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专家李江涛:中国人的心智模式
李江涛教授:做战略型领导者才是最重要的
李江涛教授:做战略型领导者才是最重要的智利当代著名诗人聂鲁达写过一首诗《伐木者,醒来吧》,题目听来好像是环保内容,其实诗歌内容是歌颂林肯的,他把林肯看成是蓊郁的给人民带来绿荫的大树,希望人民醒来,保护好像林肯这样的领导者。
我们那些还深陷红海中苦苦挣扎的企业家,何时才能明白战略的重要性呢?分众传媒的江南春,人们都认为他是个成功者,可是,几年前,他接受一家媒体的采访时就曾说过:“我做了10年的广告代理公司,到现在为止认定是一个错误。
”尽管人们称赞他的企业已处于巅峰状态,他觉得企业刚刚起步,离目标还很远,每一阶段想要什么,要达到什么,要用很强的执行力完成每一个阶段所要完成的工作。
江南春完成了从经营型向战略型的转变。
他不仅在寻找新的商业模式,颠覆现有规则,突破同质化漩涡,而且,要带领企业沿着战略方向一步步地走。
因为他明白,战略决定成败,战略比经营更重要。
时至今日,那些还深陷红海中,微利营销,为利润,为赚钱忙得焦头烂额的企业家,是否醒悟到赚不到钱不是你能力不行,而是影响企业发展的环境变了,也许你的行业面临淘汰,也许你的企业面临升级,制订适合新环境发展的战略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有些时候外因就代表着机会和机遇。
机会、机遇对于人生的成长、企业的发展来说是无比重要的。
有些时候,就是机会造就人。
就像我们这一代人和上一代相比更富裕一些,并不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比上一代人能力强多少,而是我们比上一代人机会多一些,可以参加高考,遇上改革开放了等等,恰恰是这些国家给我们提供的机遇,改变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命运。
企业发展也是同样,目前影响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有没有赚钱的机会。
机会都跑到哪里去了?就在不远处,就在瞬间,机会女神还和你擦肩而过。
为什么会和她失之交臂,因为我们不具备捕捉机会的眼光。
这一点,你是否意识到?如果说佛教的晨钟暮鼓敲醒了许多名利客,企业家更多的需要自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具有战略眼光,看到了企业未来面临的危机和发展趋势。
战略管理专家李江涛:如何练就谋划全局的领导力
“战略”一词起源于军事领域,原指赢得战争的谋略,后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谋划、决策。
古人云:“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万世之谋,全局之谋,就是战略之谋。
战略管理不是一个魔术盒,也不只是一套技术,而是分析式思维,是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战略思维是领导者立足现实, 对全局性、规律性、长远性的问题,作出重大决策的一种思维方式,是现代领导必备的素质。
它反映的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标志着一个领导认识问题的角度、幅度、深度和广度。
在新经济形势下,领导者不仅要像一个高明的战术家,更应该以一个战略家的姿态,练就谋划全局的领导力,从而在新的变化面前,从容不迫地带领团队抢占行业竞争的制高点。
由《杨乃武与小白菜》说战略企业的战略思维是什么?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利用自身有效的资源或者资产,去满足顾客的需求,从而实现价值的创造。
在这里面我要澄清几个概念,第一个概念是什么叫战略?第二个是什么叫战略思维?第三个是什么叫战略管理?战略实际上是研究未来的事情。
所以一谈战略,就谈未来是什么事。
战略一般跟一个词关系最密切,这个词就叫“眼光”。
眼光跟一个词有关系,我们称它叫“机会”。
中国人一般用一个词概括战略,就是远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战略实际上是干两件事,第一件事看看未来有哪些机会,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这个机会发生的时候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怎样抓住这个机会。
所以研究战略,根本上说是研究对未来资源的控制能力。
战略思维就是在研究战略的过程中,你是怎么想的,所以战略思维更多的是跟人有关。
战略管理是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你应该做哪些事。
有人说:“我们平时没有研究战略,但是我们企业做得也挺好。
也没听说什么战略,好像人生过得也可以。
”由此可见,战略分两种,一种叫有意识的战略,一种叫无意识的战略。
有意识的战略就是你主动想一些东西。
无意识的战略往往是被动地接收一些思想。
第二种人的企业要想做得好,他一定要碰到比他强的人。
就是说,如果你不知道你的未来怎么把握,就去结交那些比你强的人。
战略管理专家李江涛教授:战略的研究其实是一个布局的过程
战略的研究其实是一个布局的过程
对于做企业和做管理的人来说,一个好的战略是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外部问题,其次是内部问题,再次是管理者的内心问题。
外部问题即机会,内部问题即能力,管理者的内心问题即目标。
机会、能力、目标三者结合,是管理的三要素,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三要素。
在生活中,我们说谁生不逢时,其实就是说这个人没有机会,说谁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就是说这个人没有能力,说谁胸无大志,就是说这个人没有目标,没有雄心。
管理亦是如此,所谓战略,就是把机会、能力、目标这三者结合在一起的过程。
