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是指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多种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合理用药是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
临床上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药物选择、用药时间及剂量的调整等方面的困惑和误区。
本文将对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中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进行介绍,希望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一、常见问题及分析1. 药物选择在心血管内科治疗中,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抗凝药、抗血小板药、降压药、利尿剂、心血管激素及心血管营养素等。
在进行药物选择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病情特点来选用。
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进行治疗;冠心病患者可以选择硝酸酯类药物、ACEI、ARB等进行治疗。
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病情、合并症以及对药物的耐受性来进行综合考虑。
应避免多药合用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2. 用药时间及剂量调整在心血管内科用药中,用药时间及剂量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抗凝药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凝血指标及病情变化来调整用药时间及剂量;降压药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来调整用药时间及剂量。
在用药时间及剂量调整时,应注意患者的肝肾功能以及合并症等情况,避免用药不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3. 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在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中,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一些药物会导致胃肠道不适、头痛、眩晕等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等。
一些药物也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减弱或增强,甚至产生毒性反应。
在用药过程中,应对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用药史以及现有用药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避免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二、合理用药分析1. 综合评估病情及患者特点在进行心血管内科用药时,应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及个体特点,包括年龄、性别、病史、合并症及肝肾功能等情况。
不同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及治疗效果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用药依从性的好坏。
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是指患者遵从医嘱服药的顺从程度,用药依从性越好,药物治疗的效果就越好。
标签:患者,用药依从性,影響因素一、用药依从性概述用药依从性是指患者遵从医嘱进行服药治疗的顺从行为,按照患者遵从医嘱服药的顺从程度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完全依从、完全不依从和部分依从。
其中患者擅自增加或减少药物的服药剂量或者次数的行为属于部分依从。
用药依从性是药物治疗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一般而言,普通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效果除了由医嘱处方决定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如果病人部分依从医嘱服药,没有按时按量服药或者对医生的嘱咐只听取了部分,那么患者的治疗效果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若是患者完全没有听从医嘱,没有服药或者打破禁忌擅自乱服药,那么不仅治疗效果得不到保证,还可能出现危害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情况。
为了使患者的药物治疗达到最佳效果,也为了节省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需要尽可能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二、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一)患者方面1.患者的年龄层次不同,用药依从性就不同[1]。
根据数据资料显示,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用药依从性逐渐变差。
可见在我国,老年人的用药依从性比较差。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和记忆能力的下降,导致其不能按时服药,降低了用药依从性。
2.患者的文化教育程度不同,用药依从性就不同[2][3]。
一般而言,患者的文化水平越高,就能对本身的病情和服用的药物的疗效进行较好的理解和认知,从而能更好地按时按量遵从医嘱服药,其用药依从性较好,药物治疗的效果也更好。
3.患者所患疾病类型不同,用药依从性也不同。
每个患者所患的疾病都不同,有一些是急性病,服药的疗程很短,而且服药后能在短期时间内看到效果,这时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高,能够自发主动地遵从医嘱服药。
影响药效
影响药效的因素及合理用药原则为了使药物在临床上发挥最佳效果,除了掌握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禁忌症等基本知识外,还必须充分认识到药效的产生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影响药效的因素归纳起来分为药物和机体两方面,要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和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就必须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以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本章的学习要求:1.熟悉药物因素对药物效应的影响:剂量、剂型、制剂、给药途径、给药时间与次数、联合用药及药物的相互作用(药动学的相互作用、药效学的相互作用)等。
2.熟悉机体因素对药物效应的影响:年龄、性别、遗传异常、个体差异、病理情况、精神因素、机体对药物反应的变化(耐受性、依赖性、耐药性)等。
为了使药物在临床治疗上发挥最佳疗效,除了掌握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禁忌症等基本知识外,还必须充分认识到药效的产生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归纳起来分为药物和机体两个方面。
第一节药物方面的因素一、剂量、剂型、制剂与给药途径制剂与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前面已经详细介绍(见第三章),就不一一叙述了。
药物的剂量是临床用药的一个最基本问题,剂量过小,疗效差甚至无效;剂量过大药效过于剧烈,甚至发生毒性反应,临床上药物一般采用常用量或治疗量,但也要因人而异适当调整。
药物的剂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如同一药物、且剂量相同,仅因剂型不同,药物的吸收速度、药效产生快慢与强度也可以不完全相同,如水剂、注射剂就较油剂、混悬剂、固体剂起效迅速,但维持时间较短。
尤其近年来药剂学的发展,为临床提供了许多新的剂型,如缓释制剂(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就是利用无药理活性的基质或包衣阻止药物迅速溶出,以达到非恒速缓慢释放的效果;而控释制剂(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则可以控制药物按零级动力学恒速或近恒速释放,以保持药物的恒速吸收。
