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令人触目惊心的现状
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题目: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1核心问题:农村土地制度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国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和行业效率,也关系到中国农村的政治稳定。
论点,论据。
一、农村土地政策变化及其背景2004年,中国政府的农村土地政策的基本法律框架没有大的变化,但在局部上也做出了较多调整。
这年土地政策的显著特点是强调中政府要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政策,以保护中国日益紧缺的土地资源,控制乱占和滥用土地。
农村住房建设过度占用耕地也已经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
而自然村目前仅有少数人居住,严重“空心化”。
同时,目前农民上访和投诉中涉及到的土地案件已经占到全部上访和投诉数量的首位。
据估计,全国失地农民数量达到3000万以上。
从近年土地被征用的数量和国农民人均土地面积这两方面判断,3000万失地农民的数量估计并不为过。
少数农民因为得不到合法的土征用补充费用,与村集体的干部和地方政府发生冲突,成为常年上访户。
还有的地方农民集体与征地单位或地方政府对抗,造成严重的地方社会治安问题。
二、关于现行土地法规的评论。
经济学把一项财物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作为关于这项财物的所有权,这是一种便于分析的定义。
(一)《农村土地承包法》使所有权在国家与集体、农户之间发生分割土地承包法实际上显示了国家、集体和农户对土地所有权的分割,但却没有明确地合理地界定它们之间的权利边界。
深入想,这种界定是不可能的。
土地承包法的本意是要克服传统集体所有制的弊端,但又想继续维持集体所有制的框架,不免在逻辑上漏洞昭然,在实践中弊端丛生。
(二)政治权力结构使乡村干部成为土地所有权的人格化主体(三农户而非个人作为承包权的主体产生了承包制的内在不稳定性四)农户的不完整的土地财产权三、土地制度的经济影响(一)土地制度是否影响农民收入:对已有文献的一个简单评述大体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认为目前的土地制度与各种其他可能采用的改革方案(例如耕地私有制或永佃制)比较,对于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会有显著差别。
也们的脸上已爬满凄凉——中国农村养老问题触目惊心
本 来我 父母 也 提 到 过 ( 给 我 们 )买房子 的事 ,他 们 本 来 说 一 边 拿 一 些 就 可 以 付 个 首 期 ,可 男朋友 马上说 他 家里 拿 不 出一 分 钱 来 。 想 起 这 些我 就 心 酸 , 同样 是 父母 ,怎 么差 距 这 么 大?现 在 要 我 分 手 感情 上 受 不 了,不 分手 肯 定会 痛 苦 一 生 ,所 以我 奉 劝诸 位 千 万别 和农 村 男孩谈 恋爱 ! 这 张 帖子 之所 以会 有 如 此 的争议 ,恐怕是 因为它涉及到一 个很 重要 的社会 问题 ,那就是 中 国农村 的养老 问题。这个城 市女 孩 之所 以提 出这 样 的看 法 , 归 根 结底 ,还是 因为 她 觉得 赡养 农村 老 人担 子太 重 ,会 影 响 她 自己的 生活 质 量 。 然 而 ,正像 一 位 从 农 村考 上大学然后在城 市工作 的网友说 的那样 , “ 对于农村家庭来说 , 供 完 一 个 大 学 生 几 乎 倾 其 所 有 。 父母 年老 了,对 于 繁 重 的 体 力 劳 动 已经 力不 从 心 。他 们 又 不像 城 市 人 那样 有 退休 金 、 养老 保 险 、 医疗保 险什 么 的。 他 们 以后 的 生 活 也 只 能 让 儿 子 多孝敬一点儿 !” 问 题 是 如 果 “ 子 ” 不 儿
就 得千 ,不 能干 就躺 下等死 ” ;一些 老人 “ 了儿子 就变 成 了儿子 ,有 了 有 孙 子 就 变 成 了孙 子 ” ,甚 至 被 当作
“ 蘸完 了的大酱盘子” ,扔掉 了…… 是 现 在 人 们 的 孝 心 没 了 , 还 是 “ 了钱 ,啥也 不值 钱 了”? 当一种 除
兹摘录如下 : 首先 声 明我 不 是歧 视 农 村 人 ,但 是 婚 姻是 人 生 大事 ,通 过 我 自 己的教 训 ,想 给 热 恋 中 的 傻 女 孩 们 提 个 醒 , 千 万 别 和 农 村 男孩 谈 恋爱 ,否 则 痛 苦一
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国英土地制度改革始终是中国整体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量观察表明,农村土地制度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国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和行业效率,也关系到中国农村社会的政治稳定。
可以断定,从2004年开始,中国农村土地政策乃至一般的土地政策将发生重要变化,变化的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特别取决于高层决策者远见卓识和行动魄力。
本报告将集中分析目前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现状与问题,并对一些具体政策的影响做出评论。
一、2004年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及其背景2004年,中国政府的农村土地政策的基本法律框架没有大的变化,但在局部上也做出了较多调整。
这年土地政策的显著特点是强调中国政府要执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政策,以保护中国日益紧缺的土地资源,控制乱占和滥用土地。
2004年中央政府出台的与土地有关的最重要的政策调整,体现在10月21日颁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中。
这个决定发布之前,国务院先后发布了两项通知,意在稳定和回复农业播种面积。
这两项通知分别是3月20日的“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和4月30日的“国务院关于尽快恢复撂荒耕地生产的通知”。
28号文件责成有关政府机构根据文件精神制定具体的落实意见。
本着这个要求,国土资源部很快出台了两项决定,分别是11月9日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和随后发布的新版“征地补偿标准”。
本年度发布的一系列文件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加大了对违反土地法规行为和行政渎职的处罚力度,体现了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的精神。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指出:要加大土地管理执法力度,严肃查处非法批地、占地等违法案件。
建立国土资源与监察等部门联合办案和案件移送制度,既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又查处违法责任人。
典型案件,要公开处理。
触目惊心!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农村真实情况
还听说,村上的卫生所,每次开药时从来不出具电脑打印的明细账单的,而都是在每天的营业结束后,重新做一份新的明细账单,以备上报或检查之用。因为有些药是被纳入合作医疗的,有些药没有被纳入。至于农民最后用到的到底是什么药,是否享受了国家的福利,无从知晓。
合作医疗的卫生所是自负盈亏的。医生的月收入,据说是每人都有六七千元,而附近另一个村的卫生所因为交通便利,那里的医生的月收入,每月都有近万元。而我们县城高中一个老师的月工资不足 2500元。
2900元钱,一个16岁女孩辛苦大半年的收入。在我和她谈话的时候,她并没有一句报怨,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命吧。她们是认命的孩子,顺从的孩子。
她的头发拉直了,有点都市的影子,只是那双手,粗糙得像个老人一样,满是伤口和茧子。她没有经历花季。
在农村,流行的一句话是“读书不读书都一样,反正都是打工”,或“读大学又怎样,出来还不是打工?”
