
主题词: 西藏纪录片;异质空间;人类学;场域;地理学
摘要:西藏纪录片作为中国影像记录的一个分支,呈现了中国纪录片史上独特的一个异质空间。

西藏纪录片由于不同阶段文化的变迁,具有的精确而特定的功能和价值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呈现出五种“场域”特征:对藏地的探险记录、文化仪式与宗教信仰记录、边缘人记录、田野调查记录和“在路上”与公路视角。

民族志纪录片的创作特征与影像价值

民族志纪录片的创作特征与影像价值

民族志纪录片的创作特征与影像价值
冯凤
【期刊名称】《西部广播电视》
【年(卷),期】2023(44)1
【摘要】民族志是人类学家书写文化的重要研究手段,影像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看见文字表达之外丰富多样的意义空间,所以民族志与影像的巧妙结合是其呈现文化内核的全新表达形式。

民族志纪录片借助摄影机的镜头,以具体的人作为观察对象,用影像文本的形式书写记录文化。

本文主要探析民族志纪录片的创作特征,并深度阐释其影像价值。

【总页数】3页(P114-116)
【作者】冯凤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5
【相关文献】
1.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
2.民族志、纪录片与影像志:影像在民族志书写中的功能与定位
3.时代命题、影像表达与价值书写——乡村振兴题材纪录片《土地我们的故事》创作特点探析
4.身体感与触感影像民族志实践--基于槐塬女登节影像志创作的反思
5.记忆与重构:影像民族志视角下纪录片《广西故事》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地纪录片类型的流变与趋向

藏地纪录片类型的流变与趋向

藏地纪录片类型的流变与趋向藏地纪录片是一种以藏地地区为主题的纪录片,它以展现藏地的自然风光、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为目的,通过叙事和影像技巧的运用,呈现出独特的藏地风貌和人文精神。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观众需求的变化,藏地纪录片的流变和趋向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藏地纪录片从最早期的纪实性质逐渐转向了艺术性质和审美追求。

最早的藏地纪录片往往以展现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为主要目的,以叙事的方式呈现一幅幅真实的画面。

然而随着观众对影像艺术的需求增加,藏地纪录片开始注重影像的美感和艺术效果,通过摄影、剪辑、音乐等手段打造出更为精美绚丽的影像效果,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信息,还能够享受到视觉上的享受。

藏地纪录片从单一主题的呈现逐渐发展到多元化的探索。

最早的藏地纪录片多以展示藏地的自然景观为主题,如江洛布错的湖光山色、珠穆朗玛峰的壮丽景象等。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藏地纪录片开始尝试多元化的主题,不仅包括自然风光,还有人文景观、宗教信仰、艺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内容。

这种多元化的主题呈现,丰富了藏地纪录片的内涵,使其更加具有观赏性和深度。

藏地纪录片的叙事方式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个体化和情感化。

以往的藏地纪录片往往采用客观的视角和中立的叙事方式,通过对居民生活、自然景观等方面的观察和描述,来展现藏地的风貌和特色。

然而近年来,藏地纪录片开始注重个人的故事和情感的表达,通过讲述个体的经历和感受,来传递对藏地的热爱和关注。

这种个体化和情感化的叙事方式,使观众能够更加贴近藏地的真实生活,产生共鸣和情感交流。

藏地纪录片从传统的电视媒介向新媒体平台的转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传统的电视媒介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越来越多的藏地纪录片开始通过网络平台、移动应用等新媒体渠道进行传播,使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地观看和分享。

这种新媒体平台的转移,不仅提高了藏地纪录片的传播效果,还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思路和表现方式。

