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创新实验——血液循环的途径说课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下册 血液循环实验改进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血液循环实验改进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一、教材地位《血液循环途径》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第2课时的内容,课标要求学生要能够概述血液循环途径,同时要能区分静脉血和动脉血。

本节课是学习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之后,了解心脏推送血液在体内是如何循环流动的过程,而且本节在本章中也一个难点问题。

二、实验目的(一)通过演示展示血液循环途径;(二)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成分和颜色变化(三)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实验原理(一)淀粉遇碘会变蓝;(二)维生素C溶液使碘液褪色;(三)利用单向阀模拟瓣膜,保证血液单向流动。

(四)手动挤压洗瓶产生的压力,使液体在密闭的环境中循环流动。

四、实验材料洗瓶、硅胶管、单向阀、变径直通、三通、维C溶液、淀粉、红墨水、玻璃胶、注射器,以及固定这些材料的一张KT板即可。

图1 实验材料五、实验设计(一)组装实验器材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两条血液循环途径的拼装,并将其固定在KT板上。

图2 拼装实验器材(二)配制溶液模拟“动脉血”和“静脉血”图3 模拟“动脉血”和“静脉血”(三)实验过程1、手动挤压模拟心室的洗瓶,利用单向阀使“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2、在上下两个小洗瓶中分别用注射器注入碘液和Vc溶液,利用实验原理中提到的变色反应来展现动脉血和静脉血的转化,在这两个毛细血管处我们分别连接了一个注射器,上方注射器中加入的是维C溶液,下方注射器中加入的是碘液。

当血液流入毛细血管网的时候,缓慢地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小洗瓶中,这样就可以模拟出血液在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现象,下方推入碘液,利用淀粉遇碘变蓝来模拟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的过程,上方推入维C溶液,利用维C可以使碘液褪色的原理来模拟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过程。

;3、继续挤压洗瓶,产生推送血液的动力,使血液经过毛细血管进入静脉;4、利用单向阀的作用,使血液顺利流入心房。

六、实验创新(一)利用简单、易获取的材料自主设计实验。

初中生物《血液循环》说课稿范文

初中生物《血液循环》说课稿范文

初中生物《血液循环》说课稿初中生物《血液循环》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生物《血液循环》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生物《血液循环》说课稿1一、说教材《血液循环》是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9章第2节的内容,属于“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人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血浆、血细胞、血型等知识,为本节课继续学习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体循环和肺循环以及血压和脉搏等知识做了铺垫。

而本节课的知识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这部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增加生活中的常识和一些急救知识。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在经验储备上,对血液循环的直观感受极少;在知识储备上,上节课刚刚学习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部分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是对血液是循环流动的认识模糊;在个性方面,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参加课堂活动,但是由注意力不集中。

三、说教学目标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区分动脉血与静脉血。

2、通过观察图片、小组讨论和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归纳概括能力。

3、感受心脏的工作量,增进学生爱护心脏、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教学难点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液变化以及两者的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直观教学法、模型建构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兴趣。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所以我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观察归纳法。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首先是导入环节,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导入。

血液循环》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血液循环》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血液循环》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创新点3:通过探究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动脉血和静脉血的颜色变化和相互转化。

实验步骤如下:1.将鸭血加入阿氏液中,使其变为红色。

2.将装有氧气的输液瓶连接到注射器上,将氧气注入鸭血中,观察血液颜色的变化。

3.将装有二氧化碳的输液瓶连接到注射器上,将二氧化碳注入鸭血中,再次观察血液颜色的变化。

4.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归纳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颜色和成分变化规律。

三)制作血液循环动态模型创新点4:通过制作血液循环动态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血液在循环途中的流动和变化。

制作步骤如下:1.将硅胶软管剪成适当长度,用热熔胶和玻璃胶连接成环形。

2.将洗瓶中的水加入红、蓝、墨水中,分别代表动脉血、静脉血和肺部气体。

3.将水加入硅胶软管中,用塑料接头连接软管,形成血管。

4.将硅胶软管固定在泡沫板上,用标签纸标出动脉、静脉、肺部等位置。

5.通过注射器向血管中注入氧气和二氧化碳,观察血液颜色的变化和流动的方向。

四)小组PK,巩固知识点创新点5:通过小组PK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游戏规则如下:1.每个小组制作一份血液循环动态模型。

2.模型中血管的流动方向和颜色要正确,标签要清晰。

3.模型可以通过小组PK的形式进行展示和比较,评选出最佳模型。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研究知识,激发了他们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创新点三是通过设计分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动脉血和静脉血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真实地感受血液成分的变化,从而理解血液循环过程中的变化原因。