研究战略就是研究机会、能力和目标这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放在一起就相当于是一个局。
战略的研究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布局的过程。
既然要布局,就要去研究这个局面,要判断这个局势。
不仅要学会入局,学会出局,还要知道最终是个什么结局。
就像买卖股票,有的股票当你认为买得便宜时,其实它依旧处在高位,还有下跌空间。
而有的股票当你认为卖得高时,其实庄家有可能还会拉。
因此股票的买卖时机很重要,这就是一个入局出局的过程,判断对了方向,就可能盈利,判断若有差错,则很可能得不到理想的结局。
判断准确,就需要你对你买卖的股票对应的公司要有了解,对股票要有了解,对你买卖的股票的未来趋势要有更多可以判断的信息。
所以说研究战略就是研究一个局字。
要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适地布局,什么时候入局,什么时候出局,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局,企业家和管理者都应该要有一个清晰的蓝图。
李江涛教授谈战略思维与思维方式(一)
李江涛教授谈战略思维与思维方式(一)关于思维的定义,很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如哲学、心理学、脑科学、逻辑学、语言学等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在20世纪80年代初,钱学森意识到思维对于人类活动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建立思维科学的构想,并对思维科学的体系进行了反复的探讨,使思维科学在当时中国学术刊物上频繁出现。
自此,思维更是成为“思维科学”的代名词。
其实说白了,思维就是指人们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看待事物以及考虑问题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再往里走就是价值观,再往里走就是文化。
我们平时说这个人有想法,或者他的想法与众不同,就是思维方式的表现。
国外称思维方式为“心智模式”。
从字面意思我们就可以看出思维方式对人们的言行起着决定性作用,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
我们常常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秉性之所以难移,就是因为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在支配着其言行,决定其性格。
因此,要研究人的行为方式,首先要研究人的思维方式。
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出了事以后习惯回头看,往过去看。
人们教育那些失误犯错的人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这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
至今,故宫中还有“敬天法祖”这几个字。
敬天,就是尊重天;法祖,就是祖宗做过的事,后人照着做。
敬天法祖,体现出对祖先的做法对老人做法的一种尊崇。
这对知识的传承与学习,方法的传承与学习很有帮助。
但是这种思维方式也会限制我们的思路,扼杀祖宗做法之外的无限可能性。
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思维方式与我们的文化,与我们所居住的地域环境有关。
中国深居内陆,以陆地文化为主,对外面的了解不够,缺乏海洋文化的冒险精神,因此中国人形成了谨小慎微、封闭保守的思维方式。
最明显的是秦始皇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修建了坚固的万里长城。
但是他没有想到,多少年后,充满冒险和掠夺欲望的西方列强不是通过攻打万里长城侵略中国,而是从海上登陆。
这掀开了中国近代史上屈辱的一页。
战略管理专家李江涛:管理模式新生代
《管理模式新生代:全面打造领导力驱动型企业》内容简介世界上任何人都是影响别人和被别人影响的。
影响别人行为的行为,叫做领导;影响别人行为的能力,就是领导力。
在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领导力越来越为管理者所重视。
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引领企业家从国学智慧中参悟中国人独特的管理之道;第二章重点讲述企业家应该具备的战略思维;第三章结合故事和典型案例,讲述领导力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第四章重点为企业家提升领导力支招。
全书通过精辟入理的分析、典型有趣的实例,为打造企业家的领导力提供了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
作者站在管理模式的最前沿,力图在讲述案例的过程中帮助企业家提升其非职务影响力,为全面打造领导力驱动型企业助力。
也许你有志于成为成功的企业家,也许你已经是一名老练的领导者,无论怎样,你都能从本书中获益匪浅,因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看待、培养以及实践领导力的方式。
修改后:本书通过精辟入理的分析、典型有趣的案例,为打造企业家的领导力提供了一些具体实用的方法。
作者站在管理模式的最前沿,力图在讲述案例的过程中帮助企业家提升其非职务影响力,为全面打造领导力驱动型企业助力。
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引领企业家从国学智慧中参悟中国人独特的管理之道;第二章重点讲述企业家应该具备的战略思维;第三章结合故事和典型案例,讲述领导力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第四章重点为企业家提升领导力支招。