而在我们村,有的一家四口人,包括几岁的孩子,全都享受着低保,有许多青壮年的劳动力,也在享受着低保,而一些80多岁的爷爷奶奶却没有低保。
父亲和我说这件事的时候,很愤慨:“谁送礼给书记,谁就有低保,谁上面有人,谁就可以有低保。”
在我们村,低保成了权力这根大棒之后的那根胡萝卜,成了安抚与拉拢的工具,村书记想给谁就给谁。低保一年有近千元,完全成为一种额外的福利待遇。该有的没有,不该有的却有了:谁家权势大,有;谁家上面有人,有;谁家送礼了,有;谁家是刺儿头,容易闹事的,有。
我的邻居中,一个1991年出生的男孩,和网恋的18岁女孩在2009年正月里“奉子成婚”了,没有领结婚证。我问,那以后生孩子怎么办?他说,到时候再说呗。
我知道,所谓的到时候再说,也就是请客送礼花钱,修改年龄,补办结婚证,不然怎么给孩子办准生证和户口呢?
三农问题1
3.农民问题
把农民转为市民问题 农民增收问题
提高农民文明素质问题
把农民转为市民问题
农民进城问题,农民就业问题,农民生计问 题,失地农民保障问题。
包容 博爱 平等
农民增收问题
进一步落实惠农政策。 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技能是解决 农民就业,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关健问题。
一、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 (二)加速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三)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四)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五)消除不合理的制度基础,促使二元结构向一 元结构的发展 (六)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 。
+ 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安全。 +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 +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 + 依法开展土地流转。 + 推动农业科技服务。 + 努力把农民转为市民。 + 狠抓技能培训。
+ 农业问题 + 农村问题
+ 农民问题
+ 农业基础设施问题 + 粮食问题
+ 农业产业化问题
+ 土地流转问题 + 农业科技问题
+ 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
能力不强。工程标准低、配套差、老 化失修严重。农田水利投入不足,水 利管护机制不健全。
+ 种粮效益仍然偏低。面积减少、甚有抛荒,粗放经
+ 温家宝总理
“中国 的城市像欧洲,而农村 像非洲”。
◆制度原因:1、户籍管理制度:把人口分
为农业户和非农业户;2、农产品统购统 销制度:3、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和农业税; 4、与户籍管理制度密切相联的其他城乡 分割制度 ◆向重工业倾斜的工业化策略 。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国家战略。 ◆农村青壮力进城打工,农村劳动力匮乏
中国农村令人触目惊心的现状
中国农村令人触目惊心的现状近日,作者王君柏利用今年暑期在湖南乡村实地调研的一份观察札记网络热传。
作者笔下展现了凋敝的中国农村现状。
一个村原有132人,现在只剩下54人,基本是老者幼者;土地荒芜很少耕种;老一辈辛苦一辈子,老无所依;第一代打工者、新一代打工者难以在城市生存下去;农村传统的民风习俗不再;两性关系混乱,婚姻难保;环境污染严重等等。
下面是作者笔下展现凋敝中国农村的一角。
该村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村落,曾经人口繁盛,百业兴旺,老有所养,幼有所乐,虽然物质生活还很艰苦,但大家都满怀希望,但现在村里处处显出暮气沉沉。
1985年左右,村里一共有132人,老中青搭配合理,青年人所占比例差不多是一半。
但目前长期居住在村子里的只有54人,而且基本以老幼为主。
村里成年人的平均年龄超过60岁,基本都是老人。
另外的72人,绝大部分都到广东、上海、天津等地打工。
其余的,有在附近镇上做生意的,有在外地安家的,有通过高考出去在城里安家的。
老幼相守的村子,人们谈不上还有什么希望,老一辈无可奈何生活在故土,幼辈的到十五六岁也就走了。
村里的耕种方式,这些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水田当旱地种。
全村的水田,插秧的面积不到十分之一,逐步都改为种玉米,村民水稻不够吃就到镇上买。
二是旱地的种植方式已经全靠除草剂和农药。
这样连续多年种植,田地退化,土质板结,庄稼产量大减。
三是种茶叶或者油茶。
村里人连简单的方法种旱地也已经力不从心了,就采取一种更省力的方法,种上茶叶或油茶,只是表示这田地还有主人。
四是田地周围的树木开始吞噬农田。
树木肆意生长,农田庄稼光照不足,林中各种大小动物与人争夺粮食。
文章称,目前,农田还有老一辈村民苦苦支撑,往后年轻人不会种地,村庄的衰落将不可避免。
日渐凋零的老一辈老无所依,村里六七十岁的老人,只要有最后一点力气都坚持劳作。
子女辈将孙辈留在家里,爷爷奶奶辈再次充当父母辈带两三岁的小孩。
孩子上幼儿园,老人来回七八里山路,每天跑两次。
关于农村居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地点:大学生农村居调查湖北省十堰市市,房县,土城镇,小亭村。
房县是一个贫困县,全县有39个乡镇。
其中,小亭村由8个组组成,全村共265户人家916人。
我选取了其中的一,二组作为调查对象。
两个组共72户人家263人,为使调查实事求是,防止主瞧臆断我首先对两个组的人口年龄组成,劳动力结构以及教育程度进行了统计。
统计数据如下表:从上面的表中我们能够瞧出:那个地点居民的教育程度一般偏低,而且低得喊人痛心。
就连九年义务教育也成咨询题。
而表中20岁以下的92人中有近20人现在出门打工在外,16岁以上的几乎有90%都在其中。
而这些童工们的工资最高者每月拿不到1000元往生活费及其它费用,有的连回家的路费也赚不到;而21至40岁的100人中有超过60%的人出门打工在外,没有文化,没有技术的他们几乎所有的人都靠出卖苦力赚钞票,而且是加班加点地干,省吃俭用地过。
而真正能赚到的钞票又少得悲伤;甚至,有许多40岁以上的农民也赶着外出打工。
在农村,外出打工大概成为一种潮流。
而关于如此一群经常被都市所卑视的人来讲,不处的世界又是那样的生疏和布满荆棘。
但他们为了生活又不得不为之……。
农村太穷了,做农民太苦了,因此他们都赶着出往。
由此,我不禁想起了2000年3月,湖北监利县棋盘乡D委书记李昌平的?上总理书?。
他在上书的开头写道:“我怀着对D的无限忠诚,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含着泪水给你写信。
我要对你讲的是,现在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书中写道:在农村,盲流如“洪水〞,负担如“泰山〞,债台如“珠峰〞,干部如“蝗虫〞,责任制如“枷锁〞,政策如“流言〞,谎话如“真理〞……。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能真切的触摸到农村有多穷,农民有多苦。
但瞧到?上总理书?我又不禁浑身一触。
在这次调查中我开始重新省视:农村到底有多穷,农民到底有多苦。
