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专题教学法》读书笔记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1. 引言1.1 概述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高中化学是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新课程必修模块作为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主要围绕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和化学社会问题展开,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化学基础,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强调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通过学习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深入了解和熟练掌握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2 设定教学目标在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教学中,设定清晰的教学目标至关重要。
教学目标应该既要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
通过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先验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使得目标既有挑战性又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科学思维,引导他们探究和发现化学知识的规律和特点。
教学目标也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设定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开端,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指引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教学中,设定合理、清晰的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2. 正文2.1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高中化学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中酝酿 的情 感脱口而出 , 将 自己所理解的课文用声音传达给别 人 , 要让学生真 切感受到 ,你 读书的声 音就代表着你 对课 文的理解 和把握。 4 . 诵读的方法 高 中语 文不仅要求学 生有一定 的阅读量,也 特别 重积累,只有通过积累 , 才能进一步提 高学生 的语 文素养。 在诵读的过程中 , 教师对诵读方法加 以指导 , 使学生对一些 重点诵读 内容形成记 忆 ,也是诵读 教学的一项 重要任务。 ①字词提示法 。 在 阅读 教学的开始 阶段 使用此法 ,可以培养 学生踏踏实实 字一句认 真读书的良好 习惯。具体做法是 : 选 出若干起提示作用 的词语 , 经 过熟读逐步减少提示词 ,直到取 消提示 ,也就是 帮助学 生一 步步 “ 扔 掉拐杖 ” 独立行走 。 ②听写法 。这是一种老方法 , 但是现在还行之有效 。听写可 以强化 学生的 耳 、手、心 协调到位 , 强化学生 “ 亲 自动手 ”熟悉字词句篇。可采用 生字生词 听写 、句子 听写、段落 听写等方法 。 ③联想记忆法 。 具体方式 可灵活多样 , 比如 : 把诗文联想成画面加以记忆 ; 或 由此及彼联想记忆 ,如学毛泽东 《 沁 园春一 长沙 》写秋景 的诗句 ,可联想起 其他古诗词 写秋的语 句 : “ 无 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 , “ 万 里悲 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 台” ,“ 空 山新雨后 ,天气 晚来秋 ”等 。 5诵读教 学应 注意以下问题 ①多读少讲 。一节课 4 0分钟 ,学生 多读 多悟 ,教师抓住重点讲解 ,要把 课堂上读的时问还给学生 。 ②教师给学生一定 的点拨 。如李商 隐的 《 锦瑟 》一诗 ,连用 了许 多典故 , 深奥难懂 , 对这类诗宜先把 意思讲 清楚 , 然后再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读 , 仔细玩 味诗中的伤感之情 。 ③给学生营造诵读 的氛 围。如讲李清照的 《 声声慢 》时 , 可 以配上 由邓丽 君演唱的 《 月满西楼 》 这首歌 的音 乐。 既能营造氛围又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
领会新课程理念,搞好高中化学教学
规 定 的 最 基 本 的 内容 。在 此基 础上 , 对 学 有 余 力 的学 生 , 完 全 可 以 也 应该 在 时 间允 许 的情 况 下 , 对 教 学 提 出高 一 些 的要 求 ,
更 好 地 理 解 知识 , 为 后 续 学 习 预 留空 间 。 这 种 对 教 材 内容 的 弹 性增补 , 前提是首 先“ 保底 ” , 而且增补不 能搞“ 一步到位 ” , 不 能增加学生负担。
纳入考试的范围。 2 . 归纳综合 。 联 结 知 识 网 络 相 对 于初 中 化 学 而 言 . 高 中 化 学 更 深 刻 地 揭 示 了 化 学 的
规 律 性 和 系 统 性 。 在 知 识 结 构 的 构 建 和 课 程 体 系 的设 置 中 , 注 重 知识 内涵 和 外 延 的结 合 , 并 在 各 级 考 核 体 系 中 注 重 对 学 生推 理能力 、 举 例 能 力 和 综 合 分 析 能 力 的 考 查 。 由 于 课 堂 学 习时间有 限 , 教 师 对 知 识 点 的讲 解 和 知 识 体 系 的 梳 理 不 可 能 面面俱到 。另外 , 有些学生学 习主动性不强 . 过 于依赖老师 。 不能及 时处理知识 , 其 后 果 是 对 各 知 识 点 之 间 的联 系 不 是 很 清楚 , 时间 长了 , 便成 了一团乱 麻 , 觉得越 学越艰 难 , 成 绩 一 路 下 降 。 因此 , 学 生 应 该 有 意 识 地 对 所 学 知 识 进 行 系 统 的整 理 和归纳 , 在 一节课 、 一 个章节或一个 单元学完后 , 对 知 识 及 时进 行 梳 理 , 与 原有知识建 立联系 , 总 结 出 适 合 自 己 记 忆 的 规律 性的东西 , 归纳综合 , 联 结 知 识 网 络 。如 此 , 所 学 知 识 会 自然 形 成 层 次 分 明 , 有 机 融 合 的 知 识 体 系 成 为 日后 备 考 的坚
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法初探
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法初探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化学科学日新月异地变化着,新课程教材中增加了一些对学生发展有益的化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并巧妙地渗透到各专题的教学内容中。
因此,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就不能只停留在对过去陈旧知识的总结上,应适当增加新内容,改进新教法,并通过新内容的学习,学生开阔视野,体会科学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迅猛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化学教学教学方法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在编辑思想体例和选材等方面有特点,增强了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以《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新教材进行深入研究,进行适度教学。
新教材在知识的安排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基础,强调能力培养。
