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技术对下一代网络和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发展的影响
MP技术及其发展态势(下)
Q S 的基础上 , o) 即在 任何 时候 , 只有商品 的使 用效果 致, 才能合理定价 。
一
() 3 商业场所总会招徕小偷、 强盗的光顾 , 网络上 的非法活动 比现 实生活 中更 加隐蔽 、 更加易 于复制 。 因此 , 面对损害他方利益的投机行为 , 可经营的网络必 须具 备主 动有效 杜绝盗 版、 黑客 和病毒攻 击 的措施 ( 不是消极防范 ) 确保平和的商业氛围。 , () 4 可经营的网络还必须具备可控制和管理的机制 : ①可监督服务 的性质和 内容 , 防止违反地方法规 的不 当媒体 内容 的传播 ; ②可审计每项服务 的收费凭 证 , 确保规范 、 公平、 竞争 、 合理的市场价格 ; 一 ③可采集 、 统计 、 分析 、 公布客户消费习惯 的信息 , 通过反馈环路 , 具备不断促进改善服务品质的机制。 MP技 术将 可 经 营性 贯 穿 于 整 个 网络 的 定 义 和 规 划过程 , 将现实生活 中长期 以来行之有效 的商业模式 移植到网络环境中 , 满足下一代 网络有偿 内容消费的 商 业模 式 。 52 M . P提供的业务类型 M P是流媒体网络的基 础技术 , 因此定位很宽 , 具 体针对性应用项 目可 以配合集成商和运营商 , 设计量 身裁剪 的解决方案 。
9 增加 到 9 % 。可 见 , % 0 网络 数 据 内容 的性 质 从 几 乎
没有视频到几乎全是视频的过渡过程就像电灯开关一 样跳跃完成 。所谓多媒体 网络只是这个发展过程中一 个 短暂的浪花 。多媒体 服务 必须 由流媒体 网络来 支 撑, 而多媒体 网络不可能提供有 价值 的视频流服务 。 因此 , 下一代 网络的研究方 向必须是量身定做的视频 流媒 体 网络 。
广电有线网络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广电有线网络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1、引言广电有线网络是广播电视舆论宣传的传输主渠道,是通达千家万户最普及的信息工具和最便捷的信息载体,是我国广播电视、文化、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以及三网融合和行业转型发展的新格局,广电有线网络行业以科技进步和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创新战略引领实践和发展,在支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拓展信息和全业务服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新探索,在实现广电有线网络双向化、宽带化,进一步提高业务聚合能力、优质音视频传播能力、全业务运营能力和智能化服务水平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2、国内最新研究进展广电有线网络关键技术主要包括:NGB、宽带接入、智能内容分发网(CDN)、IDC、融合业务平台、智能融合终端(DVB+OTT、网关、操作系统、物联网)、IPV4/IPV6共存与过渡、智能光网络传输、云计算和虚拟化、多屏切换及家庭网络、物联网应用、业务运营支撑及综合网络管理技术。
其中,最新进展综合体现在标准体系建立和新技术应用两方面。
2.1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快速启动AVS+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制定了《NGB视频点播系统技术规范》(GY/T 258-2012)和《NGB视频点播系统元数据规范》(GY/T259-2012),制定了终端中间件和可下载条件接收(DCAS)规范——《NGB终端中间件技术规范》(GY/T 267-2012 )和NGB可下载条件接收系统技术规范》(GY/T225-2012),制定了智能电视终端操作系统(TVOS)标准。
TVOS集成整合了NGB终端中间件和DCAS,解决了终端标准化、智能化问题。
制定了三个有线宽带接入网标准:《NGB宽带接入系统HINOC传输和媒质接入控制技术规范》(GY/T265-2012)、《NGB宽带接入系统C-DOCSIS技术规范》(GY/T266-2012)和《NGB宽带接入系统C-HPAV技术规范》(GY/T269-2013)。
下一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广播电视发展的影响(四)
六 几 点建 议
在技术快速发展和业务融合的时代 ,电信部 门已提 出了 ” 转型”的概 念 , 即推动 电信业 向信息服务业转 型 , 通过 变革
丰 富的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运 营经验 ,尤其是具备 开展交互 式音视频业务
的能 力。广 电部 门在大 力改造广播 电视网 的同时 ,应 合理 运用 这些网络 资源开展 新业务 ,拓展 自身 的发展空 间。节
域相互分割、行政 同级保护 .而技术带来的变革是要全 国范 围内 “ 流通“ 二者必然 发生冲突 。为此 . . 这种管理体制将作
必 要调 整 。
捷 工具 。 同时我国手机 已突破 3 亿部 . . 6 成为数量上可与 电视
机媲美的接收终端 .随时随地看电视成 为可能。 与此同时 , 广播电视 的收看方式将从纯粹边播边看的方 式拓展为多种不 同的方式 。在有线电视机顶盒 中.使用 电子 节 目指南可编辑 自己的观看节 目单 。 使原有的对 电视台节 目 比例的控制作用弱化:新的点播方式可以在不 同的 时间调看 新 闻联播等 自己喜欢的节 目:带录像功能的机 顶盒可 以在打 电话时暂停节 目. 等打 完电话 以后再一边看节 目一边录下另
目是 目前广播 电视部 门的优势资 源 ,除 了提供 传统 的广播
电视 节 目外 ,应积极建 立网络 电视节 目、手机电视节 目等 新 的业 务平 台 ,通过与 宽带接入 网、移动通信 网合作来 占
领这一 新的业务 阵地。
式的、战略性的转 型,实现电信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其内涵
是推进 电信业的业务创新 , 从传统的语 音服 务向数据 多媒体 及综合信息服务拓展。广电也 应提 出 自身转型 的概念 ,在技 术上 向数字化转型 ,在业务上向多媒体业务转型 ,在监管上 向大监管转型 。
2024年广电有线网络整改方案(二篇)
2024年广电有线网络整改方案一、背景和目标广电有线网络是指利用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和宽带网络进行广播电视节目分配、传输和接收的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广电有线网络需要进行整改,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满足用户需求。
2024年广电有线网络整改的目标是:1. 提升用户体验:通过对网络质量、信号传输等方面进行改进,提供稳定、高速、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2. 拓展业务: 利用宽带网络的优势,推出更多新的广播电视节目,为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内容选择。
3. 加强信息安全: 强化网络安全措施,防止黑客攻击和信息泄露,保护用户隐私。
二、整改措施1. 技术设备升级:对广电有线网络的传输设备和终端设备进行升级,提升网络质量和信号传输能力。
