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金属材料和热处理

合集下载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一,判断题:1、在钢的杂质元素中,硫使钢产生热脆性,磷使钢产生冷脆性,因而硫、磷是有害元素。

()2、钢的热处理是通过钢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操作来改变其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方法。

()3、退火与回火部分可以消除钢中的应力,所以在生产中可以通用。

()4、灰铸铁的牌号用QT表示,球墨铸铁的牌号用HT表示。

()5、淬火过程中常用的冷却介质是水、油、盐和碱水溶液。

()6、纯铜又称紫铜,它有很高的导电性、导热性和优良的塑性。

()7、碳素工具钢的含碳量都是在0.7%以上,而且都是优质钢。

()8、钢中的锰、硅是有害元素。

()9、拉抻试验可以测定金属材料的弹性,强度和塑性等的多项指标。

()10、P5有金属材料在拉抻试验时都会出现显著的屈服现象。

()11、材料的伸长率、断面收缩率数值越大表明其塑性越好。

()12、进行布氏硬度试验时,当试验条件相同,其压痕直径越小,材料硬度越低。

()13、洛氏硬度值是根据压头压入被测定材料的深度来确定的。

()14、在布氏硬度值有效范围内,HBS值和σb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其HBS值大,则材料的σb值就大.()15、T12钢碳的质量分数为12%。

()16、硅和锰在碳素钢中都是有益元素,适当地增加其含碳量,均能提高钢的强度。

()17、硫是碳钢中的有益元素,它能使钢的脆性下降。

()18、磷是碳钢中的有害元素,它能使钢产生“冷脆”。

()19、高碳钢的质量优于中碳钢,中碳钢的质量优于低碳钢。

()20、碳素工具钢都是优质钢或高级优质钢。

()21、碳素工具钢的质量分数一般都大于0.7%。

()22、OBF、20、45、65Mn、T12A都是碳素钢。

()23、做普通小弹簧应用15钢。

()24、60钢以上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属高碳钢,经适当的热处理后具有高的强度、韧性和弹性,主要用于制作弹性零件和耐磨零件。

()25、40钢与40Cr钢碳的质量分数基本相同,性能用途也一样。

()26、T12A和CrW5都属于高碳钢,它们的耐磨性,红硬性也基本相同。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章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章

根据构成能障的界面情况的不同,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形核
方式:
均匀形核
非均匀形核
15
3.1 均匀形核
在没有任何外来界面的均匀熔体中的生核过程。均质生核在熔 体各处几率相同,晶核的全部固-液界面皆由生核过程提供。因 此,所需的驱动力也较大。理想液态金属的生核过程就是均匀形 核,又称均质形核或自发形核。
16
31
(2) 形核速率
' GA Gk GA Gk f ( ) N k1 exp[( )] k1 exp[( )] kBT kBT
根据上式可知,异质形核率与下列因素有关: (1) 过冷度(ΔT):过冷度越大,形核率越高。
32
(2) 界面:界面由夹杂物的特性、形态和数量来决定。如夹 杂物基底与晶核润湿,则形核率大。 失配度
20
(3) 形核率 形核速率为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生成固相核心的数目。临界
尺寸r的晶核处于介稳定状态,既可溶解,也可长大。当r >rk时 才能成为稳定核心,即在rk的原子集团上附加一个或一个以上的 原子即成为稳定核心。其成核率 N 为:
N N1 N 2
Gk N1 N L exp( ) kBT
(1) 形核热力学
液相与固相体积自由能之差--相变的驱动力
由于出现了固/液界面而使系统增加了界面能--相 变的阻力
G G均 V GV 4 3 r GV 4 r 2 3
17
临界形核半径
2 Tm 2 rk Gv H f T
18
(2) 形核功
在实际金属中,由于金属原子的活动能力强,不易出现极大 点,即随着过冷度的增大,形核率急剧增加。 23
(4) 均匀生核理论的局限性 均匀形核的过冷度很大,约为0.2T m,如纯铝结晶时的过冷度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最新版)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最新版)
7、索氏体:在等温转变C形线鼻尖所得到的较细片状铁素体+较细片状渗碳体叫之索氏 体。等温转变温度 600-670oC(珠光体的一种)HB250-320,HRC24-32。
8、屈氏体:同上是珠光体的一种,更细片状铁素体+更细片状渗碳体叫之为屈氏体, 形成温度 600-550oC。HB330-400(HRC32-38)。
6
生产中防止回火脆性的方法主要有: z 回火后进行快速冷却(油或水冷)为消除重新产生的热应力,则在回火后可再进行
Ms, γ Fe转变为α Fe,碳原子全部被保留在α Fe中,形成一种过饱和的固溶体组织,这就
是马氏体。这种转变也称非扩散形转变。马氏体金相显微组织呈针状,黑色针状物为马氏 体,白色基体称为残余奥氏体。性能十分脆硬。HB可达 600-700(HRC60-65)。淬火即可 获得这种组织。硬度取决于C含量,低C钢淬不硬,含C量高于 0.8%,硬度几乎不再增加了。 马氏体的转变随C含量增高而降低含碳量 0.5%时Mz约 0oC,Ms290oC随着含C增Ms下降,C量 小于 0.8%时Mz也随C ↑ 而下降,0.9 以上时Mz在-100oC附近下降不大。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 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奥氏体不能百分之百转化为马氏体总有较少的奥氏保留下来,称保 留下来的为残氏奥氏体。因奥氏体为γ Fe面心产方晶格,比容(单位重量的体积)较小,约 只有 0.122—0.125,而马氏体为α Fe过饱和固溶体,比容较大,约有 0.127-0.130,可见, 在转变过程中,在马氏体形成的同时还伴随着体积的膨胀,从而会对尚未转变的奥氏体造 成一内压力,合使其不易发生向马氏体的转变而被保留下来。Ms Mz点越低剩余奥氏体量也 就越多。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纯金属的结晶2-1 a)试证明均匀形核时,形成临界晶粒的△Gk与其体积V之间关系式为△Gk=V △Gv/2b)当非均匀形核形成球冠状晶核时,其△Gk与V之间的关系如何答:2-2 如果临界晶核是边长为a的正方体,试求出△Gk和a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形成立方体晶核的△Gk比球形晶核要大。

