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笔记

合集下载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美】劳伦·B.阿洛伊第一章,变态心理学:历史上的观点一.变态心理学定义:马厄指出,有四种基本分类,→1,对自己无益,而且伤害到自己或他人的行为。

→2现实适应不良——例如,深信别人没有的信仰,感觉到别人无法感知的东西。

→3情绪反应和个人的情况不相称。

→4古怪的行为——行为变换没有规律且难以预料。

二.摘要(1)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变态行为的定义是不同的。

普遍接受的定义是:违反社会准则或违背正常行为的准则,这些行为从统计上来看是偏离正常范围的行为,并让自我感觉不好或不适应,这样的行为称为变态行为。

(2)对于不同文化、种族、性别和年龄来说,心理变态会有不同的结果。

不同的人群对不同障碍的发病率是不同的,他们体验和表达疾病的方式也有区别。

他们也可能采取会影响诊断的不同标准。

(3)就像变态行为有很多定义一样,对他的解释也各种各样。

从医学角度来看,变态行为就像生病:即使生理器官病变不是精神障碍的必然条件,但精神障碍仍然被作为疾病来诊断和治疗。

神经科学对医学模式进行了修正,力图寻找出精神病人在生理上与正常人不同之处,但否认生物起因的唯一性。

(4)心理学理论认为变态行为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最著名的心理理论有心理动力学,强调童年期潜意识的冲突;行为主义,关注不恰当的条件刺激;认知理论,聚焦于对自身和环境不良的认知方式;人际关系理论,认为行为变态是人际关系混乱导致的;社会文化观理论,则偏重于社会对行为和诊断的影响。

(5)社会决定了变态行为的治疗方法,以及诊断变态行为的标准和社会对变态行为理解。

(6)自从20世纪60年代起,心理学家开始研究预防,或如何避免导致变态的最初环境变化,包括家庭和个人。

这些因素包含在一级预防里,一级预防试图影响整个群体。

二级预防是降低高危人群的发病率。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答案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答案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答案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无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第1章概论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临床心理评估与分类诊断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精神分裂症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心境障碍与自杀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焦虑障碍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进食障碍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物质滥用与依赖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心身疾病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人格障碍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性和性别认同障碍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儿童心理障碍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心理异常与社会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
附录:国内外心理学经典教材简评。

变态心理学笔记整理

变态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概论■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的异常活动及其原因。

通过对异常心理现象进行分类和解释,阐明心理异常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原因和规律,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即研究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区别:精神疾病的特点:1.现实检验能力严重受损2.社会功能严重受损3.缺乏症状自知力精神疾病分为功能性精神病和器质性精神病,属于精神病学讨论的范畴;心理障碍只有功能性心理障碍,属于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五章心理障碍的评估与诊断Ⅰ■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通过各种手段对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主要是行为)进行取样和描述,进而综合各种信息所做出的系统评定和判断。

■评估心理障碍的常用方法:1.会谈法2.调查法3.观察法4.心理测验及临床评定量表(每种测评工具的使用范围要弄清楚)5.神经系统和实验室检查■心理障碍的评估流程:当前主要问题—>初步的评定方案—>会谈、测量、行为观察、其他检查—>归类、评价—>干预、治疗—>反馈Ⅱ■心理障碍的分类方法:一是按心理过程来区分,分为认识过程障碍、情绪情感障碍和意志行为障碍;一是从病因和症状的角度来分,属于医学的分类方法,以以下几个诊断分类系统为代表。

■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1.ICD-10 国际疾病分类MD-3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共分10类,诊断顺序如下:1)确定有无异常2)躯体与异常有无关系3)异常情况分类(大类)4)在类别下诊断名称(具体到病名)3.DSM-4 美国精神病学会心理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其主要内容为:这些分类又分为五个轴,按轴的顺序进行诊断:它可能会影响精神障碍的诊断处理和预后*轴1、2为症状诊断,轴3、4为病因诊断。

*CCMD-3和DSM-4的区别:前者没有将人格障碍独立出来,后者将人格障碍独立出来,这样,医生就可以知道那个病人在患有某种精神障碍的同时是否还患有人格障碍。

■心理障碍的诊断过程:个体心理评估(看正常还是异常)—>对照CCMD-3—>个体归类■心理障碍的界定: 1.统计上罕见2.违背社会规范(没有明确目的动机,做出违背社会规范和法律的事)3.个人感觉不适4.行为反应不良5.医学及症状学标准必须综合使用上述5条标准,否则是片面的。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第一章、绪论一、心理障碍与病理心理学1、心理障碍是一种不被某种特定文化所期待或非典型的行为反应,常常表现为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并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而出现。

