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创造宣言 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1课《创造宣言》导学案
21.创造宣言素养目标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关注文本中哲理性的语句。
3.重视创造的力量,培养自主、自信的创造能力。
学法指引把握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方法1.研究标题,探求中心论点。
一般来讲,议论文判断性句式的标题,是全文所要论述的中心,也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2.阅读开篇,抓住中心论点。
有些议论文开门见山,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
3.分析篇末,归纳中心论点。
有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放在篇末,与结论合并在一起。
4.理解内容,提炼中心论点。
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渗透在全篇论述中,把握中心论点比较困难,只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从中提炼中心论点。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我国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
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
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
2.背景简介 《创造宣言》写于1943年。
陶行知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激励每一个人时时、处处要去创造。
陶行知发表的《创造宣言》和《创造的儿童教育》,可以看作是其创造教育理论完善和系统化的标志。
3.完成自学结构图基础夯实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zhònɡ sh ānɡ()整个的和谐。
(2)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dùn cí ()。
(3)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lǔ dùn()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
(4)绝望是nuò fū()的幻想。
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5)大自然雕刻的奇峰、怪石、瀑布,hu àn y ǎnɡ()的飞禽……(6)当你看见满山的树苗在你监护之下,得到我们的汗、血、心、生命的ɡu àn ɡài(),一根一根地都长成参天的大树,你不高兴吗?(7)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hu à lónɡ di ǎn jīn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4单元 21 创造宣言 学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导学案第20课《创造宣言》(陶行知)学习目标:1.了解演讲词的文体特点。
2.掌握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
3.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1.学会从分析题目、把握文体的角度来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
3.了解自信心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增强自信心。
学法指导:根据文后“阅读提示”来学习本文。
【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1.八大山人:朱耷(1626-约1697),清初画家。
南昌(今属江西)人。
明宁王朱权后裔。
明亡,一度为僧,又当道士,在南昌建青云谱道院。
有雪个、个山、人屋、八大山人等别号。
擅画水墨花卉禽鸟,笔墨简括凝练,形象夸张;亦写山水,意境冷寂。
所画鱼鸟每作“白眼向人”的情态,署款八大山人。
他的绘画技法,对后来的写意画影响很大。
工书法,行楷学王羲之,纯朴圆润,自成一格。
2.《安魂曲》:安魂曲作于1791年,是莫扎特最后的作品。
直到去世,莫扎特也没能完成这部富于人道主义色彩的作品,最终由他的学生苏斯迈尔根据他留下的手稿续完。
莫扎特一生直到穷极潦倒之时,在他的音乐中也一直没有痛苦,而只有纯净的欢乐。
这部临终前的作品仍是如此,只有那种天国的光芒照耀着他的感觉。
3.曾参:曾参(前505年一前463年),字于舆,生于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人)。
曾参16岁拜孔子为师。
由于他刻苦好学,造诣很深,成为孔子的得意门生。
他著有《大学》,《孝经》两书,被后世视为儒家经典,尊其为“宗圣”,“述圣”。
曾参传业于子思,子思传业于孟子,形成著名的“思孟学派”。
二、预习任务1.给文章划分层次,你划分的依据是什么?2.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2)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3)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观点吗?如果有,是什么?(4)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三、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优质教案
20*创造宣言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创造。
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或别人的经历具体说说你对“创造”的理解。
(学生纷纷回答)那么生活在上个世纪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又是怎样理解“创造”的呢?对于“创造”,他又有着怎样精妙的话语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近陶行知和他的创作。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教育家。
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2)背景链接陶行知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
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他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家。
2.生难字词(1)字音彝.(yí)遁.(dùn)钝.(dùn)曾参..(zēng shēn)懦.(nuò) 玄奘.(zàng) 创.造(chuàng)(2)词义【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暴,糟蹋。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文章如何划分层次?划分依据是什么?明确: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第2~4段):我们的人类最值得崇拜的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事物。
第三部分(第5~11段):作者驳斥了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得出结论。
第四部分(第12~14段):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
第五部分(第15~16段):总结全文。
《创造宣言》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评价等第及标准
备注
A
B
C
D
1
板书内容正确度
完全正确
基本正确
错误较少
错误较多
2
板书设计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3
讲解精彩度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4
小组参与度
100%
80%
60%
60%以下
5
综合评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反思
你认为你在本堂课中有收获吗(知识方面和素质方面)?你认为你帮助了其他同学吗?你获得了其他同学的帮助吗?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吗?
