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历史能力提升十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历史课后习题+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测评(A)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历史课后习题+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测评(A)

第二单元测评(A)(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取得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菲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文化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卫城等。

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A.文字的出现和国家机器的产生B.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C.国家机器的产生和法律的制定D.阶级的出现和文明的多元,故B项正确;国家机器包括法庭、军队、监狱等,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法律,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未涉及阶级的出现,故D项错误。

2.“1901年人们在埃兰古城苏萨(今属于伊朗)发现一个黑色的玄武岩圆柱:其上端有从太阳神沙马什手中接过权杖的浮雕,下方用铭刻着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282条的法律条文。

法律条文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

”以上两处横线应填入()A.商汤甲骨文B.屋大维拉丁字母C.汉谟拉比楔形文字D.亚历山大大帝希腊字母3.“万岁,尼罗河!你在这大地上出现,平安地到来,给埃及以生命。

……正义的建立者,人们打开心怀,以嘉言赞美你,并向你的大水致意!……”最早记录上述诗歌的文字最有可能是()A.甲骨文B.象形文字C.楔形文字D.玛雅文字,可知是古埃及的诗歌。

甲骨文是古代中国的文字,排除A项;古代埃及的文字是象形文字,B项正确;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排除C项;玛雅文字是美洲玛雅人创造的文字,排除D项。

4.“什尔巴克,这是个你也知道的市镇,它的位置在幼发拉底。

那是个古老的市镇,诸神都在那里存身。

是他们让诸大神泛起洪水……”上述文字出自()A.《吉尔伽美什》B.《罗摩衍那》C.《摩诃婆罗多》D.《荷马史诗》“它的位置在幼发拉底”,可知该文学作品出现在两河流域。

《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故A项正确;《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是古代印度的文学作品,故B、C两项错误;《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的早期代表,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一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一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21·湖南怀化期末)图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的主题是()A.中华文化的吸引力B.文明的碰撞与交融C.华夏的崛起与兴盛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原与周边民族的互动、中原区域的扩展等,反映的主题是农耕文明与其他文明的碰撞与交融,故选B项;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与材料中的双向箭头不符,排除A 项;华夏的崛起与兴盛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题,排除C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2.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

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A.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B.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C.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D.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儒家有为而无求”说明儒家从社会实际出发,以入世的态度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道义和社会责任感,故选C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儒家对天人关系的研究,故A项错误;墨家信鬼神,儒家不信鬼神,可见二者思想不能互补,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张,无法体现民本思想,故D项错误。

3.(2021·四川泸州二诊)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随着道教兴起和佛教传入,魏晋玄学盛行,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到了宋代,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

理学的形成()A.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B.成为了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C.建立起儒家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D.标志儒学开始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到了宋代,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并结合理学特点可知,理学的形成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故选A项;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是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排除B项;董仲舒新儒学建立起儒家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排除C项;汉武帝尊崇儒术,促使儒学开始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排除D项。

2016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

2016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经典力学1.伽利略对物理学的贡献〔材料一〕外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一个运动的物体假如有了某种速度以后,只要没有增加或减小速度的外部原因,便会始终保持这种速度──这个条件只有在水平的平面上才有可能,因为假如在沿斜面运动的状况里,朝下运动则已经有了减速的起因。

由此可知,只有水平的平面上的运动才是不变的,运动既不会减小或减弱,更不会消灭。

──伽利略《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材料二〕加速度概念的确定:正如匀速运动被解释为相等时间中保持相等的速度,所以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设想在一段相等的时间中,速度的增加并不会复杂,这样我们可以认为速度是平衡的、连续的变化着,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间隔中,速度的增加总是确定的。

──伽利略《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解读】《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是伽利略关于自然运动科学和材料强度科学的一部重要著作,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

伽利略对于力学的研究,在他的科学活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所建立的摆的定律、惯性定律、落体运动定律,以及对抛体运动的研究和他提出的相对性原理,奠定了动力学的重要基础。

以后经牛顿的发展完善,建立了现代经典力学的系统理论。

2.伽利略捍卫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材料〕萨:如果世界的中心确是所有天层以及星体(即行星)环绕运行的中心点,那就完全可以肯定,处于宇宙中心的是太阳,而不是地球。

