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上主义大师——马列维奇
马列维奇简介及作品
俄国 马列维奇 (1878-1935年)
卡西米尔·马列维奇出生于俄国的克伊夫城,后到乌克兰的基辅学 习,逝于彼得堡。是俄国几何抽象画家,至上主义派的创始人。 马列维奇相继受到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的影响,尤其倾向 立体主义,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创立了至上主义。 所谓至上主义是指他1913年从立体主义走向几何抽象时所用的名 词。它的表现手法最简单、最新颖:即白底上的黑方块,一切以 几何形为基础,而毫不寻求表现对象的绘画。它的成分是长方形、 圆形、三角形和十字交叉。马列维奇称至上主义是有创造性的艺 术,是感觉至上。他说:“对于至上主义而言,客观世界的视觉 现象本身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东西是感觉,因而是与环境完全 隔绝的,要使之唤起感觉。”
精选可编辑ppt
4
精选可编辑ppt
《 绝 对 主 义 的 创 作 》
5
精选可编辑ppt
6
精选可编辑ppt
7
精选可编辑ppt
8
精选可编辑ppt
9
精选pt
11
精选可编辑ppt
12
精选可编辑ppt
13
精选可编辑ppt
14
精选可编辑ppt
15
精选可编辑ppt
3
1918年,马列维奇最著名的《白色 的白色》问世。这一标志着至上主义 终级性的作品,彻底抛弃了色彩的要 素,白色成为光的化身。那个白底上 的白方块,微弱到难以分辨的程度, 它仿佛弥漫开来,并在白炽光的氛围 里重新浮现。在这里,马列维奇似将 进入一种难以用肉眼看见,难以用心 灵体察,难以用感觉品味的境地,所 有关于空间、物体、宇宙规律的当代 观念,在这里都变得毫无意义。画家 所要表现的,是某种最终解放之类的 状态,即某种近似涅磐的状态,而那 细小的,难以看清的边缘,就是涅磐 留下的唯一具象痕迹。这是至上主义 精神的最高表达。“方形(人的意志, 或许人)脱去它的物质性而融汇于无 限之中。留下来的一切就是它的外表 (或他的外表)的朦胧痕迹。”
西方美术史-06第六章_俄国的抽象艺术-至上主义
距离的构成
罗德琴科 1920
这是第一个 将真实的运 动引入造型 的作品—— 在气流的作 用下,圆环 可以缓缓的 转动。
悬吊的构成 罗德琴科 1920 胶合板 61x83.7x47cm
安托万·佩夫斯奈
Antoine Pevsner 1886-1962
瑙姆·加博
Naum Gabo 1890-1977
这是一个乌托 邦式的理想。
整个建筑拟用 钢铁和玻璃制 造,总高度近 400米。
24小时转动一 度,一年转动 一周。
建造一个融绘 画,雕塑,建 筑和工艺于一 体的伟大建筑。
第三国际纪念碑方案 塔特林 1919-20
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 (1968 年复制)
罗德琴科 的作品
无论在材料的选择还 是形式的构建上,都 显示出大胆巧妙的设 计构思。他曾用一些 矩形木块,垒起一个 独立造型,简单的垂 直和水平组合,预示 了一种极简的结构方 式。
继《白底上的黑色方块》 之后,马列维奇开始创 作一些更加富于变化的 几何抽象构图。
黑色正方形与红色正方形 马列维奇 1915 油画 71.1x44.4cm
至上主义第50号
马列维奇 1917 油画 97x66cm
至上主义构图:白上白 马列维奇 1918 油画 79.4x79.4cm
马列维奇的艺术实践和他的至上主义观念,为现代 艺术和设计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亚历山大·罗德琴科
Alexander Rodtchenko 1891-1956
塔特林是构成主义 的奠基人,曾于1913 年访问巴黎并参观了 毕加索的工作室。立 体主义的绘画和拼贴 给他带来极大的触动, 尤其是毕加索采用各 种材料制作的雕塑启 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浮雕 塔特林 1914-1915
马列维奇简介
马列维奇简介个人简介:俄国画家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1878——1935),至上主义艺术奠基人。
1878年2月11日生于波兰基辅的一个贫困家庭,具有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特色。
曾参与起草俄国未来主义艺术家宣言。
1935 年5月15日卒于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
他从接受严谨的西方艺术美学的教育开始,后和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成一起成为早年几何抽象主义的先锋,最终以朴实而抽象的几何形体,以及晚期的黑白或亮丽色彩的具体几何形体,创立这个几乎只有他一个人独舞的至上主义艺术舞台。
“模仿性的艺术必须被摧毁,就如同消灭帝国主义军队一样。
”这就是他铿锵有力的表白。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影响了塔特林的结构主义和罗德琴柯的非客观主义,并通过李西茨基传人德国,对包豪斯的设计教学产生影响。
20年代初,苏联文艺界对非写实艺术不再包容和接受,马列维奇只得终止其对抽象艺术的探求,而以教学谋生。
1927年,他唯一的一本理论著作《非客观的世界》在德国出版。
1935年,他在贫困和默默无闻中离开人世。
生平简介:1913年,马列维奇的立体主义突然转向一种图表式形象拼凑,构成半画谜,半招贴画式的性质。
这一幅《一个英国人在莫斯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这幅画上,具体的形象以反逻辑方式并列,是一种前达达派的构想。
画上有俄罗斯教堂、马刀、蜡烛、剪刀、文字、锯子、鱼和梯子等等,这些在生活逻辑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完全按画家的自由意志杂乱地并存在画面上。