这些新剂型不仅保证了长期疗效,也大大方便了患者。
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摘要: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人们患上各种内科疾病的概率也在随之增加。
以心血管内科为例,该类疾病是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尤其是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心血管的发病率日渐上升。
在调查研究分析中可知,心血管内科患者有着较明显的用药安全等各方面的问题,这些都会对患者治疗、预后情况等造成较严重的不良影响。
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心血管内科为例,分析了目前临床用药中较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提出了如何有效改善心血管内科用药问题。
关键词: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合理用药引言由于受到老龄化、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限制,致使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具体表现为心肌炎、心率失常、冠心病等。
为有效治疗这类疾病,效率较高的方式之一就是药物治疗,而医生采取科学与合理的治疗方式,能够抑制患者病情加重,将疾病可能对身体机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但在调查研究分析中可发现,有不少患者不注重严格依据医嘱服用药物,由此致使治疗的效果受到明显限制。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内科临床用药比较常见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合理用药的建议。
一、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时的常见用药问题(一)用药缺乏合理性在专业研究分析中可发现,大多数心血管疾病都会伴随其他病症。
在此情况下,医师在诊断病患病情时,还需系统考量患者的其他病症。
基于病患本身生命安全,要对其进行合理用药,若在临床治疗时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很大可能导致一些毒副作用。
举例说明,医生采用胺碘酮和辛伐他汀联合药物作用时,很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横纹肌溶解的问题,进而使得患者出现严重的肌肉疼痛感[1]。
(二)抗菌药物使用错误随着抗菌药物的发展,其种类也随之变得更加丰富化,对应的抗菌药物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由此直接导致临床用药中,可供选择的抗菌类药物种类也在随之增多,由此也直接产生了临床用药中出现抗生素滥用的问题。
同时,随着耐药性出现,临床疗效降低,抗生素用药量增加,形成了明显的恶性循环,致使抗生素药物使用缺乏合理性的问题愈发显著。
肾功能不全对药动学的影响及临床用药原则
肾功能不全对药动学的影响及临床用药原则卢文胜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肾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大多数药物以原型或其代谢产物形式完全或部分随尿液经肾脏排泄。
当肾功能不全时,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药理效应强度和持续时间将随之改变,即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产生影响。
因此,重视肾功能不全时临床用药的调整,最大限度地保证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肾功能不全对药动学的影响肾功能不全时肾小球滤过功能显著减退的直接结果是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清除降低;但因肾功能不全而出现的体内毒素和代谢产物蓄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也可改变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
1.1 药物的吸收生物利用度是反映所给药物进入病人体循环的百分数。
慢性肾功能不全时许多因素可导致药物吸收减少、生物利用度降低。
主要影响因素有:①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使药物在胃肠道内的停留时间缩短;②植物神经病变、服用磷结合剂(氢氧化铝胶等)和腹膜透析患者合并腹膜炎使肠蠕动减弱,造成胃排空延缓;③胃内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使胃内pH 升高,引起弱酸类药物吸收减少;④肝脏降低了对某些药物摄取率使其首过效应改变。
如普萘洛尔在尿毒症时首过效应显著降低,血药浓度明显增高。
1.2 药物的体内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状况常用表观分布容积表示。
假定机体是均匀一致的一腔,则血浆的药物浓度与各组织和体液中的药物浓度相同,此时药物分布所占的容积称为表观分布容积。
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体液容积改变、酸碱平衡紊乱和尿毒症毒素蓄积等是影响药物体内分布容积的重要因素。
慢性肾功能不全使许多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产生变化。
通常酸性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降低(如巴比妥类、磺胺类、呋塞米、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和氨苄西林等),而某些碱性药物的蛋白结合率增加(如妥布霉素、奎尼丁及利多卡因)或不变(地西帕明),仅少数下降(吗啡、氨苯蝶啶)。
蛋白结合率下降的机制可能涉及尿毒症时低蛋白血症、白蛋白组成和结构发生异常、结合抑制剂置换药物的蛋白结合位点以及药物代谢产物蓄积降低药物与蛋白结合的亲和力等因素;α1酸性糖蛋白含量增加是慢性肾脏疾病时弱碱性药物与蛋白结合增加的主要原因。
肝功能情况对药物的影响
尽量减少用药剂量
要点一
避免过度用药
药物在肝脏代谢,肝功能不全时,代谢能力下降,容易 造成药物蓄积,因此应尽量减少用药剂量,避免药物过 量。
要点二
根据肝功能情况调整用药剂量
不同药物在肝脏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可能不同,应根 据肝功能情况调整用药剂量,以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避 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03
肝功能与药物代谢
药物代谢与肝功能的关系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 主要器官
肝脏功能对药物代 谢速率和效果有重 要影响
药物在肝脏内通过 多种酶催化进行代 谢
肝功能异常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肝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药物代谢速率减缓或无效 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增加
肝功能异常时,某些药物的代谢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药物对肝脏功能的保护与损伤
有些药物具有保护肝脏的功能,如一些抗炎 药物、抗氧化剂等,可以减轻肝脏的炎症反 应,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有些药物则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如一些抗生 素、抗肿瘤药物等,可以引起药物性肝炎、 药物性肝损伤等。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 要严格遵守医嘱,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
间。
05
作者:张三、李四、王五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缺乏长期随访和预后研究
现有研究多关注短期的肝功能变化,而对长期随 访结果和预后影响研究不足,未来可加强这方面 的研究,评估药物对肝功能长期影响的规律和风 险。
