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下学期化学教学中的创新心理教育

合集下载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太和六中孙峰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要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合格人才,所以我们必须走出重知识教育,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要根据初中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因此,我们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推给班主任和政教处,由于我们每个教师都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责任.所以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化学课堂,是我们每位化学教师不可推卸的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不是脱离教材强加上去的,每一堂课所要渗透的内容应是该堂课的教学素材中所蕴涵的、是份内的、自然的,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结合化学教学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在化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结合化学史的丰富内涵进行渗透教育化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人类在反复修正、反复深化中改造着自然。

人类的文明进步离不开化学的发展,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化学的发展史。

在讲“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时,我除了向学生介绍道尔顿对化学的伟大贡献外,还向学生说明:道尔顿不是那种天资卓著的人,但他勤奋、刻苦、百折不挠.以他做气象观测记录一事为例,从21岁开始做气象观测以来,直到他临终的前一天,他从未停止过气象记录,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他仍顽强地记下了那天的气压和温度数据,在“微雨”两字的旁边,是一大片墨迹,说明此时的科学家已很难控制自己的行动了.由此,让学生感受到要想学有所成,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必须持之以恒.二、结合化学实验的教学进行渗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百闻不如一见,化学实验本身有很大的魅力,学生都想亲自动手做化学实验。

但是当他们在实验中遇到困难,如实验的失败与意外,或者对实验危险的惧怕,或是担心有毒药品要影响健康时,就不愿做实验,甚至不敢进实验室。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光使学生停留在对实验的直接兴趣上,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对掌握化学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善于把有趣的实验现象和乏味的实验原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兴趣发生知识性迁移,以促成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彼此交替、相互转化,使学生真正喜爱化学学科。

化学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化学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化学教学中的心理教育作者:董继红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年第12期心理教育是指能促进学生个性与心理品质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教学活动所占用的时间是最多的,是对学生产生影响最深远的活动,也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目前的社会背景下,对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课题因此,教学活动应充分体现心理教育的思想,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在化学教学中,笔者作了一些探索一、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不会自主学习是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缺乏学习自信心的重要原因,这也是直接或间接妨碍学生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 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主控制学习的进程.学生学会了学习,就会对学习产生胜任感、操纵感,产生我能学好的自我效能感,这种情感体验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自信是健康心理与个性的基本特征,会自主学习的学生更能体会到学习的欢乐,他们会有更强的学习兴趣,更丰富的认知上的理智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好心情、好体验,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学会学习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在“亲自”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产生自我效能感和胜任感,这种心理感受是个性发展的动力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成功者,就可以让学生走上心理健康之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就是从深远的层次上抓好了心理教育二、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愉悦的情感体验及获得知识后的自豪感,这些情感本身就是健康心理的表现.在快乐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有压力、焦虑、烦恼,但学生情感体验的主流是快乐的,他们的主导心境是愉快的. 这要求教师对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要有实质性的了解,对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要有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找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正确措施.在化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教师可创设多种渠道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三、安排适当的学习负担调查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学习负担有关.学生学习紧张、身心疲惫、学习乏味、考试焦虑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心理问题.在这种状况下,学生虽然学到了一些知识,获得了较强的应试技能,但是他们的自信心、个性与心理品质却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因此,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学生学习的负担要适度,就我所任教的化学学科而言,每天15~20分钟的作业量恰到好处.这样学生在面对化学这门学科时就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四、正确奖励和惩罚学生在教学中,我们主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内部动机,但教育家从来不否认奖励和惩罚依然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在奖惩两个方面,开明的教育家都主张对学生要以奖励为主.人的天性之一就是趋乐避苦的,奖励符合人的这一特征,它的运用更能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用惩罚学生做作业或抄书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这只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厌烦感、单调感、自卑感,使学生饱尝学习的痛苦,从而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在教学中,由于惩罚不当给学生的心理与个性发展带来的问题必须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五、建立具有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的手段,这种手段同时也发挥着促进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功能.过去,我们很重视评价在促进学生学习中的作用,但却忽视了它的心理教育功能.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评价,首先要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其次要从多个方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再次评价还要有激励性,要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进步.正确的评价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欢乐,增强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可迁移为对生活的热爱和更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六、教师应成为“心理指导者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只有心理自由,才能使他成为真正的自己,才可以有完全自由的思想和感觉,才能使他的创造力得以发展.心理教育是一种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心理与个性的发展状况是学校各方面教育合力的结果传统教育在心理教育方面基本上处于盲目的状态.教师不明白自己的教学行为会给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后果,不清楚自己的教学行为会对学生的个性产生怎样的长远影响,也不清楚自己每天从事的教学都在对学生的心理和个性发展产生影响。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心理教育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即教学过程是一个育人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辅导的过程。

