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名词解释1、 因果效应:在理想化随机对照实验中得到的,某一给定的行为或处理对结果的影响2、 实验数据:来源于为评价某种处理(某项政策)抑或某种因果效应而设计的实验3、 观测数据:通过观察实验之外的实际行为而获得的数据4、 截面数据:对不同个体如工人、消费者、公司或政府机关等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收集到的数据5、 时间序列数据:对同一个体(个人、公司、国家等)在多个时期内收集到的数据6、 面板数据:即纵向数据,是多个个体分别在两个或多个时期内观测到的数据7、 离散型随机变量:一些随机变量是离散的连续型随机变量:一些随机变量是连续的8、 期望值:随机变量经过多次重复实验出现的长期平均值,记作E (Y )9、 期望:Y 的长期平均值,记作μY10、方差:是Y 距离其均值的偏差平方的期望值,记作var (Y )11、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来表示偏差程度,记作σY12、独立性:两个随机变量X 和Y 中的一个变量无法提供另一个变量的相关信息13、标准正态分布:指那些均值102==σμ、方差的正态分布,记作N (0,1)14、简单随机抽样:n 个对象从总体中抽取,且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可能性被选入样本15、独立分布:两个随机变量X 和Y 中的一个变量无法提供另一个变量的相关信息,那么这两个变量X 和Y 独立分布 16、偏差:设Y Y E Y Y μμμμ-ˆˆ)(为的一个估计量,则偏差是; 一致性:当样本容量增大时,Y μˆ落入真实值Y μ的微小领域区间内的概率接近于1,即Y Y μμ与ˆ是一致的 有效性:如果Y μˆ的方差比Y μ~更小,那么可以说Y Y μμ~ˆ比更有效 17、最小二乘估计量:21)(m ini -Y ∑=最小化误差m -i Y 平方和的估计量m 18、P 值:即显著性概率,指原假设为真的情况下,抽取到的统计量与原假设之间的差异程度至少等于样本计算值与 原假设之间差异程度的概率19、第一类错误:拒绝了实际上为真的原假设20、一元线性回归模型:i i 10i μββ+X +=Y ;1β代表1X 变化一个单位所导致Y 的变化量21、普通最小二乘(OLS )估:选择使得估计的回归线与观测数据尽可能接近的回归系数,其中近似程度用给定X 时预 测Y 的误差的平方和来度量22、回归2R :可以由i X 解释(或预测)的i Y 样本方差的比例,即TSSSSR TSS ESS R -==12 23、最小二乘假设:①给定i X 时误差项i μ的条件均值为零:0)(i i =X μE ;②从联合总体中抽取的,,,,),,(n ...21i i i =Y X 满足独立同分布;③大异常值不存在:即i i Y X 和具有非零有限的四阶距24、1β置信区间:以95%的概率包含1β真值的区间,即在所有可能随机抽取的样本中有95%包含了1β的真值25、同方差:若对于任意i=1,2,...,n ,给定)(条件分布的方差时χμμ=X X i i i i var 为常数且不依赖于χ,则 称误差项i μ是同方差26、异方差:若对于任意i=1,2,...,n ,给定)(条件分布的方差时χμμ=X X i i i i var 为常数且依赖于χ,则称 误差项i μ是异方差27、遗漏变量偏差:指OLS 估计量中存在的偏差,它是在回归变量X 与遗漏变量相关时产生的28、多元回归模型:n ...1i ...i k i k i 22i 110i ,,,=+X ++X +X +=Y μββββ;1β代表在其他影响Y 的因素2X 不变的 前提下,1X 变化一个单位所导致Y 的变化量29、调整2R (2R ):是2R 的一种修正形式,由于加入新变量后2R 不一定增大,即22ˆ211-k -n 1-n 1Y s s TSS SSR R μ-=⨯-= 30、虚拟变量陷阱:如果有G 个二元变量,且每个观测都只属于其中一类,又如果回归中包含截距项以及所有G 个二 元变量,则会因为完全多重共线性而无法进行回归31、控制变量:回归中保持某些因素不变的回归量32、二次回归模型:i 2i 2i 10i ncome ncome core est μβββ+++=I I S T 33、非线性回归函数:i k i i 2i 1i ...f μ+X X X =),,,(Y ,i=1,...,n ;其中f (k i i 2i 1...X X X ,,,)为非线性回归函数 34、多项式回归模型:i r i r 2i 2i 10i ...μββββ+X ++X +X +=Y35、双对数模型:i i 10i ln ln μββ+X +=Y )()(填空题1、 计量经济学提供了利用观测数据(而非实验数据)或者来自现实世界不太完美的实验数据估计因果效应的方法2、 截面数据 是多个个体在同一时间点上收集到的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是一个个体在多个时间点上收集到的数据;面板数据 是多个个体分别在多个时间点上收集到的数据3、 随机变量Y 的期望值(也可称为均值,μY )记作E (Y ),是变量的概率加权平均值;Y 的方差为[]2)(2Y Y E μσ-=Y ,Y 的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4、 两个随机变量X 和Y 的联合概率由它们的联合概率分布所表示;给定X=χ下Y 的条件概率分布是指给定X 取值为χ的条件时,Y 的概率分布5、 正态分布随机变量具有钟形概率密度;若要计算有关正态随机变量的概率,首先需要对其标准化,然后再查阅附录表1的标准正态累积分布表6、 简单随机抽样可以产生n 个随机观测值1Y ,...,n Y ,它们是独立分布的7、 样本均值n 1...Y Y Y Y ,,的估计量;当是总体均值μ为独立分布时,有: ①Y 的抽样分布均值为n 22Y=Y Y σσμ,方差为;②Y 是无偏的;③根据大数定律,Y 是一致的; ④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当样本容量较大时,Y 的抽样分布是近似正态的8、 t 统计量可以用来计算和原假设相关的p 值;较小的p 值意味着原假设是错误的9、 Y μ的95%置信区间是指在95%全部可能样本中包含Y μ真值的区间10、样本相关系数是总体相关系数的估计量,它度量了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它们的散点图究竟有多近似于一条直线11、总体回归线X X +是10ββ的函数,表示Y 的均值:斜率1β表示X 变化一个单位时对应Y 的预期变化;截距0β决定了回归线的水平(或高低)12、利用样本观测数据(i i Y X ,),i=1,2,... ,n 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可以估计总体回归线;回归截距和斜率的OLS 估计量分别记为10ˆˆββ和 13、2R 和回归标准误差(SER )度量了i Y 与总体回归线的接近程度;其中2R 的取值范围为0到1;2R 取值较大表明i Y 接近总体回归线;回归标准误差是回归误差的标准差的估计量14、线性回归模型中有三个重要假设:①给定i X 时误差项i μ的条件均值为零:0)(i i =X μE ; ②从联合总体中抽取的,,,,),,(n ...21i i i =Y X 满足独立同分布;③大异常值不存在:即i i Y X 和具有非零有限的四阶距;若这些假设成立,则OLS 估计量10ˆˆββ和是①无偏的②一致的③大样本时服从正态分布 15、对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类似于对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都是利用t 统计量来计算p 值,从而确定是接受还是拒绝 原假设;类似于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回归系数的95%置信区间为估计量±1.96标准误差16、如果三个最小二乘假设成立,回归误差同方差并且服从正态分布,则利用同方差适用标准误差计算的t 统计量在原假设下服从学生t 分布;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学生t 分布和正态分布之间的差异可忽略不计17、若遗漏变量(1)与回归中的回归变量相关;(2)是Y 的决定因素之一,则会产生遗漏变量偏差(同时满足)18、多元回归模型是包含多个回归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k 21...X X X ,每个回归变量都对应一个回归系数 ,,,,k 21...βββ其中系数1β表示在其他回归变量不变的情况下,1X 变化一个单位时Y 的预期变化,其他回归系数的解释与之类似19、可通过OLS 估计多元回归中的系数;当满足四个最小二乘假设时,OLS 估计量是无偏一致估计量,并且在i 大样本 下服从正态分布①给定i k i i 2i 1...