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历史地图演变
南明永历王朝在贵州
南明永历王朝在贵州张西铭公元1644年(甲申年,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的大顺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明思宗(崇祯皇帝)在紫禁城后的媒山(今景山)寿皇亭自缢身亡,大明王朝的历史划上了一个句号。
然而,由于明朝实行的是“两京十三布政”(两个京都,十三个省)的行政区划体制,当时虽然北方的京都(北京)已经陷落,但南方的京都(南京)犹在,而清军入关后虽已宣布建立大清王朝,但是清军势力在一时间也难以控制中国南方的大片土地,所以,明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了一些地方性政权,史称“南明”。
南明政权包括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和永历政权。
其中,存活时间最长的永历政权,前后共十又六年。
永历政权成立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初八日。
是时,明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拥戴明桂王朱由榔于广东肇庆称帝,庙号昭宗,年号永历。
永历皇帝朱由榔系明神宗(万历皇帝)之孙,桂恭王朱常瀛之子。
南明永历政权诞生于乱世之秋,背着皇帝之名的朱由榔,从登基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苦风凄雨的亡命生涯。
在朱由榔即位不久,清军就进入了广东,闻讯后,他慌忙“避敌幸梧州”,接着又先后逃往桂林、全州、柳州、安龙、昆明,最后从昆明逃到缅甸。
仅顺治三年到顺治八年(1646—1651年)这短短五年时间中,这位南明皇帝就逃亡了十六次,惶惶然若丧家之犬。
永历皇帝虽然面临着重重危机,但由于他的朱氏皇家血统,有着明宗室的正宗身份,所以对国内反清复明势力依然具有相当的号召力。
永历王朝正因为有大批亡明将士和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余部的支持,才能前后延续了十六年之久。
公元1649年(清顺治七年,南明永历四年),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大西军)余部数万人马在孙可望、李定国等人的率领下在进入贵州,并占领了省城贵阳。
此时,永历王朝在两广地区的根据地几乎丧失殆尽,永历皇帝被清军追得东逃西窜,惶惶然不可终日。
孙可望是张献忠的义子,张献忠生前曾叮嘱过他:“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
NO.161南明死局(一)
161 南明死局(一)天翻地覆的1644中国历史上有个只存在了一年时间的政权,那就是南明的弘光政权。
其实南明这段历史很难理清楚,为什么?因为太热闹了。
就拿1644年来说,当时居然出现了5个皇帝。
一般来说,只有一人可以君临天下,比如崇祯皇帝在1644年4月25日上吊自杀后,福王朱由崧紧接着登了基。
但是别忘了,这一时期还有满清入关的顺治皇帝;两个农民起义军首领也在这一年当了皇帝,一个是大顺皇帝李自成,还有一个是大西皇帝张献忠。
你方唱罢我登场,所以这一年的历史舞台特别热闹,什么国破家亡、文化沦丧、才子佳人、忠臣逆子……几乎所有能够调动起人们浓烈情绪的故事情节,在这一年都可以找到。
所以评论南明历史,我们难免会带有一种非常浓烈的情绪。
但是,《罗辑思维》向来不讲情绪,甚至不提倡从道德的角度观察一个具体事件。
所以,我仅把它作为一个已经非常久远的,已经抖落了一肩烟尘的历史现象,用理性的角度剖析它。
要做到这一点非常难。
孔尚任的《桃花扇》的故事就发生在南明福王朱由崧在位时期,这部作品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部巅峰之作,但也是一部"奇葩"之作,为什么?在中国古代戏曲作品中,只要是单本戏,基本上都是大团圆结局--唯独《桃花扇》不是。
《桃花扇》的最后一曲《余韵》中有句话:"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作者借剧中人物之口道出了沉痛的家国兴亡之痛,"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所以,它不是一个大团圆结局。
我们如何刨除这种情绪色彩,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这个事情呢?崇祯之死就意味着明朝灭亡了吗 1644年通常被定为明朝结束的一年,但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
1644年发生了什么?4月25日崇祯皇帝上吊,北京城被攻破。
但是这就意味着明朝灭亡了吗?当然不是。
至少在当时人看来,距离明朝灭亡还远着呢。
