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中度抑郁的学生的心理与营养干预的个案报告
抑郁症学生地心理辅导案例
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一、基本情况:
姓名:小凡性别:男年龄:14
性格特征:为孤僻、沉默,对什么都缺乏兴趣,随意性很强。
二、主要问题
1、学习成绩很差,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纯属应付。
学习表现得很盲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从不主动举手发言。
2、班级或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他从不主动参加,有时还有抵触、急躁的情绪。
3、没有朋友和要好的同学,通常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常常会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发呆
4、经常会用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容易走极端。
对有些问题会越想越严重,甚至深陷其中,具有较严重的偏执性。
5、喜欢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翻着别人的物品。
班级同学把他当小偷,总是躲的远远的,不愿和他交往。
三、心理辅导策略
整个过程分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从缓解小凡情绪入手,引导其摆正目前自己的位置,从而解决其自我责备、自我贬低的古怪性格。
第二阶段从帮助他明确其错误认识态度及长期如此的后果着手,促使他积极配合老师和周围人对他的帮助,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配合的转变。
第三阶段则指导他逐步去体验生活,改变自我,参加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当中去。
第四阶段则在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做好跟踪辅导,直至他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顺地踏上社会。
一例抑郁症学生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抑郁症学生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作者:张露艾陈来源:《科技风》2017年第15期摘要:大一学生入学一个学期,因为人际关系不良前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
心理测量结果:SCL90——“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因子得分超过常模,SDS量表得分为80分——重度抑郁。
转介专科医院,药物治疗,辅助心理咨询。
8次心理辅导后,效果反复。
建议该生休学,住院治疗。
一个学期后随访调查,该生已自行退学。
关键词:人际关系;抑郁;心理辅导一、求助者基本情况×××,女,大一,18岁,湖南长沙人。
因失眠、人际关系不良前来主动咨询。
二、主诉从小乐观开朗,家庭条件优越,独生女。
小学时学习成绩优异,是尖子生。
初中成绩一般,高中成绩较差,高考失利,读了专科。
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无头颅外伤史,无昏迷抽搐史。
该生足月平产,第一胎。
母孕时体健,奶粉喂养。
生长发育正常。
家族中无精神病患者。
该生父母在其读初中时离异,并且各自重组家庭。
该生跟随母亲生活。
现有一同母异父的弟弟,6岁。
三、咨询师观察该生是我所带班级学生,上课玩手机,成绩较差。
发育营养良好,穿着尚整洁,神清语利,主动接触,倾诉欲望强烈。
回答略显繁琐,在问及其家庭,尤其是其弟弟和“新爸爸”时,情绪激动。
谈及其母亲和父亲时,不由自主地落泪,语速缓慢,表情沉重,觉得是自己拖累了他们。
四、心理咨询过程摘要第1次:收集资料,心理测评。
心理咨询师(以下简称心):你好,有什么需要帮助你的吗?学生:我心情不好,烦躁。
想发泄。
心:你能具体讲讲吗?是怎样的心情不好呢?学生:就是我也说不太清楚,有时候觉得浑身是劲,生活到处都是希望,有时候很不开心,觉得活着没意思,拖累其他人。
老师,我好累……(低头叹息)心:“活着没意思”?学生:是啊。
哎,如果不是为了我妈妈,我都不想读书了,我根本学不会,这个学期又要挂科了。
好累啊,想睡又睡不着,睡着了又容易醒。
老师,你能理解吗?还要看宿舍同学的脸色。
一例抑郁症学生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抑郁症学生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张露艾陈邵阳学院湖南邵阳422000摘要:大一学生入学一个学期,因为人际关系不良前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
心理测量结果:S C L -90—“人际关系敏 感”、“抑郁”、“偏执”因子得分超过常模,S D S 量表得分为80分——重度抑郁。
转介专科医院,药物治疗,辅助心理咨询。
8次心 理辅导后,效果反复。
建议该生休学,住院治疗。
一个学期后随访调查,该生已自行退学。
关键词:人际关系;抑郁;心理辅导理论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技风2〇17年8月上D 01:10.19392/j . cnki . 1671-7341.201715224_、求助者基本情况X X X,女,大一"18岁,湖南长沙人。
因失眠、人际关系不 良前来主动咨询。
—、主诉从小乐观开朗,家庭条件优越,独生女。
小学时学习成绩 优异,是尖子生。
初中成绩一般,高中成绩较差,高考失利,读 了专科。
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无头颅外伤史,无昏迷抽搐史。
该生足月平产,第一胎。
母孕时体健,奶粉喂养。
生长发 育正常。
家族中无精神病患者。
该生父母在其读初中时离异,并且各自重组家庭。
该生跟 随母亲生活。
现有一同母异父的弟弟,6岁。
三、 咨询师观察该生是我所带班级学生,上课玩手机,成绩较差。
发育营 养良好,穿着尚整洁,神清语利,主动接触,倾诉欲望强烈。
回 答略显繁琐,在问及其家庭,尤其是其弟弟和“新爸爸”时,情绪 激动。
谈及其母亲和父亲时,不由自主地落泪,语速缓慢,表情 沉重,觉得是自己拖累了他们。
四、 心理咨询过程摘要第1次:收集资料,心理测评。
心理咨询师(以下简称心):你好,有什么需要帮助你的吗?学生:我心情不好,烦躁。
想发泄。
心:你能具体讲讲吗?是怎样的心情不好呢?学生:就是我也说不太清楚,有时候觉得浑身是劲,生活到 处都是希望,有时候很不开心,觉得活着没意思,拖累其他人。
高中学生心理问题干预个案实例
高中学生心理问题干预个案实例
以下是一个高中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个案实例:
小明是一位高中生,近期出现了焦虑和抑郁的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在班主任的推荐下,小明来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
经过初步评估,心理咨询师发现小明的问题可能与学习压力、家庭关系和社交困难有关。
于是,咨询师决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来帮助小明。
