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_导论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导论

公共政策导论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政策被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二.与公共政策相关的概念:1.公共物品 2.公共问题 3.公共利益4.公共权力5.公共秩序三.政治的三个层面及其与公共政策的关系(选择)1、微观层次:个人、公司和社区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其政策诉求2、中观层次:与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利益群体形成的互动模式。

3、宏观层次:某些政策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广泛的政策争论。

四.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西方:三权分立体制1、国会立法2、总统决策3、政府机构决策4、司法决策中国:议行合一体制1、中国共产党的政策2、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国家机关体系: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查机关)3、国家行政机关的决策五、公共政策的特征(选择)1、政治性2、多样性3、层次性4、阶段性5、复杂性6、合法性7、权威性8、普遍性9、稳定性六、公共政策的类型1、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2、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3、管制型政策和自我管制型政策4、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5、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七、公共政策的作用(选择)1、导向功能2、管制功能3、调控功能4、分配功能八、政策主体包括:一)、官方决策者:1、立法机关2、行政决策机关3、行政执行机关4、法院二)非官方参与者:1、利益团体2、政党3、公民个人4、大众传媒5、思想库九、政策客体:1、社会问题与政策问题2、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主义3、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4、社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5、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个发展过程6、社会问题往往是系统性的问题十、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公共政策是政策环境的产物,二者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就其关系而言,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政策则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

首先,公共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公共政策导论

公共政策导论
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之上的、用来满足占社会人口大 多数的群体需求的一种活动。 公共活动是复杂多样的,公共职能并不是必须 得由公共部门独家行使(主体多元),现实生活中 存在许多不同的职能表现形式。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内涵与特征
4.公共问题 公共问题(Public Problem)是指具有广泛影响,
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从专业角度而言,掌握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能够 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政治角度而言,政策不仅是为了科学和专业而存 在,而且在政治领域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公共政策 基础篇
绪论
公共政策系统
公共政策分析 模型
政策过程篇
政策问题的认定 政策制定 政策执行
政策评估与监控 政策调整与终结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内涵与特征
(二)政策 广义:人们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是
一个主体朝着某一既定的目的或目标前进的有计划 的活动过程。 狭义:国家政权机关或政党为了实现政治、经济、 文化上的目的,根据历史条件和当前情况制定的一 套措施和办法。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含义
(三)公共政策
• 第二,公共政策是“特定时期”的政策,总是在一定时期 内起作用,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 第三,“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 三大要素。
• 第四,公共政策是一种“政治过程”。 • 第五,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带有指
导性、原则性以及强制性特点。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内涵与特征
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 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 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 定。 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 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邓恩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邓恩

• • • •
方法 经验的方法 实证的方法 规范的方法
主要问题 它现在和将来会存在吗(事实) 它有何价值(价值) 应该干什么(行动)
政策分析方式
• 前瞻性分析
• 主要涉及政策行动开始和执行之前信息的提供和转换
• 回溯性分析
• 主要涉及政策行动开始之后信息的提供和转换
• 综合性分析
• 是一种全面的分析形式,它综合了致力于政策行动采取之 前和之后的信息的提供与转换,它具有前瞻性和回溯性分 析的所有优点,但没有他们的任何缺点
判断预测
• 判断预测试图用各种判断进行推导和 合成 • 德尔菲法:又名专家意见法,是依据系统
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团 队成员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 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以反复的 填写问卷,以及结合填写人的共识及搜集 各方意见,可用来构造团队沟通流程,应 对复杂任务难题的管理技术。
三、政策问题构建步骤
元问题
问题界定 问题搜索
问题情势
实质问题
问题感知
问题明确化
正规问题
四、问题构建的方法 1、综摄法: 新问题其实只是伪装的旧问题,而旧问题 的解决经验中 可能包含着新问题潜在的解决方案。 (1)个人类比 (2)直接类比 (3)想象类比
2、头脑风暴法 (1)挑选专家 (2)意见和评论分开 (3)保持开放和宽松的气氛 (4)对意见分清主次,形成建议
本书的特点
• 1、专栏的设计:书中有意增设了一些专门的栏目, 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 • 2、图表的使用:书中采用了大量的图示与表格, 用以更为直观地说明政策分析的程序、方法和结 构 • 3、案例的引用:书中的举例大多是最新出现的问 题,反映了当前的一些实际情况 • 4、各章小结:在每一章的结尾部分,都对本章的 关键术语、主要原则和理论进行了总结,有助于 读者把握书中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 5、学习提示:每章后面都有学习提示,目的是帮 助读者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公共政策学导论

