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五章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一)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1)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环境或地理环境是指与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自然条件的总和。

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或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它在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首先,自然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

离开一定的自然条件,人们就不可能进行生活和生产。

其次,自然环境的优劣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优良的自然环境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恶劣的自然环境则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再次,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

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就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自然环境的作用要受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特别是受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制约;自然环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口是指从事生产和自我生产的人们。

人口因素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增长率和密度等。

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首先,人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者。

没有人,就没有社会。

其次,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等因素对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适度的人口对社会发展起加速作用;过密或过疏的人口对社会的发展则起延缓作用。

在现代社会,人口的质量(智力、体力等)、职业构成、教育程度和技术熟练程度等状况,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因素要受社会生产状况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人口增长或自我生产的规律是社会规律,而非自然规律。

物质资料的生产与人口生产相互制约,但物质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方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五章-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文档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五章-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文档资料

(2)政治、外交、文化上的利益
3.垄断资本国际扩展的影响 对于资本输出国的影响 为其带来了巨额利润 带动和扩大了商品输出,巩固和扩大 了垄断资本的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 大大改善了国家收支状况 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控制
对于资本输入国的影响 积极影响
吸收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引进了比较先进的机器设备和工艺技术,同时 培训了技术人员、熟练工人和企业管理干部 利用外资和技术,建立一批现代工业,改造老 企业和旧设备,优化了产业结构;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组织形式 国家直接投资 收购原私有企业
国有企业
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 再生产过程 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宏观调控:经济手段
宏观调节的主要手段: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 经济快速增长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
国家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量,从而影响 利息率的变动来间接影响总需求。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经济萧条 扩大 货币供给量 降低 利息率 刺激 总需求
经济高涨 缩小 货币供给量 提高 利息率 抑制 总需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货 币 政 策
Legal reserve rate open-market operations 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根据存款所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 再贴现率政策 必须持有的最低准备金量的比率 券 ——微调货币供给量 ——防范信用危机,维持金融稳定 rediscount-rate policy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的利息 法定准备金率 率 ——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 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 高额利润。 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 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五章社会有机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五章社会有机体

第五章社会有机体第一节社会有机体一、含义和特点1、含义社会有机体:是囊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指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所构成的整体。

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血缘关系,伦理关系等。

2、特点(1)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之中;(2)社会有机体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3)社会有机体再生产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二、社会有机体自我更新的内在机制1、社会有机体的概念源于生物学,一方面说明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另一方面说明社会是一个活生生的能够进行自我更新的存在物。

2、在社会有机体自我更新的过程中,实践活动起着决定作用。

(1)物质生产活动中生产工具的更新,引起了劳动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的更新;(2)而生产方式的更新又引起了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3)这些变化最终又导致社会意识结构的更新。

3、社会意识结构和政治结构的更新反作用于生产方式,促进生产方式更进一步的发生更新。

人类社会就是在这个不断进行的更新过程中实现着自我发展和完善,这个自我更新机制的起始点就是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第二节社会经济结构一、含义1、社会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依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2、生产力: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从哲学上看,生产力是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

3、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同一定的生产力相结合,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它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本质,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重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难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思考题:1、如何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的特征和品质是什么?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重点: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难点:1、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3、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4、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重点: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通过对实践含义和特点及其决定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清认识的本质,懂得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

通过对真理这三个基本特性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认清真理的过程性,既唯物又辩证的对待真理的问题,防止出现主观主义、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难点:1、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阐述问题,乃是一个有争议的难题。

其一,实践是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二,实践的总和才是检验中立的根本标准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什么样的关系;其三,实践检验与正确理论(人类理性)和逻辑证明的关系问题。

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

思考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2、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为什么说认识过程中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相互关系如何?掌握这一原理对正确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何指导意义?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6、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重点:1、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5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5章