在第一次咨询中,咨询师通过与小明的自由交谈,了解了他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以及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咨询师向小明介绍了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并帮助他认识到了自己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在随后的咨询中,咨询师通过与小明一起探讨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帮助他识别和纠正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例如,咨询师帮助小明认识到他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导致他经常感到挫败和无助;咨询师还帮助小明学习放松技巧,以缓解他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经过几个星期的咨询,小明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他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得到了缓解,睡眠质量得到了提高,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了。
在学习方面,小明的成绩也有所提高。
以上只是一个高中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个案实例。
实际上,学生的心理问题可能多种多样,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同时,学校和家庭也需要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一例抑郁症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219一、引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4大疾患,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有关统计显示[2]: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5%,目前已经有超过2600万人患有抑郁症,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倍。
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远远高于正常人,我国抑郁症患者每年大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者有200万至250万人,在自杀人群中因为抑郁症没有得到及时、系统治疗最后导致死亡的占40%。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等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虽然在大学生中比率小,但不论给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严重的负担。
北京回龙观医院于1996-2000年进行的一项全国范围的调查显示[3]:50%的15~24岁青年在自杀时有精神障碍,主要为重性抑郁障碍,其次为精神分裂症。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自杀与抑郁的严重程度有关[4~8]。
因此,处于抑郁症这种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应是高校辅导员、学校心理咨询师等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高度关注与干预的对象。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1]包括情绪低落、兴趣缺失和快感缺失,可伴有躯体症状、自杀观念和行为等,发作应至少持续2周,并且不同程度地损害社会功能,或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本文通过对一名抑郁症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及干预过程的分析,来探究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有效步骤和方法。
二、案例概述2013年3月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收到某二级学院大三年级某班级心理委员的《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表里描述班里有位女生从开学来情绪和行为有些反常,主要表现在情绪比以前低落,有时在班里会默默哭泣,她以前从未旷过课,开学初频繁出现翘课的现象。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心理老师看到该信息后高度重视,随即以帮助老师做调研的名义约请到了该生。
1、基本情况来访者,女,22岁,大三学生,陕西某小镇出生,顺产。
重组家庭,父母在自己出生前就已离婚,现有一姐(没有血缘关系)和一弟(同母异父)。
一例有抑郁倾向中职生的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报告
一例有抑郁倾向中职生的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报告发表时间:2011-6-21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5期供稿作者:宋正国[导读] 根据辅导员临床观察、周围人反映以及学业成就水平,该来访者智力正常。
宋正国(甘肃省临泽县职教中心甘肃张掖734200)摘要:心理健康问题始终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难点,本文通过一例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来诠释了心理辅导的过程和做一名合格心理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珍断心理咨询一、来访者一般资料王X,女,17岁,中二计算机班学生,性格内向,独生子女。
身高1.65米,体重60公斤,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近一年来情绪低落、失眠,对什么都没兴趣,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症状常以半个月左右为一周期。
暑假结束后学校开学,自感问题加重,痛苦不堪,主动前来咨询。
二、来访者主诉“我最近感觉很失落、压抑、空虚,总之很郁闷。
我的情绪一直起伏不定,凡事不感兴趣,上课老是分神,经常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今天就有好几分钟,想小说里面的情节,自己迷失在文字的舞台里。
晚上睡眠质量很差,睡不着,头痛,白天又很疲劳,食欲也很差。
我曾经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神经衰弱,以前我还住学校集体宿舍,后来就由我爷爷奶奶陪着住在学校外面。
其实我郁闷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家庭关系不太好:我跟我爸不是很经常沟通,他很专制,和我没有共同语言,有时候想主动与他交流,但是每次一到那个时候就说不出口,每次效果都不太理想,所以后来就不大和他交流了。