定义心理障碍的三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2、心理障碍的基本元素:•痛苦(suffering)•适应不良(maladaptiveness)•不合理(irrationality)•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unpredictability and loss of control)•少见的和非传统性(rareness and unconditionality)•观察者不适(observer discomfort)•违背标准(violation of standards)3、心理状态:主要包括两大类:心理正常和心理不正常从临床心理学角度出发,划分为:①心理健康(健康心理);②心理不健康(不健康心理):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部分可疑神经症③心理不正常(异常心理):变态人格、神经症、其他精神障碍4、判定建议注意判定标准的社会性,注意判定标准的主观性,注意判断这的不同角度,不要给自己贴标签。

二、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是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要对行为异常的各种表现加以描述、分类和解释,还要尽量阐明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其研究的理论任务是帮助揭示正常心理活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实践任务是促进人类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

三、变态心理的定义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 disorder),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理论一、生物学理论1、生物理论学家认为异常行为是脑和身体其他系统的功能失调的结果。

他们主要从遗传基因和神经科学的角度解释行为异常的现象。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答案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答案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无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第1章概论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临床心理评估与分类诊断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精神分裂症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心境障碍与自杀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焦虑障碍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进食障碍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物质滥用与依赖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心身疾病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人格障碍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性和性别认同障碍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儿童心理障碍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心理异常与社会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详解
附录:国内外心理学经典教材简评。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概论概述:变态心理学,又称异常心理学。

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

工作重点:描述: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

发现原因:考察生物、心理、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等。

治疗:不同治疗的途径及效果等。

几个概念的区分神经病(neuropathy)精神病(psychoses)神经症(neurses)心理障碍(mental-disorders)正常与异常的界定标准下面那些行为是异常的?一位男性与另一位男性在街上见面时互相亲吻。

(正常)一位妇女在喃喃自语。

(可能正常)一个年轻人在奋力砸碎一座文物雕像。

一位年轻女性连续多日拒绝进食。

一位中年男性披头散发手舞足蹈地对天大声呼喊。

以经验为标准;以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为标准;以统计个测量结果为标准;以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为标准。

变态心理学的历史变态心理学在古代历史早期的解释:埃及、早期的希伯菜人和希腊人的观点;Hippocrates(希伯克拉底)的观点;Galen(盖伦)的观点。

中世纪的情况:巫术(witchcraft);对于女巫的迫害。

治疗:驱魔;冒险式治疗;其他治疗。

变态心理学的诊断、评估方法观察法:实验观察、自然观察;会谈法:结构式、非结构式;心理测量:各种临床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

科学的研究包括下列几项内容:1、明确研究问题;2、提出研究假设;3、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4、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分析;5、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并得出对假设的结论(徐淑莲,1989)。

采用实验法进行的实验是在良好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研究。

研究包括实验组、对照组,并通过控制其他无关变量,使得自变量的变化可以引起因变量的改变。

实验法研究例子返回抑制(IOR)是指对原先注意过的物体或位置所作的反应表现出的滞后的现象。

研究的假设为:1、与正常被试不同(正常被试在200--300毫秒出现返回抑制现象)。

精神分裂症被试返回抑制现象消失或延迟;2、不同类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返回抑制效应不同。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什么是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又称病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智力,意志活动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其原因;对这些异常进行分类和解释,阐明心理异常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原因和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简单地说,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异常的实质,即异常心理的原因、机制和心理结构问题。

(2)正常和异常的区别以及判断标准。

(3)心理异常的分类和表现特点。

(4)解释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都以各种学派对正常人格的观点为基础。

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联系与区别:变态心理学偏重于对异常心理活动规律性的认识,并为心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这种认识对精神病学也是一种有益的促进。

而精神病学侧偏重于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和预防,它也是变态心理学的基础之一,它的临床实践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和假设。

心理异常的类别与范畴:(1)严重的心理异常;(2)轻度的心理异常;(3)心身疾病;(4)心身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但无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基础,也无明显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组疾病;(5)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6)行为偏离和人格障碍;(7)药物依赖及儿童青少年障碍。

严重心理异常与轻度心理异常的区别严重心理异常轻度心理异常精神病症状重轻社会适应丧失(严重适应不良)部分丧失人格改变明显部分自知力没有有主动求治不会会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心理异常的实质:首先,异常的精神活动的是大脑机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也有其物质基础。

其次,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即大脑的发展水平越高,症状就越丰富,但这种观点不应把大脑的高级机能和低级机能截然分开,两者是有机联系的。

再次:从反映论的角度来看,心理异常是不健全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应,所有症状都来源于客观现实,取材于现实生活。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变态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意志行为活动、智力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所以也可以说,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不仅要对心理异常的各种现象加以描述,进行分类和解释,而且要试图阐明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二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个案调查法实验法:病程实验病程的治疗儿童自然实验动物实验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法:心理测验评定量表和行为评定法三判别心理异常的指标:统计学指标社会适应性指标以个人经验为指标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生理和组织的检查指标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验的检查指标四心理行为异常表现的类别(六):1行为和人格偏离以及不良适应性反应2特殊意识状态3轻度心理异常4心身障碍或称心理生理障碍5大脑病患及躯体缺陷时所表现的心理行为异常6严重的心理异常五变态心理学与相关学科(一)变态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我国心理学倡导人丁瓒曾提出这一学科的任务:是以心理学特征基本规律的知识来帮助医学阐明疾病的发生和痊愈等问题,更全面地揭示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科学原则。