因此,作为第一个普遍概念而言,中心的地点就是太阳的地点,而地球离开中心的距离就是它离开太阳的距离。

辛:你是怎样引申出行星环绕的中心是太阳而不是地球呢?萨:这是根据最明显,因而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许多观察而引申出来的。

在这些把地球从中心排除出去,而把太阳放在中心的观察中,一个最确实可靠的观察是,我们发现所有的行星在某一个时候靠近地球,而在另一个时候又距地球较远。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对话》【解读】《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对话》一书,是伽利略天文学研究成果总集。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10题为基础达标题,11~15题为能力提升题)1.(2018·常州高二检测)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

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

”这表明“理”是( )A.超时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B.世界万物的总根源C.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D.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答案 C解析从题干中“有物必有则”,可以看出,理是一种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故C正确;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2.宋代“二程”的思想对于儒学发展的意义在于:他们第一次以“天理”作为最高范畴,系统地整理了儒家学说,认为“凡事皆有理”而“万理出于一理”。

这从理论上确立了( )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儒家心学的统治地位C.儒家伦理学说的先天权威性D.理学作为统治思想的合理性答案 C解析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于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汉武帝所接受,故A项错误;“二程”的思想属于程朱理学派别,与陆王心学有区别,故B项错误;“二程”所谓“天理”,实际上是从天理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的纲常礼教、伦理道德的合理性,故C项正确;题干要求从“理论上”而不是其实际作用,故D项错误。

3.(2017·宿迁高二期末)李约瑟称朱熹理学“反映了近代科学的立足点”,“和近代科学上所用的某些概念并无不同”。

他的主要依据是朱熹主张( )A.格物致知B.先理后气C.心即理也D.理气同源答案 A解析格物致知强调亲身实践获得真知,这与西方科学中实践精神不谋而合,A项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B、C、D 都是理学的内容,但不符合题意,故B、C、D错误。

4.(2017·泰州高二期末)朱熹认为:“为吾民者,父义,兄友,弟敬,子孝……以上同保之人今仰互相劝戒,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宗姻,周恤邻里,各依本分……保内如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事迹显著,即仰具申,当依条旌赏。

其不率教者,亦仰申举,依法究治。

”该主张产生的直接效果是( )A.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B.儒家的思想观念成为普通百姓的行为规范C.程朱理学成为北宋以后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D.宋明理学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法律制度答案 B解析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是在汉代,故A项错误;“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宗姻,周恤邻里,各依本分”说明三纲五常的作用,故B项正确;程朱理学成为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是在南宋时期,故C 项错误;理学是思想,不是法律制度,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后篇巩固提升1.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低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这一制度()A.巩固了佛教的社会地位B.维护了贵族的统治秩序C.催生了灿烂辉煌的文化D.适应了专制集权的需要“高低贵贱有别”“低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古印度形成了贵贱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这一制度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故选B项。

2.被视为世界文学瑰宝的一部史诗,主要讲述古代雅利安人部落家族的故事,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在流传过程中融入了不少民间传说、寓言和神话故事。

这部史诗是()A.《源氏物语》B.《摩诃婆罗多》C.《吉尔伽美什》D.《荷马史诗》,其主要讲述了古代雅利安人中的两个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的故事,故B项正确;《源氏物语》是日本的著名小说,《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著名史诗,与题干信息均不符合,故A、C、D三项均错误。

3.壁画是阿旃陀石窟中最为瞩目的艺术,这些壁画被认为是古代印度壁画的重要代表。

壁画大量描绘了释迦牟尼佛的生平故事和当时印度的社会生活和宫廷生活等情景,包括山林、田舍、战争、乐舞以及劳动人民狩猎、畜牧、生产等场面,内容十分丰富。

这说明()A.为宗教服务的绘画艺术出现了世俗化倾向B.当时的印度受分裂割据影响政局动荡不安C.落后的农耕文明使佛教得到了广泛传播D.印度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寺庙建筑群,可得出阿旃陀石窟的宗教壁画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故A项正确;题干中的绘画内容虽涉及战争,但无法得出当时印度的政局是否是分裂割据,故B项错误;题干的主旨不是强调佛教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而是壁画内容的特色,故C项错误;阿旃陀石窟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寺庙建筑群,故D项错误。

