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一、课程教学目标及内容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可以结合思政教育的要求,引入一些关于科学研究伦理、社会责任和科学家精神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研究的道德标准、社会影响和职业操守等问题,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方法在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参与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可以组织学生对一些重大科学问题进行调研和论文撰写,培养其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引入思政教育的内容时,可以结合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伦理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在讲解基因工程技术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道德和社会影响,并引导他们讨论如何正确使用科学知识和技术,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教学手段与资源在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实践能力。
可以利用实验教学室和实验设备,进行生物大分子的纯化和鉴定实验;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一些重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在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时,可以利用一些经典的学术文献、科学传记和新闻媒体报道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具有社会影响和价值观引导作用的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师角色在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是非常重要的引领者和示范者。
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抓住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引入思政教育的内容时,教师更应该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操守,能够引领学生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和实验研究,树立正确科学观和价值观。
教师还应该具有一些科研伦理和科研实践的案例分析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科学研究中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将“课程思政”融入“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的探索
将“课程思政”融入“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的探索一、课程思政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的意义1、强化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理论严谨、实验繁琐的学科,课程内容涉及到了细胞结构、分子生物学原理、遗传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
课程思政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的融入,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1、整合课程内容,注重思想引导在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整合课程内容,注重思想引导的方式,将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伦理原则等内容融入到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科学领域的伦理和社会责任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2、开展实践教学,促进思政育人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团队合作、诚实守信、自主创新等精神品质的培养,促进思政育人的效果。
3、拓展课外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参观行业企业、参与科研项目、参加学术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科研动态和实际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保障教学效果1、建立多层次的考核机制在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建立多层次的考核机制,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水平和科学素养水平的考核,通过课程期末考核、实验报告、课堂讨论、论文写作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水平。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思政水平,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过硬、思想道德高尚的分子生物学专业教师队伍,为课程思政融入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提供有力的保障。
3、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在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分子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生物学分支学科,研究生物体内的分子结构、分子组成及其相互作用与调控机制。
在当前高校教育中,分子生物学课程具有很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学生往往更加关注实验技术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
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一环,思政教学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也应有一席之地。
本文将围绕着“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探索。
一、思政课建设思政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应建设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思政课。
一方面,可以通过引入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可以通过教授与生命伦理、生态环境等相关的道德与法治等内容,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从而构建起以专业素养为核心的思政教育体系。
二、课程设计在分子生物学课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思政教育的要求,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判断,培养其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可以通过选取一些与科技发展和社会热点有关的分子生物学问题,进行讨论和争论,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及其伦理道德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还可以设计一些与思政相关的课程任务和作业,引导学生了解分子生物学的社会价值和应用前景,培养其批判思维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思政教育强调学生主体性和互动性,因此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通过真实的研究案例或生物科技应用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和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辩论,增强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到课堂上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和行业趋势,增强其对专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改变传统的分数考核方式,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功能与相互作用的规律。
随着生物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许多高校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也开始引入思政教育元素,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探索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开展思政教学的具体经验和做法,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基本概念,掌握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操作方法,能够独立进行一定水平的分子生物学实验。
课程还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励志、求实、创新等思想品质,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2. 正文2.1 课程内容与形式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DNA结构与功能、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合成与调控、基因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课程中将学习到分子水平上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实践知识,为日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形式上,分子生物学课程通常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教学、案例分析、讨论研究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通过对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等内容的深入讲解和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分子生物学课程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课程思政”融入“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的探索
将“课程思政”融入“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的探索一、引言二、实践探索1. 教材内容在“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处理,力求将具有较高思想性和道德性的内容纳入到教学中。
在讲解DNA的复制和修复过程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DNA的不断复制和修复是如何保证生物正常遗传和生长的;在讲解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时,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讨论科学家在进行基因编辑时所应该遵循的伦理和道德规范等。
这些内容的引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可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2. 教学方法在“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新颖而有趣的教学方法,以期让“课程思政”得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我们可以设置一些有关科学家伦理道德方面的案例研讨,鼓励学生分组开展讨论和展示;我们可以组织一些科学普及活动,邀请相关专家为学生讲解有关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性等。
这些教学方法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实验设计在“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具有思想性和道德性的实验题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深入探讨。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基因编辑实验,让学生从伦理和道德的角度来思考在进行基因编辑时应该遵循的规范和原则;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有关生命伦理问题的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并讨论有关生命科学方面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这些实验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思辨和判断能力的培养。
