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高等教育专业教学差异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中新两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比较

中新两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比较

中新两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比较【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人才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就新加坡和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一个比较,寻找双方的差异和共同点,以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1中新两国高等职业教育简述新加坡高职教育是从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1961年新加坡工艺学院改组为技术专科学院以及1963年新加坡义安工艺学院建立,标志着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起步。

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将职业技术教育正式纳入到正规教育范围,这一改革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的地位,极大地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这一时期,新加坡高职教育迅速发展起来,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比60年代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进入以高科技为特点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配合新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又有了新发展。

经过40年的改革与发展,新加坡发展形成了由大学、理工学院、工艺教育学院、初级学院(高中)、中学(初中)、小学等六大板块组成的教育体系,其中理工学院相当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制3-4年,目前共5所,分别是南洋理工学院、新加坡理工学院、义安理工学院、淡马锡理工学院及共和理工学院。

这六大板块组成了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高职与普高相衔接的上下沟通衔接“立交桥”式的教育体系,呈现由低到高、不断向上的特点。

学生在中学毕业后,可以选择就业,或到理工学院、工艺教育学院、初级学院继续深造,而其中优秀者,又可以升到更高一级的大学深造。

中国的高职教育是1999年配合经济建设而大规模兴建起来的。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1999-2002年,中国高等职业学校从161所激增成为548所,每年的招生数量也从398万人提高到781万人。

截至2004年,2004年普通离等学校毕业生280万人,其中高等职业较育毕业生147万人,占总数的52.5%。

一、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

一、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

社会服务
服务经济发展
高等教育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开展科研活动,为社会经济发展 提供智力支持。
政策咨询与决策支持
高等教育机构具备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专业人才优势,为政府决策提 供咨询和智力支持。
社会公益事业参与
高等教育机构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民生。
文化传承与创新
传承优秀文化
高等教育承担着传承人类优秀文化的使命,通过教育活动和文化 研究,弘扬民族文化。
科学研究
探索未知领域
01
高等教育机构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通过科研活动不断探索
新的科学领域,推动人类知识进步。
创新科技
02
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科研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
力,推动社会科技进步。
学术交流与合作
03
高等教育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
新,提高学术研究的整体水平。
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
更新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和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资格认证与培训
建立完善的教师资格认证和培训体系,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 教学能力。
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创 新精神。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学科性质
01
02
03
综合性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 学科,涉及教育学、心理 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 知识。
应用性
高等教育学不仅注重理论 探讨,还强调实际应用, 致力于解决高等教育改革 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河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知识点

河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知识点

01高等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把高等教育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

02高等教育从性质来看是一种(专业教育)03西欧最早的学术研究机构是(学园)04历史上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学校是(学园)05学园的创办者是(柏拉图)。

06世界第一所大学是(博洛尼亚大学)07博洛尼亚大学创办于(意大利)。

08欧洲最早医科大学是(萨莱诺大学)。

09以研究神学著称的大学是(巴黎大学)10美国最早的大学是(哈佛学院)。

11美国哈佛学院创建于(1636)年。

12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的是(博洛尼亚大学)。

13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基础学科是(文科)。

14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欧洲)15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柏林大学)。

16柏林大学的创办于(1810)年。

17柏林大学的创办者是(威廉·冯·洪堡)。

18柏林大学的办学方针是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19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是(稷下学宫)20稷下学宫创办于战国时期的(齐国)。

21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是(鸿都门学)。

22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设立于中国(汉朝)23位于湖南长沙的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是(岳麓书院)24以下属于宋代四大书院的是(嵩阳书院)25我国第一所近代高等教育学堂是(京师同文馆)26京师同文馆创办于(1862)年。

27我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是(京师大学堂)。

28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

29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30高等教育学是探索和揭示高等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31国家一般通过制定教育政策、发令等来规定教育发展的方向与宗旨,这说明(政治)制约着教育的目的。

32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掌握取决于(政治)。

33随着我国对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要求,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选拔和培养国家管理人才的要求,这说明了高等教育具有(政治)功能。