公共政策学导论

公共政策学导论
公共政策学导论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科领域,旨在介绍公共政策的概念、理论、方法和实践。

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或公共机构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而采取的行动和决策。

公共政策学导论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研究:
1. 公共政策的概念和特征:介绍公共政策的定义、范围和特点,明确公共政策与其他政策领域的区别。

2. 公共政策的理论:介绍公共政策研究的理论框架,如制度理论、利益群体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等,以及这些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3.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探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包括政策议程设置、政策决策、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等环节,以及政策制定者、利益群体和公众的角色。

4. 公共政策的分析方法:介绍公共政策的分析方法,包括政策评估、成本效益分析、影响评估等,以及如何利用数据和统计方法进行政策研究。

5. 公共政策的实践案例:通过具体的政策案例,分析和讨论公共政策在现实中的运作和影响,探讨政策设计和实施中的挑战和问题。

公共政策学导论旨在培养学生对公共政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公共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为将来从事政策分析、决策和实施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该课程也对政府官员、公共管理人员和社会活动组织等从事公共事务的人士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公共政策导论

公共政策导论

第一章9.怎样理解政治与政策的联系?(1)微观政治是指个人、公司和社区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其政策诉求,努力寻求政府采取有利于他们的行动。

(2)中观政治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政策领域内,一些与此相关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利益群体所形成的互动模式。

中观政治在各个公共政策的领域产生,不仅与政府部门的分散性权力和专业化分工有关,而且与人们的愿望和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3)宏观政治史指某些政策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广泛的政策争论。

10.什么是经济自由主义?什么是国家干预主义?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经济自由主义的学术渊源是斯密的经济自由放任主义,现代(经济)自由主义,又称新自由主义,是以哈耶克为代表人物,这一学派认为,市场是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最重要甚至唯一的力量,因而极端崇信自由市场经济、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国家干预经济是一种手段,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

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具体说来,经济总量包括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两方面,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行,要求这两个方面达到基本平衡,且内部结构也必须合理。

区别与联系:1).实用经济学的证实。

纵观资本主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其经济生活史中,国家干预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交替出现,并占据统治地位,其原因是由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当资本主义处于原始积累时期,需要通过政府干预增加资本积累,重商主义就占统治地位。

当资本主义完成积累以后,具备了自我发展能力和对外自由竞争能力,这时,带有封建残余的政府干预则成了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羁绊,于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放任思潮占据统治地位。

从上述两种思潮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交替占统治地位和发挥作用看,就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实用经济学。

2).兼收并蓄,互相渗透。

当经济自由主义在经济危机、大萧条面前束手无策之时,国家干预主义应运而生,各有自己的成就和辉煌。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公共政策分析(PublicPolicyAnalysis,简称PPA)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形成、设计和实施的学科,它是公共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论述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理论。

宏观层面的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的宏观层面包括政策的形成,特别是政策的讨论、制定和实施。

政策的形成往往需要经过讨论、立法、执行等过程,其中包括国家的各级政府、政府机构及相关行业协会等机构。

此外,国家机构、民间组织等也会进行政策的形成,但是政府对于政策的影响最大,因此政府机构会首先被卷入讨论、立法和执行。

政府机构会根据国家的发展目标和战略,结合各级行政机关的权限及能力,设计出适应当前国情及改善社会福利的政策,并制定出实施细则和措施。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机构可能会收集各方的意见,拟定出政策的方向,安排政策的实施,以及监督政策实施的效果等。

微观层面的公共政策分析微观层面的公共政策分析是指在公共政策制定后,如何分析其带来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效果如何。