资料表明:很多学生有一个共同特点是心理素质欠佳,主要表现是厌学和自卑,即学习兴趣不浓,自信心不足。

为使学生学好化学和心理健康,需要教育者在教学中有意渗透心理辅导,其关键是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中学化学教学成功的基础,它能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也就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1.建立和谐的氛围因为学生获得知识需要以教师为中介,因此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故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兴趣的首要条件。

尊重学生、以平等人格对待每一个学生是创设和谐氛围、培养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

受人尊重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心理需要。

我在教学过程中处处尊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帮助者。

2.理论联系实际化学知识和科技发展是紧密联系的,教学中适当介绍化学研究中的新领域和发展前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所教的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化学是中学各基础学科中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多数知识都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绝大多数化学事实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3.重视化学实验众所周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它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开发学生的智能,尤其是“变幻无常”的实验现象,常使学生感到神奇、新鲜、快乐。

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多做化学实验,能显著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为理想而乐学乐趣是稳定的高层次的兴趣,是由理想等内在驱动力引发的,兴趣是经较长的实践升华而成。

它使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例如,黄其兴先生曾带着童年的梦:“长大我要去学洋灰”,刻苦求学终成我国水泥方面的著名专家。

善于发现学生的爱好并支持他,是对学习兴趣个体差异的尊重,对发展和巩固群体学习兴趣也是很有好处的。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心理教育工作计划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心理教育工作计划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心理教育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按照《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的要求,依据中学生教育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划,通过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活动的开展,做好心理健康的宣传工作,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以达到促进学生人格完善的最终目标。

二、主要目标1、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阵,体现发展性指导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好各种各样心理活动的作用,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发动、普及、教育工作。

2、完善心理咨询的常规建设,努力发展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发动、普及、教育工作。

不断提高辅导教师的理论水平,丰富实际操作的经验。

4、密切与班主任的联系,更好的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5、严格遵照心理咨询工作的要求,认真细致的做好个别咨询辅导工作,力求在个案上有所突破。

三、具体工作1、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档案工作,通过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利于教师或班主任迅速发现一些适应困难的学生问题,为班主任和教师教育工作提供相关发现依据,同时有利于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

2、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的主要工作之一,心理辅导的主要形式是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相结合;通过心理测试的发现,班主任的推荐,学生主动求助等渠道对个别来访学生提供辅导;同时依据教学工作的安排,严格按照心理工作的要求,认真细致地做好心理咨询工作。

对于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诊治部门。

每周一到周五咨询室有咨询老师值班。

3、针对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心理讲座心理讲座是有效的心理教育途径,特殊的空间和环境起到积极的放大式的教育效果,互动与沟通多种思想的融合是讲座的优势,所以应该加强校园心理讲座。

4、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积极利用校园广播、网络、板报等宣传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从而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化学教学中心理教育浅议

化学教学中心理教育浅议

化学教学中心理教育浅议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活动。

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课堂心理氛围、课堂上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与评价方式等,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相关建议: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各种方式中更为可行和常用的一条途径。

教师要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契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坚韧的意志、良好的性格;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发展他们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1.充分挖掘适合心理教育的教学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不是脱离教材强加上去的,每一堂课所要“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是该堂课的教学素材中所蕴涵的,是份内的、自然的。

例如通过化学史教育,激发学习动机,教师除了要挖掘化学教材中介绍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如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会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介绍拉瓦锡、道尔顿、阿佛加德罗的化学史实外,还要适时补充侯德榜等中国化学家的辉煌业绩和奋斗精神。

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对知识的创造者也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即对其思想品德、人格、学识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使他们因此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从而激发其科学探索的兴趣和顽强钻研的精神。

2.保护学生天性,客观进行评价笔者对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给以充分肯定,肯定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之所以学习效果存在着差异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发现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还没有很好利用非智力因素。

笔者经常用一些鼓励的话跟学生交流,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只有得到科任课教师的尊重,学生才会用心来学习这一学科。

3.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思维深广度和趣味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成立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解决化学问题,每个成员代表小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利用“罗森塔尔效应”,对各类学生的作业和发言适时予以肯定和赞扬,并提出近期发展的新目标。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小议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小议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小议四川省盐源中学校化学组吴顺美作为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怎样在教学中适时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或改善学生心理状况,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学有所成呢?针对当今时代给人们带来的心理负荷,中学生时期的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带来的种种需求与矛盾,从而使中学生失去心理平衡,造成心理障碍,致使学习困难,离家出走,甚至轻生等现象,化学教育工作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扮演好教师角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一个化学教师要把握好整个教学,首先必须把握好自己,然后才可能把握学生和课堂情境。