(1)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
(2)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3)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观点吗?如果有,是什么?
(4)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四、思考:
1、文章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明确: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
2.品味文章语言,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②号签任务:第二题;并纠错、质疑①号签
③号签任务:第三题1、2小题;并纠错、质疑④号签
④号签任务:第三题3、4小题;并纠错、质疑③号签
⑤号签任务:第四题;纠错、质疑⑥号签
⑥号签任务:第五题;并纠错、质疑⑤号签
明确
任务
分工准备
1、确定展示内容
2、确定展示人员(板书人员、讲解人员)
3、确定质疑人员
组长负责
带着左边这些问题精读教材,你尽量自己来完成。
(要相信自己哟!)
讨论完善
组内相互讨论,相互质疑,相互纠错,提出、记录共同问题,达成共识,并基本完善学习目标。(“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创造宣言教案
创造宣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崇拜、伤痕、中伤”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重点)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及作用。
3.领会自信心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许多人在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难免会丧失自信心。
如何重树自信,创造或重新开创自己灿烂的人生,是许多人,也包括我们今天在座的许多同学所关注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的这篇《创造宣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吧!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陶行知(1891-1946),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
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
1934年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一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2.知识链接八大山人朱耷(1626-约1697),清初画家。
南昌(今属江西)人。
明宁王朱权后裔。
明亡,一度为僧,又当道士,在南昌建青云谱道院。
有雪个、个山、人屋、八大山人等别号。
擅画水墨花卉禽鸟,笔墨简括凝练,形象夸张;亦写山水,意境冷寂。
所画鱼鸟每作“白眼向人”的情态,署款八大山人。
他的绘画技法,对后来的写意画影响很大。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创造宣言》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创造是⼈类发展的强⼤动⼒。
懒惰者、平庸者却不屑于创造,还为⾃⼰找出种种借⼝。
陶⾏知先⽣⽤教育家的⼝吻告诫我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是创造之⼈,让我们⾄少⾛两步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创造主未完成之⼯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崇拜。
的造出上帝,其次造出英雄之神,再其次造出财神、⼟地公、⼟地婆来供⾃⼰崇拜,省事者把别⼈创造现成之神来崇拜。
恋爱⽆上主义者造出爱⼈来崇拜。
笨⼈借恋爱之名把爱⼈造成丑恶⽆耻的荡妇来糟踏,糟踏爱⼈者不是奉⾏恋爱⽆上主义,⽽是奉⾏万恶⽆底主义的魔⿁,因为他把爱⼈造成魔⿁婆。
美术家如罗丹,是⼀⾯造⽯像,⼀⾯崇拜⾃⼰的创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像,不是造爱⼈。
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
真善美的活⼈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像,是我们的爱⼈。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崇拜的⼈。
先⽣之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崇拜的学⽣。
说得正确些,先⽣创造学⽣,学⽣也创造先⽣,学⽣先⽣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
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
倘若活⼈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不是个⼈的创造,那未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不是仅仅属于个⼈。
在⼀个集体当中,每⼀个活⼈之塑像,是这个⼈来⼀⼑,那个⼈来⼀⼑,有时是万⼑齐发。
倘使⼑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
在⼑法之交响中,投⼊⼀丝⼀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活⼈的塑像和⼤理⽯的塑像有⼀点不同,⼑法如果⽤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法如果⽤得对,则⼀笔下去,万龙点睛。
有⼈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平凡⽆过于⼀张⽩纸,⼋⼤⼭⼈挥毫画他⼏笔,便成为⼀幅名贵的杰作。
平凡也⽆过于⼀块⽯头,到了飞帝亚斯,⽶开朗基罗的⼿⾥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说:⽣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创造宣言》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创造宣言》导学案导学案:《创造宣言》【课前导学】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1.以约翰·列侬、马克·扎克伯格、乔布斯等名人为例,让学生思考:这些人的成功与他们的创造力有什么关系?2.让学生回忆自己有什么创造新事物的经历,可以是作文、绘画、编程等方面,鼓励他们分享。
二、预习导引(框架理解)通过导入新课的问答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创造力与成功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与积极性,为学习《创造宣言》这一课文做好铺垫。
【课堂学习】三、师生共学(查漏补缺)1.首先,共同完成课文基础知识的学习:(1)阅读课文,了解文中创造宣言的背景与作者。
(2)解答问题:创造宣言是由多少分段组成的?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完成填空题:乒乓球的创造者是______。
2.接着,集中精力研读课文,学习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创造宣言的主要内容。
(2)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在思考的基础上,分享自己对创造力的看法。