这部分主要涉及到公共政策的效用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和宏观审慎分析等。

其中,公共政策的效用分析是指通过收集政策影响的主要社会目标和其他受政策影响的方面,以及政策实施的影响结果,从而评估政策的效用。

效用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比较不同政策选择,以便选择效用最大的政策选项。

紧接着,成本-收益分析是分析政策效果时最常用的方法。

成本-收益分析可以比较不同政策带来的不同经济收益和不同用于政策实施的成本,以便选择最经济适当的政策。

同时,成本-收益分析也可以在预测性的分析中用于评估政策的经济权衡。

最后,宏观审慎分析是另一种常见的公共政策分析方法。

宏观审慎分析是以企业的视角来检视政策的整体效果,对于政策的实施,要考虑国家的政策和行业的影响。

既要考虑政策的经济效益,也要考虑政策的社会效益,以及政策实施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结论公共政策分析是分析政策形成、设计和实施的学科,其宏观层面主要涉及政策的形成,微观层面主要涉及政策的分析和评估,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效用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和宏观审慎分析。

公共政策导论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导论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导论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针对公共问题,为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

它体现了政府对全社会公共利益所作的权威性分配。

2.政策过程:政策过程是指从政策问题的确认、政策目标的设定、政策方案的制定、政策实施,到政策效果的评价和调整的整个过程。

3.政策工具:政策工具是政府在执行政策时所采用的方法或手段。

包括强制性工具、自愿性工具和混合性工具三类。

4.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或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

5.政策绩效:政策绩效是指政策实施后所取得的效果和效益,是评价政策是否达成预定目标的重要标准。

6.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是指拥有共同利益或共同关心的问题的人们组成的团体,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7.政府间关系:政府间关系是指各级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协调与合作关系,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间的关系等。

8.决策规则:决策规则是指在决策过程中所遵循的程序和原则,如民主集中制、少数服从多数等。

9.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影响社会成员共同生活、阻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如贫困、环境污染等。

10.政策创新与扩散:政策创新是指政府在解决特定问题时所采取的新方法和新手段,而政策扩散则是指一种成功的政策在其它地区
或国家被模仿或采纳的现象。

陈庆云版【精品PPT】-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版)-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精选全文

陈庆云版【精品PPT】-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版)-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精选全文
引导,某项政策对一部分人的观念与行为,原本是起到间接引导作用的, 在一定条件下这种间接引导作用却转变成直接引导作用。从作用结果来看 ,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包括正向引导功能和负向引导功能。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 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公共政策作为政府用以管理社会的工具,首先必须在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与需要方面,起到巨大的政治作用。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对利益的需求是人类行为的动因;【个人角度】 公共政策的本质应该是政府对社会利益实行的权威性分配。【政府角度】
3.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
公共政策的实质之一是如何增进社会利益; 人们即会关心分配前的状况,又要关心分配后的结果,以及若干其他的分配以外的问题。 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分配的基础是选择利益和整合利益;分配的关键是利益落实。 (利益选择、利益整合、利益分配、利益落实)
2.整体性
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 复杂的,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 相互影响。孤立地解决某一问 题,往往是不成功的,因此需 要整体地分析、解决问题。例 如:北京治霾
政策整体功能的发挥,需 要不同的政策环节相互连接, 组成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同 时还需要注意政策内容、政策 过程与环境之间的整体作用。 例如:计划生育
13
重点概念掌握
划重点
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 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 施效果的研究。
14
第三节 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的框架
2.公共政策分析的三种模式
麦考尔-韦伯分析模式
政策内容:政策将要影响的特定目标或目标集合,期望的特定事件过程,选择的特定行动路线,提出的说明意图的特定陈述,以及采取的 特定行动。

(完整版)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整理)

(完整版)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整理)

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第一节公共政策的本质一、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1、伍德罗。

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有政治家,既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这个定义对政策内容规定得太窄,并受到政治与行政二元论的影响。

)2、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这个定义侧重于公共政策的价值分配功能,但对价值可以有广义的理解)3、拉斯韦尔与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这个定义强调了政策作为一种以特定目标为取向的行动计划,以及与一般计划的区别,但内涵过于笼统。

)4、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这个定义强调了政策的表现形式,特别提出了"不做"的形式,但它没有严格地指出政府要做的事情与决定做的事情之间存在的偏差。