μ时,,,X X X 的条件均值为零,即0...k i i 2i 1i =X X X ),,,(μE ;②从联合分布中抽取的i Y ),...i k i i 2i 1,,,,(X X X =1,...,n 满足独立同分布; ③不存在大异常值,即具有及,,i k i i 1...Y X X 非零有限四阶距; ④不存在完全多重共线性20、在多元回归中,当某个回归变量是其他回归变量的完全线性组合时就产生了完全多重共线性,通常是有选择回归变量时的错误引起的,因此处理完全多重共线性的方法是改变回归变量集21、回归标准误差、22R R 及都表示多元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22、当系数涉及多个约束时的假设称为联合假设,可利用F 统计量进行检验23、在非线性回归中,总体回归函数的斜率依赖于一个或多个解释变量的取值24、两个变量的乘积项称为交互项,在回归中加入交互项可以使其中一个变量的回归斜率依赖于另一个变量的取值计算题P41 2.2 使用表2-2中的概率密度计算E(Y)和E(X)Pr(X=0)=0.30 Pr(X=1)=0.70Pr(Y=0)=0.20 Pr(Y=1)=0.78E(X)=0*0.30+1*0.70=0.70E(Y)=0*0.22+1*0.78=0.782.6下面的表格给出了基于2008年美国适龄人口从业状况和接受大学教育的联合分布(1)E(Y)=0*0.046+1*0.954=0.954(2)失业率=Pr(Y=0)=0.046(3)E(Y丨X=1)=0*Pr(Y=0丨X=1)+1*Pr(Y=1丨X=1)=0.332/0.341=0.9736E(Y丨X=0)=0*Pr(Y=0丨X=0)+1*Pr(Y=1丨X=0)=0.622/0.659=0.94385(4)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1-E(Y丨X=1)=1-0.9736=0.0264非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1-E(Y丨X=0)=1-0.94385=0.5615(5)Pr(X=1丨Y=0)=0.009/0.046=0.196Pr(X=0丨Y=0)=0.037/0.046=0.804(6)P(X=Xi,Y=Yi)=P(X=Xi)*P(Y=Yi)独立反之不独立P71 3.8对1000个随机抽取的高三学生安排一项新版的SAT测试。
计量经济学概念
第二节 计量经济学方法
一. 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内容
任何计量经济研究包含两个基本要素:理论和事实, 计量经济学的主要功能就是将这两个要素结合在一起。 计量经济研究既使用理论,也使用事实,将二者结合 起来,用统计技术估计经济关系,如图1.1所示。
14
理论统计理论
计量经济模型
加工好的数据
10
3. 学科发展环境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门学科相互渗透,数
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相继进入经济研究领 域,使经济科学进一步数量化,有助于计量经济学的 发展。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为计量经济技 术的广泛应用铺平了道路。
11
4. 发展过程
上世纪三十年代,侧重于个别商品供给与需求的计 量,基本上属于个量分析或微观分析。
1. 需求函数的数学模型
尽管需求定律假定价格(P)与需求量(Q)之间 呈反向关系,但并没有给出二者之间关系的精 确形式。例如,该定律并没有告诉我们价格与 需求量之间关系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如图 1.2中(a)和 (b) 所示。
21
Q
Q
(a)
P
(b)
P
图1.2 线性和非线性的需求函数
22
事实上,斜率为负的曲线有千千万万,在它们 之中选择正确的函数是计量经济学家的任务。
7
计量经济学的艺术成分
计量经济学虽然以科学原理为基础,但仍保留了一 定的艺术成分,主要体现在试图找出一组合适的假设 ,这些假设既严格又现实,使得我们能够使用可获得 的数据得到最理想的结果,而现实中这种严格的假设 条件往往难以满足。
“艺术”成分的存在使得计量经济学有别于传统 的科学,是使人对它提供准确预测的能力产生怀疑的 主要原因。
31
[经济学]计量经济学
名词解释1,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借助计算机为辅助工具,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
2,虚拟变量数据;虚拟变量数据是人们构造的,用来表征政策定性事实的数据。
3,计量经济学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主要是检验模型是否符合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基本假定。
4,回归平方和;回归平方和用ESS表示,是被解释变量的样本估计值与其平均值得离差平方和5,拟合优度检验;拟合优度检验是指检验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用R²表示,该值越接近1,模型对样本观测值拟合得越好。
6,总体回归函数;将总体被解释变量的条件期望表现为解释变量的函数,这个函数称为总体回归函数。
7,样本回归函数;是指被解释变量的样本条件均值也是随解释变量的变化而又规律的变化,如果把被解释变量的样本均值比奥斯为解释变量的某种函数,称这个函数为样本回归函数8,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是指对模型中北解释变量与所有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否显著做出推断。
9,回归参数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是指对其他解释变量不变时,某个回归系数对应的解释变量是否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影响做出推断。
10, 多重共线性;是指解释变量之间精确的线性关系和解释变量之间近似的线性关系。
11, 完全的多重共线性;是指解释变量的数据矩阵中,至少有一个列向量可以用其余的列向量线性表示。
12,不完全的多重共线性;指对解释变量k X X X ,,,32 ,存在不全为0的数k λλλλ,,,,321 ,使得 033221=+++++i ki k i i v X X X λλλλ ),,2,1(n i =,其中,i v 为解释变量。
13,异方差性;是指随即变量的方差不是确定的常数,即被解释变量观测值的分散程度随解释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14,序列相关性;指总体回归模型的随机误差项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15.滞后效应;是指由于经济活动的惯性,一个经济指标以前的变化态势往往会延续到本期,从而形成被解释变量的当期变化同自身过去取值水平相关的情形。
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指通过计量工具来研究具有统计意义的经济问题的经济学科。
计量经济学的工具:数学(如优化理论,微分方程),概率与统计分析,计算机及其应用软件,数据分析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问题,包括各种经济现象。
经量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对所关心的经济问题做适当的经济预测,政策评估,评价或建议1.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1926年挪威经济学家R.Frish 提出Econometrics1930年成立世界计量经济学会 1933年创刊《Econometrica 》20世纪40、50年代的大发展和60年代的扩张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经典(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发展2.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1)、理论模型的设计 (2)、样本数据的收集 (3)、模型参数的估计(4)、模型的检验 (5)、计量经济学模型成功的三要素:理论,数据,方法3.随机误差项主要包括下列因素的影响:1)在解释变量中被忽略的因素的影响;2)变量观测值的观测误差的影响;3)模型关系的设定误差的影响; 4)其它随机因素的影响。
4.产生并设计随机误差项的主要原因:(1)理论的含糊性;2)数据的欠缺;3)节省原则。
5.参数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OLS )给定一组样本观测值(Xi, Yi )(i=1,2,…n )要求样本回归函数尽可能好地拟合这组值.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 OLS )给出的判断标准是:二者之差的平方和最小。
由于参数的估计结果是通过最小二乘法得到的,故称为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
6.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性质:一个用于考察总体的估计量,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考察其优劣性:(1)线性性,即它是否是另一随机变量的线性函数;(2)无偏性,即它的均值或期望值是否等于总体的真实值;(3)有效性,即它是否在所有线性无偏估计量中具有最小方差。
这三个准则也称作估计量的小样本性质。
拥有这类性质的估计量称为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
计量经济学(共33张PPT)
假定3>2,其几何意义:
问题:
虚拟变量为何只选“0”, ‘1“,选择0,1,2 等 可以吗
同一种属性,两个变量能够表示几种状态? 思考,如果在模型中引入季节效应?月份效应?