在调查中,当咨询到“你们每年人均收进有多少〞时,一位村民让我给他罢了一笔帐。
较为真实的山区现状
我们先看一篇文章,对农村的教育现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
基础教育表象问题说起偏远山区基础教育现状,多数人都会想到这样一幅景象,一位已逾耄耋(màodié)之年的老妇,站在破败不堪的讲桌前面,对着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那么,时至今日的边远山区基础教育究竟是怎样一幅景象呢?这里对偏远山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只见表象不究根由的罗列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硬件资源配置与使用1.资源配置严重不足偏远山区的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说是相当匮乏的。
偏远山区人口居住分散,教学点也不集中,导致现代教育资源分散配置,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而教育投入又有限且还很盲目,导致个体学校硬件设施相对匮乏,办学规模小不够规范。
另外艰苦的教学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许多必备教学设施长期得不到补充与更新,致使许多必需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
这些都严重制约着边远山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2.现有资源的浪费说到现代教育资源如电脑不能说没有,可配给每个学校的很少。
配置规模与学生人数形成了极大的反差,造成各个学校的现代教育资源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加上当地教师电脑技能的欠缺,使用与管理不到位,最终导致了现代教育资源的潜在浪费,使边远山区学校极有限的这一点资源也多被闲置,甚至被挪用,利用率极低。
二.师资力量薄弱1. 师资力量匮乏偏远山区基础教育人才资源严重匮乏,代课老师比例高,骨干力量不稳定,新生力量后继不足,教师队伍老龄化。
教师人数与学生人数比例极不协调,区域、城乡教师配置比例不合理。
现有教师力量不堪重负,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实施与发展!2. 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条件艰苦,待遇不高,综合压力过大,长期面临着繁重而又枯燥的工作,得不到新的见识,让许多老师产生了精神疲惫,教师成了简单的为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而工作,缺乏必要热情的苦差。
很多时候很多老师都疲惫于固有的传统教学内容与模式,学生也疲惫于固有的传统教学内容与模式,学习积极性不高,何谈教学拓展与教学创新!3. 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更新缓慢边远山区基础教育教师专业素质不过硬,综合素质不高,使现代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现在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现在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农村生活条件恶劣的问题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生活条件恶劣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基础设施滞后导致出行不便由于历史原因和资金限制,农村地区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许多偏远的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交通网络,使得居民出行困难。
另外,供水和供电设施不完善,给居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1.2教育资源匮乏影响下一代成长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建设水平低下,师资力量不足。
这导致了教育质量低下以及教育机会有限。
很多孩子只能接受低水平的教育,影响了他们的未来发展。
二、农民收入低下的问题农民收入低下是当前农村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主要原因如下:2.1土地资源有限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且耕地有限,每个农民所拥有的土地面积有限,无法进行规模化经营。
这使得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难以获得高额收益,并且难以通过增加土地面积来提升收入。
2.2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受市场供需关系影响,农产品价格常常处于波动之中。
很多时候,农民无法准确预测市场行情,导致农产品在销售时遇到价格低迷的情况,进而影响了他们的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于城市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3.1路网不完善制约交通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和资源优先布局的问题,许多农村地区的公路和乡村道路条件差,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
这导致了交通流通不畅、运输成本较高等问题。
3.2供水和供电条件欠缺相比城市地区,许多农村地区依旧存在着供水和供电条件欠缺的问题。
居民饮水困难,家庭生活缺乏基本的供水保障;而供电问题,则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制约了其发展潜力。
四、乡村医疗水平低下的问题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普遍低于城市,主要原因包括:4.1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城乡发展差距,许多优质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地区,致使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
这导致了农民在就医时面临长时间等待以及返贫风险增加等问题。
农村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村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农村教育问题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难题。
