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棱河轶事
黑龙江的传说
黑龙江的传说很久以前,山东有一座大山,山脚下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河。
一日,有一群人路过此地。
见山峦壮丽、水色秀美,因此不再前行,就依山傍水居住下来。
山中常常雾气弥漫,疑似有龙。
人们就把此山称为落龙山,把河称为落龙河,居住的村庄就被称为落龙村。
罗村有一对夫妇,丈夫叫李,妻子叫孟。
他们幸福地生活着。
只是两个人都老了,但是还没有孩子。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丈夫和妻子正在地里干活。
突然,一片乌云从天边飞来,转眼间来到两人头上。
李给云打电话叫他老婆去躲雨。
还没等他们两个跑到树下,大雨就落下来了,紧接着就是雷声。
突然,一道红光从乌云中直射在孟身上。
马上就晕了过去,李叫云溪去接她,连呼带叫。
过了一会儿,孟毫发无伤地醒了过来。
天空中的雨已经消失,红色的太阳在天空中。
李唤云问道:“方才你怎么了?”孟应雨像没事似地说道:“没怎么啊,感觉就像睡着了。
”过了几个月,孟应雨竟身怀六甲,夫妻俩就别提有多高兴了。
九个月过去了,腹中胎儿没有一点动静。
一年了,孩子仍没降生,二人不禁焦急起来到了整整十六个月这天,李家房上金光万道,雷雨大作,孟应雨终于生下个大胖小子。
这小子浑身透黑,一生下来便能跑会跳,居然可以开口说话!夫妻二人大为震惊。
到了河里,孩子水上水下不停飞钻,比鱼还快,弄得水波翻滚。
李唤云看得高兴,儿子的名字脱口而出。
李黑龙在河里玩了一小天,临上岸时,手里拿条大鲤鱼,送给爹娘。
第二天,我去河边玩。
河里的鱼、龟、虾和螃蟹都听李黑龙的,无论他游到哪里,它们都跟着他。
这天,李黑龙在河里玩得又累又饿,就上岸回家找妈妈吃奶。
小心翼翼地趴在娘的怀里吃奶。
孟应雨干活也累得睡着了,李黑龙回到家一看妈妈睡着了。
便小心翼翼地趴在娘的怀里吃奶。
李黑龙也玩累了,吃着吃着就在孟应雨的怀中睡着了。
此时非同小可,他现出了龙形。
有龙出现,天上雨来。
只见空中阴云密布,大雨瓢泼而下。
在田间劳作的李唤云回家避雨,到家一看,一条又黑又长的东西趴在孟应雨的身上。
他也没多想,操起一把菜刀,朝那东西尾部砍了下去。
神奇的水杉林
永远闪亮的小号朱磊(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八五七农场有限公司)在黑龙江农垦八五七农场场史馆里,陈列着一把熠熠生辉的“星海牌”小号,旁边泛黄的毛边纸上印着《凯旋进行曲》曲谱,似乎在等待着主人再次吹响进军荒原的号角。
小号的主人张应才,1934年9月出生于安徽桐城,1949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30军文工团,不久转入华东军区海政文工团。
年仅15岁的他有幸被选为参加开国大典的军乐队小号手,在天安门广场演奏了《义勇军进行曲》《解放区的天》等著名革命歌曲。
1958年3月,他转业到东北边陲兴凯湖畔的八五七农场。
到农场后,张应才被分到文工团,这把小号就是他当年使用的。
无论严冬酷暑,他总随团到开荒点、马架子旁、水利工地等地方进行慰问演出,用浸染着战火硝烟的号声给垦荒战士们提振士气。
冬天,他冒着严寒演奏乐曲,号嘴与嘴唇冻粘在一起,张嘴就会扯破皮,渗出的鲜血在小号上凝成块块血斑,可他从没叫过疼。
他走到哪里,激昂的小号声就传到哪里,他因此赢得“张小号”的美名。
1960年1月,牡丹江农垦局在虎林举办第一届文艺汇演,八五七农场自编歌舞《春归雁》参演。
节目在张应才小号独奏序曲中开场,一行行“大雁”振翅飞到舞台中央翩翩起舞,演绎垦荒画面。
最后“大雁”飞远,深情婉转的号声仍在轻轻回响……演出终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1966年初,张应才担任副连长,他带着小号走向垦荒一线,在繁重的劳动之余为大家吹号鼓劲儿。
熟悉张应才的老职工说,他干工作像吹小号一样有冲劲儿,不怕苦、不服输,收割机械不够,他带领“飞刀班”通宵割麦,饿了啃馒头,渴了喝河沟水,累了睡地边,也决不下“战场”。
在当连长的几年里,他硬把穷掉底儿的15连打造成黑龙江垦区第一个盈利超百万的连队,他获得省劳动模范、农业部农垦战线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1981年,张应才调任农场副场长后,事务更繁忙,小号也被锁进盒子里。
他常说等退休了天天吹小号,让大家过足瘾。
谁曾想,1987年1月,他在公出途中遇车祸英年早逝。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15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15篇)《呼兰河传》读后感1《呼兰河传》描写了作者萧红自己小时候发生在呼兰河的趣事。
这本书写作方法很独特。
虽然总是在写人物,但是没有主角;虽然写事情,但没有主轴。
今天这里发生了什么,明天那里发生了什么,写的很轻松、随意,一件事一件事下来,甚至像流水账。
这本书一共有七章,完全可以看做独立的七篇作品,也是不可分割的一整体。
从萧红的描述我能感觉到,呼兰河是一个迷信、自由、有时热闹有时寂静的小城。
什么都是自由的,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呼兰河给我的感觉是荒凉的。
在这种荒凉中,人们枯燥无味,甚至有点无情。
谁家死了一个人,过几天都淡忘了,无人再谈了,搞完什么演出也就不再想了。
他们没有报纸,什么事情过去就算过去了,不值得去回忆。
书的最后大体意思是这样的:一年一年过去,房子的老主人去世了,小主人逃荒去了,有二伯老了,厨子年纪也不小了,东邻西舍怎么样也不晓得。
这似乎是很正常的事,并不能引起忧伤,因为城里人的冷漠、迷信构成了荒凉的感觉,一切似乎都很平常。
呼兰河就是这样一个小城。
在萧红的童年里,祖父给她的印象最深刻,是怎么也忘不了的一段回忆。