03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实践的本质和特点
实践的本质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 界的物质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 观的物质性活动,是沟通主客观 世界的桥梁。
实践的特点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 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实践
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 的根本前提。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导致实 践失败。认识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实践的发展水平,人类的认 识能力是无限的,但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实践水平。
04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的意识观念、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等都受到其 所处社会环境、经济基础、政治地位等因素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5章
•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01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的概念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物质是从各种具体物质形态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普遍概 念,具体物质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物质的存在形式
01
02
03
运动
物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 属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 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时空特性
时间和空间是相互联系、 有限和无限的统一,物质 的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 和空间中进行的。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 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习题及答案第5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一、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7)()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D.是否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7)()A.劳动对象B.劳动者技能的高低C.生产工具D.产品的质量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7)()A.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B.资本主义法律制度C.资本主义政党制度D.资本主义国家制度4.“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实,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

”这说明(本题难度系数为0 65)()A.社会发展是自发的B.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C.社会发展有客观规律D.社会规律同自然过程的规律是相通的5.“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8)()A.环境决定论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旧唯物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6.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7)()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规范C.文学艺术D.哲学思想7.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75)()A.产品的分配关系B.产品的交换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8.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完全不属于意识形态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7)()A.道德、语言学、政治思想B.政治法律思想、文学、逻辑C.哲学、艺术、宗教D.自然科学、形式逻辑、语言学9.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8)()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思想关系D.法律关系10.社会规律的特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65)()A.同自然规律一样自发实现B.客观的,但要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C.与自然规律不一样,有其阶级性D.主观的,因为它的实现不能脱离人的自觉活动1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8)()A.社会生产B.自然环境的物质基础C.从事生产活动的人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2.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85)()A.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思想B.执政党的指导思想C.人民群众的思想D.统治阶级的思想13.社会意识就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7)()A.一切意识因素和精神活动的总和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C.人民群众的意识D.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14.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 75)()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15.“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1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1.2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3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2.1 辩证唯物主义2.2 历史唯物主义2.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价值第三章:剩余价值理论3.1 剩余价值的发现3.2 剩余价值的实现3.3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第四章:阶级斗争与社会主义革命4.1 阶级斗争的作用4.2 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和任务4.3 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策略第五章: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5.1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和运用5.2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和经验5.3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未来发展第六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6.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6.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6.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构建第七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7.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7.2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7.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第八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点8.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8.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指导地位第九章:全球化和马克思主义9.1 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9.2 全球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9.3 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时代的价值第十章: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意义10.1 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10.2 马克思主义在解决全球问题中的指导地位10.3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未来的启示第十一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技革命11.1 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挑战与机遇11.2 信息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11.3 科技创新与社会主义事业的互动关系第十二章: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12.1 生态文明建设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2.2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生态环境保护12.3 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第十三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发展13.1 当代文化发展的趋势与挑战13.2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当代的运用与发展13.3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路径与策略第十四章: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14.1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政治格局变化14.2 马克思主义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分析1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力与责任担当第十五章:马克思主义的未来发展15.1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15.2 马克思主义在未来的指导作用15.3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全球化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2. 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的作用;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成果;4. 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和当代世界中的指导作用;5.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7章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7章内容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分:3总学时:54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个专业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必修课使用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问题、变革现实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其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开创的,为后来者在实践中所发展的基本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

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之一。

树立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跟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一致,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服务。

