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概念知识点汇总整理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全册知识点(精简版)第一单元光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3.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传播。
5.当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会把光挡住,光无法继续传播。
6.光由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透明物体中时,光的路线会发生变化,这叫光的折射现象。
7.太阳光(白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
8.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9.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10.潜望镜原理:物体反射的光经过两次反射后,从潜望镜的窥测口进入人的眼睛。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1.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五种。
2.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由岩石组成,地壳是最薄的圈层。
3.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4.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
5.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6.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1)地球内部的力量→地震、火山喷发等→影响迅猛。
(2)地球外部的力量→风的作用、水的作用等→影响缓慢。
7.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风的作用主要有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及堆积作用。
8.雨水会把地表上的沙、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9.地表的坡度、植物覆盖、降雨量等因素都会影响雨水对地表侵蚀的快慢。
10.河水会不断侵蚀河床、河岸,它所携带的泥沙会在下游大量沉积。
河流下游的地形多是平原。
11.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侵蚀。
12.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单元计量时间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成为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2020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
2019-2020学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一)(二):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2.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3. 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要能够控制实验的条件,例如:要看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温度、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保持干燥);要看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温度、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另一组种子不受到光照,放在黑暗的地方);要看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下,另一组种子放在低温下)。
4. 种子发芽阶段需要的养料由(子叶)提供,不需要施肥。
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 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2. 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香蕉树、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香蕉树生活在热带,长着宽叶,可以更多的蒸发水来适应炎热。
松树生活在高山上少水,叶子是针状叶,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缺水,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地方,叶子是刺状叶,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要。
3.动植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生存环境)进行选择。
4.请你说出企鹅、青蛙这两种动物各是怎样适应环境的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它们混身长满了厚厚的毛,身上有厚厚的脂肪,这样可以适应寒冷的气候。
青蛙,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到了秋天,它就会钻到泥土里冬眠,这样它就可以安全的过冬了,来年春天它就会回到地面上来。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以下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知识点复习整理:第一单元:变化中的世界1. 物体的三种基本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2.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 物体的颜色、气味等性质可以通过感官来感知。
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 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3.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4. 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能量1. 能量是物体发生变化所需要的,也是物体进行工作所需要的。
2. 能量的形式有:光能、热能、声能、电能和机械能。
3. 能源是供给物体能量的来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第四单元:物体的运动和力1. 物体的运动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循环运动。
2. 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才能发生。
3.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下落的原因。
4. 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第五单元:力的作用和效果1. 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来表示。
2.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状的变化和位置的变化。
3. 力还可以使物体停止运动或改变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4. 力是向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光和影1. 光是物体发出的电磁波,具有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
2. 光的传播有直线传播和向外扩散的特点。
3. 镜子可以反射光,产生影子。
4. 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会分成七种颜色的光谱。
第七单元:动物和植物的适应环境1. 动物和植物适应生活环境的方式有避暑、冬眠、迁徙等。
2. 不同的动物和植物适应不同的环境,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特征。
第八单元:物质与能量的变化1.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是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的能量的变化。
2. 物质的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与能量转化的过程。
3. 燃烧需要燃料、氧气和适当的温度。
以上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知识点复习整理。
希望对你有帮助!。
(完整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要点知识复习纲要第一单元1.种子抽芽的一定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合的温度。
2.种子抽芽能够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合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爱生活在灰暗、湿润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爱生活在必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计除了需要必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相互之间也是相互依靠,相互影响的。
7.食品是动物生计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类像链环同样的食品关系叫食品链。
9.食品链中能自己制造食品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花费他人制造的食品的生物叫花费者。
10.食品链往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狠的肉食动物停止。
11.同一栽种物会被不一样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品。
生物之间这类复杂的食品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构造,叫食品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密不行分的整体,我们能够把它们当作一个生态系统。
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大海。
13.自然界里某一地区的生物形成一个均衡和睦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 假如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遇到了损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掉均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同样 , 假如环境条件遇到损坏 , 生物的生计就会遇到影响。
16.写食品链:草、兔、蝗虫、鸟、蛇、鹰1、草→兔→鹰2、草→兔→蛇→鹰3、草→蝗虫→鹰 4 、草→蝗虫→蛇→鹰5、草→鸟→蛇6、草→鸟—→蛇→鹰第二单元1.像电灯这样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一样侧面照耀获得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一定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地点、方向相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相关。
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耀的物体侧面的形状相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察仪(日晷)计时。
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地点变化而变化,太阳地点最高时影子最短。