(二)变态心理学与精神医学六、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历史简述(一)中国古代的记载1我国古籍中的变态心理学思想2.我国古医籍中的变态心理学思想成书的《素问》和《灵枢》,合称《内经》(二)西方变态心理学研究历史简述阿克列比亚德首先使用“心理障碍”与“心理缺损”等名称,而另一位医生格伦区分了“感觉病症、记忆病症心理错乱等三种类型的障碍现代变态心理学经历了几次变革,从黑暗愚昧走向复兴的比奈尔时代的变更;从思辨走向实验的克雷丕林的变更;从病人的外部走向病人内心的弗洛伊德的变更;从医院走向社会(社区)的阿尔比和卡普兰等人的现代的变更。

二章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基础心理活动一方面受人体,特别是大脑生理,生化机制所制约,另一方面受其社会实践环境所制约,这是心理现象赖以产生和变化的物质根源。

《变态心理学》章节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 变态的定义及其历史1、判断一个人的具体的思想和行为是否变态,诊断专家们常常会意见不一致。

2、判断一个行为或一个人是否是变态的元素是:①痛苦;②适应不良;③不合理;④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⑤少见的和非传统性;⑥观察者不适;⑦违背标准。

3、痛苦:①变态使人痛苦;②此外,痛苦不是变态的充分条件;③痛苦是变态性质的一个基本元素。

痛苦发生的情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是变态的。

4、变态心理(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5、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行为3个方面功能的损伤。

6、心理和行为功能紊乱必须是伴随痛苦而产生的,这一点是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成分。

7、功能损伤这个概念是非常有用的,虽然它并不能够完全让人满意。

8、值得提醒的一点是:对于理解和治疗心理障碍来说,考虑种族、文化差异是很重要的。

9、判断变态时应注意的几点:①判断的误差;②观察者之间的分歧;③观察者和行为者之间的分歧;④不要轻易下诊断。

10、在我国,13亿人口中大约只有2万名精神科医生。

而在美国,2.5亿人口中有20万名精神卫生专业人员。

11、早期对变态成因的认识:①超自然的解释:在史前社会,万物有灵论(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有灵魂)的信仰被广泛传播,心理障碍常常被归因于万物有灵论。

②生物学原因:a把心理上的疾病归于躯体。

b对生物学观点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包括:希波克拉底、梅迪以及心理障碍是由生物学因素引起的观点。

c希波克拉底和盖仑思想中的一个更有意思并很多影响的理论是心理障碍的体液理论。

希波克拉底假设,正常的大脑机制涉及四种体液:血液、黑胆汁、黄胆汁和粘液。

③心理学原因:a催眠b从梅斯梅尔到弗洛伊德:19世纪末期,催眠作为一种治疗癔症的方法在欧洲和美国被广泛地使用。

12、18世纪末期,精神病患者被当作动物对待的观点遭到了批评。

尽管不是十分有效,但却加速了人本治疗的进程。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笔记

目录第一章正常与异常重性精神病 (4)一、正常异常的界定及标准 (4)(一)概念 (4)(二)变态心理的界定。

(4)二、重性精神病界定 (4)第二章焦虑障碍→集病群 (4)一、焦虑分类、特征。

(4)(一)弗洛伊德:焦虑是危险引起的一种主管情感状态。

(4)(二)焦虑的特征: (5)(三)焦虑的作用。

(5)(四)补充知识。

(5)第三章恐怖症 (5)一、恐怖症(恐惧症) (5)(一)概念: (5)(二)特征 (5)(三)集病群:广场恐怖、社交恐怖、单纯恐怖。

(5)二、强迫症 (6)三、惊恐障碍(惊恐症) (7)(一)概念: (7)(二)临床表现: (7)(三)病因: (7)(四)治疗: (7)四、广泛性焦虑障碍GAD (8)(一)概念 (8)(二)病因 (8)(三)治疗 (8)五、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8)(一)概念:对创伤经历的延期的、适应不良的反应 (8)第三章心境障碍(情感障碍) (9)一、概念: (9)(一)包括抑郁障碍(重性抑郁障碍和心境恶劣障碍) (9)二、单项情感障碍 (9)(一)重性抑郁障碍:majior depressive disorder (9)(二)心境恶劣障碍:DSM-5诊断 (9)(三)抑郁症和心境恶劣障碍 (9)(四)病因 (9)三、双相情感障碍:Ⅰ型、Ⅱ型 (9)(一)以躁狂症交替发作为特点,一般持续数周到数月。