4.古代雅利安人诗歌《梨俱吠陀》记载,人是从普鲁沙巨人身体不同部位产生出来的:从口中产生出婆罗门,手臂产生刹帝利,大腿产生吠舍,脚产生了首陀罗。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八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八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课下能力提升八(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灞桥纸和甘肃悬泉纸、西汉晚期的甘肃旱滩坡纸等。

《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A. 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B. 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C. 纸是西汉主要书写用品D. 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解析:选B考古发掘出的西汉初期、西汉中期、西汉晚期的纸张,说明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汉代,故B项正确。

2. 三国时,吴国攻打蜀国,用船装载茅草。

兵士们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硝石,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蜀军大败。

这一记载说明()A. 三国时火药已经发明B. 武器优劣决定战争的胜负C. 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D. 人们对火药材料有所认知解析:选D “内藏硫磺和硝石,自带火种”,反映出当时人们就已经对火药的制作材料有了一定的认识,故D项正确。

3. 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这表明宋朝()A. 儒学得到了较大发展B. 技术革新推动文化发展C. 政府十分重视士大夫D. 儒者地位得以迅速提高解析:选B材料体现雕版印刷术的普及进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故B项正确。

4. 司南发明之初,必须有地盘(刻有干支)配合才能使用。

而南宋罗盘不但有子午正针,还有子午丙壬间缝针,两者之间有一夹角,即磁偏角。

上述材料反映了()A. 传统科技催生近代科学B. 自然科学逐渐取代封建迷信C. 传统科技的自我完善D. 中国古代海域不断扩大解析:选C题干反映了从司南发明之初到南宋时指南针有了明显改进,这种改进正好体现了“传统科技的自我完善”的过程,故C项正确。

5•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指出:“在西方后来所习见的’印度数字’的背后,位值制早已在中国存在两千年了。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高考真题精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高考真题精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化与文学艺术高考真题精选[全国卷真题调研]1.[2015·全国卷Ⅱ]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高校、清华高校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很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

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须要 B.支配经济体制的须要C.文化教化改革的须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须要答案 D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阅历开展国家经济建设。

在教化上广泛开展俄语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苏联阅历,故D项符合题意。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52年时外交政策并未发生转变,A项错误;到1952年底,支配经济体制尚未建立,故B项错误;“俄语热”不能体现文化教化改革问题,C项错误。

[地方卷真题借鉴]2.[2024·浙江高考]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

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行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

”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起先于( ) A.20世纪40年头 B.20世纪50年头C.20世纪60年头 D.20世纪70年头答案 B解析1949年新中国建立,振兴科技的艰难历程才起先,除地质学、生物学和气象学外,其他学科的科研几乎一片空白,解除A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和1967年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我国已经拥有核武器,这已经不是“起先”了,解除C项;1958年中国第一座试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记中国起先迈入原子能时代,即20世纪50年头中国起先跨入原子能时代,B项正确,解除D项。

3.[2015·四川高考]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指责该文“违反中心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支配“后事”:“我已经有思想打算了,我打算要坐牢。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历史课后习题+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历史课后习题+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课后训练巩固提升一、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

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A.造成了欧洲的政治危机B.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C.解除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D.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故D项符合题意。

2.有学者评论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这个中欧大帝国解体了,历经600多年的哈布斯堡王朝消失了,其实,在投降前夕,各民族就已起义,分别成立各自的民族国家,宣布脱离帝国。

下列国家属于从这个帝国独立出来的是()A.保加利亚B.罗马尼亚C.希腊D.捷克斯洛伐克“中欧大帝国”“成立各自的民族国家”,可知这个帝国民族众多,矛盾尖锐,又位于中欧,还独立出很多国家,所以这个帝国是奥匈帝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捷克斯洛伐克是从奥匈帝国中独立出来的,故D项正确。

3.1947年,印度的独立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对英属亚洲殖民地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亚政治版图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可见,印度独立()A.标志着英国在亚洲的殖民统治瓦解B.使亚洲一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C.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D.促进了印度的发展和振兴“印度的独立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对英属亚洲殖民地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亚政治版图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可知印度独立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故C项符合题意;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标志着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的结束,故A 项不符合题意;印度独立使亚洲一些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故 B 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无法体现D项,故排除。