影子的方向老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光以直线的形式流传,速度约每秒 30 万千米。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科学《知识点归纳》五年级上册精简版第一单元光第一课《有关光的思考》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3.(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4.(月亮)不是光源,它的光来自反射太阳的光。
第二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引起视觉效果。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第三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
2.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并且会观察到光在不透明的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光或反射)。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4.日食形成时,日、月、地三者成一线或者近似一线,地球上位于(月影)部分的人们就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
第四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3.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
4.光线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第五课《认识棱镜》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光由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物体,比如玻璃,也能发生(折射)现象。
3.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其实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
4.雨后出现彩虹,除了需要太阳光和空气,还需要有(水滴)聚集在一起。
5.中国人在公元10世纪,把经日光照射以后的天然透明晶体叫做“五光石”或“放光石”,认识到“就日照之,成五色如虹霓”。
“五光石”或“放光石”相当于(三棱镜)。
第六课《光的反射现象》1.我们通常说的镜子“反光”在科学上指的是光的(反射)。
教科版科学(2019版)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精华版
教科版科学(2019版)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精华版实验方法找6颗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其中3颗放在湿润的盒子中,盖上透明的盖子,另外3颗放在湿润的盒子中,盖上黑色的盖子,同时放在阳台上,观察哪一组先发芽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复习提纲1.自己发光、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
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影子的形成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方向:随着光源的方向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位于背光的那一面;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照射的位置角度改变而改变,光线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与光源近,影子大;与光源远,影子小。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的方向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方向相反。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着太阳的位置高低变化而变化,清晨、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
古代的人们曾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5.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从太阳出发的光到达地球约需8分钟。
6.影子的形成:光源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亮,在背光面后方形成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子。
7.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8.运用光的反射例子:镜子、汽车后视镜,医生的额镜、潜望镜……9.对于同一种热光源,光线强,温度高;光线弱,温度低。
10.形成强光和获得高温的方法:凹面镜(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和凸透镜(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加热制氧气)。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好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假如〔体积〕一样,〔重〕的物体容易沉;假如〔重量〕一样,〔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一样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严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开展做出了宏大奉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以下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1.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 天气的变化:四季的交替、温度的变化、降雨的变化。
3. 气象仪器和气象观测:温度计、气压计、风速计、降水量计。
4. 定向的方法和工具:指南针、罗盘。
5. 太阳的直射和斜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间的长短对太阳直射和斜射的影响。
6.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
7. 人类感觉器官: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
8.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空气传播声音。
9. 声音的高低和大小:声音的音调和音量。
10. 声音的方位和传播速度:声音的方向和传播速度。
11. 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波在不同物体表面上的反射。
12. 海洋中的声音:海洋中的动物发出的声音。
13.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14. 光的源、光的方向和成像:光源、物体发出的光、光的方向和光的成像。
15. 光和颜色:光的折射和颜色的形成。
16. 剪影和幻影:光线的传播和屏障对光的影响。
17. 反射和折射的应用:反射和折射的应用,如镜子、凸透镜、凹透镜、望远镜、显微镜。
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继续提问。
2020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
2019-2020学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一)(二)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2.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3. 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要能够控制实验的条件,例如:要看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温度、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保持干燥);要看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温度、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另一组种子不受到光照,放在黑暗的地方);要看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下,另一组种子放在低温下)。
4. 种子发芽阶段需要的养料由(子叶)提供,不需要施肥。
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 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2. 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香蕉树、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香蕉树生活在热带,长着宽叶,可以更多的蒸发水来适应炎热。
松树生活在高山上少水,叶子是针状叶,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缺水,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地方,叶子是刺状叶,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要。
3.动植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生存环境)进行选择。
4.请你说出企鹅、青蛙这两种动物各是怎样适应环境的?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它们混身长满了厚厚的毛,身上有厚厚的脂肪,这样可以适应寒冷的气候。
青蛙,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到了秋天,它就会钻到泥土里冬眠,这样它就可以安全的过冬了,来年春天它就会回到地面上来。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生命起源与进化1.什么是生命?生命是具有代谢、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等基本特征的物质体现象。
2.生命起源的基本环境要素生命起源的基本环境要素包括有机物质、水、温度、辐射等。
3.生命起源的主要假说生命起源的主要假说包括生命由地球上的简单物质逐步演化而来、生命是由外星生命体传播到地球而形成等。
4.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现象的基本基础。
5.动物界与植物界的分类特征动物界与植物界的分类特征主要体现在结构特征上,如细胞、组织、器官的种类、结构和功能等。
生物多样性1.生物物种的定义生物物种是指在形态、生理、遗传等方面相似,可以自由繁殖后代,具有一定独立生存能力,且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与其他物种有效区分的一组个体。
2.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丰富程度及在空间分布,生物丰富度及其多样性与维持、养护人类社会的生态系统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3.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捕捞和砍伐、培育保护型经济等。
物质的组成与分离1.物质的三态物质的三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质分离的方法物质分离的方法包括过滤、蒸馏、溶解、磁性分离、沉淀、扩散等。
3.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组成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类,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4.原子和分子原子是物质由最细小、不可再分的颗粒,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互相结合而成的微小颗粒。