加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研究结果应与临床实际密切结合,为临床用药提 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 药。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文献名称:肝功能不全患者药物代谢特点及用药方案研究
临床药学中的药物治疗与药物相互作用
临床药学中的药物治疗与药物相互作用药物治疗与药物相互作用在临床药学中,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疗各种疾病。
然而,在使用药物治疗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在体内相遇时会发生的相互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物的疗效降低或者增强,甚至引发不良反应,因此对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和了解非常重要。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分为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药物-食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疾病相互作用三大类型。
1.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在体内相遇时所产生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是药物的相加效应,即两种药物同时服用会增加疗效;也可以是药物的相抵效应,即两种药物同时服用会减少疗效。
例如,某些抗生素与某些抗凝药物同时使用会导致抗凝药物的疗效降低,引发出血风险。
2.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是指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些食物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例如,某些药物服用前需要避免与含有某种酶的食物一同摄入,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导致药物在体内浓度过高或过低。
3. 药物-疾病相互作用药物-疾病相互作用是指患有某种疾病的患者在使用某些药物时,药物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不同的疾病状态会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医生在选择药物治疗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疾病状况。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药物相互作用的产生机制主要包括药物共同作用、药物代谢酶互相影响以及药物在体内相互竞争等。
1. 药物共同作用药物共同作用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一起用药可以增强或减弱彼此的疗效。
共同作用可能通过增加药物在人体内的浓度或通过改变药物的效应部位来实现。
例如,某些利尿药与某些降压药联合使用可以增强降压效果。
2. 药物代谢酶互相影响药物代谢酶是一种主要的药物相互作用机制。
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PPT课件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治疗目标,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制定给药方案
根据患者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 包括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等。
定期监测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
1 2
定期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定期监测 患者的治疗效果,以评估治疗方案是否有效。
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ppt课件
目录
• 疾病与药物相互作用基本概念 • 常见疾病对临床用药影响 • 药物选择原则及注意事项 • 案例分析:典型疾病与用药策略探讨 • 评估方法:如何判断药物是否适合当前患
者 • 提高认识: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与教育
01 疾病与药物相互作用基本 概念
疾病状态下机体改变
01
胰岛素种类选择
注射部位轮换
根据患者病情和血糖特点选择合适的胰岛 素种类。
遵循注射部位轮换原则,避免局部脂肪萎 缩和硬结形成。
胰岛素保存方法
血糖监测与调整
掌握正确的胰岛素保存方法,确保药物疗 效和安全性。
用药期间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情况 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镇静剂使用风险
镇静剂种类选择
收集患者信息和病史资料
详细了解患者基本信息
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以评估药物剂量是否合适。
收集病史资料
了解患者既往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相 互作用。
评估患者病情
了解患者当前病情严重程度、病程长短等,以确定治疗药物的种类 和剂量。
评估当前治疗方案效果及风险
分析当前治疗方案
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如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 处理,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
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首先,疾病对药物的代谢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
药物的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被生物化学反应转化成代谢产物的过程。
其中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
然而,在一些疾病状态下,药物的代谢能力会发生变化。
例如,肝病会导致肝功能减退,造成药物代谢减慢。
因此,在治疗肝病患者时,需要注意药物剂量的调整,以避免药物过量引发副作用或中毒。
相反,一些疾病状态下药物的代谢反而会加速,如甲亢、糖尿病等。
这将导致药物的代谢过程加快,药物的药效降低。
因此,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可能需要增加药物的剂量或频次,以达到期望的疗效。
其次,疾病对药物的药效学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药物药效学研究的是药物在体内所产生的效应以及该效应与药物剂量之间的关系。
一些慢性疾病会导致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发生变化。
例如,高血压患者对降压药物的反应可能会降低,需要使用更高剂量的药物才能达到预期的降压效果。
另外,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会降低,需要减少药物的剂量。
此外,一些遗传疾病也会对药物的药效学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人体内的药物代谢酶缺陷可能导致一些药物的代谢减慢,从而需要减少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最后,疾病还会对药物的相互作用产生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指的是多种药物在体内的相互影响,可以增强或减弱彼此的药效。
患有疾病的患者通常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治疗,这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的概率。
例如,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和一些草药可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此外,一些疾病状态下产生的炎症因子可能会改变体内药物的代谢途径,从而导致药物的代谢发生改变。
这些药物相互作用的改变可能会增加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的发生。