所以,作为化学教师,了解和研究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很重要,一个化学教师在教室里所要了解的第一件事是了解他自己和他周围环境的心理因素与力量。

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依据现实,基于实际,在自己的舞台上展现特有的风采。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化学教师也不例外,而每个学生也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的,他们对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有一个感受、理解、比较、选择的过程,这就使同一教师在不同的学生面前,杨其所长,发挥优势,使学生心理健康,喜欢上你的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对学生心理的复杂性感到惊讶时,不要忘记教师的心理同样复杂,而且不要忘记教师需要了解自己的行为正如像我们需要了解学生那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朋友的关心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教师,有时应有意识地、自觉地发挥榜样的作用,站在朋友的立场,自觉地约束、规范自己,以期达成“自然而然”地激发和感染学生,提炼一种“跟好人学好人”的状态,如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和热情,必定会感染部分优秀的,较为敏感的学生,而这些同学又会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朋友,反之,如果化学教师表现出的是明显的厌烦和抵触情绪,那么课堂上多半会弥漫出一种失望和冷漠的气氛,很少有学生会专心致志地学习。

化学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化学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化学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阵地,如何在教学中通过课堂心理环境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广大一线教师一直非常关心和不断探讨的问题。

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从化学教学的角度,对初中化学教学中课堂心理环境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克服消极情绪1.及时地发现问题,用语言激发兴趣,课堂上消除心理障碍。

教师走进课堂第一件事就是环顾一周,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组织课堂教学,用简短的三两句话就可以将学生带入你要求学生进入的化学世界中。

2.对症下药,解开心结。

有时课堂教学时间所限不能帮助学生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对于那些缺少家庭亲情的学生,要让他们从老师、同学中获得友谊和温暖,在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中培养他们自强自立。

二、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优化师生关系1.加强师生关系的研究,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

师生的交往是人与人师生关系的关键。

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感,可以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生机盎然。

因此,教师必须在情感教育研究上下工夫。

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动作,一句赞扬的话,都会使学生情绪振奋、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2.在师生间建构“立体交往”模式。

课堂上的立体交往,在空间和时间上开拓了更多的师生交往通道,它允许学生间的自由发问和讨论,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

因此这种交往方式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让同学们体验到情感交流的乐趣,享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师生关系优化的目的。

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都要持之以恒,换言之,化学教学中要始终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安排落实,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用自己的兴趣和自信心去启发和感染学生,尽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为学生学好化学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浅谈化学教学中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化学教育中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梅林实验学校何燕萍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再加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

由此可见,一个人身体健康不代表他就一定健康,心理状态也很重要。

对于初中生来说处于青春期,身体心理都处于不断完善发展的阶段,再加上面对严峻的升学压力,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所以教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化学学科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加上小学的一些科学知识的渗透学习,学生对于化学这个学科都有一种神秘、渴望的情绪,这就给老师一个抓住学生学习兴趣的契机。

通过化学教学教学中的一些实验、科学家小故事的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维持、清华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热情。

下面我从实际教学的2个案列中简单谈一谈化学教学中渗透的心理教育:一、化学实验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教学再化学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借助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加强动手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

除了课本上的一些小实验职之外,尽量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课外小实验,例如: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的实验中,我给学生事先分组,提供实验所需要的部分仪器,药品。

让学生自己去测定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有很多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去测定他身边的一些液体,有的同学甚至还测定的自己的尿液。

再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尝到了学习化学的乐趣,身心愉悦,再快乐中学习。

由例如学生在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实验后,我拓展了让学生自己探究生活中常见的铁、铝、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实验。

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出方案,再逐一汇报方案,确定方案之后再进行实验。

学生大多数都表现很棒。

并且在汇报方案时我选择了小组中化学学习的后进生进行发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再通过一些鼓励性语言鼓励他们的学习,并且在加上实验成功获得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学习。

实验中的团结协作、小组竞争意识的双重作用,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提高了他们不断进取的自信心。

化学教学中的创新心理教育研究方案

化学教学中的创新心理教育研究方案

《化学教学中的创新心理教育》研究方案丁蜀高级中学化学教研组一、课题研究背景二十一世纪对我国来说,面临的是高技术和高素质的挑战。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发展才有后劲。

”因此,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新世纪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成为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基本上处于“满堂灌”.“注入式”的陈旧教学方式,结果使得学生能力下降,只能跟着别人走,科技上始终落后于别人。

但近期,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化学教学中涌现许多靳的教学方式,如“程序启发式教学”、“自学探究学习法”、“问题教学模式”等。