答:2-3 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由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是什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为什么答:金属结晶时需过冷的原因:如图所示,液态金属和固态金属的吉布斯自由能随温度的增高而降低,由于液态金属原子排列混乱程度比固态高,也就是熵值比固态高,所以液相自由能下降的比固态快。

当两线相交于Tm温度时,即Gs=Gl,表示固相和液相具有相同的稳定性,可以同时存在。

所以如果液态金属要结晶,必须在Tm温度以下某一温度Tn,才能使Gs<Gl,也就是在过冷的情况下才可自发地发生结晶。

把Tm-Tn的差值称为液态金属的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金属材质不同,过冷度大小不同;金属纯度越高,则过冷度越大;当材质和纯度一定时,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大,实际结晶温度越低。

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及原因:会。

原因:与液态金属结晶需要过冷的原因相似,只有在过热的情况下,Gl<Gs,固态金属才会发生自发地熔化。

2-4 试比较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1、形核驱动力都是体积自由能的下降,形核阻力都是表面能的增加。

2、具有相同的临界形核半径。

3、所需形核功都等于所增加表面能的1/3。

不同点:1、非均匀形核的△Gk小于等于均匀形核的△Gk,随晶核与基体的润湿角的变化而变化。

2、非均匀形核所需要的临界过冷度小于等于均匀形核的临界过冷度。

3、两者对形核率的影响因素不同。

非均匀形核的形核率除了受过冷度和温度的影响,还受固态杂质结构、数量、形貌及其他一些物理因素的影响。

2-5 说明晶体生长形状与温度梯度的关系。

答:液相中的温度梯度分为:正温度梯度:指液相中的温度随至固液界面距离的增加而提高的温度分布情况。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1.退火 退火是将钢加热到工艺预定的某一温度, 经保温后缓慢冷却下来的热处理方法。 常用的退火方法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 和去应力退火等。

2.正火 正火是将钢加热到工艺规定的某一温度, 使钢的组织完全转变为奥氏体,经保温 一段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到室温的工 艺方法。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稍快, 过冷度稍大。因此,正火后所获得的组 织较细,强度、硬度较高。

10、15、20等钢属于低碳钢,具有良 好的冷冲压性能及可焊性,常用来制造 用力不大、韧性要求较高的机械零件, 如螺钉、螺帽、法兰盘、拉杆及化工机 械中的焊接容器等。经过渗碳淬火处理 后,其表面硬而耐磨,心部保持高的塑 性和韧性,常用于制造承受冲击载荷的 耐磨零件,如凸轮、摩擦片等。


30、45、50等钢属于中碳钢,经调质 处理(即淬火后高温回火)后,有良好的 综合力学性能,是受力较大的机器零件 理想的原材料。主要用来制造截面尺寸 不大的齿轮、连杆及轴类零件。 60以上的钢属于高碳钢,经热处理后, 有高强度和良好的弹性,适于制造弹簧、 钢绳、轧辊等弹性零件及耐磨零件。

易切削钢也是结构钢的一种。其特 点是易于切削加工。这种材料适用于自 动机床上加工。它是向钢中加入一种或 几种易生成脆性夹杂物的元素(硫和磷 等),使钢中形成有利于断屑的夹杂物, 从而改善了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3.碳素工具钢 碳素工具钢的牌号以 “碳”字汉语拼音字首 “T”与其后面 的一组数字组成,数字表示钢中平均碳 的质量分数为千分之几。含锰较高的在 数字后标注“Mn”,高级优质钢在钢号 后标注“A”。如T10A表示平均碳的质 量分数为1.0%的高级优质碳素工具 钢。