它们大小不均,事物间也毫无可供联想的因素。
十月革命后,马列维奇和另一位俄国画家--抽象主义绘画的创始人康定斯基同在苏联的“И30”工作。
他们作画,搞雕塑,还搞设计与舞台美术。
在工作中,他们联系现代的机械文明,开始探索自己将要发动的大规模造型活动,这就是“构成主义”新观念的起端。
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美术界受到西方现代派运动的启迪,在艺术探索上表现得非常活跃。
马列维奇简介
马列维奇简介个人简介:俄国画家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1878——1935),至上主义艺术奠基人。
1878年2月11日生于波兰基辅的一个贫困家庭,具有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特色。
曾参与起草俄国未来主义艺术家宣言。
1935 年5月15日卒于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
他从接受严谨的西方艺术美学的教育开始,后和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成一起成为早年几何抽象主义的先锋,最终以朴实而抽象的几何形体,以及晚期的黑白或亮丽色彩的具体几何形体,创立这个几乎只有他一个人独舞的至上主义艺术舞台。
“模仿性的艺术必须被摧毁,就如同消灭帝国主义军队一样。
”这就是他铿锵有力的表白。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影响了塔特林的结构主义和罗德琴柯的非客观主义,并通过李西茨基传人德国,对包豪斯的设计教学产生影响。
20年代初,苏联文艺界对非写实艺术不再包容和接受,马列维奇只得终止其对抽象艺术的探求,而以教学谋生。
1927年,他唯一的一本理论著作《非客观的世界》在德国出版。
1935年,他在贫困和默默无闻中离开人世。
生平简介:1913年,马列维奇的立体主义突然转向一种图表式形象拼凑,构成半画谜,半招贴画式的性质。
这一幅《一个英国人在莫斯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这幅画上,具体的形象以反逻辑方式并列,是一种前达达派的构想。
画上有俄罗斯教堂、马刀、蜡烛、剪刀、文字、锯子、鱼和梯子等等,这些在生活逻辑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完全按画家的自由意志杂乱地并存在画面上。
它们大小不均,事物间也毫无可供联想的因素。
十月革命后,马列维奇和另一位俄国画家--抽象主义绘画的创始人康定斯基同在苏联的“И30”工作。
他们作画,搞雕塑,还搞设计与舞台美术。
在工作中,他们联系现代的机械文明,开始探索自己将要发动的大规模造型活动,这就是“构成主义”新观念的起端。
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美术界受到西方现代派运动的启迪,在艺术探索上表现得非常活跃。
马列维奇至上主义
至上主义为一种基于“纯粹艺术感觉至上”的抽象艺术,它强调的是感觉,是人对艺术的感情,而不是客观的对物体的视觉描绘。
自马列维奇于1913年左右创造这种艺术手法之后,在此后的他的艺术作品中或多或少有些影子。
直到1915年在彼得格勒展出引发轰动的作品《白底上的黑色方块》宣告了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彻底诞生。
纯白的背景,加以浓墨黑色,黑白这两种反差最大的色彩,以线条极简约的方块组合在一起,这让当时的评论家大发感叹,“我们失去了所钟爱的一切,我们面前除了一个白地底上的黑方块一无所有……”另一个阶段,马列维奇主张红色至上,该种艺术风格产生的背景便是俄国十月革命。
马列维奇是爱国分子,他积极加入革命的浪潮,于是代表鲜血,代表革命,充满活力的红色手法应运而生。
得益于红色的方块占据了作品的主要位置,后世不仅可以从红色的色调中感受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甚至还可以从红色的线条中感受到一种秩序井然,就像是红色统领了整幅作品。
无限的可能——白色至上。
作为马列维奇最后阶段开辟至上主义的载体,《白底上的白色方块》的创造,在某种程度上是至上主义的最高层次。
白底,白方块,展现在大家眼中的是一个没有终极的世界。
两个元素的纯白,将至上主义纯粹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纯粹的白,艺术家纯粹的感情,是对前两个阶段精神上的升华。
很多人曾拿唯心主义来评论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个人觉得毫无道理,虽然它强调人的感觉,但是它的使用范围却局限于艺术层面。
马列维奇是一个狂热的艺术家,他的眼里只有艺术,它并不包含将人置身于宇宙中心的人文主义哲学,用马列维奇自己话来说就是,“我只管艺术”。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中的至上我觉得应该是“艺术至上”,任何东西都不能够借助艺术来获取人们的关注,此点从根本上反对了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以目标为导向,关注的是将艺术与功能组织原则相适应,在马列维奇看来,这是一种功利主义。
他认为在建构主义下,一个传统的画家被转变为赋予职业的艺术家,称之为工程师,他们本应对艺术负责,却沦为组织生活的普通人。
俄国至上主义艺术家——马列维奇
这让当时的评论家深表感叹: “我们失去了所钟爱的一切…… 我们面前,除了一个白底上的 黑方块以外什么都没有。”
1913年末,马列维奇开始对克服地 心引力和征服宇宙感兴趣。他曾在 《致马秋申书》中这样说,‚我的 新画作并不仅仅属于地球……确实, 在人的身上, 在人的意识中,有一 种对空间的渴望,一种脱离‘地球’ 的向往。‛ 在他画中,有关宇宙及太空飞行的 主题开始突出起来。他的许多作品, 形体尽管各富于运动感, 但却脱离 了上与下的概念,仿佛在某种无垠 的虚幻空间中自由翱翔。天空的蓝 色遮住了通往太空的视线,于是马 列维奇要把这彩色的天篷扯破。 ‚我已经打破了色彩 极限的蓝色世 界,‛