(3)多个虚拟变量的引入——多种因素
例:研究学历(本科及以上,本科以下),性别(男、女)对员工工资的 影响。
在例1基础上,再引入代表学历的虚拟变量D2:
离散选择模型(离散被解释变量)
D (2)多个虚拟变量的设定和引入 0 女职工本科以上学历的平均薪金:
本科以下
当回归模型有截距项时,只能引入 m-1 个虚拟变量
注意:加法方式引入虚拟变量,考察了截距的不同。
交互作用的引入方法:在模型中引入相关变量的乘积。
反映性别的虚拟变量可取为: 女职工本科以下学历的平均薪金:
几何意义:
•两个函数有相同的斜率,说明男女职工平均薪金对工龄的变 化率是一样的。
•如果2>0,表明两个函数截距不相同,且男职工平均薪金比 女职工高,两者平均薪金水平相差2。 •如果2<0,表明两个函数截距不相同,且男职工平均薪金比女 职工低,两者平均薪金水平相差2。 •如果2=0,表明两个函数截距相同,即男职工,女职工的平
均薪金没有显著差异。
可以通过传统的回归检验,对2的统计显著性进行 检验,以判断企业男女职工的平均薪金水平是否有 显著差异。
2
0
(2)多个虚拟变量的设定和引入
——一种因素多种状态(水平):
例:研究收入和教育水平(分为高,中,低三类)对个人保健支出的影响。
教育水平考虑三个层次:
低学历:高中以下,
中等学历:高中,及大中专 高学历:大学及其以上。
2、基本概念
定量因素——可直接测度,数值性的因素 定性因素——属性因素,表征某种属性存在
计量经济学重点
计量经济学重点第一章经济计量学的特征及研究范围1、经济计量学的定义P11经济计量学是利用经济理论、数学、统计推断等工具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的一门社会科学;2经济计量学运用数理统计学分析经济数据,对构建于数理经济学基础之上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数值结果;2、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目的计量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的区别P1-P2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理论经济理论:提出的命题和假说,多以定性描述为主计量经济学:依据观测或试验,对大多数经济理论给出经验解释,进行数值估计2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经济学数理经济学:主要是用数学形式或方程或模型描述经济理论计量经济学:采用数理经济学家提出的数学模型,把这些数学模型转换成可以用于经验验证的形式3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经济统计学:涉及经济数据的收集、处理、绘图、制表计量经济学:运用数据验证结论3、进行经济计量的分析步骤P2-P31建立一个理论假说2收集数据3设定数学模型4设立统计或经济计量模型5估计经济计量模型参数6核查模型的适用性:模型设定检验7检验源自模型的假设8利用模型进行预测4、用于实证分析的三类数据P3-P41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跨度收集到的定性数据、定量数据;2截面数据:一个或多个变量在某一时点上的数据集合;3合并数据:包括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一类特殊的合并数据—面板数据纵向数据、微观面板数据:同一个横截面单位的跨期调查数据第二章线性回归的基本思想:双变量模型1、回归分析P18用于研究一个变量称为被解释变量或应变量与另一个或多个变量称为解释变量或自变量之间的关系2、回归分析的目的P18-P191根据自变量的取值,估计应变量的均值;2检验建立在经济理论基础上的假设;3根据样本外自变量的取值,预测应变量的均值;4可同时进行上述各项分析;3、总体回归函数PRFP19-P221概念:反映了被解释变量的均值同一个或多个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2表达式:①确定/非随机总体回归函数:EY|Xi =B1+B2XiB1:截距;B2:斜率从总体上表明了单个Y同解释变量和随机干扰项之间的关系②随机/统计总体回归函数:Yi =B1+B2Xi+μiμi:随机扰动项随机误差项、噪声B1+B2Xi:系统/确定性部分μi:非系统/随机部分4、随机误差项P221定义:代表了与被解释变量Y有关但未被纳入模型变量的影响;每一个随机误差项对于Y的影响是非常小的,且是随机的;随机误差项的均值为02性质①误差项代表了未纳入模型变量的影响;②反映人类行为的内在随机性;③代表了度量误差;④反映了模型的次要因素,使得模型描述尽可能简单;5、样本回归函数P22-P251概念:是总体回归函数的近似2表达式①确定/非随机样本回归函数:i =b1+b2Xib 1:截距;b2:斜率②随机/统计样本回归函数:Yi =b1+b2Xi+eiei :残差项残差,ei= Yi-iB1+B2Xi:系统/确定性部分μ:非系统/随机部分6、条件期望与非条件期望1EY|Xi条件期望:在解释变量X给定条件下Y的条件期望,可以通过X给定条件下的条件概率分布得到;2非条件期望:在不考虑其他随机变量取值情况时,某个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它可以通过该随机变量的非条件分布或边缘分布得到;6、线性回归模型回归参数为线性B的模型7、回归系数/回归参数线性回归模型中的B参数8、回归系数的估计量bs说明了如何通过样本数据来估计回归系数Bs,计算出的回归系数的值称为样本回归估计值9、随机总体回归函数与随机样本回归函数的关系1随机样本回归函数:从所抽取样本的角度说明了被解释变量Yi 同解释变量Xi及残差ei之间的关系;2随机总体回归函数:从总体的角度说明了被解释变量Yi 同解释变量Xi及随机误差项μ之间的关系;10、关于线性回归的两种解释P25-P261变量线性:应变量的条件均值是自变量的线性函数此解释下的非线性回归:EY= B1+B2Xi2;EY= B1+B2×1/Xi2参数线性:应变量的条件均值是参数B的线性函数此解释下的非线性回归:EY= B1+B22Xi线性回归在教材中指的是参数线性的回归11、多元线性回归的表达式P261确定/非随机总体回归函数:EX=B1+B2X2i+B3X3i+B4X4i2随机/统计总体回归函数:Yi = B1+B2X2i+B3X3i+B4X4i+μi12、最小二乘法OLS法P26-P281最小二乘以残差被解释变量的实际值同拟合值之间的差平方和最小的原则对回归模型中的系数进行估计的方法;1表达式2重要性质①用OLS法得出的样本回归线经过样本均值点:;②残差的均值总为0;③对残值与解释变量的积求和,其值为0,即这两个变量不相关:④对残差与i 估计的Yi的积求和,其值为0,即第三章双变量模型:假设检验1、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假设P41-P441回归模型是参数线性的,但不一定是变量线性的:Yi =B1+B2Xi+μi2解释变量X与扰动误差项μ不相关3给定Xi ,扰动项的期望或均值为0:Eμ| Xi=04μi 的方差为常数,或同方差:varμi=σ2每个Y值以相同的方差分布在其均值周围,非这种情况为异方差5无自相关假定:两个误差项之间不相关,covμi ,μj=06回归模型是正确假定的:实证分析的模型不存在设定偏差或设定误差2、OLS估计量运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的总体回归参数的估计量3、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方差与标准误P44-P461的方差与标准误①方差:②标准误:2的方差与标准误①方差:②标准差:3的计算公式n-2为自由度:独立观察值的个数4:回归标准误,常用于度量估计回归线的拟合优度,值越小,Y的回归值越接近根据回归模型得到的估计值4、OLS估计量的性质P461b1和b2是线性估计量:它们是随机变量Y的线性函数2b1和b2是无偏估计量:Eb1=B1,Eb2=B23Eσ^2=σ^2:误差方差的OLS估计量是无偏的4b 1和b 2是有效估计量:varb 1小于B 1的任意一个线性无偏估计量的方差,varb 2小于B 2的任意一个线性无偏估计量的方差 5、OLS 估计量的抽样分布或概率分布P47-P481新加的假设:在总体回归函数Yi=B 1+B 2X i +μi 中,误差项μi 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正态分布:μi ~N0,σ^2 2OLS 估计量服从的分布情况:b 1~NB 1,σ2b1 b 2~NB 2,σ2b26、假设检验P48-P53 1使用公式近似2方法①置信区间法②显着性检验法:对统计假设的检验过程 3几个相关检验①t 检验法:基于t 分布的统计假设检验过程 ②双边检验:备择假设是双边假设的检验 ③单边检验:备择假设是单边假设的检验 7、判定系数r 2P53-P56 1重要公式:TSS=ESS+RSS①总平方和TSS=:真实Y 值围绕其均值的总变异;②解释平方和ESS=:估计的Y值围绕其均值=的变异,也称为回归平方和由解释变量解释的部分③残差平方和RSS=:Y变异未被解释的部分2r2判定系数的定义:度量回归线的拟合程度回归模型对Y变异的解释比例/百分比3r2的性质①非负性②0≤r2≤14r2的计算公式5r的计算公式8、同方差性方差相同9、异方差性方差不同10、BLUE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即该估计量是无偏估计量,且在所有的无偏估计量中方差最小11、统计显着拒绝零假设的简称第四章多元回归:估计与假设检验1、三变量线性回归模型EYi =B1+B2Xt+ B3X3tY i =B1+B2X2t+ B3X3t+μi2、偏回归系数B2,B3:1B2:在X3保持不变的情况下,X2单位变动引起Y均值EY的变动量2B3:在X2保持不变的情况下,X3单位变动引起Y均值EY的变动量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若干假定P73-P74 1回归模型是参数线性的,并且是正确设定的2X2,X3与扰动误差项μ不相关①X2,X3非随机:自动满足②X2,X3随机:必须独立同分布于误差项μ3误差项的期望或均值为0:Eμi=04同方差假定:varμi=σ25误差项μi ,μi无自相关:两个误差项之间不相关,covμi,μji≠j6解释变量X2和X3之间不存在完全共线性,即两个解释变量之间无严格的线性关系X2不能表示为另一变量X3的线性函数7随机误差μ服从均值为0,同方差为σ^2的正态分布:μi~N0,σ2 4、多重共线性问题1完全共线性: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的精确的线性关系2完全多重共线性: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着多个精确的线性关系5、多元回归函数的估计P74-P756、OLS估计量的方差与标准误P75-P761b1的方差与标准误2b1的方差与标准误3b3的方差与标准误7、多元判定系数P76-P778、多元回归的假设检验P78 方法类似于第三章9、检验联合假设P80-P811联合假设:H0:B2=B3=0H:R2=0多元回归的总体显着性检验2三变量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表2F分布公式10、F与R2之间的重要关系P82-P83 1关系式2R2形式的方差分析表11、设定误差P84会导致模型中遗漏相关变量12、校正判定系数P84-P851作用衡量了解释变量能解释的离差占被解释变量总离差的比例2公式3性质①如果k>1,则≤R2,即随着模型中解释变量个数的增加,校正判定系数越来越小于非校正判定系数②虽然未校正判定系数R2总为正,但校正判定系数可能为负13、受限最小二乘法P86-P871受限模型:B2=B3=02非受限模型:包含了所有相关变量3受限最小二乘法:对受限模型用OLS估计参数4非受限最小二乘法:对非受限模型用OLS估计参数5判定对模型施加限制是否有效的F分布公式14、显着性检验1单个多元回归系数的显着性检验①提出零假设和备择假设;②选择适当的显着性水平;③在零假设为真的情况下,计算t统计量;④将t统计量的绝对值|t|同相应自由度和显着性水平下的临界值相比较;⑤如果t统计量大于临界值,则拒绝零假设;该步骤中务必要使用合适的单边或双边检验;2所有偏斜率系数的显着性检验①零假设:H0:B2=B3=...