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区别于别国经验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国情的一次伟大尝试。
中国共产党人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极探索如何既不教条主义,又不经验主义。
本文从笔者归结的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群众路线、坚持党的领导三方面,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今天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经验的总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标签:新民主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我们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要从实践中来学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中归纳分析,得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总结认识。
但是,对革命时期和过渡时期的认识是否可以作为一般经验继续沿用,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根本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于国民党叛变革命,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随后,八七会议总結大革命失败原因,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使得全党充分认识到掌握军队的极端重要性,这正应验了无产阶级不能放弃暴力革命这一原理指导。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采取了暴力革命的方式,依赖于人民军队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斗争牺牲,成功抵御外敌、打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统治。
今天,人民军队依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人民军队的武装斗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说,又发展了暴力革命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发展了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还需经历一个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阶段。
不同于最初设想的暴力夺取资产阶级经济基础,也不同于苏联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时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过渡。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农业上采取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手工业上采取生产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和平赎买方式。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及其精髓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的文化融合,马克思主义逐渐中国化。
但是这个过程是复杂的,其有自身的内涵和特征。
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不断显现,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重大的理论成果,同时也对我们产生了新的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
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
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而就全党来讲,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论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论析摘要: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实事求是思想;邓小平把解放思想融入其中,继承并发展了实事求是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党在新时期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实事求是思想的创新精神和要求,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实事求是已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断创新的核心。
关键词: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核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构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曾表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
①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践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创造性地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这几大理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成果,它们共同构成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仅存在着实践上的历史联系,而且也存在着思想上的逻辑联系。
一、实事求是思想的提出毛泽东一贯倡导实事求是,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和理论联系实际。
1930 年5 月,他针对党和红军中存在的教条主义,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从认识论高度阐述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作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②的著名论断,倡导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去调查研究。
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毛泽东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
毛泽东坚持实事求是,充分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实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相关理论解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相关理论解读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讲义)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这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新加的。
这一论断不仅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的基本经验,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文试就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以及创造性地回答这一问题的重大意义,略抒管见,以就正于读者。
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首先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和基本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不在于记住它的一切结论和细节,而在于把握它的鲜明特点和基本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部分组成,是一个十分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按照恩格斯的论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贡献,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正是这两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了工人阶级在这一伟大革命变革中的历史使命。
由于马克思主义不是一般学说,而是工人阶级的战斗武器,因此它的鲜明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由于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作为反映实践、指导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不断创新,因此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品质。
和以往各种理论体系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过深刻影响的黑格尔哲学体系不同,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僵化的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01
02
03
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在 革命中的核心作用,确保 革命的正确方向。
群众路线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 动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 主体作用,推动革命发展 。
武装斗争
开展武装斗争,夺取敌人 的武装,保障革命的胜利 。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低潮中的坚持与发展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革命低潮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革命理想,通过 不断调整策略和发展力量,最终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胜利。
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多次挫折和困难 ,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压力。然而,正是由于中国共产 党始终坚持革命理想,不断调整策略和发展力量,才 最终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革命低潮中, 中国共产党注重加强党的建设、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 、加强军队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为后来的胜利打下了 坚实基础。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
01
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分析中国社会矛盾,揭示中国社会发
展的规律。
坚持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02
以无产阶级为领导,推动中国革命发展,确保革命的社会主义
方向。
坚持人民立场
03
以人民为中心,反映人民利益和诉求,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
谋复兴。
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随后,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早期 马克思主义者都积极参与到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翻译和传播中,进一步推动了中 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探索
01
李大钊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较 为杰出的一位。他不仅翻译和传播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对马克思主义哲 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进行了初步 的探索。
新时期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义中国化 的问题谈谈 自己的看法 。
有各种形式 的意识形态等外来噪音的干扰 ,但终究不能动摇其
一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的科 学 内涵 的理 解 、
早 在 1938年 ,毛泽 东在党 的六届 六 中全 会上作 的题为《论 新阶段》的政治报告 中最先提 出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这个命
已经 提出来 了。马克思 主义既是建立在继 承人类 文化优秀成果 精神支柱 ,这是不争 的事实 。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 中国