(2)合金渗碳钢 常用的渗碳钢有20Cr、20Mn2B、20CrMnTi、 20MnVB。 适于制造易磨损而又承受较大冲击载荷的零件, 如汽车、拖拉机的齿轮、凸轮轴、气门顶杆等。 (3)合金调质钢 常用的合金调质钢有40Cr、40Mn2、 35CrMnSi和40MnB等。 适用于制造性能要求高及截面尺寸较大的重要零 件,如承受交变载荷、中等转速、中等载荷的轴 类、杆类、齿轮等零件。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章1-4节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章1-4节
第二章 纯金属的结晶
教学要求:
1 了解金属结晶过程的形核、长大
2 理解金属铸锭的组织与缺陷
3 掌握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和结构条件
重点: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和结构条件 难点:金属结晶过程的形核、长大 学时数:共4学时
§1
金属的结晶现象
注意结晶和凝固的 区别
结晶: 液体 --> 晶体——金属生产的第一步
θ=0 a)
θ b) 不同湿润角的晶核形状
θ c)
2、影响非均质形核率的因素
⑴ 过冷度的影响:∵形核功小;
∴ΔT=0.02Tm
~0.2Tm ⑵
┗ 远小于均匀形核 ⑵ 固体杂质结构的影响:
~0.02Tm

△T 非均匀形核率⑴与均匀形核率 ⑵随过冷度变化的比较
LB B cos L
温度
Tm
△T
急冷
非晶态材料
非均匀形核
1、临界形核半径和形核功
液相L
1 3 V r (2 3 cos cos3 ) 3
σLα σLβ θ
晶核α
S1
S1 2r 2 (1 cos )
S2
σαβ
L L cos
基底β
r
S 2 r 2 sin2
结晶的结构条件
相起伏
能量起伏
晶胚
晶核
§4 晶核的形成
形核方式:
不是所有的晶坯均能 形成晶核,为什么?
均匀形核
非均匀形核
是指完全依靠液态金属中稳定的原
子集团(相起伏)形核的过程,液
相中各区域出现新相晶核的几率都 是相同的。——理想情况
均匀形核
非均匀形核
是指晶胚依附于液态金属中现 成的微小固相杂质质点或器壁 的表面形核的过程。——实际 液态金属结晶情况均属此类。

第二章 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第二章 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第二章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材料是机械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主要用于机械设备、港口建设、交通运输、建筑和军事工业等方面。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又称力学性能,是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的能力,是我们机械产品设计与零部件选材的重要依据。

常用的机械性能指标有: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等。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是指金属材料在固态下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设定的冷却速度冷却下来,以改变其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根据热处理所获得的内部组织和机械性能的不同,可以分为退火,正火,淬火,调质(淬火+高温回火)、回火和表面热处理。

2.1常用金属材料及用途金属材料是应用最广泛的材料,目前仍占据材料工业的主导地位。

包括黑色金属的型钢、钢板及钢带、钢管、钢丝、钢丝绳,有色金属的棒材、线材、板材、带材及箔材、管材等12大类。

黑色金属:如生铁、铁合金、铸铁、钢、合金钢等。

钢和生铁都是以铁为基础,以碳为主要添加元素的合金,统称为铁碳合金。

习惯上把碳含量>2.11%的归类于铁,碳含量<2.11%的归类于钢。

当铁中含C在0.03%~1.2%范围时则为钢,含C在1.2%~2.5%的铁缺乏实用性,一般不进行工业生产。

2.1.1 碳素钢1 碳素钢的分类方法如下:2 普通碳素结构钢牌号及其用途常见碳素结构钢的牌号用“Q+数字”表示,其中“Q”为屈服点“屈”字的汉语拼音字首,数字表示屈服强度的数值。

例如,Q235表示屈服强度为235MPa。

若牌号后面标注字母A,B,C,D,则表示钢材质量等级不同,即硫,磷的质量分数不同。

其中A级钢含硫,磷的质量分数最高,D级钢含硫,磷的质量分数最低,即A,B,C,D表示钢材质量依次提高。

这类钢最典型的钢号是Q235A。

3 优质碳素结构钢的牌号和主要用途优质碳素结构钢的牌号用两位数字表示钢的平均含碳的质量分数的万分数,例如,20钢,45钢等,其平均的碳质量分数分别为0.2%和0.45%。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章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章

复习重点:名词、简答、各章课堂强调的重点及书后作业第二章纯金属的结晶一、名词:结晶:金属由液态转变为固态晶体的转变过程.结晶潜热:金属结晶时从液相转变为固相放出的热量。

孕育期:当液态金属过冷至理论结晶温度以下的实际结晶温度时,晶核并末立即出生,而是经过了一定时间后才开始出现第一批晶核。

结晶开始前的这段停留时间称为孕育期。

近程有序:液态金属中微小范围内存在的紧密接触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

远程有序:固态晶体中存在的大范围内的原子有序排列集团。

结构起伏(相起伏):液态金属中不断变化着的近程有序原子集团。

晶胚:过冷液体中存在的有可能在结晶时转变为晶核的尺寸较大的相起伏。

形核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液体中形成的晶核数目。

过冷度: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

均匀形核:液相中各个区域出现新相晶核的几率都相同的形核方式。

非均匀形核:新相优先出现于液相中的某些区域的形核方式。

变质处理:在浇注前向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以促进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来细化晶粒的液态金属处理方法。