总之,疾病对临床用药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药物代谢、药效学以及药物相互作用三个方面来看,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都会直接影响用药的选择、剂量的确定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因此,在进行临床用药时,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根据疾病的特点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指导,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疗效。
1 肝功能不全对临床用药的影响
1 肝功能不全对临床用药的影响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 肝脏疾病可以损害肝脏代谢药物的能力,改变药物体内过程,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和毒性; 反过来有些药物引起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
因此,临床用药应考虑这两方面的问题:1. 1 肝脏对药物代谢的影响许多口服药物由小肠完整吸收,首先经门静脉转送到肝脏,在肝脏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称首过作用或第一关卡效应。
肝脏疾病时, 药物代谢减弱, 消除时间延长, 第—关卡效应下降, 使药物代谢和毒性发生改变。
如在正常人, 给予强的松和强的松龙均能达到同样的血药浓度,因强的松需在肝脏还原为强的松龙而起效。
肝细胞性疾病时, 强的松的还原受阻, 故疗效差, 在慢性活动性肝炎、肝功能不全时, 宜选用强的松龙, 因为无须转化就能直接起作用。
严重肝脏疾病者,葡萄糖醛酸、硫酸根、乙酰基等各种结合反应、灭活能力下降, 故如安定、苯妥英钠、利多卡因、异烟肼等药物的半衰期延长; 由肝脏合成的血胆碱脂酶活性下降,普鲁卡因等水解减少; 肝硬化时, 肝脏血流可明显减少, 同时门脉系统和全身循环之间形成侧枝循环, 约有62 %的肠系膜血液可经侧枝循环而直接进入全身循环,从而使部分药物逃脱肝细胞的代谢。
由于肝脏疾病可损害肝脏对药物的代谢能力,改变药物的体内过程, 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故肝脏病患者用药要特别慎重。
1. 2 药物对肝脏的损害药物损害肝脏可分直接性和间接性两类。
直接性肝损害是指无选择地损害肝细胞的一类, 如酒石酸锑钾、四氯化碳等; 间接性肝损害的药物中,有的干扰肝脏的代谢途径,如四环素、抗代谢药, 还有的选择性干扰胆汁排泌, 如避孕药、甲基睾丸酮等。
机体特异反应引起的肝脏损害, 包括过敏反应和代谢异常。
有些药物损害特征提示与过敏反应有关,如磺胺类、氯丙嗪等。
另一些特异体质的代谢异常, 如异烟肼在一般治疗量很少引起肝脏副作用,但却有少数特异体质,药物在肝内乙酰化的过程特别快,因此形成较多量的乙酰异烟肼,后有在肝内水解成乙酰肼, 造成对肝细胞损害。
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及对临床症状类风湿因子的影响
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及对临床症状 类风湿因兴 334200冤
【摘要】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渊 R A 冤 的 效果及对临床症状尧类风湿因子渊 R F 冤 的影响遥 方法 选取 201 6 年 8 月要2 01 8 年 8 月于我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 60 例 R A 患者袁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A 组渊 塞来昔布治疗冤 尧B 组渊 美 洛昔康治疗冤 各 30 例袁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肿胀关节数尧 晨僵时间以及压痛关节数袁肿瘤坏死因子 α渊 T N F - α 冤 和 R F 表达水平袁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遥 结果 A 组尧B 组 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83.33% 袁7 6.67 % 袁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渊 P> 0.05冤 曰治疗后袁A 组的肿胀关节数尧晨僵时间和压痛关节数 均 低 于 B 组 渊 P< 0.05冤 袁T N F - α 和 R F 表 达 水 平 低 于 B 组 渊 P< 0.05冤 曰A 组 尧B 组 的 不 良 反 应 发 生 率 分 别 为 1 3.33% 袁 23.33%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渊 P> 0.05冤 遥 结论 塞来昔布可以显 著改善 R A 患者的临床症状袁降低 T N F - α 和 R F 表达水平遥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塞来昔布 临床症状 类风 湿因子
DOI:10.19435/j.1672-1721.2019.29.009
类风湿关节炎渊 R A 冤 是一种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慢性风湿
作者简介:赵婧袁女袁本科袁主管药师遥 4160
免疫性疾病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袁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将导致手尧 足等小关节发生畸形甚至功能丧失遥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美洛昔 康等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 R A 袁 但患者长期服用后易出现多种 消化道不良反应袁因而耐受性较差[1 ]遥 塞来昔布作为一种环氧化 酶 - 2 抑制剂袁不仅能缓解 R A 的症状以及体征袁还具有止痛效 果袁据陈杰等[2]研究发现袁塞来昔布能显著缓解 R A 患者的疼 痛袁减轻相关炎症反应袁具有较好的疗效遥 本研究旨在分析塞来 昔布治疗 R A 的效果及对临床症状尧类风湿因子渊 R F冤 的影响袁 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遥
药物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临床用药的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临床用药的影响一、引言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在体内同时应用时,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反应而导致药效的增强、减弱或产生新的药效效果的情况。
药物相互作用是临床用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对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对临床用药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1.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以上药物在同时应用时,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药效的变化。
这种相互作用包括药物之间的竞争性结合、药物之间的代谢互相影响、药物之间的共同作用等。
例如,肾上腺皮质激素与非甾体抗炎药物同时应用可能导致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原因是两者会相互影响消化道黏膜的保护机制。
2.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是指在服用药物时,由于同时摄入某些食物而导致的药效的改变。
某些食物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例如,柠檬汁可能会影响某些降压药的吸收,从而减弱药效。
3. 药物-疾病相互作用药物-疾病相互作用是指患者患有某些疾病时,在用药时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例如,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在用药时需要注意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是否正常,避免药物在体内积累导致药物中毒。
4. 药物-基因相互作用药物-基因相互作用是指由于个体基因型的差异导致药物的代谢、药效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变化。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解释为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会受到基因型的影响。