物质的变化1.物质状态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主要包括物质的相变,如冰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等。
2.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变化是指分子和原子彼此结合或分离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如酸变成盐和水、金属在酸性溶液中溶解形成盐等。
3.物质变化的计量方法物质变化的计量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法和实验室做法。
教科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WORD格式..可编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键。
9.食物键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备色至望宪。
1.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他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佣面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统、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单元一:生活中的物质1. 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要素。
2. 物质具有质量、重量、颜色、形状等特征。
3. 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4. 物质的变化包括物质的分离和混合两种类型。
单元二:光1. 光是一种能量,具有明亮、颜色和传播的特点。
2. 光的传播形成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两种方式。
3. 颜色是由光的颜色和物体的反射光线的颜色共同决定的。
4. 光的折射现象发生在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
单元三:物体的测量1. 物体的尺寸可以通过长、宽、高等指标进行测量。
2. 长度的测量单位包括米、厘米和毫米。
3. 重量的测量单位包括千克和克。
4. 容量的测量单位包括升和毫升。
单元四:声音1. 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机械波。
2. 声音的传播需要媒质,如空气、液体和固体。
3. 声音的特点包括高低、响度、音调和音色。
单元五:风1. 风是大气中气体运动的表现。
2. 风的产生原因包括温度差异和气压差异。
3. 风的方向和速度可以用风向标和风速表进行测量。
单元六:水1. 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存在于地球的各种形式中。
2. 水的三种存在形式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3. 水的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的重要循环过程。
单元七:电1. 电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2. 电的产生需要电池或发电机等设备。
3. 电路是电能传输和控制的路径,包括导体、电源和负载等元素。
单元八:植物的观察1. 植物是地球上的生命体,具有生长、繁殖和呼吸等特征。
2. 植物的观察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部分。
3. 植物的种类多样,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生态性。
单元九:动物的观察1. 动物是地球上的生物,具有呼吸、运动和感知等特征。
2. 动物的观察可以通过观察动物的身体结构、行为性和栖息环境等方面。
3. 动物的种类繁多,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等。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单元光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
3.有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给人感觉很亮,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
例如:月亮、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等。
4.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5.夜空中的星星很多,有些是恒星,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6.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7. 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
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它们没有处在发光的状态,所以不是光源。
8.我们是如何看物体的:(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9. 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1)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 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3)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
3.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4.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 分钟。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梳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梳
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梳理
本文档旨在梳理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以便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单元一: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
- 物体的变暖和变冷
- 物体的融化和凝固
- 物体的汽化和凝华
- 熔点和沸点
- 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有关性质
单元二:生物和生命
- 生物的特征:呼吸、生长、运动、感觉、繁殖
- 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幼苗、成株、开花结实、凋谢- 动物的生命史:出生、成长、繁殖、死亡
- 动物和人的相互作用
单元三:物体与人的健康
- 锻炼对身体的影响
- 饮食对身体的影响
- 私人卫生与公共卫生
- 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单元四:物体的特性与用途
- 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 物体的质感和透明度
- 材料的磁性和导电性
- 材料的硬度和延展性
- 物体的制作和用途
单元五:电流与电路
- 电流的概念和单位
- 电池、电线和灯泡的使用
-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
- 开关的作用和使用
单元六:声音的传播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高低、强弱和长短
- 声音对物体的影响
- 声音的消声
以上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梳理。
本文档
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复习和总结相关知识,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概述一、科学探究1. 科学探究的概念: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结果的过程。
2. 探究的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观察现象,提出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
- 作出假设: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可能的答案进行预测。
-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或调查方案,准备所需材料和工具。
- 实施计划:按照方案进行实验或调查,收集数据。
- 得出结论:分析数据,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 表达和交流:将探究过程和结果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与他人分享。
二、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特征:生物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排出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水质等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影响。
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生物的活动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三、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状态变化是物质分子间距离和能量的变化。
2. 能量的转换与守恒: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但在转换过程中总量守恒。
3. 能源的分类: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不可再生能源(如石油、煤炭)。
四、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地壳是地球表面的薄层。
2.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自转导致昼夜更替,公转导致季节变化。
3. 太阳系的构成: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其运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
4. 宇宙的探索:人类通过望远镜和其他科学仪器对宇宙进行观测和研究,发现了许多星系、恒星、行星等天体。
五、科技与生活1. 科技的发展:从古代的简单工具到现代的高科技产品,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2. 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家用电器、交通工具、通讯设备等,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合本文档旨在整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和理解科学的基础知识。
单元一:万物都有起源1. 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提问、实验、总结。
2. 物质的分类:固体、液体、气体。
3.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大小、质地、重量、硬度等。
4.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通过加热、溶解、冷却等方式发生变化。
5. 物质的重量:相同体积的物质重量可以不同。
单元二:物体能够移动1. 力的分类:推力、拉力、重力、摩擦力等。
2. 影响物体移动的因素:力的大小、物体质量、摩擦力的大小等。
3. 重力的作用:物体会向下落、落地时会产生撞击力。
4. 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可以使物体停止运动或改变运动方向。
5. 重力和摩擦力的关系:重力作用越大,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也越大。