4. 实践应用除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设计,我们还可以在“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科学道德意识融会贯通。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与生物科技相关的创新设计比赛,让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和科学道德意识来进行项目设计和展示;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科研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研究中的严谨与求实,明白科学道德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一、搭建思政教学平台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可以设计专门的思政教学环节,围绕课程内容展开具体的探讨和思考。
比如在讲解DNA复制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延续和传承,探讨伦理道德和生命的意义。
在讲授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
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增加思政教学元素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思政教育的元素,比如引用相关的哲学名言或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启发学生对生命、科学和社会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实验操作中,还可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学术诚信和科学素养。
三、开展思政教学活动在课程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科研实验室或者生命科学博物馆,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增强学生的学科认同感和责任感。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与社会和生命伦理道德相关的讲座或者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和生命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四、加强师生交流与互动在课程教学中,也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讨论、学生讨论与展示、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未来和社会,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思政教学是现代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可以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分子生物学】这门专业课程中,加强思政教育的意识和实践,既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希望相关教师能够重视思政教学工作,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思政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
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通过引入相关理论知识和时事热点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索包括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意识。
学生参与与思想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思政教育与学科知识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结合教学效果评估,探讨了“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际效果及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强调思政教育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思政教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生参与、思想教育、案例分析、教学效果评估、重要性、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分子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到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及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如何将分子生物学的专业知识与时事热点、伦理道德等相关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也是思政教育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的重要方面。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2. 正文2.1 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内容设计是“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加强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
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可以加入一些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科学研究中的思想道德要求。
课程内容设计还可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的思考。
通过设立相关的课程讨论或研讨环节,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一、引言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等,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学科之一。
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爱国主义教育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中,中国科学家做出了许多杰出贡献。
例如,中国科学家在基因编辑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全球基因治疗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这些案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我们要时刻保持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三、团队协作精神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需要多学科交叉,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实验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共同解决问题、分享研究成果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四、严谨求实态度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态度,教育学生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环节,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也要教育学生要勇于面对失败和挫折,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
五、创新精神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不断创新的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敢于尝试新思路、新方法,勇于挑战传统观念和传统方法。
同时,也要教育学生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六、生态意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教育学生要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关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暂的利益。
七、社会责任担当分子生物学的科研成果不仅关乎个人和团队的发展,更关乎全人类的福祉。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分子生物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中最活跃和前沿的领域之一。
在这个领域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探究生命现象背后的分子基础,甚至可以尝试用分子的角度解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讨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如何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一、教学设计“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该注重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通过科学的知识体系和精神内核的传授,引领学生从“看”到“想”,从认识外在事物到把握内在规律,最终实现知识与人文等多种素养的统一。
1.立足于知识体系的建设,注重学科交叉2.注重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论和科学精神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强调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科学论证等方面的能力。
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通过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分子生物学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更具有人文和社会意义。
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
通过讲述科学家的人生经历、科学机构的道德规范和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科学与社会、科学与道德、科学与健康等多个方面的联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方法除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也是思政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分子生物学是一个高科技领域,其中涉及到众多重大问题和争议性事件。
通过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事件背后的科学理论、伦理问题和社会影响,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态度。
2.讲座式教学生物学是一门知识量较大的学科,在分子生物学中尤其如此。
为了保证课程的通透性和连贯性,可以采用讲座式教学,让专家直接为学生讲解各个部分的知识点。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研究生物体的生命表达、遗传信息的传递、维持和改变以及个体发育和生物进化等方面的分子机制。
在大学生物学基础课程中,通常会开设有分子生物学课程,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深入了解生物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控等重要的生物分子机制。
在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质,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下面,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探索。
在思政教育内容方面,可以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引入一些与思想道德素养相关的内容,例如科学精神、道德伦理和科学发展观等。
通过讲授科学精神的内涵和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介绍道德伦理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积极参与到社会进步中去;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在思政教育方法方面,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阅读、实践等多种教学模式来进行探索。