首先,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很多老师不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
这使得农村学生无法接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
其次,农村家庭普遍缺乏对教育投入的意识,家长往往忽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导致孩子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再者,由于交通条件落后,在一些偏远山区,孩子们上学非常不便,甚至出现辍学现象。
二、农产品销售困难问题尽管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许多农民在销售自己种植或养殖的产品时遇到了困难。
这主要是由于市场信息不畅、物流配送不便以及商品质量管理不严等原因导致的。
首先,由于农民对市场行情了解不足,他们无法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导致农产品供大于求或产量过剩。
其次,农产品的运输和配送成本较高,这使得农民在销售中往往面临着困难。
再者,在农村地区,许多农产品质量管理不严格,缺乏相应的标准和认证体系。
这使得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下降,也影响了销售。
三、农业生产方式落后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依然存在着传统的耕种与养殖方式,这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首先,传统的耕种方式使得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同时也增加了使用化肥和农药的需求。
这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还给农民增加了额外成本。
其次,在养殖方面,传统的养殖模式导致养殖密度过高、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愈发突出。
更为重要的是,在资源利用上还存在排放浪费现象。
四、医疗卫生服务不足问题由于经济发展以及人口分布原因,许多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仍然薄弱。
首先,农村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很多地方缺乏专业医师和现代化的医疗设备。
这导致了农民在看病就医时需要长途跋涉或者花费高额费用,增加了就医负担。
其次,农村居民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医学观念欠缺。
这使得许多常见病和慢性病得不到及时诊治、预防与控制工作也存在一定困难。
五、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问题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非常薄弱。
保护农村环境推进生态农村建设
染。 4 农 村环 境 保 护 的 对 策
农产品质量 , 至完全失使用价 ; 甚 导致渔业爱损如 2 0 0 4年 7月 , 淮河发生重大污事件 , 污水所 到之处 , 鱼虾绝迹 ; 迫使部分地 区
改 农业 种 植 结 构 。
22 村 土 壤 污 染严 重 。 国 约 2 %土地 的土 壤 污染 处 于 警 .农 全 5 戒状态 , 5 约 %受到 比较严重 的污染。 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 安全和人体健康事件时有发生, 农产 品已经缺乏安全保 障 , 对安 业生产 , 群众健康 和社会稳定都造成 了不好的影响。 23 .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蔓延 。 随着我 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 发展速度加快 , 生活垃圾量也迅速增长 , 而且大量城市垃圾向城 郊和农村转移 , 给农村带来严重 污染 。 3 农 村 环 境 污 染形 成 的 原 因 及来 源 [ 3 1 31 . 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 因: 311 方政府对于农村环境保 护的投入不足 , ..地 城市环境 的 改 善 往往 以牺 牲农 村 环 境 为 代 价 ,而 农 村 没 有 得 到相 应 的生 态 效益补偿 ; 相关农村环境保护 的政策法规也不够完善。 31 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 .. 2 地方政府为促经济而忽视环 保, 现有 G P核算体 系也缺 乏环保指标 , D 更没有专 门的农 村环 保法规或考评政策来约束地方政府的环保行 为,导致农村环境 执法部门处境尴尬 , 农村环境管理不尽人意。 31 .. 3当前农村 的生产经 营方式相对粗放 , 无论是农业 企业 还是农村的工业企业生产 , 都存在生产过程中污染超标 , 高耗低 产 , 理 不 到 位等 问题 。 治 31 .4农 民对 于农 村环境保护和农村 资源合理利 用的意识 .
华西村的奇迹
华西村奇迹引起的思考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九亿农民,要养活十三亿人口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所密切关注的。
但是中国农村的贫困,农民负担的沉重,以及作为农民的苦累一直都令人触目惊心,甚至不忍提及。
多年来,政府一直加大发展农业的力度。
取消农业税使得两千年来农民要交的“皇粮”不复存在,得到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但是,农民的情况却没有因为少了一个农业税就从此“幸福快乐地奔小康”,农民的困难依然存在,农村的根本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在中国现在的体制之下,市场经济的调解下,农产品的价格并不高,而农药化肥之类农业生产的必需商品的价格却一直降不下去。
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农业机械的价格也不是一般农民家庭能够负担得起的。
农业生产中的困难始终存在,通过投入更多劳动力的费时费力的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效率不仅没有什么提高,反而下降了。
“种地没有前途”的想法几乎成为农民挂在嘴边的话。
出外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且不说大城市的农民工问题,工资问题,单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问题就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大难题。
农村发展到底应该走怎样的道路?党也为了农村问题提出了各种方法及各种实验的道路。