4.世界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各领风骚,尼赫鲁、纳赛尔、卡斯特罗等人共同掀起的历史大潮是()A.反抗殖民侵略与扩张B.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C.壮大社会主义阵营D.构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都领导本国人民推翻了西方国家的殖民或半殖民统治,因此共同掀起的历史大潮是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故B项正确。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第11课 梯度作业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第11课 梯度作业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第11课一、素养达标1.(2022·辽宁营口)南宋时期,出现了“圩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稻麦两熟制得以推广,也有的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

这些现象( D )A.刺激重农政策变革B.实现经济重心南移C.租佃经营方式盛行D.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解析]材料中关于“出现了‘圩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可以说明土地利用率高,“稻麦两熟制得以推广,也有的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可以说明粮食产量得到提高,D项正确;南宋时重农政策没变,排除A项;南宋时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租佃经营方式,排除C项。

2.(2022·安徽阜阳)葛剑雄在《中国人口史》中指出: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人口六千余万,到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约有七千余万,到12世纪初,在北宋、辽、西夏等范围内,总人口达到一亿四千万。

据此可知,西汉至北宋、辽、西夏时期( A ) A.封建经济不断发展B.社会医疗条件改善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国家统一日益巩固[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西汉至北宋、辽、西夏时期,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这与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关,A项正确;人口增长与社会医疗条件没有必然关系,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已经完成,“开始南移”说法错误,排除C项;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3.(2022·河南期中)占城稻又称“早占”“早米”“早占城”,北宋时期由越南传入福建,后逐渐被政府推广至淮河流域;此外,宋太宗还曾要求将麦、粟、豆等北方农作物向南方推广。

由此可知,当时( A )A.政府助推了南北经济的交流B.农产品的南北交流推动了粮食的增产C.南方经济重心地位日益巩固D.中外经济的交流促进了人民生活改善[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宋时期政府推广水稻种植,宋太宗推广麦、粟、豆等北方农作物,可知政府助推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故选A项;材料涉及农产品的推广,不涉及农产品交流,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经济重心的地位巩固,排除C项;材料没有中外交流,排除D项。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课后篇巩固提升1.美索不达米亚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来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欧人与来自南面的入侵者闪米特人为争夺这块肥沃的大河流域地区而展开长达数千年斗争的历史。

此观点强调了()A.人类文明的冲突B.古代战争的目的C.地理环境的影响D.历史形成的残酷,这是因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有广袤的冲积平原、肥沃的土地,故选C项。

2.后世史书中记载了古代两河流域许多辉煌的文明成就,但一直有学者存在质疑。

下列能够证实大部分史书记载真实性的史学成果是()A.发现《汉谟拉比法典》B.找到早期的《吉尔伽美什》C.成功释读了楔形文字D.发现古巴比伦时期的绘画,释读楔形文字是证实史书记载真实性的前提,故C项正确。

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

这说明该法典具有()A.等级性B.公平性C.随意性D.民主性,《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维护公民权利和奴隶制度,对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和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有不同的处罚方式,这反映了法典具有等级性,故选A项。

4.古代亚述王朝的几个重要国王都十分热衷于大规模的宫廷建筑,“人首飞牛”是王宫大门的守护神兽雕像(见下图)。

其是人头、牛身的组合,生有飞翼。

这一雕像的寓意是()A.专制王权的神圣威严B.农耕文明的吉祥象征C.民族振兴的尚武精神D.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人首飞牛”是守护神兽,其守护的是王宫,因此其寓意是专制王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故A项正确。

从题干中无法看出“人首飞牛”与农耕文明、民族振兴和渔猎生活的关系,故B、C、D 三项均错误。

5.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A.甲骨文的发现,有力证明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D.体现了古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故选D项。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篇巩固提升1.在古印度,佛教出家众的生活来源是通过托钵化缘来获得的。

两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出家众的生活来源发生了改变,由托钵化缘式变为坐拥土地及寺产的安居受供式。

佛教出家团体生活方式的改变()A.表明佛教放弃了原始教义B.旨在适应中国封建农耕的经济形态C.反映了佛教与儒学的融合D.成为两汉魏晋土地兼并的主要力量,拥有土地即可依赖土地获得地租收入,以此维持佛教出家团体的生活,因此佛教传入中国后出家团体生活方式的改变适应了中国封建农耕的经济形态,故选B项。

2.下图为著名画家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局部,描绘了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母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景象。