二、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绪论部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3、马克思主义主要的思想来源(三种直接思想来源);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问题;2、物质概念的经典定义及其意义;3、实践、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5、对立统一规律的全部内容;6、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7、意识、意识的能动性、规律、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认识的实质及两条认识路线;3、认识的基本规律和过程;4、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谬误;5、真理的检验标准;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2、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规律;3、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及其矛盾运动规律;4、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根本动力、直接动力、重要动力、强大杠杆);5、人民群众与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8、科学技术是双刃剑;9、历史人物及其评价法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价值量与价值规律;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4、剩余价值的本质;5、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和经济危机;6、资本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发展阶段及实质;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双重性;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表现及实质;4、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第六章不考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3、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1.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与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实践与理论研究1.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历史唯物主义与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论1.3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2.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与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2.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世界观与方法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意义与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世界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个人成长与实践中的应用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3.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剩余价值社会生产关系与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3.2 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与危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3.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意义与应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世界的价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个人成长与实践中的应用第四章: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4.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与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与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9世纪欧洲的社会变革与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4.2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观点与体系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建设与共产主义理想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3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意义与应用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价值科学社会主义在个人成长与实践中的应用第五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与建设5.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与传播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背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5.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应用中国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5.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前景第六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6.1 当代世界经济的特征与挑战全球化的影响与局限性新自由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经济发展不平衡与贫富差距问题6.2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超级大国的竞争与多极化趋势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兴起国际关系民主化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6.3 马克思主义在分析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与当代世界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视角与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七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与社会7.1 当代文化的多元化与冲突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挑战文化产业的崛起与意识形态斗争网络文化与数字时代的社会变迁7.2 当代社会的问题与挑战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公正问题人口老龄化与城乡差距问题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与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中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第八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技发展8.1 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与影响信息技术的革命与的应用生物科技的发展与伦理挑战能源科技与气候变化问题8.2 科技革命与社会生产力的提升数字经济的兴起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智能制造与产业结构的升级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8.3 马克思主义在科技发展中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与科技革命的理论联系马克思主义在科技政策与科技伦理中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与科技发展的未来展望第九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想理论斗争9.1 当代思想理论的多元与斗争意识形态对立与思想观念的碰撞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等理论的对抗当代思想理论斗争的实质与特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优势与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与创新精神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思想理论斗争中的指导地位9.3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加强与创新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斗争能力与水平第十章: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法与要求10.1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个人的世界观塑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法与途径1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方法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结合实践与时代特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讨论10.3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要求与评价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评价马克思主义学习成果的标准与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六、当代世界经济的特征与挑战:在这一章节中,理解全球化的影响与局限性、新自由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与贫富差距问题是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辩析题练习1 .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及每章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及每章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及每章重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和起点。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每章的重点进行概括。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包括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唯物史观、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等。

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的社会理论,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它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指导实践解决社会问题。

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造等。

4.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包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民利益至上、社会公平正义等。

5.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传播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通过国际传播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体系之一,并在中国经过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以及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等。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作用等。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等。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的指导意义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包括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重点)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怎样理解哲学基本问题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在实践中解决的?2.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什么理论意义?3.怎样理解社会的物质性?4.怎样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5.怎样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性?6.用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发展观点,分析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根据和现实意义。

7.试述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错误及其指导意义。

8.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9.用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于我国深化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2、从认识主体的含义和特征出发,阐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怎样不断增加主体的认识能力。

3、从真理的辩证法原理出发,说明怎样正确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4、试述党的思想路线和认识论的一致性,以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大理论意义。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运用唯物史观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试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原理,并结合当前实际阐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这一原理对于我国实施科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4.试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说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的正确性。

5.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环境污染较严重。

我国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

请结合这一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6.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7.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毛概第五章知识点重点归纳

毛概第五章知识点重点归纳

毛概第五章知识点重点归纳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遍真理和历史条件性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世界上一切哲学、社会科学的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能成立的。

这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的发展状况不同,所以一切真理都是有历史条件的。

然而,尽管真理是相对的,但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普遍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超越特定历史条件的普遍意义。

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规律,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地走向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可避免地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

这一普遍真理性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武器。

二、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普遍性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存在着不同的阶级。

阶级是社会分工和社会关系不同引起的一种社会群体,而阶级斗争则是由于不同阶级之间共同利益和对立利益的存在而产生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毛泽东指出,阶级斗争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矛盾基础。

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在社会主义社会阶段,阶级斗争仍然存在,只是斗争的对象和斗争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从不同利益阶级之间的斗争转变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