利用案例分析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实际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课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经典文献,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拓宽知识视野;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在评价体系方面,可以设计一套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评价学生的思想品质、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思想品质可以通过课堂参与度、作业质量、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知识水平可以通过考试、论文写作等方式进行评价;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实验报告、科研项目等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可以通过思政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研究生物体内分子水平的各种生命现象,涉及到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及遗传机制等内容。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对生物学和医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开设《分子生物学》课程既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和专业水平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他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对他们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保证。
在大学生的课程学习中,开设思政课程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但是传统的思政课程可能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分子生物学》课程作为生物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紧密相关,正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能够为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绝佳的机会。
二、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实践1.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伟大和复杂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起源、演化和发展,以及生命的伟大和复杂。
通过介绍生物进化的历史和生命的多样性,深入讨论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原理,以及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探索和思考,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觉悟。
2. 推动学生积极思考伦理和社会责任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可以讲解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技术实践中的伦理和社会责任问题。
生物技术在医学、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但同时也面临着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挑战。
通过探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将来的实践中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3.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分子生物学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成果,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生物科技对社会经济、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思政教学可以通过与社会问题的结合来实现。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关注生命基本单位的学科,研究方向包括基因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等。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上存在的生命健康问题,如基因疾病的防治、基因改造食品的安全性等,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的联系,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解决社会问题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思政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发展的方向和前沿来实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分子生物学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介绍一些当前热点和前沿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通过培养学生对科学发展的敬畏之心和追求卓越的信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思政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并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通过思政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分子生物学的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作为高等教育的关键环节,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
在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帮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本文将对“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探索。
一、思政教学的意义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完成学科的学习任务。
通过思政教学,学生能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意识品质和综合素质。
2.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分子生物学”课程中涉及到的实验操作和研究技术需要学生具备高度的道德素质,例如实验中要保密研究结果、恪守实验室规定、不得窃取他人研究成果等。
通过思政教育,能够使得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道德,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使得他们在未来的学术领域中,能够遵从学术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学者形象。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政教育通过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形成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思考和创新的空间。
通过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思政教学的具体措施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分子生物学是一个专业、紧张并且充满挑战的学科,这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牢记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责。
在课堂中,我会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人生价值观,发挥自身价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身于未来的学术领域。
2.激发学生对于社会的责任感3.利用案例教学,加强学术道德规范的普及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加强对学术道德规范的普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观。
三、总结思政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对于自身价值的认识和规划,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增强职业道德意识,以及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将“课程思政”融入“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的探索
将“课程思政”融入“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的探索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为了更好地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教学工作中,一些高校开始探索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本文将以分子生物学课程为例,探讨将“课程思政”融入“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的探索。
一、分子生物学课程的特点和价值分子生物学课程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社会性。
通过学习分子生物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融入“课程思政”的具体探索在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如何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下面将针对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具体特点和教学内容,提出一些融入“课程思政”的具体探索。
1. 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科学的伟大价值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成果,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生命科学的伟大价值。
可以介绍分子生物学在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
2.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前沿的交叉学科,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可以介绍一些科学家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重要发现和突破,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研究需要勇于探索和创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和社会的互动关系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和社会的互动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可以结合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讨论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命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
将“课程思政”融入“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的探索
将“课程思政”融入“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的探索一、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高校教学中,将“课程思政”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以“分子生物学”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二、课程介绍“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教授学生生物分子结构、功能、相互作用等基础知识,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工作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单纯的知识传授往往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更难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贯穿到课程教学全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接受正确的思想引导和教育。
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人文情怀,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四、融入“课程思政”的具体措施1. 课程目标的重塑在确定课程目标时,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设定新的课程目标,使学生在学习分子生物学知识的更加注重实践应用和社会价值。