也许你有志于成为成功的企业家,也许你已经是一名老练的领导者,无论怎样,你都能从本书中获益,因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看待、培养以及实践领导力的方式。
作者简介李江涛,男,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部主任;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员;比利时UBI联合商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电视台“名师讲坛”《忠诚工作》主讲人;多家电视台特邀嘉宾主持;2008年亚马逊经管培训畅销排行榜主讲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名校的MBA课程教授序言对于领导力,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定义。
商业模式设计专家李江涛:战略管理与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设计专家李江涛:战略管理与商业模式创新
2月24日,立心国际首席专家李江涛教授在中交三局的盛情邀请下,为该企业的中高层干部进行了“战略管理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培训。
商业模式首先一定是建立在战略的基础上,正确的战略才能指导正确的商业模式。
李教授认为,管理者无论大小,你可以不做规范的战略管理,但是你对企业未来的战略思考是不能够回避的。
学习战略管理,学习商业模式创新,给我们带来的更大价值是什么?李教授引导大家思考,并给出了结论:是一种思维模式的改变。
管理的思想是主动的思想,战略的本质就是从现在开始,看未来你能够看多远。
李教授指出,战略有些时候就是用来划分企业的发展阶段的。
李教授大概把企业发展总结成八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阶段是老板厉害,叫个人英雄阶段;第二个阶段靠技术;第三个阶段靠市场;第四个阶段靠管理;第五个阶段靠品牌;第六个阶段靠资本;第七个阶段靠商业模式;第八个阶段靠文化。
战略的一个结果就是通过超常规的做法,提前准备,提前学习,把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做成,然后走自己没有走的路,把它走通。
好的战略能够推动企业实现超常规的发展。
通过李教授的讲解,很多中高层干部吃透了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并明确了在相应的阶段应该采取怎样的管理措施,树立怎样的战略高度。
立心国际首席专家李江涛教授谈战略思维与系统思维(一)
李江涛教授谈战略思维与系统思维(一)研究战略思维一定要研究系统,每个企业都是一个系统,每个集团都是一个系统,每个国家都是一个系统。
战略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研究战略思维一定要研究系统,这就是系统思维。
我把战略系统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精神系统。
精神系统包括企业的远景、使命、价值观、目标等。
与未来对应的是目标,目标有大小、长远之分。
比长远目标更远的,我们目前还看不见的目标叫远景。
内心所向往的远景就是愿景。
战略首先要解决精神系统方面的问题,就像一个人要思考到底为什么活着,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自己最想过的生活是什么样等。
企业也要考虑自身存在的价值,要发展到什么程度,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等,这些就是企业的精神系统。
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组织、企业,都要有一套精神管理。
比如我帮青岛凯能锅炉设备有限公司做的远景规划。
它的目标是成为具有国际化的矿预热炉行业的领先者。
逐步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具有国际化的节能环保、节能装备行业的领军企业,是它的远景。
我给它定的核心价值观是八个字:务实、创新、合作、价值。
因为它的老板做事很低调,所以它的企业文化是务实文化;因为该公司的技术很好,所以可以在此基础上创新;公司下一步要开拓市场需要合作,和员工合作,和市场合作,和政府合作,和大学合作;最终评价企业要看企业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所以我提出了一个价值观。
第二个部分是管理系统。
我们称之为一整套的管理系统,包括从上到下的顶层设计、组织架构等。
第三个部分是业务系统。
就是企业要有一套业务组合的措施方法、核心能力、具体的业务管理、业务架构等,我们称它为板块管理。
所以战略从结构上讲是分三个方面,精神方面怎么管,整体怎么管,业务层面怎么管。
领导者要用这样的系统思维,研究一个大系统怎么构建,然后根据系统的大小决定战略的管理层次。
我们可以用西方人修路的思维来分析系统思维。
西方人认为修路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考虑最终要修到哪儿,也就是制定终局。
战略管理专家李江涛教授:管理咨询加速企业发展
战略管理专家李江涛教授:管理咨询加速企业发展近期,著名管理专家李江涛教授带领立心国际管理研究院咨询团队前往青岛凯能锅炉设备有限公司,对企业进行战略梳理和管理提升,推动企业变革,加速企业发展。
李江涛教授在咨询过程中,采用教练式的咨询,先改变及梳理中高层思维方式,再引导大家看到自身盲点和激发大家潜力,提高内部管理和生产力。
采用典型的事实案例分析,与实际相结合,深层剖析,制定符合企业的方案。
明确了凯能公司的愿景、使命、价值观以及公司总体战略、战略实施规划及内部管理体系。
理清了企业发展思路,对凯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李江涛教授强调,好的体系和项目重点在管控和执行的人上,而不是在事上。