长期的应试教育,客观上注意不到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成天围绕升学率转圈子,特别是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学习方式下,许多学生,教师的心理压力都较大,有许多学生迫于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压力,其结果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惧学,更谈不上兴趣、创新。

近期许多教育工作者已开始注意到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并且有所收获,如我校的《高中心理教育的目标和操作方法》已获江苏省教育科研一等奖。

所以从心理角度去探索最佳的教和学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对化学教学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教学模式的探讨上,对心理因素影响化学教学,研究得较少。

在这里,我们试图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现代化学教学的最佳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1。

研究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历史赋予的职责。

创新非常重要,但也并不神秘,它是人脑的机能,人人都具有,只是高低程度不同而已,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生命伊始,创造即起,生命不止,创造不息。

我国古时候司马光砸缸救人就是一种与从不同的创新意识和行为,所以探索创新心理教育将对化学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不断补充、完善起着重要作用,为中学化学教学增添新活力,为社会的发展起微薄之力。

心理健康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化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需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谈谈几点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一、建立和谐、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从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为此,我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地转变角色,一改过去多年的那种“严肃有余,微笑不足”的面孔。

变权威的管理者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者。

正如美国教育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是师生关系中“平等的首席”。

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树立平等的意识,做学生真心的朋友。

关心、接纳学生的行为表现。

努力与学生建立亲密友好的朋友式的关系。

积极营造和谐、宽松、民主、愉快的教学氛围。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多鼓励、多信任、多肯定、多赏识、多表扬,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体验。

让学生自信的带着轻松、愉悦的心境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在课堂上老师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不代替学生作出判断和抉择。

而要积极地引导、鼓励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肯定,悦纳自我,走向成功。

尽量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我是这样处理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都有新物质产生,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和吸收。

那么,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又有什么变化呢?请大家用实验探究一下。

然后,放手让学生在一种宽松的氛围中分组探究,分组研讨。

我只在一边作必要的指导和提示。

十多分钟后,仅有2组同学因操作失误而“失败”。

最后,点拨再学生。

你通过这个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很自然的总结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由于这个结论是学生自己亲手实验探究得到的,所以学生会记得很深刻。

同时,学生通过这个实验还练习了托盘天平的使用,掌握了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实验技能。

化学教学中的创新心理教育.

化学教学中的创新心理教育.

化学教学中的创新心理教育丁蜀高级中学吴顺良创新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通过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突破原有框架,而获得的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方式,或产生对社会和个人极有价值的产品的智力本质。

包括产生出符合某种目标或新的情景的解决问题的设想,创造出新的社会价值的能力、人格特征,产生前所未有的事物。

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学家,发明家的特殊才能和创造力,与众不同的、敢于标新立异和打破常规的创造能力。

另一方面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是自我潜在能力的开发。

对于中学生和一般人来讲,主要是后者,我们称之为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主要是指创新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因素、兴趣因素,情感因素、意志品质因素等。

实验操作变量间的关系图: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如下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所以我们应非常注重课堂教学,根据教材特点,注重学生健康心理和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在导学上下功夫,采用提问设疑、举一反三、逻辑推理等形式,千方百计指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获取新知识。

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多鼓励、多表扬,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他们的兴趣,激发灵感,使他们获取知识的过程成为“自我构建”过程,教师真正起“导”的作用。

(1)化学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化学学习动机是推动、指导和支配化学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决定着化学学习行为的激发、强度和方向,是形成化学学习内部准备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主要表现在:对化学及其学习意义的了解;自我提高、发展的需要;对化学的认知兴趣;以及升学、考试、竞争的压力等。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动机会有些变化。

从化学学习动机的整个形成来看,可以分为两阶段:前一阶段是化学学习动机的培养,后阶段是化学学习动机的激发。

化学学习动机的激发可进一步加强已有的学习动机,而培养学习动机又是激发的前提,两者紧密联系,水乳交融,很难区分。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云硫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一、前言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丰富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实现满足学生充分发展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创设具有体验性、情感性、发展性的教育环境以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云浮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试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与需求,制订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云硫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二、总体目标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立体教育环境模式来贯彻、实施四个结合的教育,即面上宣传教育和点上心理辅导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校内学习活动和课外社会实践相结合,老师的总体规划与学生的自主活动相结合,最终实现“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健康成长”的教育宗旨。

三、基本原则我校在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为了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针对性原则。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2、全面性原则。

面对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3、差异性原则。

关注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和发展相结合。

5、保密性原则。

对求助学生的所有资料和信息决不应作为社交闲谈的话题,要进行保密。

四、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年,主要完成以下工作目标在实践中,心理咨询室将不断总结过去的经验,积极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针对学生的特点,规范不同年龄段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潜能的发挥;不断拓展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进一步完善学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逐步形成以科研项目的研究带动整体发展的机制。