34(经济结构)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

2020年《比较教育研究》总目录

2020年《比较教育研究》总目录

2020 《比薇赦育州究》总內录栏目与文章作者 期号与页码•特稿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既是参与者又有示范性—顾明远先生对话唐虔先生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教育体系的应对与在线教育的挑战—— 基于OECD 全球调研结果的发现与反思后疫情时代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挑战与新机遇后疫情时代教育国际化三题•教育现代化研究一叶知秋:现代教育观念的“微观”探寻“完整儿童”观念在美国的早期演变设计教育空间:美国现代学校建筑观念的形成• “一带一路”教育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全球胜任力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践路径“一带一路”视域下越南高等教育国际化态势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深化中阿高等教育合作的战略思考 智慧教育:中巴高校合作的战略选择与施为路向——基于巴基斯坦《高等教育2025愿景》乌兹别克斯坦国民教育改革及发展现状分析•智能革命与教育变革研究美国人工智能战略中的教育蓝图——基于三份国家级人工智能战略的文本分析加拿大人工智能人才教育何以兴盛— 人才生态系统视角的审视与思考重塑自身以塑造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MIT 方案”英国媒介研究课的特点及启示——基于英国最新《GCSE 媒介研究课程标准》与评估框架的分析 欧盟公民数字胜任力研究——基于三版欧盟公民数字胜任力框架的比较分析数字战略背景下瑞典义务教育阶段媒介信息素养政策变革 人工智能技术在美国学校教学中的应用领域与推进策略美国高校大数据精准指导弱势学生发展研究•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研究国际视野下一流大学弹性退休制度的核心要素——基于五所英美高校的分析世界一流大学如何平衡教师学术创业引发的冲突——斯坦福大学的经验与启示高校“教学型”教职:制度设计与发展路径—— 基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案例分析美国本科生科研核心能力图景、培育路径及其启示—— 基于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育实践2⑶徐瑾劫 6⑶顾明远滕环王英杰9⑶9(8)张斌贤11(34)张斌贤 王蓝慧 祝 贺11(35)钱晓菲11(45)徐辉陈琴7⑶王焕芝7(12)王婷饪7(20)白玲安立魁7(27)李郁瑜7(35)袁利平陈川南2(9)汝绪华2(16)武建鑫2(24)孙嬪周金梦2(32)郑旭东范小雨6(26)耿益群杨濛6(35)王正青但金凤6(43)王旭燕孙德芳6(50)金晨4(3)苏洋4(10)艾兴赵瑞雪王芳4(18)许祥云张茜4(26)—107 —德国“卓越计划”对“双一流”建设机制的镜鉴吕勇4(34)新加坡一流大学演化逻辑与生成路径研究—基于要素的多维视角分析郑海霞李欣旖9(14)—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运动中的巴西:参与者抑或局外人—基于近20年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分析王永林9(23)•教育国际化研究欧拉高等教育区建设的动因、议程与成效——基于区域间主义的视角胡帙旳1(81)澳大利亚海外分校招生策略研究—以莫纳什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和卧龙岗大学迪拜分校为例邹靖王璐1(89)—德国在阿拉伯国家海外办学模式研究肖军王婷饪1(97)印度对非高等教育合作的路径、特点及对中非高等教育合作的启示田小红程媛媛1(105) 21世纪俄罗斯高校海外办学:动因、现状与特征肖甦王坍4(90)印度阿米提大学海外办学模式及特色研究曾晓洁王小栋4(97)英国基础教育海外学校评估体系研究孔令帅方蓉4(106)“后脱欧时代”英国跨国教育发展趋势研究—基于《国际教育战略:全球潜力,全球增长》的分析陈慧荣5⑶脱欧中英国一欧盟高等教育研究合作信任文化与取信策略—基于彼得•什托姆普卡信任理论视角张萌宋永华伍宸5(⑵—英国高等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权力博弈——基于批判话语分析的视角刘浩5(20)倡议联盟框架视角下美国吸引留学生政策变迁研究—以《富布赖特法》为例安亚伦5(27)反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留学生教育政策的新变化姬芳芳吴坚马早明5(35)近十年教育国际化研究综述—基于2010-2019年CNKI与WOS期刊文献的定量分析易红郡曾令琴5(44)—从奥巴马到特朗普:美国对外教育援助战略的“变”与“不变”——以美国国际开发署为例苏洋刘宝存8(65)英国对外职业教育援助探析吴雪萍肖霞8(73)走向国际合作的教育援助—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案例研究缪学超李钟饪8(81)—可持续发展教育全球行动计划动因、机制与反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治理的视角阚阅徐冰娜12(3)加拿大高等教育国际化:目标、措施与成效郭世宝刘竞12(H)加拿大国际教育战略发展动因、内容与挑战----基于《立足成功:加拿大国际教育战略(2019-2024)》的分析徐琼12(21)“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新教育交流合作回顾与前瞻丁瑞常徐如霖12(30)中国和拉美教育交流与合作60年:进展、问题及策略胡跌旳赵灵双12(38)•高等教育研究从跨学科到超学科:日本高校文化遗产专业建构历程与特点张颖曹碧莲2(90)德国"卓越计划”结构性影响研究—基于应用科学大学的考察王兆义2(97)—美国教育委员会参与大学国际化研究黄帅杨天平2(105)波兰新一轮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动因、向度及评价武学超罗志敏6(82)美国高校兼职教师崛起的原因与影响探微张伟6(89)—108—21世纪美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政策分析陈翠荣姚姝媛6(97)博士生与导师关系国际研究现状与热点——基于Web of Science期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常海洋杜静6(105)读博:一场精神赌博?——国外关于博士生抑郁风险的研究述评程猛吴慧敏马啸8(26)美国高校个性化专业的价值取向、特征与保障机制刘明维8(34)美国公立高校学生资助的成果导向模式探究余承海程晋宽8(42)地方高校之“地方”探究:高等教育分类的国际视角韩颖杨天平8(49)美国华盛顿州社区学院补偿教育的实践样态—基于I-Best项目的分析马君郭湘婕8(57)申请律师权入法:美国公立高校学生正当程序权利的新进展尹力李东宏12(46)美国高校学生雇员身份的认定高建东12(54)德国高校校名更迭类型化特征及现实化背景陈志伟史秋衡12(63)•考试招生与教育评价研究韩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之审视——基于“学生簿综合招生”政策的分析魏玉亭宋向楠高长完3(27)澳大利亚“高考”科目自选的制度体系探析苗学杰王岩3(34)法国2021年大学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评析张玉环3(42)•教育扶贫与教育公平研究儿童发展账户:新加坡、英国与韩国的实践与经验—兼谈对我国教育扶贫政策转型的启示何芳10(26)—教育公平的“德国模式”研究陈莹10(34)澳大利亚土著人职业教育反贫困质量保障机制研究陈琪李延平10(43)加拿大控辍保学行动探析—以“通向教育之路”项目为例岳丹丹杨卫安10(51)•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高校创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刘海滨5(53)英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国家框架:理念更新与思路借鉴崔军5(63)加拿大女王大学创客教育的生态构建贺腾飞5(70)•课程与教学研究美国“议题中心教学”的百年演变刘德华杭然1⑶构建新的学习生态系统——OECD学习框架2030述评与反思臧玲玲1(11) PISA2021创造性思维测试述评张羽王存宽1(19)澳大利亚青少年网络安全课程建设探析董新良郭俊敏郭熙婷1(26) TALIS2018折射出的教师教学实践:全球趋势与上海特点王洁张民选3(74)英国中学生涯教育新变革特征、效应及启示潘黎段琼3(83)生涯发展的系统理论框架及其应用评析王乃弋王晓严梓洛蒋建华3(89)在自然中培育生存能力:日本野外文化教育述评崔英锦3(97)法国中小学电影教育探析姚岚3(105)德国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内容•考评孙进陈園7(73)当代美国学校课程统整范式的生成与演进刘登聲7(82)能力测评转向:经合组织学生社会情感能力调查项目研究屈廖健刘华聪7(9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STEM素养框架及其实现路径冯翠典10(58)—109—面向国际竞争力的新工程教育研究——基于K-12课程标准的国际比较中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与经合组织能力框架的比较研究——以初中学段为例关注生存力培养与可持续发展:日本中小学消费者教育探析荷兰中小学生数字素养学习框架与实施路径韩国职业生涯教育保障体系及特点分析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编写新动向——基于八种教科书内容比较分析•教育思想与理论研究全球教育治理:概念•主体•机制韩国“美式教育学”:成因、发展与本土化路径智识作为专业教育的产品——弗莱克斯纳专业智识教育理论探析日本现代教育发展中的“去差别化”与差别再生产教育理论生活和教育实践生活的共生——施特劳斯学派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观寻找芬兰教育成功的基因:历史-文化视角的阐释―专访芬兰埃博学术大学教授迈克尔•乌尔恩斯PISA如何影响德国教育改革——以“休克主义”为视角全球化视野下的日本历史教育新动向国外深度学习研究评析后殖民主义视域下对全球公民教育的批判与反思论批判教育学的乌托邦想象英国教学史研究发展述评多源流理论视域下欧盟终身学习政策变迁研究教育质性研究的批判实在论取径初探——兼论解释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误读与审思:雅斯贝尔斯生存论大学理念述评•基础教育治理模式研究法国校园禁用手机法案的成效与争议美国特许学校兴起、纷争及动向东京都基础教育质量保障改革:应对“宽松教育”与面向未来日本校外培训机构学习塾治理探析高中阶段普职结构改革的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俄罗斯天才儿童补充教育的新型模式研究美国公立中小学教育惩戒的改革实践与价值转变——从“零容忍”到支持性教育惩戒教育监管的语义与语用探微——以美国联邦政府教育监管为例“危机”学生专门教育的合理性与争议性——基于美、英、澳三国替代性教育的实践反思学校治理视角下英国教育惩戒政策实施及取向分析时慧李锋10(66)臧玲玲刘原兵10(74)吴璇王宏方10(82)魏小梅12(71)李秀珍12(78)白松强秦冲12(86)孙进燕环2(39)赵同友张德强2(48)王军2(54)冯川2(63)严从根7(43)董辉7(51)肖军7(59)赵世海7(67)李松林杨爽9(83)吴希9(90)张家军黄晓彬9(97)武翠红9(105)高小军朱敏10(91)林美谢少华10(99)魏潘婷10(106)杨光富陈宏友1(33)李文章1(39)杨红军1(46)姚琳马映雪1(53)刘丽群9(30)朋腾肖甦9(37)穆翎9(45)徐梦杰张民选11(86)沈永辉郭秀晶11(96)李梦花马早明11(105)——110—•学前教育研究经合组织国家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战略研究秦旭芳姜春林7(98)德国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框架、特点及经验张姝珥顾高燕7(106)•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面向未来工作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策略探究——基于国际劳工组织系列报告解析贺世宇和震3(3)德国《职业教育法》修订的新动向及其争议巫锐陈洪捷3(H)藩篱与跨越:社会公平视域下的东盟职业教育发展张振3(⑼•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追问—基于15种教育类CSSCI期刊的文献回溯杨修平万秀兰6(H)—论比较教育研究的“空间转向”陈时见谭丹6(19)学科建设的平台国际学者交往的桥梁——纪念《比较教育研究》创刊55周年复刊40周年顾明远11⑶比较的迷雾:未来世界的历史回音周作宇11(5)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政策比较研究魏峰11(19)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热点主题与未来展望——基于三种SSCI期刊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2000—2019年)梅伟惠郑璐11(26)•公民教育与德育研究新加坡学校价值观教育:路径、特点及经验杨茂庆岑宇2(69)公民行动: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新模式李潇君2(76)意大利公民教育发展的历程、实践与思考安阳朝贾利帅2(83)•价值观与公民教育研究普京时代俄罗斯公民爱国主义教育二十年回顾雷蕾11(53)俄罗斯卫国战争历史记忆建构下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卢立波刘金花11(60)法国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一体化:理念、框架与实践路径张梦琦高萌11(69)新西兰学前儿童公民教育:内容探析与话语变迁徐鹏刘健11(78)•青少年欺凌防治教育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于循证实践的校园欺凌防治路径研究―以《数字背后:结束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为例韩蕊石艳5(78)西班牙防治网络欺凌行动路径与策略探析―以“反网络欺凌项目2.0”为例滕志妍张珊5(85)美国反欺凌课程探析―以“第二步”项目课程为例何二林王琳琳5(91)国际视野下校园欺凌治理机制构建凌磊12(93)德国校园欺凌法律规制体系及司法实践探析杨大可12(100)•教师教育与管理研究美国卓越教师教育课程特征研究——基于密歇根州立大学教师教育课程案例分析赵英文丽娟1(61)从“资格教师”到“合格教师”—英格兰教师法定见习制度研究陆道坤1(67)—教师国际流动经验的域外视野傅淳华杨小兰邵珮翔1(74)美国教师教育者的素养结构与课程框架——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教育专业博士生培养项目为例崔藏金王鉴4(43)美国教师教育项目中教师品性评价的实施郝篆香4(50)—111—英国中小学教师流失:特征、原因及其应对策略澳大利亚中小学教师流动管理制度特色透视—以昆士兰州为例美国幼儿教师培养的价值取向流变英国基础教育教师招聘与留用战略探析芬兰教师入职教育中的同伴小组指导:理论、模式、条件与效果荷兰教师教育者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加拿大职前教师教育项目的使命、特色与价值取向——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为例•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世界部分国家学校改进样态研究杰出无捷径:美国年度校长基本特质探析—以“贝尔年度学校领导力”获奖者为例为每所学校配备优秀校长——美国中小学校长支持策略研究学校领导者的学习领导作为研究——基于10份国际学习领导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诗性领导的内在机理及其培育——西方教育领导理论的诗性探索国外校长继任研究:多维透视•热点分析•未来思考日本“内发式学校改进”进程与路向研究•教育区域发展战略研究首都城市圈教育发展规划与建设国际比较研究多重逻辑下的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崛起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视角•教育政策研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分析及批判美国教师终身制的诉讼新危机——以“维加拉案”为例马克龙时期法国艺术与文化教育改革策略研究•教育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研究专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治理的角色、行动与挑战重大疫情下跨境高等教育中的学生管理研究如何与青少年谈论新冠肺炎疫情——英国PSHE课程及其应对疫情方案探析•特殊教育与社会教育研究“特殊”到“全纳”:英国特殊教育百年发展述评康复主义之下的美国罪错少年社区教育矫正•信息动态“我与比较教育研究”笔谈征稿启事皮悦明高文涛王庭照5(98)肖海燕彭虹斌汪丞李秀云董丽丽王敏张晓光周钧范爽琛4(58)4(66)4(75)4(82)8(89)8(97)江淑玲8(105)张东娇时晨晨3(50)陈殿兵杨新晓3(59)李华程晋宽3(66)艾诗根9(53)汤文益程晋宽9(61)毛菊李曾9(69)孙雪荧殷爽9(76)余凯张艺朱梓菌10(3)陈先哲10(11)陈琼琼李远10(18)丁瑞常6(58)范奇6(66)卢丽珠王玉珏6(73)王璐尤陆颖8(3)吴薇张靖佶8(10)吴佳妮张文丽8(18)苏春景赵茜5(106)5(77)——112—。