从“减租减息“到土地革命,从互助组到农业合作社,再到新时期的农业合作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凤阳的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最新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的生活事实上是不断好转的,但是相对于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言,农业的发现还是缓慢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还是不够高。
怎样才能找到一条更加实际和合适农业农村发展的更好的道路是党和政府一直在考虑的。
其实,关于农村建设的范例就在人们身边,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有“天下第一村”之美誉。
如今,华西村家家住400-600平方米的别墅,有100-500万元的存款,有1-3 辆小汽车,过上了“实现小康、中康,奔大康”的生活。
2005年,华西村销售收入达307亿元,拥有固定资产超过70亿元。
华西村有自己的艺术团,村里有舞厅、影剧院、篮球场、网球场、游泳馆、体育中心、会议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娱乐设施;有大中专以的人才近300人,有55人有高级职称,年轻人中有会讲英、日、俄等10多种语言。
农村现状模板作文高中生
农村现状模板作文高中生农村现状。
农村现状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从农村经济、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方面来探讨农村现状,并提出一些改善建议。
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居民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生,传统的生产方式导致农业效率低下,收入水平不高。
此外,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导致留守老人和儿童成为农村地区的主要人口。
为了改善农村经济现状,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同时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为农村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支持。
其次,农村教育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很多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都比较薄弱,导致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较低。
为了改善农村教育现状,政府可以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同时鼓励城市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水平。
此外,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由于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农村地区的居民在看病就医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
为了改善农村医疗现状,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建立健全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同时加强对农村医生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
最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加强。
农村地区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综上所述,农村现状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相信农村地区的发展一定会迎来新的机遇。
希望我们的农村地区能够早日实现全面的振兴,让农民朋友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2023年最新的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
2023年最新的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2023年最新的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1大家是否觉察到我们周围的环境正在日益被严重破坏乱砍树木,污染水源与空气,破坏生态环境等等。
无数的事实已经告诉我们,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保护环境不仅仅是国家和政府部门的职责,也是我们“拱中”公民的职责。
这几天,我围绕我们周围的空气受污染的程度以及空气污染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调查。
我根据珠海周围的环境特点和所发现的问题,上网进行了调查。
从调查状况来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受到了污染。
污染源主要是工厂烟囱排放的黑烟,机动车辆排出的尾汽。
这些污染源排放出来的什么污染物呢对人们的健康有什么危害呢我查阅了有关资料,懂得了许多有关空气污染的知识。
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
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若是超过必须的标准,就会危害人们的健康。
空气污染指数小于50,说明空气良好,污染物浓度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标准限值,为一级优,贴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一些需要特殊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空气污染指数大于50,小于100,证明空气质量一般污染物浓度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为二级良好,贴合城镇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
防治大气污染,控制污染排放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其主要途径有:工业合理布局,搞好环境规划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燃料、使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区域集中供暖供热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和老污染源的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等。