2. 选材与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选取具有思想性和社会意义的案例和材料,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班会与讨论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安排定期的班会和讨论活动,让学生就感兴趣的社会和人文话题展开讨论,促进思想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4. 课外调查与实践通过课外调查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分子生物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成果展示与评价在教学结束后,通过成果展示和评价,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进行系统评定和引导,充分肯定学生的精神境界和社会意识。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分子生物学”课程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涉及到生物体内分子水平的生命现象和基本原理。
在当今信息时代,生物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分子生物学作为现代生物科学的重要支柱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而在高校的教学中,如何将分子生物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对“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探索与思考,从而为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深入挖掘分子生物学的思想内涵分子生物学不仅仅是一门自然科学的学科,更是一门典型的探索生命本质的哲学学科。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将分子生物学的知识与传统哲学思想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价值。
通过在课程中增加一些哲学思辨的内容,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深层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注重生命伦理教育在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重生命伦理教育的渗透。
生命伦理教育是一门涉及社会、伦理学和法律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它教导学生在进行生命科学研究和实践的要遵循伦理规范,尊重生命,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争辩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看待生命科学研究和实践中所涉及的各种伦理问题,形成正确的伦理意识和伦理规范。
三、加强科学精神的教育在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对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精神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它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传统观念,积极开展科学实践,培养创新的科学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验操作和研究工作,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集体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分子生物学课程是大学生物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生物领域中最微观的领域,研究生命的基本单位——分子。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不仅对生物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医学、农业、生态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不断深化,从基础科学研究到应用研究,都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
对于大学生物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不仅对于他们的学术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更是对他们未来专业发展的基础。
在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中,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意义,不仅是一项必须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一种教育方式的创新和尝试。
一、强化纲要,课程内容要有思政教育的导向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面对庞大的知识体系和理论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强化教育思想和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的伟大、生命科学的重要等思想观念来引导学生。
通过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科学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励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伟大价值的认识,引导学生将生命科学的价值观融入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之中。
二、实践教学,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实验教学中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实验教学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融入思政教育的元素,例如在实验设计中引入对生命科学伟大价值的理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物科学的魅力和重要性。
我们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过程中加入一些思政教育的观念,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思考自己对于生命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科学的敬畏和热爱。
三、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生物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案例教学来讲解分子生物学在医学、农业、环保领域等的重要应用。
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分子生物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激励学生学习分子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
将“课程思政”融入“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的探索
将“课程思政”融入“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的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育部提出了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的重要举措,旨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这一背景下,“课程思政”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分子生物学作为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物体中的分子结构、功能以及相互关系,对于揭示生命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而将“课程思政”融入“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以生动的案例和理论结合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旨在为高校教育改革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1.2 研究意义将“课程思政”融入“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这种融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学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思政”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结合,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种融合还能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将“课程思政”融入“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正文2.1 “课程思政”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课程思政”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课程思政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学教育应该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应该是人才培养和思想教育的综合体现,课程思政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将“课程思政”融入“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的探索
将“课程思政”融入“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的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传统的分子生物学课程中,往往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不足。
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课程思政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的融合探讨,探索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成才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1.2 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知识的背后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的伦理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通过课程思政的引导,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思考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影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
将课程思政融入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符合教育改革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和实践,可以促进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做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概念融入“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通过研究分析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分析课程思政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的融合方式,旨在建立更加符合时代需求和学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教育体系。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体会将作为重要参考,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展现课程思政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本研究,旨在探索提高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分子生物学课程是生物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分子水平上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课堂教学是大学实施学术立教、学德树人的主阵地,应践行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施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为一体的课程思政,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文章从课程目标、思政元素挖掘及实施路径等方面探索了“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思路,以期实现德业双修与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分子生物学;高校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9)11-0015-04收稿日期:2019-03-10作者简介:徐启江(1969—),男,山东安丘人,东北林业大学生命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研究。