(3)解答问题:创造力在个人的学习和工作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四、师生共建(思考探析)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分组讨论活动:(1)讨论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如学习积累、经验丰富等。
(2)团队合作,发挥想象力,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创造力。
2.通过小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提出创造性的建议,如读更多的书、锻炼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活动等。
3.学生分享自己对创造力的理解和体会,提出自己富有创造性的想法。
【课后延伸】五、巩固提高(拓展思维)1.每个学生写一篇作文,主题是“我的创造宣言”,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展示自己对创造力的思考。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作文,互相评价,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3.分享优秀作文,并在班级、学校或社区内展示,激发更多学生创造力的积极性。
六、课堂小结(梳理知识)本堂课,我们学习了《创造宣言》这一课文。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了解到创造宣言的作者及其背景,思考创造力与成功的关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20《创造宣言》(含答案)
《创造宣言》学案课前积累一、作文写作素材1、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2、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
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
3、如果说友谊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
多少笑声都是友谊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友谊揩干的。
友谊的港湾温情脉脉,友谊的清风灌满征帆。
友谊不是感情的投资,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红。
(友谊可以换其他词语)4、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
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
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5、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毅力,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毅力,是远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二、上节精要复习肖像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这对孪生小姑娘顶多八九岁,长得十分相似:都是双眼皮,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闪着天真烂漫的光彩;微微上翘的鼻子秀气而适中;都是苹果形圆脸。
所不同的是:妹妹的嘴唇薄, 一笑腮边俩酒窝,说话声音甜甜的,有点娇;姐姐的嘴唇略厚,脸上带点倔强气,说话清脆而响亮。
她们穿着同样的粉红色连衣裙。
部编版九上语文《创造宣言》导学案
20《创造宣言》学案(一)学习目标:1.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作者。
2. 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3. 理清文章的脉络思路。
【新知预习】一、查找工具书,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1. 给下面的加点词语注音。
中.伤()遁.词()鲁钝.()玄奘..()()懦.夫()屋檐.()樵.夫()经石峪.()六贤祠.()趋.向()烟囱.()剃.头()镰.刀()灌溉.()豢.养()崇.拜()曾参()()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画龙点睛:(2)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二、文学常识。
《创造宣言》作者______,安徽歙县人,______家。
主要教育思想是“____________”,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课堂探究】1. 知识链接:演讲词,俗称演说词、演讲稿、讲话稿,旨在表达感情,发表建议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
通过它,讲话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主张、观点、见解,以及思想感情传达给与会者,从而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达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
演讲词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它一般不讲求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而总是一某一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
2. 探究:(1)速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作者是如何引出议论的话题的?【优化训练】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1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
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未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
2. 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
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
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参考答案:【新知预习】一、查找工具书,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第21课《创造宣言》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阅读全文,请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涵养静气”。
2、文章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中第3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写出一个“涵养静气”的方法。
迁
移
行
动
一、缩写“宣言”,感悟“文体”
仿照《世界人权宣言》的形式,缩写陶行知的《创造宣言》。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诚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2、论据有哪几种类型?