这提出了一个新课题,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一、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淡化纯理论的知识和学生难以接受的知识,把握教学深度。
例如,必修《物质的聚集状态》内容中,删去了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以及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有关计算。
如果教学中,增加这部分内容,势必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使学生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研究多种教材知识内容,把握教学广度。
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教材编排中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螺旋式渐进的方式呈现知识,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教材编排思路,在物质的分类和转化中只需要了解从化合价角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就可以了;在必修1专题二中再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和本质特征。
在学习必修1专题三时可增加纳米材料等新材料的内容。
三、在教育观念上,随时代的转变而转变。
任何一种教育观念都是时代的产物。
教育与社会紧密相关,在知识呈爆炸性的今天,社会不停地发展变化,教师教育观念必须随着转变。
在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终身学习已成必然,学校已不是知识学习的唯一、最后的场所,课堂中教师传授知识的内容本身变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取、加工、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摘要:新课程理念提出后,高中学科的教学出现了很多新变化,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又要求有哪些对策呢?故本文分析了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望和广大同仁共同学习。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有效教学一、把握有效教学的含义以及新课程标准什么是有效教学?它其实是指学生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指导教学下获得了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因此也有人认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在于学生而并非老师。
美国学者鲍里奇教授说过,有效的教学包括至关重要的五种关键行为: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向导、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习成功率。
所以教师要领悟有效的教学理念,提出有效教学的策略并构建相应的框架;学生则要发挥自主创新能力,采取各种学习方法,高效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制定一套适合自身且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是以学生的实践为根基,以学生的探讨为主要方法,以学生全面的素质发展为最终目标的一个过程。
化学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国家颁发的《普通高中化学课本标准》,使用的教学材料也是根据此标准和课程内容联系起来的具体且系统的课程。
所以化学教师们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化学教材和课程标准之间的相互联系,以高中化学教材为依据,但也不要局限在固有的化学知识中。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在目前新课改的大前提下,如何使学生在化学课堂上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自主创新,切实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策略(一)兴趣教学法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兴趣是当之无愧的最好教师,而新课改提出的新的评定教学效果的几个方面之中就有情绪状态这一项,就是看学生有没有强烈的兴趣以及对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在学习中能否获得愉悦感,学习的渴望程度能否不断增强。
所以说兴趣教学法是一个很好的策略,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
增强学习的兴趣从激发学习的渴望开始,学习欲望被激发之后自主学习就水到渠成了,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学习中去,学习过程中兴趣也自然加深。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高中化学课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高中化学课摘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新课改下怎样上好高中化学课: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运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加强实验课教学。
关键词:实验课教学;新型师生关系;教学方法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步深入与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的要求:化学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
因此,作为一名新课改形势下的化学教师,应该尽快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积极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上好高中化学课。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教师主宰课堂,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组织教学,学生只能俯首倾听,任教师自由摆布,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实,我们的学生都是有感情、有思想、有个性的。
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欧文说:“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爱护,往往比他的专业修养和学问重要。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角色,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为此,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1.尊重、信任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尊重、信任是对学生的一种鞭策、一种厚爱,学生在老师的尊重与信任下会更加充满信心。
新课改精神要求我们教师以“育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教育宗旨,把学生当成有个性、有思想的人。