谁也不能因为皇帝不在了,就断言这个朝代灭亡了吧!因为在明朝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不是没发生过。
二分钟看历史南明疆域变化图
二分钟看历史:南明疆域变化图1644年4月局势1644 年,李自成进入北京。
此时大顺军势力已东至鲁豫,南跨荆楚,西迄秦陇,北抵燕晋,整个北方几乎皆为其所有。
南明只控制了江淮、江南和西南大部分地区。
而在西边的四川,此时张献忠领导的另一支农民军正屯兵万县,准备向成都进发。
1644年11月局势1644 年四月二十二日,大顺军被吴三桂和秦军击败。
清军占领北京后即出兵追击,十月初三,清军占领山西首府太原。
得知李自成被清军击败,山东河南等地明朝官绅蜂拥而起,大顺军在这里的政权纷纷瓦解。
而清军乘虚南下,到1644 年十一月清廷已派遣使者兵卒招抚了畿南、山东和河南北部三镇。
而在西南,张献忠已攻下成都,收取了四川大部,并于11 月称帝,建立了大西政权而此时的南明控制范围进一步缩小1645年6月局势1645 年清军占领大顺军都城西安。
在击败大顺军,占领陕西后,清军即分兵三路南下江南:多铎部出潼关,经归德向南直趋泗州、扬州,进攻南京;阿济格部尾随李自成已至江西九江,派遣降清的金声桓部收取南昌,然后顺江东下,与多铎部会师芜湖;另外满清收取淮安等地。
清朝大军已进入江淮地区,南明的江北诸镇面对清朝大军望风而溃,不降即逃。
扬州、南京纷纷陷落。
弘光帝也被俘。
1645年六月十四日,清军不费吹灰之力即占领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宁波等地。
1645 年,明朝诸臣在福州又拥立唐王朱聿键为帝,年号隆武,开始与清朝对抗。
1646年10月局势1646 年二月,清朝再派大军南征,一举击破明军防线,攻陷绍兴、金华、定海等浙东之地。
但福建的郑芝龙却是不战而降,八月二十八日,清军追至汀州,隆武帝被俘杀。
九月十九日,清军进入福州,十月,在江西的金声桓部清军攻下赣州,江西全境也落入满清之手。
在西边的四川,张献忠于八月焚毁成都,弃城而走。
而在西南边陲,1645 年十二月蒙自土司沙定洲掀起叛乱,夺取云南首府昆明,世守云南的黔国公沐天波被迫逃往楚雄。
至来年二月,除楚雄以西的整个云南都归附了沙定洲1646 年十月初十,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继位监国,这时传来赣南重镇陷落的消息,朱由榔逃往广西梧州,此时清军李成栋、佟养甲部正迅速由福建向广东推进,清军均以布帕包头,伪称明军,偷袭广州1647年12月局势1647 年一月,李成栋部清军西进占领肇庆,在攻陷梧州后在桂林受挫后退回广东。
明朝行政划分 -回复
明朝行政划分-回复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行政划分经历了多次变革,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行政体系。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明朝行政划分的问题,为读者详细介绍明朝行政划分的演变过程。
一、明初的行政划分明朝成立之初,继承了元朝的行政体制,但也做了一些改革。
明初将国家行政区域划分为直隶、府、州、县四个层级。
1. 直隶:直隶是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的行政区域,设有行宫、边防和中央机关等重要设施。
直隶达到地方行政的最高级别,辖地相对较广,其中包括首都北京所在的北直隶。
2. 府:府是直隶下的行政区域,辖地面积相对较大,主要是分布在各省边远地区。
府的建立,有助于明朝加强对疆域的控制。
3. 州:州在明初是行政区划的中间一级,类似于现代的地级市。
州下设有县,受州级官员管理。
4. 县:县是明朝行政区域划分的基本单位,也是最常见的行政区划。
每个县由一个县令负责,负责管理行政、司法和军事等事务。
二、明朝中期的行政划分明朝中期,行政区划发生了较大的变革。
这主要是因为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重新规划了中国的行政体制。
1. 设立中央直辖区:明成祖将原本直属中央的直隶区划分为两个部分,即北直隶和南直隶。
南直隶包括首都北京及其周边地区,而北直隶则包括辽东、奉天等地区。
2. 重划府州县:明成祖对各地的府、州、县进行了重新划定。
将原有的府、州、县归并,减少了行政级别,以提高行政效率。
府和州被合并为府州,县仍然是县。
3. 设置湖广行省:明成祖将原属南京所辖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等地,和属南京监司的扬州等地划归湖广行省。
这一行政划分的变革,增强了湖广地区的行政管理能力。
三、明朝晚期的行政划分明朝晚期是明朝的衰落时期,同时也是行政划分发生较大变革的时期。
1. 重新分设三司:明朝晚期,朝廷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行政划分重新进行了调整,设立了三司(东、中、西三司)。
东三司辖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区;中三司辖河南、湖北等地区;西三司辖陕西、甘肃等地区。