祖父有一个园子,是萧红唯一的游乐场所,所以才会记得那么详细。
祖父的园子很自由,植物想长多高就长多高,想不结果就不结果,作者在自由的环境中更加自由,使园子充满生机,园子的生机和呼兰河城的荒凉形成了明显的比照。
所以园子给我的印象是光明的,充满活力,是正本书中的闪光点。
如果我去呼兰河城的话,宁愿去园子里也不愿去呼兰河城的其它地方。
因为呼兰河城很迷信。
经常有坑人钱的人摆个摊子,说抽签来看看命运怎么样。
当然,有些看热闹也挺有意思。
比方跳大神,有一个大神和几个二神,不停地跳着,说着,虽然我不知道跳大神是什么东西,不过我感觉身临其境,能想象到那是什么样的场面。
还有团圆媳妇。
团圆媳妇嫁到呼兰河城就开始生病,人们都认为她中邪了,以为她已经精神不正常了。
不过团圆媳妇挺正常的,就是重病在身,吃什么药也不好。
内设刑讯室电椅和搅肉机重点
珠宝天坛
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8日开幕,高 1.38米、镶嵌 20万粒钻石和宝石的天坛祈年殿作品吸
引了众人的目光。这尊珠宝版的祈年殿还可以自动打开大门,让观众一览当年皇帝祭天的场景。
中新社
褥 ,为 老 人 提 供 粮 食 ,并 要 求 赡 养 人 对 老 人 态 度 和 蔼 ,说 话 和 气 ,照 顾 周 到。赡养协议一式三份,由村委会、被 赡养人和赡养人各持一份。
表男女权益无差别,瑞典得分
81.46分;中国得分 66.4分,比去年
下 跌 0.8分 ;排 名 最 尾 的 也 门 为
45.1分。
香港《文汇报》
开炉煎膏
汉子们挑来西湖水,准备用于“开炉煎膏”— ——8日,众多杭州市民纷纷 赶到张同泰药店,观看这家百年老字号重现立冬“开炉煎膏”的场景。
始创于 1805年的张同泰药店是杭州历史最悠久的药店之一。 中新社
清理垃圾时发现白骨
哈 尔 滨《新 晚 报》8日 报 道 ,参 与 地下室清理的马先生表示,地下室多 年来一直封闭,现在只能由一楼的一 个 50厘米见方的洞口出入。不久前, 马先生所在的公司想把地下室利用 起来,雇人清理里面的垃圾。清理出 3 筐土时就发现了白骨,清理出 10筐 土时发现了人的头盖骨。
同样的感受也存在于大学教师 杨东平心中。他住得离学校很近,现 在仍属于每天骑车上班族,但他身
自行车也许正成为世界发达城 市优质生活的一种符号:2007年,为 了解决英国人的肥胖问题,伦敦向 骑自行车的学生颁发奖学金;巴黎 和首尔都提出“自行车大城市”的目 标;人口只有 870万的瑞典有 810 万辆自行车;荷兰甚至在国家总体 规划中提出:“5公里以下的出行尽 可能放弃机动车而改用自行车”。
1991年穆棱河密山站洪水分析
雨强度 87 m/,穆棱站 7月 3 .m h 0日 1 5时至 1 7 时2 h降雨 1rm、 4 a 平均 降雨 强度 7 m/。鸡 西 m h 站 7 月 2 E 7 时 至 l 时 降 雨 强 度 9 l 1 8 1 .m / , 山桥 7月 2 3 mh密 O 9日 1 8时至 l 9时降雨 强 度 94 /。 . mm h 7月 2 9日 ~8月 1日所 降暴 雨 主要 集 中在 2 、0两 日。暴雨详情 见表 l 93 。 由表 1 可见 , 此次暴雨 的走 向是 由南 向北 , 自两 向东 , 从上游到下游 的移动 。 中下游地 区即 是暴雨量最大的地方 ,也是暴雨强度最大 的地 方。 22 水 情 - 221洪水 发生 时 间及 过 程 .. 由于雨期提前 , 前期雨量使土壤充分饱和 , 河槽底水较高 。7月 2 9日暴雨之后 , 穆棱河密 山桥站 7月 3 0日2时水位开始起涨 , 起涨流量 17 m/,0小 时 以后 形 成 洪 峰 ,洪 峰 水 位 00 3 6 s 169 m, 1 .0 相应 流量 4 3 /, 6 0 m3 流量排 实测洪水 s 第 1位 , 接近百年一遇洪水 。8月 2 7日洪水全 部退尽 , 场洪水历 时 2 这 8天。 2 . 水 组 成 .2洪 2 此次暴雨洪水主要来源于干流和区间。本 次洪水 最大次洪量 l. m’其中穆 棱站至梨 47亿 , 树镇站区间集水 面积 37 k , 6 lm 洪水总量 30 .亿 m 。 占湖 北 闸 站 洪 水 总 量 的 2 . % ; 树 镇 站 02 7 梨 至鸡西站 区间集水 面积 1 4 k 2洪水 总量 1 90 m , . 9 亿 m, ,占湖北闸站洪水 总量 的 1.4 鸡西站 28 %; 集 水面积 8 6 k 洪 水总量 1 24m , . I 占洪水 9亿 T , I 总 量 的 64 % 鸡 西 站 至 三梭 通 站 区 间 洪 水 总 .7 量 49 .3亿 m , 占洪水总量 的 3 .1 三梭通站 33 %; 洪水总量 1. 亿 m 、 1 4 密山站 1 .亿 m , 1 7 分别 占 洪水总量的 7 .3 70 %和 7 .6 90 %。 由此 可见 , 洪水 主要来源于 上游干流 , 区间 来水所 占比例很 小。密 山站次洪水总量 1. 1 7亿 m, 三梭通站 占 9 .%, 74 区间仅 占 26 %。 作者 简介 : 军(95 , , 方 1 6 ~) 男 黑龙 江 海 林
呼兰河传里的团圆媳妇篇章读后感
呼兰河传里的团圆媳妇篇章读后感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呼兰河传里的团圆媳妇篇章读后感1我随手翻开这本《呼兰河传》,原只因“"呼兰河"这地名美丽文雅,但阅后我在呼兰河的美丽外表下看到的,有美好,也有丑恶;有宁静,也有孤独;有温柔,也有残暴;有作者萧红对它的热爱,也有怨恨、思念……呼兰河,是萧红的故乡。
她在那儿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在祖父的花园中,她得到了无穷的乐趣。
栽花,拔草,铲地,浇水……“一切都活了。
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
”她还跟着祖父学诗,在一次次大喊大叫中自得其乐。