中国与新加坡高等教育比较与启示

中国与新加坡高等教育比较与启示

以 统 国 际 金 融 和 国 际 航 运 中 心 , 得 了 骄 人 的 导 作 用 。 国 高 等 学 校 基 本 遵 照行 政 机 构 依 据 , 其 他 考 试 成 绩 为 补 充 , 一 考 试 , 取 中 统 成 绩 。 界 经 济 论 坛 和 洛 桑 国 际管 理 开 发 方 式 来 设 立 管 理 机 构 。 行 党 委 领 导 下 的 分 省 命 题 , 一 招 生 录 取 。 世 实 新 加 坡 高 校 选 拔 人 才 从 多 方 面 来 综 合 学 院 公 布 的 《 0 1 世 界 竞 争 力 报 告 》 , 校 长 负 责 制 , 长 是学 校 的 法人 代表 , 20 年 中 校 他们 考 虑 。 加 坡 高 校 招 生 录 取 都 以 考 生 的 新 新 加 坡 的综 合 竞 争 力 在 世 界 范 围 内仅 次 于 均 由上 级 党 委 和 政 府 任 命 并 对 上 级 机 关 负 GCE 绩 为 基 础 , 成 引入 推 理 测试 、 题 考 试 专 美 国 , 誉 为 最 全 球 化 国 家 等 等 , 就 了 责 。 体 上 我 国政 府 行 政 机 关 对 高 等 学 校 被 成 总
大 学 管 理 高 效 与财 源 ; 职 1 管 理 人 员 的 教 二
力, 且具备某一专业知识、 而 技能 的高 级 专
中 任 命权 。 长 ( 称 为总 裁 ) 为 学 校 的丰 要 业 人 才 。 国 高 等 教 育 的 宗 旨除 了要 教 会 校 又 作 学 生 一 定 的 专 业 能 力 之 外 , 重 要 的 是 还 更 领 导 , 校 董 会 负 责 , 对 学 校 负 有 全 部 的 对 并
“ 加 坡 奇 迹 ”。 能 够 创 造 这 诸 多 奇 迹 的 新 而 原 因与 新 加 坡 重 视 人 才 尤 其 是 大 力 发 展 高 等教 育是分不开的 。