我妈就更不用说了,我跟她都不说话,我尽量不和她见面,吃饭也回自己房间,还锁上门的。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快10个月了,因为她太多管闲事了,中一刚开始的时候,她偷看我日记,还把它复印下来,要拿去给心理医生看,幸好被我发现了。
不过这个日记的内容,一般人看了也会感觉我心理不太健康,就是很郁闷的那种感觉。
后来我就不和她说话了,反正看她很不顺眼,很反感,我也不在家里写日记了。
如果人际关系的满分为10分,爸爸还可以打8、9分,妈妈就是0分。
小学生抑郁类情绪问题心理辅导案例
小学生抑郁类情绪问题心理辅导案例第一篇:小学生抑郁类情绪问题心理辅导案例一、个案背景四年级学生熊××(女),其父亲长期在外地务工,很少回家,有一姐就读高二。
而母亲独揽家中农活,对她的教育简单粗暴严厉,母子间的交流很少,家务上对她的安排和攀扯过多。
本学期以来, 该生情绪烦燥、焦虑;夜间在寝室常一人独坐床上数小时,并伴有哭泣;厌食,常连续几顿不进食;交谈、关心询问时拒不答语;上课低头、毫无兴趣;课外不理周边人,常一人独坐很久。
二、问题归因分析个体心理因素:无助力孤独感,自己不被人所爱,所关心、感到孤独;绝望和无价值感,外界环境空虚和成长中压力而自学无力应付,产生绝望和自我否定情感。
家庭影响因素:一是父母对孩子缺少关心,孩子在家庭中长期缺乏爱的体验,就会经常处在紧张忧虑之中;二是父母给孩子过多压力,当压力超过孩子自身所能承受的限度,个体即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随之而来是孩子对活动失去兴趣乃到对自我完全丧失信心。
三、辅导目标1、具体目标:乐观地看待事物;微笑面对生活;发现并正视自己的优点;做一个自信有上进心的人;关注学习积极思考;合理安排自己的膳食、睡眠等日常生活;乐于并善于与人交往;细心体会发现家人和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制定自己学习和生活目标。
2、最终目标:健康的心理情感认知水平;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如:正当正确的需要、广泛浓厚的爱好、稳定和谐的性格、具有责任感和成就感等);优良的个性心理素质(如:情绪稳定、意志坚定、自我概念良好、生活适应力和应变能力强、人际关系积极等)3、近期目标:帮助个体:理清自己的的困扰,进行自我分析及改进;宣泄自己的情绪;认知改变自己旧有的偏激的看法和行为;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
4、长远目标: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情绪乐观稳定;具有一定的耐挫能力;客观评价自己、接受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能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积极良好的生活适应力和应变能力。
四、辅导方案采用两类辅导方法:认知改变和行为训练。
疏导抑郁心理学生的案例报告
疏导抑郁心理学生的案例报告作者:钱彤来源:《东方教育》2018年第07期一、基本情况:当事人姓名:吴某出生日期:2011年1月13日性别:女年级:2016会计(1)班二、问题分析:2016年9月开学没几天,学校心理老师找到我,她说这几天对学生做了个心理测评,据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对心理异常学生进行危机干预。
告诉说我们班学生吴某心理测评结果异常,最主要是她已经好几次前往学校心理咨询室向老师请求心理咨询,并谈了些自己的情况和之前的一些做法。
所以心理老师经过初步诊断,认为这学生有抑郁心理倾向,务必让我关注并一起对这位学生进行一定的危机干预。
吴某爸爸是温州人,在她很小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妈妈就和她爸爸离婚返回了老家洛阳。
她、爸爸、爷爷奶奶加上也离婚的伯伯,一家5口就挤着一个不到50平米的旧房子里。
父母刚离婚的那几年,妈妈一年会回来看她一次,给点零花钱或买几件新衣服,随着母亲自己重组新家庭有了新孩子以后,也就渐渐和她疏远。
随着这些的变故,她慢慢开始变得敏感、焦虑、自卑。
在初中由于许多生活上、学习上、情感上的心理困扰无处排解,好几次都出现极端行为,已经直接影响到其情感、意志的发展。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她心理表现上有几个特点。
最大的特点是缺乏安全感,由于父亲没能肩负起家庭的责任,对她来讲就是失去了最有力的保护。
第二是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参与意识不强,很少有人能走进她的内心。
第三意志薄弱,心理自卑。
平时对自己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自我调适的能力弱,特别是有时遇到困难,就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变得特别的焦虑和忧郁。
第四还有些虚荣心,经常在朋友圈晒照片,总想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并能羡慕她。
第五认知上有偏差。
平时缺乏责任心,不愿受纪律管束,上课经常有迟到现象,学习成绩滞后,喜欢化妆,将刘海留长校服剪短。
当然她也有许多优点,譬如有上进心、能明辨是非、对老师有礼貌,对爷爷奶奶孝顺等。
三、心理疏导:1.走进她的内心,建立信任关系。
大学生心理抑郁学生心理帮扶工作案例
大学生心理抑郁学生心理帮扶工作案例家校合力共情管理模式下心理抑郁学生帮扶案例一、案例介绍吴某,女,大二学生。
大一学年积极向上,学习成绩优异,日常学业和生活均表现正常。
大二学年该生主动向辅导员反映自高中以来长期失眠,并且告知辅导员自己去心理医院进行精神鉴定,被诊断为重度抑郁和重度焦虑,主要症状表现为长期失眠、精神不能集中、记忆力衰退、食欲不振等。
经了解,该生与室友关系不太融洽,有被孤立的情况,并且室友反映该生曾出现间歇性自杀倾向。
二、问题原因分析为了找到造成吴某心理问题的原因,通过与学生本人、家长和室友三方面多次交流沟通,了解到该生的家庭生活、学习环境、社交因素对她的身心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该生因受到家族长辈们各方面的宠爱,形成了懦弱、独立性较差的性格,同时家长管教子女方法简单粗暴,过分保护,对其交际圈严密监管,导致该生与他人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情况。
由于高中阶段未能与同学和谐相处,曾经被同学孤立,对其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自高中开始长期失眠。
进入大学后,该生的人际交往障碍并未得到有效改善,与身边异地同学和室友也不能很融洽地相处。
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心理抑郁和焦虑越来越严重。
三、解决方法与措施1、搭建三级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多方面了解心理状况搭建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三级心理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与心理委员、寝室长、吴某室友以及关系比较密切的同学联系,与吴某本人、家长多次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出现抑郁的具体原因、心理变化等,建立必要的信息反馈渠道。