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山东省鱼台县第一中学化学组张爱云目前,中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嫉妒、厌学、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自杀等等,这些都迫切要求教师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目前的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育结合起来,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是一个可行有效的途径。

以下就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谈谈对中学生常见的心理疏导。

一、发现闪光点,疏通自卑心理。

我们都清楚,一个人受打击太多,总是失败,就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于是进取向上的心理便消失,往往会消极的对待学习,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

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发现其闪光点,疏通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要充分的了解学生。

做好学生的知己。

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对于有创新的同学给以高度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以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抓住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乐趣。

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

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其求知欲,促其进步。

如在学习“硝酸”知识时,给学生如下问题:(1)写出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2)写出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一定量的铜和足量的浓硝酸反应的最后产物是什么?(4)足量的铜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情况如何?(5)6.4克铜与过量的硝酸反应,产生2.24升标况下的气体,求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6)有硝酸又会联想到什么?以上这些问题,对(1)(2)提问基础较差的同学.,(3)(4)(5)(6)难度依次加大提问基础较好的同学.这样基础较差的同学有成就感;基础较好的同学有求知欲.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

由于智力因素、性格、从小所受教育的差别,我们的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已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学习中、在生活中有着他们自己的看法和行为。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时期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的心理冲突和生理矛盾较为剧烈的时期,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社会、学校的要求,父母的期望,学生自身发展的渴望等,同时又面临升学的巨大压力,如何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地进行心理卫生教育,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加强知识、实验技能指导的同时,也要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结合化学史,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中适当地介绍一些化学家的成长过程和化学史的故事,让学生理解有些化学家是在日常生活中偶然注意某些现象后,经过积极努力认真地探索、思考,发现规律从而成为化学家的。

如:启普是商人,后来才成为化学家的;在讲纯碱(碳酸钠)时,要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化学家、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侯德榜为打破外国技术垄断,投入全部身心完成了氨碱法,并将其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公布与众的高尚人格等等。

这些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使他们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和学习,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有限度地开放实验室,布置家庭趣味小实验,设计含有新信息的综合实验,将教师演示变为学生演示等方式创造更多地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化学实验的人文价值。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布置给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桃子的”这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积累经验、锻炼意志,这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又一个重要的途径。

让学生收获发现的喜悦同时,深刻领悟到在化学学习中,只有具备坚韧的毅力、顽强的精神、善于控制自己的消极的情绪,才能够实现学习目的。

二、提高实验成功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精彩的示范并指导学生成功地完成规定的实验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

学生实验成功率高是学生具有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

化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化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化学学科内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摘要:伴随着升学压力,当下的教育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对学科内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化学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中分析和解释现象的时候容易实现学科渗透。

具体方法有3点:充分发掘化学学科潜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把心理健康纳入教学目标;课堂内启发式提问关键词:化学学科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一、化学学科内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一)化合反应中的人际关系资源化学学科中最重要的实验之一就是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此外,化合反应一般释放出能量。

在找寻化学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中,可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同化合反应,一个个体与另外一个个体通过沟通交往成为朋友关系,这个过程中,释放正能量,促进关爱品质的培养。

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可以用一个反应表示:个体+个体沟通团体(关爱品质)(二)分解反应中的知情意资源化学反应中的另一种反应是分解反应,它是指一种化合物分解成二种或二种以上较简单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反应。

可以发现,一种能量可以释放出多种能量。

比如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分享的好处和在处理问题时候注意分清主次,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还能够发现分解反应对于学生积极释放压力有重要意义。

二、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目标在教师备课过程中要注意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目标。

化学教师在备课时候,一般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目标的前提是学科内的心理健康资源,一旦找到资源,例如化合反应中的人际关系指导,教学目标中就可以将反应涉及到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简短的说明。

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实验知识,还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了课堂。

三、课堂内启发式提问化学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的时候,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当学生对知识了解的时候,老师可以用启发式的提问让学生回答。