中外教师发展阶段比较研究及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培养策略

中外教师发展阶段比较研究及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培养策略

中外教师发展阶段比较研究及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闫宏迪(1987-),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研究生;赵庆华(1966-),男,吉林集安人,硕士,副教授。

闫宏迪 赵庆华(1.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2.吉林艺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1)[摘 要]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了教师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教师发展阶段研究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对中外已有代表性研究进行梳理,通过分析、对比等方式探寻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过程,总结归纳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一般阶段及其阶段特点。

我国在学习已有研究中成功之处的同时,亦应发现其中的不足和遗憾,以期指导我们在未来完善对于教师发展阶段研究。

[关键词]教师教育;专业发展;发展阶段;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 G526.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477(2011)08-0073-03 随着我国教师准入制度实施的不断推进,以及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大力提倡,越来越多研究者开始关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也已成为其中的研究热点之一。

教师专业发展应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各个时期,它往往外化体现在教学行为、态度等方面。

教师专业发展会有阶段性的特点,每一阶段的变化都是一种“质变”,即教师心理、认识等方面的内部变化,而不仅仅是表面上行为的不同。

一、国外教师发展阶段研究国外对教师发展阶段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富勒(Fuller,1969)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教师成长过程中关注事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教师关注模式”。

该模式以教师关注事物的逐渐迁移作为依据,将教师发展过程划分为任教前关注阶段、早期生存关注阶段、关注教学情境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

富勒独到的研究选择了“教师关注”的角度揭开了教师发展阶段研究的序幕。

但仅仅从“关注”层面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描述,过于片面和单一,并不能充分展示教师发展过程的全貌。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一、引言高校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发展的新要求。

为了更好地建设高质量的教学体系,在高校教育中开展质量评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对教育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本文将就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展开探讨。

二、传统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的不足之处1.缺乏量化指标一些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很难量化衡量,比如对学生满意度的评价,评价标准主观性较强,缺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缺乏全面性传统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仅从单一的角度进行评价,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教学环节的不同问题,导致评价不全面。

3.缺乏定量评价指标传统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更倾向于通过定性评价的方式来进行评价,缺乏定量评价指标,使得评价结果难以比较和分析。

三、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1.评价体系建立当前,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最重要途径是制订和实施一系列完整、科学、合理、可操作、可监测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理念、目标和内容(2)教学方法、手段和内容选择(3)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和配套设施(4)学生选课、平时、考核和毕业论文等方面2.评价体系制定评价体系制定需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必须体现教育质量评价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3.评价体系应用将评价体系应用到现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与督导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质量的提高,从而达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目标。

四、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管理流程1.制定评价标准管理层应拥有建立详细的评价标准和监控指标体系的能力,依据教育质量管理的要求,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规范,保证评价过程的精准和有效。

2.实施评价过程管理层应在评价过程中赋予教育教学工作者充分的表达意见的权利和渠道,准确提供评价数据,公平遵照规程,确保评价的客观、公正、合理、真实和可信度。

3.跟进评价结果管理层应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并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教学管理策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教学效益,推进教育改革。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是一种特殊的办学模式,在此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学质量一直以来是人们所关注的话题。

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而言,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是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

基于此,本文分析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英语教学;问题;对策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是现时代的新生办学模式,其优势在于能够整合中外高校双方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和空间[1]。

但到目前为止,中外合作高校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由于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和研究尚未深入,由此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教学研究是非常必要的[2]。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催生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也是教育面向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与国内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其特点在于以培养国际化竞争人才为主要教育目标,面向国际化教学而发展[3]。

英语是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重要教育内容,在此形势下,加强英语教学,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而言意义深远,由此探索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相应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是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英语教师的迫切任务。

1.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1学生英语基础差异较大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虽然对比普通高校而言,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扎实,英语知识构架也相对完善,但总体来说离国际化人才的发展标准还有一段距离,且不同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异较大,若采用常规的教育方式,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若仅仅停留于基础性英语教学阶段,不仅会浪费学生的时间,更容易讓其对英语课程产生厌倦的心理;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若不打好基础,直接进入更高阶段的英语学习中,无疑学生学习起来会更为吃力,无法在课堂中有效的吸收知识。

在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下,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这一问题。

1.2英语课程有待更新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状况,课程合理更新是促进英语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任务,其主要问题存在于公共基础英语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无法有效的衔接,学生度过过渡期较为艰难[4]。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探究——以湖北理工学院国际学院中新合作项目为例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探究——以湖北理工学院国际学院中新合作项目为例

校园英语 / 高等教育研究中外合作办学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探究——以湖北理工学院国际学院中新合作项目为例湖北理工学院国际学院/缪杉莎【摘要】本文以湖北理工学院中新合作办学为例,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下的英语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探究,合作项目中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重中之重。

根据国际学院办学的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对问题和现状做出思考,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英语教学 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大多数是和英语国家合作。

英语教学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英语教学的成果优劣直接决定中外合作办学的成败。

本文以湖北理工学院国际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中新(3+1)项目中的大学英语教学为研究对象,讨论包括学生专业的特殊性、课程设置以及教材选用、师资队伍建设、中外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不同,在合作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湖北理工学院(HBPU)自2013年开始于新西兰尼尔森马伯勒理工学院(NMIT)合作开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引进新西兰先进的教学模式,新西兰方面提供核心专业课程6门的教师,六门课程包括(视觉文化I-IV & 专项设计I-II),学生在国内学习3年,最后1年在新西兰完成本科学习,毕业后获得国内以及国外的双文凭与学位。

文章将就国际学院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及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

根据我校(HBPU)与新西兰尼尔森马伯勒理工学院(NMIT)的合作协议,双方商定部分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按照新西兰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要求制定,包括6门核心专业课程和1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采用全英语的授课模式,这7门课程,要求使用NMIT的课程教学大纲,提供或者指定的原版教材及NMIT的外籍教师进行授课,课程考核方式严格按照NMIT的模式,从Attendance(课堂出勤)、Participation (课堂参与度)、Create your own design(自己设计作品)、Presentation(演讲)和Essay(论文)等几个方面进行,全英文的授课模式与考核方式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沟通能力,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能够听懂外教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具备英语的思维模式,用英语来理解及运用专业知识。