通过与吴某长期的沟通,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也了解到很多该生过去的经历,而这些信息家长也并不知情,这对后续制定和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2、构建家校两方合力共情模式,帮助学生树立生活信心心理抑郁学生普遍有自我存在感低,希望得到关心和关爱的情况。
从学校层面,经常关注吴某的生活和学习,进行谈心谈话或拉家常,深入宿舍、进课堂,积极鼓励和带动她参加各种集体文体活动,通过涓涓细流般的温情,良好集体活动氛围的影响,提供心理咨询,帮助稳定、舒缓和调节学生情绪,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抑郁症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分享
抑郁症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分享心理辅导对于抑郁症学生的重要性无可忽视。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特别在学生群体中更加普遍。
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摆脱困境并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辅导师需要采取综合的方法来提供支持和引导。
本文将分享一个关于抑郁症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以展示如何有效地与他们建立联系、了解其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援助。
一、问题识别与建立联系首先,成功进行心理辅导的第一步是承认和识别有抑郁症障碍的学生。
老师和同学可能会注意到一个孩子情绪低落、缺乏动力或频繁表现出消极情绪等行为,在此时应该及时与其建立联系并表示关注。
为了构建信任和有效沟通,我们可以在日常班级活动中培养对话机会。
例如,在课堂上设立小组合作项目或启动公开讨论时加入鼓励个人投入感受和意见的元素。
二、了解需求与制定个人计划通过积极地倾听和开放的对话,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
透过交谈、观察行为和评估结果,能够确立个体化的心理辅导计划。
在案例中,假设是一位高中生叫小明(化名)。
小明被同学孤立,并且表现出频繁躲避社交活动的行为。
校园环境压力等各种因素潜在地对其产生了负面影响。
针对小明的情况,辅导师首先与他进行深度交谈,以获取有关其抑郁症状背后原因的信息。
同时,还要与教师、家长合作收集相关观察资料以便全面评估小明的状态。
确立了诊断并了解到相关问题后,辅导师可以制定一个包含目标和实施步骤的个人计划。
此计划可能包括促进自尊、改善社交技巧以及发展有效应对危机策略等。
三、提供情感支持与引导抑郁症学生往往体验到内心深处的痛苦和迷茫,在这个阶段提供情感支持变得至关重要。
建立起积极的、安全和保密的环境,使学生感受到被理解与接纳。
在小明的情况下,辅导师可以利用不同方法来提供情感支持。
首先是倾听,积极聆听小明谈论其问题时表达出来的情绪,并以尊重和关注的态度反馈。
其次是提供肯定和鼓励,通过称赞小明取得的进步或大胆面对挑战等方式增强其自信心。
除了情感支持,还需要向抑郁症学生提供正向引导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心态。
抑郁症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抑郁症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概述: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中一个抑郁症学生的心理辅导过程,并探讨有效的干预方法,以帮助其他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背景介绍: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影响个人情绪、行为和日常功能的疾病。
在高强度学习压力下,许多学生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本文选取了一个中学生作为案例分析对象。
案例描述:小明(化名)是一个高中三年级学生,在期末考试前几天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自闭,并频繁表现出消极情绪。
他不再参与课堂活动,成绩也急剧下滑。
老师发现了他异常的变化后,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干预辅导。
1. 学术支持与个人关怀在进行心理辅导时,教育工作者应注重提供给学生的双重支持:学术上的支持和个人关怀。
学术支持是通过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面临的学业问题,缓解压力并恢复学习动力。
而个人关怀则是体现在对学生情感状态的关注与理解上。
2. 环境调整了解导致学生抑郁的根本原因非常重要。
在辅导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尝试了解学生的日常环境及家庭背景,以便更好地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这意味着可能需要与学生进行多次交流,并建立信任与共鸣。
3. 情绪管理与认知疗法针对抑郁症患者,心理咨询师通常会使用情绪管理和认知疗法来帮助他们改变负面想法和行为模式。
例如,通过教授有效的应对技巧,激发积极情绪,提升自尊心,并培养正向思维方式。
4. 自我反思与目标设定在辅导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并设定合理可行的目标也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通过让学生审视自己过去的行为、性格特点和冲突来源,帮助他们认识到自我改变的必要性,并设定目标以实现个人成长。
5. 社会支持与社交技巧培养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孤独和被边缘化。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建立有益的社交关系并培养良好的社交技巧是重要方面。
教育工作者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促进人际互动,以增强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
6. 家庭治疗与家庭指导家庭因素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抑郁症大学生心理咨询联合药物治疗的个案报告
抑郁症大学生心理咨询联合药物治疗的个案报告抑郁症大学生心理咨询联合药物治疗的个案报告引言: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尤为突出。
由于学业压力、社交困难以及自我认同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面临着较高的抑郁症患病风险。
本个案报告描述了一名大学生的抑郁症病例,以及她接受心理咨询与药物治疗的过程和效果。
病例描述:患者为21岁的大学女生,抑郁症症状已持续半年。
自报告以来,患者描述了感到无助、消极和情绪低落的症状。
她在学习上感到压力巨大,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并开始抽烟以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同时,患者还出现了失眠、胃口不振和社交回避的问题。