(9)(二)完全的躁狂发作:情绪高涨超过一周,社会功能受损。

(9)(三)双相Ⅰ型 (10)(四)双相Ⅱ型障碍: (10)四、环性心境障碍: (10)五、心境障碍治疗 (10)六、心理治疗:自知力仍存在的患者。

(10)第四章进食障碍 (10)一、厌食症和贪食症 (10)(一)特征 (10)(二)贪食症、神经性贪食 (10)(三)厌食症、神经性厌食 (10)四、病因 (11)五、治疗 (11)(一)生物医学治疗 (11)(二)心理治疗与干预 (11)第五章人格障碍 (11)一、定义 (11)二、诊断要素 (11)三、分类: (11)(一)类型A:行为古怪和反常、独处 (11)(二)类型B:行为戏剧化,情绪化或怪癖,喜欢被关注。

《变态心理学》笔记和名师钱铭怡习题详解

《变态心理学》笔记和名师钱铭怡习题详解

《变态心理学》笔记和钱铭怡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概论1.1复习笔记本章重点:1.变态心理学、心理异常和心理障碍的概念;2.变态心理的评价标准;3.变态心理的研究方法;4.实验法的分类;5.案例研究的优缺点。

一、变态心理学的有关概念(一)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1.变态心理学的定义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译异常心理学,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2.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描述现象:描述心理障碍的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2)发现原因: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等方面看异常心理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3)治疗干预:探讨对心理障碍进行干预的不同的理论观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等。

(二)心理异常、心理障碍与其他相关概念的比较心理异常或行为异常这种用词方法是公众和专业人士均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说法。

心理异常一词可能更多地用于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而行为异常更加偏重表述个体外显行为的异常现象。

1.神经病神经病是指当个体的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时个体表现为神经系统的不同的疾病,它属于临床医学中神经病学研究的范畴。

2.精神障碍精神障碍,又译心理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或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老年痴呆等,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

3.精神病精神病即指精神障碍中患者的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的接触的一组情况。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妄想障碍)和某些(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

精神病有三个特点:①现实检验能力严重受损;②社会功能严重受损;③缺乏症状自知力。

精神病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

4.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精神病学从医学的角度研究各种障碍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及规律,并采用以医学手段为主的治疗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进行治疗;而变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对不同障碍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采用心理治疗的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进行干预。

自-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

自-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

第十二章老年期精神障碍1谵妄神志错乱、迷惑、语无伦次、不安宁、激动等特征并时常带有妄想或幻觉的暂时性神经失常识记2痴呆是认知功能全面的、逐渐的衰退,经常伴有抑郁、兴奋和冷漠等心理和情绪的改变。

痴呆的主要类型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3遗忘症的主要类型分为:局限性、器质性、情感性、癔症性、心因性、情节性及发作性全面性遗忘。

遗忘症的临床描述(1)记忆损害,尤以短时记忆(学习新鲜事物)的损害比近记忆损害(顺行性和逆行性遗忘)明显; (2)无即刻记忆(如数字广度测验)损害、意识障碍、注意障碍,或完全性痴呆;(3)躯体、神经系统,及实验室检查证明有相关脑损伤或脑部疾病史(非酒精所致脑病);(4)虚构、自知力缺乏、情绪改变、意志减退(如缺乏主动性),有助于诊断,但并非必需。

1老年期心理障碍的生理易感性领会1器官老化导致的生理改变2大脑结构功能的改变3激素分泌水平的变化2老年期心理障碍的心理易感性1认知发生改变2情绪健康受到影响3社会支持的失去4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有积极的影响3引起痴呆的可能原因1生物因素(1)神经元异常(2)乙酰胆碱水平低下(3)铝含量增多(4)遗传2心理社会因素(1)个人生活方式(2)脑损伤和营养不良(3)教育成就1谵妄的诊断标准简单应用1.感觉阈值增高,对外界刺激反应减弱,知觉清晰度降低,对周围环境感知模糊。

2.注意转移(尤其是主动注意),集中和维持注意的能力减退。

3.定向障碍,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及自我定向障碍。

4.至少有下述症状之一:(1)错觉或幻觉。

(2)理解困难或错误,或言语不连贯,或思维结构解体,或回答不切题。

(3)精神运动性兴奋或迟滞,或紧张综合征。

(4)睡眠醒觉节律紊乱,有失眠或嗜睡。

(5)瞬间铭记和回忆困难。

5.起病急,症状持续时间短,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天,且在1天内轻重常有波动,病情缓解后对病中的经历常有部分或全部遗忘。

2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准1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的脑退行性变性疾病。

笔记4-变态心理学

笔记4-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第一节简史社会人群分为心理正常的群体和有精神障碍的心理异常群体。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