南明史地图集
看地图读历史南明史地图集图文:杨亮二零一三年一月公元1644年,大明崇祯十七年,是中国农历的甲申年。
这年的三月,已经横扫了大半个明帝国的农民起义军在李自成的领导下分兵两路,向明朝首都北京进发。
三月十九日,走投无路的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李自成进入北京。
此时大顺军势力已东至鲁豫,南跨荆楚,西迄秦陇,北抵燕晋,整个北方几乎皆为其所有——三月二十二日,镇守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率领的关宁铁骑也向大顺军投降,领兵朝京师进发。
但仅仅过了四天,吴三桂突然降而复叛,转而投靠清军——一说因大顺军拘其家小,一说因刘宗敏夺其爱妾。
到四月二十一日的时候,受到吴三桂请降的多尔衮已领兵至山海关外,准备与大顺军争夺明朝天下。
而在留都南京,明朝留守诸臣直至四月十七日才得知崇祯帝死讯,因崇祯诸子皆陷于北,所以只得在诸藩王中另择新君。
因兵部尚书史可法在立福王还是潞王上优柔寡断,导致马士英及四镇武将在立君定策上占就先机。
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是为弘光皇帝。
史可法被迫督师江北,武将跋扈也由此开始。
而在西边的四川,此时张献忠领导的另一支农民军正屯兵万县,准备向成都进发。
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在吴三桂和清军的夹击下,大顺军在山海关外的一片石被击败。
李自成率败军退回北京,二十九日在武英殿举行登基大典后即撤出京师——此时距其入主北京仅四十三日。
清军占领北京后即出兵追击,在畿南﹑山西连败大顺军,被李自成委派镇守山西的诸明降将纷纷倒戈:姜瓖据大同恢复明室旗号,后在招抚下降清;唐通据保德归清,并西渡黄河袭取陕西府谷﹑葭州。
十月初三,清军占领山西首府太原。
虽然大顺军在河南怀庆一度击败清兵,但不久又被豫亲王多铎率军逐走。
到年底之时,大顺军在山西只剩西南一隅之地。
得知李自成被清军击败,山东河南等地明朝官绅蜂拥而起,大顺军在这里的政权纷纷瓦解。
到1644年入夏之时,畿南﹑山东及豫东地区已被大小官军及土贼盘踞,不复大顺军所有,几成无主之地。
但由于南明朝廷不思进取,给了清军可乘之机,到1644年十一月清廷已派遣使者兵卒招抚了畿南﹑山东和河南北部三镇。
明、清时期直隶省建置沿革
明、清时期直⾪省建置沿⾰明、清时期直⾪省建置沿⾰⽂\图:吴蔚杨蕾本⽂初步探讨明、清时期直⾪省的建置沿⾰,附珍贵历史地图多幅。
明朝时期的北直⾪(1368——1644)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明京师北直⾪元顺帝⾄正⼆⼗⼋年(1368年)正⽉朱元璋在应天(今江苏省南京市)即皇帝位,建国号“⼤明”,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
洪武元年(1368年)闰七⽉,明征虏⼤将军徐达率师北伐,破卫辉(治今河南省汲县)、⼴平,在临清与⼭东明军会合,沿运河长驱北上,连下长芦(今沧州市)、清州(今青县)、直沽(今天津市),进据通州(今北京市通县)。
元顺帝率后妃、太⼦及部分⼤⾂从⼤都(今北京市)北逃。
⼋⽉初明军占领⼤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明洪武初,中央和地⽅⾏政建置,⼤体沿袭元制,中央设中书省,地⽅设⾏中书省,省以下则改路为府。
洪武九年(1376年)六⽉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明太祖对中央和地⽅的⾏政体制进⾏了⼀系列改⾰,从⽽逐步形成了具有明代特⾊的政权体系。
在中央,废除了中书省,取消了丞相制,改设吏、户、礼、兵、刑、⼯六部,分掌全国⾏政事务;在地⽅,废除了⾏中书省,改设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习惯上仍称⾏省或省)。
除中央直辖区外,全国分设12布政司,即北平、⼭东、⼭西、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湖⼴、浙江、福建、⼴东、⼴西布政司(洪武⼗五年增置云南布政司,永乐元年改北平布政司为北京,⼗⼀年增置贵州布政司。
除北京和南京外,定为13布政司)。
市政司设左、右布政使名⼀⼈,主管⼀省民政财政。
与布政司并列,另设提刑按察司,置按察使⼀⼈,掌管刑法,⼜设都指挥使司,置都指挥使⼀⼈,掌管军事,合称“三司”。
三司并⽴,互不统属,分别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
布政司之下的地⽅⾏政机构设府、州、县三级,⾸官称知府、知州、知县,京师所在地顺天府,⾸官称府尹,品级从优。
明代的州也分直⾪州和散州两种,直⾪州地位和府相等,散州则介于府、县之间。
明军攻克⼤都后,改⼤都路为北平府,其他各处也相应改路为府。
明代地图所见万历朝大同城市转型
明代地图所见万历朝大同城市转型◎ 郭琦 席会东地图故事明代地图见证了明代万历年间山西大同城的发展历程,是大同城市形态演变和功能转型的缩影。
