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学案第七章 力与运动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七章《力和运动》复习教案(知识点)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七章《力和运动》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七章《力和运动》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1. 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2. 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3. 重力的概念和计算4. 浮力的概念和计算5.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6.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掌握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内在联系。
2. 能够运用力和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摩擦力、浮力的计算和牛顿定律的应用。
2. 重点:力的概念、重力的计算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册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板车、跳绳等,引发学生对力和运动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力的概念、作用效果、摩擦力、重力、浮力、牛顿定律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等知识点。
3. 例题讲解:选取几个典型例题,如摩擦力计算、重力计算、浮力计算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牛顿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作用效果摩擦力的概念、影响因素重力的概念、计算浮力的概念、计算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2. 摩擦力的概念是什么?请列举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3. 重力的概念是什么?请写出计算重力的公式。
4. 浮力的概念是什么?请写出计算浮力的公式。
5. 请解释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含义。
6. 请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力和运动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力的概念、作用效果、摩擦力、重力、浮力、牛顿定律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新)+物理+第七章+力与运动+全章课件(60张)
众 人 划 桨 开 大 船
,
,
, , , ,
,
,
,
F2
F1
在右图中,既有人 在车前拉,又有人在 车后推,车同时受到 拉力F1和推力F2的作用, 并且这两个力的方向 相同。 那么,这时拉力和 推力的合力是多大呢?
F
正在下沉的潜水 艇同时受到重力G和 浮力F的作用,这两 个方向相反。 此时重力和浮力 的合力又该怎样计算 呢?
第三节 力的平衡
停泊着的充气 船受到哪些力 的作用和处于 什么状态?
受到重力和浮力 的作用
“人象大战” 中僵持的大 象受到哪些 力的作用和 处于什么状 态?
受到静摩擦力 和绳子的拉力
匀速飞行的客机受 到哪些力的作用 和处于什么状态?
受到重力、举力、 推力和阻力。
不矛盾,物体受到的 合力为零时,与不受 力的效果是一样的。
复习
什么是力? 力会产生什么作用效果?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很多人才能拖动的物体,一头大象就能拖动.
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合力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 个力的合力。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
波百号同 涛舸子舟 在嘛嘛嘛 后争一共 流喊济 岸 在千浪海 前帆靠让 进边路
伽利略实验
实验:
毛巾表面
棉布表面
木板表面
实验结论 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得越远。
实验 接触面 摩擦力大小 滑块运动距离
1
2 3
毛 皮
棉 布 木 板
大 较大 小
短 较长 长
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 力越 小 ,滑块前进的距离就越 长 。 推 论:假如平面没有摩擦,滑块将一 直运动下去,且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发 生改变。
新沪科版八年第七章《力与运动》word学案
第七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的错误所在。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经过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3.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所运用的理想实验和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强化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2.难点:转变学生的经验概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新课引入】(可自行灵活引入)世界上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物体受力不同,运动状态就不同。
运动和力之间肯定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力与运动的一系列问题。
下面请:【自主导学】【试一试,你很棒】(限时8min)1.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指物体由到动、由到静,以及和的改变。
3.阅读课本P125。
思考: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的作用?若不受力,物体将怎样?我知道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的观点:【自合探究】【做一做,加油呀】(限时25min)1、提出问题: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⑴让滑块从斜面上滑下,逐渐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滑块的,并推论当平面没有摩擦力时滑块的运动状态。
⑵实验器材:斜面、不同的平面、滑块、等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验思考:实验中用同样的小车从高度滑下,目的是。
4、分析与论证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滑块前进的距离就越。
推论:假如平面没有摩擦,滑块将。
5、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6、对牛顿第一定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的基础上,经过而抽象概括出来的。
表明:①“静者恒静、动者恒动”。
②力和运动的关系:力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的原因。
【你还发现了什么?】【拓展应用】设计实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尝试用其他器材进一步论证小车运动距离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畅谈收获】【当堂测试】【测一测,你最棒】(每题10分,共70分,限时 10min)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或________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力与运动知识点
第七章牛顿第一定律第六章相关知识点一、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6、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三、重力: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四、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最新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与运动教案
第七章力与运动教材分析本章是在上一章学习了有关力的知识的基础上,讲述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力学的重点章节之一。
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力的合成;力的平衡。
其中力的合成与力的平衡是本章的重点。