• 马列维奇于1920年对至上主义的发展作了 总结:‚按照黑色、红色和白色方块的数 量,至上主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黑色 时期、红色时期和白色时期。这三个时期 的发展过程是从1913年至1918年,它们都 是以纯粹的平面发展为基础。‛
•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影响了塔特 林的结构主义和罗德琴柯的非客观主 义,并通过李西茨基传人德国,对包 豪斯的设计教学产生影响。
一个英国人在莫斯科
第一军人
• 《白底上的黑色方块》 • 这不仅对马列维奇本人意义 重大,而且对整个现代艺术 史影响深远。它是非具象艺 术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此 后,马列维奇进一步发展出 至上主义绘画的一整套语言 体系。他用圆形、方形、三 角形、十字交叉这些至上主 义基本成份及简单明快的颜 色组构出许多画面,展示了 至上主义方块的多样性。 1918年,经过一个较为复杂 的时期后,他回归简化,达 到轻灵简约的巅峰。
• 这一标志着至上主义终级性的作 品,彻底抛弃了色彩的要素,白 色成为光的化身。那个白底上的 白方块,微弱到难以分辨的程度, 它仿佛弥漫开来,并在白炽光的 氛围里重新浮现。白色方块的出 现,是将艺术家内在至高无上的 情感的外在理性化的极致表现, 是对黑色时期和红色时期的进一 步深化发展。该幅作品中白色方 块以倾斜的形式融入整个白色的 背景中,整个艺术作品被一个平 面的白色方块所引导,马列维奇 巧妙地利用了白色方块达到一种 艺术作品的独一无二的至上纯粹 的精神,是对至上黑色方块和至 上红色方块的一种精神升华。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是20世纪初期俄国艺术界的两个重要运动。
俄国先锋艺术是一种反对传统艺术观念和审美标准的运动,试图推动艺术从现代性的角度重新审视现实和创造的方式。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则是一种将艺术与政治相结合的理论,主张艺术家以创作为手段,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改变社会制度。
俄国先锋艺术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俄国社会政治环境。
当时,俄国正处于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的时期,艺术家们开始质疑传统的美学观念和艺术形式,试图通过艺术表达自己对现实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憧憬。
著名的俄国先锋艺术家如马列维奇、梵高等成为了这一运动的代表。
俄国先锋艺术运动包括了多种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如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这些艺术家们试图创造一种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艺术形式,强调个人的情感和表达以及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他们尝试使用新的绘画技巧和艺术媒介,如立体主义、抽象艺术等,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这种艺术追求的是对真实和创新的追求,试图颠覆传统的审美观念和观念。
马列维奇认为艺术应该具有政治意义,并主张艺术家应该放弃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的事业。
他提出了“艺术家工人”的概念,认为艺术家应该像工人一样为社会辛勤劳动,创作出能够激励革命精神和号召人民团结奋斗的作品。
他的理论对俄国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导了一代艺术家关注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使艺术与革命结合。
虽然俄国先锋艺术和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运动都试图通过创新的艺术形式和理论来改变现实,但两者在目的和追求上存在一些不同。
俄国先锋艺术更注重于艺术本身的创新和表达,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具多样性和个体性。
而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则更强调艺术的社会和政治意义,追求用艺术改变社会制度和创造文化革命。
虽然俄国先锋艺术和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运动在20世纪初期取得了一定的影响,但随着斯大林时期的到来,俄国艺术界受到了政治压力和审查的限制,这些艺术运动逐渐被打压和限制。
抽象先锋:大师马列维奇
抽象先锋:大师马列维奇作者:钱源源来源:《艺术与设计》2016年第04期贝加莫现当代艺术馆(Galleria d’Arte Moderna e Contemporanea ,GAMeC)为庆祝至上主义百年诞辰,特邀贾琴托·迪·皮耶特拉托尼奥(Giacinto Di Pietrantonio)和艾珍妮娅·派特洛瓦(Eugenia Petrova)策划了一场盛大的马列维奇回顾展。
贝加莫现当代艺术馆近期对至上主义艺术奠基人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Kasimier Severinovich Malevich)的创新之路进行了回顾。
从创作之初到斯大林大清洗,直至最后他隐约显现出的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作品。