能量起伏:液态金属中各微观区的能量此起彼伏、变化不定偏离平衡能量的现象。

正温度梯度:液相中的温度随至界面距离的增加而提高的温度分布状况。

负温度梯度:液相中的温度随至界面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的温度分布状况细晶强化:用细化晶粒来提高材料强度的方法。

晶粒度:晶粒的大小。

缩孔:液态金属凝固,体积收缩,不再能填满原来铸型,如没有液态金属继续补充而出现的收缩孔洞。

二、简答:1. 热分析曲线表征了结晶过程的哪两个重要宏观特征?答:过冷现象、结晶潜热释放现象2. 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有那些?如何影响的?答:金属的本性、纯度和冷却速度。

金属不同,过冷度的大小也不同;金属的纯度越高,则过冷度越大;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大。

3. 决定晶体长大方式和长大速度的主要因素?1)界面结构;2)界面附近的温度分布;3)潜热的释放与逸散4. 晶体长大机制有哪几种?1)二维晶核长大机制;2)螺型位错长大机制;3)垂直长大机制5、结晶过程的普遍规律是什么?答:结晶是形核和晶核长大的过程6、均匀形核的条件是什么?答:①要有结构起伏与能量起伏;②液态金属要过冷,且过冷度必须大于临界过冷度;③结晶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二章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二章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1)增加过冷度 即加快金属液的冷却速度。 (2)变质处理 即在浇注前向金属液中加入少量形核剂(又称变质 剂或孕育剂),造成大量非自发形核,使晶粒细化。 (3)振动处理 金属结晶时,对金属液进行机械振动、超声波振动
或电磁振动等,使生长中的枝晶破碎,提高形核率,达到细化晶粒的 目的。
第三节 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一、纯金属的冷却曲线和过冷现象
纯金属都有一个固定的结晶温度(或称凝固点 ),所以纯金属的结晶过程总是在一个恒定的温度下 进行的。
二、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纯金属的结晶过程是在冷却曲线上平台所经 历的这段时间内发生的,它是不断形成晶核和晶核 不断长大的过程,如图2-16所示。
图2-16 金属结晶过程示意图
图2-8 简单立方晶格中的晶向
五、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
如果一个晶体内部其晶格位向(即原子排列的 方向)是完全一致的,则这种晶体称为单晶体,如图29a所示。
图2-9 单晶体和多晶体结构示意图 a)单晶体 b)多晶体
1.点缺陷 点缺陷是晶体中呈点状的缺陷,即在三维方向上的尺寸
都很小的晶体缺陷。
图2-10 空位和间隙原子示意图
同素异构转变是纯铁的一个重要特性,是钢 铁能够进行热处理的理论依据。金属的同素异 构转变过程与金属液的结晶过程很相似,实质上 它是一个重结晶过程,因此,同素异构转变同样遵 循结晶的一般规律:转变时需要过冷;有潜热产 生;转变过程也是在恒温下通过晶核的形成和长 大来完成的,如图2-20所示。但由于同素异构转
8.什么是过冷现象和过冷度?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什么关系? 它对铸件的晶粒大小有什么影响?
9.金属液结晶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试叙述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
10.什么是晶粒与晶界?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有什么影 响?

电子课件-《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七版)》-A02-3668 第二章

电子课件-《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七版)》-A02-3668 第二章

四、冲击韧性
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冲 击韧性。材料的冲击韧性用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来测定。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机
* 五、疲劳强度
金属材料抵抗交变载荷作用而不产生破坏的能力称 为疲劳强度。
将材料制成试样,对其施加交变应力,观察交变应 力R 与试样断裂前的应力循环次数N 的关系。如果将交变 应力R和N的对应关系绘制成图,就得到R—N 曲线,也称 为疲劳曲线。

(2)洛氏硬度的表示方法 符号HR前面的数字表示硬度值,后面的字母表示不
同 洛氏硬度标尺。 (3)洛氏硬度试验法的优缺点
洛氏硬度试验操作简单、迅速,可直接从表盘上读 出硬度值;压痕直径很小,可以测量成品及较薄工件;测试 的硬度值范围较大,可测从很软到很硬的金属材料,所 以在生产中广为应用,其中HRC的应用尤为广泛。但由 于压痕小,当材料组织不均匀时,测量值的代表性差, 一般需在不同的部位测试几次,取读数的平均值代表材 料的硬度。
布氏硬度试验的压痕直径较大,能较准确地反映
材料的平均性能。由于强度和硬度间有一定的近似比 例关系,因而在生产中较为常用。但由于测压痕直径 费时费力,而且不适于测高硬度材料,压痕较大,所 以只适宜对毛坯和半成品进行测试,而不宜对成品及 薄壁零件进行测试。
2. 洛氏硬度 (1)洛氏硬度的测试原理 常用的洛氏硬度标尺有A、B、C三种,其中C标尺应用最广。
坏的能力称为耐腐蚀性。
金属材料的腐蚀
2.高温抗氧化性 在高温下金属材料易与氧结合,形成氧化皮,造成金
属的损耗和浪费,因此高温下使用的零件,要求材料具有 高温抗氧化的能力。
§2-4 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是金属材料对不同加工工艺 方法的适应能力,包括铸造性能、锻压性能、焊接性 能、切削加工性能和热处理性能等。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金属材料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一类材料,其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和机械性能。