=Bk=0,即所有的偏回归系数均为0;②备择假设:至少一个偏回归系数不为0;③运用方差分析和F检验;④如果F统计量的值大于相应显着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拒绝零假设,否则接受;⑤3在1和2中可以不事先选择好显着性水平,只需得到相应统计量的p值,如果p 值足够小,我们就可以拒绝零假设;第五章回归模型的函数形式1、不同的函数形式P121模型形式斜率强性线性双对数对数—线性线性—对数倒数逆对数2、多元对数线性回归模型P104-P1073、线性趋势模型P1104、多项式回归模型P116-P1175、过原点的回归P1186、标准化变量的回归P120第六章虚拟变量回归模型1、虚拟变量P133-P134因变量受到一些定性变量的影响,这类定性变量称为虚拟变量,用D表示虚拟变量,虚拟变量的取值通常为0和12、虚拟变量陷阱P136引入的虚拟变量个数应该比研究的类别少一个,否则就会造成完全多重共线,即通常说的虚拟变量陷阱3、虚拟变量回归模型的类型包含一个定量变量、一个定性变量的回归模型1只影响截距加法模型2只影响斜率乘法模型3同时影响截距与斜率混合模型4、交互效应P142:交互作用虚拟变量5、分类变量和定性变量这类变量的取值不是一般的数据数值变量或定量变量,它们通常代表所研究的对象是否具有的某种特征;6、方差分析模型ANOVA解释变量仅包含定型变量或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7、协方差分析模型ANOCVA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有些是线性的,有些是定量的;8、差别截距虚拟变量包含此变量的模型能够分辨被解释变量的均值在不同类别之间是否相同; 9、差别斜率虚拟变量包含此变量的模型能够分辨不同类别之间被解释变量均值变化率的变化范围第七章模型选择:标准与检验1、好的模型具有的性质P164-P1651简约性:模型应尽可能简单;2可识别性:每个参数只有一个估计值;3拟合优度:用模型中所包含的解释变量尽可能地解释应变量的变化;4理论一致性:构建模型时,必须有一定的理论基础;5预测能力:选择理论预测与实践吻合的模型;2、产生设定误差的原因1研究者对所研究问题的相关理论了解不深2研究者没有关注本领域前期的研究成果3研究者在研究中缺乏相关数据4数据测量时的误差3、设定误差的类型P1651遗漏相关变量:“过低拟合”模型P165-P168实际模型:估计模型:后果:①如果遗漏变量X3与模型中的变量X2相关,则a1和a2是有偏的;也就是说,其均值或期望值与真实值不一致;②a1和a2也是不一致的,即无论样本容量有多大,偏差也不会消失;③如果X2和X3不相关,则b32为零,即a2是无偏的,同时也是一致的;④根据两变量模型得到的误差方差是真实误差方差σ2的有偏估计量;⑤此外,通常估计的a2的方差是真实估计量方差的有偏估计量;即使等于零,这一方差仍然是有偏的;⑥通常的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过程不再可靠;置信区间将会变宽,因此可能会“更频繁地”接受零假设:系数的真实值为零;2包括不相关变量:“过度拟合”模型P168-169正确模型:错误模型:后果:①过度拟合模型的估计量是无偏的也是一致的;②从过度拟合方程得到的σ2的估计量是正确的;③建立在t检验和F检验基础上的标准的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仍然是有效的;④从过度拟合模型中估计的a是无效的——其方差比真实模型中估计的b的方差大;因此,建立在a的标准误上的置信区间比建立在b的标准误上的置信区间宽,尽管前者的假设检验是有效的;总之,从过度拟合模型中得到的OLS估计量是线性无偏估计量,但不是最优先性无偏估计量;3不正确的函数形式P170-171如果选了错误的函数形式,则估计的系数可能是真实系数的有偏估计量;4度量误差①应变量中度量误差对回归结果的影响i. OLS估计量是无偏的;ii. OLS估计量的方差也是无偏的;iii. 估计量的估计方差比没有度量误差时的大,因为应变量中的误差加入到了误差项中;②解释变量的度量误差对回归结果的影响i. OLS估计量是有偏的;ii. OLS估计量也是不一致的;③解决方法:如果解释变量中存在度量误差,建议使用工具变量或替代变量;4、设定误差的诊断1诊断非相关变量P172-P1742对遗漏变量和不正确函数形式的检验P174-P175①判定系数R2和校正后的R2;②估计的t值;③与先验预期相比,估计系数的符号;3在线性和对数线性模型之间选择:MWD检验P175-P176:线性模型:Y是X的线性函数①设定如下假设;HH:对数线性模型:lnY是X或lnX的线性函数1②估计线性模型,得到Y的估计值③估计线性对数模型,得到lnY的估计值④求⑤做Y对X和的回归,如果根据t检验的系数是统计显着的,则拒绝H0⑥求⑦做lnY对X或lnX和的回归,如果的系数是统计显着的,则拒绝H14回归误差设定检验:RESETP177-P178①根据模型估计出Y值;②把的高次幂,,等纳入模型以获取残差和之间的系统关系;由于上图表明残差和估计的Y值之间可能存在曲线关系,因而考虑如下模型③令从以上模型中得到的为,从前一个方程得到的为,然后利用如下F检验判别从以上方程中增加的是否是统计显着的;④如果在所选的显着水平下计算的F值是统计显着的,则认为原始模型是错误设定的;第八章多重共线性:解释变量相关会有什么后果1、完全多重共线性P183-P185回归模型的某个解释变量可以写成其他解释变量的线性组合;设X2可以写成其他某些解释变量的线性组合,即:X 2=a3X3+a4X4…+akXk至少有一个ai≠0,i= 2,3,…k称存在完全多重共线性2、高度多重共线性P185-P187X2与其他解释变量高度共线性,即可以近似写成其他解释变量的线性组合X 2=a3X3+a4X4…+akXk+i至少有一个ai ≠0,i= 2, 3,…k, vi是随机误差项;3、产生多重共线的原因1时间序列解释变量受同一因素影响经济发展、政治事件、偶然事件、时间趋势经济变量的共同趋势2模型设立:解释变量中含有当期和滞后变量4、多重共线性的理论后果P187-P188OLS估计量仍然是最优无偏估计量1在近似共线性的情形下,OLS估计量仍然是无偏的;2近似共线性并未破坏OLS估计量的最小方差性;3即使在总体回归方程中变量X之间不是线性相关的,但在某个样本中,X变量之间可能线性相关;5、多重共线性的实际后果P188-P1891OLS估计量的方差和标准误较大;2置信区间变宽;3t值不显着;4R2值较高;5OLS估计量及其标准误对数据的微小变化非常敏感6回归系数符号有误;7难以评估各个解释变量对回归平方和ESS或者R2的贡献6、多重共线性的诊断P189-P1921观察回归结果R2较高,F很大,但t值显着的不多;多重共线性的经典特征R2较高,F检验拒绝零假设,但各变量的t检验表明,没有或少有变量系数是统计显着的;2简单相关系数法解释变量两两高度相关;变量相关系数比如超过,则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共线性;这一标准并不总是可靠,相关系数较低时,也有可能存在共线性3检查偏相关系数不一定可行4判定系数法辅助回归某个解释变量对其余的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如果判定系数很大,F检验显着,即X与其他解释变量存在多重共线i5方差膨胀因子7、多重共线性的补救P195-P1981从模型中删除引起共线性的变量①找出引起多重共线性的解释变量,将它排除出去最为简单的克服多重共线性问题的方法;②逐步回归法i. 逐步引入如果拟合优度变化显着—新引入的变量是一个独立解释变量;选择解释变量的原则:a. 调整的R2增加,每个∣t∣增加,则保留引入变量;b. 调整的R2下降,每个∣t∣变化不大,则删除引入变量;ii. 逐步剔除①排除变量时应该注意:i. 由实际经济分析确定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删除不太重要的变量;ii. 如果删除变量不当,会导致模型设定误差;2获取额外的数据或新的样本3重新考虑模型4先验信息5变量变换将原模型变换为差分模型可有效消除存在于原模型中的多重共线性一般,增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远比总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弱得多; 第九章异方差:如果误差方差不是常数会有什么后果1、异方差的定义随机误差项ui 的方差随着解释变量Xi的变化而变化,即:2、异方差的性质P205-P208OLS估计仍是线性无偏,但不具最小方差1线性性2无偏性3方差式1不具有最小方差,式2具有最小方差3、异方差性的后果P209-P210经典模型假定下,OLS估计量是最优线性无偏估计量BLUE;去掉同方差假定:1OLS估计量仍是线性的;2OLS估计量仍是无偏的;3OLS估计量不再具有最小方差性,即不再是最优有效估计量;4OLS估计量的方差通常是有偏的;5偏差的产生是由于,即不再是真实σ2的无偏估计量;6建立在t分布和F分布之上的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是不可靠的,如果沿用传统的检验方法,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4、异方差的检验1图形检验P211-P212e2对一个或多个解释变量或Y的拟合值作图; 2帕克检验Park TestP212-P214假定误差方差与解释变量相关形式:步骤:①做OLS估计求平方,取对数②对ei③做辅助回归④检验零假设:B=023格莱泽检验Glejser TestP214假定误差方差与解释变量相关形式:步骤:①做OLS估计②对e求绝对值i③做辅助回归方程=0④检验零假设:B24怀特检验White TestP215-P216和交叉乘积呈线性关系假定误差方差与X、X2步骤:①OLS估计得残差②做辅助回归③检验统计量5、异方差的修正1加权最小二乘法WLSWeighted Least SquaresP217-P222①方差已知原模型:加权后的模型:误差项的方差为:1加权的权数:②方差未知成比例:i. 