例如,CYP2C19酶的基因型与氯硝西泮代谢有关,在临床上应用氯硝西泮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基因型进行个体化用药。
5. 药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药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是指患者在特定环境下使用药物时,可能导致药物的药效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变化。
这种相互作用包括气候、海拔、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高海拔地区用药可能会导致药物的代谢速度加快,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临床分析影响疾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分析
临床分析影响疾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分析疾病治疗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情况。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有许多因素可能会影响疾病治疗的效果。
本文将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并提高治疗效果。
一、患者个体差异患者个体差异是影响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个患者的生理状况、心理状态和遗传特征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导致患者对同一治疗方案的反应不同。
例如,一些患者可能对某种药物过敏,而另一些患者则对同一药物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医务人员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并采取个性化的治疗策略。
二、疾病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疾病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对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疾病对不同的治疗方式和药物有不同的反应。
此外,疾病的严重程度也会影响治疗效果。
例如,在心脏病患者中,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而晚期诊断则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医务人员应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三、药物选择及使用规范药物选择及使用规范是影响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疾病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而在使用药物时,遵循正确的使用规范也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某些抗生素药物在服用前后需要禁食或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否则可能会影响药效。
此外,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按照医嘱用药,并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因此,医务人员应根据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指导患者按照规范使用药物,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四、患者的遵循程度及合作意愿患者的遵循程度及合作意愿是影响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治疗方案的实施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包括按时用药、定期复诊等。
然而,有些患者可能因各种原因无法遵循医嘱,或者出现药物依从性差的情况,这都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因此,医务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
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对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水平的影响分析
药物与临床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对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水平的影响分析马杰,卢仁荣,谢彩云三明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福建三明 365000[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在接受美托洛尔、胺碘酮联合治疗后的疗效。
方法 方便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8例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单双号分组原则,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
对照组为胺碘酮单一治疗,观察组为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变化、心功能水平变化。
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临床总疗效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9,P <0.05);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胸闷、胸痛、失眠、心悸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 步行实验比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研究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结论 在临床诊治工作开展中,通过采取美托洛尔、胺碘酮联合应用的干预手段,并针对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老年患者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水平,总体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胺碘酮;美托洛尔[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3)12(c)-0097-04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Metoprolol Combined with Amiodarone in Treat⁃ing Elderl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Arrhythmia on Clinical Symptoms and Cardiac Function LevelsMA Jie, LU Renrong, XIE Caiyun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Sanming First Hospital, Sanming, Fujian Province, 365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icacy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abbreviated a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arrhythmia in the elderly after receiving 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metoprolol and amioda‐rone. Methods A total of 108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arrhythmia admitted to theSanming First Hospital from June 2020 to June 2023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the