万历朝之前,明蒙关系紧张,明朝北部边防形势严峻,大同城防严整,边墙林立,雉堞云连,屯堡遍布。
隆庆和议后,明蒙关系缓和,大同城的形态功能随之转变。
万历朝之后,大同城不再增筑屯堡,明蒙马市贸易推动大同城及其所属边堡向边贸商业城镇转变,大同城市建设工程随之加速,城内商业设施迅速增多,军事功能相应减弱。
明代大同镇城及其附属军堡的发展演变轨迹,成为我国北方边疆城镇发展历程的典型代表,长城内外汉蒙的融合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明万历大同农业衰退与边防强化明朝万历时期(1573年 ~1620年),中国正处在“明清小冰期”的鼎盛期,此时北方普遍低温,农业歉收。
大同因地处长城农牧交错地带,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故有“十年九旱”之说,农业生产环境趋于恶化。
且大同为京师藩屏之军事重镇,承担防御北方蒙古部族的军事重任,朝廷不断大规模迁入军户,本已堪忧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物产难以承载更多的人类生活需求,人地矛盾愈发尖锐。
针对这一局面,朝廷在大同推行大规模屯田措施,不断开垦土地,力图增加粮食产量,提高自给率。
屯田的发展虽对驻军补给和边防安全有一定积极作用,但粗放经营的军屯、盲目逐利的商屯,给大同的地表森林植被带来破坏,土地肥力降低,水土流失愈发严重。
春季青黄不接之际,大同的粮价更是剧烈上涨。
古代应对灾害的手段落后,灾疫的出现对人口和农业都是毁灭性打击。
万历年,山西两次疫情大爆发都是从大同地区开始的。
万历八年(1580年),大同瘟疫爆发,十室九病,全家感染者超过十分之一,感染者接踵死亡。
这次疫情传染性极强,首先向南波及太原府境,第二年又向西部扩散,万历九年朔州、威远地区疫情严重。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大同府又爆发新一轮鼠疫,加上同年四月大同属县旱灾和九月传染病,局势进一步恶化。
南明为什么很快消失
南明为什么很快消失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今天本来想写剃发弊政的,但是感觉时机不成熟就没有动笔,我要说明的是写作完全是我的爱好,用来打发时间的,喜欢的可以关注哦,为了这个文章我牺牲了很多,只为大家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历史,因为历史这个东西很少有人去研究,只是通过影视剧去研究,但是影视剧的目的是吸引人的,很少有人去研究历史的真实性,我感觉历史是可以有虚构的成分的(毕竟有些是疑案),但是虚构成分太大就容易给人误导,就比如我说过和珅和纪晓岚本身就不是一代人。
就比如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四十年简直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是在古人眼里三十岁简直是人的半辈子,这也是为什么三十而立的原因,但是三十岁相比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只是刚刚开始,所以我说我们这一辈子是非常长的,也是要经历非常多的事情的,你想要快乐就必须要看积极方面(古人的平均寿命是50多岁)。
刚才说了些闲话,我们回归主题。
(南明是非常不好说的,因为地域混乱不堪,掺和明、清、顺三种实力,但是他却是中国古代比较著名的时期,为了写好这方面的历史,我查阅了非常多的历史书籍,尽可能为您写全面点,因为这段历史非常复杂,当时的执政者稍有疏忽就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所以我写这段历史的时候,运用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记述方式)南明,是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朱明王朝在南方的一个残余势力,只存在了18年,共历四帝二王,虽然只有四帝二王,但是只有永历帝朱由榔存在了十四年的时间,剩余的三帝二王只存了2年的时间,清军基本上是风卷残云一般就消灭了南明,那么我们就奇怪了,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后,虽然明朝的东北被清军占领,西北被李自成占领,西南被张献忠占据,但是中国的东南还是寸土未丢,更何况有之前南宋的案例,所以南明与清朝平分天下完全是有可能的,甚至收复北方故土也是指日可待,然而我前面也说过清军入关仅仅两年后,就攻取了江南之地,那么我们就奇怪了南明为什么就这么不经打?(注意朱由榔的永历政权是因为和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残部联合才支撑这么久的,只是在西南一隅苟延残喘)我觉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说明,南京这个地方。
明朝疆土变化趣谈