《山东高等教育》2020年总目录

《山东高等教育》2020年总目录

《山东高等教育》2020年总目录改革与治理“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影响因素:制度环境与资源依赖蔡文伯 曹元洁1冲突视阈下大学教师科研公共性的式微与提振仲彦鹏 王韵晨2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校园中的“老师”称谓与师生关系董益帆 李福华2河北省“双一流”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与发展策略李兴国 刘 毳 梁丽肖3建国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资助政策的发展历程探究 ———以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为视角贺云飞3论民办高校公益性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构建李文章3化制度优势为治理效能:新时代高等教育治理的转向朱猷武4青岛高校人才留任的长效机制研究黄庆丽 马 硕4公立大学校园开放的法理、学理与治理张 强4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我国高校改革发展路径选择研究陈锋正 苗彦恺5甘肃高等教育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SWOT分析李 卓 孙百才5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内设制度建设:认知、实践和文化潘小明6高等教育性别结构差异演变与性别平等探析李长安 杨智姣6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历史、现状与改革路径刘姝殷 肖瑞宁6人才培养理工类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困境与突围陈 雷1参与科创活动对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价值研究 ———以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为例魏淑华1慕课视域下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的困境与希望李德华1招生管理理念与招生效果的因果关系研究常 江 叶婷婷 李晓霞1基于深度访谈的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李小瑞 王占军2公费师范生政策认知调查 ————以青岛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马勇军 王 童2师范生乡土情怀培养的思考张立平 王德洋2“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科研创新行为动力机制研究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刘 佳 安珂珂 贾 楠3硕士研究生学习能力、科研意愿与科研行为:多重中介模型检验王 娟 毕于民3基于书院制模式的教育效果研究 ———以郑州西亚斯学院住宿书院为例王全亮 张小菲 姚佩瑶 张月芬3我国博士生招生规模及结构的演进历程、逻辑与展望胡鹏扬 杨 院5我国高等教育学学位点分布特征与归因 ———基于GIS的方法肖亚娟5疫情后高校文科教育发展思考与建议 ———兼谈文科审辨式思维与创新培养问题纳春英 马斗成 宫振胜5基于知识图谱的产教融合热点及趋势研究魏 丽 孙俊华5师生关系、学习环境对研究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张 林 莫彩玲6“我为什么能发核心刊物”:硕士研究生学术成长影响因素的访谈研究岳慧兰 时 松 索长清 戚务念6课程与教学从课堂知识到实践应用:社科类研究生定量研究方法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研究郭仕豪1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探究 ———探寻大学生心灵之旅潘显敏 朱光明1“互联网+”时代大学课堂教学价值何在?程建山2在线学习平台在德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德语大学在线”为例赵梦迪2罗丹艺术人生对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启示徐照东2学前教育本科全程实践培养模式改革:动因、核心举措与挑战王 芳 马勇军3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及教学档案研究 ———以青岛大学聚合物加工工艺课程为例杨淑静 杨 超 刘玉魏 丛海林3·2020年第6期金课视阈下地方农业高校通识教育优化路径研究 ————基于某地方农业大学的个案分析党晓虹 王效仿 崔学婷4传统与翻转模式下大学生学习效果对比研究 ————以零售管理课程为例喻 葵4我国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孙人君4省域高等教育学学术影响力四十年:分布及演进 ————基于CSSCI论文的计量分析于小艳 陈海娃4学生课堂表现对高校教师创意教学影响研究 ———教学情绪的中介和学校支持的调节效应刘金发 崔鲁杰5高校课堂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对策郑后建5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智慧化教学生态建设的影响 ———以聊城大学为例王桂清6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获得感:概念、内容及启示陈晓丽 王焕良6高等教育思想研究大学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知识生产创新主体的协调宋 妍 张 明2高等教育变革中的高校新商科发展思考张庆亮 杨莲娜2中世纪大学的讨论辩论及启示陈光磊 李 莉2高等教育史蔡元培高等教育思想的内涵解读及当代价值冯建民 陈会玲2“不唯模仿,熔而化之”:吴汝纶大学理念探析许 露3民国时期大学教授群体的基本特征分析张意忠5我国近代著名大学校长的“卡里斯玛”特质及其当代价值 ———基于理想类型方法的分析黎 旋 方泽强6国外高等教育美国高校经验教育的典型模式与案例研究刘爱生 李 悦3西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思想探析杨尊伟4美国一流大学工程教育组织变革与创新————以普渡大学工程教育系为例李 明4中匈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改革比较研究许衍艺4荷兰教育学博士培养中的学术生产导向及其启示金星霖6美国大学体育中的教育公平研究陈 卓6就业与创业“入对行”重要吗? ———来自2009-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的实证分析周丽萍 岳昌君1教育与经济我国高校财务状况的困境与出路———基于高校财务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马浚锋1基于DEA方法的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例孙盘龙 辛斐斐1教师教育互惠学习背景下中国交换师范生对师生关系认识的变化研究 ———基于RLTESECC交换师范生项目的研究陈雪儿1基于学习型组织的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研究任 祺3职前教师专业伦理知识及其养成路径探析李 彤 杨秀玉5“缺失的那片”:论教师教育中社会情感学习(SEL)项目的必要性、整合框架与启示王 卓 张 冰 常桂香 鲁 迪6探究取向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与启示———以UBCCREATE项目为例常宝宁 郑 柯6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介技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指向:人的主体性与技术的自主性尹晶晶2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实施路径探析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郭书君 曹智勇2关于线上课程思政的若干思考崔永红 车如山3话语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话语研究王云海 刘立华 王宇航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黎 军 张正娟5习近平总书记奋斗幸福观教育的三重逻辑刘传雷 荆蕙兰5高职教育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扩招范式研究刘 民4教育思想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代师范教育的借鉴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王祥荣 于 洁4书评地方教育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评翟广顺新著《青岛教育史:1891-1949》钱国旗5《文辅相年谱》研究评析杨林玉 吴胜楠5。

新加坡-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比较与思考

新加坡-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比较与思考

程 内容 重视 职 前 教 师教 学 能 力 的培 19 年 , 93 中央就明确提 出: 逐步提 高 业的发展 ,一旦 申请者被录用为教
养, 内容 包括教 学技 术导论 、 有效教 国家财 政 性教 育 经 费 支 出 占国 民 生 师 , 教育部就会为教师配备一套福利
学策略 、 学纪律 、 索录像教 学 、 教 探 建 产 总 值 的 比 例 ,在 本 世 纪 末 达 到 及个人 发展 “ 餐 ” 0 6年 , 套 。20 新加 坡 立 家校 联 系促进 学 习、 学 多媒 体设 4 但 迄今 为止 , 政 策 目标 尚未 实 教育部长宣布从 20 年起实施 “ 教 %。 该 07 教