珠海是我们的“家”,就应把她建设得更完美。
但空气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就应怎样办呢我推荐:(1)搞立体绿化,扩大绿化面积,能够搞无土栽培。
植物有过滤各种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树林尤为显着,所以绿化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比较经济有效的措施。
(2)解决燃料问题,尽量使用太阳能等无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
浅议我国农村环境现状及整治重点
2 我 国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城市 的环境建设 ,农村就 显得非常落后 。 我 国农 村幅员辽 阔 ,人 口 占全 国人 口的5 6 %。农村居
基金 项 目 : 重 庆市 社会 科 学规 划项 目 “ 重庆创 新推 动 型现 代服 务业 集 聚 形 成机制 及其 高技术 园 区发展 策略研 究” ( 2 0 1 2 q n j j 0 5 6 ) 。
序 化处置状 态 。 目前 已进 入 实 现 全 面 小 康 目标 的 关 键 时 期 ,
除 了在农村基 础设 施建设方面 的发展 ,我国农村
对环境污染 的整治也有一 定成效 。农村 的环 境卫生情
全面 建 设小 康 社会 的环境 保 护 和生 态建 设 目标 的 实 况有一些改善 。 现显 得 愈 发重要 。党 的 十八 大 报告 中提 出 ,中 国应 “ 着 力 推进 绿 色 发展 、循环 发展 、低 碳 发展 ” 。走 绿色 低 碳 的发 展 路径 ,是 中 国统筹 国 内 国 际形 势 ,
摘要ຫໍສະໝຸດ 我 国农村人 1 2 : 较 多,农村环境 的建设不容忽视 ,农村环境建 设取得 了一 定成绩 ,但整治工作开
展缓慢 ,农村的生活生产 方式给环境 带来较 大压 力 ,农村环境卫 生状 况严重落后于城市 。为构建城 乡
一
体 化 生 态保 护 格 局 ,应 从 资 源 配 置和 生 产 要 素 流 动 两方 面入 手 ,整 治 农村 环 境 。
处 可见 ;农村 生活污水处置 率低 ,一直 处于无序排 放 的6 9 . 2 %;在新 能源 的利 用上发展 明显 ,农 村沼气 池 状 态 。面对 每年产 生的约3 亿t 堆积 如 山的农 村生活垃 产量、太 阳能 热水器及太 阳灶 的使用量都有成倍 的增
乡村污染问题及治理措施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Vol.39,No.1 2021年1月©环境保护乡村污染问题及治理措施陈波(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武汉430205)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乡村污染治理是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不可逾越的过程。
乡村污染问题是涉及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问题,也是涉及中华民族发展的根基问题,乡村污染治理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乡村污染的类型、原因、程度等错综复杂,只有切实深入乡村调研,了解乡村污染现象,分析乡村污■染的原因,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乡村污■染治理措施,才能达到乡村污染治理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乡村污染;美丽乡村建设;治理措施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500(2021)01-0162-03DOI:10.3969/j.issn.1008-9500.2021.01.047The Problem of Rural Pollution and Its Control MeasuresCHEN Bo(School of Art&Design,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an430205,China)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is the main theme of the current era,and the treatment of rural pollution is an insurmountable proces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Rural pollution is a problem concerning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future generations,and it is also a fundamental problem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 Rural pollution control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The types,causes and extent of rural pollution are complicated,only by earnestly in-depth rural investigations,understanding of rural pollution phenomena,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rural pollution,and formulating effective rural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can the goal of rural pollution control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 achieved.Keywords:rural pollution;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governance measures在很多人记忆中的乡村,二三十年前的河水是可以直接喝的,田地里的瓜果蔬菜是可以采摘下来宜接吃的,人们在地上是可以打赤脚走路的……现代人慢慢地发现这些好像成为过去,几乎是一种奢望。
中国农村9大公害 个个触目惊心
中国农村9大公害个个触目惊心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归家时节。
乡村,曾经承载了我们无数温暖的回忆。
而如今,中国的乡村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变。
以下这9大公害,都让我们的乡村成为回不去的故乡。
在我们过年归家时,不妨多感受一些故乡在发生的变化。
1、过量化肥农药农药化肥使用过多,造成土壤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地下水污染。
同时造成恶性循环,农民依赖化肥农药,使生产成本增加,导致中国农田净收益减少10%至30%。