变态心理学,着重在:研究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个体心理差异;环境对异常心理。

的影响。

精神病学,着重在: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病学的预防和康复。

简史变态心理学是西方科学发展的产物,始于公元前400年左右。

古希腊希波克里特提出体液说,。

包含了“心理是脑的机能”的雏形。

1861年,布罗卡,大脑额下回,运动性失语症。

帕斯德“细菌理论”。

心理异常的理论流派<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的两个命题和五个推论两个命题:●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五个推论:●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力比多;●幼年性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口腔欲,肛门欲,生殖器欲。

●心理结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对应的人格是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人的防止焦虑的能力:防御机制;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异常的缘由?接受的刺激太少或者太多,都会使性心理的发展受挫,使性心理退化或者固着。

本我和超我的冲突,是我们体验焦虑。

压抑<行为主义>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说明人的异常心理。

通过实验神经症的模型说明心理冲突的神经机制。

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区别在于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度或者精细特征性上的区别。

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兴奋和抑制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提出“潜能”;第二节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正常心理的三大功能:●适应环境;●人际交往;●认识客观世界;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区分一、标准化区分(李心天)●医学标准:把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对待。

●统计学:常态分布的两端;●内省经验:病人和内省经验和观察者的内省经验;●社会适应:社会功能受损;二、心理学的区分(郭念锋)●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人格的相对稳定性●自知力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一、变态的七项标准1. 痛苦或功能不良:个体经历痛苦或功能不良进而造成身体或心理衰退的危险或丧失行动的自由。

2. 不适应症:个体的行为方式妨碍了目标的达到,无利于个人的幸福,或者严重扰乱了他人的目标和社会的需要。

3. 非理性:个体的行为或言语方式是非理性的或不能被他人所理解。

个体若对事实上不存在的声音有反应就是非理性行为。

4. 不可预测性:个体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行为都是不可预测的和无规律的,好像有一种不能控制行为的体验。

5. 非惯常性和统计极端性:个体的行为方式在统计学上处于极端位置且违反了社会认可或赞许的标准。

6. 令观察者不适:个体通过令他人感到威胁或遭受痛苦而造成对他人的不适。

7. 对道德或理想标准的违反:个体违反了社会规范对其行为的期望。

二、正常与异常的界定标准1.文化相对性标准:某种社会文化背景对何为正常行为有所规定,异常行为则是对这些规定的背离。

2.少见标准:异常就是那些少有人表现的、或自己以前也很少表现出来的那些行为3.不舒服标准:某人极力想摆脱自己正表现出来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带来了不适感。

4.精神疾病标准:由于罹患了精神病而表现出来的行为。

5.适应不良标准:该行为使人遭受生理或精神的不适,影响了日常的功能,使其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无法与现实环境进行有效接触。

三、心理异常理论模型1. 生物医学模型(2018已考)遗传、神经递质、生物病原体、脑损伤。

2. 心理动力学模型像生物学取向一样,心理动力学模型认为心理病理的原因位于个体内部。

行为通常是由人们意识不到的那些驱力和愿望所驱动的,心理病理症状的根源在于无意识冲突和观念之中,如果无意识中有冲突而且充满紧张,一个人就会被焦虑或其它障碍折磨。

这些精神冲突大多数是由于本我那种非理性的寻求快乐的冲动与超我强加给人的内化的社会限制的争斗所造成的。

自我通常是这场争斗的仲裁者。

但是它执行此功能的能力可能由于童年期的异常发展而被削弱,个体尝试用压抑和否认等防御机制,逃避由于动机冲突引起的痛苦和焦虑。

变态心理学备考笔记

变态心理学备考笔记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第一章.变态心理学概论一.概述二.工作重点三.概念的区分四.正常与异常的界定标准五.历史六.诊断与评估方法七.研究方法一.概述: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是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

二.工作重点:描述: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发现原因:考察生物学、心理学、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等治疗:不同治疗的途径及效果等三概念的区分:神经病,精神障碍,精神病,心理障碍心理障碍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包括:广义的概念和狭义的概念英文:psychological disordersmental disordermental illnessinsanity四.正常与异常的界定以经验为标准以病人自己的主观体验为标准治疗者或研究者对异常现象的主观判断以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为标准是否符合社会规范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以统计和测量结果为标准以全体人群中具有某种特征的人数分布为依据以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为标准医学模式常用标准评价各标准均不完美,常需要结合使用目前常常以病因与症状的诊断标准来判定常用诊断标准:CCMD-3 DSM-ⅣICD-10中国CCMD-3的诊断标准: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2001包括:症状标准严重标准病程标准排除标准美国DSM多轴诊断系统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VI(1994,2000Axis I Clinical disordersAxis II Personality disorders, mental retardationAxis IIIGeneral medical conditionsAxis IV Psycho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Axis V 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ing世界卫生组织ICD-10的诊断标准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ProblemsICD-10(1992包括各科疾病,第五章为精神障碍CCMD系统在许多方面于ICD系统相似五.历史变态心理学在国外的历史变态心理学在中国的历史1.变态心理学在国外的历史早期的解释埃及、早期的希伯莱人和希腊人的观点Hippocrates (希波克拉底的观点Galen(盖伦的观点中世纪的情况巫术(witchcraft对于―女巫‖的迫害医学、生物学的解释德国精神病学家Emil Kraepelin(克雷丕林,1855-1926的工作其他人的观点和工作心理学的解释催眠术(hypnotism的发展与争论心理分析行为治疗与认知治疗治疗―驱魔‖ (exorism冒险式治疗(heroic medicine其他治疗医学的治疗对于精神病人的管理囚禁收容解放精神病人的运动心理卫生运动2.变态心理学在中国的历史超自然的解释中医的解释与医学的治疗中医中的心理治疗思想诊断和评估方法观察法会谈法心理测验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调查性研究第二章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The theoretical models of abnormal psychology 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一.生物学模型二. 心理学模型一.生物学模型:遗传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对生物学模型的评价1.遗传的影响:基因遗传不仅影响人的身体特点,也影响行为。