新加 坡教 师 资格 获得 的 特殊
性 是教师 发展 的 基础
Hale Waihona Puke 新 加 坡 教 育部 每年 公 布 教 师 职 会 更 好 。 来教 学的效 果也会 更佳 。 将 位的空缺数 ,接受社会人士的应聘 , 思考二: 我们在培养教师时是否
与 中 国相 比新 加坡 人 口少 , 事 而且提早一年多时间公布 。 从 一些大学 能适 当加 大教 师教 育 实 习课程 比重?
许多新加坡的学校 , 每所学校都有各 程 的 学 习 , 括 教 育 研 究类 、 程 研 师岗位在我 国同样也有 , 包 课 只要经过教 通过教育学、 心理 学和 自的不同的任务 、 愿景 和特色 , 每所 究类 、 课程 内容类 、 学术科 目 、 师资格考试 , 类 实习 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师 的发展。 本文将 课 程类 、 语言与学术论文类 、 一般选 普通话三 门课程就 能获得教师资格
Q 鍪 生 塑
总 2期 第8 3
比较 借鉴
新加坡 一中国中 小学教师发展比 较与思考

教育领域的国际比较研究

教育领域的国际比较研究

教育领域的国际比较研究教育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比较研究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对不同教育体系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各国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从而为改进和推动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一、教育目标和理念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目标和理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有些国家强调知识传授和学科学习的能力培养,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有些国家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

例如,芬兰的教育体系以培养创造力和合作精神为主要目标,强调学生全面发展;而中国的教育体系则更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考试成绩。

二、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一些国家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一些国家则比较强调传统的教师授课和考试的评价体系。

例如,芬兰的教育体系注重个性化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美国的教育体系则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三、师资培训和发展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教师的培训和发展也有着不同的模式和要求。

一些国家注重教师专业素养和终身学习,提供持续的培训和发展机会;而一些国家则强调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

例如,芬兰的教育体系提倡教师自主的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和合作交流;而中国的教育体系则更加关注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

四、学生福利和教育资源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福利和教育资源配置也有所不同。

一些国家注重保障学生的基本权益和提供公平的教育资源;而一些国家则更加关注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例如,芬兰的教育体系注重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公平原则,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而美国的教育体系则更加注重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创新能力。

五、教育改革和政策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政策也有所不同。

一些国家注重推动教育创新和改革,提倡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而一些国家则更加注重教育的标准化和统一管理。

中新教育及英语教育之比较

中新教育及英语教育之比较

作者简 介: 程俊 (9 4 , , 17 一) 女 辽宁辽 阳人 , lg 业技术学院 ,  ̄r ' r, l 讲师, 主要从 事英语 师范教 育研 究。
角度或 从 不 同 的层 面 去 观察 , 不难 看 到 这 些 差 异 。
的倾听者、 接受者 , 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对于知识要点 的掌握 上 , 不提倡 独立 和评 判性 思维 的 能力 , 和东 这
方 的谦逊 的文化 氛 围有关 。在 中 国、 日本 、 国等东 韩
亚 国家 , 家思想 的 “ 日为 师终 生 为 父 ” 现 在学 儒 一 体 生 完全认 同老师 的观 点 , 堂上 对 老 师 教 授 观点 不 课 敢 有异议 。东 西 方文 化 差 异 的影 响 , 中国 大学 培 养 创新 人才 比西 方 更 困难 。学 生 小 的 时候 听从 父 母 ,
什 么芝 加哥 大学 能 做 出这 么 大 的成 就 呢? 它把 ‘ 益 智 厚生 ’ 为 校 训 , 思 是 学 校 的一 切 教 学 工 作 都 作 意
上占统治地位 , 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学生总是被动
收 稿 日期 :00— 7一O 21 0 1
是围绕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智慧 , 有益于学生的成长 。
到情景教学; 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取代教 师为中心的教 学角色 的转变 ; 课程体系设 置完善 , 课程 内容 充实; 学术交流 频繁, 吸纳各 国教 育 的先进理念。它成功的英语教 学改革也成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 , 值得借鉴。
关键词 : 新加坡 英语教 育; 改革; 情景教 学; 角色转 变; 学术交流; 经济发展 中图分 类号 :3 9 2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8 -8 8 2 1 0 —o 8—o H 1. A 10 - 39 ( OO)5 o 3 4

中新两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比较分析

中新两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比较分析

随着“ 终身学习” 和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和体系深人人心, 教师继续教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关注。因为无论是高质量 的教育还是高素质的教师归根到底都离不开教师继续教育。 新加坡和中国同是东亚国家, 华人在新加坡总人口中占的比 例高达70%以上,它的教师继续教育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 响, 与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有相同的地方。同时, 新加坡属于 英联邦国家, 它的教师继续教育也深受英国教育思想的影响, 跟中国的教师继续教育比 较起来, 则更表现为诸多的差异。 一、 中新两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比较 新加坡的社会经济在三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创造了惊人的奇迹。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 它充满活力的 教育则是经济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 其中的教师继续教育又 是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国目 前正在实施“ 科教兴 国” 战略, 了解和研究新加坡的继续教育的经验无疑具有现实 的启示意义。 (一)教师继续教育保障体制的比较 保障机制方面主要讨论经费保障和时间保障两方面的内 容。新加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保障和时间保障主要
权每年享受100个小时的专业发展教育 ,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
择脱产或在岗学习, 也可以在国内或国 外接受教育。 我国资金保障方面则是通过“ 教育行政部门拨一点, 学校
自 筹一点,教师出一点”的方式来完成教师的非学历教育经
三、 几点思考 墨西哥和我国一样, 同属发展中国家, 它独具特色的高等 教育体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 更高的要求, 和我国一样, 前公立大学在墨西哥的高等教育 目
和公立院校相提并论;在开设研究生教育方面, 民办教育暂时 还是一片空白。墨西哥高等教育体制中ANUIES的创建, 在政 府和高校之间起着协调沟通作用, 使教育信息对称。 而我国对

中新两国高校制造工程类专业的比较与启迪

中新两国高校制造工程类专业的比较与启迪

除 了修 读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的 学 生 之 外 , 有 工 科 类 学 生 所 在 第 一 年 的 课 程 完 全 相 同 , 是 修 读 由 工 程 学 院 ( ol e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都 C l g f e
E gn eig) 统 一 制 定 的 一 年 级 公 共 工 程 课 程 (s Yer n ier n 所 1t a C mmo n ier gC ri lm) 相 当 于 国 内 的 基础 课 。这 o nE g ei u r uu , n n c
gp r 和 南 洋 理 工 大 学 ( a y n T c n lgcl a oe) N n ag eh oo i a Unv r t ) i s y 。两 所 大 学 均 为 政 府 创 办 和 管 理 , 有 相 当 的 规 ei 具
模。 新加 坡 国立 大 学 的 工 程 学 院 (a ut f n ier g 有 大 F cl o gnei ) y E n
学 校 有 两 所 ,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 t n l ies yo i— 即 Nai a Unv ri f n o t S