)5、詹姆斯。

安德森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的一个由目的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有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事务采取的。

(这一定义强调公共政策是政府官员的活动过程,是政府实际做的事情而不是政府打算或将要做的事情,指出了公共政策的动态性和实证性。

但这种理解忽视了价值判断与政策方法的重要性,尤其忽略了政策执行的重要性。

)6、国内学者张金马认为,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

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等。

(这个定义比较全面地指出了公共政策的表现方式,而且突出了它是一种行为规范。

但定义没有把公共政策的本质反映出来。

)第二节公共政策的特征与功能,,一、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政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完整性;政策的过程具有完整性等.2、超前性政策是对未来的一种安排与指南,所以必须具有一定的超前性.3、层次性不同的主体制定的不同政策是有主次之分的.4、多样性由于政府职能管理内容的扩大,而引发的政策问题页涉及到诸多领域,从而变得多元化和复杂化.5、合法性政策体现着政府的行为,在法治国家,政府的行为必须依法而行.二、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1、导向功能政策的导向功能是指政策引导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朝着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MPA公共政策分析报告导论(案例分析报告)

MPA公共政策分析报告导论(案例分析报告)

MPA公共政策分析报告导论(案例分析报告)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好政策为什么不受欢迎——宁夏西海固地区种草政策中遇到的问题为恢复和保持生态环境,国家于2002年开始执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对所有符合国家条件的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的土地经过验收后给予粮食和现金的补贴。

为达到同样的目的,与此政策相配套,国家进一步规定了舍饲圈养政策,要求所有养牲畜的农户不得以放牧的形式放养牲畜,而应将牲畜圈养起来,人工喂养。

国家的这一政策由东部推向西部,并特别在西部的一些生态环境恶劣的省份给予了大量的财政补贴。

西部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养牲畜特别是养羊比种粮食收入高。

当农民使用放牧的方式养羊时,几乎没有投入,养羊的边际成本较低却收益较高。

因而放牧养羊是农民致富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却给环境带来很高的边际成本;如果让农民用圈养舍饲的方式养羊,虽然对环境有好处,但与农民快速致富的预期和愿望又相违背。

用舍饲圈养的方法养牲畜,而且在西部靠天吃饭、粮食产量低的地方,难免会出现地里产的秸秆不够牲口吃,农民又没有经济能力购买饲料的情况。

这样很难保证农民不重新放牧牲畜,环境和脱贫问题仍然不能解决。

面对这一矛盾,国家的总体思路是:让农民用一部分种粮食的田地种草,如果有草,农民就可以有源源不断的饲料喂饲圈养的牲畜,这样既可以解决养羊、牛致富的问题,又可以不破坏环境。

政府在宁夏推广的草的品种是苜蓿。

苜蓿是营养价值较高的牲畜食两年生植物,播种一次可以连续收获两年,如果长势好的话,一年还可以收获两次。

苜蓿还具有抗旱、抗寒、高产、低投入、少投工的特点,很适合在干旱少雨的地区种植。

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政府免费向农民提供苜蓿的种子,但要求农民必须将其耕地的1/5到1/10(根据每户承包地块的面积和条件确定种草面积的差异)用来种草,且种苜蓿因为不属于退耕还草的部分,政府并不给予农民粮食补贴。

这一政策在宁夏南部地区(以下简称银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出现农民种草致富、生态环境改善、政府投入逐年递减等多赢的局面。

公共政策导论

公共政策导论

公共政策导论第一章1、应从哪些方面把握公共政策的含义?(疑似答案)①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从政治概念的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解决冲突性要求并为合作提供激励的一种行动模式。

广义的政策概念具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首先,政策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或孤立的事件。

其次,政策产生于两种需要的其中一种,或者是协调冲突性要求,或者是为集体活动建立激励机制。

②从市场角度理解公共政策。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角度)2、如何从“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①公共空间;②公共物品;③公共职能;④公共问题;⑤公共利益;⑥公共权力;⑦公共秩序第二章1、有哪些价值标准能够影响决策者的行为?①政治价值观;②组织价值观;③个人价值观;④公众价值观;⑤意识形态价值观2、公共政策能够发挥哪些社会功能?①导向功能。