的基 础之上 ,又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彻底的社会革命论 ,更是一个 化 ,我们才 能解 决发展中面临的诸 多矛盾 与问题 ,更好地应对在
严谨 、完整 的理论体系。本人就新 时期 怎样进一步推进马克思 主 社会发展 中遇到 的各种风险与挑战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虽然仍
一 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 ,马克思 主义要与 中国革命 和建设 化 、时代化 、大众化 。”这是对党 的建设这一伟大工 程历史经验 的
的实际相结合 ,构成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的理论 内容 ;作为一种 文 科学概括 ,是党的建设的理论 创新 。
化 ,马克思 主义要和 中华 民族 的传统文化相结合 ,构成 中国化 马
国化 ,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 同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 走出来,变为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括:一
的具 体实践结合 ,使之具体化 ,赋之 以中国的民族形式 。当然 ,马 是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 的作用 ,使之武装人 民群众 的头脑 ,
克思 主义中国化 ,不是用 中国的民族语言重新 表述马克思主义 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科学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人 民群众只有掌
2014一O4
文 艺 生 活 LITERATURE LIFE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论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一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分析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科学发展、为什么发展、依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反映了我们党最新的发展理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
(三)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规划了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丰富了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三农”工作的理论。
(四)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强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标志着我们党对创新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作用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五)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重视节约能源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强调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把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的境界。
(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民主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进一步明确了做好新形势下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政治准则,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说:“……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此,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发展成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不仅仅是理论活动的过程,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进程,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经过艰苦的实践和探索,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动力,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的战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已经为中国革命的实践所证明。
首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和对象。
中国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同时也决定了中国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这一道理,明确任务和对象。
其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和动力。
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因此农民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
除农民外,动力还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要对他们又联合,又斗争。
这和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和俄国革命的工人士兵主力不同,以农民阶级为主力,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
最后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在革命前途方面,根据马列主义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学说,又结合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基本规律,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步走,即第一步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
以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确立的。
新时期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时期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期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理论建设、实践创新以及思想引领等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一、加强理论建设,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找到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理论途径。
我们要加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基本问题。
通过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认识,不断增强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实践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新总结和新论述。
我们要坚持实践创新,借助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等发展方向,推进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全面创新。
积极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等实践创新,通过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三、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思想引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落地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担负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责任。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在各个领域深入开展思想引领工作,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
要切实强化思想引领,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确保党的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同时,要加强党对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以及人民群众的引领,依靠群众力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落地。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认同和实践参与度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论认同和实践参与。
我们要加强舆论宣传,利用各种渠道和媒体,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论素养。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激发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极参与,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及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屋建瓴,气势磅礴,站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深刻地分析和破解当今中国的发展现状,为我们未来直到2020年前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出了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是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毛泽东思想成型、成熟于二十世纪前、中期,其时代的主要特点是“战争与革命”。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造成了革命形势,随后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和推动了世界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
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文化,中国共产党要运用它解决中国的问题,就必须使其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上,就一定要有中国的内容、中国的形式、中国的风格、中国的特点。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吸取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
在党的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人都为此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正因为这样,马克思主义才为广大的中国人民所接受,成为中国人民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带有奠基性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持续发展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不仅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简要论述“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首先,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解,注意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从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创新成果准确鲜明而又富有新意的科学综合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富于理论创造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29年来波澜壮阔的改革创新实践中,相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七大报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地综合了这些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并第一次阐明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是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三个方面的新的伟大觉醒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是要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从一以贯之的创造性和连贯性的有机结合及其所体现的规律性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又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这就告诉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既是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智慧和心血的结晶这个角度来说的,又是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继往开来、承前启后中所体现的创造性和连贯性的有机结合及其所体现的规律性这个角度来说的,更重要的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新的实践中所体现的巨大威力这个角度来说的。