部 分 进 入 大 学 , 括成 为 两 所 大 学 的 一 年 级 新 生 ; 包 另一 部 分
则进 入 理 工 学 院 ( oyeh i ) P ltc nc 。工 艺教 育 学 院的 少 部 分成 绩 s 较好的学生 , 业后可 以升人理 工学 院; 理工学 院的学生 , 毕 而 也 可 以选 择进 入 大学 学 习 , 基 本 上是 直 接从 大二 开始 学 习 , 且 这 部 分学 生称 为 大 学 的 “ 读 生 ” 转 。
粹, 一直以来倍受教 育研究者 的关 注。 有关 新加坡 高校在制造

中新教育教学实践(3篇)

中新教育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中新教育合作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教育交流形式,为两国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本文旨在探讨中新教育教学实践,分析其特点、成效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二、中新教育教学实践特点1.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中新教育合作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两国教育部门通过交流互访、师资培训、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合作,使得我国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国际化的教育资源。

2. 教学方法多样化中新教育合作在教学方法上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如探究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翻转课堂等,这些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课程设置国际化中新教育合作在课程设置上追求国际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例如,我国部分学校引进了新加坡的数学、英语等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适应国际教育环境。

4. 师资队伍国际化中新教育合作注重师资队伍的国际化,通过引进新加坡优秀教师、派遣我国教师赴新加坡交流等方式,提升我国教育质量。

三、中新教育教学实践成效1. 提高教育质量中新教育合作有助于提高我国教育质量,通过引进新加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使我国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2. 培养国际化人才中新教育合作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 深化两国友谊中新教育合作有助于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为双边关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中新教育教学实践面临的挑战1. 文化差异中新教育合作中,文化差异是一个重要挑战。

双方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双方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沟通与协调。

2. 师资力量不足我国部分学校在师资力量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中新教育合作的需求。

因此,提高师资水平是中新教育合作面临的重要挑战。

3.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地区和学校难以享受到中新教育合作带来的成果。

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研究

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研究

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研究【摘要】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而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国内外比较和改进措施提出了解决方案。

同时强调了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最后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并进行总结。

研究表明,加强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未来应注重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加强专业发展,推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进步。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研究、现状、比较、存在问题、改进措施、重要性、建议、发展方向、总结、国内外对比。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校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学术背景和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拥有教学技能、科研能力及创新意识。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培训程度相对较低,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甚至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对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以为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提供方向和建议。

借鉴国外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的经验和做法,可以为我国高校教师培训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和启示。

对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高校教学质量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意义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教师作为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

通过专业化培训,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教师的教学需求和挑战也在不断增加。

专业化培训可以帮助教师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高教育教学适应性和灵活性。

差异化发展与错位竞争

差异化发展与错位竞争

略,还应树立三种观念,即学科生态观、学科竞争观、学科内涵 这种活动内容的评价应建立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之上,并听取
观。
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和委员会建议,详细评析学科建设团队工
首先是学科生态观。在大学中,无论是单体学科还是群体 作的具体内容与进程。柔性制度往往表现为提倡、劝导、建设
学科都具有生态现象,这种生态现象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学科 等,具有较为明确的人为性、创造性、导向性、解释性倾向。
中国高教研究
!""# 年第 ! 期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策略:
差异化发展与错位竞争!
孔建益 杨 军
摘 要:对我国高等学校建设历史进行考察,分析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认为地方政府、学校对学科建设资 源供给与区域社会、经济对学科发展水平需求之间矛盾和高校内部学科建设过于组织制度化是地方高校学科建设 的主要问题,提出地方高校应采取差异化发展和错位竞争策略建设学科,建立和完善学科建设的评估体系是保障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质量的重要条件。
建设之间的平衡与适应。如果学科门类太少,不仅影响学校整
在贯彻执行评价制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评价活
体发展水平,也难以形成学科交叉,产生学科整体效应和边缘 动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在评价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政策和文
效应;如果一级学科太少会阻碍学科提高档次和品味,也难以 件,规范执行刚性制度,采用深化和市场竞争格局形成新世纪以来开始打破原有的教育体系和学科格局教育资源由政府主导配置逐渐转向市场规律配置促成新旧学科专业发生裂变许多热门和新兴专业受到教育市场的追捧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逐步成为强势学科而一些冷门专业则面临着边缘化的压力其学科发展也因此受到较大限制个别专业甚至濒临关门歇业的境地
影响,我国于 $%&! 年对高等教育模式进行了重大改革,政府 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新高等教育专业教学差异比较研究作者:胡其昌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2年第16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国际化,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都与国外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的新机制,中外之间高等教育交流随之增加,从而给中外双方互相了解各自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平台。

对中新高等教育在专业教学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高等教育;专业教学;差异比较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2)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国际化,国内很多高职院校与国外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项目。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2007年与新西兰尼尔逊——马尔伯理工学院(以下简称NMIT)合作办学,开办了市场营销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两个中新合作专业,课程采用中新合作教学模式,每个专业共有8门专业课程由NMIT选派专业教师来我校授课,另有8门专业课程由NMIT指定,由我校具有双语教学水平的专业教师进行授课,授课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授课教师经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选派后到NMIT学习英语及专业教学方法和模式,经培训合格后再承担合作项目双语课程的授课任务。

本人有幸应尼尔逊——马尔伯理工学院(NMIT)的邀请,于2011年4月27日至6月15日赴新西兰NMIT进行交流培训,主要是了解NMIT教学理念、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教学形式与手段、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教学考核方式等教学模式。

以下就此进行粗浅分析。

1 教学理念在NMIT,非常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定位是帮助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在于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原理、概念,注重方法的讲解以及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提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而不于具体的步骤,非常强调学生的思考,强调学生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实,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国也一直在提倡,但却很难付诸实施。

如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呢?如果我们能像NMIT一样建立严格的课程考核体系,赋予教师足够的权威,教师重视平时小作业考核而不仅仅是期中期末考试,使学生在压力下主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并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也许这样,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或许能够成功。

2 教师与学生2.1 教师在NMIT,全职教师比例不是很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是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可能来自外部高校,也可能来自一些企业,通过聘请一些兼职教师,一方面可以节约办学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给学校带来一些新的血液,提高理论与实际相切合的程度。

在NMIT,教师角色具有多重性,既是知识讲授者,课堂组织者,指导者,又是活动参与者,教师积极加入学生课堂讨论,主动聆听学生建议。

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只是担任一个指导者,策划者,引导课堂继续进行。

在NMIT,老师面带微笑,热情友好,关心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使用命令语气,会经常使用漫画、表演、模仿、笑话、肢体语言等来表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所学内容,达到教学预期目的。

而在国内,教师是主导者,大部分时候都是教师一个人在上面讲,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学生不愿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总是唯标准答案为上,师生间缺乏交流。

这也是我们值得改进的地方。

2.2 学生在NMIT,完全实行学分制,学生学费的多少和选修的学分多少挂钩,选修但未能拿到学分则需要交费重修,因此留学生必须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

学校每学期开设各种专业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修各门课程,学生没有固定班级,选修同一课程的学生组成临时班级,不像我们班级从大一开始就基本固定。