她还能看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等等富有生活气息、乡村淳朴风情的活动,能吃到冯歪嘴子做的美味的黏糕,听有二伯的趣事……呼兰河就是作者的天堂!但是,呼兰河也有另一面:在呼兰河,天命不可违抗,神灵就是主宰;在呼兰河,人们没有放手一搏的勇气;在呼兰河,活着没有意义,只是为了生老病死。
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子淹人淹畜,却被人们认作凑热闹和吃瘟猪肉的最好借口;年年举办的跳大神、放河灯等所谓“盛举”,只是些神神鬼鬼的迷信活动;明知道药店里的药没用,却依旧去买……甚至,胡家的小童养媳才12岁,在正该玩、该笑的年纪,却被思想古旧保守的胡家婆婆严加管教,只要她笑一会儿或稍有些不懂事,就狠狠地打她,还被用烧红了的烙铁烙她的脚心,“天天有哭声,哭声很大,一边哭,一边叫。
”后来全村人都认为这是“病”,给她吃偏方,跳大神,最后小团圆媳妇被“大神”的法子活活折磨死,而胡家也因财力不支而家破人亡。
看到这里又让人感到呼兰河如同人间地狱,它的愚昧无知,令萧红厌恶、纠结……萧红爱这片土地,它抚养了她,祖父的院子里那样生机勃勃、自由快乐,学诗时她嘻嘻哈哈、不求甚解、自得其乐,冯歪嘴子的黏糕那么美味,她无法忘却呼兰河这个小镇给她童年的温暖、快乐;但也是它,依旧没有一点主见,一切听从神灵的安排,依旧无法从千年的古旧思想中脱身,依旧固守着过时的习俗,让小团圆媳妇这样的无辜者被折磨致死……萧红的故乡就在美好与丑恶之间徘徊,萧红对它又爱又恨。
孟姜女哭长城-整本书阅读《中国民间故事》拓展课件(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整本书阅读(统编版)
03 传承的意义
随着孟姜女故事的流传,历史上各地兴起了建庙热。现知孟姜 女最早的庙建于北宋,河北徐水和陕西铜川都发现北宋祥符和 嘉年间重修姜女庙的碑刻
许多方志都把孟姜女说成是本地人,临淄、同官(铜川)、安 肃(徐水)、山海关和潼关都有孟姜女的墓冢。清末上海拓建 马路时曾于老北门城脚掘出一石棺,中卧一石像,胸有“万杞 梁”三字,乃明嘉靖年间上海建城时所埋
01 孟姜女传说
孟姜女传说,也叫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的故事为中国古代 四大爱情传奇之一(其他三个是《牛郎织女》、《梁山伯与 祝英台》和《白蛇传》)。孟姜女传说渊源很早,《春秋左 氏传》 《礼记·檀弓》《孟子》以及汉代《说苑》《列女传》 等都有一些片断记载。
故事源自于“杞梁妻哭夫”的史实编写,故事中的两个主人 公,一个是孟姜女原型杞梁妻,一个是范喜良的原型杞梁, 历史上确有此人,并非虚造。
2007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 会隆重授予山海关为“中 国孟姜女文化之乡”和 “中国孟姜女文化研究中 心”。
中国民间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 故事源自于“杞梁妻哭夫”的史实编写,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孟姜女原型杞梁妻, 一个是范喜良的原型杞梁,历史上确有此人,并非虚造。
中国民间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 故事源自于“杞梁妻哭夫”的史实编写,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孟姜女原型杞梁妻, 一个是范喜良的原型杞梁,历史上确有此人,并非虚造。
目录
01
孟姜女的传说
02
孟姜女哭长城
03传承的意义Fra bibliotek一部分孟姜女的传说 故事源自于“杞梁妻哭夫”的史实编写,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孟姜女原型杞梁妻, 一个是范喜良的原型杞梁,历史上确有此人,并非虚造。
谁的家乡没有一条河
谁的家乡没有一条河谁的家乡没有一条河陈华,原名陈国华,黑龙江省作协会员,绥芬河市作协副主席。
作品散见《北方文学》《中国铁路文艺》《当代人》《青海湖》《椰城》等。
著有小说集《赶花人》《逆流》,散文集《爹娘的客》。
上篇谁的家乡没有条河呢?没有河,拿什么承载乡愁?每个家乡都会有条河,远离家乡的游子才有河水般绵延不绝的乡愁。
作家也就有了落笔之处。
我家乡的河叫穆棱河。
穆棱,满语,又称木伦、木临,汉译是马的意思。
穆棱河,是马儿繁衍生息的地方。
马儿繁衍生息的地方,必然是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植被旺盛,也是适合人类繁衍栖息之地。
那个广袤的地方,存放着我儿时的记忆、父亲的追求、爷爷的一生,还有太奶奶的日子。
穆棱河河床不宽,水流不急,细碎的阳光洒在水面上,河床里就流动着白花花的银子,晃得人睁不开眼。
站在北山顶上向下看,它像一条从远古时代随风飘来的丝带,穿过整个镇子。
穆棱河不孤单,与它并行的是两条铁轨,随着河水的蜿蜒而蜿蜒,形影不离、生死相随的样子,像一对恩爱夫妻。
河东边是连绵起伏的青山和山坡上肥沃的土地,青山深处是原始森林,我的太爷爷太奶奶,开始于“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砂锅里”的时代。
大山总不吝啬,春天里的寒葱、荠荠菜、小根儿蒜、婆婆丁等野菜蓬勃生长。
夏季雨水充足,黑木耳、各种蘑菇就来了,金秋是一年中最丰硕的季节,紫莹莹的山葡萄、黄澄澄的山梨、红艳艳的马林果儿、野酸枣滋润着穆棱人原始味蕾。
水源充足了,动物便有了安身立命之处。
野鹿、傻狍子奔跑在森林里;松鼠跳跃在枝头和鸟儿调情;东北虎有大哥范儿,迈着四方步慢悠悠地走,走着走着看见一块顺眼的地方就撒泡尿,这块方地就是大哥的了,其他动物嗅到大哥的味道,掉头就跑。
野鸡更多,跳跃在森林里觅食,听到一丝异样声音就扑棱着翅膀飞上枝头。
我常羡慕山鸡这种能走能跳还能飞的家伙,觉得它们简直无所不能。