它()A.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时的盛况B.展现了魏晋以来佛教传播的趋势C.说明了古代绘画以宗教题材为主D.印证了唐代佛教中国化的态势,《送子天王图》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作品,不能反映佛教传入中国时的盛况,故A项错误;题中《送子天王图》只是“描绘了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母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景象”,并未反映魏晋以来佛教传播的趋势,故B项错误;古代中国绘画包含山水画、花鸟画、宗教画、历史画等多种形式,并不是仅以宗教题材为主,故C项错误;《送子天王图》中净饭王和摩耶夫人的穿着符合中国唐代皇帝及后妃的装束,这体现了唐代佛教中国化的态势,故D项正确。

3.佛教传入中国对儒学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政治上的灭佛运动,却没能阻断佛教的兴盛。

到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的态度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

这是因为()A.儒学加强理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B.君主专制加强,儒学独尊地位巩固C.商品经济发展,民众价值取向变化D.佛教没有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的态度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反映了宋朝理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加强了理论建设,适应了时代要求,故A项正确。

4.近代维新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的基础,革命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黄帝为民族符号来凝聚国民群体。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一、选择题1.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

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

后人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

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B.注重维护等级制度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2.面对乱世,孔子周游列国,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A.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当时各国忙于争霸,无暇接待孔子C.孔子的儒学思想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D.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3.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所提出的‚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意义在于A.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B.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肯定了私学的合法性D.增加了学生成才的可能性4.2015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第78代嫡孙孔维克提案建议将教师节改期到孔子诞辰日,即9月28日。

下列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C.因材施教D.兼爱非攻5.《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6.美国物理学家卡泼勒曾将老子的哲学思想与现代物理学进行过比较,他认为‚‘道’暗示着‘场’的概念,‘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

对卡泼勒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老子的思想为现代物理学提供了哲学框架B.老子的‚道‛的观点蕴含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C.老子的哲学思想与量子论有相同的科学价值D.老子的思想是现代物理学发展的理论源泉7.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称为‚仁—礼社会‛,其中‚礼‛的作用是A.缓和阶级矛盾B.维护等级秩序C.建立新的社会秩序D.维护地主阶级利益8.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历史课后习题+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历史课后习题+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后训练巩固提升一、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唐朝诗人张籍的这首《凉州词》可供研究唐朝的()A.社会习俗B.区域经济C.边疆治理D.丝绸之路,采用以声传影的艺术手法,描述了一支商队经由河西走廊,运送丝绸前往西域的画面。

根据题干“白练”“安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可供研究唐朝的丝绸之路,D项正确。

2.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沿河西走廊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A.开辟丝绸之路B.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C.购买西域的香料D.推动西汉与大月氏等政权的友好往来3.张骞出使西域是人类历史上的创举,有人将其与哥伦布发现美洲相提并论,这主要是因为()A.实现了联络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的目的B.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C.贩卖丝绸等珍贵商品,获得丰厚利润D.建立了与大秦帝国直接的经贸联系,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B项正确。

4.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国力衰落,吐蕃控制了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的汉族人民大多逃亡中原。

这一局面()A.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加速了民族交融C.阻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D.造成唐朝的灭亡,河西走廊被吐蕃控制阻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C项正确。

5.2000年前后,多位学者到徐闻县(今隶属广东湛江)考察,发现汉朝“万岁”瓦当、汉墓等文物遗存,结合古代文献记载,你认为徐闻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最早可能从哪个朝代开始()A.夏朝B.西汉C.宋朝D.清朝,可知西汉时期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在徐闻县发现了汉朝“万岁”瓦当、汉墓等,并结合古代文献记载,可知汉朝时期徐闻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B项正确。

6.张骞在给汉武帝的汇报中建议:“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

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

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

高中历史 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人民

高中历史 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人民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基础巩固1.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某某广学会编译的《某某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 )A.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B.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C.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D.当时的介绍者已经清楚马克思是哪国人B项正确;“英人马克思”可证明D项错误;A项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为标志;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C、D 三项。

2.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

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 )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B.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受到某某与科学的洗礼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李大钊对社会主义与俄国十月革命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故B项正确。

3.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发生改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无政府主义的广泛传播B.发动者阶级属性的变化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斗争的对象发生重大改变,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4.1920年,陈独秀说:“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

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新文化运动阵营分化C.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D.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5.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因此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时期号召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故选C项。