采用新一代的光纤传输技术,提高传输速度和稳定性,减少信号丢失和干扰。
2. 网络扩容:根据用户需求的增长,对现有网络进行扩容,增加带宽和传输能力,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同时,建设更多的网络节点,增加接入点,缩短用户接入的距离,提高网络的覆盖范围和稳定性。
3. 内容更新:与广播电视台合作,推出更多的高清、4K等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提供更多样化的内容选择。
同时,兼顾用户个性化需求,通过设置用户喜好标签,推荐符合用户兴趣的节目。
4. 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防止黑客攻击和信息泄露。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网络防护体系,加强用户隐私保护,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
5. 用户服务优化:提供全天候的用户服务,建立健全的投诉反馈机制,及时处理用户问题和意见。
加强用户宣传和培训,提高用户使用广电有线网络的能力和水平。
三、实施计划1. 第一季度: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和措施。
开展用户需求调研,了解用户对广电有线网络的需求和意见。
启动技术设备升级和网络扩容工作,完成设备采购和安装。
2. 第二季度:推进内容更新工作,与广播电视台签订合作协议,引进高质量的节目资源。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进行网络安全检测和漏洞修补。
对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构建方式和发展规划的探讨
( 总第 14 期 ) 1
信 息 通 信
I ORM ATI NF ON & COM M UNI CATI ONS
2 1 01
( u . N 14 Sm o 1)
对下一代广播 电视 M(G) NB构建方式和发展规划的探讨
王 凤 军 ( 陕西省 志丹 县广 电网络 公 司, 西 志 丹 7 70 ) 陕 15 0
家信息化建设 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2 G 发展战略目 B N 标
我国在2 0 年启动了数字电视发展计划, 0 6 02 20 年确立了有 线 电视双 向改造的发展方向, 0 8 20 年发射了中星9 电视转播卫 号 星 , 08 2 0 年开始了移动 电视C M 建设商用试点, 此基 础上, MB 在
业 发展 的战略 目标。 我国下一代广播 电视网的建设目标是为覆 盖城 乡的3 亿户 以上家庭构建低成 本的信息高速 通路, 计划用 1年左右 时间, O 对原有有线 电视 网进行改造升级 , 使千家万户 的广播 电视服务过渡 ̄ N B JG 网络。 下一代广播 电视网将 建成领
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上用户规模最大 的广播电视 网。 0 8 , 2 0 年 全
先 的国家宽带基础 设施 。 G 网络核心传 输带宽将超过每秒1 NB 千 千兆 比特 、 保证每户接 入带宽超 过每 秒4 兆比特 , 0 具有可信
的服务保障和可管可控 网络。 骨干 网宽带速率将达到每秒10 00 兆, 接入网用户端达NlO  ̄ O ̄, 的速率。 每秒 将提供三 网融合的一 站 式平台服务, 管理 系统可支持跨地域 的业务交换、 共享和服 务, 实现智能化 的监控和管理。 下一代广播 电视 网N B G 的发展 目 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广播 电视是人们工作、 生活、 学习、 乐 娱
数字化转型对广播电视传输业的影响
数字化转型对广播电视传输业的影响数字化转型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对各个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广播电视传输业也不例外。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广播电视传输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本文将探讨数字化转型对广播电视传输业的影响。
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转型为广播电视传输业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应用,改变了传统模式。
首先,数字化技术使得广播电视传输信号更加稳定和清晰,可以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
其次,数字化技术使得传输信号的容量大大增加,可以传输更多的频道和内容。
通过数字技术,观众可以轻松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频道和内容,更加符合个性化需求。
二、网络传输的崛起数字化转型促使广播电视传输业从传统的广播、有线电视向网络传输发展。
网络传输具有更大的容量和更高的传输速度,可以满足观众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在线观看,无论是电视剧、综艺节目还是体育赛事,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平台进行观看。
网络传输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大大提高了观众的选择性和便利性。
三、云平台的兴起数字化转型还促使广播电视传输业向云平台转变。
通过云平台,传输业可以实现内容的高效管理和分发。
云平台具有灵活性强、成本低等特点,不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存储和传输,还能够提供数据分析和智能推荐等服务。
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偏好得到更加个性化的推荐,提高观看体验。
同时,云平台还可以实现内容的共享与交流,促进传输业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四、广告模式的创新数字化转型为广播电视传输业带来了广告模式的革新。
传统的广播电视传输业主要依靠广告收入维持运营,但传统广告模式存在信息推送不准确、投放效果不可控等问题。
而数字化技术为广告投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精准的用户画像和大数据分析,广告商可以更加精准地投放广告,提高广告的转化率和观众的接受度。
同时,数字化技术还为广告商提供了更多的创意和互动方式,可以有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中国有线电视》2007年总目次
3 4—2 . 线 数 字 电 视 平 台 D M 的 实 现 方 式探 讨 ●梁 俊 峰 / 41 有 R 3 4—2 5 数 字 电 视 D _技 术 及 实 际 应 用 分析 ●汤 / 4. 1 r
赵 远 东
7—6 5 中 国 广 播 影 视 的现 状 和 面 临 的 任 务 ●张海 涛 1. 7—6 1 广 播 电 视 农 村覆 盖 现 状 浅 析 ●岳 惠 杰 2. 王 明武 顾 俊 华 7—6 3 对 有 线 电视 用户 流 失 现 象 的 思 考 ● 叶玉 存 2.