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敏感期,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很在意别人对他们的评价。
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从不用粗暴简单的语言训斥学生,而是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
同时,在教学中,我尽力给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给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并走入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真诚地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2.爱心是建立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陶行知先生说:“要给学生营造一个适合他们身心健康与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就应该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那么怎样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那就是用爱关心学生,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爱,这样学生才能敞开心扉与老师彼此对话。
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6篇)
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6篇)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6篇)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进入新课程已快一年,深切感受到新课程开设对我本人的冲击,现谈谈几点体会。
一、教材方面:优点是: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生动活泼,有多样性,注重能力和方法,重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问题是:课时紧,知识系统“散乱”,深广度难把握,实验探究难实施,许多原理概念过于简略,不利于学生预习自学。
例如:必修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显著变化:不再分“周期律前”“周期律后”元素,仅从生活—化学—社会—应用的角度编排,变化促发思考:元素化合物知识整体放在物质结构和周期律之前,引发:编者的用意是什么?每种元素及其化合物从原先的三周时间约9—12节课降到3—4节课,还要实现三维目标,对教学内容组织和处理怎么办?如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教材对概念原理知识覆盖全面,但同一概念原理在必修与选修中分层建构,转变了学生原有认识及其认识方式,但引发了如下困惑和思考:概念和原理形成的层级结构,在必修中对概念和原理的认识与迁移的“度”如何把握?二、教师方面:感受冲击力很强,还不能完全适应。
大统一的课程结构已被打破,教材受到冲击,逼迫我们教师不得不树立新的教材观,稳定不变的教学内容体系被替换,使我们要重新构建对化学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单一的教学方式受到挑战,使我们要学习多样化的化学教学方式和策略。
但对教材的不适应之处就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之处,值得珍惜和利用。
三、学生方面新课程进入后,我们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60%的学生反映学习负担加重。
约20%的学生有厌学情绪。
原因很多,以下几点较普遍1. 高中扩招,生源水平跨度特别大,部分学生根不上.2. 现行各种教辅材料的习题(包括教材课后练习),大多数含有过高要求的内容,学生做起来很困难..3. 为了使学生能做出一些习题,教师增加了一些额外的知识,也加重了学生负担.四、教学建议(1)面对现实,注意教学定位针对高中扩招,生源水平跨度特别大的实际情况, 教学要求上要层次分明,各课任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定位好教学目标,定位好教学内容,定位好教学深广度,定位好教学难度, 研读“课标”,大胆取舍,在确保双基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有效策略分析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有效策略分析发布时间:2022-04-22T02:11:22.23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月32期作者:符迎佳[导读]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全方位的备课工作,符迎佳海南省东方市民族中学 572600摘要: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全方位的备课工作,设计和制作课件资源,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社会实践内容、融合相关化学实验、引入化学生动故事、利用学生认知矛盾,创设各类直观、生动、形象、具体的问题情境。
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发学生回顾亲身经历,感受自然现象、生活情境,观察化学实验等,能够建立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化学的巨大作用,培养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分析与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经验;社会实践;化学实验;化学知识新课程背景下,倡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加重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精神等。
但在过去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多是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和互动的机会不多,学生多是被动接受化学知识,无法培养学生化学思维,化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通过创设多元化的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教师根据化学课程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问题意识,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究,从过去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通过实施情境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经历化学知识形成过程,提高教学成效。
一、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化学是由总结生活经验发展而来的,因此化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也便于高中生认知、理解和掌握。
教师要明确哪些内容贴近高中生的生活情境,哪些生活情境与高中化学具有关联,然后根据化学课程主题和内容,提前准备图文、微视频和课件等资料,便于课堂上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在此作用下,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1]。
高中化学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初探
・
● 2 0 年 第 8期 ( 半 月 刊 ) 09 下
.- .
