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海燕教案2(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海燕》教案苏教版(新)
《海燕》一、教学目的1、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2、理解象征,对比手法的运用。
3、学习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二、教学重点:1、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2、学习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3、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对象征手法、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法的理解。
四、附预习题如下:1.朗读这篇课文(二至三遍)。
2.本文可分几部分?划分的根据是什么?(要求在回答之前先标出段号,全文共十六段。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诗歌是通过意象来说话的,散文诗也是如此。
鲁迅的借江南的雪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借北方的雪来表达自己对战斗人生的渴望。
郭沫若用风雷电来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用庙里的“土偶木梗”来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统治集团。
巴金在《日》《月》里,用光和热来象征对光明和幸福的追求,用扑火的飞蛾、逐日的夸父、奔月的姮娥热情的讴歌了为追求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英雄。
也正因为如此,诗歌才有了张力,才有了深邃形象的意境美,才成了所有艺术形式里的艺术。
那么,高尔基在《海燕》里,又想借海燕的形象告诉我们些什么呢?(投影1)4种海燕的图片,包括白腰叉尾海燕、日本叉尾海燕、黑叉尾海燕、烟黑洋海燕。
(投影2)作者图像及简介:高尔基(1868~1936)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人,是“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苏联作家,代表作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小市民》。
《海燕》是高尔基作品《春天的旋律》的结尾,是散文诗名作。
(投影3)课题《海燕》。
二、检查预习1.正音。
高傲(ào) 呻吟(yín) 翡翠(fěi)掠起(1üâ) 困乏(fá) 蜿蜒(wān yán)2.词语解释。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高傲:骄傲,这里是极其自豪的意思。
蜿蜒:蚯蚓类爬行的样子,比喻弯弯曲曲地延伸。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海燕》教案设计 苏教版
海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胆怯、高傲、呻吟、翡翠、蜿蜒”等词语。
2、了解作家及有关背景。
理解“海燕”这一敢于搏击暴风雨的勇敢形象,学习它不惧怕困难的战斗精神。
3、在朗读的基础上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
4、着重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同时学习对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进入情景,结合背景材料,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和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
2、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理解散文歌所描绘的海上景象和海燕的形象。
2、理解文章多种手法的运用。
3、在朗读的基础上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和研讨点拨法相结合,朗读—品味—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
【指导思想】形象的感染是深入理解的基础,也是学生从作品中获取审美感的必经途径。
教《海燕》这篇作品,尤其离不开形象的感染。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传说中的精灵是仙魔神灵,能预知未来,预卜尚未发生而必将发生的事情。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认识一只精灵,这只精灵会以怎样的姿态向我们寓言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去感受这只敏感的精灵吧。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简介作家及作品创作背景(学生介绍,教师适当补充)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
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05年和列宁会面,思想上受了很大影响,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
高尔基的小说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有《底层》等,除此以外,作者还写了许多政论、特写、回忆、文学论文等,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很大。
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海燕》教案
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海燕》教案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海燕》教案教学目的1.认识海燕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手法和作用。
3.培养朗读才能。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象征手法和作用。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教读本文,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想像才能和形象思维才能,使学生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暴风雨到来之前,海上风云变幻的壮阔境界,并在自己的想像中出现那傲慢飞翔的海燕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
这也是审美教育。
因此,以朗读引起学生理解课文的愿望,又在理解的根底上做到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朗读、理解、朗读这样三个环节,到达教学目的。
朗读课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
其中包括老师的示范朗读〔最好是朗读〕、老师指导学生朗读,直至学生可以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可以朗读好这首散文诗,也就对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了。
课文内容的分析^p ,建立在熟读课文根底之上,重点在于对海燕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对大海变幻的层次分析^p ,有助于对海燕形象的理解,所以,适当的层次分析^p 是有必要的,但一定要为理解海燕的形象效劳。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介绍背景知识。
2.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散文诗《海燕》。
作者高尔基。
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梦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局部,原题是《海燕之歌》。
深入反映了。
1905年俄国____前夕急剧开展的____形势,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____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
《海燕》发表后立即成为进展____宣传的有力武器。
列宁非常喜欢这首诗,并曾在文章中引用过。
〔板书课题及作者。
〕2.介绍作者。
〔1〕让学生起来介绍。
〔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l。