● 杨洪 春
1 / 0—1 8 . 谐 整转 惠 及 万 民— — 用 合 作 与 市 场 化 构 筑 92 76 和
郑 永 跃
关 于 中 国 网络 电视 发 展 的 战 略思 考 ●王 纪 春
高 颖
视 频 技 术 革 命 的 发 展 特 点 分 析 及 前 景 预 测 — — 中 国 通 信 技 术 革 命 的 历 史 回顾 与展 望 ●全 弘 林
维普资讯
《 中国有 线 电视 }07 2 ) 20 (4
CHI NA GI DI TAL CABLE TV
⑥
●余 晓 忠
1 — 1 49 中 国地 面 数 字 电 视 传 输标 6 4
・年次 2总・ 0 目 0 7
新 疆 有 线 电视 数 字 化 S WOT分 析 及 对 策 研 究
洁
3 4—2 8 矿 区 数字 电视 系 统 原 理 及 常 见 故 障 分析 ● 刘凤 华 / 4. 3 4—2 3 构 筑 数字 电视 服 务 营 销 竞 争 优 势 ● 张 / 5. 3 4—2 6. 面移 动 数 字 电视 系 统 设 计 ● 强 / 5 地 尉 晓 峰 5—4 5. 线 数 字 电视 信 号 测 量 与监 测 方案 探 究 ●刘 瑞 明 1 有 自 兴 发 勇 芳 翟梦群
MPLS_TE保护技术原理详解
摘要:MPLS TE 快速重路由技术是一项实现网络局部保护的技术,在应用了MPLS TE 的网络中,当某处出现链路或节点失效时,配置有快速重路由保护的LSP可以自动将数据切换到保护链路上去。
本文档介绍了MPLS TE快速重路由的关键技术和典型应用。
关键词:FRR、MPLS TE、快速重路由、RSVP TE、LSP。
1 前言目前传统的IP网络是一种“尽力而为”的服务模型,随着网络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作为多业务统一承载的IP网络在可靠性方面,必须要达到传统电信网络的水平,如保护切换的速度<50ms,才能满足电信级业务的需要。
MPLS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中出现后,由于其具备快速转发、QoS保证、多业务支持等优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下一代电信网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证MPLS网络的可靠性,MPLS快速重路由(Fast ReRoute)技术扮演了重要角色。
这种技术借助MPLS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的能力,为LSP提供快速保护倒换能力。
MPLS快速重路由事先建立本地备份路径,保护LSP不会受链路/节点故障的影响,当故障发生时,检测到链路/节点故障的设备就可以快速将业务从故障链路切换到备份路径上,从而减少数据丢失。
快速响应、及时切换是MPLS快速重路由的特点,它可以保证业务数据的平滑过渡,不会导致业务中断;同时,LSP的头节点会尝试寻找新的路径来重新建立LSP,并将数据切换到新路径上,在新的LSP建立成功之前,业务数据会一直通过保护路径转发。
2 技术简介2.1 MPLS TE及其四个构件传统的路由器选择最短的路径作为路由,不考虑带宽等因素,这样,即使某条路径发生拥塞,也不会将流量切换到其他的路径上。
在网络流量比较小的情况下,这种问题不是很严重,但是随着Internet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最短路径优先的路由的问题暴露无遗。
MPLS TE是一种将流量工程技术与MPLS这种叠加模型相结合的技术。
对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与有线电视网发展的思考
入研究 , 形成共 识 , 面结 合本 人 对 这 些 问题 的研 究 , 下 围绕 N B, G 就有线 电视 网络 的定 位 和 发展 谈 谈个 人认
识。
网发展一样 , 其业务不断丰富, 谁也规划不 了。
12 N B架构 中的各种 覆盖手 段 的定 位 。 G N B应包 括各 种传输 覆 盖 手段 , G 同时 应各 自定 位
的发展 , 为此总局 20 00年提出进行网络整合 , 0 年 2 1 0 进行 网台分离 , 有线 电视 台和无线 电视 台合并 , 线 电 有
视 网络成 为 专 门 的节 目传 送 和 服 务 机 构 。20 03年 总 局 开始进行 有线 电视 数 字化 试 点 , 后在 总 结 青 岛模 之
这里 有 3个 问题 , 是 以 3 nt 术 和 I 术 为 一 T e技 P技
国数 字 电视用 户 超 过 400万 , 该 说有 线 电视 数 字 0 应 化是 模拟有线 电视 网 向面 向未来 的综合 业务 信息 网发
展 的前提 , 如何数 字 化 , 线 电视 与 无线 、 星如何 但 有 卫
式基 础上 , 开始 大 规 模 数字 化整 体 转 换 ,0 8年 底 全 20
视 网 ( G ) 定基 础 。总局初 步给 出 的 N B定义 是 : N B奠 G “ 一代 广播 电视 网 ( G 是 一 个基 于 I 术 、 媒 下 N B) P技 新 体技 术 、 型终 端技术 等基 础上 的新 型综 合业 务 网络 , 新 能够 传输 和容纳 各种 信 息 , 统 一 的管 理 平 台下 实 现 在 音频 、 视频 、 数据 等信 号的传 输 、 发 和管理 , 分 实现全 程 全 网并 提供 跨 域 服 务 。20 ”0 9年 7月 3 3, 技 部 和 11 科 总局 、 上海市 政府 在上海 举行 了 中国 N B启 动仪 式 暨 G N B建 设 示 范 合作 协 议 签 字 仪 式 , 上 海 20 G 在 0 1年 启 动 的上海 3 nt 范 工程基 础上建 设 N B示 范工程 。 T e示 G
关于我国广电有线网络发展的思考
关于我国广电有线网络发展的思考【摘要】我国广电有线网络的发展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进展,政府政策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广电有线网络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数字化和智能化。
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包括技术更新和人才培养。
建议未来我国广电有线网络发展要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同时加强对新技术的应用。
广电有线网络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意义在于促进信息传播和经济发展。
挑战和机遇并存,需要克服技术更新和市场竞争等问题。
我国广电有线网络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共同努力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广电有线网络,发展现状,重要性,意义,数字化技术,政府政策,信息传播,未来趋势,服务质量,建议,经济社会,挑战,机遇。
1. 引言1.1 我国广电有线网络的发展现状我国广电有线网络的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已经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广泛网络。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广电有线网络用户总数已经超过3亿户,覆盖面积超过95%。
这些数字表明我国广电有线网络已经成为我国信息传播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广电有线网络也在不断提升。