6.1929年5月4日,国民党某某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十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十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课下能力提升十三(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

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 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B. 工厂制度的诞生C. 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D.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解析:选C材料中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说明工厂的布局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说明工厂的布局摆脱了自然条件限制,由分散走向集中,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故选C项。

2. 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

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A. 蒸汽机B .计算机C.牛顿经典力学 D .达尔文进化论解析:选A题干信息“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指的是原来的经济增长靠有机物经济(传统农业),现在靠无机物经济(近代工业)。

“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指的是动力由人力、畜力转向矿物(煤炭),由此判断是蒸汽机。

故选A项。

3. [美]约翰• R •麦克尼尔《能源帝国》中写道:“从1780年到1880年的100年间,英国利用自己的煤炭储备所提供的能源建立了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最有活力和最繁荣的经济。

” 英国能利用煤炭能源建立最繁荣的经济,主要得益于()A.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推广B. 内燃机创制与使用C.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D. 火车和轮船的出现解析:选A 据“从1780年到1880年的100年间”“煤炭能源”可知是工业革命中瓦特的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这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故选A项。

4. 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这表明()A. 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B. 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C. 改良蒸汽机问世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解析:选B从材料可以看出,牛顿的经典力学原理为瓦特改良蒸汽机提供了科技条件,体现了科技对生产的促进作用,故B项符合题意。

高中历史 课下能力提升(十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课下能力提升(十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课下能力提升(十一)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解析:选C “吾党所宗”的核心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国。

2.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

以异族之攘吾政府者,在彼不在此也。

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族。

”这表明他( )A.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B.主张开明君主专制C.认识到了三民主义的一些不足D.不主张革命解析:选 C “西人之祸”“烈千万倍于满族”等信息,说明章太炎认识到了三民主义“反满”但不明确“反帝”的弊端,故C项符合题意。

3.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大会上演讲说:“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

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敢有垄断国民之生计者,天下共击之。

”这种社会改革方案对应的思想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解析:选D 由材料中的“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

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可知这符合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故选D项。

4.“今吾国之革命,乃为国利民福革命。

拥护国利民福者,实社会主义。

”孙中山这里说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指(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三大政策”解析:选C “国利民福革命”的目的是解决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问题,即民生问题。

故C项符合题意。

5.1921年6月,孙中山说道:“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

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

”这说明孙中山( )A.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B.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C.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D.吸收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解析:选C “宜先求富强”,孙中山意识到实现民生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先后,并不能反映出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故A项错误;“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孙中山倡导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但材料不能反映出“首倡”,故B项错误;“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可见民生主义(求富)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自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孙中山的主张受到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的影响,故D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精品课件 第2单元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分层作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精品课件 第2单元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分层作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据材料可知,作者在承认伊戈尔功绩的同时认为他轻率,说明作者对 伊戈尔的评价比较客观,持双重的态度,故选C项;市民文学是封建社会后期, 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伊戈尔远征记》不属于市民文学, 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作者对伊戈尔的评价,并未表 明其是否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7.成书于中古时期的《列那狐的故事》,采用寓言故事诗的形式,用不同的 动物来象征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阶级。故事中列那狐以机智与强壮凶猛的 狮子、狼、狗熊等斗法,以它的狡黠愚弄狮王在内的所有动物。《列那狐 的故事》( D ) A.是中古时期西欧骑士文学的杰出代表 B.反映了封建贵族阶层的道德和理想 C.以讽刺笔法赋予作品强烈的浪漫色彩 D.强调了新兴市民阶级的才智和勇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罗马史学家塔西佗在他的作品中,“收集体现美德和恶习的非凡事实”,以
针砭时局为己任,无情地揭露了皇权专制的黑暗,因而其著作得到了“惩罚
暴君的鞭子”的美誉。这表明塔西佗的史学研究( D )
A.充满民主理性色彩
B.以恢复传统的政治体制为核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9.在地中海世界漫长的中古时期,拜占庭文化以特殊的方式对古希腊罗马 文化进行保护,为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披上基督教的外衣,并将其中诸多内 容融合到拜占庭生活方式中。这说明拜占庭文化( B ) A.推动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融合了多元文化因素 C.深受俄罗斯文化因素的影响 D.渗透了君主专制思想 解析 拜占庭文化继承了古典希腊与罗马文化,又吸纳了基督教文化,还融 入生活方式中,说明拜占庭文化融合了多元文化因素,B项正确。