明朝疆土变化趣谈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历经十二世,共十六位皇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明朝疆域囊括汉地范围,初年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黑龙江流域诸部落有宗主权,后缩为辽河流域;初年北达戈壁沙漠一带,后撤今长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并曾在今青藏高原、东北(包括外东北)、新疆东部等地设有羁縻卫所。
明成祖曾收复安南,明朝极盛国土面积约达1000万平方公里。
明军北进破上都,保保驱兵困兰州公元 1369 年沈儿峪徐达荡陕,禁出海太祖罢司公元 1370 年帕木萨迦皆称臣,中路修败断头山公元 1372 年西北三卫保南路,辽南遭袭警金州公元 1375 年段氏车里闻风降,麓川法王阴不服公元 1382 年太祖设卫兀良哈,黄金家族始黯然公元 1389 年松花江畔树明旗,新萨莱城火冲天公元 1395 年成祖入京称永乐,北元去号名鞑靼公元 1402 年阿鲁台驱鬼力赤,明成祖平安南国公元 1407 年成祖一伐漠北原,鞑靼弱势瓦刺强公元 1410 年成祖二伐驱瓦刺,鞑靼互市势日炽公元 1415 年明军再捣兀良哈,瓦刺西进迫天山公元 1422 年瓦刺再驱鞑靼部,朵颜三卫附京师公元 1431 年阿鲁忽身死漠南,瓦刺汗地跨东西公元 1434 年兀良合纵骑入蓟,云南军分进合击公元 1441 年西平哈密东迫辽,也先雄心欲复元公元 1447 年英宗被俘土木堡,瓦刺轻骑绕北京公元 1449 年英宗夺门复尊位,孛来太师雄漠南公元 1457 年孛来西征终成梦,毛里孩军掠河套公元 1466 年漠南草源风多幻,数家争鼎汗业虚公元 1469 年越主隐忍藏霸图,南入占婆掠其土公元 1470 年达延汗幼年登极,黎越王肆略老挝公元 1479 年察合台汗分长幼,西域封疆鼎足三公元 1487 年绝其商贡联瓦刺,明军暂复哈密城公元 1492 年葡国越洋泊印度,航海纪元迫亚洲公元 1498 年合萨克地扩中亚,葡萄牙殖民南印公元 1507 年正德年间德不正,中原民军蜂拥起公元 1511 年赛义夫攻占喀什,察合台终复一族公元 1514 年宁王起兵反京师,王守仁提军抗击公元 1519 年封贡不成刀兵见,俺答破关趋太原公元 1541 年俺答连年入长城,沙皇轰平喀山国公元 1552 年浙江倭寇扫一空,漠北诸部争短长公元 1561 年漠北亦有可汗起,喀什喀部不听令公元 1580 年丰臣秀吉统日本,缅军再犯云南边公元 1591 年李舜臣龟船制胜,倭寇主遣使请和公元 1593 年日寇再图三千里,明军酷战蔚山城公元 1597 年杨氏终丧北京城,万历三役至此终公元 1600 年建州地扩黑龙江,荷兰督住爪哇岛公元 1610 年白山黑水后金立,明末风云翻涌开公元 1616 年萨尔湖明军惨败,叶赫氏亡于后金公元 1619 年汉有彭越挠霸王,明有文龙跃东江公元 1625 年宁远城头炮纵击,辽左危局稍得安公元 1626 年日月耀光军四出,半壁江山归明家。
南明
历史背景
北京失陷 弘光南渡
江南尽失 隆武兴亡
永历播迁
抗清高潮
余部斗争
崇祯帝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大顺”。三月十五日,李自成率大顺军抵达 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同时,大顺刘芳亮率领南路军,东出固关后,真定太守邱茂华、 游击谢素福出降大顺,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三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部 进京;中午,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步入内殿。崇祯帝带着太监王承恩景山自缢,史 称甲申之变。
永历十二年(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四月,清军主力从湖南、四川、广西三路进攻贵州,年底吴三桂攻入 云南。
永历帝行踪(4张)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正月,清军下昆明,占据云南,永历帝逃亡缅甸。 二月,吴三桂及赵布泰、尚善等率清军与李定国部激战滇西磨盘山,两败俱伤。六月,郑成功称招讨大元帅,率 十余万水路大军,开始北伐,在崇明岛登陆,接连取得定海关大捷、瓜州大捷、镇江大捷的胜利,一度兵临南京 城下。郑成功、张煌言海上抗清联军秘密遣使至赣州与抗清英雄李玉庭联系,争取呼应。被清朝臣子汤斌查获。 汤斌将使者交与江西巡抚苏宏杀害,并报请清朝移兵守南安。李玉庭争取汤斌支持抗清,被汤斌告密,被俘后凌 迟处死。汤斌藉此染红顶戴,官至工部尚书。章太炎在《诸子学略说》中讲道:“汤斌、杨名时、陆陇其 辈,……炎黄之胄,服官异族,大节已亏,尚得以理称哉?”然而郑成功中清军缓兵之计,最终失败,撤回厦门。 八月,朱由榔由滇西逃往缅北。