高清、4K甚至8K的节目内容,互联网+的服务模式,智能电视的普及,都为广电有线网络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我国广电有线网络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网络普及率不够高,服务质量有待提升,节目内容创新不足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
只有不断完善广电有线网络技术和服务水平,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信息传播和文化消费的需求。
1.2 发展广电有线网络的重要性发展广电有线网络的重要性在于构建一个更加智能、便捷、多样化的信息传播系统。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广播电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获取的需求。
广电有线网络的发展可以实现内容的定制化和精准化传播,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广电有线网络的发展也能够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推动传媒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MP技术及其发展态势(上)
对电信网来说 , P 术是量身定做 的视频流媒体 网络技 术 , P网络 能够盘活骨干 网上大量的剩 M 技 M 余带宽资源 , 为电信网络业带来大量增值 业务 , 使电子商务和 电子政务更加人性化。M P网络不改变现
有的电信和互联网 , P 术既保护 了原有投资 , M 技 更能保护现在和未来的投资。
8 2 3
维普资讯
中国有线电视)07年第 0/ 0 20 9 1 期
M 技术及其发展态势 P
中心的计算机信息市场, 视频服务将 永远是 I P的非主流补 充性业务 , M 而 P是针对客厅为 中心的电视 机娱 乐市场量 身定制的视频服务 , 两者将长期互补共存。
到用户家, 不存在加密问题 , 配合 M 精确计 费能力为供应商构筑了信得过的 内容送达渠道。M P P网络
电视 除 了比有 线 电视 H C网具有 更 高品 质 、 多功 能、 大容 量外 , 于省 去 了 CbeMoe 和 C F 更 更 由 al dm A认
证 , P机 顶盒 理论 成本 可 降一 半 。 M
展 至全球 范 围。
MP技 术 可解 决有 线 电视 的 内容 个 性化 问题 和 内容安 全 问题 。MP的后 台 网络 采 用 D M 到 社 WD 区, 具备 海量 带 宽 , 以 满足全 城 用户 的 个性 化 服 务 。MP网络 只有 经过 计 费认 证 管理 后 , 足 才将 内容 送
MP技 术 可解 决 I ( P 包括 Iv ) 法 解决 的端 到端 的 Q S 延 迟 、 P6 无 o、 下载 时 间、 赖 大量 内存 ( 盘 ) 依 硬 的
媒体播放技术等问题。M P网络从 结构上杜绝黑客、 病毒 。I P与 M P面向不同的市场 , 是针对桌面为 I P
下一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广播电视发展的影响(三)
媒体信息终端这一战略构想 。具有 回传功能 、用户参与 的电
视收看方式已得到用户 的喜爱 . 超级女 声 的空前成功 已对 ” 此做 出了最好的诠释。
b 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数字家庭终端 . 现在 的计算机不仅具有 多媒体播放器 、音乐软件 .而且
还提供数字视频录制 ( R) DV 组件 . 具备电视节 目录制功能 。 有的计算机可 以直接接收和录制数字电视信号。随着液晶显 示屏尺寸的越来越大和价格 的越来越低 ,以及无线操作方式
种体 系的动态环境下协作资源共享提供解决方案 个 性化技 术体 系则可 实现业务 的个性化定制和智能业务推送:包 括蓝 光光盘技术 、虚拟 存储新技术 、磁带存储新技 术在 内的海量 存储技术 的应用 ,将为广播 电视庞大 内容 资源 的数字化 和开 放 式应用服务提供先进的存储基础 。 基于 内容 的多媒体检 索 和基于模糊数学模 型的智能化 内容特征提取的智能化多媒体 信 息处理技术 ,将 为海量 内容 的检 索提供技术支持 。各种计 算机新技术的应 用将建立起全新的智能媒体信 息处理 与服务 平 台, 为各种受众提供高质量、 权威 性、 性化 、 个 互动性 、 智
( )制播系统将 向智能化综合 平台方 向发展 2
在广播电视技术系统 中 . 广播电视节 目制播环节与计算 机技术的发展极 为密切 。八十 年代以来 ,广播电视制播技术 中每一个里程碑 式的发展 . 几乎都是计算机技术变革与应用 带来的结果。在现有的节 目制播技术中 ,到处可 以见到计算 机存储 技术 、网络技术、C U技 术,接 1标准 、中间件技术 、 P 2 1
行为越来越普遍 .版权保护形势化选择。随着有线 电视 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进程进一 步加快 . 兼容 MP G编码和 I 数据等各种数字信号格式的线 E P 缆调制解调器标准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广泛应用。 在地面数字 电视多媒体平台逐步成熟的同时 , 移动通信 网的视频业务平台也 已走向应 用。但采用 目前的移动通信 网 向众多 的用户传送大量多媒体 信息 时 .还存在网络堵 塞、可 靠性和经济性较差等 问题 . 即便 是3 G网络也无法达到用户接 入 的带宽需求 而地面数字 电视也存在无法有效地为用户提 供上行 回传通道 . 以解决用户的认证 , 难 鉴权 ,计费 , 购, 订 指南等功能的问题 。因此 .移动通信网与地面广播电视网的 融合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三网融合趋势下广电宽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系列利 好政策 , 实现广 电和 电信 企业 的双 向进 入 , “ 推 动 ‘ 网融 合 ’ 三 取得 实 质性 进 展 ” 为扑 朔 迷离 的广 电 ,
宽带前 途带来 了春 天的气 息 。
如此丰 富 的用户 资源 和基 础 网络设施 , 是广 电 将
1 三 网 融合 与 广 电宽带 Biblioteka 2 宽 带 市 场 综述
10 0 0亿 元 ( 网 民 的 月 均 上 网 费 136元 计 ) 比 按 0. , 2 0 底整 个广 电业 的年 收入 还多 ( 0 6年 总收 入 17 0 6亿 元 , 中财政 拨款 17亿元 ) 其 0 。由此可 见 , 因特 网接人
是 使 网络 增 值最 快 的业 务 。面对 如 此诱 人 的市 场蛋
有线 电视 技术
三网融合技术与业务
三 势 鼹 弦 带黝撼
何 文 娟 吴 中庆 浙江省义乌市广播 电视台
析
摘要 : 国家 出 台 相 关政 策 , 明确 助 推 电 信 网 、 因特 网 、 线 电视 网的 三 网 融 合 。在 这 样 的趋 势 下 , 文 就 广 电 网 络如 有 本
域 内 占据 主导地位 。 截止 到 2 0 0 9年底 , 电信 宽带 份额 占全 国 5 %, 0 新联通 占 2 %, 动与铁 通 ( 9 移 以下简称 移
动 ) 1%, 占 6 三家 占据全 国 9 %份额 , 力雄厚 。而 广 5 实
2 0年 第 7期 ( 第 2 7期 ) O 1 总 4
11 三 网融合的 目的 . 三 网融 合 所 指 的是 三 网所 代 表 的业 务 的 融 合 ,