三、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是指无产阶级通过自己的政党掌握国家政权、实现对资产阶级的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无产阶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要手段。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通过国家权力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

在无产阶级专政下,无产阶级通过国家机器实施对新生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的镇压,巩固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推动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发展。

四、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五章 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五章 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14
社会自我更新机制示意图:
思想文化关系
人和人的社会关系 政治权利关系
上层建筑 社 会
物质利益关系
形 经济基础 态
(或生产关系) 生


人和自然的特殊关系
式 生产力
15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的构成及特点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
16
一、生产力的构成及特点
1、社会经济结构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 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说:“人 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 的、不依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 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 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 构。”
24
三、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
1、广义的经济结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统一,即生产方式。狭义的经济结构 是指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是人和 人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物质利益 关系。这种物质利益关系包括物质利益 合作关系和物质利益分割关系。
25
所谓物质利益合作关系一方面是指,在 具体的个别劳动过程中,人和人之间进行的 劳动能力的交换或合作,这种合作关系才能 把一个具体的劳动产品生产出来;另一方面 是指,在整体的社会劳动过程中,不同劳动 产品所有者之间进行的劳动产品的交换或合 作,只有这种合作才能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活 动正常运行。
9
2、实践活动是人和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 础。物质生产活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人类 社会的一切其它活动都是建立在物质生产活动 之上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以物质生产活动 为基础的。
3、实践活动是社会关系或社会结构形成的根 源。物质生产活动使人和自然之间建立起了一 种特殊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社会交往活动, 人和人之间建立起了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 想关系;这些关系就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精简考点】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知识框架图

【精简考点】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知识框架图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实践与认识 1、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2、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2、真理的检验标准
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垄断产生的原因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垄断的实现形式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垄断资本主义
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的形成与发展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垄断资本扩展的经济动因
垄断资本在世 垄断资本扩展的基本形式
界范围的扩展 向世界范围扩展的社会经济后果
垄断资本的国际组织
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规律及特殊形式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在历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史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历史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 底线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认识论)
实践的本质
实践的基本结构: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中介
物质生产实践
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社会政治实践
实践论
科学文化实践
实践的新形势:虚拟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在认识活动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五章 社会的物质基础

第五章    社会的物质基础

(三)反对“人口决定论” 主要代表人物:马尔萨斯(英国) 主要观点:认为人口状况是产生社会问
题的根本原因 错误实质: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四)目前世界及我国人口状况与政策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
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一)生产方式的含义
就是人类向自然界谋取生活资料的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
渗透性因素 准备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
1、劳动者:
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并从事生产 实践的人。
包括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 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具有能动性和革命性的
因素 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
2、劳动对象:
在生产中被加工制作的一切对象 分为两类——未被加工过的天然存在物
(3)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具体发展进程和道路。 因为:
社会具有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地理环境只是它的 必要条件
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社会生产才能对人类社会发生作用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社会因素的制约(生产
力水平、生产关系性质、社会制度性质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
(二)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
1、艺术: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典型形象来反映社会生
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艺术的功能:审美;认识;教育;娱乐等功能。 2、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
内心信念的力量,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 行为规范与伦理观念的总和。
道德的功能:进步高尚的道德——
能规范人们行为,培养人们高尚思想品质,提高国民思 想道德素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
(一)社会意识的构成
个体意识 从主体上划分
群体意识 社会心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精选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精选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精选4篇)【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及地位;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5. 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观和方法论。

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及地位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地位。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 辩证法唯物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观点。

2.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及其观点。

3. 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和历史观。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剩余价值论及其理论内容。

2.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3.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第四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1. 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2.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3.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观和方法论1. 马克思主义总体观的内涵。

2.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

3.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篇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产生和发展;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和内涵;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社会科学方法;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核心概念和特征;5.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和实践经验。

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产生和发展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