例如“从这个反应中反应了怎样的人生道理?”“实验过程要注意观察,那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观察一些现象呢?”等问题。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
学习效果 。
二 、 养 学 生 的耐 挫 能 力 , 强 心 理 承 受 力 培 增 目前 , 中学 生 心 理 承 受 能 力 差 , 已成 为普 遍 关 注 的 问题 。根 据 目前 研 究 成 果 来 看 , 中学 生 心 理 挫 折 的原 因 主 要 有 : 正 确 不
分地表现 自己, 促使学生的学 习行为 朝着积极 的方 向发 展。具 体操作 中要找准 起点 , 师生情感 相融 , 才能 使学生顺 着老 师期 望挖掘 自己的潜 能 、 配合老师期 望扬长避短 作 出努力 、 到期 达 望的要求与 目的 , 矫正不健康的学习心理 。总之 , 教师必须善于 利用心 理学规律 , 在化 学教 育过 程 中, 努力 使每一个 学生都 具
作 的学生一起 做实验 ,让他们体会 成功 的快乐 和合作 的重要 性; 另外 , 师对不 同程 度的学生 , 把握不 同的期望 度 , 教 要 实施 分层教学 。心理学上 的期 望效 应是一种 正面效 应 , 但若 期望太
要充分运用实物 、 型 、 模 图表 、 多媒件课件 等多种形式 帮助学生 理解物质世界 的运动本质 ,
是指教学 要尽量联 系生活及 生产实 际 ; 三是加 强运用 , 学生 让
在实际应用 中体会 到化学 的魅力 。 ( 重直观 : 四) 化学教学 的特点是 ” 用宏观 的化学 事实去理 解微观的物 质运动的本质 ”因而化学教学除 了重视实验外 , , 还
绪 的产 生 ; 对孤独 、 不合 群 的学生 , 可有意安排 与乐观 、 善于合
教学 的指 导思 想 , 面实施 素质 教育 , 全 不断改革课堂 教学 , 理 合 安排课程 内容 , 减轻学生 负担 , 解放学 生的时间 和空 间 , 善学 改
习环境 , 让学生学得生动 、 主动 , 成为学 习的主人 。教师在 实际 的教学过程 中, 应做到 “ 五重” 。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 教 学 参 考
教 学经纬
在 化 学 教 学 中 渗 透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甘 肃会 宁县 第 四 中学( 3 7 0 曲惠玲 700 )
近年来 , 中学 生 在 生 活 和 学 习 中 暴 露 出诸 多 心 理 问
师要掌握学 生学 习的心理特点 , 质疑升华为学 生的动 将 机和需求 , 引导学 生逐步形成批 判思维和 良好 的个性心
14 0
学 教 学 参 考 旬 。 0 _ 总 第 期 中 O。。
理特征.
题, 具体表现 有思 想偏 激 、 为怪异 、 善 交往 、 于封 行 不 过
闭 自己、 过于清 高但又缺 乏应有 的 自信 心 、 处理 问题不 果断等. 因此 , 有关 中学 生心理健 康教育 问题越来 越被
广泛关 注. 作为 化学教 师 , 我们应 如何 在化学教 学 中渗 透心理健康教育?
境构成.
1 教 师应 保 持心 观事 实 , 观看待周 围 的人 和 进 客 事, 正确地估量 自己, 摆正 自己在班 级 、 家庭和社会 上的 位置 , 形成正确 的 自我认 识 , 学会 与他人交往 , 保持 良好 的心 态与和谐 的人际关系. 如, 在对化学 实验 中制取 氧气 的装 置进 行分 析时 , 指出它是由铁架 台、 铁夹 、 酒精 灯 、 玻璃导管 、 大试 管 、 橡 皮塞 、 水槽 等 很 多单个 的 仪器 按一 定 的顺 序 组 装成 的 “ 集体 ” 能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 , 若将他们拆 开 , 则无法 完成这个实验 , 让学 生体 会到 “ 团结 就是力 量” 内涵 , 的 进而引导学生认识 到集体 的重要 , 在集体 中学会 尊重和 理解他人 , 于与他人 团结合 作 , 善 逐步培养 出爱家庭 、 爱 集体 、 爱祖国 、 爱人类 的高 尚品质.

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

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

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2)
三、做好考试心理教育,实现教育效果突
破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但它容易使学生产生紧张情绪而不能发挥出正常水平,所以教师应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以正常的良性的心理状态来对待考试。

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崇高理想和拼搏精神,有敢于竞争的勇气,有获得优异成绩的信心。

考前,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实事求是的定位,每次考试,客观地提出符合自身状况的期望值,不过分注重某次考试的一时得失。

考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处在循序渐进的进步中就是可喜的,一时出现某种失误是正常的,是可以宽容的,但要帮助学生分析产生失误的原因,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只有真正掌握了自我检测评价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就能使之在今后的学习、考试中,逐步回归到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对考试也就不会那么紧张、恐惧了。

平时教学中,教师注意培养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指导学生遇到难题、陌生题时加强分析理解,尽一切可能寻找发现与平时所掌握的知识点的联系,并尽最大努力进行转换思考,做到不慌乱,学会自我暗示:“这次考试我做了充分准备,一定能考好!”学会深呼吸,放松情绪,最大可能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保持学生考试心态稳
定。