实 现三 网融 合 的重要平 台 , 按照 国家 广 电总局 的发展 规 划 , 对有 线 电视 网络进行 宽 带 、 向 、 将 双 全功 能的升 级 改造 , 为发 展下 一代 网络奠 定基 础 。广 电宽带 借此 契 机将大 有作 为 。
关于我国广电有线网络发展的思考
关于我国广电有线网络发展的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广电有线网络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
我国广电有线网络是指由电视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和电视总分公司等组成的有线电视网络,也是我国的主要信息传媒和娱乐渠道。
然而,我国广电有线网络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因此,在此笔者就我国广电有线网络的发展,展开一些思考,以期对今后的广电有线网络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首先,我国广电有线网络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还需要提高。
尽管我国广电有线网络已然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传媒力量,但是在技术水平和服务品质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方面,随着数字技术的出现,我国广电有线网络需要实现向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转型。
另一方面,我国广电有线网络的服务体验、内容版权保护等方面也需要不断完善。
其次,我国广电有线网络发展应注意与互联网的融合和互动。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途径。
与此同时,互联网公司的崛起也对传统广播电视的地位和发展造成了冲击。
因此,我国广电有线网络需要与互联网进行融合,推出一些互联网+的创新服务,实现广播电视与互联网互动关联,吸引到更多的用户,扩大影响力。
第三,我国广电有线网络的内容建设需要加强。
我国广电有线网络的节目内容的丰富度、多样性和精品化程度都需要更进一步提高。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社会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更多的优质内容来满足观众需求;另一方面,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垄断地位也需要打破,推进市场化竞争,激发各方面的创造性。
最后,我国广电有线网络发展应注意公平公正。
我国广电有线网络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问题,例如:中央电视台与地方电视台之间的权利不平衡,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陆之间的数字差距等。
因此,我国广电有线网络应注意保证公平、公正的发展机制,避免出现黑幕等不正当行为,维护广大观众和广电从业者的合法权益。
总之,我国广电有线网络的发展远远没有到达顶峰,还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品质,实现与互联网融合和互动,加强节目建设,注意保证公平公正等方面来拓展其广阔的发展空间。
5G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与发展
5G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与发展5G技术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继2G、3G和4G之后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相比之前的技术,5G技术有更高的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网络容量。
伴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广播电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5G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高速传输,提升观看体验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需要通过有线或卫星信号传输到用户家中,而5G技术的高速传输可以将节目通过无线网络快速传输到用户的终端设备上,从而提升了观看体验。
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观看高清的电视节目,不再受限于有线或卫星信号的限制。
二、增强实时互动体验5G技术的低延迟特性可以提供更快的响应速度,使得广播电视节目的互动性得到增强。
观众可以通过终端设备直接参与到节目中,例如通过在线投票、评论互动等方式,与节目主持人和其他观众实时互动,增强了节目的参与感和娱乐性。
三、多样化内容呈现5G技术的高网络容量和多连接特性,使得广播电视可以更加灵活地呈现多样化的内容。
通过5G网络,广播电视可以提供更多的高清、超高清节目,同时还可以呈现更加个性化的内容,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5G技术还可以支持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广播电视带来更多的创新体验。
四、提升生产和传输效率5G技术在广播电视生产和传输方面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传输都需要大量的专业设备和人力成本,而通过5G技术可以实现远程高清视频传输、实时协作制作等功能,提升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成本。
5G技术还可以支持移动新闻采编、快速报道等工作,为新闻报道和应急救援等领域带来了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应用,可以看出5G技术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改变了节目生产和传输的方式,为广播电视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5G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下一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广播电视发展的影响(二)
特征识别 .从非实时特征识别到实时特 征识 别。多媒体 内容
对象 的高层语义特征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动态的和具有主观
大规模并行处理系统 的并行操作系统。同时. 无线通信 信 息
、
家电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 了嵌入式操作系统 的发展。 编程模式从 结构化编程模式发展到 面向对象编程模式
操作系统从最早的引导程序发展到管理计算机资源的管理 程序 .从发挥 C U及外设作用的多道程序 .发展到追求计算 P 机软硬件高效利用的资源管理 系统 。 目前出现 了支持 多个计算 机之间的网络通信 . 实现资源共享的网络操作系统 以及 管理
.