-. _ 一
Cj
同
中化 学新 课程 有效教 学模 式 初探
杨异德 付 芸
【 摘 要 】本 文 分 别 讨 论 了 “自学 辅 导 ” 教 学 、 “ 活动 ”教 学 、 “ 究一 发 现一 合 作 ”教 学 、 探 “ 问题 ・ 究・ 探 创新 ”教 学和 “ 教授 一 注入 ”教 学五种 有 效教 学模 式 ,并通 过教 学 实践 ,总 结 出教 学无 固定模 式 ,教 学模 式应 因时 、 因地 制 宜地服 务 于教 学并追 求 有效教 学的 结论 。 【 键 词 】 “自学 辅 导” 教 学 ; “ 动 ”教 学 ; “ 究一 发 现一 合 作 ” 教 学 ; “,题 ‘ 究 ・ 关 活 探 f - ' I 探 创
新 ” 教 学 模 式 ; “ 授 一 注 入 ” 教 学 教
教 学 模 式 是 教学 理 论 和 教 学 实 践 的综 合 体 。一 种 教 学模 式 ,总 有一 定 的理 论 主 张 、理论 倾 向 和理 论 依
据 。 课 堂 教 学 总 是 在 一 定 的 时 空 中 进 行 , 教 学 过 程 的
一
、பைடு நூலகம்
“ 学 辅 导 ” 教 学 模 式 自
埃 德 加 富尔 在 《 会 生 存》 一 书 中说 过 : “ 来 学 未
的 文 盲 不 再 是 不 识 字 的 人 ,而 是 没 有 学 会 怎 样 学 习 的 人 。 因 此 ,让 学 生学 会 学 习 , 已经 成 为 时代 的潮 流 , ” 成 为 教 学改 革 的趋 势 。 而如 何 让 学 生 会 学是 值 得 探 讨
高中化学新课标心得体会6篇
高中化学新课标心得体会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化学新课标心得体会6篇本文将分享六篇关于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研究摘要:乙醇这节是在介绍了有机物甲烷、乙烯、苯等烃的基础上引入的。
本文对这一节的教材、教法进行了分析,并给出具体的教学设计,旨在对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研究乙醇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化学2》专题3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节。
乙醇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之一,是在介绍了有机物甲烷、乙烯、苯等烃的基础上引入的。
它不仅是本专题的重点,而且是高中有机化学学习的重点。
本节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乙醇的物理性质、分子组成和结构、乙醇的化学性质及主要用途。
在乙醇的化学性质中,重点讨论了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及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在学习其结构特点时,要求学生掌握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以及何谓官能团。
乙醇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根据生活常识作了简单介绍。
(二)教材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
通过对乙醇化学性质、分子结构的探究,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习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实验、分析、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发现问题、讨论解疑等过程,进行分析、对比、讨论、推断等多种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乙醇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
同时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
(三)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乙醇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难点:使学生建立起乙醇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催化氧化反应。
二、教学方法分析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有由学会到会学,变“要我学”到“我要学”,即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一)阅读记忆法:让学生自己从课本中找出一些能识记的内容,如乙醇的物理性质,当堂消化记忆。
(二)实验探究法:在教师的领引下,学生自主开展实验探究。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探究性教学法
子的 比赛故事来说 明为什 么乌龟 走的路 是最近 的 。 这类 问题有 趣味 , 能 加问题的多样 性。因此 , 又 回答 问题后 适 当的停顿是十 分必要 的。~方面 , 够 激 发 学 生思 考 。 引导 学生进行 自我评价和对他人 的行动 作出评价 ; 另一 方面 。 为教师作 也 教学艺术 性首先是教学 , 然后才是艺术性。如果连最基本 的教学规律 出适当反馈和准备下一个问题赢 得时间。
渔” 的教学模式 , 那必须积极开展探究性教学。 定 坚实 的基 础 。 所谓“ 科学探究”。 就是在教 师的指导和启发诱导下 。 以学生独立 自主 二 、 视 学 生 的 探 究 活 动 重 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 , 以教材 为基本探 究内容 , 以学生周 围的世界 和生 探究活动是学生解决问题 的途径。 它要 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 之下, 自 主动地和教师 、 教材、 同学、 教具相 互作 用, 通过语 言、 动作 进行信 息交 活实际为参照对象 。 为学生提供充 分 自由表达 、 疑、 质 探究 、 论 问题 的机 觉 、 讨 会, 让学生通过个人、 小组、 集体等 多种解难释 疑尝试 活动 , 自己所 学知 流 , 将 学生问进行 自我调节, 成一种 和谐亲 密、 形 积极参 与的教 学氛围 , 营造 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科 学的教 与学的组 织形式 。科 学探 究活动
立钻研 , 着眼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 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真 等方面挑 战自己、 改变 自己和完善 自己。探 究性教学对教 师既是 严峻的挑
正体现了“ 教为主导 , 学为主体 ” 的思想。 战也是难得 的机遇 , 是教师提升自己素质的一个 良好契机 。
( 上接第 17页) , 2 上 要立刻想出这 么多的情况是不现实 的, 是不可能的。 学 中, 师要充分运用“ 也 教 一题 多解~ 逆 向思维 ” 等方 法多角度 启发学生 调 因为解答这个问题其短时记忆量 的负担已大 大超过 人的短 时记忆能 贮存 整视 角、 积极探索 , 使学生突破 思维定 势 , 学会 在怀疑 中探 索, 在怀疑 中发 的最大容量。当寻求解答 的努力没有 效果 时, 学生会 感到束 手无策 , 学数 现 , 在怀疑中创造。教 师应精心设计各种难度适中的问题 ( 由易到难 , 即 循 学高不可攀 , 从而失去信心 。因此 , 课堂提 问深 度和广度要适 当, 问所含 序渐进 , 提 逐步提 高) 一步步 启发学生将 问题深化 , , 让学 生通过解 题经历 困 的信息量既不能过 小, 也不能过大。 因为过分 的容 易和困难都会使学 生丧 难的磨练 , 体验 战胜 困难后 的快 乐。要通过提 问、 板演 、 讨论等 多种形式 , 失兴趣 , 只有当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 , 但通过 自己的努力又能解决 。 即 让学生直接参加课堂活动 , 也 将教与学融为一体。要允许学 生发 表不同的看 “ 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 ” , 时 才会引起 学生 的积极思维活动。 法和观点 , 有这样 , 只 才能强化 学生对概 念、 定理 的理解 掌握 , 而提高学 进 四 、 艺 与趣 ” — 问题 要有 一 定 的教 学 艺 术 性 和趣 味性 “ — 生分析 问题 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数学的趣味性 以其稚趣的形式“ 娱人” 以其丰富 的内容“ , 引人 ” 以其 , 无穷的奥秘 “ 迷人” 以其潜在 的功 能“ , 育人 ” 。将趣 味数学 引入数 学课堂
化学读书笔记
化学读书笔记化学读书笔记11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学读书笔记1一、读。