principle of odd-even grouping, with 5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miodarone mono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to‐prolol combined with amiodarone. The clinical efficacy, clinical symptoms and cardiac function level were compared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30% which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3.33%),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959, P <0.05). The clinical symptom scores of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scores of chest tightness,chest pain, insomnia and heart palpit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nd 6-min‐ute walking tes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oth P <0.05). The 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and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DOI :10.16662/ki.1674-0742.2023.36.097[作者简介] 马杰(1986-),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心衰。
临床药学在慢性病患者用药管理中的作用
临床药学在慢性病患者用药管理中的作用慢性病是指患者长期罹患的、进展缓慢的疾病,其病程常常需要长期的治疗和药物管理。
在慢性病患者的用药管理中,临床药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临床药学作为一门涵盖药物治疗方方面面的学科,可以通过规范用药、监测疗效、解决用药问题等手段,帮助慢性病患者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本文将从药物治疗规范、药物监测和用药问题解决等方面,探讨临床药学在慢性病患者用药管理中的作用。
一、药物治疗规范在慢性病患者的用药管理中,药物治疗的规范性至关重要。
临床药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规范慢性病患者的药物治疗:1. 个体化用药指导临床药学师可以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和病情,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
通过评估患者的药物敏感性、耐药性以及副作用风险等,为每个患者设计出最合适的药物组合和用药剂量。
只有个体化的用药方案才能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2. 药物相互作用评估慢性病患者常常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来控制疾病,而不同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
临床药学师可以通过对患者使用的药物进行评估,发现可能的相互作用,从而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 药物适应症和禁忌症评估临床药学师可以通过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判断药物是否适合患者使用。
同时,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发现药物的禁忌症,并提出针对性的用药建议。
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评估可以减少用药错误和副作用的发生。
二、药物监测药物治疗并不是一次性的,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用药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临床药学通过药物监测,可以提供患者用药的及时反馈,以优化用药方案,提高疗效。
1. 药物疗效监测临床药学师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的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等,来评估药物的疗效。
通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药物浓度监测某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其在体内的浓度密切相关。
临床药学师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药物浓度,评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情况,从而调整用药剂量,保持药物在治疗范围内的浓度,同时避免药物浓度过高或过低带来的潜在风险。
影响合理用药的原因与对策
影响合理用药的原因与对策摘要】临床不合理用药在实际医疗工作中已经成为威胁患者健康的隐患,本文从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对此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合理用药影响因素当今,临床不合理用药已经成为威胁患者健康的隐患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三分之一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
不合理用药现象在我国临床治疗中也经常发生,是造成不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些问题,临床合理用药刻不容缓。
本文对影响合理用药的原因及对策进行简述。
1 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1.1人为因素在患者就医过程中,医,药,护,患者及其监护人乃至管理者等的任方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到合理用药。
1.2医师因素医师负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掌握着用药的决定权。
医院的不合理用药中,医师往往要负主要责任。
影响医师合理用药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的选择不合适 ?掌握药理知识有限导致药物选择不合理。
对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够了解。
不注意特殊人群的用药。
(2)药物的用法不合理 ?剂型使用不当。
给药间隔时间不合理。
(3)联合用药不合理。
(4) 受医师个人用药习惯的影响。
(5) 医师的知识信息更新不及时。
(6) 责任心不强导致处方错误[1]。
1.3药师因素药师是用药过程中药品的提供者,具有审查处方,监督用药和调配用药的责任,同时还对病人有用药指导的义务。
影响药师合理用药的因素如下:(1)药师与医师之间缺乏沟通,造成用药的浪费和不合理。
(2)药师在工作中不严格认真审查处方,调配错误,监管不利。
(3)没有及时履行对病人进行用药指导的义务。
1.4护士因素护理人员负责给药操作和监护患者,影响护理人员合理用药的因素主要有:(1)因其对药品知识有限,对一些特殊药品属性了解不多,管理不当。
(2)有时候护理人员未能完全正确执行医嘱,用药方式,浓度,剂量,时间等出现偏差。
(3)观察,监测,报告不力等往往也会影响合理用药。
1.5患者因素患者由于受错误信息引导或受医生不适当的医疗行为的影响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合理用药。
临床药物治疗第六章第三节 疾病状态下的临床用药原则
• 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就极易出现 CNS毒性反应
第三节 疾病状态下的临床用药原则
一、肝脏疾病时的临床用药
肝炎 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 胆汁郁积症 肝脏血管疾病 肝脏局灶性疾病 肝脏代谢性疾病 肝脏先天性异常 肝脏肿瘤蛋Biblioteka 门 脉 血 流 量 减 少
白 质 合 成 能 力 降
肝 药 酶 功 能 降 低
胆 汁 排 泄 障 碍
低
常见的肝脏疾病种类
肝脏疾病临床用药要点:
查,患者出现的神经症状完全与血浆CSF中青霉素 浓度高相吻合
实例分析 请问 • 哪些因素参与了这些毒性反应的发生过程? • 该如何调整用药方案?