上世纪20年代,俄国境内动荡不安,十月革命的爆发,加上人民对于推翻传统旧制度的急迫心理,推动了俄国前卫艺术的孵出。
俄国的先锋艺术家们积极否定传统艺术,强调精神世界及内心的真实体验,恰好符合当时反传统的政治革命精神。
列宁死后,苏维埃政府掌权,现实主义社会党人指责形式主义,并积极支持这一艺术流派的发展,而马列维奇作为当时活跃的艺术家也因此被公认为二十世纪俄国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2015年6月24日,在伦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夜场拍卖中,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第18号构造》以2142.9万英镑(约2.09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位列第二。
此前在2008年的纽约拍卖会上,《至上主义构图》拍出了6000万美金的价格。
此次展出的七十幅作品重现了这位传奇艺术家的整个艺术生涯。
在现代绘画史上,马列维奇是第一位创作纯粹几何图形的抽象画家。
这位先锋人物在二十世纪初就在俄国艺术圈被称为大师。
他的追随者无处不在,他们甚至在袖子上画着最著名的马列维奇同名画作——一个黑色的小方块,他们会为之感到骄傲。
马列维奇被称作至上主义奠基人,二十世纪抽象艺术的开拓者。
这在当时意味着具象绘画的终结,并在同一时间开启了全新的绘画概念。
至上主义 马列维奇
至上主义马列维奇至上主义是现代主义艺术流派之一,是几何抽象主义的主要流派。
其代表人物为为卡兹米尔·塞弗里诺维奇·马列维奇,代表作品有《白底上的黑色方块》、《白底上的白色方块》等。
当我第一眼看到《白底上的黑色方块》这幅作品时,十分惊讶,我不能明白,大千世界,各种各样景色事物,马列维奇都没有画,却只画了一个方形,还是用铅笔绘制,似乎回到了小学时代。
想要弄清楚马列维奇这样创作的原因和深意,有必要了解一下马列维奇这个人的经历,并看看他自己是如何解释的。
卡兹米尔·塞弗里诺维奇·马列维奇于1878 年2月11 日出生在基辅的一个有波兰血统的普通家庭。
少年时代的马列维奇只接受过很少的教育,对艺术之类的事情几乎毫无了解。
他第一次接触到作画是在看到有个成年人在粉刷屋顶时。
他前期的绘画像许多俄国风景画家一样,热衷于表现自然景物的光影变化,用马列维奇自己的话说: “就像一个印象派画家那样作画”。
之后马列维奇不断地变换着作画的风格,这些画体现出塞尚、高更、博纳尔、马蒂斯等人对他的影响。
1915 年夏,探索不止的马列维奇再度改变风格,转向创作纯抽象绘画,并给这种绘画起名为“至上主义”。
就在这年的末,他向《0、10画展》(未来主义末次大展) 送交了首批至上派作品,其中有一幅极为“简单”的作品,即《白底上的黑色方块》。
正是随着这幅作品的问世,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新流派——至上主义,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马列维奇还发表宣言介绍了自己的创作思想和构思原则。
“至上主义”绘画使公众不知所措,也大大超越了评论家们的理解。
评论家们和公众叹息道:“我们所钟爱的一切都失去了吗,我们面前除了一个白底上的黑方块以外,一无所有。
”据当年现场拍摄的照片显示,马列维奇提到的那件作品《白底上的黑色方块》被高高地挂在展厅的一角,那里通常是俄国家庭悬挂圣像的位置。
这意味着马列维奇将自己的艺术信仰集中于此画。
依照马列维奇的解释,《白底上的黑色方块》是表现非客观感情的初始形式。
极简主义的源头: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百年巡礼
极简主义的源头: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百年巡礼20世纪初俄国先锋派艺术家卡济米尔·马列维奇(KAZIMIR MAIEVICH,1879-1935)生平及创作的学术展览于2015年4月4日在四川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川美”)新媒体艺术中心开幕。
这次展览是去年在北京建筑大学建筑设计艺术研究中心ADA画廊首次举办马列维奇的学术研究展之后的巡回展,由川美新媒体艺术系承办,国际独立策展人方振宁策划。
本次展览上最重要的内容是马列维奇年表与首次翻译为中文马列维奇“至上主义”宣言,这是国际马列维奇研究领域至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年表。
展览空间的布展形式犹如一部马列维奇的史诗。
现场以史料照片为母本,把包括马列维奇第一幅《黑色正方形》在内的二十余幅至上主义画作做最大限度的复原。
策展人方振宁在过去27年来持续对马列维奇进行研究、资料汇总和研究,本次呈现的正是方媒体独自研究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现。
展览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图文并茂的马列维奇生平与创作年表,可以通览马列维奇一生作品的演变过程,也是20世纪初俄罗斯先锋艺术史的一个缩影;第二部分是马列维奇1915年在莫斯科发表的至上主义宣言的核心内容,即《从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到至上主义》,它是马列维奇所创造的至上主义的精华,也是首次被译成中文发表;第三部分是一段26分钟时长的珍贵影像《俄罗斯博物馆时代-马列维奇》;第四部分是装置艺术,在展厅一角复原了1915年彼得格勒“最后的未来主义画展0,10”的“马列维奇之角”。
方振宁说:“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和至上主义创始人,马列维奇对二十世纪的全球艺术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随着对现代艺术流派的深入研究之后逐渐显示出来的。
2015年正值马列维奇在‘0,10’展上发表至上主义宣言100周年之际,同时也是马列维奇逝世80周年。