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整理版
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方能有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践需要相结合,才能发挥指导作用。
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
其重要标志就是先后形成了既适应特定的时空条件,又一脉相承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正是在这些适应中国实际需要、符合时代特征要求、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理论和思想指导下,中国的民主革命才走向了胜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理论反映。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作为接受体,当时的中国显然与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天壤之别。
所以,当中国共产党接受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那一刻起,便同时领受了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这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既要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思想方法和理论原则,又要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时代需要加以灵活掌握与运用。
简言之,即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率先垂范,首开先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毛泽东思想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这一问题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随着革命斗争实践的深入开展,面对中国革命大起大落的复杂形势,特别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以后,许多共产党人纷纷开始了中国革命新道路、新途径的苦苦探索。
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独特的理论勇气和惊人的求索能力。
他利用并创造一切机会对中国的过去及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井冈山的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壮大等亲身体会,理性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发现并提出中国革命迥异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特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而不是像西方主要解决阶级问题;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决定了它是一支中间力量,可以争取为革命的同盟军,而不能像西方无产阶级革命时将其视为革命对象;中国革命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广大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而不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把城市无产阶级作为主要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首先是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和发展农村根据地,而不是像十月革命那样,首先举行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等等。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主题与发展进路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主题与发展进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这是建党9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最值得总结的宝贵经验。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开创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证,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需要把握的当代主题和发展进路。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主题和发展进路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有助于我们在推进事业发展的新阶段进一步形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性共自觉。
一、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创新与发展的规律与活力所在讨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问题,不仅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而且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
众所周知,在指导思想上是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历来是共产党与非共产党相区别的试金石。
正如毛泽东所说:“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1]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既不是简单重复马恩曾经作出的某些论述、某些判断或某些结论,也不是简单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口号到处宣传或当作形式主义的标签到处去贴。
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关键是如何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统领地位和如何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这其中包含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整体考量,但是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认识和把握。
实践决定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强调的一个基本观点。
按照这一观点,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把实践作为自己的理论源头,把不断解决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作为自己理论研究的责任和使命。
所以,马克思主义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新认识、新思想和新观点,以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理论自觉和指导实践的发展活力。
对此,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2]。
开辟马克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心得
开辟马克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心得1.引言1.1 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发展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且不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中国共产的坚强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初步探索、理论建构、实践推动的完整路径。
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对西方理论的照搬照抄,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研究中国的国情和人民群众的需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
这样,才能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代表国家和时代发展方向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形成和发展,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锤炼而来的,是中国共产的领导集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有效解决了中国在社会主义探索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和指导方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开拓,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创造性再创造。
通过深入研究实践,总结经验,总结错误,继续推动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团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得以不断发展和壮大。
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正逐渐展现出其强大的理论魅力和实践价值。
它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也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和社会进步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我们有理由相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将继续引领中国的发展,为中国的崛起注入更大力量和信心。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将发挥重要的历史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展开讨论。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徐 沐 熙提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和国际化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两个并行趋势,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土资源的参与。
要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站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变革的理论高度审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华文化在21世纪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同样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也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以马克思主义总体性观点、辩证法、实践唯物主义等方法论原则实现二者综合创新、协同互动、融合发展,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创新发展的同时担当起中华文明在当代的传承使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土化及国际化 社会形态 意识形态作者徐沐熙,女,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哲学博士(北京 10073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地位的科学界定,也是我们党第一次以‘世纪’为尺度命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②。
新时代全面贯彻新思想,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继续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专题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转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017YCXZD010)的阶段性成果。