一项数据表明,中国被污染的农田已达1000万公顷。
2、电网捕鱼电网捕鱼也被称为“清扫式”作业,渔船所过之处鱼类死绝,渔汛资源3年内不能恢复。
3、砍伐木材由于巨大利益的诱惑,中国一些农村仍然存在伐木致富的情况。
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光山头”。
被破坏的环境要多少年才能回来?4、地下污染作坊越来越多的污染作坊搬到了隐蔽的农村。
有的建在山沟里,躲避查处。
污染完一个地方换一个地方,触目惊心!5、赌博一些农村赌博已形成组织体系,抽成放贷坐收暴利的庄家和负责接送赌徒、盯梢、记账的外围人员内外分工明确,逐渐形成一条吞噬农民财富的利益链条,一些家庭为此支离破碎。
6、高利贷农村高利贷最低为“两分利”,有些甚至更高,借1000元钱一年连本带利要还1500元以上。
借高利贷的大多是贫困户,春播、养殖、经济作物、孩子读大学等,这让他们贫上添贫。
7、村霸很多农村都有村霸。
村霸横行乡里,肆意侵占他人或集体财产。
有些村霸还成为村官,垄断集体资源。
让农村无法治可言。
8、狗皮膏药“狗皮膏药”泛指一些流窜在农村,专盯留守老人、孤寡老人下手的流动骗子。
他们一般拿免费赠药、免费看病、看风水做幌子,欺骗农村老人的钱财,少则几十上百,多则数千,危害不浅。
9、份子钱一年收入5万,份子钱花去2万元,已经成为一些村里人一年到头的真实写照。
一些地方儿女结婚为收回份子钱还专门请腰鼓队敲锣打鼓以便“通知到位”。
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真实的农村是一片人性的荒漠!
01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漫长的,没完没了生活着。
人人都说家乡好,其实,我一直不怎么喜欢我的农村老家。
去年看到一则新闻,某地一个在外打工的儿子请7天假,回家看望病危的父亲,两三天过去,父亲仍没有死。
儿子问父亲:“你到底死不死?我就请了7天假,是把做丧事的时间都算进来的。
”老人随即自杀。
儿子赶在一周内办完丧事,回城继续打工。
看到这样的新闻,其实我并不感到特别震惊。
在我的记忆里,农村就是这样的,只是我没有想到,过了这么多年,人心还是这么坏。
我在农村——是那种只从事农业生产、几乎没有任何工业的真正农村——生活了21年,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才真正离开。
从过往经历看,我隐隐觉得,讴歌农村的都是酸腐文人。
真实的农村没有田园牧歌和淳朴民风,有的是尔虞我诈、欺善怕恶、弱肉强食。
不客气地说,在我从小见识的农民中,冷漠、小气、因为嫉妒而心态扭曲,是其中不少人身上的标签。
至于兄弟相残、父子反目、姐妹成仇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贫穷的乡村里,什么故事都有,继父从小睡继女、老公婚外情、老婆偷汉子、叔叔毒死亲侄子、父亲服毒儿子不施救、子女不赡养父母、将年迈父母赶到猪栏居住……都是真实故事。
某台有个栏目叫“真实故事”,我妈最喜欢看。
我有时对她说,不用看了,回老家拍剧,每天一个“真实故事”,可以拍一年,每个不重复。
我妈听了很不高兴,但真实乡村的人生百态就是这么荒诞而丰富。
穷人在农村体会不到尊严和温暖,越穷越受欺凌。
当然,越穷越不讲理、越蛮横霸道的也有,但主角必须是那种性格强横、身强力壮的,更多的是越穷越受欺凌。
农村本就不富裕,而一些人要么因为头脑不灵活、要么因为身体有缺陷、要么因为性格不合群而比一般人更穷,穷就会自卑,就会懦弱,所以容易受欺凌。
在我记忆中的农村,无论老少,有修养、讲文明的不多。
单亲家庭的孩子、随母改嫁的孩子、服刑犯的孩子、非亲生被抱养的孩子是最容易被欺负被凌辱的对象。
家庭越弱势,越是身体有缺陷,越是缺乏关爱,越是容易被奚落、取笑、欺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村令人触目惊心的现状来源:天熹策论这是一篇乡村观察札记。
作者暑期重访桑梓,在湖南乡村实地调研,对当下乡村人口、生态、代际、风化、村治等进行了全面观察。
七十年前,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乡土重建”命题,今天这一历史命题是否已然完成?作者看到的,是一个亟需重建的乡村。
当然,中国农村是一头“庞然大象”,这里所看到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条毛细血管,远未达到盲人们实实在在抓住的一条腿一根尾巴的层次。
也正因如此,作者希望能与摸到大象不同部位的人,交流一下各自感受到的温度、形状和气味,以期拼凑出一头完整大象的轮廓。
2015年7月下旬,我回湖南老家看望老人。
前后正好一周,天气炎热,每日不过在家闲坐打发时光。
间有人来聊天,尽量把来访者当成一个访谈对象,往往一谈就是数小时;偶尔也到邻居家坐坐,所到之处,都自觉当作一次调查,每日略作笔记。
回无锡后,根据笔记,稍加整理如下,权作回乡散记。
1、星散的人口我的村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村落。
在我的记忆里,这里曾人口繁盛,百业兴旺,老有所养,幼有所乐,虽然物质生活还是很艰苦,但因为刚刚实行责任制,大家都满怀希望,认为好日子就在眼前。
人是活在希望中的,希望使人精神焕发,做起事来劲头十足,认为前途光明,幸福感也就大大提高。
这次回家,在村子里所感受到的,似乎并没有这种充满希望的朝气,倒是处处显出暮气沉沉。
虽然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但幸福感并不强烈,尤其是展望未来,笼罩在人们心头的,多是不确定的阴霾。
在老人的帮助下,我们回忆起三十年前的人口状况。
1985年左右,刚分产到户不久的时候,村子里的人口一共是132人,这些人中,老中青搭配合理,尤其是青年一代人,所占比例差不多是半壁江山。
所以,那时感觉未来光明无限。
(自然村所在的整个行政村人口将近一千人。
)而目前的人口,按照在村子里有田地的来算,排除通过高考等渠道出去而稳定在城市生活下来的人,是126人;但长期居住在村子里的,只有54人。
而这54人中,基本以老幼为主。
如果只算成年人,那么在村子里的成年人的平均年龄超过60岁,也就是说,基本都是老人,至少是年纪不合适在外打工的人。
另外的72人,绝大部分都到了广东、上海、天津等地打工。
其余的,有两家在附近镇上做生意,有一家已经是国家工作人员,彻底脱离了村子,但还是在村子里有田地,享受国家的直接补贴;还有一家在河南稳定下来,从来没有回过乡,但似乎还是有回家的打算,因为村子里集资拉自来水,这家还是参与了集资。
(还有两家是通过了高考的独木桥,远远地在城市里安了家。
)老幼相守的村子,人们谈不上有什么希望所寄。
老一辈,即使无可奈何,也是习惯了自己的故土;幼的一辈,不过是暂时寄托在这里罢了,待到十五六岁,也就开始“东南飞”了。
外出的人,有的寄希望于回家养老,所以一般都利用多年的积蓄,盖了个房子在村子里;还有一部分,尤其是80后的一代,已经连回家养老的念头都没有了,利用几代人的积蓄,在县城甚至在自己的镇上,买了套小小的住房,有的还只是可以住三十年的廉租房。
乡下,确实已经不是衣锦还乡的去处了。
2、即将荒芜的土地因为劳力限制,村庄里的耕种方式,这些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水田当旱地种。
插秧割稻,没有几个劳力是难以完成的,请人帮助犁水田,或者插秧,一天要120到150元的人工费,还不大容易请到合适的人,于是逐步都改为种玉米,全村的水田,插秧的面积不到十分之一。
问及吃饭的问题,都说种一季水稻后,可以管吃两年甚至三年,不足的时候,就到镇上买点来吃。
显然,人口的减少,吃饭问题已经更容易解决了。
二是旱地的种植方式,已经全靠除草剂和农药了。