内容对象 .如图像 、活动视频 、音频等 .具 有非常复杂 的特 征体系 .检索技术正在积极研 究之 中。 多媒体检索技术的发展大体体 现在 如下几个方面 : 从基 于元数据 的检索到基于 内容的检索 . 从手动特征提取 到自动
C U的处理速度就 会加倍 , P 这个定律后来还延伸到存储 、外 体积 、低功耗和高可用性方向发展。随着高容量硬盘和高吞
设等方面 。目前已经出现 了 ” 量子计算机” D 、” NA计算机” 、 吐率接 口技术 的出现 . 通过计 算机平 台完成视音频流的数字 化采集、存储 、制作 的技术条件逐步具备 .节 目制作从线性 到非线性转变。虚拟存储 技术 的出现 , 得多个物理硬盘能 使
” 光子计 算机 ”等新 的 C U技术 。贝 尔定律预告 ,如果保持 P
性能 不变. 1 个 月计 算机 器件价格或者体积就会减半 。 每 8 麦 特卡 夫定律预示 N个计 算设 备加入 到网络 中产 生N的N次方 的效应 。吉尔德定律预测 :在未来 2 年 .主干网带宽将每 6 5 个月增加一倍 。
“三网融合”对广播电视系统的冲击与影响
广 电网络运营商 目前 绝大 多数收 入还 是来 源于有 线 电
1 3 利用 已有优势 。 . 争取在三 网融合 时代 的生存 广播电视有着覆盖千家万户 的有线 电视 网络资源 、 用户 资源, 并在宣传 、 内容 、 会资 源等 方面具有 一定 的优 势 , 社 有 些地方 在发展双向业务 方面 奠定 了一定 的基 础。加 快整合
快速增长 。如果不迅速 发展双 向业务 , 2 1 时 , 到 0 3年 占广 电 网络运 营商收入绝大 多数 的有线 电视 业务会 被严重 冲 击和
代 的生存权 。要在 提供数字电视基本服务的基础上 , 以双 向 全业务无源光 网络为平 台 , 发新视 源付费 电视 、 开 新视 源点 播 电视 、 源资讯电视 、 P 、 新视 I V 短信点播 、 时移 电视 、 P 有线 网 上支付 、 网上 订票等丰富多彩的增值业务 , 互联网宽带接 入 、 VI O P业务 也可以提供 , 够满 足用户 日益多样化 、 能 个性 化的
业务范 围趋 于相 同 , 网络互 联互 通 、 资源共享 , 为用户 提供高
应用 , 也是 固网运 营商 的核 心竞争 力 , 目前全 国的宽 带用 户
已经 接近 1 户( 亿 同期 的数 字 电视 是约 60 户) 创造 了 00万 , 丰厚 的利 润。因此把发展 双向业务 作为 突破 口要采 取超 常
山西 电子 技 术 21 0 1年 第 4期
文章 编号 :6 44 7 (0 )4 0 6 — 1 17 —58 2 1 0 -0 50 1
广播 与 电视
“ 网 融合 " 广播 电视 系统 的 冲 击 与影 响 三 对
于 丽娟
广播电视技术
广播电视技术引言广播电视技术是一门关于传输和播放音频和视频信号的技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广播电视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媒体传播方式,通过无线电或有线电缆传输,将信息传递给大众。
本文将介绍广播电视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1. 广播电视技术的基本原理广播电视技术的基本原理涉及到信号传输、编码与解码、调制与解调等方面。
广播电视信号一般采用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进行传输。
模拟信号是一种连续变化的信号,可以模拟声音和图像;而数字信号是以离散的形式进行传输,使用二进制编码表示。
在传输过程中,广播电视信号首先需要经过编码与解码的处理。
编码是将原始音频或视频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常见的编码方式有Pulse Code Modulation (PCM)、MPEG Audio Layer III (MP3)和H.264等。
解码则是将数字信号重新还原为原始音频或视频信号的过程。
接下来,广播电视信号经过调制与解调的处理。
调制是将信号以某种方式调整为适合传输的频率范围的过程,常用的调制方式有调幅(AM)和调频(FM)。
解调则是将调制后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的过程。
2.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无线电技术的出现为后来的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广播电台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播,使得人们得以从家中收听新闻、音乐和其他娱乐节目。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技术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
20世纪50年代,电视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黑白电视机开始普及,人们可以观看到电视节目中的图像。
到了20世纪70年代,彩色电视机开始流行,使得电视节目的观看效果更加逼真。
21世纪以来,广播电视技术在数字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数字广播技术的引入使得音频信号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而数字电视技术的出现使得电视节目的分辨率更高,画面更清晰。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技术开始与互联网相结合,出现了网络电视和流媒体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P技术对下一代网络和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发展的影响MP(Media network Protocol)技术是在认真分析研究了现有的互联网、固话网、有线电视网采用的网络技术和对业务的支撑能力,针对未来网络承载视频业务的发展趋势,以及下一代网络技术应具备的特征和能力,得出现有的网络具有不可克服的缺陷,无法真正承载未来大规模视频业务的需求的结论,从而以创新的思维和理论,提出了这项创新的技术体系。