基金项目:东北林业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基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92);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高校混合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东北林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PBL 的研讨式教学探索与实践”(DGY2019-12)大学的核心使命是人才培养,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高校的一切工作都应紧密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展开,着力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一》)”、“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王守仁《答顾东桥书》)”点明了育人和育才的辩证关系;“立德为先,树人为本”,办学必须始终尊重这个人才培养的辩证法。
课堂教学是大学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抓好课堂教学有助于提升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质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这一教育理念已成为高校实施“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行动纲领和工作指南。
经济主体多元化所带来的社会多元价值交织渗透,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很大影响,只靠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的局限性日益凸显[2-3],亟须建立多学科同频共振的“大思政”格局,对大学生开展价值引领。
课程思政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关于人才培养的综合教育理念,要求所有课程充分挖掘知识体系所蕴含的思政德育元素,将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构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维教学目标和全课程育人体系,促使所有教学活动都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功能、全体教师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职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同频共振[4-7],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生长点[8],那么,如何在突出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的专业课程中确定德育目标、将显性专业知识传授与隐性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在授业、解惑、提智、增识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德行层面的精神指引是值得高校专业课教师深入思考的课题。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类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9-10],在分子水平上阐释遗传信息的复制、传递、表达、调控、突变、修复、互作的机制。
基于“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课程目标[11],教师应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民族文化教育落细、落微、落实于教学全过程,将课程建设为立德树人的“阿基米德支点”,实现“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戴圣《礼记》)”、“学必以2019年第11期(总第1299期)No11,2019Serial No.1299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HEILONGJIANG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ppraisal)“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徐启江,周波,闫海芳(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教学改革与实践15德行为本(吴澄《草庐学案》)”的大学教育之本,师生共悟“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
德益进而业益修,业益修则德益进(张履祥《备忘三》)”之真谛,协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自明其德”。
一、重塑“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必定是个体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统一[12],大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要落实“以本为本”、推进“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还原大学追求真理、探究高深学问的本质[13],结合课程蕴含的隐性思政德育元素,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我们构建了基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分子生物学”三维立德树人目标,将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一)知识目标“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核心内容是揭示核酸与蛋白质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4]。
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涉及调控生物基因组稳定、复制、转录、翻译、重组、突变、选择性表达的分子精细机制的理论知识和前沿进展;掌握在生命科学领域开展研究所涉及的试验设计逻辑和数据分析方法。
(二)能力目标搭建系统性强、构架清晰、与国际接轨的“分子生物学”知识体系。
不断提升批判性文献阅读能力、科学分析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获得知识迁移能力,形成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习惯。
(三)德行目标提升国际视野与格局;养成诚信合作、无私奉献、文化自信、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人格品质;塑造科学精神、辞海精神、工匠精神;增强时代责任感、使命感、承担历史使命;升华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二、“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必须做到“思政”与“专业”有机融合,实现二者相长[15]。
教学内容是思政的载体,需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找准“道”与“术”的契合点,以无缝对接和有机互融方式,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
(一)跟踪学科前沿,培养国际视野与格局“分子生物学”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
因此,在高等教育发展日益呈现出鲜明国际化趋势的背景下,教师要以高超的教学学术水平构建学术性课堂,将学科前沿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既要授“鱼”又要授“渔”,使课堂成为学生发掘新知识、启迪学术创新思维、获得学术成长的探索性活动。
例如,在讲解假基因概念时,学生了解到假基因是基因组中与正常基因序列相似的非功能性DNA拷贝。
那么,假基因真的就没有任何生物学功能?教师通过将“Evolutionary Genetics:Smells like a Pseudo-pseudogene (Current Biology,2016)”、Olfactory receptor pseudo-pseu-dogenes(Nature,2016)文献内容引入教学,使学生了解到假基因并不一定是没有功能的,在基因组中存在伪假基因(pseudo-pseudogene)。
在讲解RNA非对称转录内容时,引入有关天然反义转录的文献;在讲解DNA复制起始需要RNA引物的内容时,引入Deep-sea vent phage DNA polymerase specifically initiates DNA synthesis in the absence of primer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7)的研究结果,使学生了解到噬菌体NrS-1的DNA聚合酶可以在没有任何引物存在的情况下从头起始DNA复制。
通过学术课堂活动,使学生能够跟踪“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从国际视角不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自觉做到“学必日新”;认识到在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当代社会,必须立足中国、胸怀世界,通过个体的努力学习推动国家的强大。
(二)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我国科学研究水平正在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国际科技创新的话语权不断强化。
在“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展示我国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增强学生的国家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在讲述生命起源内容时,不仅传授拉马克及达尔文的进化论,还要介绍老子有关生命起源的论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
其对宇宙诞生及生命起源的阐释,与现代科学相互启发印证。
将“诸药所生,皆有境界(《本草经集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融入表观遗传学章节,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底蕴的博大精深。
在蛋白质生物合成章节,介绍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首次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tRNA的创新科研成果。
在真核生物前体mRNA剪接加工章节,引入施一公团队发表的文献16“Structural Basis of Pre-mRNA Splicing(Science,2015)”、“Structure of a Yeast Spliceosome at3.6Angstrom Resolu-tion(Science,2015)”,首次揭示了高分辨率剪接体三维结构及其对前体mRNA进行剪接的分子机制,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原创性突破。
在DNA结构章节,引入文献“Cryo-EM Study of the Chromatin Fiber Reveals a Double Helix Twisted by Tetranucleosomal Units(Science,2014)”,介绍朱平和李国红研究组解析30nm染色质高级结构的重大成果,使我国在染色质三维结构这个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通过将我国杰出科学家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科学家在理论创新、机理解析等方面做出的国际一流贡献,自觉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认同感,承担国家科学文化价值传承的重任,以对世界科技文化兼容并蓄的气魄,努力为国家科技进步、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精神和动力源泉。
(三)加强专业化的职业精神塑造“分子生物学”发展至今,所有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产生与突破都凝聚了无数科学家的艰辛。
以优秀科学家例如Johann Gregor Mendel、Nettie Maria Stevens、Thomas Hunt Morgan、Barbara McClintock、Seymour Benz-er、Oswald Avery、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James Wat-son、Frederick Sanger、Joshua Lederberg、谈家桢、施一公等事迹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到科学研究需要付出“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努力,具有严谨性、踏实性、规范性、协同性、合作性特征,自觉培养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学术素养,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践行六大特质,即“执事敬,主一无适之谓;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敬业精神、“客观唯实、追求真理,将研究成果建立在充分可靠的检验基础之上”的求真精神、“追真探规、内外相应、言行相称”的诚信精神、“不盲从、不迷信、理性怀疑、敢于挑战”的质疑精神、“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坚韧精神、“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的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