而热处理是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和冷却处理,以改善其性能和组织的一种工艺。

金属材料的分类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成分分类,即根据其成分的不同来区分,如铜、铝、铁、钢等;二是通过性质分类,即根据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区分,如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

根据材料的成分和性质,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来满足具体的工程要求。

金属材料的性能可以通过热处理来改善。

热处理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冷却,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一种工艺。

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改善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如提高强度、硬度和韧性等;二是改善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如提高导电性和导热性等;三是改善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如提高耐蚀性和耐磨性等。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淬火、回火、正火、退火等。

淬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使其产生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回火是将已经淬火的金属材料再次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以减轻淬火的脆性,提高韧性和塑性。

正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使材料的组织均匀化,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退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提高材料的延展性和塑性。

热处理工艺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材料和工程要求进行。

在选择热处理方法时,需要考虑到材料的成分和性质、所需的性能和组织结构等因素。

此外,热处理的参数也需要控制得当,包括温度、时间和冷却速度等。

只有合理选择热处理工艺和控制好热处理参数,才能最大程度地改善金属材料的性能。

综上所述,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内容。

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和机械性能,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热处理是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和冷却处理,以改善其性能和组织的一种工艺。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全)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全)

力-伸长曲线:
如下图,以低碳钢为例
纵坐标表示力F,单位N;横坐标表示伸长量△L,单位为mm。 (1)oe:弹性变形阶段: 试样变形完全是弹性的,这种随载荷的存在而产生,随载荷的去除而 消失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Fe为试样能恢复到原始形状和尺寸的最大 拉伸力。 (2)es:屈服阶段: 不能随载荷的去除而消失的变形称为。在载荷不增加或略有减小的情 况下,试样还继续伸长的现象叫做屈服。屈服后,材料开始出现明显 的塑性变形。Fs称为屈服载荷
2、具有同素异构转变的金属有:铁、钴、钛、锡、锰等。同一金属的同素 异构晶体按其稳定存在的温度,由低温到高温依次用希腊字母α,β,γ, δ等表示。 3、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1394℃ 912℃ δ-Fe → γ- Fe → α – Fe 体心 面心 体心
4、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也称为“重结晶”。 其与液态金属结晶有许多相似处:有一定转变温度,有过冷现象; 有潜热放出和吸收 ; 也由形核、核长大来完成。 不同处:∵属固 态相变 ,∴ 转变需较大的过冷度;新晶核优先在原晶界处形核;转 变中有体积的变化,会产生较大内应力。
布氏硬度试验原理图
洛氏硬度试验原理图
练习、 170HBS10/100/30 530HBW5/750 (1)表示用直径10mm的钢球,在9807N的试验力作用下,保持30S时测得的 布氏硬度值为170。 (2)表示用直径5mm的硬质合金球,在7355N的试验力作用下,保持10~5s时 测得的布氏硬度值为530。 2、洛氏硬度 (1)测试原理: 采用金刚石圆锥体或淬火钢球压头,压入金属表面后,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即 除主试验力,以测量的压痕深度来计算洛氏硬度值。 表示符号:HR (2)标尺及其适用范围: 每一标尺用一个字母在洛氏硬度符号HR后面加以注明。常用的洛氏硬度标 尺是A、B、C三种,其中C标尺应用最为广泛。 见表:P21 2-2 不同标尺的洛氏硬度值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可换算。 表示方法:符号HR前面的数字表示硬度值,HR后面的字母表示不同洛氏硬 度的标尺。 (3)优缺点: 优点:①操作简单迅速,能直接从刻度盘上读出硬度值;②压痕小,可测成 品及较薄工件;③测硬度范围大。 缺点:数值波动大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最全)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最全)