分析
• 青霉素若应用恰当基本没有明显的毒性反应,但医生在用药 中没有考虑到患者的肾功能状态。脑膜炎球菌对青霉素高度 敏感,但此药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需要大剂量
• 禁用或慎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 • 慎用经肝代谢且不良反应多的药物. • 禁用或慎用可诱发肝性脑病的药物 • 禁用或慎用经肝代谢活化后方起效的药物 • 注意降低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TDM • 权衡利弊
第三节 疾病状态下的临床用药原则
二、肾脏疾病时的临床用药
严重肾功能不全: 禁用或慎用——四环素类,皮质激素类 直接肾毒性药物:重金属盐、造影剂、氨基甙、水 杨酸盐、两性霉素B、多粘菌素、碳酸锂、多西环 素、对乙酰氨基酚等 易引起肾免疫性损伤的药物:肼屈嗪、青霉素、普 鲁卡因、异烟肼、吲哚美辛、头孢噻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的吸收减少
PPT学习交流
7
(一)消化道疾病 3、改变胃肠道分泌功能 • 胆汁分泌缺乏/减少——脂肪消化受阻,导致脂肪
泻以及一些高脂溶性药物的吸收减少 • 胃酸分泌缺乏/减少——弱酸、弱碱性药物的吸收
均受到影响
PPT学习交流
✓3、脱盐、脱水——肌肉和肠壁血流量↓,被动转运药 物量减少
✓4、肾脏转化功能↓→VitD(25-(OH)-VitD3——1, 25(OH)-VitD3)活化障碍→钙吸收↓
PPT学习交流
10
(四)循环衰竭 • ① 心力衰竭→胃肠血流量↓ ,药物吸收↓ • ②周围循环衰竭,如:休克→皮下及肌肉血流量↓,
如:肾病伴酸中毒时,酸性药物(水杨酸、苯巴比妥)
易分布进入中枢组织,毒性增加
PPT学习交流
17
(三)心、肾衰竭改变药物分布
肾功能衰竭患者——体内酸性药物的蛋白结合率明显降低 原因:1)自尿中丢失大量蛋白质
2)氨基酸在小肠的吸收受阻,蛋白合成减少 3)白蛋白结构改变 4)代谢异常,代谢产物排泄减少,使脂肪酸、芳 香酸、肽类等物质积聚体内,与药物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位 点
心力衰竭、术后 白蛋白减少——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 血浆中脂肪酸、尿素、胆红素等蓄积
使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 血中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
PPT学习交流
15
(一)疾病改变血浆蛋白含量与结合率 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应用高蛋白结合率的药物时,由于游
离型药物浓度的增加,易发生不良反应(如甲苯磺丁脲、 华法林、洋地黄毒苷) 应从小剂量开始,并加强监护
须静注给药
PPT学习交流
11
第一节 疾病对药动学的影响
二、疾病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体内分布
血浆蛋白含量及与药物的结合能力 体液pH 药物脂溶性
PPT学习交流
12
(一)疾病改变血浆蛋白含量与结合率
• 人体血浆中含60多种蛋白,其中3种蛋白与大多数 药物结合有关
α1酸性糖蛋白 脂蛋白
与大多碱性和中性药物结合
白蛋白——与大多酸性药物结合
PPT学习交流
13
(一)疾病改变血浆蛋白含量不足或吸收障碍 ❖ 蛋白质消耗过多(失血、严重烧伤、恶
性肿瘤、肾病综合征)
❖ 蛋白质合成障碍(肝脏疾病)
PPT学习交流
14
(一)疾病改变血浆蛋白含量与结合率 慢性肝功不全、慢性肾衰、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
低蛋白血症患者,血中游离型药物浓度较高,将扩散到组 织中的药量增加,血液中总药物浓度降低,不利于菌血症、 败血症的治疗
PPT学习交流
16
(二)疾病改变血液pH值