误差方差与Xi模型变换:ii. 误差方差与Xi2成比例:模型变换:2怀特异方差校正的标准误P222-P223①如果存在异方差,则对于通过OLS得到的估计量不能进行t检验和F检验;②怀特估计方法③大样本情形下回归标准差和回归系数的一致估计量,可以进行t检验和F检验;第十章自相关:如果误差项相关会有什么结果1、自相关的定义P233按时间或空间顺序排列的观察值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2、自相关的性质P233-P2341若古典线性回归模型中误差项ui不存在自相关Covui,uj=Eui,uj=0,i≠j2若误差项之间存在着依赖关系—ui存在自相关Covui,uj=Eui,uj≠0,i≠j3、产生自相关的原因P235-P2361惯性2设定偏误①模型中遗漏了重要变量;②模型选择了错误的函数形式;i. 从不正确的模型中得到的残差会呈现自相关;ii. 检验是否由于模型设定错误而导致残差自相关的方法:3蛛网现象4数据的加工①在用到季度数据的时间序列回归中,这些数据通常来自于每月数据;这种数据加工方式减弱了每月数据的波动而引进数据的匀滑性;②用季度数据描绘的图形要比用月度数据看来匀滑得多;这种匀滑性本身可能使扰动项中出现自相关;③内插法或外推法:用这些方法加工得到的数据都会给数据带来原始数据没有的系统性,这种系统性可能会造成误差自相关;4、自相关的后果P236-P2371OLS估计得到的仍为线性、无偏估计;2OLS估计不再具有有效性;3OLS估计量的方差有偏:低估了估计量的标准差;4通常所用的t检验和F检验是不可靠的;5计算得到的误差方差是真实σ2的无偏估计量,并且很有可能低估了真实的σ2;6通常计算的R2不能测度真实的R27通常计算的预测方差和标准误也是无效的5、自相关的诊断1图形法—时序图P237-P239①误差u并不频繁地改变符号,而是几个正之后跟着几个负,几个负之后跟着t几个正,则呈正自相关;②扰动项的估计值呈循环型,而是相继若干个正的以后跟着几个负的,表明存在正自相关;③扰动项的估计值呈锯齿型一个正接一个负,随时间逐次改变符号,表明存在负自相关;2检验P239-P242①定义值d值近似1 =-1完全负相关d=42 =0无自相关d=23 =1完全正相关d=0②DW检验的判断准则6、自相关的修正ρ的估计主要方法1ρ=1:一阶差分方法P244假定误差项之间完全正相关 Y t = α+βX t +u tu t = u t-1+tY t - Y t-1= βX t -X t-1+t2从DW 统计量中估计ρP244-P245 3从OLS 残差e t 中估计Cochrane-OrcuttP245-P246①e t = e t-1+t②利用OLS 残差,得的估计量 ③迭代,得的收敛值。
基础计量经济学
基础计量经济学什么是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理论之间的关系。
它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来解决经济问题,通过对经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揭示经济现象的规律和原因。
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消费行为、投资决策等方面。
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和进行实证分析,计量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机制,并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是计量经济学的基础,它是对经济现象和经济理论的简化和抽象。
经济模型通常包括决策者的行为假设、市场机制和均衡条件等要素。
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我们可以对经济现象进行定量分析,预测和评估不同政策的效果。
2. 数据收集和整理在计量经济学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我们需要收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常用的数据来源包括统计局、调查问卷、实验室实验等。
3. 变量的测量和定义在计量经济学中,我们需要对研究对象的变量进行测量和定义。
变量的测量可以通过直接观察、问卷调查、实验等方式进行。
变量的定义需要准确明确,以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4. 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是计量经济学的核心工具之一。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可以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对经济现象进行定量描述。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
5.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计量经济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通过假设检验,我们可以判断经济模型是否能够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假设检验的过程包括提出假设、选择适当的统计检验方法、计算检验统计量和判断是否拒绝原假设等。
计量经济学的应用计量经济学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政策评估计量经济学可以帮助评估不同政策的效果。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回归分析来评估某项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或者评估某项教育政策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这些评估结果可以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计量经济学
第二讲
●
第一章 绪论 第3节 计量经济模型及其应用 第4节 统计和计量经济分析软件
●
第二章 计量经济分析的统计学基楚 第1节 概率和概率分布
一、计量经济模型的分类
● 单方程模型和连立方程模型:单方程模型描述一个因变量和若干自变量间 的结构关系;连立方程模型则是由多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描述整个经济 系统或子系统。 例:① 消費函数就是一个单方程模型。
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
三、 计量经济分析的步骤(1)
● 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计量经济分析的步骤 例: 一空调生产商請计量经济学家为他研究价格上涨対空调需求的影响。下 面対该问题进行计量经济分析。 步骤1 陈述理论 根据需求定律:一商品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比。 步骤2 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1)根据需求定律建立需求函数的数学模型。需求定律只是说一商品 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比,但没有说明具体的关系(图1-2,图1-3)。
三、 计量经济分析的步骤(6)
●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主要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定义、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和方法,重点把握计量经济分析的步骤:
1.陈述理论或假说 需求定律 2.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Q=α+βP+u 3.収集数据 表1-1 4.估计参数 5.假设检验 Q*=76.05-3.88P 是否β<0
〇 1979年,成立了“中国数量经济研究会”和“数量经学研究所”, 出版了《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〇 1982年,召开了第一届数量经济研究学会 〇 1992年,开始毎年対中国宏观经济进行分析和预测,11月出版 《中国经济蓝皮书》 〇 1998年,经教育部审定,计量经济学确定为经济类各専业八门核 心课程之一
--1935年,J.Tinbergen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宏观经济模型,开創了微观转向宏观模 型的新阶段 --1936,Keynes《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计量经济学提供了理论根据 --1950年代,H.Theil发表了二阶段最小二乗法、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计量经济 学提供了重要手段 〇 发展应用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
计量经济学
1、什么是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
2、为什么说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数学和经济统计学的结合?试述三者之关系。
(同一)3、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