热处理的应用与效果
应用
热处理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材料,如钢铁、有色金属、合金 等。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显著提高金属材料的机械 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满足各种工程应用的需求。
效果
热处理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硬度、韧性、强度、耐磨性、耐 腐蚀性等机械性能,提高其抗疲劳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延长 使用寿命。同时,热处理还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和 焊接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04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关系
金属材料的性能与热处理的关系
金属材料的性能
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这些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其内部结构和相组成。
热处理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通过控制加热、保温和冷却等热处理工艺参数,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和相组成,从而显著提 高或改善其各种性能。例如,热处理可以细化金属材料的晶粒,提高其强度和韧性;可以改变金属材
时间,可以改变金属材料内部的相组成。
金属材料的缺陷与热处理的关系
要点一
金属材料的缺陷
要点二
热处理对金属材料缺陷的影响
金属材料的缺陷包括裂纹、气孔、夹杂物和未熔合等,这 些缺陷可能会降低金属材料的性能。
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可以减少或消除金属材料的缺陷 ,提高其性能。例如,通过退火处理可以软化金属材料, 减少其内应力,从而减少裂纹的产生;通过固溶处理可以 溶解金属材料中的杂质和气体,提高其纯净度。
03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工艺
总结词
退火是热处理工艺中的一种,通过加热和缓慢冷却金属材料,以消除内应力、 提高塑性和韧性,达到改善材料性能的目的。
详细描述
退火工艺通常包括将金属材料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下,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缓 慢冷却至室温。退火可以细化晶粒、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 改善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和综合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b)置换固溶体
特征:晶格类型不变,化学成分有限,性能发生变化
23
▴ 特征: (1)晶格仍保持原晶格(溶剂)。
(2)化学成分在一定范围内可改变。 (3)性能随化学成分改变而逐渐变化。 ▴性能:
造成晶格畸变,强度、硬度上升。 这种现象称固溶强化。
若溶质原子质量分数(含量)适当,其力学性能高。
2、金属化合物 compound ▴ 概念:合金元素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而生成的
1、固溶体 solid solution
▴ 概念: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中所形成的一种均 匀固体。如;糖水 水—溶剂,糖—溶质。
22
▴ 分类: 按溶质原子在溶剂中分布情况不同, 分 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两类
①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替换晶格上的原子 ②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晶格原子间隙
a)间隙固溶体
d 为后续课程和从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学习方法是:预习 、笔记 、复习、讨论问题
本教材的重点:常见的材料牌号及应用,钢的热处理
5
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性能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Mechanics properties of metals 使用性能—力学、物理、化学

工艺性能—铸造、锻压、焊接、切削加工
力学性能:受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的性能。不能说:机械性能 判据 如: 强度、塑性、硬度、韧性、疲劳强度等
4、一紧固螺钉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塑性变形,是因为螺钉材料的力学性能哪 一判据的值不足?
5、用洛氏硬度试验方法能否直接测量成品或教薄工件?为什么?
14
第二章 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
Base knowledge of the Metallic materical
第一节 金属的晶体结构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一、课程概述《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属于材料工程学科的一部分。

本课程综合应用了材料科学、热力学、固态物理、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等多门学科的基本原理,旨在介绍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热处理过程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金属材料的基本特性和加工性能,了解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以及热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二、课程目标1.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热处理原理。

2.掌握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和分析方法。

3.熟悉金属材料的常见热处理工艺和设备。

4.了解热处理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及其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方式1.基本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金属晶体结构-晶体缺陷与异质相-金属的晶格缺陷与固溶体-金属的晶粒组织与晶界-金属的位错与塑性变形-金属的相图与相变2.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应力与应变-弹性力学与塑性力学-变形与强化机制-韧性与脆性-疲劳与断裂3.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原理-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冷却处理-淬火处理-热处理设备与工艺4.热处理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及应用-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热处理工艺对性能的影响-热处理在材料设计与加工中的应用教学方式主要采用理论讲授、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和学生讨论等方式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价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度、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

对于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学习情况提供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讨论、课堂作业、小组项目、期末实验等。

五、教材参考书1.《金属材料导论》第四版,杨宗忱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版,韩士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金属学与热处理实验》第三版,张敏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材料:是用于制造机器零件、工程构件及生活日用品,是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

历史学家根据制造生产工具的材料,将人类生活得时代划分为: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铁器时代,当今人类正跨入人工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的新时代。

材料总和达40余万种,每年以5%的速度增加。

材料按经济部门分为:土木建筑材料、机械工程材料、电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医学材料等;按材料功能分:结构材料、功能材料。

工程材料按化学成分分为四大类: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按使用性能分为:结构材料(主要利用其力学性能的)、功能材料(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能的)。

金属材料:是目前用量最大使用最广的材料。

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不如金属材料,但有金属材料不具备的某些特性,如耐腐蚀性、点绝缘性、消声、质轻、易加工成型、生产率高、成本低等。

广泛应用生活日用品,并可部分取代金属材料(用作化工管道、盐业泵零件、汽车结构件等)。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塑性和韧性远低于金属材料,但具有熔点高、硬度高、耐高温及特殊的物理性能。

如:陶瓷材料也突破了传统应用范围,成为高温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合材料: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不同组织结构的材料组合在一起,构成复合材料。

发挥各自的长处,又可克服各自固有的弱点。

复合材料为三大类:高分子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高分子基复合材料,如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玻璃钢);金属基复合材料应用于航天部门;陶瓷基复合材料处于开发阶段。