我们提倡学生对待学习与考试应持有适度的紧张感。

适度的紧张比松弛状态更能激发人的智慧,加快大脑的高速运转,使思维亢进,在考试中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和能力。

所以创造适度紧张的学习与考试氛围是必需的,需要教师的艺术性把握和科学的引导。

发挥化学教学的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化学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发展,不仅化学成绩得到了稳步提高,而且整体素质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中的创新心理教育平塘民族中学化学组一、教学研究背景二十一世纪对我国来说,面临的是高技术和高素质的挑战。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发展才有后劲。

”因此,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新世纪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成为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基本上处于“满堂灌”.“注入式”的陈旧教学方式,结果使得学生能力下降,只能跟着别人走,科技上始终落后于别人。

但近期,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化学教学中涌现许多靳的教学方式,如“程序启发式教学”、“自学探究学习法”、“问题教学模式”等。

长期的应试教育,客观上注意不到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成天围绕升学率转圈子,特别是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学习方式下,许多学生,教师的心理压力都较大,有许多学生迫于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压力,其结果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惧学,更谈不上兴趣、创新。

近期许多教育工作者已开始注意到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并且有所收获,如我校的《高中心理教育的目标和操作方法》已获江苏省教育科研一等奖。

所以从心理角度去探索最佳的教和学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对化学教学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教学模式的探讨上,对心理因素影响化学教学,研究得较少。

在这里,我们试图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现代化学教学的最佳方法。

二、教学的意义和目的1.研究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历史赋予的职责。

创新非常重要,但也并不神秘,它是人脑的机能,人人都具有,只是高低程度不同而已,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生命伊始,创造即起,生命不止,创造不息。

我国古时候司马光砸缸救人就是一种与从不同的创新意识和行为,所以探索创新心理教育将对化学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不断补充、完善起着重要作用,为中学化学教学增添新活力,为社会的发展起微薄之力。

2。

研究目的(1)促进化学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

力求通过课题研究和实施,使化学教学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开发学生的学寻潜能,使学生能敞开创新的萌芽之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嘶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的创新学习,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2)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创新教学意识,并付诸教学实践中,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名师出高徒,要培养创造型的学生,首先要有创造型教师和教育思想。

通过本次研究过程,将会进行理论学习、探索新的教学法,更新观念,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培养一些创新型化学教师。

(3)通过化学教学中的创新心理教育,使学生学会创新地去学习,思考,提高效率,并且能延伸到其它学科和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去,乃至终身。

三、实验假设,理论依据创新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通过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突破原有框架,而获得的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方式,或产生对社会和个人极有价值的产品的智力本质.包括产生出符合某种目标或新的情景的解决问题的设想,创造出新的社会价值的能力,产生前所未有的事物。

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学家,发明家的特殊才能和创造力,与众不同的,敢于标新立异和打破常规的创造能力。

另一方面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是自我潜在能力的开发。

对于中学生和一般人来讲,主要是后者,我们称之为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主要是指创新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因素、兴趣因素,情感因素、意志品质因素等。

实验操作变量间的关系图:指导 反馈在这—假设中,我们可看到“创新精神”是作为要达到的目标(设为F),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受到二个自变量的影响,第一个自变量是“教师的教学法”(Y 1),第二个自变量是“学生的学法”(Y 2)。

上述二个自变量:“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又受到若干变量的影响,而本课题侧重从心理学角度去探索,主要变量有:“动机因素”(用X 1),“兴趣因素”(用K 2),“情感因素”(用K 3),“意志品质因素”(用X 4)等等,即:F=f (Y 1、Y 2)Y l =f (X 1、X 2,X 3,X 4……), Y 2=f(X 1、X 2、X3、X 4…….)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1)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创新教学离不开教师,而教师的教学思想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摆脱传统教育的弊端,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2)课堂教学模式的更新,完善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但“教无定法”’没有万能的模式,例如化学教学中,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和基础理论的教学应谊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当然,不管哪一种模式,其目的是相同的.本实验力争根据不同的教学法内容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借鉴别人的成果)。

但宗旨主要是提供,营造一种创新的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实行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格局和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掌握知识的过程成为“自我构建”的过程。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贯穿始终的主要活动;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相信能起到较好作用。

(3)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发展创新教育,并不是单纯改变教学模式,或多进行些小发明,叫、论文等,要有质的飞跃,必须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更何况现代科学的发展,需多学科间渗透,学科间的界限已越来越不明显(高考的模式也在改变),这些都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化学专业知识,较宽的相关学科知识;同时,要有扎实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指导教学实践;并且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投入教育教学中去。

2.学生学习方法的创新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智力心理因素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上。