〕高尔基〔1868—1936〕,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lO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漂泊,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第1课《海燕》教学设计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海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读课文,从整体上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
2.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时代背景,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3.了解烘托、对比、象征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领会文章激情洋溢、音韵铿锵的特点。
2.体会象征、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掌握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情感目标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深刻领会作品的诗情、画意和理趣。
2.品析含意丰富的语句,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分析“海燕”形象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设计思路《海燕》是一首充满战斗激情的散文诗。
作品表现出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文笔粗犷、气势磅礴、色彩厚重,情感激越,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教读本文,通过流畅的有感情的朗诵,使学生进入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文内容的理解,重点在于对海燕的艺术形象的把握。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背景材料,从作品整体上领会文中各种象征体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理解作品深刻含意的关键。
研讨作品内容与朗读结合进行,读读议议,使阅读向纵深发展。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研讨点拨法。
3.对比阅读。
与X振铎的散文《海燕》进行对比。
教学媒体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结:下列几个副标题均适用:勇敢的斗士渴望暴风雨的勇士革命的先驱者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无畏的革命者划破乌云的利剑5.合作研讨,疏理文章思路。
文章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
暴风雨来临前的景象构成了海燕活动的特定背景,海燕的艺术形象在景象的变换中逐步完善。
请同学们依照海上图景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变化疏解课文的思路。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后明确: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即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第一个画面(从开头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写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以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初二语文海燕下册教案.docx
初二语文海燕下册教案【篇一: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海燕》教学设计】《海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选自(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借物抒怀)第一课《海燕》。
这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品,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
它写于1901年,那时正直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
高尔基参加了种种反沙皇统治的斗争,发表了尖锐抨击沙皇的演说。
他根据自己的斗争经历,写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又译为《迎春曲》《幻想曲》),《海燕》就是其中的末尾一章。
它的发表具有极大的宣传性和号召力,受到了列宁的高度重视和称赞。
教材以这篇文章开篇也具有鼓舞人心的意义。
激励青少年在人生的道路上要不断磨练自己,面对困难要勇往直前。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通读全文,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品味本文振奋激越的语言和强烈奔放的情感。
3、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细读品味文字段落,理解课文的写作技巧及语言特色;联系生活实际,拟写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
2、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海燕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分析和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并使学生认识到当下学习海燕精神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领会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查阅资料:1、作者简介。
2、关于《海燕》的写作背景及其他资料。
3、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三、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童年的朋友》一文吗?那是哪位名家作品?高尔基请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今天,我们再次和高尔基的名作再会,学习他的一篇著名散文诗——《海燕》,感受他的思想和激情。
第1课《海燕》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下)4doc
《海燕》(一)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培养阅读散文诗的能力。
2、反复诵读课文,在学习象征、烘托、对比手法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作品内涵。
3、体会作品中反映出来的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这篇散文诗,象征手法的运用是难点,文中语言渗透了不同的情感,注意引导学生在美读中思索深刻的主题思想。
课前学习: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的的斗争情况以及作家和作品的发表情况。
(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对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教师准备《命运交响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引导欣赏课前彩图,要求学生就自己看后的感受自由交流。
导入课文《海燕》:刚才大家说得都不错,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去欣赏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写的散文诗《海燕》,看看伟大的文学家是怎样写海燕的。
(板书课题、作者)二、读中动手、听中想象1、学生自由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找出课文中描写海燕的语句。
(学生初读课文,完成任务)2、鼓励学生朗读文中描写海燕的句子。
3、教师根据自己的感悟配乐朗读《海燕》,学生听读,想象意境。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方式可以是齐读,也可以是朗读某一语段)三、交流中思索,品读中感悟学生放声读课文,同时思考下列问题:1、当时的环境如何?(提示:可按时间顺序,即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来思考。
)2、结合描写海燕的语句思考:在那样的环境下,海燕是什么形象的化身?3、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们面对海燕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读课文,思考,全班交流。
四、再读课文,把握情感在配乐中学生再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而背诵课文。