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举办这个展览表明中国艺术家和学者对马列维奇对二十世纪艺术的贡献给予高度地重视和评价。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摘要】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在20世纪初的俄国艺术界扮演着重要角色。
俄国先锋艺术以其独特的创新和挑战传统的风格而闻名,而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则为这一运动提供了哲学上的支持。
本文将首先介绍俄国先锋艺术的特点,以及马列维奇对该艺术运动的影响。
接着将探讨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以及俄国先锋艺术如何体现这一思想。
我们将分析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的联系,以及对未来艺术发展的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20世纪艺术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思想。
【关键词】俄国先锋艺术,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特点,影响,思想,体现,启示,联系,未来艺术发展1. 引言1.1 俄国先锋艺术的兴起俄国先锋艺术的兴起源于20世纪初,是一场文化革命的产物。
这种艺术形式追求创新、挑战传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思想解放的特点。
俄国先锋艺术家们在绘画、音乐、舞蹈和表演艺术领域大放异彩,打破了传统规矩,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他们内心的探索和反叛。
俄国先锋艺术强调个性和自由,艺术家们试图通过他们的作品展现自己的独特观点和情感。
他们追求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拒绝墨守成规和模仿他人。
俄国先锋艺术作品常常充满张力和冲突,引发观众的深思和共鸣。
这种充满冒险精神的艺术形式成为了20世纪初的一种潮流,在俄国以及世界各地引起了巨大的影响。
俄国先锋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和突破艺术的边界,不断挑战传统的审美观念和规范。
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活力和创意,为后世艺术家们树立了榜样,开启了一场全新的艺术革命。
1.2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马列维奇是20世纪初俄国一位重要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至上主义的概念,这对俄国先锋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主张艺术应该以超越现实和物质世界为目标,追求真理和精神上的升华。
他认为艺术应该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在他看来,艺术家应该是社会的领袖和启蒙者,通过艺术作品来传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
俄国先锋艺术是指在20世纪初,一批年轻的俄罗斯艺术家群体,他们通过革新艺术语言,从而达到对传统文化重建的目的。
这些艺术家主张“艺术进行时”,追求超越现实,挑战传统,打破常规创造出更加自由、富有创意的新艺术。
而马列维奇至上主义则是一种思潮,主张通过理性和直觉的结合,达到艺术和生活的完美结合。
在俄国先锋艺术家的创作中,往往体现了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的影响。
例如,达达主义艺术家荒木由美在其作品《剪影》中所体现的黑色建筑和白色背景,就传达了一种马列维奇式的简洁和至上主义的理念。
这种形式上的抽象化体现了艺术家将自己的工具变成一种语言,同时体现了对形式的关注,而不是对形式所代表的内容的关注。
此外,俄国先锋艺术家还借用了马列主义的审美观念,即认为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是艺术的根本。
但是,他们对于马列主义艺术中的政治内容并没有强调,而是更为关注形式的创造性和个性化的表达。
例如,恩斯特在其创作的拼贴画《战士》中,用不同的立体元素组合出一个宛如机器、带有强烈力量感的形象,以表达对科技发展的关注和对机器化战争的警示,而并非强调政治取向。
总之,俄国先锋艺术在其创作中体现了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和马列主义的审美观念,强调艺术的形式和内容之间的辩证统一,但又将重点放在形式的创新和个性化表达上,而不是纯粹的政治内容。
这种融合使得俄国先锋艺术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深刻地影响着当下的艺术创作。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俄国先锋艺术是20世纪初在俄罗斯兴起的一场文化运动,旨在颠覆传统的艺术形式和观念,追求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和社会变革。
在这一运动中,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理论对先锋艺术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至上主义是马列维奇在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主张对"至上真理"的追求,认为只有真理才能指导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至上主义的指导下,马列维奇对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革命理论和实践经验。