有直接和间接两种作用方式,作用结果有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②管制功能,是对目标群体的约束和管制功能,有积极性和消极性两种。

③调控功能,是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④分配功能。

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3、公共政策应如何体现社会公正?(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中体现,即分配与公平)第三章1、政策目标群体的含义是什么?其接受和服从某项政策受到哪些因素制约?含义:受到政策影响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制约因素:①政治社会化的影响;②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③对政策形式合理和实质合理的看法;④对成本收益的权衡;⑤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⑥避免受到惩罚;⑦环境条件的变化2、举例说明公共政策与环境的关系。

公共政策和环境二者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

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政策则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

首先,公共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其次,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

再次,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最后,公共政策对政策环境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导论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导论

二、 公共政策的内涵、本质和功能
1 公共政策的内涵
1 公共政策的内涵
(1)以 “管理职能”为中心的含义界定

代表人物:


威尔逊(美国学者):公共政策是具有立法权的政治家制定出来 的由公共行政人员所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伊斯顿(美籍加拿大学者):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 性分配。

主要观点:



强调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而实施的管理 手段;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自身利益和公众利益出发进行的具体管理;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主的由各种利益个体与群体参与的管理活动。
1 公共政策的内涵
(2)以 “活动过程”为中心的含义界定

代表人物:

拉斯韦尔: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安德森 :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机关或政府官员制定的政策。

主要观点:

强调公共政策是政府有目的的活动; 公共政策是政府动用大量资源,通过相关的规定、措施来实施决定的活 动过程,公共政策是包括决定、实施等环节在内的具有连续性的活动过 程
1 公共政策的内涵
(3)以 “行为准则”为中心的含义界定

代表性人物:国内学者,如孙光,等 代表性概念: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制定的谋略; 公共政策是引导个人和团体行为的准则; 公共政策是保证社会和某一区域内正确方向发展的实施计划或方案
1 公共政策的内涵
(4)*归纳的定义

采用的定义: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部门在特 定的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 准则或采取的政治行为过程。其实质是对社会利 益的权威性分配与调节。 参考的定义:公共政策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 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 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p3-4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考试内容第一章导论一、试论述公共政策的本质P10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2、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3、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4、增进社会利益;5、公共政策的本质。

二、为什么说“利益”是公共政策研究中的核心要素?P6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表现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

”“每一既定的社会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

”“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共同利益’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由作为‘私人’构成的。

”三、如何理解“社会利益”的内涵?1、社会利益是指不特定的社会成员所享有的利益。

社会利益所包括的范围是非常宽泛的,它既可能是经济利益,也可能是包括教育、卫生、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利益。

2、社会利益本身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概念,具有不可穷尽性,也就是说社会利益类型繁多,常常与国家政策和不同时期的社会需要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四、如何理解公正政策的调控功能?P151、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为重要的是物质利益关系。

3、政策发挥调控作用的出发点:必须在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方面,起到巨大的政治作用。

4、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有直接和间接的两种形式。

对中央政策而言,那些宏观调控政策都直接起到了调控作用;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间接调控作用。

5、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还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同时也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五、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利益分配功能?P161、政策所起到的利益分配作用:为减少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摩擦,需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用政策来调整现实的利益关系。

一旦某项政策付诸实践,必然是一部分人获得利益,另一部分人未获得利益;或者是一部分人获得较多的利益,另一部分人非但未获利益,甚至失去原有的利益。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复习题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复习题

一、简答题1、如何科学把握政策的内涵答:第一,公共政策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第二,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第三,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第四,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2、体制转型时期公共政策的重新定位答:中国社会的三大变化、两大转变,客观要求公共政策重新定位。

(1)公共性;(2)与市场经济体制向适应;(3)与国际惯例、世界贸易规则接轨。

3、何理解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之间的关系?答:(1)总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决定社会发展基本方向的政策,包括总路线、总方针、总纲领、总任务、总政策、基本路线等;(2)基本政策是次于总政策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部门或方面起主导作用的实质性政策,一般可以将基本政策成为基本国策;(3)具体政策处于政策金字塔的底部,是实现基本政策目标的手段,或者说是基本政策的具体规定,是为落实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实施细则。