五、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六、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
2、学生自主设计书面课堂作业。
《海燕》(二)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课文中的象征写法的作用。
2、提高学生朗诵的能力,通过朗诵进一步体会作者对革命前途的深刻信念和炽烈的战斗情绪。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海燕教案 苏教版
第1课海燕教学目标1.认识海燕的象征意义.2.了解象征手法和作用。
3.培养朗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象征手法和作用。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散文诗《海燕》。
作者高尔基.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是《海燕之歌》。
深刻反映了。
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海燕》发表后立即成为进行革命宣传的有力武器。
列宁非常喜欢这首诗,并曾在文章中引用过。
二、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飞窜.(cuàn)胆怯.(qiè)翡.翠(fěi)掠.起(lüè)深渊.(yuān)(wānyán)呻吟.(yín)蜿蜒..(2)理解词义①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②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文中是贬词褒用,是对海燕大无畏精神的赞美。
③渴望:迫切地希望.④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文中指海鸥和海鸭因恐惧而发出叫声。
⑤飞窜:飞快地逃窜.⑥胆怯:胆小;缺少勇气.⑦争鸣:比喻在学术上进行争辩。
文中指比声音的高低。
⑧蜿蜒:文中指像蛇类爬行的样子。
⑨预言:预先说出(将来要发生的事情)。
2.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lO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
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
三、整体感知文章的结尾,为什么海燕像“胜利的预言家”一样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为什么海燕对暴风雨充满了渴望?“—-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两次大声疾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暴风雨”象征着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
八年级语文下册 1《海燕》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海燕》《海燕》教学设想《海燕》是一篇有巨大影响的散文诗,写于1901年,是高尔基早期的作品。
作者通过描绘暴风雨即将来临之时海燕搏风击浪的三个场景,赞颂了海燕勇敢、豪迈、乐观、自信的伟大精神,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必将胜利。
全篇文章在内容结构上层层推进。
它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海燕也被安排在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的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海燕的形象也随着这“暴风雨”的渐次逼近而逐步鲜明。
因而诵读好这首充满革命激情的散文诗,是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把引领并指导学生读出海燕的形象、赏析语言之美作为教学的重点,然后再巧妙出示背景,揭示海燕的象征意义。
【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一)教学理念1、纵情朗读,抓住散文诗适合朗读的特点,从师生激情朗读入手,让文本深入学生心灵,初步感知海燕形象。
2、议品结合,理解海燕的自信、乐观、坚强、勇敢、豪迈、无畏等精神,领略本文的语言之美,提高学生品悟能力,鉴赏能力。
3、抒写感受,教师巧妙出示背景,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深刻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并学习海燕的精神,受到情感熏陶。
(二)、教学目标1、在各种形式的读中感悟海燕形象,鉴赏语言之美。
2、学习海燕不惧困难,敢于与困难做斗争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海燕形象。
(四)、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品读本文语言之美二、教学过程(六)板书海燕高尔基勇敢坚定乐观象革命者征敏感渴望暴风雨。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堂教学资料第1课《海燕》教案苏教版(精)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堂教学资料•第1课《海燕》教案苏教版(精)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堂教学资料•第1课《海燕》教案苏教版(精)一海燕教学设想:本文为八(下)第一单元第一课,这是一首散文诗,它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
作者高尔基通过对暴风雨到来之前的大海景象的描绘和对海燕战斗英姿的刻画,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本单元的主题为“咏物抒怀”,初一学《童年的朋友》时,学生对高尔基及其自传体小说《童年》已有了解,学习本课时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理清散文诗的结构,品味散文诗语言强烈的抒情色彩,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描写的方法,体会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手法;2.了解咏物抒怀文章的大体写法。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揣摩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2.理清散文诗的结构,学习文中运用的对比和烘托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海燕把寄托的呼唤革命风暴的热情;2.从海燕身上吸取对革命乐观顽强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对象征意义的理解,对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对散文诗结构的把握,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教学方法:配乐朗诵法对比分析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翅膀()飞窜()号叫()胆怯()蜿蜒()翡翠()呻吟()一晃()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高傲:原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
贬义词,课文中贬词褒用,指清高、自负、不卑躬屈膝。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翡翠: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玉。
课文比喻海浪。
掠起:轻轻擦过或拂起。
震怒:异常愤怒,大怒。
震,情绪过分激动。
困乏:疲乏。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
二、情境导入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海燕》学案2 苏教版
《海燕》第二课时一、合作探究1、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
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
它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