至于肥硕的野兔、胖得爬不动的刺猬、野猪、俏皮的松鼠……当然还有穆棱河里的鱼,三花五罗十八子应有尽有,那是穆棱人一年四季的养分。
穆棱河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虎林市第三小学的宫佳麒,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名字叫穆棱河的故事书上有许多故事我都读过,唯有穆棱河的故事让我感触最多。
姥姥最爱讲穆棱河的故事,故事中有凄楚、有无助、有悲凉、也有欣慰和自豪。
姥姥和姥爷是地地道道的鸡西人,姥姥总说穆棱河是母亲河,是河水的孕育让他们一路从儿童走向古稀之年。
一条河流,一座桥梁,就那么不声不响地见证了他们的岁月。
所以,对这条河,我一直都保留着敬重和感恩的心情。
姥姥的故事中,最让我感动的要说是“婴儿和狼”的故事了。
那年开春,为了治理穆棱河洪涝灾害,姥姥和4个姐妹接受生产队到穆棱河边栽树的任务。
快到日头落山时,大家隐约听到蒿草丛中时断时续的啼哭声,于是大家迅速向一米多高的草丛中跑去,半道时,姥姥忽然大叫起来:“狼,狼,狼。
”原来蒿草边除了婴儿,还有一只眼放绿光的狼。
再看看几个大姑娘,吓得腿都打颤了,姥姥反应快,抓起一把干草哆嗦着划着了火柴。
火势趁着东南风迅速蹿了起来,浓烟滚滚,此时婴儿的啼哭声也越来越大,在空旷的野地,分外渗人。
狼呢,最终被火吓跑了。
几个大姑娘家抱着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回到生产队,愁得快不行了。
因为这队里呀不是光棍小伙,就是没找婆家的大姑娘,在给孩子喂过绊糖的小米糊糊后,大家都坐在炕上愣愣地瞅着这个可怜的孩子。
你想啊,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要养大一个这么小的孩子,那得吃多大苦,遭多大罪呀。
屋子里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平时少言寡语的老王开了腔:“交给我吧,我和老太婆会把这孩子拉扯大,你们都没成家,甭在孩子这操心了,快回去睡觉,明天还得早起干活呢。
”队里的人都知道老王家困难,还有五个半大小子,再添一张嘴这日子―――,那天夜里队里的知青们都没有睡。
日后,为了帮助老王,知青们这个有钱就帮点,那个有好吃的就送点,为的是让自己的心更舒坦一些。
姥姥每次讲到这儿,眼睛里就噙满泪花。
当年那些知青就是这样把自己朴素的情感用行动表达出来,他们患难与共,亲如一家,他们就是穆棱河人,是河水滋养了他们心性和品格。
五~六十年代穆棱河穆棱镇河段的景象回忆
五~六十年代穆棱河穆棱镇河段的景象回忆1965年8月份,由于穆棱林业局从河北村跨越穆棱河南,用原木支起一座座的高大粗壮的原木三角架,从河的北岸排在穆棱河主河道直到河南岸,三角原木架设置了N个,作用是阻拦上游利用憋水坝冲下来采伐后的原木,这就是当时穆棱林业局早期运输沟里采伐后原木的运输方式叫做水运。
因此有了现在人们常说的:五号坝,六号坝,七号坝,八号坝,九号坝,坝的增加由来是:根据不断的采伐森林,逐步向莲河,牛心山林场(也叫向阳红)推进而设置成立的…。
穆棱镇在1965年8月份遭受的那场特大洪水是由于当年8月初,连续的下雨时而大时而小持续下了近半个月的雨,使林业局上面所讲的几个憋满了水准备向山下(穆棱林业局河北村出河机处)用水冲运己集中在各大水坝中原木准备的坝中水的存量…,在不是计划内人为“调度”水量的前提下,由于各坝连遭半月的连续雨天,上游和山上下来的雨水增量大使各水坝库水容量暴满,最后决了堤坝!汹湧的大洪水将各号坝一冲二,二冲三其水量汇集,形成特大洪水洪峰同时夹杂着各号坝,所贮存本该正常水运的若干立方米不同粗细(直径)不同木种,不同长短的原木伴随洪水倾泄而下…洪水涛涛巨浪滚滚如同从天而降在一天清晨五时左右洪水冲进了,穆棱镇这“二帮夾一沟“地貌的镇子里…居住在地址上的各种建筑和民屋几乎绝迹,剩下的房子为数不多,当时穆棱河洪水的水位高于穆棱河上…从街里由西向东通往林业局局里的这座伪满洲国关东军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大桥!穆棱一百货大楼一楼全淹没了,而楼的南侧墙让洪水冲来的大原木撞开了很大的墙洞…洪水最高位时候接近南街火道西这个铁道口处距离火车道轨只差十几米远了。
在火车站西地势高的火车道上,挤着站满了老百姓,有的人眼睁睁地看见自己家的房子被洪水冲倒卷走了…而后听到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声和嚎叫!悲哀声~不绝入耳!好在这场洪水在未到之前,人们几乎都只身逃了出来,性命保住了可家产几乎绝迹荡然无存了…。
记得当时有一架飞机在穆棱镇上空盘旋地飞来飞去,好似就在头顶上抬头看看飞机上的驾驶员都能看得清楚…。
?家乡那点事儿——穆棱境内的中东铁路
家乡那点事儿——穆棱境内的中东铁路我们穆棱市境内的铁路建设得非常早,早到在我们这块土地上还没有穆棱县的时候,这条铁路就已经修好了,那时是清朝,铁路始建于光绪24年8月(即1898年),11年以后的1909年,清政府才设立穆棱县。
中俄两国在东宁三岔口举行铁路开工典礼根据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中,允许俄国在中国东北地区修筑一条铁路。
中俄两国在东宁三岔口举行铁路开工典礼,后经过勘察,最终选择了在绥芬河接轨。
这条铁路的名字叫做“中国东清铁路”,简称“中东铁路”中东铁路示意图中东铁路总体上是一个“丁”字型,以哈尔滨为中心,分为东线、西线、南线,分别连接绥芬河、满洲里、旅顺和大连。
东线铁路就是现在的滨绥线。
穆棱境内车站示意图穆棱在中东铁路上地位很重要,当时穆棱境内共有13个车站。
现在有些乡镇不归穆棱管辖。
从东向西,分别介绍。
细鳞河站,四等站,旧称七站,中东铁路车站是从俄罗斯的海参崴开始数,这是第七个办理客货动业务的车站,曾是马桥河镇细鳞河村。
太岭站,是会让站,原名太平岭站,曾是马桥河镇太平岭村。
战略地位很重要,日本占领东北时,曾建有太平岭机场。
后来在小绥芬成立绥阳县,细鳞河和太岭被划给绥阳县,绥阳县撤消时,整体并入东宁县,细鳞河和太岭也就归东宁管辖了。