①理论模型的建立;②收集数据,参数估计;③模型检验;④模型应用;4、并说明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面数据有和异同?时间序列:同一个统计指标,在同一时间点上,不同的对象所得的数据;横截面积:同一指标,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点上所得的数据5、试解释单方程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的概念,并举例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6、常用的样本数据有哪些?(同第四题)1、最基础的: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2、运用最小二乘法,3、最基本假定:简单线性回归;对随机扰动项的假定:①零均值;②同方差;③无自相关4、统计检验:一是先检验样本回归函数与样本点的“拟合优度”,第二是检验样本回归函数与总体回归函数的“接近”程度5、后者又包括两个层次:第一,检验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是否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影响关系,通过变量的t检验完成;第二,检验回归函数与总体回归函数的“接近”程度,通过参数估计值的“区间检验”完成。
6、总体回归函数是对总体变量间关系的定量表述7、样本估计量优劣的最主要的衡量准则:无偏性、有效性与一致性8、Goss-markov定理表明OLS估计量是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
9、运用样本回归函数进行预测,包括被解释变量条件均值与个值的预测,以及预测置信区间的计算及其变化特征。
10、总体回归函数:将总体被解释变量Y的条件均值表现为解释变量X 的某种函数11、样本回归函数(SRF):将被解释变量Y 的样本条件均值表示为解释变量X 的某种函数。
总体回归函数与样本回归函数的区别与联系12、随机扰动项:被解释变量实际值与条件均值的偏差,代表排除在模型以外的所有因素对Y的影响。
13、引入随机扰动项的原因:未知影响因素的代表●无法取得数据的已知影响因素的代表●众多细小影响因素的综合代表●模型的设定误差●变量的观测误差●变量内在随机性14、为什么要作基本假定:模型中有随机扰动,估计的参数是随机变量,只有对随机扰动的分布作出假定,才能确定所估计参数的分布性质,也才可能进行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只有具备一定的假定条件,所作出的估计才具有较好的统计性质15、拟合优度:样本回归线对样本观测数据拟合的优劣程度,16、可决系数:在总变差分解基础上确定的,模型解释了的变差在总变差中的比重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基本假定:①零均值;②同方差;③无自相关;④不存在相关性2、在检验部分,一方面引入了修正的可决系数,另一方面引入了对多个解释变量是否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线性影响关系的联合性F检验,并讨论了F检验与拟合优度检验的内在联系。
计量经济学
经济计量学一词是由挪威经济学家塑里希于1926年提出来的。
经济计量学起源于对经济问题的定量研究。
根据弗里希的观点,经济计量学可定义为经济理论、缠计学和数学三者的统一。
经济计量学的任务是以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之间的统一为充分条件,去实际理解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数量关系。
用数学模型定量描述经济变量关系是经济计量学的基本任务经济计量分析工作:是指依据经济理论分析,运用计量经济模型,研览现实经济系统的结构、水平、提供经济预测情报和评价经济政策等的经济研兜和分析工作经济理论准则:指由经济理论决定的判别标准。
即用经济学的原则、定理和规律等准则来判别模型估计结果的合理性程度统计准则:由统计学理论决定的判别标准。
依统计准则评价模型。
目的在于确定模型参数估计值的统计可靠性。
包括参数估计结果的显著性检验和变量与被变量相关程度的度量。
如t检验、F检验以及标准误和测定系数的计算等。
经济计量准则:是由经济计量学理论决定的判剐标准。
其目的是研究特定条件下所采用的参数估计是否令人满意.经济计量准则是统计检验基础上的再检验经济计量准则(二级检验):统计检验基础上的再检验,亦称二级检验。
区间预测:根据给定的解释变量值,预测相应的被解释变量Y取值的一个可能范围,即提供Y的一个置信区间回归分析:是指研究一个变量(被变量)对于一个或多个其它变量(变量)的依存关系,其目的在于根据变量的数值来估计或预测被变量的总体均值。
判定系数:是建立在回归分析的理论基础上的,研究的是一个普通变量对另一个髓机变量的定量解释程度。
外生变量:是指非随机变量,它的取值是在模型之外决定的,是求解模型时的已知数。
拟合优度:是指样本回归直线与样本观测值之间的拟合程度,通常用判定系数r2表示。
时间序列数据:是指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在同一数据列中的各个数据必须是同口径的,要求具有可比性。
横截面数据: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统计单位的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苑平稳时间序列:是指均值和方盖固定不变,自协方差只与所考察的两期间隔长度有关,而与时间的变化无关的时间序列非平稳时间序列:平稳时间序列的均值和方差是固定不变的,自协方差只与所考察的两期问隔长度有关,而与时间t的变化无关。
计量经济学的概念
1、计量经济学的概念。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科学领域内的一门应用科学,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实际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
2、数理经济模型与计量经济模型的区别。
数理: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用确定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计量: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3、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一般形式。
n i U X X X f Y i K Ki i i i ,,2,1,),,,,,,(2121 =+=βββ4、计量经济学的数据类型。
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先后排列的统计数据。
截面数据:一个或多个变量在某一时点上的数据集合。
合并数据(平行数据):既包含时间序列数据又有截面数据。
5、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
1)理论模型的设计:①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
②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
③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理论期望值。
2)样本数据的收集:①时间序列数据易引起模型随机误差项产生序列相关。
②截面数据易引起模型随机误差项产生异方差。
③样本数据的质量: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一致性。
3)模型参数的估计。
4)模型的检验:①经济意义检验。
②统计检验:拟合优度检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③计量经济学检验:序列相关、异方差法(随机误差项)、多重共线性(解释变量)④模型预测检验。
6、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1)结构分析;2)经济预测;3)政策评价;4)检验与发展经济理论。
7、如何正确选择解释变量。
作为“变量”的原因:1)据经济理论和经济行为分析;2)考虑数据的可得性;3)考虑入选变量之间的关系。
8、回归分析的目的。
1)根据自变量的取值,估计应变量的均值;2)检验建立在经济理论基础上的假设;3)根据样本外自变量的取值,预测应变量的均值。
9、总体回归函数(PRF)和样本回归函数(SRF)各变量系数名称及函数方程。
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第一章1、什么是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
2、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步骤选择变量和数学关系式——模型设定确定变量间的数量关系——估计参数检验所得结论的可靠性——模型检验作经济分析和经济预测——模型应用3、为什么要对参数进行估计一般来说参数是未知的,又是不可直接观测的。
由于随机项的存在,参数也不能通过变量值去精确计算。
只能通过变量样本观测值选择适当方法去估计。
4、模型检验的内容经济意义的检验—所估计的模型与经济理论是否相符统计推断的检验—检验参数估计值是否抽样的偶然结果,包括拟合优度检验,总体显著性检验,变量显著性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是否符合计量经济方法的基本假定,包括异方差性检验,序列相关性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模型预测检验—将模型预测的结果与经济运行的实际对比,包括稳定性检验,预测性能检验5、模型应用有哪些方面经济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6、数据类型有时间数列数据(同一空间、不同时间)截面数据(同一时间、不同空间)混合数据(面板数据 Panel Data)虚拟变量数据第二章1、注意几个概念和公式Y的条件分布:当解释变量X取某固定值时(条件),Y的值不确定,Y的不同取值形成一定的分布,即Y的条件分布。
Y的条件期望: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对Y所形成的分布确定其期望或均值,称为Y的条件期望或条件均值E(Y|Xi)公式:2、回归线:对于每一个X的取值,都有Y的条件期望E(Y|Xi)与之对应,代表这些Y的条件期望的点的轨迹所形成的直线或曲线,称为回归线。
3、回归函数:应变量Y的条件期望E(Y|Xi)随解释变量X的的变化而有规律的变化,如果把Y的条件期望E(Y|Xi)表现为X的某种函数,这个函数称为回归函数。
4、总体回归函数的概念:假如已知所研究的经济现象的总体应变量Y和解释变量X的每个观测值, 可以计算出总体应变量Y的条件均值E(Y|Xi),并将其表现为解释变量X的某种函数,这个函数称为总体回归函数(PRF)。
计量经济学
1.826
b t 15.653 s e b
t0.025 (3) 3.182
接受" =0"的假设,拒绝" =0"的假设.