藏地纪录片的流变和趋向主要表现在艺术性、多元化、个体化和新媒体平台的发展方面。

藏地人类学纪录片研究

藏地人类学纪录片研究
藏地人类学纪录片研究
01 引言
03 内容分析 05 参考内容
目录
02 主题阐述 04 意义与价值
引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藏地是人类学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而纪录片则是呈现和传播这一领域的重 要手段。藏地人类学纪录片通过影像、声音和文字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展示了藏 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历史的演变以及宗教信仰的实践与影响。本次演示将从藏 地人类学纪录片的研究主题、内容特点、意义与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其次,从社会角度,《三节草》揭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例如,片中呈 现的社会不平等、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引发观众对这些问题的和思考。此外, 这部纪录片也展示了社会变迁对个体和社群的影响,以及文化和传统如何在这样 的变迁中得以保持和传承。
再者,从艺术角度来看,《三节草》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和深刻的主题探讨, 给观众带来了观赏的愉悦和思想的启发。其拍摄技巧、配乐、剪辑等方面都展示 了出色的艺术实力,使得这部纪录片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具有极高 的艺术价值。
结论总的来说,藏地人类学纪录片作为记录和展示藏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具 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它们通过真实拍摄的手法、讲究的镜头运用以及色彩鲜艳 的画面呈现和声音表现,传达出深刻的人文内涵和藏族文化的独特性。藏地人类 学纪录片还为藏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文化自信的提 升。因此,对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来说,藏地人类学纪录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 值和启示作用。
最后,声音表现是藏地人类学纪录片的另一个突出特点。纪录片的解说词通 常采用藏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确保了观众的理解。同时,影片中还会运用到丰富 的音效和音乐,如风声、水声、佛经念诵等,进一步增强了纪录片的真实感和观 感体验。
意义与价值

藏族题材纪录片的景观叙事研究

藏族题材纪录片的景观叙事研究

藏族题材纪录片的景观叙事研究藏族题材纪录片的景观叙事研究摘要:纪录片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艺术形式,具有直观、真实、生动等特点。

藏族题材纪录片通过其独特的景观叙事方式,展现了丰富多样的藏族文化和自然风光。

本文将深入研究藏族题材纪录片的景观叙事特点,并探讨其对于观众感知、传递文化信息以及推动地域旅游发展的影响。

一、引言纪录片作为一种非虚构性的艺术形式,能够以镜头的方式直接记录和展示现实生活。

在纪录片中,景观叙事是一种重要的叙事方式,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呈现,使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内涵和自然美景。

而藏族题材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纪录片类型,通过其独有的视角和叙事方式,充分展现了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自然风光的壮丽景色。

本文将对藏族题材纪录片的景观叙事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藏族题材纪录片的景观叙事特点1. 多样性的自然景观藏区作为一个高原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资源。

从崇山峻岭到湍急的河流、从广袤的草原到雄伟的冰川,藏族题材纪录片通过集中呈现这些壮丽景色,以恢弘磅礴的视角展现给观众,从而唤起观众的敬仰之情。

纪录片的片中片构成了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色,引发人们对于自然的热爱,也对藏族人民的生活环境产生了更深的理解和认同。

2. 民俗文化的独特表达藏族文化是多元而丰富的,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和民族特色。

藏族题材纪录片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记录以及重要节日、仪式等活动的呈现,展示藏族人民的独特风情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于藏族传统服饰、舞蹈、音乐以及宗教信仰的展示,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这种对于文化的展示和传递,使得纪录片成为了宣传和保护藏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3.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纪录片是一种记录历史、保存文化遗产的重要形式。

藏族题材纪录片通过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使得藏族的传统艺术和技艺得以留存和发扬。

舞台艺术、绘画、手工艺品等被纪录片深入地记录下来,传递给后人,并且在纪录片的推广和传播中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影像表达
作者:伊丰
来源:《声屏世界》2020年第02期
摘要:纵观当代世界,影音技术和视觉文化如潮水般的迅猛发展,民族志纪录片将地方的文化涵养、学术价值,通过影像的形式逐一进行展现,成为民族志纪录片的惯用写作形式。

世界民族志纪录片的发展历程与影视人类学的学科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在创作藏地民族志纪录片时,将影视学科理论运用到其中,从纪录片的分类、选题和美学特征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高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创作质量和文化、历史、社会价值,而研究民族志纪录片的意义就在于开创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创作的一个崭新的局面。