2.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3.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和内涵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和内涵。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作用和特点。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思想和世界观。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社会科学方法1. 唯物辩证法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

大一思政第五章笔记

大一思政第五章笔记

大一思政课程笔记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辩证法:矛盾普遍存在,事物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

-阶级斗争: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迈向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2. 伦理道德:
-伦理学基本概念:伦理学研究人类行为的道德价值和规范。

-伦理价值观:道德的根本价值取向,如自由、平等、公正等。

-道德规范与道德行为:道德规范是人们行为准则的规定,道德行为是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

-个人与社会责任:个人应当承担起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

3. 政治理论:
-政治学基本概念: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

-国家与政府:国家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政府是国家的管理组织。

-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政治体制是国家政权的运行方式。

-民主与专制: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专制是权力集中在个人或少数人手中。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素。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观。

-诚信、友善、团结、奉献:塑造良好社会风尚的核心价值观。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弘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 史进程
第一节
资本主义 第二节 第三节 趋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竟争发展



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 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 化的特点及其实质; ·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 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 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其对外扩张和掠夺大大加快了产业资本国
际化,促进了经济技术交流和资源配置的 国际化进程。 其遍布世界各地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经 济上控制所在国市场和原料,掠取高额利 润;政治上为维护自身利益,干预所在国 内政,是世界不安宁根源之一。
(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垄断资本统治的基本经济特征: (1)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2)是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3)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4)瓜分世界市场的国际垄断同盟形成; (5)最大列强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
跨国公司统治
在两个或更多国家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由母公 司进行有效控制和统筹决策,从事跨国界生产经 营活动的经济实体。 ——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

跨国公司的特点:规模巨大,以一国资本为主; 掌握大量前沿科技成果;活动范围以全球为战略 目标;以公司长远利益为决策依据;实行统一领 导、分散经营的管理体制。
自由竞 争
科技革命
生产 集中
生产集中是指随着竞争和危机的发展,尤其 是股份公司的发展使生产要素和社会产品日益集 中少数大企业,它们在社会生产中占有较大份额
科技革命
自由竞争
经济危机
生产 集中
股份公司 兼并、联合
垄断利 润而结成联盟,以控制和操纵某些部门的生产 和销售市场。


教学要点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特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资本输出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 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难点: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曲折性
教学关键词

垄断资本主义 金融资本 垄断利润 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 经济全球化 资本主义发展趋势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自由竞争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各商品生 产者为了争夺有利生产和销售条件,所进行资本 自由转移,不受限制的竞争

垄断价格实质是对社会财富作出有利于垄断资本 家再分配的工具和手段。
垄断统治的实质是获取 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 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获得的大大超过平 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利润的来源:
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剥削 对非垄断和中小资本家的部分利润的获取 利用国家政权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国民收入再分配 对别国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海外财富的掠夺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企业经 营全球化
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增强 垂直型国际分工发展为水平型分工
1. 生产全球化
世界性的
生产网络
英国
法国
要为 由什 许么 多一 国架 家飞 共机 同 产 ?
德 国
荷兰、比利时
西班牙
流通领域中国际交换的范围、规模、 程度增强 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全球贸易快速增长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加
快、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情 况下,把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等活 动紧密联系在一切,使各国各地区之间 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开放的过程 和趋势。
经济全球化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 区别

第一,国际化是与产业革命、工业经济相适应; 全球化自然与信息经济的发展相联系。 第二,国际化是以垂直型分工为基础;全球化 则是以水平型分工为基础。 第三,国际化反映的是以商品交换和资本流动 为主的经济交往方式;全球化反映的是各种生 产要素流动的经济交往方式。 第四,国际化主要以国家为国际经济联系的主 体;全球化是在以国家为国际经济联系的主体 外,跨国公司成为更重要的主体。
(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垄断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垄断并没有消除 竞争,而是与之并存。 垄断时期存在竞争的原因: 垄断没有消除商品经济; 垄断统治不能囊括所有的部门企业; 垄断组织实力变化会引起新的竞争。
垄断阶段竞争的形式: 垄断组织内部; 垄断组织之间; 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等。
垄断阶段竞争的特点: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许多新变化和发展: 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私有制范围内不断进
行调整,出现了资本占有社会化的趋势;
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形式趋于完善;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改良 的措施,使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相 对缓和。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