据此李教授为凯能公司制定了“六步工作管理方法”:1)调查及分析信息2)目标计划3)资源配置4)流程规划及重点工作(责任人)5)检查、评估及总结6)奖惩。
这些方法引起了企业极大的共鸣。
凯能董事长郭总指出“很多咨询公司在做项目时往往只是将一些模板化的表格填好,最后制定的战略不切实际,根本没办法落地。
然而,我感觉立心国际管理研究院李教授团队做的咨询,不但能够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给出企业发展方向,也能给出企业具体每个阶段应该采取的措施,这种咨询方式能辅导匹配的人在企业新的变革中更好的实施下去。
”
在咨询的指导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凯能的业绩将取得突破性增长,实现跨越式发展。
战略管理专家李江涛:掌握“造” 的理论,全世界都听你的
前段时间,有一个老板来找我,因为他的企业面临一个二代转型的问题。
第一代管理者年龄大了,现在普遍感觉体力不行了。
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企业都存在,原因在于咱们东方人喜欢自力更生,没有学会用工具去解决问题。
“机关”这两个字,武侠小说里随处可见。
我们现在用机关指政府部门。
《红楼梦》里有一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这是王熙凤的判词。
王熙凤是个精明的管理者,但最后机关算尽,还是把自己拖累死了。
这反映出了东方管理者的一个特点:习惯用自己的脑子去算尽机关,而没有学会用自己的脑子去构建一套系统,然后借助工具去执行这套系统。
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强调个人英雄主义是一套把自己累死的方法。
西方的管理者通过组建董事会来给自己松绑。
在解决具体问题上,西方人不见得比中国人高明多少,但是在解决大企业、大管理等问题方面,西方人绝对比中国人高明。
比如建一栋大楼,中国古人建起来的大楼不会超过七层。
因为中国以前最高的建筑物是佛塔,佛塔最高的就是“七级浮屠”。
当然,中国古时候没有高楼还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中国古人没有设计图纸的概念。
宋代以后的中国古建基本都是按照《营造法式》建的,而工程人员依据的也就是简单的梁、柱、椽等的比例关系,不像西方建筑的构架是通过精密的几何计算推算出来的。
第二,中国古人只会就地取材,拿来就用,所以中国长期没有制造出可以支撑高大建筑物的建筑材料,比如钢铁。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疑惑:钢铁在战国时期不就有了吗?公元1世纪,欧洲人普利尼也曾说:“虽然铁的种类多而又多,但没有一种能和中国的钢比美。
”也就是说,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具备炼钢的技术了。
考古都证实了,东汉时期就已经有“百炼钢”制作的兵器了。
所以,得出结论,我国古代的炼钢技术一直都是世界领先的!虽然我没有找到春秋战国时期关于我国炼钢技术的文献记载,但出于民族的自豪感,我愿意相信我国古代的炼钢技术是领先的。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我国的很多发明创造都是点式的,没有以点带面,进行规模化生产制造。
著名领导力专家李江涛教授:什么是战略领导力
著名领导力专家李江涛教授:什么是战略领导力战略具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即战略是一种思想,一种计划,一种行动。
战略的本质和起点是思想;法国著名战略家博弗尔就说过:“战略就是思想方法。
”战略的目标和终点是行动,否则思想就会成为空谈;思想与行动之间的桥梁,就是计划、方案。
因此,从角色上说,战略家包括战略思想家、战略谋划家、战略实施与指挥家。
三种角色可以集于一身,也可以分别由不同的领导者担任。
战略领导者的战略思想创新、计划制定、指挥实施能力都属于战略领导力研究的范畴。
下面李老师为大家介绍战略领导力的四大主要内容:第一,全局性(整体性)与整合力。
战略领导人的素质应该具有四种特点:一是全局性,即认识处理问题具有全局的高度;二是包容性,即为人要有气度,在社会多样化、多元化条件下,包容性对于战略领导人来说,就不仅是一种涵养,更是一种领导能力和领导智慧。
三是坚韧性,即处事要有忍耐度,能勇于承担种种责任,忍受各种困难和磨练,甚至承受种种责难、误解和委曲;四是睿智性,即观察处理问题表现出不同于常人的聪慧,有对事物反映的敏锐性和处理问题的独到之处。
第二,前瞻性与预见力。
毛泽东曾说过,“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没有领导就没有胜利”。
他在党的七大口头报告中说,一个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
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
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第三,主动性与创造力。
领导的责任就是“顺应潮流、引导历史”,特别在全球化背景下和转型时代,领导者的使命,就是“适应变化,引领变革”。
无论是“红海战略”还是“蓝海战略”,要靠掌握主动权,才能取得胜利。
如何才能掌握主动权?关键靠创造。
机会只给予有准备的人。
创造能力,包括观念、思路、体制机制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文化环境的营造等等。
战略管理专家李江涛:战略思维的长远性
长远思维就是研究事物长远的发展,也就是研究终局。
我们平常说一个人有长远打算就是说他有长远思维。
有长远思维就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使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成为长远目标的一个部分。
而没有长远思维的人,只看到短期的发展方向,看不到未来的发展趋势,甚至只关注短期的快乐和享受。
苹果公司生产智能手机时所有人都不看好,特别是诺基亚。