这些理论和经验对俄国先锋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俄国先锋艺术家认为传统艺术形式已经无法表达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他们追求与现代社会的密切联系,通过艺术作品传达社会的焦虑和矛盾。
他们发现传统的艺术形式和观念并不能满足这一追求,于是开始寻找新的表现方式。
在这一过程中,俄国先锋艺术家开始借鉴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理论,认为真理存在于社会的进步和变革中。
他们相信,只有通过推翻旧的社会秩序,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才能实现真理与艺术的统一。
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俄国先锋艺术家开始从马列维奇的理论中寻找灵感,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观念。
在艺术实践中,俄国先锋艺术家通过进一步发展现有的艺术技巧和形式,努力表达社会变革的迫切性和艺术表达的重要性。
他们运用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新兴艺术形式,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主题。
这些作品不仅表达了对社会变革的渴望,也扩展了艺术创作的边界,影响了后来的艺术潮流。
俄国先锋艺术和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理论之间并不总是完全一致的。
尽管两者都追求真理和社会变革,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他们的关注点和方法有所不同。
马列维奇更加关注社会的宏观变革和政治实践,而俄国先锋艺术家则更加关注艺术表达的个人性和创造性。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理论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借鉴和影响的关系。
俄国先锋艺术家通过借鉴和发展马列维奇的理论,探索了新的艺术形式和观念,并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俄国至上主义大师马列维奇
俄国至上主义大师马列维奇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1878年出生在俄国基辅一个糖厂工人家庭,虽然从小只受到很少的教育,但他少时就酷爱绘画。
1904年,马列维奇(26岁)前往莫斯科寻求发展,并被莫斯科绘画雕塑建筑学院录取。
1907年,29岁的马列维奇的作品首次在莫斯科艺术家联展中出现,该展览名为“蓝玫瑰花环”,参展者还有后来的抽象主义绘画之父——康定斯基。
马列维奇参加了由“红方块王子”注1成员组织的展览,并受到了“红方块王子”成员们对艺术新形势探索精神的感召,也开始对法国印象主义大师赛尚(Paul Cezanne,1839~1906)提出的一切形体都是“由柱体、球体和锥体”等几种基本形体组合成的鲜明论点产生了兴趣,这些为马列维奇在1911~1913年间创作的“立体民族风情”系列打下了基础。
马列维奇一生的绘画作品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1911~1913年期间创立的“立体民族风情”系列。
这个时期的作品内容多以体现俄罗斯农民日常生活场景为主。
其中以《雪后的小村之晨》、《割草人》最具有代表性。
这些绘画的色调主要由红色、黄色、蓝色组成,这种三原色对比协调的运用不但使得整幅绘画冷中透暖,而且演绎出俄国强烈艳丽活泼的红绿民族色彩风味。
画中的人和物都以几何锥形和不规则梯形为基本形,每个几何形都是由暗到明的过渡色填充,通过巧妙灵活的搭配,让人物的体积感和画面整体的层次感跃然纸上。
第二个阶段是1913~1920年间的至上主义风格时期。
早期“立体民族风情”的探索,使马列维奇对于几何形萌发了更大的兴趣,随着后来俄国政治矛盾的加深,红色革命思想也深入进俄国前卫艺术家的作品中,他作为俄国前卫艺术领军人物之一,也开始进行有关新艺术风格的大胆尝试,这些促使了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的创立,成为他艺术道路上盛开的最灿烂的花朵。
至上时期他抛弃了绘画中所有的具象形式,彻底地走向了至上风格。
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的总体特征可以归结为:一是以探索方块为主的艺术表现手段。
马列维奇和他的至上主义
马列维奇和他的⾄上主义马列维奇是⾄上主义的开⼭⿐祖,他在创作中主要强调感觉的⾄⾼⽆上,认为绘画的⽬的不在于表现形象,因此可以将形象进⾏终极的简化。
“⾄上主义”的绘画彻底抛弃了传统绘画的艺术语⾔,甚⾄连空间的表现也被抛弃了。
在马列维奇的作品中有的只是最为简单的⼏何图形,但是这些图形并不是静寂的,⽽是呈现出⼀种动感。
同时,在他的作品中,任何具有独特表现性的元素都被清除出去,留下的是最为纯粹的⽅形,在他看来⽅形是最为纯粹的表现形式。
1915年,马列维奇出版了《从未来主义和⽴体主义到⾄上主义》,宣告⾃⼰在艺术道路上的主张和理想:现实世界⾥的所有实体都没有它存在的现实意义,唯独感觉才有意义。
在他不断利⽤⼏何图形,在画⾯上反反复复进⾏艺术创作时的感觉是⾄⾼⽆上的。
他认为各种⾊块和⼏何图形的搭配,都是有不同感情,他的画⾯⾥给⼈的不单单是具有装饰性的视觉效果,⽽是通过这种搭配产⽣丰富多样的节奏感和律动感。
马列维奇抛弃了画⾯中的空间对⽐、明暗对⽐、题材和客观事物的成分。
正是因为他思维的与众不同,才是⼈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魅⼒。