巡抚辖区的划定,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是跨布政司的,有的是基本等同于布政司的,有的是小于布政司的跨 布政司的又分几种。其一,包含两个布政司或三个布政司全境。其二,包含一个布政司全境和另一个布政司一部 分。其三,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布政司各一部分辖地。在跨布政司的巡抚辖区之中,有的甚至精细到以县为地域 单位来划分辖区,即一府之内的若干县分别属于两个巡抚。小于布政司的也可分三种。其一,辖若干府州,面积 并不比某些辖区较小的布政司差多少。其二,辖一两个府的。其三,辖一州甚至一县及周围之地的。
残明痛史-南明,南明(一)
残明痛史-南明,南明(一)崇祯帝画像那一年,五个皇上的另类人生!郭沫若先生在1944年写了一篇《甲申三百年祭》,那时的300年前是1644年,甲申年。
李闯王率领的农民军杀进了北京,拿下了当时的了合法政府–大明朝廷。
逼降了全朝廷的文武百官(大明这个官员的气节啊,实在没法说:自尽殉国的官员仅34人且均为科级以下的低级公务员),更逼死了大明皇帝崇祯爷。
作为农民起义来说,这个时刻他成功了!解放了大半个中国。
虽然短短几个月后这次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农民起义胜利就被新的地主阶级(其实是游牧区的领主和酋长)所消灭。
但这个年份从此在历史上变得很不同、很重要!所以《甲申三百年祭》这篇文章也一直以来就能写进了中学教材。
甲申三百年祭1644年春天大明帝国被陕北黄土高原上走出来的土的掉渣的规模巨大的流贼破了北京城。
国君崇祯皇帝朱由检手刃皇后、妃子、公主,然后自缢殉国。
留下了“君王死社稷”的美名,同时更留下了“文武百官皆可杀,百姓不可杀”的手谕留给他眼中的流贼 - 李自成。
到死,他还在怨怪群臣。
群臣固可杀,然则自己呢?一个一口气能换37个宰相、杀死或逼降了所有会打仗的武将的皇帝?自己真的就没毛病?这一切反正都是别人的错。
这就是崇祯!闯王李自成在《甲申三百年祭》中,郭老开宗明义就讲了:“甲申年三月十九崇祯殉国后,后来的明朝还有南京的弘光,福州的隆武,肇庆的永历共三代皇帝。
直到大清康熙元年(1662年)永历皇帝为清所害,还经历了一十八年。
”也就是说崇祯皇帝崩了后,大明未灭,尚有余脉存续18年,还经历了三任皇帝。
也因为此,所以1644年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奇怪的一年,倒不是因为这年那个轰轰烈烈延续了276年的当时全球最伟大的帝国、全球疆域最广的帝国;也是曾经科技、经济、军事(热兵器时代的先驱)等综合国力最强悍的帝国,在这一年瞬间轰然倒塌。
倒塌在曾经的帝国最底层一个偏远驿站的粗卑的驿卒率领的农民军手里!更主要是这一年,天下很乱,很乱。
南明:从统一的南明,走向四分五裂的南明
南明:从统一的南明,走向四分五裂的南明一.明朝灭亡:公元1644年(明朝崇祯17年)三月,大顺政权的李自成攻克了明朝国都北京。
崇祯帝朱由检(明思宗)既没有迁都,也没有逃亡,而是在北京煤山自缢,明朝宣告灭亡。
二.明朝灭亡后的天下大势:大顺政权的李自成灭掉了明朝后,大顺军入驻北京,李自成入住紫禁城。
彼时的天下大势,自然不可能只有大顺一家独大。
大顺政权盘踞中原,占据了今北京、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大顺政权以北是强大的大清;大顺政权以南是明朝的残余势力(即后来的南明);此外,大顺政权西北部是鞑靼、土鲁番、鞑靼土默特部、西番等势力。
三.明朝实行两京制度:1.很多王朝不止一个都城:古代有很多王朝都不只一个国都,如东汉有洛阳,长安,许昌三个都城;元朝也有三个都城,分别是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20公里闪电河北岸)、大都(今北京)、中都(今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白城子)。
2.南京成为明朝残余势力的政治中心:而明朝也不只一个都城,除了正牌都城北京外,还有一个老都城南京。
明朝实行的是两京制度,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就是定都南京,到了朱棣赶跑朱允炆继位为明成祖后,就从南京迁都北京了,但是南京继续保留。
所以明朝国都北京被攻陷、明朝灭亡之时,明朝的南京却还有大量宗室存活、大量的官员集聚、大量的物资库存,南京也顺势成为明朝残余势力有实际内涵的一个政治中心,是原明朝官僚最为集中的地方。
四.南京拥立新帝的政治斗争:1.南京展开了一场拥立新帝的斗争:其时,南京的集聚的原明朝大臣官员众多,在南京居住的明朝王爷、宗室子弟也众多。
而残留在南方的原明朝王爷、宗室子弟也众多,则还要更多。
因而围绕着立谁为新帝,各方大小势力、派系进行了激烈的争执,这是一场拥立新帝的斗争。
当时最有力角逐新帝宝座的,主要有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
2. 福王朱由崧:朱由崧,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孙子,被封福王。
是福忠王朱常洵的长子,福忠王朱常洵就藩于河南洛阳,闯王李自成攻陷洛阳时,福忠王朱常洵被杀。