3、有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
4、议论文主要有以下两类。
立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
驳论: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本篇课文是(文体)。
5、宣言的含义。
中伤遁词鲁钝懦夫豢养灌溉
画龙点睛自暴自弃山穷水尽走投无路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一)遁词:
(二)山穷水尽:
(三)走投无路:
(四)自暴自弃:
四、课前了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20课《创造宣言》教案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20课《创造宣言》教案及答案一. 教材分析《创造宣言》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20课的一篇文章,主要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观察,论述了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力,只要敢于尝试,勇于实践,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
文章语言生动,事例鲜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论证方法,以及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文章的主旨和论证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运用这些论证方法,如何从文章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以及如何将这些观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帮助他们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论证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学会如何从文章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并运用这些观点进行思考和论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力,只要敢于尝试,勇于实践,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论证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从文章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以及如何将这些观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旨和论证方法。
2.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20课《创造宣言》。
2.参考资料:相关文章、论文、案例等。
3.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创造宣言》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创造宣言》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一. 教材分析《创造宣言》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主要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力,只要勇于尝试,就能创造出美好的事物。
课文语言生动,情节丰富,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创造的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他们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课文的分析和解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但同时,他们也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创造的含义和重要性,学会如何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创造,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到创造的的重要性和自己的创造潜能。
2.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的真实感。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学生作业批改记录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创新的科技产品,如共享单车、无人超市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产品背后的创新精神。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之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文中角色的语气、情感等。
《创造宣言》优质课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创造宣言》优质课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创造宣言》优质课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创造宣言》优质课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创造宣言”的产生背景、意义与内容;2. 通过辩论、合作等方式,拓展思维,培养合作精神;3. 提升写作能力,熟悉创作流程。
二、教学过程:1. 激起兴趣,引入主题引入环节需要有一些思想激情的活动,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的输入,也是智力的启迪。
可选择以下方式:方法一:放映视频放映一段相关英文的“创造宣言”视频,激起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方法二:开展辩论这是一种富有互动性的方式,同时也考验学生思辨的能力。
针对“创造宣言”这一话题,老师可以指定两个辩题:1. 是否赞成“创造宣言”中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写一封信?2. 对于身为中国学生的自己,是否需要遵守“创造宣言”?2. 讲解“创造宣言”相关知识了解提要和背景。
为了加深学生对“创造宣言”的理解,可以对其背景和提要进行详细讲解。
其次,学生需要了解它是如何产生的,并讲述“创造宣言”是发表于哪个时代,是由哪些名人发起的。
3. 阐释“创造宣言”的重要意义一个理论、理念或活动的重要意义与价值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告诉学生,“创造宣言”在于激励个人去关注社会,令每一个人了解及重视自己力量的重要性,从而发扬创造精神,创造出更优秀的世界。
4. 策划小组活动小组合作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思想激励和学生社交交流的机会,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
策划一个写作小组类似于这样的基本步骤:第一步,组队学生自由地组队来协作创作讨论。
第二步,参照模板老师可以搜寻优质的中英文写作模板,作为学生进行的实践操作的参照。
第三步,探讨主题原则将“创造宣言”作为主题,深入分析讨论主旨。
第四步,提出想法提出个人的思路、想法,并进行深度讨论。
第五步,撰写文章按照模板要求,精心撰写文章,修改细节并反复推敲。
第六步,结合评价结合学生小组的评估和评价,展示该工作的效果和成果。
部编版语文九上《创造宣言》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上《创造宣言》教案创造宣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崇拜、伤痕、中伤”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研究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重点)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及作用。
3.领会自信心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课时放置】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很多人在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难免会丧失自信心。
如何重树自信,创造或重新开创自己辉煌的人生,是很多人,也包括我们今天在座的很多同学所关注的问题。
XXX先生的这篇《创造宣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典范。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这篇文章吧!二、自主预1.背景资料XXX(1891-1946),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
1914年毕业于XXX,后赴美留学。
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活动后,处置平民教育活动,创办XXX。
1934年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XXX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一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2.知识链接XXXXXX(1626-约1697),清初画家。
南昌(今属江西)人。
XXXXXX后裔。
明亡,一度为僧,又当道士,在南昌建XXX。
有雪个、个山、人屋、XXX等别号。
擅画水墨花卉禽鸟,笔墨简括凝练,形象夸张;亦写山水,意境冷寂。
所画鱼鸟每作“白眼向人”的情态,署款八大山人。
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语文20.创造宣言(详案)
由艺术家造石像谈起,引出教育家的创造不同于前两者,“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第二部分(4—10段):
作者罗列出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以一连串的不可争辩的实例,一一予以反驳,从中确立起“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第三部分(11—15段):
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
1.读准字音
崇拜()伤痕()中伤()玄奘()
塑像()遁词()懒惰()懦夫()
鲁钝()繁殖()灌溉()陡然()
屋檐()烟囱()樵夫()豢养()
哑口无言()自暴自弃()走投无路()
苏彝()士愚钝( )曾参( )
chóng hén zhòng zàng sù dùn
lǎn nuò dùn zhí guàn
部编版九上创造宣言教学设计
课题
20.创造宣言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部编语文
年级
九年级上
学习
目标
1.巩固驳论文的知识,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与文中的人物近距离接触,感悟自信。
3.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1.看完整篇文章后的感觉是什么?