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过程,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要求和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
通过“读读、划划、圈圈”来学习认识新知和回顾巩固旧知识,找出教材中出现的新、旧知识点,并写好读书笔记。
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以便在解题时,能读懂包含在题目中的各种信息,学会推敲题意,整理分析出能解题的“信息”逐步提高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安排的优点是: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
二、议。
(一)是学生根据阅读教材内容说出圈划内容中哪些是新知识,哪些是已知的,知识点间存在着什么联系。
这是进一步理解教材,再现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消化吸收。
( 二)是学生相互议论新、旧知识点在提出的问题中的作用。
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完善知识,有利于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三)(是)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说出解答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思考、敏捷应对能力。
通过阅读教材、议论问题、学生就会产生疑惑,逐渐感爱到力不能及。
此时,老师再传授知识时,学生听课目的明确,注意力集中,可主动联想旧知识、结合知识点进行思考,使旧知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利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三、验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通过教师的操作示范,把直观的实验现象展示给学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关键。
而实验技能的全面提高,最终应是通过学生实验来完成。
这就要求除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外,还应尽力创造条件,增设学生实验,或转化部分演示实验,让学生有更多地机会去动手操作。
要重点指导学生分析操作要点,注意事项。
化学读书笔记2生物化学是一门发展很快的专业基础课,而且是发展非常迅速的前沿学科,由于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生物化学的研究日新月异,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产生,它的研究范围很广,涉及整个生物界,只要有生命存在,就有生化的过程,我校所学的是医用生化,它集中了动物生化和微生物生化的知识,生化的发展促进了医学的发展,是医学课程中很重要的课程,由于生物化学是从有机化学和生理学中脱离而发展起来的,其内容比较抽象,缩写符号多,代谢反应错综复杂且相互联系,理论点多、面广,因而师生普遍反映生物化学是一门难教、难学的课程。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教学心理学》也认为:“要使教学信息有效地传递,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必须合理地设计教学的信息环境,使教学的信息环境和学生的心理环境之间形成和谐的统一。
”因而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教学情境对提高并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效率至关重要。
经过近两年对新课标教材的使用和领会,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在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在引课的方式上做文章1.将生活搬进课堂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新课标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有很多内容就是生活中的化学,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与课堂内容有关的物质,作为引人新课的依据。
例如:在讲解有机化学中的糖类、蛋白质时,我们可以先展示相关的实物样品,紧接着提出问题,我们将这些物质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它们在人体内是怎样进行消化的,它们具有哪些性质呢?又如:在讲乙醇的性质时,教师可自带家酿的米酒.让学生感受米酒飘香的氛围,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
这样使学生首先对这种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有一些直观的感受,再进行深层次的化学性质的讲解,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蕴藏很多化学的奥秘.切身体会到生活离不开化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自觉主动地学习。
2.用故事开课。
融入情境、活动探究,让课堂教学更精彩——化学1元素化合物有效教学策略化学1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化学1元素化合物教学更强调重视学生的体验以及与实际相结合,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从学习过程与方式看,新课程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还安排了“科学探究”、“实践活动”、“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等多种活动,学生因此更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
如果可从动态和静态两个层面梳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我觉得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静态构成要素,而教学问题、教学活动则是其动态构成要素。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教师个人体会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教师个人体会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对新课程教学方式有着自己的个人体会。
首先,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传统的化学教学注重学习知识点和解题技巧,而新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新课程教学注重实践和实验。
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实验往往被忽略,只有在特定的实验课上才会进行实验。
而新课程中,实验成为了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实验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化学现象,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学生更多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新课程中,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项目研究等方式,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总体来说,新课程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途径和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下的思索
收稿日期:2008-10-25作者简介:陈小生(1979-),男,江西省吉水中学教师。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下的思索陈小生(江西省吉水中学江西吉安331600)摘要:为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教师要把观念从化学教学转变为化学教育。
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不断完善,拓宽教学思路,发挥化学学科的优势。