单元三:生物的特征和分类1. 动植物的特征:生长、繁殖、呼吸、运动、饮食等。
2. 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鱼类、昆虫等。
3. 植物的分类: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等。
4. 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食物链、食物网等。
5. 环境保护意识:保护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
单元四:声音的传播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
3. 声音的特征:音调、音量、音色、响度等。
4. 声音的利用:语言交流、音乐表达等。
单元五:天气的变化1. 大气现象:晴天、多云、雨天、雪天等。
2. 温度和气温:温度是物体分子活动程度的标志,气温是空气中温度的表示。
3. 湿度和降水: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降水是大气中水蒸气凝结形成的水滴或冰晶的下落。
以上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整合,希望对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有所帮助。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概念知识点汇总整理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概念知识点汇总整理1.《生物与环境》单元·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阳光、养分、空间等。
·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特有的需要。
·所有的生物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变化。
·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谐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1-1《种子发芽实验(一)》·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1-2《种子发芽实验(二)》·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1-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1-4《蚯蚓的选择》·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1-5《食物链和食物网》·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1-6《做一个生态瓶》·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1-7《改变生态瓶》·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群落的变化。
1-8《维护生态平衡》·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
2.《光》单元·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体和屏。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关。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位置的高低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光是直线传播的。
挡光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概念知识点汇总整理1.《生物与环境》单元·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阳光、养分、空间等。
·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特有的需要。
·所有的生物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变化。
·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谐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1-1《种子发芽实验(一)》·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1-2《种子发芽实验(二)》·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1-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1-4《蚯蚓的选择》·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1-5《食物链和食物网》·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1-6《做一个生态瓶》·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1-7《改变生态瓶》·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群落的变化。
1-8《维护生态平衡》·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
2.《光》单元·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体和屏。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关。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位置的高低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光是直线传播的。
挡光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汽车反光镜、潜望镜等都是人们对光反射原理的运用。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在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会聚光线的特性,可以得到强光和高温。
着在实际生活中已得到广泛运用。
·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2-1《光和影》·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2-2《阳光下的影子》·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2-3《光是怎样传播的》·光是直线传播的。
2-4《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2-5《光与热》·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2-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
·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构造,还要考虑材料的选择、依据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方便、实用。
2-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过程。
·风化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流水、风力、海浪、冰川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人类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这种改变有时会家具自然灾害的影响。
3-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3-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3-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3-4《土壤中有什么》·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
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3-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3-8《减少对土壤的侵蚀》·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4.《运动和力》单元·物体运动有不同形式,如滑动、滚动和反冲运动。
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
·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力的单位是“牛”。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物体的重量、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
·摩擦力有时有利,有时有害,我们可以按需要增大或减小它。
·改变物体的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
4-1《我们的小缆车》·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4-2《用橡皮筋作动力》·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4-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
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4-4《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力的单位,是“牛”。
4-5《运动与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4-6《滑动与滚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止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滚珠轴承是一种将滑动转变为滚动的装置。
4-7《运动与设计》·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
·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4-8《设计小赛车》·技术设计具有一定的程序。
·技术设计需要运用科学概念、相互交流和执行程序。
附送: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昼夜交替的解释》说课稿一、设计特色1.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对教材进行处理。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已经初步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但在怎样情况下地球会出现昼?在怎样情况下地球会出现夜?怎样自转就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等具体问题,学生就不甚明白。
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的处理。
力求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为此,我们把教学设计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让学生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第二部分让学生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第三部分是总结拓展。
在第一部分中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学生能够模拟并认识到地球的自转能够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但在学生汇报中会出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的问题,由此引出本课的第二部分教学,即地球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自转才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