⾄上主义直接取消绘画的对象要求,指出⾊彩才是绘画的本质,⽤他的话说:“⾄上主义艺术就是在绘画中的纯粹、情感或感觉⾄⾼⽆上的意思”。
在否定了绘画中的主题、物象、内容、空间之后,简化成了最终的表现,⼈们的意识在接近了零的内容之中,最终在绘画的⽩⾊沉默中被表现出来。
马列维奇把⾄上主义分为三个阶段:⿊⾊时期、彩⾊时期、⽩⾊时期。
《⽩底上的⿊⾊⽅块》1913年,他画的《⽩底上的⿊⾊⽅块》,标志着⾄上主义的诞⽣。
在他看来,画中所呈现的并⾮是⼀个空洞的⽅形。
它的空⽆⼀物恰恰是它的充实之处,它孕育着丰富的意义。
他在追寻艺术的纯粹性时认为,⼀幅画所具有的⽤途、关系和附加品越多,充斥的内容越多,这件艺术作品的纯粹性就越差。
《⿊⾊⽅块》画⾯纯净、简洁、均匀、平滑,摒弃以透视制造空间幻觉的传统艺术⼿段,取消了形象,统⼀了内容和形式。
20世纪的艺术-至上主义-卡西米尔·马列维奇
20世纪的艺术-⾄上主义-卡西⽶尔·马列维奇《⾄上主义构图》1916年马列维奇纽约时间2018年5⽉15⽇晚,佳⼠得纽约20世纪艺术周 “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本场共37件精品上拍。
其中,卡西⽶尔·马列维奇《⾄上主义构图》以咨询价形式上拍,6000万美元起拍,7600万美元落槌,加佣⾦最终85,812,500美元成交,约合⼈民币537,510,313元,创造了最贵的俄罗斯艺术品的记录。
俄国艺术家卡西⽶尔·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在⽴体派的基础上发展出⼀种纯粹抽象的艺术形式, 表达了⾰命性的艺术理念。
最初, 马列维奇受到⽴体主义的影响, 但是他的⾄上主义在抽象道路上越⾛越远, 直到完全摆脱了和现实世界的联系。
他在《从⽴体主义到⾄上主义》的宣⾔中解释了⾄上主义, 他认为⾄上主义是艺术创造中最具有灵性和纯粹的形式, 是⾄⾼⽆上的纯粹情感。
对于⾄上主义者来说, 客观世界中可被看见的现象本⾝是没有意义的, 有重要意义的是理性的感知, 与世俗物象⽆关的纯粹理念才是⾄⾼⽆上的精神存在。
这种理念应该通过最简洁、最经济的图形来表达。
1913年, 马列维奇创作出 “最经济的” 艺术图形, 这种图形⾮常极简, 他画出了著名的《⽩底上的⿊⾊⽅块》,这是⾄上主义的第⼀件作品,标志着⾄上主义的诞⽣。
马列维奇在⼀张⽩纸上⽤直尺画上⼀个正⽅形,再⽤铅笔将之均匀涂⿊。
观众们在这幅画前纷纷叹息,“我们所钟爱的⼀切都失去了……我们⾯前,除了⼀个⽩底上的⿊⽅块以外⼀⽆所有!” 不过在马列维奇看来,画中所呈现的并⾮是⼀个空洞的⽅形。
它的空⽆⼀物恰恰是它的充实之处;它孕育着丰富的意义。
他认为,观众之所以对该画难以接受,是因为传统绘画使⼤众习惯于那些⾃然物像的再现的作品,⽽没有理解艺术品的真正价值。
[1]《⽩底上的⿊⾊⽅块》1913年马列维奇马列维奇的画作是⼀种纯粹抽象的形式, ⼀种彻底⾮描述性的绘画风格, 在他的画作中, 艺术的主题是艺术家的理性感知和⼈格⼒量。
马列维奇——从具象绘画到至上主义(1):印象与乡愁
马列维奇——从具象绘画到至上主义(1):印象与乡愁马列维奇1935 年去世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除了少数追随者之外,他的人生与艺术几乎不为人知。
但如今,马列维奇的作品早已在艺术史上占据了显赫地位,半个多世纪后,他终于获得了世人的肯定。
观众在观看马列维奇作品《黑方块》他的代表作《黑方块》已变成一种象征、一种鼓舞、一种典范,甚至成为那些寻求灵感及正当性的艺术家的参照点或合理依据。
那么,马列维奇到底是如何成为现代艺术(与设计)界的终极偶像的?让我们一同来走进他的世界!CHAPTER 01生于乌克兰的波兰裔农家子弟卡西米尔·马列维奇1878 年出生于乌克兰地区基辅的波兰裔家庭。
波兰在 18 世纪被分割后,有不少波兰家庭被迫停留于俄国及乌克兰境内。
马列维奇精通波兰语,又经常强调他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乌克兰影响。
马列维奇虽然基本上属于俄国文化,却能在他生涯的不同阶段,与波兰及乌克兰的知识圈维持着特殊关系。
卡西米尔·马列维奇1878 - 1935据马列维奇1933 年所写的简短自传称,他父亲曾任职于糖厂,糖厂多半坐落于离城镇较远的偏僻乡下,提炼糖的甜菜需要辽阔的土地,种植甜菜也需要大量的劳力以及机械的使用。
马列维奇不像未来主义者那样热衷于机器与技术,这并不令人奇怪,因为如果要他在工厂的工人与农民之间做一选择,他宁可选择后者,因为他羡慕农民在大自然中自由的生活方式。
父亲肖像马列维奇1902 - 1903马列维奇第一次接触到素描与绘画,还是从农民身上获得的,他认为工人与农民的主要不同点是,农民有画画的能力,工人不仅不会画画,就连自己的家都不懂得如何去布置。
所有的乡下人都对艺术感兴趣,他们所制造出来的物品令人感到愉快。
马列维奇非常喜欢看乡下农民在墙壁上作画,他们知道如何去装饰壁钟、马匹及花瓶,他们也很懂得以各种不同的黏土及蓝色,去装饰他们的地板和壁炉。
母亲的画像马列维奇1900 年马列维奇在少年时处于好奇与喜爱,曾亲手尝试过此类传统的技法。
构成主义代表人物
结构主义者
《Lady with the Guitar》(女士和吉他,弹吉他的女士)
1921
《Compostion》
1920
《Stage Design For William Shakespeare’s Play Romeo and Juliet》(舞台设计威廉莎士比亚罗米欧与朱丽叶)
列昂尼德·.维斯宁
1880至1933
①都是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结构主义者
②维克托尔曾任全苏建筑师协会第一任主席;亚历克企业家亚历山大曾任苏联建筑科学院第一任院长
1919
沙土尔水电站
1923
莫斯科劳动宫(构成主义建筑早期的代表作)
维克托尔·维斯宁
1882至19501929第聂伯Fra bibliotek电站(开始建造)
1929
④过多的强调“艺术为政治服务”的理念,却有没得到政治的支持
《农民》
1913
《白底上的黑色方块》
该构图成为至上主义产生的标志(铅笔素描)
姐妹作品
《黑十字》
《黑色圆形》
1918
《白底上的白色方块》(即《至上主义构图:白上白》)(布上油画)
1919.