①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
② 何毅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习时报》2020年6月15日。
在时代大势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特别关注·岳麓讲坛在时代大势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孙东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时,提出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指出: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认真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论述和根本要求,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作为党的灵魂和旗帜,既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近代以来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所处的世情、时代发展的大势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吸收人类全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的,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它的诞生,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强调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推进人类解放,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指出:“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抵御帝国主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犹如黑暗中的一道霞光,给正在苦苦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方向,当时情景正如瞿秋白所说,“听着俄国旧社会崩裂的声浪,真是空谷足音,不由得不动心”。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论述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
要论述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飞跃,都意味着我们党对时代发展大势、世界发展走势、中国发展趋势的把握更加精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科学指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继续创新发展,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成为新时代最重要的历史任务和中国人民必
须承担的重大历史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世代中华儿女既坚守本根又与时俱进,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丰厚文化土壤与广泛社会基础。
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大势,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
导新的实践进程中展现的伟大真理力量和伟大人格力量,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坚定不移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为全国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无数革命家、军事家、理论家经过艰苦卓绝的实践,付出了极大的勇气和毅力,才使中国逐步走上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而这,正是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分不开的。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很多人认为,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他是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中提出这一科学概念的“第一人”。
但是据资料考证,第一个提出这个概念的是张闻天。
那么,张闻天是谁,他何以提出这么伟大的命题的呢?张闻天,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并出席遵义会议,被推选为总书记。
从1936年起,他在中央的会议和一些文章及报告中,多次对此作出自己的论述。
通过张闻天的多次讲话和论述,向全党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的时机成熟了。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担负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可以说,毛泽东和党中央是认识到并逐步实践的,而真正的提出和阐释却源于张闻天。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层涵义,一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文化观念相结合, 也就是与民族的文化特质、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相结合, 使之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二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它既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也要求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 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 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实践中的重要运用。
它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以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这一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随着时代的变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从原来的思想理论上不断深化,转向更加紧密地围绕实践运用。
首先,“两个结合”要更加注重实践。
毛泽东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紧密地结合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推进革命事业。
因此,今天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更加注重实践,既要对理论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探讨,也要紧密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需要,不断完善理论体系,推进实践。
其次,要更加注重创新。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新问题也不断涌现,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挑战也不断出现。
因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必须更加注重创新,挖掘中国革命实践的经验,推陈出新,使得理论更好地适应新历史形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最后,要更加注重开放。
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政治都紧密连接,我们需要学习和吸收外部的优秀经验和理论,遵循开放、融合的方向。
要加强国际交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走向世界,同时也可以在借鉴中吸取有益经验和智慧,从而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篇章。
总之,“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实践、创新和开放,不断探索新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述
第一部分: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改革开放视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将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概括为“十个结合”,即“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
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其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其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对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其历史根据是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
第二部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至少要创造性地解决下述课题:
第一、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中把握民族发展的历史机遇
第二、把握前进与后退的辩证法,走历史曲折发展之路(“退两步,进一步”)第三、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创新理论,形成有特色的思想体系。
第三部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
一、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点”为轴心,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包括世界观、方法论和行动纲领在内的统一思想体系的形成,就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
“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
”
“三个绕不开”:一、和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的问题;二、市场经济绕不开,两种社会制度要长期共存,必须进行经济交往;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绕不开。
三大挑战:一是社会主义的多样性和国际性关系;二是向资本主义学习和批判抵制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三是共产主义理想科学性和激励性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坚定的以现代化建设为中、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展开和深化,必然要在正确处理三对矛盾中实现
1.总的指导原理的普遍性和实践的具体性的矛盾;
2.理论的完整性及其体系中重点的变化性、重点与非重点发展的某些不平衡性;
3.理论内容和形式的矛盾。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已经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这些成果的产生与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人民群众的具体实践息息相关。
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是从来就有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发展壮大,除了上述的历史条件和具体实践,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共通点也是马克思主义能深深扎根中国的重要原因。
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一份力量,个人认为除了作为思想政治上的修养学习,还必须好好深入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之中去汲取养分,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通过真理去指导和促进实践。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中国无产阶级所接受的重要原因,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又与中国古代长久的朴素唯物主义有相通之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英雄又与中国的朴素的“民本”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又可见于中国古书的“与时俱化”、“与时俱新”......取长和发展,实践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和活力,也使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的条件下谱写时代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