班级固定与否各有利弊,固定班级的好处是方便管理,学生之间可以深入交往,弊端是不方便学生灵活选择课程,学生接触面受限。

在新西兰,如果你想上大学,只要通过大学的入学考试,就可机会上大学,因此,在新西兰,大学生的年龄跨度非常大,在NMIT,学生的构成比较复杂,有刚刚中学毕业的,也有工作后重新充电的中老年人前来完成大学学业。

另外,由于新西兰本地生源较少,大学声誉较好,因此新西兰大学里面既有本地学生也有不少留学生,特别是来自亚洲的留学生。

下面具体谈下本地学生与亚洲留学生(特别是中国留学生)的差异。

2.2.1 学习目的不同本地学生学习目的比较明确,这是因为在新西兰,年满18岁就成为成年人,需要独立自主,他们需要考虑将来的前途与命运问题,他们是在用自己赚来的钱在读书,因此他们学习比较主动。

而中国留学生,很多人都是在父母的安排下来留学,来新西兰留学可能也只是为了混张文凭,今后工作可能仍由父母安排,而不是真正想依靠这张文凭来独自养家糊口,这就造成这些学生和国内的部分学生一样在混日子,是在被动的学习。

2.2.2 学习主动性不同本地学生课堂上比较活跃,也比较随便。

他们觉得教师讲的不对或者自己有疑问,他们会随时打断教师的授课进行提问。

这就要求教师的学识丰富并且准确,而且要求教师控制课堂的能力比较高。

而亚洲学生在课堂上一般比较安静,即使没有听懂也不会老师提问,与其他外国同学交流也比较少,往往形成“小群体”。

这既不利于这些留学生获取知识,也不利于迅速融入国际环境。

在看看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也是安安静静的听老师讲,不会提问与质疑,难道是我们的文化使得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不敢怀疑?2.2.3 学习方式不同本地学生喜欢相互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小组讨论中进行学习,共享每个人的观点,通过讨论擦起火花,从而解决问题,这是他们从小养成的学习方式。

而中国留学生更多地倾向于单打独斗,不善于群体合作,这也与我们国家教学中没有鼓励小组学习,很少使用小组讨论学习造成的结果。

2.2.4 思维方式的不同本地学生喜欢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找方法和答案,而中国留学生更喜欢教师直接告诉他们方法和答案。

这可能和国内的应试教育有关。

应试教育注重的是答案,答案正确了才能通过考试。

与其自己努力去创造一个轮子,还不如用别人已经证明好用的轮子,这不就是应试教育鼓励的么?3 教学形式与手段3.1 教学形式3.1.1 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室课桌椅可随便移动,师生平等,学生可任意选择座位和小组。

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起引导作用,会设法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多发表观点。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中心,大家互相探讨问题,气氛活跃。

在NMIT,绝大多数课程学生人数都很少,一般在10-20人之间,课堂上学生可随时向教师提问,有可能由此引发讨论,这便于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疑问和难点。

而我们学校,也一直在提倡师生互动,但由于课程学生人数较多,学生不习惯于问问题,教学内容多等,总是难以很好实现。

3.1.2 讲授重点、注重讨论在NMIT,老师在上课时不会满堂灌,不会讲解所有的知识,这和我们有所不同。

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讲授重点,与之相关的次要内容略去不讲,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己去学习次要内容,在实践中学习。

学生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再来和教师讨论。

让学生理解课程中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的任务不是在课堂上,而是要求学生课前看书自学。

相比较而言,由于我国的教学模式一直未能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我们要把教学大纲里规定的内容都要仔仔细细的至少讲一遍,造成我国教师普遍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过多,没有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提问、参与讨论,这造成了我国学生似乎习惯了教师讲给他们听,课堂上会主动提问的不多,更不愿讨论。

我们应多想办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以便在课堂上讲授重点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3.1.3 自主预习、注重复习在NMIT,由于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不多,讲授的基本是一些要点与重点,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事先自主预习好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跟上教师的步伐,此外,教师比较注重教学内容的复习,每节课下课之前,教师都要总结一下上课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反复操练,使每一节课真正学有所得。

并且教师注重学生反馈和一些实习练习,经常会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课外作业包括每次课后的小作业外,一般还有两次大作业,由学生课外自主完成,除两次大作业教师会批改外,平常的课外小作业教师并不批改。

而在国内,学生事先不预习,而教师由于每节课安排的教学任务较重,常只关注讲授内容,对教学步骤和方法不很重视,一节课下来老师灌输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学生被动接受,却不知重点所在,疑点重重。

3.1.4 轻松幽默、快乐学习在NMIT课堂上,学生最大的感觉就是比较轻松,教师总是面带微笑,热情友好,是不是地讲一些笑话,使用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而在这种放松的情况下学习,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也更容易学习。

与之鲜明对比的是我们的教学,课堂上很多时候都比较严肃紧张(当然也有很多老师的课比较幽默轻松),而且授课内容很多,因此经常造成学生压力过大,学习效率不高。

除了向老师学习外,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也是一种学习途径;作业是NMIT学生学习的重要部分,很多作业是由几个同学协作完成,因此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是重要的学习能力。

3.2 教学手段在NMIT,每个教室一般都配置了投影仪,但是在授课过程中,老师一般都是根据课程特点选择是否使用PPT来进行教学。

如在英语教学中,如需要放映一些视频时,就可能使用投影仪,而在financial accounting、taxation等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基本从来不使用ppt进行授课。

这与国外老师在课堂上很少大量讲授基本原理与概念等课程内容有关,也与使用ppt容易造成学生跟不上节奏有关。

反观我校,60%以上的课程都在大量使用ppt进行授课,这极易造成学生思维跟不上,眼睛很累,精神疲惫等问题,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4 教学教材与教学资源4.1 教学教材在NMIT,无固定教材,教师授课通常不是根据某本教科书来进行授课的,教师常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去查找相关资料设计讲义内容,常采用活页资料,图片资料,小纸条等形式来进行教学,在设计讲义时,很注重与现实相结合。

这种形式灵活性很强,这样既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使课堂内容新鲜活泼,生动有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在国内,老师常会指定某本教材为教科书,在教学时往往是根据某本教材来进行授课,如果不按照这本教材来授课,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意见很大(因为这容易造成那些平时不听课的学生,课后找不到考试内容),这就容易造成教师的灵活差,部分抑制了教师的创造力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难免使课堂显得单调无趣,教学效果不理想。

4.2 教学资源4.2.1 硬件设施从硬件的角度看,我校的各项硬件环境并不比NMIT逊色,在不少地方还好于NMIT,比如我们有大量的机房,而NMIT配备完整的机房只有几个,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实验室和实训室,而NMIT自行拥有的专门的实验室和实训室寥寥无几。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NMIT,他们计算机使用的都是正版软件,但是并没有花多少钱,这是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大的软件公司,都有面对教育机构的特别优惠的价格,甚至是免费赠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