《绝对主义的创作》:(即《至上主义》)
《手足病医生在浴室》
②能够把生活的新需求倾注到设计创意的模式中来。为生活本身带来和谐,把工作变成艺术,将艺术转成工作。
③提供热情与能力,直接为无产阶级的最大利益服务。
1914
《绘画浮雕》(1914至1917)
1919
第三国际塔方案(1919至1920)
构成派最重要的代表作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罗钦可(Александр Михайлович Родченк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借鉴
至上主义大师—马列维奇
霍驭宇
【摘要】马列维奇是几何抽象艺术的先驱和俄国至上主义的鼻祖,本文梳理了其至上主义绘画的形成及
发展过程,他的至上主义绘画风格的形成经历了早期作品的印象派面貌、中期作品的立体主义及未来主义
的特征、直至最后形成“白底上的黑方块”这样个性鮮明的艺术风格。
马列维奇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和艺
术的方式,对现代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列维奇至上主义感觉立体主义
_、马列维奇的艺术经历
马列维奇出生于地道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在糖厂工 作,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远离文化中心的乌克兰农村 的甜菜种植园中度过,甚至于最早对艺术的接触也是从农 民身上获得的。
农民们用油漆粉刷的屋顶、店铺的橱窗装 饰等乡村生活中的一切都让他觉得有趣,他开始观察周围 的世界并开始自己学习绘画记录着身边美好的一切。
马列维奇在农村长大甚至还读过二年的农业学院,但即 便是这样他一直都热爱绘画,认为绘画是自己真正喜欢并感 到快乐的事。
因此他决定在基辅艺术学院学习,但随着时间 的推移他发现自己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他梦寐以求的事情 就是去莫斯科学习绘画。
1904年秋马列维奇考人莫斯科绘画 雕塑建筑学院,并在俄罗斯的各种展览上看到当时流行的众 多艺术流派的作品,后期印象派、野兽派带给了年轻的他巨 大的思想冲击,俄罗斯最前卫的艺术思潮也感染着他。
二、至上主义绘画作品的形成过程
马列维奇早期的绘画风格受晚期印象派的影响比较大,他喜欢描绘农村的风景和最朴实的农民,作品带有明显的现 实主义的因素,因此他早期的艺术面貌也被称作“农民的马 列维奇”,1905年的油画《卖花女》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1908年马列维奇观看了俄法现代主义艺术家共同参与的“金 羊毛”展览,他亲眼见到了塞尚、高更、雷诺阿、德加等大 师的原作,大大打开了马列维奇的眼界。
由于马列维奇非常 崇拜塞尚,因此见到了塞尚的原作也促进了其画风的转变,他开始致力于研究物像本身的结构,其1912年的作品《装黑 麦威士忌酒》就显示出他笔下的人物形象不再偏向原始主义 的面貌反而表现出对立方体的喜爱,画家并不是想表现真实 世界的立体感,而是在展示立方体的形式。
这个时期,马列 维奇的画风正式转向了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
马列维奇曾为未来主义诗歌《越过太阳的胜利》设计 过舞台装饰,其中某些舞台设计的图案已经表现出“黑方 块”的雏形,这是他至上主义艺术最早的开端,但这只是 他自觉的探索,此时的他仍沉迷于未来主义之中。
在彼得 格勒举行的最后一次未来主义的展览“0.10”上,他第一 次向公众展示了他的艺术,《白底上的黑方块》标志着至上 主义的诞生同时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这让评论家和观众 都觉得难以理解。
有些评论家认为这件作品空无一物,是 荒谬的,但是马列维奇却将他安排在展厅一角的墙上,他 认为白色的底代表了无限延伸的空间,黑色代表人类无尽 的创造,因此至上主义的地位是最为崇高的。
这件作品是 马列维奇为了表现抽象主义艺术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创作的,它不仅表现了至上主义所追求的内在和外在的无尽,更预 示了现代主义艺术反美学和反艺术的发展趋势。
1915年之后马列维奇集中创作了一系列的至上主义作 品,他力图用若干方形、圆形、三角形和其他形状的色块进行复杂的组合,构成不同的画面,并由此来证明至上主 义面貌的多样性。
至上主义认为对几何形体和色块的排列 组合体现的是对艺术最原始和自由形式的追求。
1917年之 后马列维奇几乎放弃了在画面中用色块做复杂的排列组合,而是重新返回到对单个色块的表现,他回到了其作品《白底上的黑方块》的最初创作状态,并创作出了这件作品的 姊妹篇《红色方块》、《黑色圆形》、《黑十字形》等。
1918 年马列维奇创作的《白底上的白方块》是他对至上主义的 信仰发展到极致的作品,在这幅作品中几乎难以分辨出白 色背景下的白方块,马列维奇废除了所有的色彩只留下了 光的颜色,表达的是最高的真理和秩序,他不仅希望至上 主义能成为艺术的绝对真理,更希望至上主义能像一束光 一样照亮整个人类社会。
三、至上主义的内涵及意义
至上主义提倡创造艺术中纯感觉的至高无上,至上主 义者认为客观世界中的一切视觉现象本身都是无意义的,只有感觉才是有意义的。
过去服务于宗教和国家的艺术将 在至上主义的纯艺术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它将建立一个 新的世界一感觉的世界。
事实上,至上主义并没有促使 一个新的感觉世界的诞生,更确切地说,它只给我们带来 了表现感觉世界的一种全新而直截了当的形式。
至上主义 的新艺术通过赋予绘画感觉以外在的表达方式,创作出新 的形式和形式间的相互关系,这一新的艺术将成为一种新 的建筑样式:它将要把这些形式从画面移至空间。
马列维奇认为“艺术不再关心为国家和宗教服务,它 也不再希望去描绘社会风俗史,它不愿和客观事物有任何 关系,它相信它可以在没有‘事物’的情况下独立存在,作为自身而存在。
”至上主义的出现使艺术进人了繁荣时 期,即获得其自身的纯粹而非实用的形式。
马列维奇认识 到了世界的抽象性,所以不再专注于为社会提供风俗史的 描绘,他准备建立一种真正的世界秩序,一种新的人生观。
至上主义艺术为创造性艺术开辟了很多新的可能的领 域,因为通过摒弃所谓的实用性,艺术家将不再受画布的 束缚,他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从画布移人空间。
无论是在绘 画还是在建筑中,至上主义的要素都不受任何一种社会的 或者物质倾向的制约,因此至上主义艺术解放了艺术家固 有的创作思维,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和艺术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孙志虹.音乐的符号:抽象艺术[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 出版社,2011.
[2] (西)毕加索,等.现代艺术大师论艺术[M].常宁生编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作者简介:霍驭宇,女,汉族,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