MP技术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1.1 通信网络的三大市场:信息:桌面文化:PC互联网络(过去30年的发展历程)便利:手指文化:无线蜂窝通信,无线局域网(过去10年的发展历程)娱乐:客厅文化:TV互联网络(有待开发)1.2 通信网络的两大核心资源:70年代的芯片技术突破(Silicon)带来PC互联网的发展,90年代的光纤带宽技术突破(Bandwidth)将带来TV互联网的发展。
由于带宽发展速度远高于芯片,必将在通信技术领域引发带宽与芯片资源重组。
对策:消耗带宽,节约功耗及芯片;娱乐对品质的要求远高于信息和便利,只有通过消耗带宽来满足品质要求。
由于流媒体数据量远大于计算机文件,因此NGN应该以流媒体(MP)为基础,用高效率IP over MP解决计算机文件应用,而不是用低效率的流媒体(MP)over IP。
IP万能网(Everything over IP)在哲学上违背了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3 TV流媒体网络的潜规律:信令与内容的关系:分离网络与终端的关系:终端是获取网络资源的工具,网络决定服务能力,网络计算理念。
管理与通信的关系:商业环境是发展有偿内容消费产业的关键。
1.4 比特需求性定律(Law of bit significance):网络中信息所需的比特量(占用带宽)与信息明确程度和体现的价值成反比。
重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信息大都以文字表达且简明扼要,而娱乐、消费、享受等人性化交流信息常常需要用高品质的视频表达,占用极大的带宽。
现有按资源占用程度收费的商业模式与本定律相冲突,以文件的收费标准不可能发展视频网络。
1.2 MP技术的定位、特色和优势名词定义:定义1:流媒体:stream media,在未来网络数据中占主要部分的非文字,以娱乐、有效沟通、方便使用者、满足人性化需求为目的,以大规模视音频为代表的媒体表现形式。
定义2:MP技术:Media network Protocol,流媒体网络协议,以及与其相关的完整的配套技术、产品、解决方案、杀手应用和商业模式。
MP技术是为流媒体量身定做,而流媒体本身有如下两个核心特征:流媒体是一个稳定的数据流,而不象计算机文件是一组突发的数据包;流媒体服务是一个连续完整过程,而不象计算机文件由单个数据包独立路由。
下图描述了MP技术的核心要素和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MP技术核心要素关联示意图所谓量身定做是指MP技术找准了流媒体的基准坐标,使IP网络技术无法解决的品质保证、安全保证、计费保证和媒体内容监控四大不可回避的难题,投影到量身定做的MP坐标体系中,浑然天成地铸就为MP网络固有的属性,不需网络外部服务即获圆满解决。
MP技术提取了电信、网络和计算机技术领域中有关流媒体传输、储存和处理的各种基本手段,经过脱胎换骨的改造,融合成一个针对流媒体信息传输、储存和处理的不可分割的完整技术体系。
MP技术与传统的电信、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不同。
以通俗方式表述,就是将上述三大领域的技术全部碾碎成粉末后,再依据流媒体的特性,重新塑造出四大技术分支:网络技术、交换机技术、服务器技术、储存技术,籍此取得了空前优化的技术效果。
如同电信(Telcom)与网络(Network)的体系差异,MP所涉及的许多新概念、新思路、新技术、甚至新术语不能与传统的桌面技术相提并论。
因此,局限于现有IT理念的框架,很难理解MP的内涵。
我们可以参考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的产生背景、发展历史、技术原理和最新动态的一系列资料,进行系统的回顾、对比、分析来研判MP技术,看其是否合乎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
下图表示了MP技术与电信、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关系:2.1 下一代网的基本特征对下一代网国际上已有一些共识,认为下一代网络应该能做到以下几点:1。
下一代网络一定是以分组技术为核心的;2。
下一代网络一定是能融合现有网络现有业务的网络,特别是能承载多媒体业务;3。
下一代网络是可管理可运营的网络。
目前已经定位IP技术将是下一代网的核心技术,无论承载网或业务网都将围绕IP技术这个核心来开展研究。
从本质上说,下一代网由市场驱动,最直接的驱动力是业务的开拓对网络提出新的要求,而网络无法满足这些要求而引发的。
市场驱动的最主要表现是,市场需要业务的多样化、综合化。
一方面来自用户的多种应用需求,将促使运营商不断开发与提供新的业务,以获取新的用户;另一方面,鉴于整合多种应用方式的多媒体业务将成为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使综合化的业务成为下一代网中的主流业务。
2.2 下一代网的驱动力量下一代网是市场需求和业务需求推动的,技术的驱动力是使这些需求得以实现,综合多种因素导致了下一代网的产生和发展。
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的业务越来越多,这时有两个解决办法,每增一种业务就建一个网络,这样就要建很多网,对用户来说是可以接受的,这样做对用户没什么影响,但运营商受不了,维护网络的运营费很高,所以他们希望能够简化管理,最好是一个网,并能尽量简化网络管理。
业务的多样性与运营维护的简化、网络的简化是矛盾需要找一个网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是业务需求导致下一代网的出现。