经过初步评估,诊断结果为中度抑郁症。
治疗介入:针对该患者的严重抑郁症症状,我们采用了联合心理咨询与药物治疗的综合干预方法。
心理咨询师与患者定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以提供支持和倾听,并帮助她分析并解决内心的困惑与挫折感。
药物治疗方面,我们选择了抗抑郁药物来帮助缓解患者的症状。
治疗进程:在心理咨询的初期,患者表达了她对生活的消极态度和对未来的迷茫。
心理咨询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她的消极思维和行为模式,并鼓励她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
患者逐渐恢复了对学习和社交的兴趣,并积极参与校园活动。
然而,在治疗的初期,患者的身体症状(如失眠和食欲不振)没有明显改善。
为了缓解患者的身体症状,医生决定将药物治疗引入治疗计划。
抑郁症患者常常伴有神经递质的不平衡,药物治疗可以通过调整神经递质活动来改善症状。
经过精心甄选,医生开具了特定的抗抑郁药物处方,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用药的初期,患者遇到了一些副作用,如头晕和恶心,但这些副作用逐渐减轻。
治疗效果:在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的综合干预下,患者的抑郁症状逐渐改善。
患者表示她的负面情绪明显减少,学习兴趣和能力也有所恢复。
此外,患者的身体症状,如失眠和食欲不振也有所缓解。
患者通过心理咨询的引导,学会了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并培养了更多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
走出抑郁,收获阳光——初中抑郁女孩个案辅导
走出抑郁 收获阳光文/陈昕基本情况人口学资料:王同学,女,14岁,汉族,身高1.6米左右,皮肤白皙,微胖,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个人成长史:父母平时繁忙,应酬多,晚上10点以后才会到家。
平时的起居由爷爷奶奶负责,家里还有弟弟和妹妹。
她在开学初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问卷得分是60分,属于心理状态欠佳,是需要关注的学生。
精神状态:着装整洁,与年龄相称,谈话中主要表现出抑郁,情绪低落,自述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身体状态:身体素质良好,未患过严重疾病,近期常感到抑郁。
社会功能:可以正常上学,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如何根据青少年在生理、心理上的发展特点,运用相关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为当下重要的课题。
为此,本栏目将用真实的案例、科学的讲解,讲述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让青少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但自己觉得状态不好。
主要问题求助者的主诉:感到抑郁和焦虑、睡眠不佳、内心痛苦;存在入睡困难的问题,曾用刀背划手。
六年级时,弟弟出生,觉得父母重男轻女。
曾向学校心理老师求助,自述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时间大概在8个月左右。
对电视、手机、iPad 等比较沉迷,会经常熬夜玩手机,上课犯困,且因作息不规律导致精神状态不佳,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缺乏动力。
心理老师观察结果:王同学独自前往咨询室,衣着整洁,自知力完整,对自己的情绪现状有一定认识,知道自己的抑郁情绪会影响学习、生活,想要改变,一时找不到方法。
—— 初中抑郁女孩个案辅导原因分析根据王同学提出目前主要问题是抑郁情绪及失眠,以及综合收集的关于她的资料等,心理老师认为其是正常心理范畴内的心理不健康,可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属于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范畴。
根据王同学目前的实际情况,心理问题的大概原因有这些:个人原因:从小性格细腻、敏感,渴望被爱;善于为他人着想,甚至不惜委屈自己。
一起高校抑郁症学生的个案分析和工作思考
一起高校抑郁症学生的个案分析和工作思考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在高校学生群体中。
随着学业、生活压力的增加,许多学生都面临着抑郁症的风险。
本文将通过一个高校抑郁症学生的个案分析,探讨在帮助这些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和行动。
个案介绍小明,20岁,某985高校大二学生。
他在进入大学后逐渐出现了精神状态不佳的情况。
他表示自己经常感到沮丧、无力和对未来失去信心,对学习和生活丧失了兴趣。
他曾尝试通过锻炼、娱乐等方式缓解,但效果甚微。
最近,他的睡眠和食欲也出现了明显的改变。
个案分析小明的症状体现了典型的抑郁症特征,包括情绪低落、对未来失去信心、对学习和生活失去兴趣、睡眠和食欲改变等。
这些症状对他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也使他难以得到身心健康。
在分析这一案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定位问题抑郁症是一种心理健康问题,而不仅仅是情绪不好或者心情低落。
在帮助小明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抑郁症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不应简单地将其等同于情绪不好或者情绪低落。
2. 多因素分析抑郁症的发生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
在帮助小明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了解他的个人生活、家庭环境、学习压力等因素,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他的问题所在。
3. 个体化干预每个抑郁症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需要个体化的干预。
对于小明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简单地采用通用的心理干预手段,而是需要根据他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方案。
工作思考在帮助小明这样的高校抑郁症学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并付诸行动:1. 提高认知我们需要提高学生和社会对抑郁症的认知。
许多学生对抑郁症存在认知误区,认为抑郁症只是情绪低落或者是一种缺乏意志力的表现。
我们需要加强对抑郁症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学生和社会大众对抑郁症的认知水平。
2. 搭建支持平台我们需要为高校学生搭建更多的心理健康支持平台。
学校可以通过成立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支持和帮助。
中学生忧郁心理咨询个案
中学生忧郁心理咨询个案一、基本情况:女,18岁。