诺基亚认为手机就是通话工具,再怎么智能也比不上电脑的功能。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诺基亚固守着它在手机通话领域的领先地位。
这恰恰给了乔布斯开发智能手机的机会。
诺基亚的没落说明其领导缺乏长远思维,没有把握好未来手机的发展方向和消费者的喜好。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要发展企业的高层领导应具有长远思维,具备长期的战略眼光,考虑到企业发展的远景、使命,要考虑这个行业进来以后能干多远,不能干时应该怎样应对。
我在给某些国有企业做培训时发现,这些企业目前普遍存在发展战略问题。
很多企业仗着有国家补贴扶持,缺少长远规划。
其实,虽然央企和民营比起来是正宗、嫡亲,但是对国家来说它们的职能仅是个企业而已。
从国家宏观的战略角度讲,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一个局部,都要围绕着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来进行,少了哪一个企业也不影响国家的发展。
这并不是说国家不需要这些企业,而是提醒大家,企业发展一定不要用央企这种形式。
国家想让企业转变职能很简单,就像十万大裁军一样,一纸令下军人全部脱军装转业。
所以,央企一定要制订适应未来发展的长远战略。
一是代表国家制订企业发展战略,让企业的发展配合国家发展的步伐;二是代表企业内部制订企业发展战略,解决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问题。
毕竟对于职工来说,谁也不希望离开自己的岗位。
因此作为领导者要协调好各种关系。
大连万达后来之所以要做城市综合体,最重要的原因是领导层意识到,一个城市核心地带的资源是有限的,开发完了卖掉以后万达下一步干什么?企业的员工怎么养活?万达除了会开发房地产还能干些什么?正因为考虑到企业长远的发展,王健林才把住宅卖掉,把商铺留下,经营深度开发,经营资源占有,搞百货、酒店、影院等。
战略管理专家李江涛:中国式管理中的太极思想
中国人的思想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叫太极思想。
太极思想的第一个观点,是个圆,所以中国人一生追求圆满。
圆满变成四个字叫善始善终。
佛家思想讲究因果,所以想要做到善始善终就要在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我们很多人其实是在果上努力。
这两句话运用到管理学中就是重视过程,不重视结果。
结果有时候不是你预期的,我们能做就是在过程中拼命努力。
太极思想的第二个观点叫“格局”。
圆怎么才能画得大?你要选择好起笔点,然后在合适的时机拐弯。
拐弯越早,圆越小,所以要学会坚持。
但是也不能老不拐弯,否则圆画不完,所以人要学会变通。
一个人的格局怎么才能大?要想提高格局第一步是要选择好的起点。
尽管我们说英雄不怕起点低。
我告诉大家,人起点太低了,人生太艰难。
杜月笙说了一句话:“你们知道我这个人为什么这么谨慎吗?你们用500年的修炼,从鲤鱼变成龙。
我是蛤蟆变的,我是500年从蛤蟆变的,再500年从蛤蟆变成鲤鱼。
所以我被打回原型,变蛤蟆了。
所以我必须小心翼翼,不被打回原形。
”中国人经常讲一个字“命”,你生在哪儿,哪儿就是起点。
有的人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我和一个人同年同月同日生,李嘉诚二儿子李泽楷。
我自信比他长得好看,而且身体很好,跑5公里不带长喘气的。
但是问题是人家一出生就身家几千亿,我得在这儿撅着屁股干一辈子。
穷人家的孩子犯了错,没人托你。
所以你要多动脑子,多思考,要多结善缘。
很多老板说他当初是两万块钱创业,你千万不要被他迷惑。
凡是两万块钱创业的人,他早期的成功不外乎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历史机遇;第二是他的勤奋;第三是找到了好的合作方法。
太极思想的第三个观点叫太极。
什么叫太极?太极图中一边是阴一边是阳,中间这条线从阴画到阳叫太极。
阳短一点,阴就长一点;阳长一点,阴就短一点。
这个思想大家记住,比如说我举个例子,人有时候不能太计较,为什么?你的孩子学习很好,你就可以少管他;你的孩子学习不好,你就需要多管他。
商业模式设计专家李江涛教授:从“个体决策”到“组织决策”
从“个体决策”到“组织决策”长期以来,中国都非常讲究个体,而对组织少了一些深刻的理解。
其实从个体到组织,中国也曾有过一些颠覆,只不过一直未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反倒成就了西方的主要管理方式。
宋朝以前,中国的战争主要靠的是将领,将领是否能利用好,就是战争胜败的关键。
但是到了成吉思汗时代,这一点开始被颠覆。
成吉思汗在行军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一个人两匹马的模式,比如20万人,就配备40万匹马,一匹累了再换另一匹。
攻击敌人时,就用精神抖擞的10万匹马直接冲击敌人中军,在这个整体性团队性的冲击面前,很少有人能经受得住打击,于是也就成就了成吉思汗无往不胜的赫赫战功。
所以我们在管理的过程中,要能意识到“组织”的作用,也就是通俗来说的“团队”。
拿破仑之所以在滑铁卢之战中折戟沉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太强调他个人的能力和看法。
西方正是从拿破仑的失败中总结出一个教训,就是依靠一个人去决策,不如依靠一个系统,并将其很好地发扬到了企业管理、政治决策上。
相反,中国文化却还处于一个由个体决策向组织决策,由个体运作向组织运作的这样一个过渡的时期。
我们的董事会,领导个人维护权利是他的主要责任,但这样的董事会是起不了真正的作用的。
董事会的主要任务是搞决策,做战略。
董事会要能起作用,就需要在一个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下,有人去研究,怎么做决策,怎么找项目。
董事会越往下,其作用才越能变成领导的一个组合,变成一个公平表决的机构。
但是,组织决策又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