4、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答:(1)导向功能;(2)规范功能;(3)协调功能;(4)控制功能。

5、循序渐进、“摸着石头子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答:(1)注意摸索、大胆探索;(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3)从点到面、协调发展。

6、制定公共政策把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1)社会公正的原则;(2)连续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预测性原则;(5)信息完备原则。

7、如何理解公共政策合法化的涵义答:(1)所有的政策,包括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法律和其它形式的政策,都有其合法化过程;(2)政府合法化是有目的的活动;(3)政策合法化是法定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实施的活动;(4)政策合法化是主体依照法定程序实施的一系列行为过程。

8、解析浴盆模型中政策失效率变化的基本状况答: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于三个阶段:(1)早期失效;(2)偶然失效;(3)耗损失效。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邓恩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邓恩
预测目的: 1、预测为未来政策变化及其结果提供有关信息 2、预测使我们通过了解过去的政策和结果能进 行更有力的控制
29
预测的方法
• 1、首先要明确预测的对象 • 现行政策结果、新政策结果、新政策内容、政策
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 2、选择方法和技术 • 外推预测、理论预测、判断预测
30
外推预测
• 外推预测的方法和技术使分析人员能根据目前的 和历史的数据推断未来的社会状况。
快速的发展。
1
• 政策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是政策分析却 是一个全新的领域。20世纪40年代末50年 代初,一些政治学家把微观经济学多年来 对效率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运用于社 会政治领域,建立了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 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政策科学。
2
• 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具有这样一个假设 前提:即固定的资源或投入,经由增加效 益的有效途径,能够获得最大的产出;政 治学家以此为据,先设定明确的目标或者 产出,然后寻求如何可以增加效率,即以 最低的投入或最少的资源达到事先确立的 目标。
实的,对属于根据中所描述的种类的成员的个人 或群体也同样真实
• 直觉模式:基于对政策相关信息提供者的心理因素的假定
洞察力
20
• 分析中心模式:分析人员运用的方法或规则是合理性的
政策分析者运用来自数学、系统分析和经 济学的“普遍选择原则”
• 解释模式:政策主张是以来自于原因的论证为基础的,这
个原因可以是普遍定理和规律。
标的前提是否站得住交
38
政策建议的方法
解决,而非他们对真正的问题找到了错误的解决 方案。” • 构建问题至关重要
23
一、政策问题特征
• 1、政策问题的相互依存性
某一领域的问题会影响到其他领域的问题

公共政策导论

公共政策导论

第一章:绪论掌握要点:一、西方学者关于公共政策的界定:(1)、公共政策的创始人哈罗德认为公共政策是一项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2)、政治学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就是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二、公共政策的概念:公共政策是实现公共意志‘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性理论和公益选择,是规范、引导社会公众的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是由特定的机构制定由社会实施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

三、公共政策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与政治学的关系:(关系是最密切的)联系;第一、从起源上看,公共政策学是从政治学中分化出来的,是政治学发展到行为阶段的产物。

第二、从内容上看,公共政策学是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别:第一、两者的研究重点不同,公共政策研究的是政策周期的各个环节;政治学研究重点是政治行为主体的活动和政治系统的发展内容。

第二、两者使用的主要概念不同(2)、一般性公共政策同法律科学之间的关系。

法律属于高层次严肃的公共政策。

联系:两者的功能类似,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都是对公共利益进行调节。

区别:第一、制定主体有,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是政府、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法律制定的主体只能是立法机关。

第二,二者的稳定性不一样,法律是具有刚性的,不允许经常更改;公共政策是短期的、暂时的、有弹性的,根据环境的变化而相应调整或修正。

四、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哪些?(1)、导向功能:行为上的引导,观念上的引导。

从功能的结果上来有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告诉公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2)、观众功能:目标是进行管理制止,为了避免一些影响社会发展的事物。

管制的主要对象有敌对阶级、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内部,从形式上看有积极管制和消极管制。

(告诉公众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3)、调整和控制功能(调节利益冲突)告诉公众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此来调控群众行为和个体行为的趋向。