关键词:课程;观念;方式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12-0094-012008年第12期(总第299期)湘潮(下半月)2008年12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知识能力的全面性和学生素质和发展的差异性。
为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教师要把观念从化学教学转变为化学教育。
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不断完善,拓宽教学思路,发挥化学学科的优势。
一、教师要把观念从化学教学转变为化学教育化学高中新教材学科难度明显下降,知识面和新科技的介绍有大幅度的增加,课时大幅下降,为此承担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
要从注重具体的化学学科知识点的严谨性深刻性转变为进行化学教育的大教育。
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能认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并能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
不能只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而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可以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学生会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污染,合理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具体的化学知识点,而是可以与具体化学背景联系的实际问题或思考方法。
二、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化学现象的千变万化、化学产品的丰富多彩、实验手段的多样性。
这一切很容易激起学生兴趣。
根据化学学科和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等。
这样可以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和内容统一,并且要强化化学作为教学主体的能动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新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初探赵囡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高级中学【摘要】新课改实施后,关于教学模式的讨论一直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教学实践中也有不少学校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但最终从哪里改,改向哪里最适合中国教育的国情和需求,才是问题的根本点,本文从我国高中化学教学实际出发,与广大学者一起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高中化学目前我国教育教学模式沿袭了几千年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模式,长时间后我们就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慢慢的形成了只有老师在台上讲,大多数学生很被动的在下面听,渐渐的学生越来越被动,动手动脑能力越来越差,这种模式确实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发,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目标。
下面笔者从我国教学模式的现状出发进行剖析。
与广大学者共同探讨。
一、我国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要首先弄清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功能。
所以我们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来分析教学模式的现状。
1.学生学习方面。
1.1学生知识基础参差不齐。
高中学生经历了初中的基础化学知识的学习,随着所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加强,对以往知识基础的以来越来越强,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差别也会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所以在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无法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差别进行弥补,只能是差距越来越大,或者学生努力改变自身现状。
教学实施者处于被动地位。
1.2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高中三年学习时间,面临沉重的高考压力,白天时间基本都是“满堂灌”的课程,有条件上晚自习的学校有老师辅导,没有晚自习的学生就要回家自己做作业复习功课。
每个科目几乎无一例外都有一两套复习资料并且每周都有单元考试。
学生在校时间都超过十小时,一整天的新知识都要在一晚上来消化,还要预习第二天课程,学生负担非常重,很疲惫,所以新课程改革要从提高课堂效率。
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入手,不断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在课堂上听懂、学会、吸收。
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在化学新课程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化学教学的新理念和方法。
首先,我意识到化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传统的化学教学主要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能力。
在新课程中,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化学实验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化学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应用。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可以选择与日常生活或社会问题有关的化学实验和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住知识,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此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是新课程的特点之一。
除了传统的讲授和实验外,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信息技术支持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总的来说,新课程培训使我对化学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培训,我更加了解了化学教学的核心理念和方法,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我相信,将这些新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化学教学中,将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引导。
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及其认知因素分析
2014-03百花园地技术实践需要大量的实验器材、材料及相关设备。
而学校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通用技术实验室,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些内容只能泛泛而谈,简单带过,学生缺乏实践动手的机会。
(3)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型为主,学生兴趣不高。
通用技术的课时有限,而很多技术实践是要建立在完成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因此一节课下来理论的内容较为繁多,而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的认知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并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