西方人讲规则,不管谁,一视同仁。
中国却在很多层面会讲人情,会讲权力,如若进行变革更要面临诸多风险。
因此学西方的管理不能一味拿来主义,要学会用西方管理做事,用中国文化处理人际关系。
商业模式设计专家李江涛教授:创新的本质:再平衡
创新的本质:再平衡
一直以来,中国皆提倡一种中庸式的文化,换句话说就是一种平衡的文化。
我们强调平衡,强调了中庸数千年,但却忽视了一种打破平衡,建立新平衡的文化。
一个单位和一个家庭都会有一个再平衡的过程。
生活中,一个母亲生下孩子,将孩子养大,这是平衡的过程。
但是母亲能不能和孩子在精神上建立平衡,能不能从居高临下的关心和批评,变成平等的沟通,这就需要再平衡的能力。
成长的孩子,不变的妈妈,教育孩子就不能一直采用一种方式,要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随时调整,取得再平衡。
企业亦是如此。
你不能一直采用原来的模式去管理,去定战略,要随时根据大环境做出调整,取得再平衡。
曾经有一本书叫《世界是平的》,其实我们觉得书名更应该叫《世界是平衡的》,如果能有续本,那就应该叫《世界是再平衡的》。
再平衡这个词,换一种说法就是创新。
创新的本质就是打破平衡,创新最好的解释就是破坏性创新,创新最好的方法就是破坏原来的平衡,这才符合中国文化的变革思想。
再平衡即创新,反映在战略上,也可以将战略说成是建立再平衡的能力。
平衡不需要战略,而再平衡却是需要战略的。
我们在做企业,做管理时,出现了新的机会,要抓住机会就必须得打破原来的平衡,要进入到新的行业同样要建立再平衡。
所以,战略即是一个再平衡能力体现的一个过程。
商业模式设计专家李江涛教授:解析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设计专家李江涛教授:解析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2014年5月26日,立心国际管理研究院院长、著名管理专家李江涛教授在清华大学给来自陕西的企业家们授课。
在授课中指出:过去的十年是房地产的十年,未来的十年将是金融行业的十年!李江涛教授是商业模式方面的培训专家,他的课常讲常新,很多老学员都表示,每次听李老师的课都会有意外的收获。
“未来的十年将是金融行业的十年”,李教授提出的这一观点让很多打算做金融的企业家都为之一振。
在详细阐述这一理论时,李教授表示,由于管理越来越成熟,生产出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规模化。
比如彩电行业,比如房地产行业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规模化。
出现规模化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利润下降。
所以这些行业的到最后变成了只有少数企业才赚钱的行业。
所以,李教授提醒企业家们,现在做房地产意义已经不大了。
但是,如果企业执意要做,那管理者一定要有思想准备,现在做地产没有50个亿的启动资金根本做不好。
因为现在的房地产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建好房子就卖掉那么简单了。
地产属于一次性开发的资源,房子建好了只有进行深度开发,企业才能赚到钱。
深度开发就需要开发商做城市综合体,做房产、物业、百货、餐饮,一应俱全,这样一建就是一个新城区,而这一系列的开发背后需要的是巨额资本的支撑。
商业模式是运作一个专业领域的一整套方法。
企业家选择一个角色之前一定要了解国家的宏观趋势,要把握行业的趋势,要看哪些行业刚起步,哪些行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中国房地产最大的问题不是房子,而是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的金融行业。
我们买房子要靠银行贷款,有了房子做抵押还是靠银行掏钱。
所以,李教授指出:一个企业家如果现在依然把大量的钱放在房地产里,那绝对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和亵渎!李教授指出,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一定的周期,管理者一定要去寻找那些还没有被充分市场化,没有充分被资本化的行业去做。
我们现在的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融资渠道太单一,目前基本上只有两种,一种是个人融资,另一种是银行贷款。
战略管理专家李江涛:面对时代变化,企业必须重新审视大环境
新经济环境下,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目前还有很多企业家要么一味陶醉于企业已经做得不错的幻想中,要么只关注经营、为争夺市场份额忙得焦头烂额。
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他们反应略显迟钝。
从战略角度看,明确时代变化对企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具体来说,企业要意识到以下几方面的变化,重新审视自身所处的大环境。
第一个变化是货币资源化。
货币资源化通俗地讲就是你花钱请朋友吃饭,朋友帮你办事,这就是货币转变为资源的表现。
它对企业家的影响是,要了解货币资源化将成为一种趋势,未来经营货币不如经营资源,这是企业积累人脉所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第二个变化是资源资格化。
资源资格化意思是说要想获得某种资源,必须要具备某种资格。
中国人习惯说“做事先做人”,也就是说在做事以前必须先获得一种资格,就如运动员参加比赛一样,首先要具备入围的资格。
打个比方说,我们外地人到上海要想站稳脚跟,首先就要得到上海人的认可,这就是入围上海的资格。
怎样得到他们的认可?这就先要货币资源化,太小气了在上海混不下去。
但光有钱、花钱也不行,有时候身份地位不够,有钱也不知道应该花在什么地方,找什么样的人去帮忙,所以货币资源化的背后一定要有一定的地位和资格,这样资源才能更好地“资格化”。
资源资格化不仅要求企业家升级,而且还要求企业升级,否则就不具备在全球化舞台上亮剑的资格。