红房子站,也是会让站,原名虎力密河,由于红房子站地处大山深处,开发较晚,所以车站保存较好。
马桥河站,四等站,旧称八站,现保存有中东铁路东线唯一的一个矩型单体机车库。
下城子站,原名小城子站,最初只是会让站,后来因为从梨树站穆棱煤矿经八面通到下城子运煤线的建成,下城子升为四等站。
下城子站的建筑风格与哈尔滨车站一致,属新运动艺术风格。
伊林站,是会让站,位于兴源镇,当时的地名为“上城子”。
由于修铁路时俄国工程师伊林斯基死在这里,所以用他的名字命名了车站。
穆棱站,三等站,当年的中东铁路只有8个三等站,穆棱站规模很大,各类设施完备,也是建筑最精美的一个车站。
穆棱河的昨天——编史修志随笔
穆棱河的昨天——编史修志随笔
杨惠
【期刊名称】《水利天地》
【年(卷),期】2006(000)007
【摘要】我出生在穆棱河畔庄户家茅屋草舍里。
日本侵占东北时,我刚来到人间一个月。
吸吮穆棱河甘甜乳汁生长,在其岸边涉足奔波几十载,伴随里移斗转和它的流水步入晚昏之年。
【总页数】1页(P48)
【作者】杨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09
【相关文献】
1.穆棱河穆棱水文站防洪特征水位分析
2.穆棱河穆棱与梨树镇水文站上下游洪峰水位相关分析
3.穆棱市穆棱河兴源镇凉台堤防渗流计算
4.鸡西市穆棱河综合治理水利工程建设系列报道之三以水兴文,大力弘扬鸡西穆棱河文化
5.穆棱河畔展新姿——鸡西穆棱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建设掠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穆棱河流域渔业生态环境修复研究
穆棱河流域渔业生态环境修复研究柴方营; 赵予熙【期刊名称】《《黑龙江水产》》【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6页(P18-23)【关键词】穆棱河; 流域; 渔业; 生态环境; 修复【作者】柴方营; 赵予熙【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水利厅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穆棱河发源于长白山支脉老爷岭山脉东坡穆棱市窝集岭北麓,是黑龙江省十大江河之-。
穆棱河是乌苏里江左岸一级支流和小兴凯湖、大兴凯湖的水源。
穆棱河全长834km,流经穆棱市、鸡西市、鸡东县、密山市、虎林市和牡丹江农管局等六个市、县,流域面积17490km2,年径流量41.2亿立方米。
穆棱河作为国际界河—乌苏里江和国际界湖—兴凯湖的源头,如何保证其流域水资源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的研究表明,穆棱河污染已经触目惊心,完全丧失了水功能区的要求。
吴属连(2011)研究表明,穆棱河水质总体上仍属于Ⅳ类水体[1];李平(2011)对穆棱河鸡西段水质评价表明,穆棱河90%的河段水质达不到功能区水质标准,一些河段的水体为Ⅴ类和劣Ⅴ类水质[2]。
科学合理地修复穆棱河流域渔业生态环境,有助于协调穆棱河流域上中下游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推进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重点强调湖库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流域水体污染依然较重;加大水生态保护力度,进一步增加野生鱼类种群数量;加快恢复水生态系统;七大重点流域制定实施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
小兴凯湖水环境质量由Ⅳ类升为Ⅲ类;阿什河水环境质量由劣Ⅴ类升为Ⅴ类。
《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推进水生生物保护区和水生生物保护及监测体系建设;到2025年,兴凯湖水质大幅改善,穆棱河水质稳定达到水功能区要求。
论文开河了
论文开河了穆棱河开河了!在车上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有些激动。
早就听说开河很壮观的,尤其是武开,那简直就是一种震撼!可是,无论文开还是武开,我都没有遇到过,那就直接坐车去漫水桥看看吧。
远远的就看见漫水桥边隆起的冰排,轰隆隆的声音传来,怎么心有些狂跳,好像要见到久违的朋友一样欢喜。
看,好多的人站在岸边,站在桥上,欣赏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棱河,家乡柳毛的母亲河,每年清明前后,冰冻了一冬的穆棱河冰层渐渐融化解体,一块块形态各异的冰块,随水流奔涌,碰撞,形成一种跑冰排的自然现象,这是家乡一道独特的景观。
冰与冰相撞,咆哮声不绝于耳,在水流的作用下犹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蔚为奇观。
据说,开河有文开和武开。
听住在穆棱河边的人们讲,武开更为壮观,开河多在午夜时分,你会听到天崩地裂的声音炸开乡村的宁静,千万块冰块山呼海啸般撞击着、滚动着、倾轧着、叠起着,冰块在挤压下抛向空中再摔向岸边,千姿百态的形状又是一道特殊的风景线,那阵势叫一个震撼!但武开的现象很难遇到。
文开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现象,冰排顺畅的奔跑着,融化着,流进兴凯湖和乌苏里江。
今年的穆棱河就是一种文开的场面,河床没有堵塞现象,冰排在流水中相互簇拥着,蠕动着,漂移着,像天空中的云在流动,像草原上放牧的羊群在游走,像骏马在奔腾,那是一幅美丽的动态的画!我站在桥上看着那大大小小的冰排在水流作用下,相互碰撞着、簇拥着向前奔涌,人也跟着晕晕的,连桥身都在冰排的撞击下颤抖着,轰隆隆的声音如万马奔腾,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力量在身体内穿行。