当样本容量n=30左右, t ≥ 2时 则至少以0.05的显著水平拒绝零假设。
一、基本思想
二、预测的点估计
三、平均值的区间估计
四、个别值的区间估计
2 2 X Y nXY X nX t tt
定义: S XX X t X X t2 nX 2
2
S XY X t X Yt Y X tYt nXY 则 式变为: S XX S XY S XY S XX
部分占的比重越大,模型拟合优度越好。反乊可决系数 越小,说明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差。 可决系数的特点: 2 ●可决系数取值范围: 0 R 1 ●随抽样波动,样本可决系数 是随抽样而变 动的随机变量 ●可决系数是非负的统计量
39
3、可决系数与相关系数的关系
R2 ˆ x) ˆ y ( y y ˆ x ( x y ) x ( x ) y y
t t 2 t XX
a vtYt wt ,vt 均为确定性变量。
t
Xt X 令:wt ,wt 满足: wt 0 S XX
w X
t
t
1
1 1 a Y bX Y wtYt X Xwt Yt , 令vt wt X n n
Y X
Y:某国家(地区)消费 X:收入
2、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史 1926年,挪威经济学家、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弗里希(R.Frish)仿照生物计量学(biometrics)提出 来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这个词。
计量经济学(共11张PPT)
分析与模型应 用阶段
是否可用于决策? 应用
修改整理模型
结构分析
预测未来
模拟
检验发展理论
第五节 经济计量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
数理经济学是运用数学研究有关经济理论
数理统计学是运用数学研究统计问题 经济统计学是对经济现象的统计研究
经济计量学是经济学、统计学、数学三者结合在一起的交叉学科。
经济学
数理经济学
经济统计学
四、我国经济计量学的发展
70-80年代
80-90年代 1998年
开始介绍《经济计量学》的学科内 容和国外发展情况
1995年《经济计量学》的教学大纲 正式发表;全国许多高校相继开设 《经济计量学》课程。
将《经济计量学》列入经济类各专 业八门公共核心课程之一
五、经济计量学的内容体系
按照研究的方 法不同
《Econometrics》。
从30年代到今天,尤其是二次大战以后,计量经济学在西方各 国的影响迅速扩大。曾说:“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 济学的时代”。1969年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弗里希和丁伯根。 自1996年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至1989年27为获奖者中有15位是计量 经济学家,其中10位是世界计量经济学会的会长。
(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
二、参数估计
三、模型检验(拟合优度、t 检验、F 检验) 四、模型应用(预测、结构分析、 模拟)
第三节 经济计量学的特点
1.它是研究经济现象的,它不但给出质的解释,而且给出确切的量的 描述,从而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精密的科学。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简单的数量对比-模型分析)
2.能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通过描述客观经济现象中极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对 影响某一经济现象的众多因素(哪些是主要、次要因素)给出一目了然的 回答。
计量经济学概论
二、计量经济学模型
模型是对现实的描述和模拟;计量经济模型是由随机 性的数学方程或方程组构成的,通过它们可以揭示现 实经济生活中的数量关系。 计量经济模型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计量经济学 方法及其应用,都是围绕建立、估计、检验和运用计 量经济模型这一核心进行的。 如果离开了模型建立的经济背景、方法本身的经济学 解释、方法应用的经济对象,计量经济学模型将是一 堆无用的数学符号。
英文“Econometrics”一词最早是由挪威经济学家R.Frich提
出来的,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的三 者结合。
经济学
数理经 济学
计量经 济学
数学
数理统 计学
经济统 计学
统计学
电脑这一必不可少的手段与工具
自1969年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首届获得者就是 计量经济学的创始人弗里希和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 表彰他们开辟了用计量经济方法研究经济问题这一领 域,之后,直接因为对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而 获奖者达十余人,因为在研究中应用计量经济方法而 获奖者占获奖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0 1 , 0 1 1
A 0 效率系数
Q 0 K Q 0 L
2Q K 2Biblioteka 02Q L20
四、建立统计或计量经济模型
根据散点图像,可以建立CLFPR与CUNR的简单数学模型 : CLFPR=B1 + B2* CUNR
考虑到所有其他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并假定其包含 在随机变量u中,于是可以得到以下计量模型:
随机扰动项
理论经济学和数理经济学一般假定经济变量之间存在
确定性的规律,从而建立确定性的模型。
计量经济模型与一般经济理论模型的主要区别就在于
模型中添加随机扰动项或误差项,建立的是所谓的概 率性模型。
计量经济学
1-1什么是计量经济学?它与经济学,统计学,数学的关系是怎样的?计量经济学是在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实际观测的统计数据,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借助计算机技术从事经济关系和经济数量规律的研究,并以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模型为核心的一门经济学科。
简单地说,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三科结合而成的交叉型学科。
计量经济模型建立的过程,是综合应用经济理论、统计和数学方法的过程,经济学为其提供理论基础,数学为其提供研究方法。
理论模型的设定和样本数据的收集是直接以经济理论为依据,建立在对研究对象的透彻认识的基础上的,而参数模型的估计和有效性的检验则是统计学和数学方法在经济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没有理论模型和样本数据,统计学和数学方法将无法发挥作用的对象和原料,反过来如果没有统计学和数学提供的方法,原料将无法成为产品。
因此计量经济学广泛涉及了经济学、统计学、数学这三科的理论、原则、方法。
缺一不可。
1-4、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有哪些?计量经济学模型主要有哪些应用领域?(1)、设定理论模型,包括选择模型所包含的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和拟定模型中待估参数的数值范围;收集样本数据,要考虑样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致性;估计模型参数;检验模型,包括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和模型预测检验。
(1)、结构分析,即研究一个或者几个经济变量发生变化及结构参数的变动对其他变量以至整个经济系统产生何种影响。
其原理是:弹性分析、乘数分析和比较静力分析;经济预测,即进行中短期经济的因果预测。
其原理是:模拟历史,从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中找出变化规律;政策评价,即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定量分析政策变量变化对经济系统运行的影响,是对不同政策执行情况的“模拟仿真”;检验与发展经济理论,即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和实际统计资料实证分析某个理论假说正确与否。
其原理是:如果按照某种经济理论建立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实际观察数据,则意味着该理论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否则,则表明该理论不能解释客观事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经济学
班级: 金融1班 学号: 6013205281 姓名: 谢 明 亮
练习1
1992年亚洲各国人均寿命(Y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 (X1)、成人识字率(X2)、一岁儿童疫苗接种率(X3)的数据(见教材Pg56-57,练习题2.1数据)
(1) 通过散点图和相关系数,分别分析各国人均寿命与人均GDP 、成人识字率、一岁儿童疫苗接种率的数量关系。
(2) 对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分别进行模型的参数估计和检验,并用规范的形式写出估计检验结果。
从散点图可以看出,各国人均寿命随着人均GDP 的增加而增加,近似于线性关系. 用规范的形式将参数估计和检验的结果写为
t Y = 56.64794+0.1283601X
(1.960820) (0.027242) t = (28.88992) (4.711834)
2R =0.526082 F=22.20138 n=22
模型检验:
1.意义检验
所估计参数1β=56.6479,2β=0.128360,说明人均GDP 每增加100美元,亚洲各国人均寿命增加0.128360
年。
这与预期的实际意义相符。
2.拟合优度和统计检验
拟合优度的度量:可决系数2
R =0.526082,说明对样本数据的拟合度一般,即解释变量“人均GDP ”只能对解释变量“亚
洲各国人均寿命”的一半多差异做出解释。
对回归系数t 检验:针对0H :1β=0和H0:2β=0,估计的回归系数1β的标准误差和t 值分别为:SE (1β)=1.960820,
t (1β)=28.88992;估计的回归系数2β的标准误差和t 值分别为:SE (2β)=0.027242,t (2β)=4.711834。
取α=0.05,查分布表得自由度为22-2=20的临界值025.0t (20)=2.086。
因为t (1β)=28.88992>025.0t (20)=2.086,所以拒绝原假设0H :1β=0;同理可知,拒绝0H :2β=0。
对斜率系数的显着性检验表明,:人均GDP 对亚洲各国人均寿命确实有显着影响。
从散点图可以看出,各国人均寿命随着成人识字率的增加而增加,近似于线性关系.