第三个变化是权力人格化。
权力人格化是自古以来遗留的社会大问题,比如一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如独裁王国一样,企业老板掌握着话语权,一手遮天,这就是权力人格化的证明。
它对企业家的启示是,要重视一切人脉资源。
虽然在企业内部你一家独大,但是必须和外界方方面面搞好关系。
在企业生存的那个片区,即使小小的芝麻官也掌握着话语权,不要像孙大午、禹作敏那样把乡镇街道居委会之类的芝麻官不放在眼里,给企业人际关系带来不利的一面,导致小河沟翻船。
第四个变化是机会碎片化。
现在很多企业家感叹或者抱怨赚大钱的机会不多了。
战略管理专家李江涛: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企业家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用管理学的术语说就是,企业家要具备战略思维。
怎样才算具备战略思维?在管理的过程中你能看到大的机遇,同时能把握住,这就是战略思维。
说到战略思维,我要跟大家讲一个人,就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比尔·盖茨一生只佩服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洛克菲勒。
比尔·盖茨是多年的世界首富,他佩服的人身上一定有些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洛克菲勒,全名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1839年7月8日出生,1937年5月23日去世,活了98岁。
这个人有很多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在所有的成功人士身上都有一种理论,叫一分钱理论。
克拉克是洛克菲勒最初的合作伙伴,他十分欣赏洛克菲勒做事的仔细,他描述当年的情况时说:“他有条不紊到极点,留心细节,不差分毫。
如果有一分钱该给我们,他必取来。
如果少给客户一分钱,他也要客户拿走。
”这就是一分钱理论。
这个一分钱理论说明洛克菲勒是个非常有原则的人。
洛克菲勒“有条不紊到极点,留心细节不差分毫”。
有条不紊在管理学中叫流程化管理。
做管理首先要有流程意识。
以房子为例,你先要盖房子,才能住房子。
盖,代表建设过程;住,代表使用过程。
大家都知道,构建一个东西所花的成本比较大,所以盖房子的成本是比较高的。
在管理过程中有一个构建流程的过程和使用流程的过程。
比如构建人际关系的过程,使用人际关系的过程。
成本一般是花在构建的过程,所以做领导的一定记住,该构建的时候就要大量投入。
在构建管理的时候,在构建流程的时候,在构建人际关系的时候,要舍得花钱。
使用的过程就不用你花钱了。
所以管理者的大气就体现在构建阶段。
洛克菲勒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他比同行的很多人对竞争对手都更为仁慈,他会合理地补偿与他正当竞争失败的对手。
大家记住,真正的高手不会去创造敌人,他们懂得化敌为友。
领导者的本质是什么?是要掌控大局。
当你把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变成朋友之后,你就掌控了大局。
有人说,与同时代的巨富相比,洛克菲勒是最不肮脏的。
李江涛教授:做管理必须弄清楚“我像谁”和“我是谁”
李江涛教授:做管理必须弄清楚“我像谁”和“我是谁”做管理记住两句话,管理一定能做好。
第一句话,我是谁?第二句话,我像谁?研究战略是研究“我是谁”,做管理你要告诉自己“我像谁”。
管理者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知道“我像谁”就行。
碰到任何事,大家都可以问自己这两句话:水平再高一点,我是谁?水平再低一点,我像谁?管理最终是要有标准的。
明确我像谁,“谁”必然会给你一个标准。
华为就是通过“我像谁”,慢慢去模仿别人的东西,慢慢做出“我是谁”的。
其实成功的企业往往都是先做到了“我像谁”,最后做成了“我是谁”。
战略回答什么问题?其实战略思维就是回答“我应该是谁”。
然后我想把企业做成什么样?最终我把企业做成什么样?我在内心是什么样?我在外面是什么样?当你不知道你的企业怎么做的时候,很简单,先按照你像谁来做。
比如红星·美凯龙的例子。
红星·美凯龙老板叫车建新,他想开超市不知道该怎么开。
后来他发现有一个叫“麦德龙”的公司做得很好,他就跟着人家学。
人家叫“麦”,他就叫“美”;人家叫“德”,他就叫“凯”;人家叫“龙”,他也叫“龙”。
人家叫“麦德龙”,他叫“美凯龙”。
后来,他发现这样模仿太严重了,他就在前面加了两个字,叫红星·美凯龙。
那他怎么经营呢?麦德龙在哪儿开店,红星·美凯龙就在人家对面开一个店。
麦德龙开一个店花500万美金去做调研,红星·美凯龙是一分钱不花直接开在对面。
所以到最后红星·美凯龙把麦德龙挤兑得够呛。
到最后麦德龙在中国开不起店了,车建新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开了。
我们中国人老是问“我像谁”,但是很少问“最终我是谁”。
所以很多人没有目标以后,没有比自己强的人作参照以后,往往就会失去方向。
我们这个民族很重视学习。
大家知道什么是学习吗?学习是一种获得经验成本最低的方法。
其实我告诉大家,学习本身是一个复制的问题。
学习回答了你是谁的问题。
孔子讲《论语》,我如何像一个君子。
战略管理专家李江涛:不同层面的战略解决不同层面的问题
一个人要想长寿,自身要有好的生活方式,外部要有好的生活环境,再就是有一个好的基因。
其实,企业想长远发展,跟一个人想要长寿是一个道理。
企业要想长远发展,也需要根据三个方面来制定战略。
这三个方面指的是企业外部要有机会,内部要有能力,再就是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
下面通过一个台湾企业台塑的例子,和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战略和企业怎么挂钩。
1917年,王永庆出生在台北新店直潭,其父王长庚以种茶为生,生活颇为艰辛。
由于学校离家比较远,王永庆每天走20公里的路程去上小学。