_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3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_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3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A级——基础达标练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条规定: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

这一规定意在( ) A.彰显主权在民的理念B.维护民主共和制度C.有效减少决策的失误D.增强民众法律意识解析:选B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同时如果发现临时大总统有谍叛行动时,可以弹劾总统,这一规定意在通过国务员限制总统,进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故选B项;A、C、D 三项表述与题干内容无关,均排除。

2.民国初年,各种政治力量分化组合,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数百个号称为“党”或“会”的政党或政治派别,如“中华民国联合会”“统一党”“统一共和党”等等。

民国初年党派林立反映出( )A.不同社会阶层严重对立B.政党政治逐渐趋于成熟C.国民急切希望参政议政D.统一成为时代发展潮流解析:选C 民国初年各种政治力量分化组合,形成了党派林立的局面,而党派林立是民主政治的一种体现,这说明民国初年国民急切希望参政议政,故选C项。

3.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建设严格控制共产党员的从政比例,保证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它创造性地实现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

这一政权( )A.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B.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C.是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权D.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解析:选A 陕甘宁边区政权是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其任务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基本一致,故选A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新中国建立后出现的,排除B项;“三三制”指的是抗日民主政权中人员的分配比例,共产党员、党外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各占三分之一,并非指三权分立,排除C项;“三三制”政权中存在左派和中间派,并非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排除D项。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民协会制度,中华苏维埃时期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制度,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制度。

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112

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112

30 50 )32 )1 ( )( )A BC DCC2)ABCDA3( )ABCDC4A. 人性本善B. 人们自觉遵守儒家伦理C. 格物致知D. 克服私欲,恢复良知解析:选B材料中二程把儒家伦理道德等同于天理,从哲学角度论证了儒家伦理道德的合理性,故B项正确。

5•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

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民本思想深入人心B.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C.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D. 孟子在儒家中地位上升解析:选 B “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这一时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崇尚孔孟,故B项正确。

6•如图讽刺的是西方某位哲学家,与他的主张相类似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A. 孔子B .董仲舒C.朱熹 D .王阳明解析:选D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近代西方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鼻祖贝克莱的观点,与王阳明的“心外无理” “心外无物”相类似。

故选D项。

7•“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辨浊清。

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

”这首诗反映了()A.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B. 朱熹的“格物致知”C. 王阳明的“心外无理”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解析:选C “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辨浊清”意思是凡事都有关键的决定因素,做事情一定要找到这个决定因素,不要被各种表象或次要因素干扰了。

结合诗中“世儒”“物理”,可以判断这是王阳明强调“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的思想,“根本”就是“心”,故C项正确。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高中历史BCDDAB CD(18 )9[]⑴(2 )⑵(6 )⑶(6 )⑷(4 )⑴⑵⑶⑷⑴⑵高中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下能力提升十一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于1543 年出版后,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

后因布鲁诺和伽利略根据该书公开宣传日心说,危及教会统治,罗马教廷在1616 年把《天体运行论》列为禁书。

这主要说明了 ( )
A.近代科学发展排斥了宗教
B.专制权力是科学发展的桎梏
C.哥白尼与罗马教廷宇宙观不同
D.《天体运行论》缺乏科学依据
解析:选B 罗马教廷将《天体运行论》列为禁书,说明宗教专制制约了科学的发展,故B 项正确。

2.“这部巨著表明,一切能够计时与测量的运动,无论是在地球上的或是在太阳系内的,都可用相同的数学公式来加以描述。

”这部巨著的产生 ( )
A.能准确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
B.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本质属性
C.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了革命性进步
D.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解析:选A 根据“无论是在地球上的或是在太阳系内的,都可用相同的数学公式来加以描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这部巨著是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部巨著中提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能准确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故A项正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本质属性,故B 项错误;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了革命性进步,故C项错误;量子论与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故D项错误。

3.伏尔泰认为:“1660年以来英国人几乎在各方面都比过去任何时期更快向完美之境前进。

人们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只偶尔谈起克伦威尔,不再提白玫瑰战争,然而却长年累月地研究牛顿学说。