用规范的形式将参数估计和检验的结果写为
t Y =38.79424 + 0.3319712X
(3.532079) (0.00000) T =(10.98340) (7.115308)
2R =0.716825 F=50.62761 n=22
模型检测:
1.意义检测
所估计参数1β=38.79424,2β=0.331971,说明成人识字率每增加1%,亚洲各国人均寿命增加0.331971年。
这与实际意义相符。
2.拟合优度和统计检验
拟合优度的度量:可决系数2
R =0.716825,说明对样本数据的拟合比较好,即解释变量“成人识字率”能对解释变量“亚洲各国人均寿命”的大多差异做出解释。
对回归系数t 检验:针对0H :1β=0和2β=0,估计的回归系数1β的标准误差和t 值分别为:SE (1β)=3.532079,t (1β)=10.98340;估计的回归系数2β的标准误差和t 值分别为:SE (2β)=0.00000,t (2β)=7.115308。
取α=0.05,查分布表得自由度为22-2=20的临界值025.0t (20)=2.086。
因为t (1β)=10.98340>025.0t (20)=2.086,所以拒绝原假设0H :
1β=0;同理可知,拒绝0H :2β=0。
对斜率系数的显着性检验表明,说明成人识字率确实对亚洲各国人均寿命有显着影
响。
从散点图可以看出,各国人均寿命随着一岁儿童疫苗接种率的增加而增加,近似于线性关系.
模型检验:
1.意义检验
所估计参数1β=31.79956,2β=0.387276,说明一岁儿童接种率每增加1%,亚洲各国人均寿命增加0.387276年。
这与实际意义相符。
2.拟合优度和统计检验
拟合优度的度量:可决系数2
R =0.845234,说明对样本数据的拟合比较好,即解释变量“一岁儿童接种率”只能对解释变量“亚洲各国人均寿命”的大多差异做出解释。
对回归系数t 检验:针对0H :1β=0和2β=0,估计的回归系数1β的标准误差和t 值分别为:SE (1β)=6.536434,t (1β)=4.864971;估计的回归系数2β的标准误差和t 值分别为:SE (2β)=0.080260,t (2β)=4.825285。
取α=0.05,查分布表得自由度为22-2=20的临界值025.0t (20)=2.086。
因为t (1β)=4.864971>025.0t (20)=2.086,所以拒绝原假设0H :1β=0;同理可知,拒绝0H :2β=0。
对斜率系数的显着性检验表明,说明一岁儿童接种率确实对亚洲各国人均寿命有显着影响。
练习2
为了研究浙江省财政预算收入与全省生产总值的关系,由浙江省统计年鉴得到以下数据(见教材Pg57-58,练习题2.2数据)
(1) 建立浙江省财政预算收入与全省生产总值的计量经济模型,估计模型的参数,检验模型的显着性,用规范的形式写出估计检验结果,并解释所估计参数的经济意义。
(2) 如果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为3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浙江省2011年的财政预算收入做出点预测,并给出预测值与标准误差的图形。
(3) 建立浙江省财政预算收入对数与全省生产总值对数的计量经济模型, 估计模型的参数,检验模型的显着性,并解释所估计参数的经济意义。
用规范的形式将参数估计和检验的结果写为
t Y =-154.3063+0.176124X
(39.08196) (0.004072) t=(-3.948274) (43.25639) 2
R = 0.983702 F=1871.115 n=33
(1)经济意义检验
所估计参数1β=154.3063,2β=0.176124,说明全省总收入每增加1亿元,财政预算总收入增加0.176124年。
这与实际
经济意义相符。
(2)点预测
f Y =-154.3063+0.176124x32000=5481.659
(3)
Dependent Variable: LOG(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9/16/15 Time: 10:58 Sample (adjusted): 1 33
Included observations: 33 after adjustments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918289 0.268213 -7.152121 0.0000 LOG(X)
0.980275
0.034296
28.58268
0.0000 R-squared
0.963442 ????Mean dependent var 5.573120 Adjusted R-squared 0.962263 ????S.D. dependent var 1.684189 S.E. of regression 0.327172 ????Akaike info criterion 0.662028 Sum squared resid 3.318281 ????Schwarz criterion 0.752726 Log likelihood -8.923468 ????Hannan-Quinn criter. 0.692545 F-statistic 816.9699 ????Durbin-Watson stat 0.096208
Prob(F-statistic) 0.000000
t Y =-1.918289+0.980275X
(0.268213) (0.034296) t=(-7.152121) (28.58268)
2R =0.963442 F=816.9699 n=33
(1)经济意义检测
所估计参数1β=-1.918289,2β=0.980275,说明财政预算总收入每增加1亿元,全省总收入增加0.980275年。
这与实际经济意义相符。
(2)显着性检验
拟合优度的度量:可决系数2
R =0.963442,说明对样本数据的拟合比较好,即解释变量“财政预算总收入”只能对解释变量“全省总收入”的大多差异做出解释。
练习3
假设某地区住宅建筑面积与建造单位成本的有关资料如表2.9所示(见教材Pg58-59数据,练
习题2.4)
(1) 建立建筑面积与建造单位成本的回归方程。
(2) 解释回归系数的经济意义。
(3) 估计当建筑面积为4.5万平方米时,对建造平均单位成本做点预测,并给出预测值与标准误差的图形。
(1)
t Y =1845.475+-64.18400X
(19.26446) (4.809828) T=(-3.948274) (-13.34434)
2R =0.946829F=178.0715 n=12
(2)
所估计参数1β=1845.475,2β=-64.18400,说明建筑面积每增加1万平方米,建造单位成本减少64.18400元/平方米。
这与实际经济意义相符。
(3)
将X=4.5代入经过估计和检验的回归模型,得
t Y =1845.475+-64.18400x4.5=1556.64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