15岁小学毕业后,王永庆便到茶园当杂工,后又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
第二年,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
当机会、能力和目标这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时候,王永庆开了这家小米店。
实际上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三种能力,第一种能力叫理性的思维能力,这叫智商;第二个叫感性的情感能力,这个叫情商。
还有一种能力叫坚持的意志能力。
王永庆能每天走20公里的路程去上小学,就说明他从小就具备这种意志力。
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最外的一层叫大脑皮层,也叫意识大脑。
我们经常说的人要有理性,我们思考问题是靠理性,靠理智,主要就是这一层在发挥作用。
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就是发挥意识大脑的作用,动之以情,主要是靠情感大脑。
我们一般把意识大脑比喻成智商,情感大脑比喻成情商。
有的人情感比较丰富,那是因为情感大脑比较活跃。
西方人认为人还有一个爬行大脑,这个大脑在生活中主要负责人的意志力。
比如一个人做事能不能坚持。
人喝醉酒以后就能看出这个大脑的作用。
有的人干了错事会说:“我当时喝了酒,你原谅我吧!”其实人喝了酒是干不了错事的。
他没喝酒的时候,被意识控制着,很多事不敢干。
喝了酒,放开了,才敢干。
所以,酒后干的事都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为什么过去喝酒才能写诗?因为喝了酒以后,爬行大脑就不工作了,另外两个大脑就调动出来了,创造力就出来了,也就是我们说的潜意识就出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思维是个比较有意思的词,要想了解一个人,一定要了解他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在学术上叫心智模式,就是你怎么来看问题。
下面我跟大家讲讲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什么。
想了解中国人必须去看中国的山水画,因为中国人的品位体现在对艺术的追求上。
过去有这样一种说法,叫皇上得有江山,大侠得有江湖,文人得有山水。
山水画里面要有人的痕迹,所以它不是描写山和水,而是描写人的痕迹。
西方人晚上看着月亮,就是月亮。
我们不是,我们的感受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们对大自然的感受中有人文的情怀。
中国人的思维到底是什么?举个例子,有一幅画,叫《赏花归来马蹄香》。
《赏花归来马蹄香》这个主题,如果描绘成一个人牵一匹马,后面有一片花园,就显得比较直白。
如果表现成一个人牵一匹马,回来的时候,马蹄上还有花瓣。
这种境界又进了一步,但还不是最高境界。
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马回来的时候,马蹄子一抬,几个蝴蝶在马蹄子旁边飞。
我们看不到花,也闻不到花香,但是看到了蝴蝶,我们就能感受到鲜花和花香的存在。
中国人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叫你能感觉到,但是看不到。
还有一幅画,叫《深山藏古寺》。
如果描绘成一座深山里面有一个寺,露出一个小角,就显得太直白了。
如果不画古寺,也不画深山,而在山脚下画一个小和尚在那儿取水。
这就叫意境。
做人也是这样,要给别人想象的空间。
比如,过去书生在读书、写字的时候,突然感觉灯一亮,原来是他的太太在红袖添香。
太太悄悄地在他旁边放一杯水,一句话没说,然后又悄悄地退出来。
这就是默默无语的关怀。
如果女人过去,喊一声:“老张,喝水!”就显得没品位了。
所以说,中国人际交往都是不说话的。
中国人不会说“我爱你。
”真正的我爱你不需要用嘴巴说的。
这就叫一切尽在不言中。
中国人的心智模式是看不到花,闻不到香,能看到蝴蝶。
所以很多人说中国人深不可测,中国人不直接。
你记住这才叫境界!
因此我得出一个结论,西方的文化是做事文化,中国的文化是做人的文化。
你用这一套东西做事不行,用来做人可以。
我举个例子。
婚前财产公证,这种方法用来做事可以,但是中国人一般不能接受,因为它违背了中国人做人的原则。
当然它是从法律的角度保护婚前的财产,但是它违反了中国人的含蓄。
它这种爱高于物质的理性。
复旦的投毒案反映了我们教育的缺失。
就目前来看,中国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知识性教育,都叫结果性教育,都叫成败性教育。
我们缺少最基本的人文教育。
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很多家庭问题都跟独生子女有很大的关系。
很多社会问题都跟我们现在缺少严格的制度有关系。
从2013年3月1日开始,香港实施《2013年进出口(一般)(修订)规例》,即大家熟悉的“奶粉限购令”。
此项法例规定,离开香港的16岁以上人士,每人每天不得携带总净重超过1.8公斤(相当于两罐普通的900克重奶粉)的婴儿配方奶粉。
违例者一经定罪,最高可被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
两罐奶粉罚款50万,很多人感觉不值得。
所以,现在没有人从香港带奶粉了,因为明显感觉不值得。
现在酒后驾车也少多了。
为什么?因为它的处罚力度超过很多人的承受能力,这个时候处罚才有价值。
所以说,惩罚对象受不了才叫惩罚。
很多时候,大家都不喜欢,也有惩罚措施,但还是有人造假,比如做地沟油。
中国人的心智模式是什么?惩罚措施他受得了,他就不怕。
比如,过去处决犯人,犯人不怕杀头,藐视这种处罚,就会说:“杀人不过头点地。
”
管理做得不好的人,会说:“我这个人心不够狠,不能做管理。
”其实不是心不够狠做不好管理,而是他对管理理解得不够深刻。
你真正理解管理是怎么做的,这都叫心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