流水载着冰排,带着孕育了一个冬天的希望,奔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我看着家乡春天的第一道美景,感悟着一种生命的力量。
穆棱河开河了!春风吹醒沉睡了一冬的冰河,唱响了春天的序曲,我的家乡柳毛走进了春天!。
永城60年代真实闹鬼事件解密背女鬼过河之谜
永城60年代真实闹鬼事件解密背女鬼过河之谜永城60年代真实闹鬼事件:解密背女鬼过河之谜60年代正是中国吃大锅饭的年代,大家一起劳动,一起挣工分赚粮票,干的都是力气活,而这次小编要讲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年代,当时传的沸沸扬扬,到了晚上家家户户一般都闭门不出,这是男主人的真实事件,请各位与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我们这里被一条河分为两半,河北边是城市,河的南面却是农村,而在这种年代,很多人都会打牌消磨时光,是的!就在当时条件很艰苦的时候主人翁也是嗜赌成性,赌博在当时算是有钱人的消遣,主人翁想要玩牌,就要越河到城里去,白天在生产队工作,一到晚上就到河对面直到输光白天挣的粮票才回家去!这天和往常一样,主人翁输光了身上的粮票,在凌晨3/4点钟起身回家,一路走一路抱怨,今天的手气真背,来到河边隐约听到有人哭泣的声音。
主人翁停下脚步,用眼扫了一周,发现离他不远处有个白衣女子蹲着抽泣,他走上前询问,女子告知是出门找寻前往河北赌博的丈夫,丈夫没找到,准备往返。
漆黑的夜她摸不到河水的深浅,不敢过河去才低声哭泣。
男子还没来得及说话,女人说:“大哥看你人高马大,能不能背小女子过河去,这么黑了我一个女人家在这边,挺让人担心的。
”听到这,本来就怪事连连的年代,男子不禁想到,你一个女人家深更半夜怎会出现在这里?大晚上还一袭白衣,定非他所说的那样。
这时男子脑子里有了想法,对女人说:“好吧我答应背你过河,不过让我背你过河,我一定得对你的安全负责,现在水流很急,我怕到中间水深处,大水把你给冲走了,我得用裤腰带把你捆在背上。
”以前的人都还穿着长袍,腰间都束有一条2米多长的布带,女人还没来得及回应,男子已把腰带解下,半蹲着挥手让女人到他背上来。
女子也没想太多,骑到了男子背上,男子用2迷长的布带左一圈右一圈把女子牢牢固固的捆在了身上……为什么要提出用腰带捆住女子呢?这条河遇见怪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深夜女子装作可怜博取同情让你背她过河,待走到河中间,水深处就施法用力往下压,一般身小力薄的都淹死了,人高马大的坚持走到河对面,却不见了女子的踪影,男子早看出此女是鬼,怕她在中途逃脱,提出用带子捆住,让她无法脱身!”大嫂····要渡河了。
泉眼河水重欢笑
泉眼河水重欢笑在长白山北麓的穆棱县,有一个百十户人家的村庄,它三面靠山,一面傍水。
这水就叫泉眼河,这村就叫泉眼河村。
十四年来,泉眼河村的人民一直坚持着对日寇的英勇斗争。
早在抗战初期,泉眼河村和周围一带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自动武装起来,救国自救”的号召下,就曾组织过一支救国军。
可是,这支队伍的上层领导人物,受了国民党的欺骗宣传,不肯彻底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不久就在日寇进攻下土崩瓦解。
党在此领导的绥宁游击队却迅速地成长起来,组织了广大抗日人民,收拢了多支救国军的残部,在不断斗争中最后发展成为抗日联军第五军。
有了党的领导,泉眼河村人民的抗日活动更加积极了。
以后,泉眼河村虽然被日寇强修为“人圈”,可是人民和抗日联军的关系就像泉眼河的流水一样,永远是切不断的。
随着斗争的日益尖锐,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进入一个极端艰难的时期,抗日联军最后决定组成多支小部队展开活动。
这样,三师副官长王亚东同志带着老杨、小王和冯淑艳四个人,在一个黑夜里秘密来到了泉眼河村。
他们根据党的指示,深入发动群众,组织多种形式的斗争,并且经常和游击队取得联系,伺机给敌人以打击。
敌人想尽办法企图将他们一网打尽,却是一次又一次的落空了。
有一次,冯淑艳不幸被敌人抓去了,全村群众联合保她是“良民”,敌人无可奈何,只好将她放出来了。
山不遮人人遮人,她们在群众的掩护下,几年来,一直坚持着斗争,为迎接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准备着力量。
黑夜过去天破晓,苏联红军出兵了!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人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谈论着十多年来轻易不敢聚谈的国事。
突然传来嗡嗡的飞机马达声,转眼间空中出现了许多颗照明弹,把大地照耀得如同白昼,接着便是一阵阵轰隆的爆炸。
王亚东同志一面喊着“是苏联红军的飞机!小日本完蛋了!”一面带头冲出门去。
老杨和小王挽着手,眼里噙着兴奋的泪花,仰望着闪光的夜空,喃喃地说:“这一天终于来了!来了!”随后也跑了出去。
冯淑艳自己只感到心头热辣辣的,眼睛湿漉漉的。
穆棱河流域密山段综合治理项目
穆棱河流域密山段综合治理项目穆棱河流域密山段综合治理项目可行研究报告第一章总则1.1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1.1.1项目名称1.1.2穆棱河流域密山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单位及法人黑龙江省密山市人民政府左晖1.1.3建设地点穆棱河流域密山段穆棱河进、出水口二次勘察。