请同学们给下列形象和其相应的象征意义连线形象象征意义①暴风雨①英勇善战的大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②海燕②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的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③海鸥海鸭企鹅③人民群众的力量④乌云闪电雷声狂风④革命的胜利⑤大海波浪⑤害怕革命、目光短浅的资产阶级社会阶层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⑥太阳⑥沙皇专制统治,反人民的黑暗势力2、除了对海燕作直接描写外,文章还对海燕所处的典型环境即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海面变化进行描写,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课文既是写海燕,为什么还要写海鸥等水鸟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4、除象征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外,本文还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请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理解体会其表达作用。
(1)在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二、课堂检测:基础知识部分(必做题)1、给加点字注音。
翡.()翠飞沫.()胆怯.()呻吟..()掠.起()苍茫.()2、依据拼音写出汉字。
chǔn()笨飞cuàn()火yàn()蜿yán()寂mò()zhèn()怒能力提升(选做题)3、试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②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fěi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第二课时)一、合作探究1、(略)2、明确:作品按时间的变化,写了“暴风雨就要来啦”的三个阶段的不同自然景象。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 海燕教案 苏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 海燕教案(新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 海燕教案(新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 海燕教案(新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海燕》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2、感受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品质;3、“海鸥、海鸭、企鹅”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4、深入探讨海燕形象,理解象征手法在文章中的内涵。
5、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对比、拟人、比喻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及其难点:1、“海鸥、海鸭、企鹅”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深入探讨海燕形象,理解象征手法在文章中的内涵。
3、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对比、拟人、比喻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朗读,讲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2、感受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品质;3、“海鸥、海鸭、企鹅”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品质;2、“海鸥、海鸭、企鹅”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教学方法朗读,讲解,质疑,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这样一个天昏地暗、电闪雷鸣的天气里,你们喜欢呆在哪里呢?(家里)为什么喜欢在家里?(感觉温暖、温馨、安全.)但是有一种鸟却总是很勇敢的在这样的天气里,在浊浪滔天的海面上穿梭、飞舞。
同学们在大屏幕上看到的这种海鸟叫海燕,它有大海赋予的坚硬的翅膀,它有大海斌予的不屈的灵魂,它经常在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上勇敢地搏击风浪,笑傲长空.这节课让我们走入《海燕》这篇充满热情的散文诗,来感受高尔基带给致们的生命的最强音。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海燕》教案 (新版)苏教版
《海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深刻体会作品的诗情、画意和理趣。
2.品析含义丰富的语句,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分析“海燕”形象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点拨法、对比阅读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预习导学: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
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05年和列宁会面,思想上受了很大影响,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
高尔基的小说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有《底层》等,除此以外,作者还写了许多政论、特写、回忆、文学论文等,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很大。
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一九零五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
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
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
第1课时教学要点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来感知课文,弄清文章深刻内涵,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
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充满激情的时代前奏曲,去感受凝结着高尔基敏锐艺术感悟力的“海燕”形象。
江苏省宿迁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海燕》教学案(2)苏教版
海燕(二)课题:二次备课海燕(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课文中的象征写法的作用。
2、提高学生朗诵的能力,通过朗诵进一步体会作者对革命前途的深刻信念和炽烈的战斗情绪.【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课文中的象征写法的作用.【复习引入】1.课前学习:收集有关面对逆境不低头的名人的故事或名言.2.激情背诵,导入新课检查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引导学生回顾海燕这一形象。
【自主合作探究】读课文感悟体验3、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以下问题: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是大海的主角,那么,海面上还有其他海鸟吗?写海燕为什么还要写其他海鸟?暴风雨来临之前,海面上的景象是如何变化的?把海燕置于这样的环境中又有什么好处?学生思考,合作交流,班级交流。
(二)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象征手法学生介绍写作背景,教师做补充,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分析其他形象,学习象征的表现手法.列举常见的青松、红旗、鲜花等事物的象征意义。
美感体验感悟人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交流自己读了这首诗后的人生感悟.四、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五、作业设计:1、写出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乌云”、“狂风”象征“海燕”象征“太阳”象征“蜜蜂”象征“杜鹃”象征2、《海燕》这首散文诗主要是写海燕,而诗中还写了海鸥、海鸭、企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文中多次提到海燕的“笑",刻画了海燕怎样的形象?4、下面两句话分别表现了海燕怎样的性格特点?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反思反刍反馈】(宋体小四) 尽量保持一页纸正反面打印)力求简洁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燕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
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