南明历史大事年表
南明歷史紀實大事年表第一部分年表詳細篇崇禎十七年(大順永安元年)1644三月十三:平西伯吳三桂、遼東巡撫黎玉田撤入山海關。
三月十九:大順軍攻克北京,崇禎帝自縊身亡。
三月廿六:吳三桂於玉田縣返歸山海關,拒降李自成。
三月廿九:淮安巡撫路振飛塘報北京失守。
四月初一:南兵部尚書史可法頒檄勤王。
四月初七:史可法率兵渡江北上。
四月十三: 大順軍出兵山海關。
四月二十:清軍到達山海關外。
四月廿一:山海關戰役開始,次日三桂求援清軍,領兵五萬投降。
四月廿三:一片石戰役,李自成兵敗。
四月廿六:李自成退至北京,二十九日稱帝西撤。
四月廿七:德州盧世x、趙繼鼎、程先貞等縉紳起兵反順。
四月廿九:多鐸、阿濟格、吳三桂率兵西追;福王朱由崧與史可法行至燕子磯。
五月初一:福王入南京。
五月初二:多爾袞進軍北京城。
五月初三:福王就任監國,詔諭天下。
五月初六:命漢人剃發,遭遇反抗。
五月初八:清順於慶都(今冀州)開戰,大順蘄侯穀英兵敗陣亡。
後清軍又於真定獲勝。
五月初十:大同總兵薑瓖反動叛亂反順。
五月十二:史可法請旨督師淮揚。
五月十五:朱由崧繼位皇帝,年號弘光。
五月十八:史可法陛辭。
五月二十:清軍撤回北京;史可法北渡淮揚。
五月廿四:多爾袞撤銷剃發令。
五月廿五:方大猷為清監軍副使招撫山東。
五月廿八:弘光朝冊封吳三桂為薊國公,確定“連虜平寇”方針;吏科給事中章正宸上疏斥責“連虜平寇”。
六月上旬:李自成西渡黃河。
六月初四:王鼇永以清戶、工二部侍郎招撫山東、河南。
六月初六:曾化龍派登州騰胤玉解膠州之圍,擊退山東張大雅等義軍。
六月初七:高傑攻揚州,鄭元勳調停被市民擊殺。
六月初十:多爾袞派固山額真覺羅巴哈納、石廷柱統兵收取山東。
六月十四:派固山額真葉臣統兵進往山西。
六月十九:左懋第與陳洪範請命北使。
七月上旬:兵科給事中陳子龍上疏北伐。
七月初五:左懋第進兵部右侍郎,組成北使團。
七月中旬:大順軍山西反攻,占井陘縣。
七月廿一:北使團從南京出發北上。
七月廿八:多爾袞致信史可法,言語驕橫。
明朝历史发展顺序(上)
明朝历史发展顺序(上)明朝明朝疆域图明朝(1368-1644)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历经十二世,共十六位皇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
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在应天府设立南直隶。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国力强盛,政治清明。
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后期因政治腐败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明末农民起义。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于煤山自缢殉国。
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政权,随后清军趁乱入关,击败农民起义军和南明政权,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杀,南明灭亡。
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明郑结束。
明朝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
1.国号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表示承袭自小明王韩林儿之号,又称皇明,史称明朝、明代,清朝时称之为前明。
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 明”作国号以示正统地位,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 明王出世”预言。
其次,以明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
同时因为皇室姓朱,又称朱明。
1644年北京陷落后,南方残余势力拥立明朝宗室建立南明,沿用大明的国号,别称后明。
2.历史大明开国元朝末年政治腐败,蒙古统治者日益残暴黑暗,广大人民受到空前压迫,国库也日渐空虚。
1351年,元廷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
“治河”和“变钞”导致红巾军起义的爆发。
朱元璋1351年5月,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爆发。
次年,郭子兴响应,聚众起义,攻占濠州。
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受汤和邀请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备受郭子兴器重和信任,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为妻。