(4)、分配功能五、公共政策的类型:改造型公共政策,翻天覆地的全局革新(一)、性质类型1、调整型公共政策,局部改造局部调整创新型,探索创造2、重申型,重复类似(二)、层次类型:1、原政策:原政策是指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政策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称,它是关于政策的政策。

MPA公共政策分析报告导论(案例分析报告)

MPA公共政策分析报告导论(案例分析报告)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好政策为什么不受欢迎——宁夏西海固地区种草政策中遇到的问题为恢复和保持生态环境,国家于2002年开始执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对所有符合国家条件的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的土地经过验收后给予粮食和现金的补贴。

为达到同样的目的,与此政策相配套,国家进一步规定了舍饲圈养政策,要求所有养牲畜的农户不得以放牧的形式放养牲畜,而应将牲畜圈养起来,人工喂养。

国家的这一政策由东部推向西部,并特别在西部的一些生态环境恶劣的省份给予了大量的财政补贴。

西部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养牲畜特别是养羊比种粮食收入高。

当农民使用放牧的方式养羊时,几乎没有投入,养羊的边际成本较低却收益较高。

因而放牧养羊是农民致富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却给环境带来很高的边际成本;如果让农民用圈养舍饲的方式养羊,虽然对环境有好处,但与农民快速致富的预期和愿望又相违背。

用舍饲圈养的方法养牲畜,而且在西部靠天吃饭、粮食产量低的地方,难免会出现地里产的秸秆不够牲口吃,农民又没有经济能力购买饲料的情况。

这样很难保证农民不重新放牧牲畜,环境和脱贫问题仍然不能解决。

面对这一矛盾,国家的总体思路是:让农民用一部分种粮食的田地种草,如果有草,农民就可以有源源不断的饲料喂饲圈养的牲畜,这样既可以解决养羊、牛致富的问题,又可以不破坏环境。

政府在宁夏推广的草的品种是苜蓿。

苜蓿是营养价值较高的牲畜食两年生植物,播种一次可以连续收获两年,如果长势好的话,一年还可以收获两次。

苜蓿还具有抗旱、抗寒、高产、低投入、少投工的特点,很适合在干旱少雨的地区种植。

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政府免费向农民提供苜蓿的种子,但要求农民必须将其耕地的1/5到1/10(根据每户承包地块的面积和条件确定种草面积的差异)用来种草,且种苜蓿因为不属于退耕还草的部分,政府并不给予农民粮食补贴。

这一政策在宁夏南部地区(以下简称银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出现农民种草致富、生态环境改善、政府投入逐年递减等多赢的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本课程主要介绍公共政策基本理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原 理、方法和模型,以及对于整个政策过程的政策分析。
n 目的是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现实的公共政策及政策分 析的一般原理、技术与方法。最终提高政府制定与分析公共 政策的质量,有效的解决各种现实的政策问题。
Ⅱ课程性质
n 公共政策分析是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 政策分析的学科性质: 1、政策分析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的研究领域。 2、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 3、政策分析涉及的是从问题的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 4、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性的,而且是规范的。
公共政策(科学)产生的背景:
n 现代政府所面临的已不再是个别的、单一的、简单的、基 本稳定的或一再重复出现的社会矛盾问题,而是大量相互 关联、相互制约的,愈来愈具复杂性、尖锐性、普遍性、 专业性、变化性和发展性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
n 与此同时,公众所关心的问题和兴趣的焦点,也不再是抽 象的理念或原则性问题,而是那些与现实的切身利益密切 相关的特殊公共政策问题,比如犯罪与社会安全、公平与 经济发展、种族与社会和谐、战争与外交方针、污染与环 境保护,以及住房、卫生、社会保障、公共交通等一系列 的实际问题。
Ⅲ 课程学习的目的
n 本课程以现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体系为基础,结合政策分析 的理论、方法和模型,系统地介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 公共政策形成的原因,公共政策的目标与手段,公共政策形成 和执行的过程等。
n 目的是使学生对公共政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学会如何运用 所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政策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政策问题, 建立分析框架,提出政策方案,同时对于公共政策提出和执 行的政治、经济、社会及组织环境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能够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做出切实可行的选择。
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有助于了解社会与经济、政府与环境、 政策与回应等多方面因素的互动关系。 n 从专业角度看,掌握公共政策(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使 我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换句话讲,政策分析能够 产生专业性建议,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描述,提供行之有效 的解决办法。 n 从政治角度看,公共政策(科学)不仅是为了科学和专业而 存在,而且在政治领域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n 可以认为,公共政策(科学)是二次大战以后社会科学领域 里发展最迅速、影响面最大、应用领域最广、实证性最强、 社会效用最明显的学科之一。
课程简介
n 《公共政策分析》是一个综合的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 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 学科。是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n 其他参考资料,详见书面教学大纲 n 补充材料,包括讲课详细提纲和一些实际案例。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n 公共政策虽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相关研究却是一门较
新的学科。它发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个主要的工业发达 国家,其后迅速扩展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可以认为,公 共政策(科学)是二次大战以后社会科学领域里发展最迅速、 影响面最大、应用领域最广、实证性最强、社会效用最明显 的学科之一 n 公共政策(科学)之所以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兴起和 发展,既与现代社会的管理特征相联系,也与公共政策自身 的学科特征相联系。
多媒体课件讲义
公共政策分析 public policy Analysis
《公共政策分析》导言
n 课程概述
n 课程性质
程 课
n 课程学习的目的