过去都是犁地、锄草,现在都不用了,但这样连续多年种植下去,田地退化,土质板结,种上的庄稼更容易发生自然死亡之类的疾病,产量大减。
老人们都自我解嘲:这哪里是种地啊。
他们也深知这种方式不可持续,但没有劳力,又有什么办法呢?三是种上茶叶或者油茶。
采取简单的方法种旱地,也已经力不从心。
就采取一种更省力的方法,种上茶叶或油茶,表示这田地还有主人,不可变为大家的牛马场。
至于茶叶今后的市场需求,甚至是否能够把茶叶采出来,都没有来得及考虑。
与其说是种植经济作物,不如说是因为种不了又不愿意被他人占用,采取的一种暂时占田的办法。
四是田地周围的树木开始吞噬农田。
因为人口越来越少,加上现在饲养猪的方式就是吃饲料,不需要柴火,甚至烧饭也都用上了沼气,而建筑用材也基本停止,因为盖房子的高潮已经过去。
于是,田地周围的树木肆意生长,农田往往成为一个个的林中小洞。
结果是庄稼的光照不足,林中各种大小动物开始与人争夺粮食,小则松鼠、鸟雀慢慢地侵占,大则有野猪成片地蹂躏。
目前,还有老一辈的村民苦苦支撑。
往后的发展,基本可以断定,年轻人不会种地了,自然和人争夺田地的较量将会以自然的胜利而告终。
当然,人退林进,也未必不是好事,但村庄的衰落,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3、日渐凋零的老一辈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实行责任制初期的一代人,当时基本都是三十几、四十几岁,到如今,都已经是七十开外的人了。
这一代人,早期经历了大集体时代,辛苦操劳还无所获、半饥半饱的过日子,子女众多,更是艰难度日;后期经历了改革与分田到户的责任制,感觉自己的劳动回报很直接,很有保障,就胼手砥足,起早贪黑,为自己的那个富裕梦想而竭尽全力。
所以,这一代人是最辛苦、最勤劳的一代人。
劳动惯了,也就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
长期习惯的生活,是难以短时间内改变的。
村子里六七十多岁的老人,很少坐在家里享福,只要有最后一点力气,都是坚持劳作,认为白日闲过就是一种罪过。
子女辈将孙辈留在家里,爷爷奶奶辈再次充当一次父母辈,一把屎一把尿地带两三岁的小孩。
接着就是上幼儿园,来回七八里路的山路,不择寒暑,每天跑两次。
待到大一点,到镇上上学,奶奶们又合租一个小房子,算是陪读;并且,把孩子一送进学校,马上去找各种副业来做,只要能够赚几个钱,什么都愿意做。
村子里的庄稼,也就是这些老人们种出来的,单独一个七十岁的老太太,种上二十斤玉米种的玉米,也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精力是有限的,生命也是有限的,接二连三地这一辈人开始凋零。
大多都是劳动到最后,也就撒手西去;长期卧床的,少有,大概对于勤劳的人们来说,不能劳动了,也就自认为走到了头,甚至对住医院都持排斥的态度,认为是浪费了钱;更有少数老人,因为没有子女照顾,或者照顾质量太差,干脆自我做了了断!谁说农民不理性呢?城市里的人,还为了最后延续几天生命,不惜高昂的医疗费,往往也只能维持一种质量很差的生命。
但乡村老人的这种理性,却还是让人在感情上难以接受,虽然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可能是理性的,或者说是不得已的选择,但作为旁观者,还是为他们惋惜。
一座座新坟的出现,直观见证了一代人成为过去,他们在此劳碌了一辈子,最终发现后继无人;自己辛勤开垦出来的田地,正被繁茂的树木逐渐吞噬;他们心中的理想家园,不再是后辈们眷顾的处所。
甚至有的坟头,也难得有人来烧一柱香了。
4、即将返乡的第一代打工者与村子里一位四十六岁的中年男人聊天,他告诉我:今年过完年就不想出去打工了,但在家忙过一阵后,发现还是难得找到钱,于是又勉强出去找事做。
还是去深圳,但是发现工作不好找,年纪渐长,技术有限,于是只能找到又苦又累、工资还少的事情。
前些天太热了,就又匆匆回家了,说不想再出去了。
这是一个处于临界状态的人,正在回家还是继续打工之间徘徊,两边都感觉是鸡肋,都没有多少好事情了。
其实,这正是第一代打工者的最终结局,年轻时候的精力与聪明才智已经奉献给了城市,像一根甘蔗一样,被城市咀嚼过一遍后,汁水留在了城市,这个“渣滓”,最终难以在城市停留,大部分都还得回到生养他的这片土地上来。
他们目前的年龄,大约在四十到五十五岁之间,因为这一代人所处的时代,大学教育还是精英教育,按照现在的大学入学水准,他们中很多都是可以上大学的。
所以,这些人中,并不乏一些具有聪明才智的人,但时代弄人,他们并未获得多少成功,即便有,也是凤毛麟角。
为此,大部分都还是做了些准备的。
利用多年打工的一点积蓄,差不多都回乡盖了个房子,虽然一律都是用水泥砖直接搭成,没有钢筋,没有柱子,但只要不发生地震之类的地质灾害,这样的房子大概还是可以住上几十年的。
田地虽不少,但对这一辈人已经不具有多大的吸引力,早早地就吩咐家里的老人帮助种上了茶叶之类的经济作物,意思是回家后也不打算插秧种玉米了。
他们的上一辈,把田地视为珍宝,甚至不惜与邻人大动干戈。
到他们这一辈,只把田地当鸡肋,他们的下一辈,更是没把眼睛往这里瞅了。
想象一下,老一辈已经凋谢,这一辈回归乡村,对种田缺乏激情,下一辈不会做回归打算,将是一副什么样的乡村景象?或许还是像现在一样,又带着他们的孙辈,继续艰苦讨生活?没有了那份忍受艰苦的耐力,他们的子女辈能够赡养他们?从当前的趋势来看,是做不到的。
因为教育的缺失,不愿意回归的这一代人其实也很难在城市立足,从在镇上买廉租房的这些年轻人身上,看不到他们抚养自己子女和赡养自己父母的能力。
5、前途未必光明的第二代打工者我们总是宗教式地把希望寄托在后辈身上,对于已经开始陆续外出打工的年轻一代,是否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实这取决于他们的教育状况与自己的精神状态,当然还有大环境的机遇。
从村子里的一些小青年来看(九十年代及其后出生),虽然情形有差异,但总体而言,前途似乎并不光明。
首先是所受教育欠佳。
大部分青年都是父母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大,隔代教育,虽然物质上得到了基本的保证,但学业多荒疏。
爷爷辈与学校基本没有联系,更谈不上家庭与学校的有机配合了,于是多数初中不能毕业,少数初中毕业者只能进职业技术学校。
而作为山村的孩子,一进县城,俨然一个大世界,就只知道玩耍,唯有与外在打工的父母联系,索取生活费,手脚也开始大了起来。
当越来越不能满足其铺张的生活时,就辍学了事,或者到处混,或者到外面的城市打工。
其次是吃苦耐劳精神不再。
如果说第一代打工者还有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一面,可在第二代打工者身上,已经难以发现这些良好的品质。
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傻,毕竟,他们并未经历他们父辈曾经经历过的苦日子。
但他们的教育与阅历,决定了并不能轻松赚钱,开支与收入相抵,并不能有所积累。
又对乡下的生活横竖不习惯,铁定了心不再回到乡下种地,事实上也已经全然没了种地的经验,于是以谈朋友、结婚为名,裹胁父母甚至爷爷辈倾其积蓄,在镇上甚至县城买得一套小房子,以为这样就成了城里人。
将乡村仅有的一点资源,悉数灌溉了城市建设,自己没有经济来源,住上楼以后,将何以为生?他们是徘徊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不稳定群体。
如果说第一代打工者最终将回归乡村,那么第二代打工者将是既融入不了城市,又回不了乡村的一代。
虽然这一代也会分化,积极的会渐渐融入城市,消极的会退回乡村,但主流还是徘徊于城乡之间,他们是一个不稳定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