其次,多媒体业务是未来业务的主流,它传送的语音和图像业务是分不开的,但目前没有一个网络能承载,只能是下一代网来承载它。
业务的多样性和业务的综合性是发展下一代网的驱动力量,运营商建几个网是运营商的事,但运营商至少要有一个能承载多媒体业务的网,多媒体业务里既有语音,又有图像,还要传输数据。
一个网如果是能够承载多媒体业务的网,它就有能力承载多种业务,运营商建网将一定会考虑经济性和有效性,建一个NGN网能把很多业务融合进来又何乐之不为呢?因此建设下一代网是运营商的必由之路。
3.3 下一代网的商业模型下一代网的商业模型有两种,一种是Internet的商业模型,一种是电信网的商业模型。
这是两种绝然不同的商业模型,各自有其特定的使用面。
对于基于Internet的业务商业模型很难有良性的生态链,但是其发展是阻挡不住的,只能是疏导;基于电信网的业务商业模型可以有良好的生态链,但必须要有相应的技术。
两种商业模型可以共存,协调发展;设计合理可以有良好的生态链。
下一代电信网是一个以商业运营为其主要目的的网络,它将完全不同于没有明确商业目标的Internet。
在下一代电信业务网的设计中,商业模型必须放在很高的位置上加以考虑,这将是两者之间的最大区别。
必须指出,商业模型是要技术来支持的,不同的商业模型将会导致采用不同的技术,因此下一代电信网采用的技术将不同于Internet采用的技术,它将要求网络有更好的服务质量保证和更好的网络安全,来满足业务发展和开拓的需要。
目前的IP承载网无法支持电信商业模型,按照电信商业模型设计的业务网对IP承载网的要求是很高的,还没有这样的技术来支持。
IP+MPLS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运营商的要求,但要清醒的看到IP+MPLS技术存在严重的可扩展性问题,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它只能是一种过渡技术。
目前广泛使用的包月制计费,不应是主流的收费模式,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由于没有技术去满足不同用户群的不同消费的要求,从高端用户处得到更高的收益,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过渡措施。
一旦技术条件具备,优质优价,分门别类对不同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费用将是主流形式。
下一代网不会是一个纯IPv6的网,它可能会是一个思路比它更领先的,但它能融合IPv6的新型网络,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创新,要有概念的创新,技术的创新。
对有线电视网来说下一代网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
2.4 有线电视网数字化的发展思路中国有线电视数字化的进程虽然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在当前情况下,尾随发达国家的模式推广数字电视已失去战略价值,事实上发达国家也没有找出一个成功的发展模式。
而采用非市场的行政手段投入社会资源来推行数字电视也未必能行的通,所有的模式成功与否,只能让市场来检验。
中国有线电视的发展模式必须探索出一条产业化的、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1)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朗:模拟电视(彩色)→数字电视(高清)→网络电视(互动,小众媒体)试图依赖新增内容作为发展数字电视的动力是行不通的,因为高品质的新内容数量有限,不能在短期内有大量积累。
现有的模拟系统还有潜力容纳许多新内容,将大众媒体办得更好是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强行关闭模拟电视将侵犯到广大民众的利益。
作为大众媒体的广播电视受到收看时间限制,绝大部分观众只能接触到已有内容中的一小部分,这些现成已有的内容包括:●过去播放但错过、或还想再看的内容●当前播放但无法按时收看、或喜欢在适合自己作息时间观看的内容●只有小部分人感兴趣、周边环境、或专业性强,但电视台认为不值得播放的内容●热门事件、运动会等多视角报导,但因受电视台频道资源限制而不能播出的内容面对五花八门的节目,在漫无目的频道搜索中浪费时间,却找不到自己想看的内容。
可见根本问题不是缺乏内容,而是播放渠道不畅或不顺,内容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在不降低免费为主的大众媒体品质的前提下,相当一部分观众愿意为随心所欲地收看节目的能力,以及更加个性化的内容而付出额外的代价,这就是下一代电视发展的原动力,因此下一代电视的核心是如何提供小众媒体服务。
现有的模拟电视已经能够满足大众媒体的需求,目前的数字电视方案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模拟电视的市场定位,因此对模拟电视的现状不具备替代性的竞争力,对用户的吸引力不足以达到更新换代的地步,也就是说,目前的数字电视方案所提供的服务和功能没有得到用户和市场的认可。
2)数字广播电视只是网络电视中的一项局部应用,未来的网络电视取代数字广播电视就好象是手机取代呼机一样的必然。
投资于数字有线广播电视无异于投资改造寻呼台一样的高风险。
随着网络电视技术的发展,其可视通信和小众媒体角色无法在广播型的同轴电缆体系中实现。
网络电视强大的生命力很容易吞噬掉有线电视的大众媒体角色。
随着光纤越来越靠近用户,最后一段同轴电缆必将伴随着其广播模式一起退出历史舞台。
作为目前有线电视(同轴电缆)运营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网络电视,趁早占领电信增值服务市场,可望带来极大的边际效应。
3)当前的IPTV网络电视技术被人们炒的很热,这说明其提供的视频双向交互功能得到市场和用户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