在这个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讨论和修改实验方案,以达到最终的实验方案。

其中,一些学生提出了魔术时向血液中通气体的想法,但这会导致血泡溢出和变色时间较长,因此我们共同改进了实验方案。

八年级生物说课稿:血液循环说课稿

八年级生物说课稿:血液循环说课稿

八年级生物说课稿:血液循环说课稿
大多数同学认为本单元功课比较复杂,学起来比较吃力,还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所以就不会解题,血液循环说课稿及时整理后送给大家~ 一、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学习此内容之前学生已有了血液和血型、心脏的结构、血管的特点等知识作为基础。

本节课在对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进行全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血液循环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作用,这一节的内容与后面的气体交换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认为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

基于以上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描述血液循环的两种途径
3、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此课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1)识图能力(2)观察能力
(3)思维能力(4)归纳总结能力另外通过对“切脉”诊病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由于血管知识是理解血液循环必要条件,而大部分学生对血管知识又是一知半解,因此我确定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为本节的重难点。

本节另有一个重点就是血液循环的途径,而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会发生变化,这个比较抽象,我把这部分视为本节难点。

那幺如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
二、下面我来说说教法
1、自学导思法。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

《血液循环》说课稿3篇

《血液循环》说课稿3篇

《血液循环》说课稿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血液循环》说课稿3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血液循环》说课稿3篇解剖学血液循环说课稿,以供借鉴。

说课稿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说课稿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说课稿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课程中关于“血液”的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血液的组成、功能和循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血液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血液循环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人体的某些生理现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中的细节。

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导入→展示→讲解→练习→总结”等教学策略,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安排:
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引起学生对血液的兴趣。

2.展示:展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通过图表或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血液的构成。

3.讲解:讲解血液循环的过程,包括心脏的工作原理、动脉和静脉的区别等内容,帮助学
生理解血液在身体中的流动过程。

4.练习:进行小组讨论或实验,让学生探究血液的重要性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
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自主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对血液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血液的知识,激发了他们
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血液循环的讲解,让学生理解
更加深入。

希望本节课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谢谢大家!。

血液循环说课稿

血液循环说课稿

血液循环说课稿一、说教材《血液循环》是生物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理解人体机能和健康维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体系:本文是生理学部分的基石,是后续学习心脏生理、血管生理及疾病预防等内容的基础。

小节1: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本文首先介绍了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并阐述了三者协调工作的机制。

2. 科学概念:通过血液循环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循环是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的科学概念。

小节2:血液循环的类型在此部分,详细介绍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特点和功能,强化学生对循环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

3. 生活应用:血液循环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小节3:血液循环的意义文章最后从生命活动的角度,阐述了血液循环对于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重要性。

主要内容概述:本文主要围绕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的类型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介绍了血液循环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其次,通过对比体循环和肺循环,帮助学生构建血液循环的基本概念;最后,从生命活动的角度,强调血液循环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描述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能够阐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特点和作用;- 能够理解血液循环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模型和图示,培养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的直观认识;-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生理学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如下:1. 教学重点:-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特点和作用;- 血液循环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血液循环的途径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液循环的途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及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教科书《生物学》下册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中的第二课时内容,主要讲述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血液、心脏和血管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掌握心脏和血管的结构的前提下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使学生懂得血液如何在人体内循环流动,内容在教材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上课开始,重点复习心脏和血管的结构。

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导入本节的新知学习。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浓,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有不足,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及视频,结合实物观察,使知识信息的传递立体化,教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把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自我探究,小组讨论来学习新知,让学生分析出问题的本质,知道学有所用,这样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3、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及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2、通过分析血液循环的血液成分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3、通过利用概念图的教与学,促使学生更好地整合知识和内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目标:1、在分析血液循环途径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及循环意义的掌握,对学生进行生物体是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的教育3、积极参与讨论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难点: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

初中生物血液循环途径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循环途径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循环途径教案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血液循环途径,理解心脏、血管和血液的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 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和作用。

2. 了解心脏、血管和血液的结构和功能。

3. 掌握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路线。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血液循环的概念和作用,心脏、血管和血液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掌握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路线。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初中生物课本和教辅资料。

3. 演示用的心脏模型和血管模型。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血液循环的思考。

提问:你知道血液是怎么流动的吗?它是如何在我们的体内完成循环的呢?1. 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简要介绍血液循环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和作用。

2. 了解心脏、血管和血液的结构和功能:展示心脏和血管模型,让学生认识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它们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3. 掌握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路线:通过图表和文字说明,让学生掌握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路线,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区别等内容。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教学目标。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写一篇文章或制作一份海报,介绍血液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继续优化血液循环途径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参考资料:1. 《初中生物》教材2. 《初中生物教学指导与评价》教辅资料3. 《生物教学法》教学参考资料血液循环途径教案范本就是这样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凉城县第七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 血液循环实验改进说课稿 新人教版

凉城县第七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 血液循环实验改进说课稿 新人教版

《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一、教材地位《血液循环途径》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第2课时的内容,课标要求学生要能够概述血液循环途径,同时要能区分静脉血和动脉血。