运用了大量的人、事,引用了很多经典的句子。
2.文章中的材料涉及哪些方面?
文中的材料取自古今中外,涉及图画、雕塑、文学、音乐、数学、物理、地理等领域。
3.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
在文章中,作者围绕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这五种错误观点是:
①环境太平凡;
②生活太单调;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 《创造宣言》学案.doc
四、思考:
1、文章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明确: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
)
2.品味文章语言,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排比、比喻)
五、阅读下列文段,回答相关问题。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但是
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
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绝望是懦夫的幻想。
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是的,生路是要勇气
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1)用“--”划出错误观点并说明其使用的是()表达方式。
(2)用“[ ]”标出反驳过程的语句,并说明其使用的是()
表达方式。
(3)用“~~”划出事实论据并说明其使用的是()表达方
式。
(4)用“()”标出理论论据并说明其使用的是()
表达方式。
带着左边这些
问题精读教材,
你尽量自己来
完成。
(要相信自己
哟!)
作者简介: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
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
他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 20创造宣言-导学案
《创造宣言》学案及评测练习方法先行——议论文文体知识小回顾中心论点:是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分论点论据:史实、事例、统计数字等。
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议论文三要素论证:通过预习,你能找出本文的三要素吗?请在文中画出并批注。
作者简介——陶行知及其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1891-1946),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我国创造教育的开拓者,他创造了创造教育的理念。
背景:他目睹旧中国国贫民弱,试图以教育来建设新社会。
他在反对传统教育和洋化教育的斗争中,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独具特色的创造教育思想,为中国教育理论宝库作出了独特贡献。
创造教育是他结合国情,拯救教育时弊的创举。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以下五方面:1.创造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一种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真善美的活人”。
2.创造教育在于启发人的创造力,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创造教育以生活为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
4.实施创造教育必须实行“六大解放....”:一要解放他的头脑。
二要解放他的双手。
三要解放他的嘴。
四要解放他的空间。
五要解放他的时间。
六要解放他的眼睛。
5.启发、自动、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是实施创造教育的基本方法。
结合中学生实际谈谈,我们可以如何培养创造力?文体解读——了解宣言的文体特点宣言是一种极为严肃的公布主张、意见的演讲辞,既是演讲,那它一定具备演讲稿的特点:观点鲜明、逻辑性强、说理生动、富有感染力。
1.围绕“创造”这个话题,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哪些观点?2.一篇演讲稿不仅说理充分,还要感染鼓舞听者,合理采用修辞(如排比、呼告、比喻)和句式(短句)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
请你试从文中找出几例分析。
走近名人——了解层出不穷的创造事例八大山人朱耷(1626—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人教部编版)全册教案-20创造宣言.docx
20创造宣言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关注文本中哲理性的语句。
3.重视创造的力量,培养自主、自信的创造能力。
一、导入新课创造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带来丰收的成果,带来奋斗的喜悦,带来生存的信念。
泰戈尔曾经说:“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谁忽视了人生中的创造,无疑也是对人生的懈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创造宣言》,从此敢于创造,勇于创造。
【教学提示】也可请学生说说自己具有“创造性”的代表事例,并以此谈谈对“创造”一词的理解,引导学生对文本主题的关注。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陶行知,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
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
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43年,陶行知先生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激励每一个人时时、处处要去创造。
2.初读课文,思考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
明确:议论和叙述两种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
3.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层意,从而理清文本的议论思路。
第一部分(1—4):用不同的人创造出不同的崇拜者,引出教育者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要以集体之力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或彼此崇拜的活人,明确何谓“创造”。
第二部分(5—11):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批评了一些人的错误看法,指出“处处”“天天”“人人”皆可创造。