变态心理学-课堂笔记

变态心理学-课堂笔记

变态心理学-课堂笔记耿文秀博士华东师大心理系病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偏离常态的各类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对社会适应功能的损害及其干预、矫治和预防。

目录第一章研究和对待“异常”行为的历史进程第二章心理异常、心理障碍或心理疾患的病因学研究第三章临床评估、诊断及心理治疗第四章焦虑障碍第五章心境障碍第六章精神分裂症第七章与发展相关的障碍第八章进食与睡眠障碍第九章人格障碍第十章老化与认知障碍第十一章化学物质成瘾障碍第十二章同性恋、性别认同障碍与性行为异常第十三章生活应激与应付第十四章抗精神疾病药物第一章研究和对待“异常”行为的历史进程第一节对“异常”行为的界定1、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认定:超凡脱俗?怪异?精神疾患?1、《离骚》:屈原——颛顼后裔,名正则,号灵均。

在屈原时代,与世人太不合拍,当时人们可以把他看作怪人2、“纫秋兰以为佩高余冠之岌岌矣,长余佩之陆离”3、庄子:妻死鼓盆而歌4、“竹林七贤”:阮籍,大醉于嫂伴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特立独行/非“中庸之道”跨文化/跨时空差异“异常”行为遭遇的羞辱/诋毁/排斥对于不同文化对于不同行为有不同的认定,是一个动态,有时空的差异。

2、统计学标准:(相对客观)(1)心理测量/标准量如:人格,智商,有量化标准第1页共66页(2)所谓障碍/困惑/痛苦/发作频率(关注)(3)所谓障碍/困惑/痛苦的持续时间(4)所谓障碍/困惑/痛苦症状的项目多少如各方面都有郁闷,应考虑是否是障碍,困惑3、理想模式标准:(1)官方提倡(2)社会主流文化的赞赏/认可(3)绝大多数的人接受/模仿(4)自我认同/遵从4、功能标准:(1)生理功能:生理检测指标(2)心理功能:心理测量指标(3)社会适应功能:社会操作标准第二节从古代到中世纪的蒙昧与黑暗1、人类早期对“异常者”的敬畏“魔鬼附身”通灵——沟通上天/人世间/地府古代人认为月亮、星辰、潮汐、山川精灵、地狱、魔鬼等都可能使人“发疯”。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

绪论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冬季和意志行为活动、智力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工作重点:变态心理学不仅要对心理异常的各种现象加以描述,进行分类和解释,而且要试图阐明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待定】?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自然观察和控制观察)2、个案调查法3、实验法(病程实验,病人的治疗性实验,儿童自然实验,动物实验)4、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法(心理测验,评定量表和行为评定法)判别心理异常的指标:1、统计学指标2、社会适应性和评价的指标3、以个人经验为指标4、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生理和组织的检查指标,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验的检查指标)CCMD-3的主要分类:0、器质性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4、疮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童年和少年期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第二章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基础中枢神经递质:1、乙酰胆碱2、儿茶酚胺3、去甲肾上腺素4、多巴胺5、5-羟色胺6、r(伽马)-氨基丁酸7、神经肽第五章认知心理障碍错觉:是一种对客观事物歪曲的感知,即把客观外界存在着的某种事物感知为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

幻觉:是一种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官而出现的一种虚幻的感知体验,即外界环境并不存在某种事物而主体却坚持认为感知到该事物的存在。