30年 代危 机期 间排 队领 取食 品的 美国 饥民
★1929年美国大危机时的场景:图中的牌子上写道:“100 美元可买下这辆轿车,在股市上丧失了一切,急需现 钞。”
★1929-1933年期间美国农场主
销毁“过剩”牛奶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 形式和实质 1. 国家所有直接经营企业 2.国家和私人共有合营资本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征具有经
常性、广泛性、持续性和稳定性。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第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更大范围内支
配生产资料。 第二,经济波动的加深要求借助国家政府 力量采取反危机措施。 第三,社会各阶级和阶层之间的矛盾要求 国家协调利益分配。 归根到底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 义私有制基本矛盾激化的产物。


归根是来源于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价值 和剩余价值转化。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
政权相结合,服从于私人垄断统治利益的 一种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一战前的
产生形成时期;到二战结束初期的不稳定 发展;二战后至今的广泛发展。
资本输出成为金融资本利用大量“过剩资
本”,到国外寻求投资场所,以获取巨额 垄断利润的重要手段; 是金融资本剥削和掠夺经济落后国家的坚 实基础; 是金融资本向外进行经济扩张、争夺世界 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有力手段。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扩展 的后果:
从资本输出国看:
带来高额利润和利息、缓解了国内的矛盾和危机
2. 贸易全球化
网络贸易(电子商务)的出现与发展
国际直接投资超过国际贸易
金融自由化
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
3. 金融全球化
金融创新活动的不断涌现

国 际 信 贷 市 场
国际金融市场
国 际 债 券 市 场 国 际 股 票 市 场 国 际 外 汇 市 场
具国 市际 场衍 生 金 融 工
1.跨国公司从事各领域生产经营活动;
经济全球化福利的分配很不平等 • 经济全球化更青睐于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 处于国际 在国际经济 分工的制 交往中所获 高点 得的利益必 然多于发展 中国家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经济的达到相互依存的高 度,在带来活力和机遇的同时,也向世界各国的经 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 推动作用
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 在世界范围内流动
生产网络化的体系形成 投资外向化日益凸现 贸易自由化的范围扩大 金融国际化的进程加速
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 广泛传播和应用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 消极作用
把市场经济的矛盾扩展到世界范围
把资本的动机和目的扩展到世界范围
把一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扩展到 世界范围 把一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两极分化扩 展到世界范围
(二)垄断资本在世界范 围的扩展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扩展的动因:进行
资本输出获取高额利润;技术输出争夺
国际市场;确保原料和能源稳固来源;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 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商 品资本输出; 从资本输出的来源看: 私人资本输出;国家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的重要意义
竞争的主体垄断资本家; 竞争的目的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手段是凭借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
形式为式样包装、技术专利和广告等非价
格;范围是在国内和国际市场; 程度更为激烈和持久;后果是破坏作用严 重。
(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垄断资本主义是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
治。 工业垄断基础上银行资本也由集中走向垄 断,此时银行的新作用由普通借贷款的中 介人,变成操纵社会经济活动的万能垄断 者。

(三)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后果
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地 理 大 发 现 殖 民 掠 夺
第 一 次 科 技 革 命 东 方 从 属 于 西 方
第 二 次 科 技 革 命
殖 民 地 附 属 国
第 三 次 科 技 革 命
穷 国 与 富 国 的 分 化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
3.国家调节和控制下的垄断资本
4.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经 济起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克服私人垄断资 本狭隘界限、适应并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缓和劳资矛盾、加快了经济现代化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