本章教材为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求体现“如果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其相应的运动状态会是怎样?”的思路。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展示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将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由于现实中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力的作用,如何体现多个力对物体的作用?当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又如何?这就是第二节“力的合成”探究的问题;第三节“力的平衡”探究的是当物体受到合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会怎样。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描述牛顿第一定律。
(2)知道二力合成的法则,会进行简单的二力的合成。
(3)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4)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及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因果推理;能知道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教学方法教材以实验探索为核心,让学生通过对学习的参与,获取“分析与论证”的能力。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要求学生能通过经历定律的发现过程,领悟“分析与论证”这个环节,认识理想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同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因果推理,经历从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力的合成”要求学生收集、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并掌握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力的平衡”要求学生对假设的论证,获取结论。
课时安排本章用5课时,第一节用两课时,二、三两节各一课时,复习巩固一课时。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通过动手实验,用分析和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1.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7章 力与运动导学案2(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7章力与运动导学案2(新版)沪科版1、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惯性、二力平衡的条件。
进一步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平衡力的概念,理解合力与分力都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定义的。
2、技能目标: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惯性的现象,并能在生活中学会利用和防止惯性。
会使用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体会力与运动的关系;通过分析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平衡问题,感受物理就在身边。
学导重点及方法重点:力与运动的关系理解,惯性现象的解释,二力平衡的受力分析。
力的平衡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难点:等效思想、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运用,力的平衡的受力分析。
力的平衡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挖掘点:力的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惯性现象利用与防止。
问题预设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对“力与运动”的关系各持什么观点,他们观点的依据是什么?你支持谁的观点,为什么?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每次实验都“让滑块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什么?采用不同粗糙程度的水平面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这一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假如平面足够光滑(完全没有摩擦力),滑块的运动情况将会怎样呢?由此归纳总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写下你的理解。
2、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刻停下来,这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由此写出惯性的定义和你对惯性的理解。
在乘坐公交车时,当公交车启动、转弯、刹车时汽车广播都会提醒乘客“扶好、站好”,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生活中还有很多与惯性有关的现象,请至少写出5个,并分析是利用惯性还是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
3、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你是怎样理解力的合成的?采用的方法是什么?还有哪些地方应用到此方法?研究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实验中合力与分力有何具体的关系?4、人像大战”中的绳子处于僵持状态,,正在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它们都受到力的作用,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物体即使受到外力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与牛顿第一定律矛盾吗?那么这涉及到的是什么问题?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把纸板转动一小角度的目的是什么?可以得出哪些结论?我们在生活中怎样判断物体所受的力为平衡力?5、完成各节的课后作业并写出本节的知识框架。
沪科版全册八年级物理同步导教学设计:第7章力与运动
沪科版全册八年级物理同步导教学设计:第7章力与运动一、教学目标1.理解力的概念,能够区分力的种类和力的大小方向;2.掌握力的叠加原理,能够解决简单的力的叠加问题;3.掌握力对物体产生的作用,能够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2.力的种类和力的大小方向的判断;3.力的叠加原理;4.力对物体的作用及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材:沪科版全册八年级物理教材;2.教具:力的示意图、力的大小和方向判断图、力的叠加示意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单的例子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力对物体的作用,并复习上一章学过的知识。
2. 引入新知2.1 力的概念•向学生介绍力的概念,并解释力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力的种类和力的大小方向。
2.2 力的种类与力的大小方向•分类介绍力的种类,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示意图展示不同力对物体的作用方向,让学生判断力的大小和方向。
2.3 力的叠加原理•教师使用示意图和具体例子,讲解力的叠加原理。
•指导学生如何解决简单的力的叠加问题。
2.4 力对物体的作用及影响•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力对物体的作用以及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力对物体的作用和影响。
3. 深化与拓展3.1 继续讲解力的概念•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强化对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能力。
3.2 练习力的叠加与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多组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示意图,让学生练习使用叠加原理解决力的叠加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3 实验探究•设计一系列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力对物体的作用。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4. 总结与归纳•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引导学生思考力对物体的作用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并提出相关问题。
5. 课堂练习•提供一组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重要知识点。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力与运动学科素养
知识点 二力平衡
若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定受平衡力的作用.如 搬而未起、推而不动,实际隐含的就是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的 作用.