1.1.4主要施工内容密山段穆棱河流两测的草原和湿地的治理和恢复,河体清淤和河床维护,扩大水库储量和洪水的防预,防护林和防洪堤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城乡的污水和垃圾的治理。
1.1.5项目建设目标以兴凯湖入水口水质达国家2类水质标准为宗旨。
运用科学的发展观,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穆棱河流两测的草原、湿地、河流、山林、水储量、防洪等综合治理。
还大自然一个绿水兰天,造福与子孙后代。
规划10年内退耕还林20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0万亩,荒山荒地6万亩,水刷沟治理2万亩,农田防护林2万亩。
退耕还草市长一11一万亩。
在果葵河上游修建一座小型水库,以控制水土流失25600公顷其中工程措施8192公顷,植物措施13579公顷,耕作措施3829公顷。
锅盔河水库和塔头水库增型容至11590万立方米。
综合治理后增加灌溉水田面积20万亩保护耕地10万亩。
1.1.6工期2021年10月―2021年10月1.2密山概况密山市位于东经131°14至133°0.8和北纬45°0.1之间分到45度55分之间。
地处黑龙江东南部的兴凯湖泮。
辖16乡镇,154个行政村。
总人口43.6万,境内有5个国营农场,东与虎林相连,南与俄罗斯相邻,西与工业重地鸡西市为邻,北与七台河市相接,总面积7843平方公里。
属三江平原第二区,北部为完达山脉,南部为长白山脉,中部为穆棱河冲积平原,地貌特征为“三山二水五分田”。
乌苏里江一级支流--穆棱河贯穿全市。
境内有全省最大的人工水库--青年水库和全国最大的国界湖--兴凯湖。
密山拥有丰富的地下宝藏和地上生物资源。
全市分布着煤炭、石墨、钾长石、大理石、石灰石、花岗岩、钛铁、铀、金、铝等10多种优质矿产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RTHERN LITERATURE 葛维钧王宏昌穆棱河轶事1939年5月,我出生在黑龙江省东部一个叫八面通的小镇,也就是现在的穆棱镇。
小镇四面环山,镇中有一条清澈的穆棱河自西向东流过,东河畔有一高高的东大砬子,可俯视全镇南北两条商业街,西山较平坦,是种植蔬菜的好地方。
在群山环绕的山区里,是无尽的大森林,小镇周边有很多林场,当地人称为“沟里”,有无数个小村屯,当中有朝鲜族居住的“韩国屯”,有俄罗斯人居住的“毛子屯”,还有日本侵略东北时的“开拓团”等。
穆棱区域除了盛产原木、原煤之外,还有金矿,所以是个经济较繁荣的地方。
我们一家就住在北街,父亲葛子玉开了一家“源增利”日用杂货店,经营粮油、布匹、食品等,雇用七八个伙计。
母亲在家料理家务,照看十岁的堂兄、七岁的姐姐、三岁的哥哥和刚刚出生的我。
家中还有一条大黄狗,它是我们几个孩子最喜欢的玩伴。
在我出生时母亲患上了产后风,虽然天天看病求医,什么中医、西医当时都没有明显的疗效,这可急坏了父亲和家中的所有人。
这时一位亲属介绍,南街一位叫王云兴的铁路职工有专治此病的偏方,父亲决定试一试,当天便去求助。
见面后唠起家常来还是山东平度的同乡,他心地善良又是热心肠,第二天就把抓来的中草药熬好,装到一个瓶子里,急匆匆地送到我家,并让母亲服下。
他谈到他并不懂医术,而这个偏方刚好与母亲的病情对症。
就这样,母亲在王氏夫妇接力赛般的送药与照顾下,连续服用七天就有了好转,又服用了二十多天,母亲居然能下地做家务了,两个月后彻底康复了!父83NORTHERN LITERATURE亲被王家深深地感动着,曾多次想尽办法来表达感激之情,却都被王家婉言谢绝了。
转眼中秋节到了,父亲雇了一辆马车,带上月饼、糕点、香烟、白酒、水果,又装了一麻袋高粱米、一麻袋大馇子、四匹布,母亲抱着我,领着哥哥,由两个小伙计护送着到王云兴家感谢救命之恩。
王家住在南街的铁路公房内,这是俄国修建中东铁路时期为职工配套修筑的一栋栋米黄色的砖瓦结构的尖顶平房,家家户户的院落都是统一的造型与式样。
若不是在此居住的人很难辨认与区分。
王家便在这一片绿树掩映的小院中。
王云兴是一位聪明手巧而又勤劳能干的人,仔细地看看他的小菜园子,经他侍弄的蔬菜、果树格外茂盛,王家从来不用买蔬菜、买水果,自己家里吃不完用不尽。
他家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个个优秀,听话懂事。
王家的小院子是我童年最喜欢的乐园,这当然是后话。
母亲携子前来拜访,王家更是盛情款待。
热情地一定留下母亲住一天,当天下午包饺子,又邀请父亲晚上前来吃饭。
大人如此高兴,王家七岁的四儿子小发宗更是主动要带三岁的哥哥出去玩儿。
原来这片住宅区是依山而建,山上的树木繁茂,又时值中秋节,孩子们都喜欢在山脚下采摘瓜果,各家的孩子聚在一起欢声笑语。
哥哥小柏龄长得很好看,像二毛子(中俄混血儿),又因为穿了一件绣有蓝色“小弟弟”字样的肉粉色新绒衣,一双红色的小皮鞋,好看极了,孩子们都很愿意和这个漂亮的小男孩玩儿。
瞬间太阳落下山了,家家炊烟袅袅升起,孩子们的肚子也饿了,于是纷纷奔向自己的家,小发宗到家后,才想起被他带出去的小客人还没有回来,就立刻回到山脚下寻找呼叫。
孩子不见了,引起大家的恐慌,于是两家一起到处寻找,四邻也来帮忙。
天更黑了,到处呼喊着,正在北街的父亲也得到孩子丢失的消息,嗓子在急火攻心下嘶哑地说不出话来。
商界的朋友和伙计大约二十人也开始寻找。
有的提醒:“山中时有胡子出没,是否被绑票?”“是否被人贩子偷去?”“王家的住处有纵横交错的铁路,有被火车轧死的危险?”“也许跑到附近的泡子掉到里面淹死了?”“此地是山区,有狼群出现,也许……”一连串的不祥征兆不停地击打着父亲的思绪,眼看就要崩溃了,本来就很木讷的母亲就更加无语了,只好抱着我沮丧地回家。
回家的路经过一片树林,十月的北方夜晚已经很冷了,天又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并夹杂着雪花。
妈妈不时地喊着哥哥的乳名“柏龄,柏龄……”一路大哭着,停停走走、跌跌撞撞,一双小脚无助地向家的方向奔去。
这时,南街、北街的亲友们都出动了,有四五十人共同呼叫,寻找无果。