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内部结构,而材料的内部结构又取决于成分和加工工艺。

所以,正确地选择材料,确定合理的加工工艺,得到理想的组织,获得优良的使用性能,是决定机械制造中产品性能的重要环节。

20世纪末,纳米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引起世界重视。

专家预测纳米材料科学技术将成为21世纪信息时代的核心,其应用将超过计算机工业。

2.1 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2.1.1 静载下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指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时反映出来的性能。

是金属材料应具备的最主要的性能,是衡量金属材料的重要指标。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主要有强度、硬度、刚度、塑性、冲击韧性、疲劳强度和断裂韧性。

1. 弹性和塑性1)弹性: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能恢复其原来形状的性能,称为弹性。

弹性变形:随外力消失而消失的变形。

其大小与外力成正比。

2)塑性: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致引起断裂的性能,称为塑性。

塑性变形:外力去除后保留下来的这部分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其大小与外力不成正比。

将金属材料制成图2.1所示的标准试样,在拉伸试验机上(图2.2所示),使试样承受轴向拉力P 并使试样缓慢拉伸,直至试样断裂。

以0F P 为纵坐标(即拉应力σ,0F 为原始截面积),试样沿轴向产生的伸长量L ∆(01L L -=)除以试样原始长度0L 为横坐标(即拉应变ε),画出应力—一应变曲线,如图2.3所示。

图2.1 低碳钢拉伸标准试样图 图2.2 拉伸试验机示意图图2.3 低碳钢拉伸图 由图2.3可知:载荷在E 点前,试样只产生弹性变形。

弹性极限:指材料所能承受的、不产生永久变形的最大应力。

屈服:载荷超过E 点,试样产生塑性变形,载荷增加到S 时,试样承受的载荷虽不再增加,仍继续产生塑性变形,图上出现水平线,这种现象为屈服。

S 为屈服点。

它是金属材料从弹性状态转向塑性状态的标志。

屈服极限:出现明显塑性变形时的应力为屈服极限。

σs 表示。

缩颈现象:载荷增加至B 点时,试样截面局部出现缩颈现象(图2.4所示),因截面缩小,载荷就下降,至k 点试样被拉断。

图2.4 塑性拉伸试样的颈缩现象 图2.5 脆性材料试样无颈缩现象 金属材料的塑性:用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表示金属材料的塑性。

%100001⨯-=L L L δ%100010⨯-=F F F ψ 100001⨯-=L LL δ%100010⨯-=F F F ψδ或ψ越大,材料塑性越好。

短试样(005d L =)比长试样(0010d L =)的伸长率大20%左右。

其伸长率分别用5δ、10δ表示。

金属材料有塑性,才能进行各种变形加工,零件偶尔过载,产生一定塑性变形,不至于突然断裂,提高零件使用可靠性。

2 .刚度刚度:指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弹性模量:应力σ与应变ε的比值称为弹性模量。

εσ=E 。

E 越大表示在一定应力作用下,能发生的弹性变形越小,即刚度越大。

E 的大小取决于材料内部原子的结合力,同一种材料E 基本一样,但截面大的零件不易发生弹性变形。

考虑零件刚度时注意材料的E 和零件的形状和尺寸大小。

3 .强度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1)屈服强度(s σ):指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

即表示材料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能力。

0F P s s =σ(MPa) 脆性材料的拉伸曲线上无水平线段,难确定屈服点,规定试样产生0.2%残余塑性变形的应力值,为材料的条件屈服强度。

2.0σ。

2)抗拉强度(b σ):金属材料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是零件设计的重要参数。

F P b b =σ(MPa)。

3)屈强比:b s σσ/。

屈强比越小,构件可靠性越高。

屈强比越大,材料的强度利用率越高,但可靠性降低。

合金化、热处理、冷加工对材料的b σ、s σ均有很大影响。

4. 硬度硬度:指金属材料表面抵抗其他更硬物体压入的能力。

是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的指标。

测量硬度常用方法:压入法。

工程上常用的硬度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布氏硬度布氏硬度实验:用3000kgf 的压力P ,将直径D 的淬火钢球压入金属表面,载荷保持10-60s 后卸载,得到直径d 的压痕。

图2.6所示。

载荷除以压痕表面积的值即为布氏硬度。

HB 表示。

单位:kgf/mm 2(或Mpa)。

习惯不标单位。

压头为淬火钢球(HBS )用于测硬度值<450的材料。

压头为硬质合金钢(HBW )用于测硬度值450--650的材料。

布氏硬度实验使材料表面压痕大,不易测成品薄片的硬度,常测定铸铁、有色金属、低合金结构钢等毛坯材料的硬度。

图2.6 布氏硬度测试原理和方法2)洛氏硬度洛氏硬度实验:用定角120°金刚石圆锥压头。

图2.7所示。

使一定压力,压入被测材料,据压痕深度度量材料软硬,压痕越深,硬度越低。

用HRC 表示。

测量范围20-67,其硬度值是一无名数,没有单位。

每0.002mm 压痕深度为一个硬度单位。

压痕很小几乎不损伤工件表面,可测淬火钢、调制钢等成品件的硬度。

HB 与HRC 可以查表互换,心算公式为:1HRC ≈1/10HB3)维氏硬度维氏硬度实验:用锥面夹角136°金刚石四棱锥体压头。

一定载荷下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载,得对角线长长度为d 的四方锥形压痕。

如图2.8所示。

载荷/压痕表面积得维氏硬度。

用HV 表示。

维氏硬度用于测定从极软到极硬的薄片金属材料、表面淬硬层、渗碳层等硬度。

因硬度实验条件不同,相互间无换算公式。

据实验结果,大致换算关系:1HBS=10HRC=1HV 。

P2. 1.2 动载和高温下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许多机械零件在动载下工作,动载有两种形式:1)载荷以较高速度施加到零件,形成冲击。