知识点 二力平衡
从力的作用效果的角度来说,平衡力不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 生改变,因为它们在“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这一效果上是相互 抵消的.但是并不是说平衡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都是相互抵消 的,比如在“使物体发生形变”这一作用效果上,是不能相互 抵消的.
知识点 二力平衡的条件
在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是否要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 以用剪刀从中间将纸板剪成两半,观察纸板的运动状态; 在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方向是否要相反时,可以将一 端的小盘绕到另一端已经挂上小盘的定滑轮上,观察纸板 的运动状态.
知识点 二力平衡的应用
小孩沿水平方向用力推汽车,但汽车仍保持静止,此时汽车处于 平衡状态,因此小孩对车的推力等于汽车受到的阻力.
知识点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解答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问题的一般步骤: (1)要明确分力的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 (2)再利用相应的合力公式F=F1+F2或F=F1-F2进行 计算; (3)注意合力的方向与分力中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第七章 力与运动
第三节 力的平衡
知识点 二力平衡
月球着陆器降落时向下喷气获得反推力,匀速降落,重力与反推 力是一对平衡力.
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力.可以说“具有惯性”“由于惯性”,但 是不能说“受到惯性”“惯性力”“由于惯性作用”.
知识点 惯性
惯性大小与速度无关.假如与速度有关,当速度为零时,物体就没 有惯性了,但是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所以惯性与速度无关.
知识点 惯性
要明确哪个物体因为受力而使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哪 个物体由于惯性保持了运动状态.
沪科版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授课教案设计 第七章 力与运动 第三节 力的平衡
第七章力与运动第三节力的平衡教材解读本节主要内容有:二力平衡、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二力平衡是物体受力问题中最简单的一种情况,在力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既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二力平衡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一个纽带。
这部分内容关系到学生以后会不会进行受力分析,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材首先展示的是“僵持的‘人象大战’”(教材图7-18),并由此提出问题:“这是否和牛顿第一定律矛盾呢?”因为牛顿第一定律说物体不受力的时候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不是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就不受力呢?接下来,在“二力平衡”这个段标提出了“平衡状态”“平衡力”这两个概念。
通过一组处于力的平衡状态的物体图片的呈现,让学生具体了解成对出现的平衡力的情况。
第二部分“二力平衡条件”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这样设置是让学生先通过自然、生活现象认识“力的平衡”,然后用抽象的概念来总结“力的平衡”,接着用“力的平衡”观念来解释自然、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最后具体知晓在什么情况下物体才会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本节内容是希望学生在对二力平衡的认识中感受处于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并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3.会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
2.通过组织探究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态度。
2.积极参与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
建议教师课前准备足够的实验器材(小卡片、细线、钩码等),课上引导学生针对探究课题独立完成探究过程,然后对实验观象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沪科版物理第七章 力与运动导学案
班级组别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第七章力与运动7.1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2、知道物体的惯性。
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过程与方法:1、利用探究实验和推理的方法得出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家是怎样研究物理知识的,激发热爱物理学的热情。
重难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吗学具:木版、小车、毛巾、棉布、水杯、硬纸片一、【课前导学】1、思考:离开脚的足球会在草皮上滚动一段距离后逐渐停下来。
是什么力使足球停下来?_____________如果是在平整的地面上用同样大小的力踢足球,足球也会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
这段距离和草皮上的距离一样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的作用?如果物体不受力,情况会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探究探究点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1、自学课本P44“维持运动需要力吗?”部分。
“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若不受力,物体就不会运动或最终停止运动。
”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的看法。
2、小组讨论、自我检测(1)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力。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力,运动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
是因为受到了。
探究点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自学P45“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部分。
(时间1分钟)2、小组探讨(1)实验目的是,研究方法是。
(2)该实验需要控制的因素是,采用的办法是。
(三个同一的目的是什么)(3)该实验需要改变的因素是,采用的器材有。
(4)实验中需观察的现象是。
3、小组活动:以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说明: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八年级沪科版物理第七章力与运动复习学案
八年级沪科版物理第七章力与运动复习学案一、课标要求1. 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
2.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
3.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4. 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二、知识结构图三、例题分析 例题1 如例图1所示,A 、B 两物体的重力分别是N 3A =G ,N 4B =G 。
A 用细线悬挂在顶板上,B 放在水平面上,A 、B 间的轻弹簧上的弹力N 2=F ,则细中拉力F 1和B 对地面的压力F 2的可能值分别为A. 7N 和10NB. 5N 和2NC. 1N 和6ND. 2N 和5N解析:弹簧有两种可能,一种被拉长,一种被压缩。
设地面对B 物体力与运动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静止状态。
2.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不能用试验直接验证。
3.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对惯性的理解: (1)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2)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4.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性质,只与物 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5.惯性是自然界中的物体所具有的一种性质,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在 不受力时遵循的一条客观规律。
二力平衡: 1.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 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这两个力就互称为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 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 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 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学设计 第七章:力与运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学设计第七章:力与运动教学目标1.理解力的概念,能够用物理量来描述力的大小和方向。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能够根据物体的力学状态来判断是否存在力的作用。
3.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够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4.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能够分解合力为正交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5.理解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能够分析自由落体运动和平抛运动的规律。