第三部分(12—15):有了人人都能创造的信念之后,还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能像东山樵夫那样因循守旧,要让创造之神常住心中。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创造宣言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创造宣言教学设计20 创造宣言【教材分析】《创造宣言》是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议论性自读课文,本单元所选的一组文章都是对第二单元议论文体的延伸和深化。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学习论证的方法,体会议论文语言的逻辑力量,提高理性思辨能力。
《创造宣言》开头就提出“我们要创造”的中心论点,之后运用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展开有力的批驳,鼓励青年人战胜困难、勇敢创造。
学习本文,要通过“阅读课文,概括观点,梳理思路,品味语言,对比感悟”等方法来进行。
【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准确概括作者的观点及其论述过程中批驳的观点。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梳理本文的论证材料,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3.品味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1)我搜集的资料(作者、写作背景、有关创造的人物或事例)(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字形、词义)2.思悟发现(1)在文中,作者针对“创造”提出了哪些观点?(2)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了批驳?(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3.学贵有疑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只有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有真知,才有创新。
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来感受创造的力量吧!2.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交流搜集的作者生平与写作背景,教师适当点拨、补充。
(1)走近作者陶行知(1891—1946),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安徽歙县人。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
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
1934年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号签任务:第三题1、2小题;并纠错、质疑④号签
④号签任务:第三题3、4小题;并纠错、质疑③号签
⑤号签任务:第四题;纠错、质疑⑥号签
⑥号签任务:第五题;并纠错、质疑⑤号签
明确
任务
分工准备
1、确定展示内容
2、确定展示人员(板书人员、讲解人员)
3、确定质疑人员
组长负责
三、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
(2)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3)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观点吗?如果有,是什么?
(4)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四、思考:
1、文章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明确: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
(1)用“--”划出错误观点并说明其使用的是()表达方式。
(2)用“[ ]”标出反驳过程的语句,并说明其使用的是()表达方式。
(3)用“~~”划出事实论据并说明其使用的是()表达方式。
(4)用“( )”标出理论论据并说明其使用的是()表达方式。
带着左边这些问题精读教材,你尽量自己来完成。
(要相信自己哟!)
创造宣言学案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学习内容
拓展模块第二单元《创造宣言》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3、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
1、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文章的语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及作用。
学习方法
分组自学讨论法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3学时)
项目
任务
注意
事项
复习
检测
1.检测有关议论文知识。
2.理清文章思路。
自我检测,看预习的学习效果如何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一、请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望洋兴叹:
哑口无言:
遁辞:
自暴自弃:
众叛亲离:
二、文章如何划分层次?划分依据是什么?
安排
分组展示
展示程序和要求:
1、接受展示任务
2、组内分工准备
3、由1~2人到黑板上板书展示(书写展示时间为10分钟)
4、由1~2人讲解展示
5、其余人员观察别组展示情况,准备纠错和质疑的问题。
展示你们的知识,展示你们的素质,展示你们的风采
相互PK
1、组间纠错2、组间质疑3、组间评价:从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讲解、参与度四个方面分ABCD四个等第进行评价(尽可能多看优点,少看缺点,要多向别人学习哟。)4、记录心得。
课外
序号项目(内容)评来自等第及标准备注A
B
C
D
1
板书内容正确度
完全正确
基本正确
错误较少
错误较多
2
板书设计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3
讲解精彩度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4
小组参与度
100%
80%
60%
60%以下
5
综合评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反思
你认为你在本堂课中有收获吗(知识方面和素质方面)?你认为你帮助了其他同学吗?你获得了其他同学的帮助吗?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吗?
带着左边这些问题精读教材,你尽量自己来完成。
(要相信自己哟!)
讨论完善
组内相互讨论,相互质疑,相互纠错,提出、记录共同问题,达成共识,并基本完善学习目标。(“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
团结
合作
第二环节:展示交流(1节课)
项目
任务
注意事项
展示项目
主要展示内容:
①号签任务:第一题,并纠错、质疑②号签
2.品味文章语言,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排比、比喻)
五、阅读下列文段,回答相关问题。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