关键词:藏地民族志 ;纪录片 ;美学特征 ;影像表达
基金项目:西藏民族大学青年学人培育计划,项目号:19MDX04,课题名称:改革开放以来藏族题材影视作品中西藏地域形象塑造研究。

多年以来,影像给人类社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人类通过影像拍摄将历史文献,社会与文化思潮一一记录与表达。

通过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记录方式,让观众有所感知。

民族志纪录片将影像表达与学术研究、文化创新等领域有机结合,不仅促进了其与日益视觉化的当代社会的联系,也将相关领域的各种力量,聚合在一个共同探讨社会与文化建设的平台上。

在人类学的学术研究体系中,创作民族志影像不再是一种不被人所重视的选项,它已成为当代人类学家创作中必须要掌握的技巧。

研究藏地纪录片的现状
研究藏地人类学并进行纪录片创作,可以帮助人们开启中国民族志纪录片的新局面。

我们要先将基础建立在分析影视学科的理念上,并充分掌握影视学科的要领;扎实学习了影视学科的理念后,才能将其熟练地运用到藏地民族志的纪录片创作中,借助影视学科的要领来进行拍摄,使纪录片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

这不仅可以提高纪录片的创作质量,同时也提升了藏地民族的文化、历史和社会价值,使其可以更好地進行传播。

在拍摄藏地人类学的纪录片中,我们要先从藏地民族志的分类、选题及其美学特征等方面入手,并进行全面分析,这样的过程可以使藏地人类学纪录片脱离薄弱的阶段。

接着再从视觉文本方面切入,来进行对藏族民族志纪录片的表达,这样的影视表达手法,可以对人类视域中的多元化价值进行更好的阐述。

拍摄者通过与拍摄对象的关系,能更好地从拍摄对象的角度中,挖掘出更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民族志,丰富纪录片的传播意义。

同时,摄影师应善于挖掘影像表达的手法,分析并拍摄出具有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特有的美学特征。

民族志纪录片的传播
渠道是影视媒体、公共放映以及互联网传播,但也不可忽略了新媒体。

我们已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学会运用新媒体的语境,也是民族志纪录片应该学习与开辟的传播模式。

新媒体形势下藏地纪录片的美学特征
新媒体的出现使电视纪录片出现了新变化,甚至改变了纪录片的传播方式。

迅速发展的新媒体使纪录片形成了新的美学特征,旧的美学观念被改变,传统纪录片的美学在被不断的冲击,这个过程中促成了新美学特征,其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由新媒体平台创作的《香巴拉深处》,其美学形式更接近民众,使其逐渐取代了主流纪录片的地位。

不同类型的纪录片不停地涌现出来,与电视纪录片和电影纪录片相比,这些纪录片仿佛更受大众的喜爱。

第二,在新媒体生产的美学中,人们可以更好地满足自身的审美需求,通俗易懂、商业化、猎奇的审美观,是更受人们接受和喜爱的。

新媒体打破了审美主体和对象的局限,人们的传统价值观也因此发生了改变。

在纪录片《第三极》中,人们更直接地参与了拍摄活动,这种能参与互动的传播美学,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使传播不再受限,人们可以自由地通过平台进行评论、表达观点,充分享受表达自己的乐趣,
第三,相对传统的纪录片,这是一种新体验。

传统的纪录片受限于播放渠道,局限性也大,即使普通人能拍出优秀的纪录片,也找不到机会传播。

因此,从传播美学来看,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选择自己喜爱的纪录片,甚至可以用自己的审美,录制视频或纪录片进行上传。

第四,新媒体的纪录片形式多样化,表达方式五花八门,这是其特点,审美内容也因此多元化起来,包括网民自己创作的纪录片、传统纪录片和民间记录片。

这些多元化的形式让许多有能力、有才华的人纷纷涌入新媒体平台进行创作。

第五,中国的传统审美是建立在精神自审上的,这是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也是传统电视纪录片的特点。