幻觉相关:幻觉也可以在正常人身上见到。

不过对正常人来说一般都是片段的,持续时间也很短,如果反复出现大量的幻觉或持续时间很长就应看做是病理状态。

作为病理过程的幻觉,按其内容的性质来看,可以是肯定的,中性的,否定的与命令性的。

分类:1、按照感知器官的不同,幻觉可以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唤触以及内脏和本体感受器的幻觉等。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第一章绪论识记:1、变态心理的概念和标准概念:一般认为,变态心理也称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定义心理障碍的三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2、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的10中分类(0)器质性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病性障碍(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领会:1、变态心理评估的几种方法:(1)临床访谈法:临床访谈帮助临床工作者收集个体在行为、态度和情绪方面的信息,以及有关个体的总体生活状况和当前问题的资料史。

它是大多数临床工作的核心。

包括精神状况检查、无结构访谈、结构访谈三种形式。

(2)行为评估:指在特定的情境下评估个体的思维、感觉和行为。

(3)身体检查:进行身体检查室因为身体状况的异常有时候与心理上的障碍有关。

(4)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用来收集与个人有关的心理功能信息的工具,它包括特定的与某种障碍有关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方面的测验,以及更广泛的测量人格特点的测验。

(5)生理心理评估:是对大脑结构及其功能的更加精确、更加全面的评估方法。

(6)脑成像技术:通过脑成像技术能够得到大脑组织和结构的清晰的“图像”。

2、心理障碍的多维综合模型与经典的4大心理学派对变态心理的基本观点(1)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派主要关心的是心理动力(有意识或无意识)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

他们认为,人内部的欲望和动机是一些相互冲突的力量,如果冲突解决的不好或未得以解决,他们就会引起焦虑、悲伤,人们将通过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以免除这些焦虑和悲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626 变态心理学考点串讲第一章绪论识记:1、变态心理的概念和标准概念:一般认为,变态心理也称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定义心理障碍的三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2、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的10中分类(0)器质性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领会:1、变态心理评估的几种方法:(1)临床访谈法:临床访谈帮助临床工作者收集个体在行为、态度和情绪方面的信息,以及有关个体的总体生活状况和当前问题的资料史。

它是大多数临床工作的核心。

包括精神状况检查、无结构访谈、结构访谈三种形式。

(2)行为评估:指在特定的情境下评估个体的思维、感觉和行为。

(3)身体检查:进行身体检查是因为身体状况的异常有时候与心理上的障碍有关。

(4)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用来收集与个人有关的心理功能信息的工具,它包括特定的与某种障碍有关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方面的测验,以及更广泛的测量人格特点的测验。

(5)生理心理评估:是对大脑结构及其功能的更加精确、更加全面的评估方法。

(6)脑成像技术:通过脑成像技术能够得到大脑组织和结构的清晰的“图像”。

2、心理障碍的多维综合模型与经典的4大心理学派对变态心理的基本观点(1)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派主要关心的是心理动力(有意识或无意识)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

他们认为,人内部的欲望和动机是一些相互冲突的力量,如果冲突解决的不好或未得以解决,他们就会引起焦虑、悲伤,人们将通过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以免除这些焦虑和悲伤。

(2)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强调自由和选择以及责任和意志力在人成长中的作用,相信个体必须要自由地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才是他们的真正欲望和目标。

他们认为,如果个体选择躲避自己的责任并把自己看成是软弱的、无助的,其结果是过着空闲、不真实及丧失功能的生活。

(3)行为主义模型行为主义把异常行为看成是通过过去经验习得的结果,因此,他们对人的行为的改变持乐观主义态度。

他们认为可以通过实验发现什么样的环境会引发异常行为,如果改变那些环境因素,个体将不会再学习旧的不适宜的行为习惯,而学习新的适宜行为。

(4)认知学派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想法、信念、期望、倾向以及对时间的解释会影响他的行为。

他们主张症状是失调的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这些障碍就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消除。

(5)多维综合模型多维综合模型强调引起变态行为的原因是复杂且令人迷惑的,每个维度,无论是生物的或是心理的,都极大地被其他维度和个体的发展影响着。

它们相互交织,通过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和难以理解的方式造成心理障碍。

为了探究各种心理障碍的病因,必须考虑所有相关领域的交互作用,包括遗传学、行为和认知过程、情感影响、人际关系作用以及发展的因素等。

3、变态心理评估工具的基本元素(1)信度信度描述了同一种行为不同评估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2)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种测量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3)标准化标准化是一个过程,通过标准化的过程可以确定一组标准或常模。

识记:1、精神症状的特点(1)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3)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往往不相称;(4)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社会功能损害。