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力与运动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力的概念与力的性质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3.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理解和计算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5.力的合成与分解6.自由落体运动和平抛运动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力的概念与力的性质1.引入:通过观察环境中的力的作用现象,引发学生对力的认识。
2.定义力: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运动或变形的作用。
3.力的特点:–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单位:牛顿(N)。
–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4.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5.练习:计算力的合成和分解。
第二课时: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1.引入:回顾力的概念,提出物体是否一直需要力作用来改变运动状态的问题。
2.定义: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力为零,则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际意义和现象。
4.举例: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地球绕太阳运动的现象。
5.实验:使用力计和小车,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第三课时: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理解和计算1.引入: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
2.定义: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与物体质量的商。
3.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际意义和公式。
4.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物体的加速度、作用力或物体质量。
5.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和小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第四课时: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1.引入:通过观察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7:力与运动》复习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7:力与运动》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七章《力与运动》的复习课。
教材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2.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大小计算;3.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4.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5. 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能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 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大小计算方法,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能运用牛顿定律解释物体运动的现象;4.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运用相对性原理分析物体运动状态;5.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特点,能区分不同类型的运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大小计算;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特点。
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灵活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力的概念,通过展示拉力、压力等实例,让学生感知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
2. 知识讲解:(1)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2)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大小计算;(3)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5)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特点。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课本上的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2.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大小计算;3.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4.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5. 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特点。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导学案:第七章《力与运动》知识点针对复习(参考)
第七章知识点针对复习主备:审核:课型:复习复习目标:针对各个知识点,专题讲解,针对性训练,达到熟练掌握并运用。
复习内容:一、牛顿第一定律;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二、惯性;①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②惯性的应用、危害及防止三、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①合力与分力的理解②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③合力的应用四、二力平衡的概念(区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平衡状态的判定;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针对性练习:1、()小明用绳子拴着一个石块,使石块绕手指作圆周运动,如果石块收到的力突然消失,石块将. A、立即停止运动B、继续作圆周运动C、做匀速直线运动D、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止2、()用手推动的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小球,越滚越慢,是因为A.小球不再受到手的推力; B.小球受到阻力作用;C.小球受到的阻力与推力相等; D.地面对小球的支持力越来越小。
3、汽车转弯时,车上的乘客之所以会向一侧倾斜是因为。
4、()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当国旗匀速直线上升时,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 旗受到的重力和绳对旗的拉力B 旗对绳的拉力和绳的旗的拉力C 旗受到的重力和旗对地球的引力D 旗对绳的拉力和旗受到的重力5、()下列交通警示语中与惯性无关的是: A、驾车需系上安全带B、保持车距,严禁超载C、酒后不驾车D、雾雨雪天车辆慢行6、卡车空载时速度为25m/s,满载时速度为20m/s,满载时惯性比空载时。
(填大/小)7、当汽车突然起动的时候,由于乘客具有______,他会向跟车行______的方向倾倒;向北行驶的汽车突然加速时,车上的乘客会向______倾倒;突然减速时会___________ 。
8、()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C、物体惯性的大小与运动状态有关D、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9、()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大小分别是30N和50N,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可能是多少 A、50N B、40N C、30N D、20N10、两个力大小分别是F1=4N,F2=6N,则它们合力的最小值是,最大值是。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7章 力与运动学案 (新版)沪科版
预习案
1、C
2、A
3、B
2.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产 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组成合力的每一个 力叫分力。沿同一直线作用的两个方向相同的力,其合力方向不变,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沿同一直线作用的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其合力方向与 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同,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
方向相同时:F合=F1+F2,与两个力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时:F合=F大-F小,与较大力方向相同
3.平衡状态与平衡力:物体在几个力 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 态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时,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相互平衡,简称二力平衡;二力 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A.270N B.230N C.80N D.100N
3. 如图所示,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后,车上的人前倾.这一现象表明( )
A.车具有惯性B.人具有惯性
C.人没有惯性 D.人和车都具有惯性
归纳小结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克服惯性”等,否则就将惯性和作用混为一谈.