2)载荷的大小和方向呈周期性变化,形成交变载荷。

图2.7 洛氏硬度测试原理和方法 图2.8 维硬度测试原理和方法 1 .冲击韧性冲击韧性:指金属材料载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断裂的能力。

用a k 表示。

2.7a k 的大小与材料成分、环境温度、缺口形状、试样大小等有关,a k 越大说明材料为韧性材料。

如图2.9所示。

图2.9 冲击韧性测试原理示意图2 疲劳强度疲劳断裂:许多机器零件如弹簧、齿轮等,在工作时承受交变载荷,当交变载荷的值远远低于其屈服强度时,零件就发生了断裂,这种现象称为疲劳断裂。

疲劳断裂的特点:交变载荷;应力远小于屈服强度;不管脆性材料和韧性材料,疲劳断裂都是突然发生,没有明显的塑性形,属于地应力断裂。

疲劳强度:金属材料受的最大交变应力σmax 越大,断裂前所经受的循环周次N (疲劳寿命)越小,σmax 与N 构成的曲线称为疲劳曲线,图2.10所示。

Σmax 低于某值时,曲线与横坐标平行,表示N 可以达到无穷大,而试样仍不断裂,该交变应力值为疲劳强度或疲劳极限,用σ-1表示,一般1)/(8.9212cm J FGH GH k ⨯-=α规定钢材的N=107,有色金属为N=108。

图2.10 疲劳曲线3 蠕变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在高温下会发生改变。

随温度升高,弹性模量E、屈服强度、硬度下降,塑性提高,并产生蠕变。

蠕变:指金属材料在高温长时间应力作用下,即使所加应力小于该温度下的屈服强度,也会逐渐产生明显塑性变形至断裂。

1.3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和工艺性能一)物理性能:主要有密度、熔点、热膨胀性、导热性、导电性和磁性等。

如:飞机零件常选密度小的铝、镁、钛合金来制造。

机电、电器零件,考虑金属的导电性。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对热加工工艺有一定影响。

二)化学性能:指其在常温或高温时,抵抗各种活性介质侵蚀的能力。

如耐酸、耐、抗氧化性等。

如化工设备、医疗用具可用不锈钢;内燃机排气阀和电站设备的零件可用耐热钢。

三)工艺性能:指其冷、热加工难易程度,是其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在加工过程中的综合反映。

按工艺方法不同分为:铸造性、成型加工型、焊接性、切削加工性等。

设计零件和选择工艺方法时,都要考虑材料的工艺性能。

如:灰铸铁的铸造和且削加工性能优良,广泛用于铸件;加工和焊接性能差,不能锻造和焊接。

低碳钢的焊接合成性加工性优良;高碳钢的焊接和切削加工性较差。

2.2钢的分类、编号和用途工业用钢按化学成分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碳素钢:指含碳量<2.11%的铁碳合金。

合金钢:为了提高钢的性能,在碳素钢基础上有意加入一定量合金元素所获得的铁基合金。

1、碳素钢一)常见杂质对钢性能的影响1、Mn和Si:是钢中的有益元素,来源于炼钢原料。

对钢有固溶强化作用。

Mn可脱氧、脱碳,把钢中FeO还原成铁,与S生成MnS,减轻S危害。

一般钢中Mn0.25-0.80%,Si<0.4%。

2、S和P:有害元素。

由生铁和燃料带来。

不能除净。

S——热脆。

在钢中以FeS形式存在,FeS与Fe形成低熔点(985℃)共晶体(FeS+Fe),分布在A 晶界上。

钢加热到1000-1200℃热加工时,因晶界共晶体已溶化,晶粒间结合被破坏,使钢在加工过程中沿着晶界开裂,即热脆。

P ——冷脆。

P 焊接裂纹。

应严格控制[P]。

二)钢的分类1、按化学成分分1)⎪⎩⎪⎨⎧≥-≤C C C %60.0%60.025.0%25.0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碳素钢; 2)⎪⎩⎪⎨⎧-%10%105%5 高合金钢中合金钢低合金钢合金钢 2、按用途分1)⎪⎪⎪⎩⎪⎪⎪⎨⎧⎪⎪⎪⎩⎪⎪⎪⎨⎧耐磨钢滚动轴承钢弹簧钢调质钢渗碳钢机器用钢、车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