n 课程学习的框架体系

n 课程学习的方法
n 导论
Ⅰ课程概述
n 公共政策虽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相关研究却是一门较
新的学科。它发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个主要的工业发达 国家,其后迅速扩展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二、什么是公共政策?
n 当我们为北京等国内大城市的交通拥堵感到万分苦恼时,当我 们为遭遇非典型性肺炎(SARS)和禽流感而感到惶恐不安时, 当我们为国内小煤矿频频发生的安全事故感到忧心忡忡时,当 我们为“禁放”(鞭炮)政策的执行难状况感到困惑不解时, 我们都不难体会到公共政策的直接影响,它在日常生活中表现 得非常具体和形象,它离我们很近。
Ⅳ课程学习的框架体系
本课程主要是三部分的学习: n 第1、2、3章为第一部分,这部分对公共政策作了一个概要性地论述,同时介
绍了关于现代公共政策学兴起与发展的一些背景,并对现代市场经济与公共 政策理性作了分析。学生应对公共政策的概要性和背景性的知识有所了解, 主要学习一些关于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理解公共政策干预市场的必要性等。 n 第4、5、6章为本书的第二部分,这部分转入对公共政策分析的专门领域,学 生应掌握有关公共政策分析的相关知识,包括: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原理、 政策分析的方法以及公共政策分析的一些模型。 n 第三部分包括了第7、8、9、10、11、12章,是一个完整的政策周期过程, 包括了从政策问题的提出、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控、到 政策的终结和创新这一政策周期的不同阶段。学生应掌握每个政策阶段的具 体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对涉及这部分的案例作以分析。
n 公共政策(科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 科学在内的诸多学科的不断发展为政策科学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 基础和实用技术,现实压力和未来需要则为其提供了发展的动力。可 以这样说,公共政策(科学)的形成及其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一、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研究公共政策多出于三种缘由: n 从科学角度看,分析公共政策的成因与结果,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于增进和
Ⅴ课程学习的方法
n 作为一门公共管理的核心课,本课程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本课 程的指定教材和参考资料,并积极关注现实的政策实践,从现 实的社会问题研究入手,通过掌握的政策分析的相关知识和 信息,形成读书笔记以及书面的分析报告。只有这样才能真 正的学好这门课程。
课程指定教材与参考资料
n 顾建光主编:《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政策分析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n 由于这类问题直接关系人们自身境况的改善,因而使人们对这类问题 的关注与日俱增,并因此产生了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能力、程序、 方式以及公共政策的质量的疑问和不满。
n 这就使一批具有一定的学术素养,同时具备相当实际经验的学者、科 学家和政府官员深切感到,应当建立一种既能够兼容各相关学科的优 势,又能够解决各种现实公共政策问题的全新的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