本节课是学习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之后,了解心脏推送血液在体内是如何循环流动的过程,而且本节在本章中也一个难点问题。

二、实验目的(一)通过演示展示血液循环途径;(二)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成分和颜色变化(三)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实验原理(一)淀粉遇碘会变蓝;(二)维生素C溶液使碘液褪色;(三)利用单向阀模拟瓣膜,保证血液单向流动。

(四)手动挤压洗瓶产生的压力,使液体在密闭的环境中循环流动。

四、实验材料洗瓶、硅胶管、单向阀、变径直通、三通、维C溶液、淀粉、红墨水、玻璃胶、注射器,以及固定这些材料的一张KT板即可。

图1 实验材料五、实验设计(一)组装实验器材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两条血液循环途径的拼装,并将其固定在KT板上。

图2 拼装实验器材(二)配制溶液模拟“动脉血”和“静脉血”图3 模拟“动脉血”和“静脉血”(三)实验过程1、手动挤压模拟心室的洗瓶,利用单向阀使“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2、在上下两个小洗瓶中分别用注射器注入碘液和Vc溶液,利用实验原理中提到的变色反应来展现动脉血和静脉血的转化,在这两个毛细血管处我们分别连接了一个注射器,上方注射器中加入的是维C溶液,下方注射器中加入的是碘液。

当血液流入毛细血管网的时候,缓慢地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小洗瓶中,这样就可以模拟出血液在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现象,下方推入碘液,利用淀粉遇碘变蓝来模拟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的过程,上方推入维C溶液,利用维C可以使碘液褪色的原理来模拟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过程。

;3、继续挤压洗瓶,产生推送血液的动力,使血液经过毛细血管进入静脉;4、利用单向阀的作用,使血液顺利流入心房。

六、实验创新(一)利用简单、易获取的材料自主设计实验。

初中生物《血液循环的途径》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血液循环的途径》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课题:《血液循环的途径》教学设计
壱、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3)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作用与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利用概念图的教与学,促使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小组内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及循环意义的掌握,对学生进行生物体是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的教育。

弐、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与意义。

2、教学难点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

参、教学过程
四、教学反思
1、本节课有较多的活动,有绘概念图,有动画、视频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展示等,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学生也应做好预习,否则,时间可能会难以控制。

2、教师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能更好地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能更有效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自身
概念的发展。

3、学生把小组绘制概念图作为学习的策略,能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和合作学习。

同时老师也获得
反馈信息。

血液循环说课稿

血液循环说课稿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物质运输的路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程是物质运输的路线,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物质运输的路线是七年级生物教材下册第二章第三节节内容,本节内容是本章节的重点难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血液、血管和心脏结构和作用,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学好本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章第一、二节有关血液、血管和心脏的知识刚学完,从学习反馈中看出有少部分学生对心脏四个腔的作用不分,对动脉、动脉血和静脉、静脉血等概念混淆不清。

会对本节课学习造成障碍。

初中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显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好表现,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所以本节课运用尝试教学法和直观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二)能力目标:1。

识别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使学生掌握观察血液循环途径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血液循环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区分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思想教育:通过有关内容的学习,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四、教学策略(一)教法:1.尝试教学法。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2.直观教学法。

通过观察血液循环模式图,血液循环动感模型,媒体动画演示,编排课本剧让学生表演,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逐步将学生从感性的认识引导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二)学法1.观察血液循环动感模型,图片和媒体动画的方法,提升观察能力。

2.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没有设计实验,也没有相应的实验装置
曾经的尝试
采用“模型建构法”考虑:
1 模型建构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自主 学习探究能力 2 没有实验装置,如何创造性制作实验装置。
什么样的材料可以模拟心脏、血管、血液?
简单易得到、且的学习效果怎么样呢?
2019年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
《血液循环的途径》——模型建构法
《血液循环的途径》
1 本节内容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2 本节内容在教学方面难度较大
(1)概述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 (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3)理解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4)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等多个系统紧密联系,本 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其他课程的教学
【2018昆明市】45.有氧运动过程中,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如图,图中1、2、 3、4、5表示血管。据图回答问题。
(1)氧气从肺泡扩散到血液后,血液变成了含氧丰富的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2)氧经血管3最先到达
(填“左心房”或“左心室”),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
(3)血液流过骨骼肌细胞后,血管5中血液变成了含氧较少的 (4)人体从外界吸入的氧气,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至少需要通过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层细胞膜,才能进入骨骼肌细胞。
正确人数
60
50
40
30
20
10
0 模型建构课
常规课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教学反思
1 重视学生的“学” 2 重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 重视预实验的不断改进 4 学习效果有明显的提升 5 实验的改进空间
谢谢各位专家评委和老师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