不久,朱元璋离开濠州,发展自己的势力。
1355年,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国号宋,年号龙凤,称小明王,以亳州为都城。
郭子兴病故后朱元璋统率郭部,小明王任其为左副元帅。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李贽
温陵居士 明后
(1527-1602)
黄宗羲
梨洲先生 明末清初
(1610-1695)
顾炎武
亭林先生 明末清初
(1613-1682)
王夫之
船山先生 明末清初
(1619-1692)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意 欧资新文
大 利
洲本航艺 君主路复 主义殖兴
西 专萌民人
葡
制芽扩文 张主
义
16世纪
君商海市
明 主品外民
大兴文字狱
明清时期面临的挑战
明朝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清朝沿海形势与闭关锁国政策
经济:表现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思想文化:陆王心学、早期启蒙思想
一、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1.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中央
撤中书省 废除宰相 权分六部
设立内阁 (明成祖)
皇 帝 “批红”
宦官专权
中书省(宰 相内)阁 “票拟”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
清军入关 顺治帝迁都北京
北 京
清
1644—1912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
清朝帝王一览表(姓氏:爱新觉罗)
阶段 顺序 名字 年号 庙号
时间
入 关
1
努尔哈 赤
前
2 皇太极
清太祖 清太宗
清入 1559年—1626年 关前 1592年—1643年
西藏
顺治、康熙分别册 封达赖和班禅(金 瓶掣签制度), 雍正设置驻藏大臣, 乾隆朝,颁布《钦 定西藏善后章程》
中央: 理藩院
西南地区
改土归流
东北
南明共存在了多少个政权?南明的皇帝与崇祯帝又是什么关系呢?
南明共存在了多少个政权?南明的皇帝与崇祯帝又是什么关系呢?南明共存在了多少个政权?南明的皇帝与崇祯帝又是什么关系呢?明朝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守住了大明皇室的最后尊严。
随后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放清军南下,清朝入主中原后明朝宗室和文武大臣逃往南方,占据南方半壁江山对抗清朝,史称南明,共历经了四帝一监国,包括弘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及明郑时期。
这几个皇帝与崇祯帝是什么关系呢?南明弘光帝:福王—朱由崧弘光帝朱由菘是福王朱常洵之子,而崇祯帝之父明光宗朱常洛与朱常洵是亲兄弟,所以弘光帝与崇祯帝是堂兄弟。
1641年李自成攻破洛阳后杀了朱常洵,弘光帝得以逃脱,两年后袭封了福王的爵位,崇祯帝殉国后他被马士英、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等人拥立为监国,后称帝,改元弘光。
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南京,弘光帝被叛将田维抓住,弘光政权仅仅存在八个月就覆灭了,弘光帝也被押往北京,次年被清军处死。
南明隆武帝:唐王—朱聿键隆武帝朱聿键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出自太祖皇帝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一脉,与崇祯帝关系比较疏远,崇祯帝是朱元璋的十三世孙,算起来隆武帝比崇祯帝大了好几个辈分。
1645年弘光帝被清军俘获后黄道周、郑芝龙等人在福建拥立朱聿键为帝,改元隆武。
隆武帝是南明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曾经联络各地义军,屡次提议北伐清朝,然而受到鲁王政权的排挤,加上郑芝龙掌握着大权,最终无所成就。
隆武二年清军进入福建,隆武帝在汀州被俘,落得个绝食身亡的下场。
南明绍武帝:朱聿鐭绍武帝朱聿鐭是隆武帝的弟弟,同样是朱元璋的九世孙,与崇祯帝关系疏远。
隆武帝在1646年8月被俘后,朱聿鐭逃往广州,11月苏观生、顾元镜、林察等人拥立他登基称帝。
由于登基仓促,连龙袍和百官的官服都得借粤剧伶人的戏服,兵力也不强盛,可以说这个政权是实力最弱的。
绍武帝在位仅仅40天清军就兵临城下,但是朱聿鐭的主力部队都调去与桂王内斗了,根本无力阻挡清军,后来被清军搜捕关押于东察院,当晚绝食并自缢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