三、调查体会以上结果表明,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效果目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为了解决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需要和困难,改变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我们提出了项目教学法,它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型课堂教学模式,以“提出要求—学生实践—作品评价—总结归纳”为轴线展开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学习者接受任务,收集和某一问题相关的数据并综合数据。
学习者可以随时寻求教师的帮助,但一般都是独立完成任务。
将项目教学模式引入通用技术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参与具体项目,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强化训练,使其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并锻炼提升其实际工作能力。
同时,又能构建一个开放性、研究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足够的空间,按自己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
通过本次调查,明确了项目教学法在通用技术课堂中开展的必要性及意义。
项目的实施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形式展开的,学生参与项目实践前应充分把握课标中的知识与技能,教师负责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组织引导带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并且要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实施全过程。
在项目的选择上,必须选择一个既能把通用技术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三者结合起来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项目,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现双赢的目标。
这就对教师的课前准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项目实施前,要充分考虑到实施的项目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持续性、选择的项目是否能调用学生的已有学习知识、是否渗透了课程的内容,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新课程专题教学法》读书笔记第一章导论走进高中化学新课程第一节化学教育的新视野一、为提升大众科学素养的化学综合对科学素养的各种表述,都凸显了这样一个共同观点:科学素养不仅仅是所受教育程度的象征,而且是现代社会中人类普遍文明的标志,这种文明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态度,人们运用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从国际范围来看,科学素养教育已成为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主流。
我国的化学教育必须与国际接轨,我国在新颁布的初、高中课程标准中,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核心的课程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予以界定,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主动全面的发展成为我国新时期化学课程的最高价值追求。
二、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高中阶段是人生的“分水岭”,高中生的分化迹象尤为明显,需要多样化的课程来满足不同潜能、兴趣、倾向学生的需要。
因此,高中课程要具有层次性与选择性。
三、通过实验的线索学习化学四、揭示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科学与人文关系的深入认识以及对传统的科学教育理念与实践的不断反思,“科学的美德是什么?”、“科学教育的文化价值何在?”、“科学教育能否影响和改变人的精神世界?”等问题成为各国科学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将学生培养成为热爱自然、富有爱心和责任感、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新一代公民成为各国科学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标。
我国的普通高中化学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提出“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并在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中提出具体要求:①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②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③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④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⑤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何在化学教育中体现课程的人文内涵呢?化学与整个自然科学一样是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回顾科学研究的历史,使我们有机会接触到不同时期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理想与责任、执着与坚强、乐观与热情、谦逊与合作、怀疑与批判,使我们从不同侧面领略与体验到他们的人文情怀与人格魅力,从中学习他们高贵的品质,陶冶情操,培养终身受用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例如,从费歇尔研究蛋白质的经历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勇气、责任感和执着的信念。
在研究蛋白质之前,费歇尔对糖类和嘌呤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为有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第一个获诺贝尔化学奖(1902年)的有机化学家。
功成名就的费歇尔并没有停止科学探索的脚步,又以一个科学家高度的使命感开始了连续十年的蛋白质研究。
费歇尔曾经说过,对于所有生物体基础物质的蛋白质的研究,若不积极开展的话,就像在进入生物化学领域门前退却了一样,研究蛋白质"才是一项宏伟的难题,与此相比,以前所进行的糖的研究只不过等于一场儿戏而已","要战胜各种困难,全力以赴,要用尽所有有机化学的精华来完成这项任务",这"正是有机化学家的崇高使命,所以,为完成这项任务我将全力以赴"。
这位伟大的化学家凭借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敏锐的问题意识、渊博的学识、知难而进的精神、乐观的态度、知人善任的才能以及大量勤恳的工作,又一次在有机化学发展史上增加了不朽的篇章。
同时,也给我们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深深的思考。
合成氨技术,解决了世界数十亿人的生存问题,堪称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技术发明。
德国的工业化学家哈伯,因发明了人工从空气和水合成氨,对工业化生产氨及解决世界范围内急需的氮肥做出了重大贡献而获得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哈伯在盲目的爱国心和报答皇帝知遇之恩的心情驱使下,满腔热忱地投入到各种军事项目的研究中,包括毒气的生产和使用。
在1915年4月德军与法军在比利时战场的交战中,德军在哈伯的指挥下,对法军施放了5000个毒气桶,法军死伤惨重。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战争中使用毒气造成的伤亡人数竟逾百万。