高二年级学生。
该女生曾就读于外地的一所重点中学,成绩在上中游,于去年转来我校生活和学习。
在原先的中学曾有许多朋友,但在这里时间短,同学们学习紧张,除了能与个别同学说些心里话外,没有特别交心的朋友。
而在去年,该女生父母感情出现了危机。
父亲与一位阿姨的亲密交往曾被该生和母亲看到,使得父亲在自己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一下子化为污有。
父母亲之间的争吵不断,父母的离婚问题提到日程上来。
该生自此认为人世间没有可信的东西,自己夹在中间也倍受折磨。
去年年底父母离异。
高二年级,非常关键的一年,文、理分班后,同学们都加足马力投入学习,而她却精神恍惚,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学习开始走下坡路。
有谁能够了解她的心事?除了一、两位好友或许感受到了她的变化,其他的同学都因为她的忧郁和缄默惭惭与她疏远,老师与她谈话,她总说没什么,只说是感到学习压力大。
她感到自己出了什么问题,今年3月16日走进了学校咨询室。
二、问题分析家庭环境变迁,父母离婚,使得纯洁而善良的她无法接受这种现实,生活的美丽梦想被打得粉碎,陌生的人际和学习环境又使她独自承受这种苦闷,认识上的冲突使得她的情绪日渐消沉、低落。
诊断为:家庭变故、生活挫折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
三、咨询方法对该女生的咨询主要采用理性情绪疗法,兼以行为调整方法。
首先对其不良情绪表示积极关注,从关心体贴使其建立信任感,鼓励其倾诉心事并宣泄不良情绪;然后帮助其纠正认知上的偏差,学会客观地看待问题;最后建立自信,转移注意力,走出情绪的低谷。
四、咨询过程第一次咨询:采用来询者中心疗法进行指导。
咨询过程中本着真诚、尊重和理解的原则,鼓励该女生积极的渲泄心中的不良情绪,因此在咨询过程中以该女生个人倾诉为主,让其言尽其意,直抒己见,创造一个充满温暖的信任的气氛,使来询者无忧无虑地开放自我,以便咨询者掌握材料,加深了解。
第二次咨询:采用理性情绪疗法进行指导。
让该女生认识到虽然她的处境让人同情,但是她的这种逃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中的挑战这种做法却是不可取的。
一例中度抑郁的学生的心理与营养干预的个案报告
一例中度抑郁的学生的心理与营养干预的个案报告【摘要】目的:探讨营养与心理干预对抑郁症的疗效。
方法:采用合理情绪法来疏导抑郁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问题。
结果:经过合理的心理与营养干预,抑郁倾向的学生恢复正常情绪。
结论:心理和情绪的问题利用营养和心理措施结合起来干预,效果比较好。
【关键词】抑郁;心理;营养干预;个案1 一般资料1.1 人口学资料小丁,女,汉族,某校高职护理班学生,18岁。
独生子女,外貌乖巧,言谈举止相对比较缓慢。
父母比较宠爱,特别是母亲对她百依百顺,在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1.2 同宿舍同学反映小丁喜欢把自己关在储藏柜里,怎么拉也拉不出来,劝说也没用。
宿舍同学不知道她为什么这样,又担心又害怕,反映到班主任(班主任也是心理辅导老师)这里来。
小丁自身无求助欲望。
1.3 个人陈述班主任让同学陪同小丁到咨询室,小丁始终不说话。
持续了半个小时,小丁还是不吭声。
班主任放弃了咨询,对小丁说:“陪我去学校植物园散散步吧?”小丁没有拒绝,随班主任来到绿树葱葱的植物园。
在林间小道上,除了轻轻的脚步声和小鸟的欢唱,一切都静悄悄。
小丁好像有所放松。
班主任轻言细语地问:“你怎么了,最近遇到什么事情了?”小丁才开口说她不喜欢人多,也不喜欢新宿舍。
原来是因为学生宿舍搬家,重新分配了宿舍,她难以适应新的人和环境,新的朋友圈子又没形成,老的朋友圈子隔得较远,她难以面对,就把自己藏在柜子里,这样心灵能安宁一会。
1.4 心理测试结果根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得分为69分,属于中度抑郁。
得分在50分以下为正常,50-59分提示轻度抑郁,60-69分提示中度抑郁,70分以上提示重度抑郁[1]。
2 评估鉴别诊断2.1 信息的可靠性小丁的情况是宿舍同学提供的,信息准确。
2.2 评估属于本身性格内向原因,加上新环境的改变,短暂时间内失去了原有的社会支持系统,例如失去了原来熟悉的同学之间的友情,加上新环境新同学好奇不理解的言谈举止。
中度抑郁症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中度抑郁症学生心理危机干预1.案例情况1.1 案例介绍张同学,男,某大学2020级学生。
学分绩点2.72,班级排名中部靠后,不及格成绩一门,其他课程成绩良好。
平时性格较为内向,心思较重,只与固定的两名同学交往,同学普遍反映人际关系不合群。
该同学在2020级新生入学的心理筛查测试结果为存在一级心理问题,并在自杀意图、焦虑、抑郁、偏执、自卑、敏感等几项指标均获得较高的分值。
4月20日,张同学发现自己近期情绪低落、无法集中注意力、入睡困难、体重骤减。
便自行前往市第七医院进行检查,经过医院大夫的心理测试和相关检查,诊断结果为中度抑郁。
张同学遵循医嘱,服药治疗。
4月21日按照医嘱进行服药,第一日服药1片,第二日服药2片,第三日服药3片,此后每日需要服药3片。
确诊后心理压力剧增,伴随着服药计量的增加,明显感觉身体不适,主要表现在恶心、嗜睡、过度焦虑,情绪时而高涨时而低落。
4月21日下午,了解到张同学的情况之后,我第一时间与张同学取得了联系,并确认学生处在相对安全情况可控的环境中,叮嘱班级班长、寝室同学和身边好友近期加大对张同学的关心照顾,发现特殊情况第一时间向我反映。
4月23日晚11点35分左右,我在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过程中,发现张同学微信朋友圈有敏感文字和色彩阴郁的图片,并且没有屏蔽我和班级中的同学。
发现情况紧急后,我第一时间赶往学生寝室,并立刻联系到班长、室友确认张同学人身安全,并于寝室楼道电梯间走廊发现了张同学,面色冰冷,沉默不语。
当晚,我与张同学谈心聊天至把凌晨2点左右,确保其情绪稳定后,要求张同学平时最要好的朋友和寝室室友轮番进行陪护,确保其人身安全将发生意外情况的风险降至最低。
4月24日早上,我与张同学母亲取得了电话联系,并如实告知昨晚的朋友圈动态和实际状况,并要求其尽快赶到学校对学生进行陪护。
4月25日早上,通过对张同学原生家庭情况、既往抑郁症病史情况的进一步了解,考虑到学生仍想在校正常学习的实际需求,在征得校方审核批准,取得学生家长书面承诺之后,决定继续让张同学在校完成学业。
解决青少年抑郁症的心理咨询方法一个案例报告
解决青少年抑郁症的心理咨询方法一个案例报告概述:青少年抑郁症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本案例报告旨在介绍一种有效的心理咨询方法,帮助解决青少年抑郁症问题,并提供一个真实案例以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案例介绍:小明,一名15岁的中学生,最近在学业和人际关系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
他常感到心情低落,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且经常躲避与人交往。
他的家长觉得这不仅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他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他们决定寻求一种合适的心理咨询方法,帮助小明克服抑郁症状。
心理咨询方法: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解决青少年抑郁症问题的一种常见而有效的心理咨询方法。
CBT的核心理念是,个体的感受和行为是由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所驱动的。