而智力心理因素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主要是注意、记忆和思维等的发展水平和特点;非智力心理因素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主要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本实验力争在非智力心理因素方面探索创新教学的新思路,使学生在学习方面上有新的突破。

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化学教学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化学学习动机是推动,指导、支配化学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决定着化学学习行为的激发、强度和方向,是形成化学学习内部准备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主要表现在:对化学及其学习意义的了解;自我提.高、发展的需要;对化学的认知兴趣;以及升学,考试、竞争的压力等。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动机会有些变化。

从化学学习动机的整个形成来看,可以分为两阶段:前一阶段是化学学习动机的培养,后阶段是化学学习动机的激发.化学学习动机的激发可进一步加强已有的学习动机,而培养学习动动机又是激发的前提,两者紧密联系,水乳交融,很难区分。

为了使化学学习动机有效地成为化学学习的推动力量,在高中阶段主要重视化学学习动机的激发(特别在高一年级),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形成的化学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常用手段有:使学习者认识,了解、体验具体学习内容的目的和意义;.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诱人的化学实验;新奇的化学事物;新颖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当的考核和竞赛;学习评价和反馈;适当的鼓励和批评等。

(2)化学学习兴趣的提高化学学习兴趣对化学学习活动具有准备作用,推动作用和促进作用,是化学学习中最重要的组成成份之一。

化学学习兴趣是学习者对于化学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是学习者力求认识化学事物,获得有关的化学知识经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

当学习者形成化学学习兴趣时,他对化学事物的感受就会既敏锐又牢固,同时能使中枢神经处于较强兴奋状态,产生愉快、满意和欢喜等情感体验,推动学习者主动地进行化学学习活动。

我国心理学家潘菽把学生的认识兴趣分为四种类型:直觉的兴趣;操作的兴趣;探求原因的兴趣;概括性的认识兴趣。

化学学习兴趣是在生活和学习等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力求充分发挥化学科的特点,按照化学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逐步提高学习者的兴趣。

适宜的问题情境、成功教学和鼓励等,对化学学习兴趣的形成有积极作用,也是培养和激发化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另一方面,我们在教学中应避免对学习兴趣的负作用,如:偏见和化学知识的缺乏(对差生);过分渲染和夸大化学药品的危害性和实验的危险性;毕业,升学考试的压力;学校.教师教学思想的偏差;家庭,社会的压力等等。

(3)化学学习中积极情感的培养化学学习中的情感是在认知化学事物时对学习行为起制约作用的一种内心体验,常常表现为对化学事物或者化学学习活动的好恶倾向和心理感受。

化学学习中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心境、热情,激情等基本形态,积极的情感犹如“催化剂”,在化学学习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布卢姆曾指出:“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能影响认知。

学生成绩差异的四分之一可由个人情感特征加以说明。

”学习者的情感可以在—定的外部情感气氛中被诱导,产生。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力求注意开展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努力消除师生间情感距离和情感阻隔,用积极的情感来感染学生,用强烈的感情期待来诱导学生积极情感的发生,为学生体验积极情感创造条件,努力创造良好的化学学习情感环境,促进积极情感由内心体验向形成外部行为转化。

但是,在化学学习中还要努力克服厌恶,畏惧、焦虑、紧张、冷漠、灰心丧气,忧郁等消极情感的不利影响。

(4)化学学习中的意志品质培养学习者在化学学习中自觉地确定学习目的,根据学习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过程,即为化学学习中的意志过程.意志关系着化学学习能否克服困难达到预期目的,具有重要的维持、稳定增力和调节作用.良好的意志品质只能在克服困难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逐步发展,树立榜样,使学习者完成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在克菔困难中积累经验,锻炼意志;是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基本途径.开展化学小论文,小实验、小制作等活动,通过探索性实验。

开放型试题等来解决寒际的化学问题,能够为有效,生动地培养学习者的良好意志品质提供机会。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调查研究法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交谈摸底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情况,然后有的放矢地寻求对策,按步骤逐步进行。

2、分析法运用心理学知识和化学教学理论,结合教学实际状况,进行分新研究,寻找切合实际的最佳教学方法。

3、阶段性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总结,及时调整策略,完善实验方案,提高实验效果。

4、师生共同探索法教学的改革,不只靠教师,还需学生的配合,本实验过程中,寻求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相互促进,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创新.六、研究的主要过程1、准备阶段①班织全体课题组人员学习教学心理学知识和现代化学教学理论;组织学习有关心理辅导资料,、,掌握自我心理保健技法.②了解学生学习化学的现状,侧重了解学生学习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③使课题组成员明确研究目的:从心理学角度去触发学生的化学创新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