2、各种精神症状的分类1、感觉知觉障碍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知觉障碍错觉、幻觉(幻听、其他幻觉)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空间知觉障碍、时间知觉障碍、非真实感2、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中断、持续言语、病理性赘述、思维松弛、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词语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内容障碍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被控制妄想、夸大妄想、嫉妒与钟情妄想、其他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3、注意障碍注意增强注意减退注意转移4、记忆障碍记忆减退、记忆增强、遗忘、错构、虚构5、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痴呆全面性痴呆部分性痴呆6、情感障碍高涨、抑郁、焦虑、恐怖、情感淡漠、情感脆弱、情感倒错7、意志障碍意志增强、意志减退、意志缺乏、意向倒错、矛盾意向8、运动行为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缄默症作态和特殊姿势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抽动强迫行为冲动与攻击9、意识障碍嗜睡、意识浑浊、昏睡、昏迷、朦胧状态、谵妄、意识改变状态10、自知力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是临床上判定病情轻重和病情改善程度重要指标3、精神症状综合征种类:幻觉妄想综合征、精神自动证、紧张综合征、遗忘综合征、Cotar综合征领会:1、精神症状的影响因素个体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躯体状况以及人格特征等环境因素,如个人的生活经历、目前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

2、幻觉、妄想的概念及其临床描述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

按不同的感觉器官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等幻觉的临床描述;p17妄想: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

妄想的临床描述:p19-203、自知力的概念:自知力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它是临床上判断病情轻重和病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简单应用:1、幻觉、妄想的临床含义2、自知力在临床上的作用1、如何判定某一精神活动是否正常(1)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2)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3)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2、如何进行精神检查(检查中注意事项)(1)应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以及存在哪些精神症状;(2)应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并评定其严重程度;(3)应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状是原发的,即与病因直接有关的、具有诊断价值的症状。

(4)应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别,减少误诊;(5)应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种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影响因素,包括生物的、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以利于治疗和消除症状。

第三章神经症识记:1、神经症的主要类型:焦虑障碍、恐惧症、强迫障碍、神经衰弱和躯体形式障碍2、恐惧症的主要类型:社交恐惧症、特定的恐惧症、场所恐惧症3、强迫症的两种成分: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4、疑病症的概念:疑病症是躯体形式障碍的一种,在CCMD-3中,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

是指尽管存在大量相反的证据,个体仍然深信自己患有严重的生理疾病,或过分恐惧会患上这种疾病。

领会:1、各种神经症的临床描述(1)焦虑障碍有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认知上,个体有濒死感和失控感情绪上,个体被强烈的疑虑、恐惧所击溃生理上,个体可表现出急性应激反应。

广泛性焦虑障碍:认知上,总预料到会出现可怕的事情,但说不清楚要发生什么事情情感上,感到无助,对生活缺乏控制感生理上,体验到慢性的肌肉紧张。

(2)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特定的恐惧症、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在社交场合中表现过于害羞,通常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特定的恐惧症:是指对特定事物或情境的不合理的恐惧,而且这种恐惧明显妨碍了个体的机能。

场所恐惧症:通常发生在惊恐情境中,有两个特点:一是大部分由惊恐发作开始;二是个体害怕的不是广场或人群聚集的地方本身,而是害怕自己会在那些场所出现惊恐发作,并害怕得不到帮助。

(3)强迫障碍:(4)神经衰弱:(5)躯体形式障碍2、社交恐惧症的可能原因:(1)个体有焦虑的生物易感性与(或)社会抑制的生物倾向性;(2)在压力的情境下,个体可能会在社会情境中出现未预期的惊恐发作(虚慌),而后对在相同或相似的社会情境中再次发作而感到焦虑;——消极生活事件的压力(3)个体可能经历了源于真实惊恐的社会创伤,并对相同或相似社会情境感到焦虑(条件化作用)。

创伤性社会经历可以追溯到童年期的早期经历。

——直接经验社会创伤(4)心理易感性;3、强迫症的可能原因(1)心理动力学观点:强迫症是个体有特定的无意识冲突;强迫观念和伴随的冲动能够维持是因为他们能成功抵抗焦虑。

(2)认知行为观点:患强迫症的个体不能将注意轻易地从令人困扰的想法中转移,经常与抑郁伴随发生。

病人发现仪式行为能暂时缓解焦虑,并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强化。

(3)神经科学观点:强迫症是个体的眶额-边缘-基底节的功能失调所致;强迫性思维和行为指向被看做有威胁的事物和情境。

4、疑病症的可能原因:(1)个人的疑病倾向,有研究者认为,疑病症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人格特征,是衰弱型或不安全型人格的一种变异。

(2)社会对病人的影响,患病会改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包括:①按照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由医生的诊断使之合法化)豁免病人一定的社会责任;②社会公认病人不能靠自己的意志而直接康复;③在病人看来,患病对他不利,因而病人有康复以及得到帮助的愿望简单应用:1、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2)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3)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4)排除其他恐惧障碍2、强迫症的诊断标准(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一项:A、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B、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C、上述的混合形式。

(2)病人称强迫症起源于自己的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3)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

(4)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社会功能受损。

3、疑病症的诊断标准(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以疑病症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A、对躯体疾病过分担心,但躯体疾病严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B、对健康状况做出疑病性的解释,但不是妄想;C、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根据,但不是妄想;(3)反复就医或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4)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社会功能受损。

课后习题名词解释:1、惊恐障碍:是指个体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或者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