这一特点现在受新媒体的影响在逐渐退化,因此从美学标准来看,人们还没有建立起新的审美观。

人们对纪录片的审美失去了评判标准,导致了网络视频里的纪录片大多制作水平不高,仅停留于日常的娱乐。

审美的模糊带来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一点需要引起纪录片制作者的重视。

第六,如何拍摄出体现美学思想的纪录片,是纪录片摄影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维和特效技术,变成了现在纪录片中被普遍使用的手段,这确实提升了纪录片的感官效果。

例如:在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中,因其运用了高科技的数字化技术,使画面更具动感和观赏性,让主人公完成登上喜马拉雅山之旅的内容感染力得到了提升。

技术确实让纪录片的感官体验更
好了,使其画面唯美,但因为过于滥用,反而失去效果,使其没有中心思想,让纪录片变成了只靠技术渲染,而失去了真正的美学特征。

70年来的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影像表达
1949~1979年:家国叙事与历史图景。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纪录片快速发展。

纪录片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而且可以帮助国家宣传自己的形象。

因此,这个时间段的纪录片有明显的政治性,有家国叙事的特点。

这一阶段的纪录片,在家国叙事中向人们解读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以政治工作为中心,记载了新中国的社会变迁,推动了新中国的建设。

例如,1951年的《解放西藏大军行》颂扬了党和国家在西藏解放和建设新西藏方面
的伟大成就。

1979~1999年:民族意象与个体关怀。

进入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百姓的精神
文化生活逐渐丰富起来,百姓需要为自己发声。

在时代潮流下,纪录片创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这一时期的纪录片,叙事语言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政治叙事,更加体现人文关怀。

在拍摄手法上也取得了创新,运用了同期录音、实景拍摄等手段,出现了新的美学特征。

以藏地纪录片为例,国内藏地民族志纪录片的题材不再局限于政教型,在《拉萨祈祷大法会》《唐蕃古道》《西藏的诱惑》等影片中出现了大量的宗教文化、文物古迹、社会变迁等内容。

2000年至今:多元发展与市场走向。

2000 年之后,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纪录片的影像表达受到冲击,中国的崛起也使电影市场日趋多样化。

一方面,纪录片不可避免地走向商业化;另一方面,纪录片不断进行艺术性的探索,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探索新形式。

我国的纪录片逐渐走向国际,《第三极》《喜马拉雅天梯》《孜廓路》等纷纷在国外获奖。

英国著名的纪录片导演、电影制作人——约翰·格里尔逊认为,一部纪录片,如果要想对社会公众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就需要对当前的社会现状以及社会的历史变革进行关注和研究。

纪录片不拘泥于传统电影内容的限制,它与生俱来的能力,完美地将社会文化的现代性与历史进程的深邃性进行融合,并且纪录片自诞生以来,就具备了广泛的社会传播能力。

因此说,纪录片通过它与众不同的影视形象表达方法,对公众和社会生活进行着潜移默化的转变。

人们常说的藏地民族志,就是由展现藏族生活方式的电影以及纪录片构成的影像资料。

比如说,中国历史上保留的最早关于藏地题材的藏地民族志雏形,是1935年自主拍摄的《神秘的西藏》这部作品。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藏地民族志也在紧跟时代的变化,逐步构建并且日益充实。

我国拍摄的藏地民族志,主题选取从新中国初期的宣扬党和国家对西藏地区的解放做出的努力,到表达西藏人民,对翻身做主人的喜悦,以及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再到进入新时期后,转变为对西藏地区自然风光,以及西藏人民真实的生活为主要拍摄题材。

藏地民族志的记
录和传承,不仅展现了西藏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还为西藏的子孫,乃至世界,留下了可以反复观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栏目责编:杨刚
参考文献:1.解瑂:《深层次呈现各民族文化遗存与历史变迁》,《中国艺术报》,2019(4)。

2.曹志伟,徐国源:《民族志式的城市纪实:兼论〈纪录片编辑室〉的纪实美学》,《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5)。

3.高芊芊:《新时代藏地纪录片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

4.李培涛:《多重空间叙事视角下的人物精神解读——评纪录片栏目〈人物〉》,《中国电视》,2019(11)。

5.刘 ;艳:《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纪录片叙事模式研究——以〈风味人间〉为例》,《视听》,2019(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