此时王家的大儿子刚好从外地回来,得知原故后提醒大家马上报警并向铁路局求助,看看铁路警察能否找到线索。
原来哥哥来到这么一个新奇的地方,又见到这么多的小朋友,真是开心极了。
先是捕蝴蝶、抓蚂蚱,又是烧苞米、烤毛豆,好不快乐!当天色渐渐黑了时,肚子也饿了,于是小伙伴们都纷纷回家了。
小发宗也自己回家了,竟然忘了还有一个小客人。
而哥哥在找王家的房子时却认不得了。
因来时见到的黄房子几乎家家都是一样的,此时无法辨认,他认为母亲抱着弟弟回家了,于是自己也向回家的路上走去。
他模糊地记得来时的情景,坐着马车经过了一段铁路。
这回家的路84NORTHERN LITERATURE本来应该向北走,他却向南走去,结果是背道而驰了。
大约从傍晚五时起,一直顺着铁路线不停地走着,在接近午夜时,遇到好几次火车从正反两个方向经过,他害怕急了,每次都立刻趴在路基下,尽管饥肠辘辘,秋风瑟瑟,小雨不停地下着,他忍着饥饿寒冷,咬紧牙关一直坚持着。
又经过了几个桥梁和涵洞,翻过了一道道山梁,在远处火车的强光照射下,机灵而缓慢地向路边安全的地带摸去,一不小心又掉进了壕沟中,好在水不深爬了起来,想家的信念支撑着继续向前走着。
这时远比饥饿和寒冷更可怕的危险出现在他面前,他忽然发现在前边远处的黑暗中有几只闪着绿光的“野狗”向他缓缓移动,而且越来越近,他害怕至极,寒风中有些透汗,他似乎顾不上这些,随时做好捡起路边的小石块驱赶的准备……这时,恰逢一列加速行驶的满载原木的货运火车,鸣着震耳欲聋的汽笛风驰电掣般地呼啸掠过,当松开捂着双眼的小手向远处望时,发现“野狗”被火车冲散了,暂时不见了。
他重新振作起来并加快了脚步,只见一片发白的水泡子横在前面,一座仅能通过火车的小桥上有灯光在晃动,闪着光亮渐渐向他接近。
原来是两位提着灯的铁路巡道工,像电影《红灯记》中李玉和提着的那盏红灯一样,突然发现迎面走来的孩子,就把他背到就近的一个火车站。
倔强的哥哥由于不认识这两个陌生人,就奋力地挣脱,企图逃跑,这两位师傅强行抱着并把他留在这个小站的候车室。
室内的另外两名职工,一起打量着这个孩子,可是问他什么他也不说,他们从这个孩子的衣着穿戴判定是一个弃儿,他妈妈一定是跟着什么人跑了,并合计着:“就让我们留下他送给这个车站没有孩子的日本站长吧!”随后便把这个日本人夫妇从家中找来,这时哥哥听懂了他们的对话,焦急地大声喊道:“我有家,我找不到家了,我的父亲叫葛子玉!”由于小孩子口齿不清晰,他们根本听不清楚他说的话,这时的哥哥更急了,机智地拿起车站黑板上的粉笔,在地上写出了父亲的名字,虽然大小不均、歪歪扭扭,但也能看清他写下的是“葛子玉”,同时又指着桌上的电话大声说:“我家也有电话。
”这时屋内所有的人更加纳闷儿起来:“这是一个什么人家的孩子呢?”正在这时,站长值班室的电话响了起来。
原来是牡丹江铁路分局打来的询问走失孩子的电话。
哥哥总算找到了!这时已是凌晨两三点钟了,这个车站是离穆棱车站二十里地的只停慢车的末等小站,是偏远不起眼的小地方。
信息很快传到了王云兴家和我家的店里,王云兴让他的大儿子和我家两个小伙计乘坐“摩丝嘎”(日语谐音,即当时铁路上专用的一种小型交通工具,人们又叫“轱辘马子”),飞快地将哥哥接了回来,此时的哥哥已经熟睡,接他的人道谢后并说让孩子的父亲再来重谢各位。
次日接近中午哥哥醒来时,第一眼见到妈妈,就立刻扑到妈妈怀中,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并用小拳头不断地敲打妈妈的肩头,“你们去哪里了?我怎么也找不到你们了……”,妈妈也哽咽了,情不自禁地将小柏龄越抱越紧,仿佛生怕被别人抢走似的。
哥哥找到后,王云兴一家如释重负,并兴高采烈地对父亲说道:“虽然我已经有了五个儿子,今天有这事情的发生,真是有惊无险啊!看来我们爷儿们有特殊的缘分,就让我收下这个孩子为义子吧!”父亲也欣然接受这番情谊与礼数。
因为是双方互逆对等85NORTHERN LITERATURE的,也就是说对方也就默认了这门干亲,说罢不等父亲反应过来,就让他那个弄丢了孩子的四儿子小发宗拜父亲为干爹,把已经睡下的小发宗立刻叫醒,给干爹磕头,从此我便有了结义兄弟。
第二天大清早,干妈就带来好多食品来看望哥哥,哥哥却站不起来了,由于走了一夜的路,又饥又累,又受到了惊吓,经过休息与调养,三天之后体能才恢复如初!后来我们两家的走动就更近了。
每逢年节都要相互探望的,平时相见的机会更是不计其数。
记得那时我最高兴的事,就是去南街干爹干妈家,特别是在秋天去他家,小院子里的山葡萄、沙果、臭李子、菇娘儿、高丽果(草莓)、黄米多罗(西红柿)、苞米、豌豆、毛豆应有尽有,令人垂涎。
在他家留宿也成了常事,睡觉时干妈总是先哄着我入睡后才肯离开,几位哥哥也是宠着我们哥儿俩。
一次干爹带我到俄罗斯人居住的“毛子屯”看他们的化妆舞会,一个穿着扑克牌上小丑服装的姐姐抱着我在舞池中伴着悠扬的乐曲声翩翩起舞。
干爹还带我们到穆棱河钓鱼洗澡,记得有一次,我们小哥儿俩在他家玩完后,干爹又把他精心制作的玩具小木枪小木刀送给我们并让带回家……每当回忆起这些,心里甜甜的、满满的。
时间有如白驹过隙,转眼已是八十来年了。
两家的老人作古多年,我们这几个结义兄弟呀,也都是退休多年的耄耋老人了,每当回忆这些美好的往事,心潮澎湃。
当然我所记述的这些都是父母健在时经常提起的故事,所以耳熟能详。
自1947年春天,我们一家离开了穆棱,这段往事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时不时讲述给我的子孙们听……我的哥哥柏龄,在三周岁多的时候如何记住这次走失的经过呢?事后父亲询问过一个懂心理学的朋友,并得知人在极度恐慌无助的情况下,三岁也能把当时的情景记住,并一生都忘却不了。
父亲葛子玉与义父王云兴曾沿着哥哥走失的线路重走了一遍,与哥哥的口述基本一致。
多年来,父母不断地向亲友们重复着这个故事,使它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今经好友王宏昌先生润色加工,才呈现为一篇声色俱佳的文章。
感恩所有今生所遇难忘的人和隽永的故事,如同故乡的穆棱河,不息地流淌着真情,滋养着生命。
责任编辑刘云开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