二、题型、技巧归纳
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髙速公路限速是因为车速越小惯性越小,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B.物体运动状态不改变,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C.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汽车受平衡力作用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七章 力和运动— 复习学案
力与运动单元巩固课完成情况班级:姓名:组号:一、自主演练1.某工地的起重机要吊装一个工件,该工件重1200N。
当起重机以2m/s匀速吊着工件上升时,起重机的钢绳受到的拉力大小是N;当起重机以5m/s匀速吊着工件下降时,起重机的钢绳受到的拉力大小是N,拉力的方向是;当起重机以4m/s匀速吊着工件水平移动时,起重机的钢绳受到的拉力大小是N。
2.用50牛力将重10牛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匀速下滑,物体受摩擦力为()A.10牛B.40牛C.50牛D.60牛3.用20牛的水平拉力拉重100牛的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牛。
若运动中拉力变为15牛,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牛,木块的速度将。
4.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的人,如果突然向后倾倒,可能是因为汽车突然,人向左倾倒是因为汽车在向转弯。
5.质量为2t的汽车,在水平地面上向东行驶,牵引力为104N,阻力为车重的0.2倍,求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
二、要点精析一、牛顿第一定律二、力的合成三、力的平衡考点归纳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范围:“一切”是指该定律对所有物体(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无论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是普遍适用的,不是特殊现象。
2.成立条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包含两种情况:(1)该物体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情况。
(2)物体所受的力相互抵消,相当于物体不受力。
3.状态:“或”是指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这两种状态中的一种,即原来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中“静止”状态,而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性质: 惯性定义: 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 力的合成 同方向: 反方向: 力的平衡 平衡状态是指: 平衡力: 二力平衡的条件:线运动状态”。
考点二:惯性与惯性现象1.对于惯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不论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以及是否受力,物体都具有惯性;(3)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4)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而不是一种作用力。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期末总复习(一)第七章 力与运动教学设计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期末总复习(一)第七章力与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力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3.熟悉力的作用特点和测定方法。
4.掌握力学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5.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力的概念和分类•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力的作用特点和测定方法•力学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学到的内容,复习力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力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讲解力与运动的关系(10分钟)通过简单的例子和实验,讲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介绍力的作用特点和测定方法,例如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第三步:强化训练(15分钟)设计一些力的实验和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计算来加深对力和运动之间关系的理解。
例如,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定物体所受的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讨论力学三要素之间的关系(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改变其中一个要素来改变力的效果。
第五步:运用力学知识解决问题(15分钟)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力学知识来解决。
例如,使用力学公式计算物体所受的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第六步:总结与拓展(10分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回答学生提问并解释未解决的问题。
鼓励学生思考力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一些拓展阅读和实践的建议。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和问题解决中的表现,以及对学生的口头回答和书面作业的评估,来考察他们对力与运动的理解程度和能力。
参考资源1.《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各种物体、斜坡等3.课堂练习题和解答4.相关实际问题和案例分析资料以上是针对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七章《力与运动》的教学设计,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力与运动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利用探究实验和推理的方法得出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4.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学习重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惯性
学时安排
本节用2学时,第一学时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第二学时认识惯性、用惯性解释简单的现象。
第一学时
2.思考:为什么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小车在不同的平面上最终停下来的原
因是什么?
四、我的收获和疑惑:
四、我的收获和疑惑:
第二节力的合成
学习目标:
1、理解合力的概念,知道合力与分力都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定义的。
2、通过实验探究获知同一条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情况。
学习重难点:
重点:合力的概念
第三节力的平衡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的平衡状态的种类。
2、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3、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二力平衡条件
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受到的重力小于阻
B. 按减小后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四、我的收获和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