通过改变消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CBT能够帮助患者改善情绪和解决问题。
阶段一:建立信任和理解在与小明的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采取了开放、非评判性的态度,以建立和谐的咨询关系。
他们用心倾听小明的问题和困惑,并通过提问来深入了解他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家庭背景。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让小明感受到理解和支持。
阶段二:认知重构通过反思小明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心理咨询师指导他意识到自己消极思维的习惯,并帮助他找到证据证明这些思维方式的不准确性。
他们一起制定了一些积极而现实的替代思维,并鼓励小明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帮助小明重塑积极健康的思维模式。
阶段三:行为改变心理咨询师与小明一起探讨了他的行为习惯,发现他过度依赖电子设备,缺乏身体运动和社交活动。
他们制定了一个行动计划,鼓励小明逐渐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增加身体活动和参与社交活动的机会。
心理咨询师还为小明提供了一些应对挫折和压力的技巧,以帮助他应对未来的困难。
案例结果:经过几个月的心理咨询,小明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他对学习和与人交往的兴趣都有所恢复。
一起高校抑郁症学生的个案分析和工作思考
一起高校抑郁症学生的个案分析和工作思考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在高校学生中。
高校生活中的压力、竞争、人际关系等因素往往会加剧抑郁症的发作,而且很多学生可能不愿意或不敢主动寻求帮助,导致抑郁症问题越来越严重。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分析一起高校抑郁症学生的个案,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干预和治疗工作。
个案分析小明(化名),21岁,某985高校大三学生,主修经济学专业。
小明一直是一个成绩优异且外表开朗、活泼的学生,但在大三上学期开始,他的表现明显变得沉默寡言,不再像以前一样与同学们交流,课堂上也越来越少发言。
小明的学习成绩也开始下滑,晚自习时常常呆在宿舍里不愿意与同学们一起学习。
周围的同学也发现小明开始脱离社交圈,独来独往,变得越来越消极。
经过与小明的谈话和观察,我发现他有以下几个明显的抑郁症症状:1. 情绪低落:小明总是感到沮丧和无助,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2. 自我负面评价:他经常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无法达到别人的期望,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
3. 社交退缩:小明不再愿意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和参与集体活动,疏远了以前的朋友。
4. 失眠和食欲减退:他经常失眠,夜晚难以入睡,白天精神不振,食欲也大大减退。
工作思考1. 充分了解学生的状况和需求需要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情况,找出导致他们抑郁的根源。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治疗。
2.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针对小明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助他了解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而不是他个人的问题。
我们可以教给他一些缓解焦虑和沮丧情绪的方法,比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让他学会正确处理消极情绪。
3.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在学校里,我们可以发起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活动,比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支持小组等,让抑郁症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周围同学和老师的理解和支持,减轻他们的社交孤立感。
4. 寻求专业治疗在某些严重的抑郁症病例中,需要引导学生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用真心关爱学生—抑郁大学生辅导干预案例
用真心关爱学生—抑郁大学生辅导干预案例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学生成长环境不断变化,叠加新冠疫情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凸显[1]。
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对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有效处理和干预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辅导员对抑郁大学生进行辅导干预的真实案例,通过案例简介、问题及分析、辅导干预的思路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归纳相关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干预;案例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学生成长环境不断变化,叠加新冠疫情影响,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从成人、职业群体扩展延伸至大中小学生群体,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2]。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强调“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力量,及时发现、干预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案例简介大二女生,化名小红,在学校官网的心理咨询平台上进行心理测试,结果显示为重度抑郁。
作者本人为小红的辅导员,通过小红舍友了解到,该同学从大二上学期开始很少与舍友交流,床上床下都安装了布帘,经常躲在布帘里做自己的事情。
与小红面谈,该同学自述最近学习压力很大,很焦虑,食欲不振,经常失眠,不喜欢与人社交,很自卑,有轻生的念头。
胳膊上有很多小刀的划痕,甚至还写好了遗书。
二、问题及分析经过多次与小红及其家长、舍友、同学、任课老师沟通交流,反复谈心,了解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以下方面:(一)情感挫折。
小红在网上打游戏时结识了学院一男生,双方互有好感,但是现实相处过程中男生并不喜欢小红,慢慢对小红疏远,导致小红情感遭受打击。