哈伯因研制和使用毒气的罪行,遭到各国科学家的严正谴责,他的夫人也以自杀的方式抗议丈夫的罪行。
哈伯在其本来辉煌的人生中留下了可耻的污点,也警示着后人,科学的道德与责任是多么重要。
第二节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结构一、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改革二、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结构特点1.“三层次”高中化学新课程2.“两类型”高中化学新课程3.“三阶段”化学新课程“三阶段”是指“义务教育段”、“高中必修段”、“高中选修段”。
第三节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一、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选择1.突出基础性2.体现时代性3.揭示人文性二、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设计第二章元素化合物专题教材分析与教学研究第一节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容分析一、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育价值1.获得关于物质的基础知识2.形成化学基本观念3.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化学研究方法4.培养正确的科学价值观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容标准分析第二节 元素化合物专题教材分析课标新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在覆盖面上与原有教材差别不大,但是内容的组织线索、具体内容的选取以及处理的深广度、学习的重点和方式等方面有较大变化。
主要表现:第一、重视在社会生活背景下认识有关物质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第二、弱化了按照元素自然族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传统做法,不再采用过去的以“典型元素带族”的处理方式,不按族的体系编排,而是突出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将零散知识点集中处理,从中发现共性,恰当体现知识的系统性、规律性。
关于元素族的知识集中在化学2的“元素周期律”内容中。
第三、不再强调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而是更加突出“元素中心”,强调用元素观、分类观和转化观,整体性地认识和运用有关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1.金属及其化合物内容分析分为金属单质、金属化合物、金属材料三个板块。
“金属单质”板块中,突出金属的共性,如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与水(酸)的反应,某些金属与氢氧化钠反应,金属与某些盐的反应,在突出金属共性的框架下,横向对比介绍重要金属单质钠、铝、铁、铜的重要性质,并没有全面介绍,而是突出强调物质的特性反应(钠与水,铝的两性,三价铁和.............二价铁的氧化还原性.........。
) “金属化合物”板块,按照“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纵向知识结构,介绍钠、铝、铁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突出个别物质的特性反应:三.氧化二铝的两性,铁的氢氧化物,氢氧化铝的两性,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三价..................................铁的氧化性(三价铁离子的检验、氧化性),铜盐、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焰色反应等。
......“金属材料”板块,通过“常见合金的重要应用”和“正确选用金属材料”两部分内容,使学生对“金属材料究竟包含哪些材料?它们有哪些功能?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金属材料面临哪些挑战?如何选用金属材料?”这些在过去的学习中并不了解,而又与他们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密切相关的问题,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社会性。
必修二在“元素周期律”一章中,结合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介绍了同一主族不同元素(如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结合元素周期律介绍同周期不同族元素性质的变化。
(如第三周期元素)。
必修一以物质结构初步知识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引导学生认识同一元素不同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同类物质共性与不同物质的特性),侧重让学生建立以单一元素为核心的知识结构,获得关于物质性质的感性知识。
必修二则借助元素周期律内容让学生建立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侧重从元素周期律角度,为学生建立物质性质的规律性认识,并用物质结构的理论解释物质的性质。
2.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内容分析(复印)教材在选材上,教材编排上,(略) 应该反复读。
在看过此教材分析后,方对教材的安排及其原因豁然开朗!——好!三、有机化合物内容体系(复印)第三节元素化合物专题教学研究一、学生学习心理分析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学习的认知基础、思维水平、学习习惯、情绪情感等,都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必须考虑的“学情”。
1.有浓厚的认识兴趣2.乐于观察和动手实验有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因为喜欢化学实验而喜欢化学。
“我听过便忘记,我看过就记得,我亲手做过才能理解”成为各国学生学习化学的信条。
3.初高中衔接中面临的困难学生初中所学元素知识,一般只介绍某一种物质的性质,一般不考虑物质的结构,所涉及的性质以及生活中能应用到的性质为主。
而高中阶段所学元素知识,不仅内容总量增加,而其在思维方法上注重从分类观、转化观、结构与性质关系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理性思维的层次要求较初中有较大的提升。
所以,如何做好初高中的衔接与新的思维方式的建立,也是教师进行元素知识教学时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4.缺乏三重表征的思维方式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但国内外研究表明,许多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缺乏三重表征的思维方式,导致化学学习的困难。
有时教师一些不恰当的教学行为(如要求集体背诵反应、现象、操作步骤等),也助长了学生机械学习的倾向。
在进行元素知识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三重表征思维方式。
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策略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应采取这样一些教学策略与教学方式。
1.突出核心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广度2.联系实际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发学习活动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经验,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用实验研究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思想。
例如,在火山喷发的实际情景中认识硫元素组成的物质家族里的成员;在雷电发生的情景模拟中认识氮气的主要化学性质;在模拟溶洞形成的实验情景中认识碳酸钙与碳酸氢钙之间的相互转化;在从海水中提取溴和从海带提取碘的任务中学习溴单质和碘单质的性质。
例如,学习乙酸的性质,通过“家庭中常用醋浸泡有水垢的暖瓶或水壶。
利用了醋酸的什么性质?能比较出醋酸与碳酸酸性的强弱吗?”学习氯气性质,通过“你是否偶尔碰到过这样的情形:打开自来水龙头,会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