血液pH7.4
血液中含:碳酸氢盐、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等
酸血症,碱血症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受pH影响
血浆pH值变化可影响弱酸弱碱药物的解离度,改变药物 脂溶性,进而影响扩散分布
8
(二)肝脏疾病 ✓门脉高压伴有小肠粘膜水肿或结肠异常——减慢
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速率 ✓门脉吻合或肝内血管之间形成侧支循环—— 首过
效应↓生物利用度↑
PPT学习交流
9
(三)肾衰竭
✓1、消化功能紊乱——如腹泻、呕吐,肠粘膜水肿,减 少药物吸收;胃内氨含量增高,pH升高——弱酸性药 物胃内吸收降低
✓2、低蛋白血症,血中游离药物浓度↑
PPT学习交流
5
引起胃排空增快的常见疾病
➢ 胃酸过多 ➢ 十二指肠溃疡 ➢ 甲状腺功能亢进 ➢ 小肠憩室 ➢ 焦虑、兴奋
有利于在小肠被动转 运的药物的吸收
不利于主动转运药物 的吸收
PPT学习交流
6
(一)消化道疾病 2、改变肠蠕动 肠蠕动使药物与肠粘膜接触面增大 ——然而,肠蠕动过快,药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缩
球蛋白比例↑, 与球蛋白结合的药物结合量↑(如奎尼丁)
PPT学习交流
18
(三)心、肾衰竭改变药物分布
肾衰时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的药物有:
苯巴比妥、硫喷妥、戊巴比妥、苯妥英、水杨 酸盐、保泰松、呋塞米、氯贝丁酯、华法林、 磺胺类等
PPT学习交流
19
(三)心、肾衰竭改变药物分布
心衰——组织血流量下降(肾脏血流量减少显著 (30%~50%),其次是皮肤和肝脏等)——Vd减小
不同疾病状态下的临床用药
PPT学习交流
1
影响药物作 用的因素
药物因素(剂量、剂型、给药途径、给 药次数)
生理因素
机体因素
遗传因素 药物相互作用 病理因素
药动学
药效学
PPT学习交流
2
主要内容
一、 疾病对药动学的影响
吸分代排 收布谢泄
二、 疾病对药效学的影响 三、 疾病状态下的临床用药原则
受配受受 体体体体 数数效后 量量应机
氨茶碱
口服
1.4
肝硬化
6.7
氢化可的松
静注
1.63
肝硬化
5.33
林可霉素
静注
3.42±0.14 酒精性肝硬化 4.46±0.93
PPT学习交流
24
制
PPT学习交流
3
第一节 疾病对药动学的影响
一、疾病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一)消化道疾病 1、改变胃排空时间 小肠是大多数药物吸收的主要
部位,胃排空时间的改变影响药物在小肠吸收
PPT学习交流
4
引起胃排空延迟的常见疾病
➢ 偏头痛、 ➢ 帕金森 ➢ 抑郁症,神经性厌食 ➢ 术后 ➢ 糖尿病 ➢ 甲状腺机能减退
肝硬化 正常
PPT学习交流
h
23
肝病对药物半衰期的影响
药物
给药途径
对乙酰氨基酚 哌替啶
口服 静注
地西泮
口服
正常T1/2 (h)
2 3.37±0.82
32.7±8.9
病种
肝硬化 急性病毒性肝
炎、肝硬化
急性病毒性肝 炎
病态T1/2 (h)
3.3 6.99±2.74 7.04±0.92 74.5±27.5
(一)肝脏疾病的影响
①多数药物生物转化↓(肝药酶↓,肝血流量↓ ), t1/2↑→ 药效↑/毒性↑ ②有些药物在肝脏活化↓→疗效↓,如泼尼松 ③有些药物肝脏首过消除↓、生物利用度↑ 如:利多卡因、普萘洛尔、维拉帕米、水杨酸类、吗 啡、哌替啶等
PPT学习交流
22
普萘洛尔血浆浓 度(g/L)
肝硬化时普萘洛尔血药浓度变化
PPT学习交流
20
第一节 疾病对药动学的影响
三、疾病对药物生物转化的影响
(一)肝脏疾病的影响
代谢器官——肝脏
一般来说, 药物代谢受影响的程度与肝病的严重程度 成正比
影响因素——肝药酶的数量及活性、肝血流量、肝细
胞对药物的摄取和排泄能力、有效肝细胞总数、门脉
血液的分流、胆道畅通与否
PPT学习交流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