”伏尔泰认为 ( )
A.政治革命促进了科学革命发生
B.科学革命比政治革命更重要
C.启迪民智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D.重视科学是英国成功的重要因素
解析:选D 材料中伏尔泰认为相比政治革命,英国人更加关注牛顿力学带来的科学革命,可见重视科学是英国成功的重要因素,故D项正确。

4.钟慢效应是指“运动的钟比静止的钟走得慢,而且,运动速度越快,钟走得越慢,接近
光速时,钟就几乎停止了”。

由此可知,“钟慢效应”理论 ( )
A.科学地解释了万有引力的存在
B.是对自由落体理论的新发展
C.奠定了光电效应的理论基础
D.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时空观念
解析:选D 根据材料“运动的钟比静止的钟走得慢,而且,运动速度越快,钟走得越慢,接近光速时,钟就几乎停止了”,揭示了时间、空间、速度、质量间的相对关系,颠覆了人们传统的绝对时空观,故D项正确。

5.“这种革命不是伽利略物理学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那种以否定为主并最终取而代之的革命。

”“任何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都应当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

”上述评论的科学理论 ( ) A.是对经典力学的彻底否定
B.冲击了封建神学统治
C.拓宽了研究世界的视角
D.从微观视角研究世界
解析:选C 材料中“都应当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这里评论的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并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它拓宽了研究世界的视角,故C项正确。

6.上海世博园以色列馆的镇馆之宝是一位与以色列渊源颇深的大师的手稿,曾有一位以色列官员在参观该馆时还阐述了自己对于手稿上一个公式的全新理解,他说:“E代表了能源,M则为大批量的制造业,C就是创造和智慧。

”材料中“大师”的主要贡献是 ( ) A.认为外力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B.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正确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D.发现了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及其规律
解析:选C 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公式:E=mc2,所以材料中的大师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正确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故C项正确。

7.“它除了应用到原子、分子、原子核、粒子等微观体系外……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有些是导体,尤为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某些材料是半导体。

”这里的“它”应该是 ( )
A.自由落体定律 B.万有引力定律
C.相对论 D.量子理论
解析:选D 量子理论解释了微观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与题干材料信息相符,故选D项。

8.一位科学家由于对能的性质所做的革命性的发现而被授予诺贝尔奖,他对科学的重大贡
献是 ( )
A.揭示了电、磁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
B.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理论
C.提出辐射是以一定数量值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
D.提出时间和空间的“钟慢效应”和“尺缩效应”
解析:选C 根据材料中“对能的性质所做的革命性的发现”的信息可判断该科学家为普朗克。

A项反映的是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错误;B项是达尔文的进化论,错误;C项是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符合题意;D项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错误。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伽利略发现运动中的物体若无一定的外力使它转向,便作匀速直线运动。

这一发现要求人们必须能解释:为什么行星不以直线飞离,而趋于落向太阳,结果形成椭圆形的运动轨道;为什么月亮同样地趋于落向地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牛顿的贡献绝不仅限于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大定律,更重要的在于他给当时的人们展现了一个像钟表一样严格遵循既定规则而运转的机械论世界。

这种机械论世界观影响西欧人达两个世纪之久,极大地改变了西方人对待自然界以及对待上帝的看法,培育了一种注重必然性的理性精神。

……牛顿力学中的机械观经伏尔泰介绍到法国,深刻地感染了启蒙思想家。

——赵林《西欧启蒙运动的发展历程》材料三20世纪初,爱因斯坦从相对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公式,揭示出人类可以将物质的部分质量直接转换为巨大的、并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能量。

这为核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后来爱因斯坦得知美国向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时,感到非常痛心。

他说,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

——李华平《超越2012:世界危机与人类的选择》
(1)针对材料一的问题,牛顿是怎么回答的?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牛顿的科学理论与启蒙运动的关系。

(4分)
(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对人类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8分) 解析:第(1)问,针对材料一中“为什么行星不以直线飞离”等,可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来回答;牛顿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2)问,注意提炼材料二关键信息,归纳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3)问,首先根据材料二的启示,回答相对论对人类思想的影响;其次根据材料三归纳出原子能的发现。

答案:(1)万有引力定律。

建立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经典力学体系。

(2)经典力学展现了遵循规则而运转的世界,为启蒙思想家培育了一种注重必然性的理性精
神,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

(3)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类提供了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为人类找到了新的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