(二)校园暴力威胁。
小红因为专业课作业分组没有满足班内同学的要求,被对方语言攻击、辱骂甚至威胁。
小红因为喜欢动漫加入了学校动漫社,刚开始有几个好朋友,但是后来跟朋友关系太亲密,自己的缺点被朋友发现后遭到朋友的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中度抑郁的学生的心理与营养干预的个案报告
作者:杨雨曼
来源:《科技视界》2013年第12期
【摘要】目的:探讨营养与心理干预对抑郁症的疗效。
方法:采用合理情绪法来疏导抑郁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问题。
结果:经过合理的心理与营养干预,抑郁倾向的学生恢复正常情绪。
结论:心理和情绪的问题利用营养和心理措施结合起来干预,效果比较好。
【关键词】抑郁;心理;营养干预;个案
1 一般资料
1.1 人口学资料
小丁,女,汉族,某校高职护理班学生,18岁。
独生子女,外貌乖巧,言谈举止相对比较缓慢。
父母比较宠爱,特别是母亲对她百依百顺,在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1.2 同宿舍同学反映
小丁喜欢把自己关在储藏柜里,怎么拉也拉不出来,劝说也没用。
宿舍同学不知道她为什么这样,又担心又害怕,反映到班主任(班主任也是心理辅导老师)这里来。
小丁自身无求助欲望。
1.3 个人陈述
班主任让同学陪同小丁到咨询室,小丁始终不说话。
持续了半个小时,小丁还是不吭声。
班主任放弃了咨询,对小丁说:“陪我去学校植物园散散步吧?”小丁没有拒绝,随班主任来到绿树葱葱的植物园。
在林间小道上,除了轻轻的脚步声和小鸟的欢唱,一切都静悄悄。
小丁好像有所放松。
班主任轻言细语地问:“你怎么了,最近遇到什么事情了?”小丁才开口说她不喜欢人多,也不喜欢新宿舍。
原来是因为学生宿舍搬家,重新分配了宿舍,她难以适应新的人和环境,新的朋友圈子又没形成,老的朋友圈子隔得较远,她难以面对,就把自己藏在柜子里,这样心灵能安宁一会。
1.4 心理测试结果
根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得分为69分,属于中度抑郁。
得分在50分以下为正常,50-59分提示轻度抑郁,60-69分提示中度抑郁,70分以上提示重度抑郁[1]。
2 评估鉴别诊断
2.1 信息的可靠性
小丁的情况是宿舍同学提供的,信息准确。
2.2 评估
属于本身性格内向原因,加上新环境的改变,短暂时间内失去了原有的社会支持系统,例如失去了原来熟悉的同学之间的友情,加上新环境新同学好奇不理解的言谈举止。
属于有因果的暂时性抑郁。
2.3 诊断
诊断为环境改变引起的中度抑郁。
2.4 鉴别
1)与与精神病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生有自知力。
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
2)与抑郁性神经症鉴别:抑郁性神经症持续时间长,病程至少2年,全部病程中大部分时间心境低落,如有正常歇期,每次最长不超过两月。
而该生是暂时出现抑郁情况,因此可以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3 干预目标
3.1 心理干预目标
根据小丁的抑郁症状性质,在充分尊重求助者,并与之平等商量后得到以下目标:
具体目标:摆脱新环境引起的不良情绪,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像以前一样获得新的友情。
终极目标:学会应对改变。
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自己的潜能。
3.2 营养干预目标
鉴于小丁学过医学基础与营养相关知识,建议小丁每天吃1-2个鸡蛋,吃一些坚果类、蔬菜和水果,每天睡前喝牛奶,做到不偏食,改变以前饥一顿饱一顿的懒散习惯,保证营养全面,每天坚持。
短期目标:坚持一个月;终极目标:养成饮食合理的好习惯,健康一生。
4 干预方案的确定
4.1 方法
随意聊和合理情绪法。
随意聊天,可以放松彼此的心情。
创造轻松的环境。
合理情绪治疗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疗法。
这种疗法就是要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求治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表不合理的思维方式,通过以改变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来帮助求治者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障碍。
引起小丁暂时抑郁的原因是新环境的更换,内心产生恐惧,这也源于她的父母从小太娇惯宠爱,她一直是单方面接受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她没有学会主动和别人交往和付出。
4.2 干预的时间
干预时间:每周2次,共3周,其中营养和心理干预交替,每次1小时左右。
5 干预的过程
5.1 第一阶段:建立信任与诊断阶段
(1)建立信任关系;(2)了解情况收集信息;(3)做心理测试;(4)确定主要问题与原因;(5)协商讨论解决方案。
5.2 第二阶段:实施干预阶段
(1)加深干预关系,介绍合理情绪疗法;(2)帮助小丁克服恐惧心理,认识自己不合理信念;(3)分析问题,选择适当的干预技术,帮助小丁恢复自信改变认知。
5.3 第三阶段:巩固阶段
(1)检查评估小丁的进步以及前面的各项小目标;(2)帮助小丁加深合理的自我分析;(3)帮助小丁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树立理性的信念,学会主动关心和付出。
6 干预效果分析
6.1 小丁自我评估
小丁自我感觉比以前开朗,根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得分为48分,达到正常分数。
6.2 同宿舍同学评估
宿舍同学反映小丁性格变得活跃一些,主动和同学交谈,并很主动地帮助同学做一些小事,和同学互动比以往自然很多,不再把自己藏在柜子里。
6.3 父母亲评估
父母亲反馈,小丁回家后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主动关心母亲。
不再是依赖母亲做所有事情。
7 讨论
国内外诸多资料显示,抑郁症学生与家庭背景和父母教养的态度无关,亦不是因后天环境造成,抑郁症可能是由生理因素形成,如神经机能发展,生化机能发展,遗传因素或脑部受损所致。
可能导致抑郁症的成因包括:(1)遗传因素:孪生兄弟与姐妹常会出现类似症状;(2)受疾病感染:可能与母亲怀孕期间感染了风疹,导致先天风疹综合征,胎儿的脑部发育受损而导致抑郁症;(3)此外,营养不良性疾病亦会造成脑细胞功能失调,影响脑神经传递信息的功能,因而造成抑郁症[2-3]。
营养不良性原因包括:其一,母亲孕期缺乏某些营养素;其二,是孩子出生新生儿期母亲喂养过程中缺乏某些营养素;其三,孩子从新生儿期到青春期发育期间,缺乏某些必须营养素。
这三者都会影响神经发育,导致有抑郁倾向或者加重抑郁的可能。
因此,采用一定心理和营养结合的干预措施,能对承受能力下降导致的抑郁有一定的疗效,可以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陈幼贞,黄希庭,袁宏.一种混合型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J].心理学报,2010,42 (11):1040-1049.
[2]张芝,王健,葛列众.前瞻记忆的理论模型综述[J].应用心理学,2006,12(1):91-94.
[3]刘伟,王丽娟.前瞻记忆的实验方法述评[J].心理科学,2008,31(4):943-945.
[责任编辑:王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