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两个总特征),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又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发展的原因,是事物内部矛盾(内因)和外部矛盾(外因) 共同作用的结果。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联系概念/联系的观点(1)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每一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它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
(方法论要求)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反之是诡辩论)。
(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含义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3)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要求(指导意义):部分离不开整体要求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整体离不开部分要求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一种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一种辩证法的观念,认为事物现象都是由于物质本身的法则而产生的。
它将思想、观念与物质相统一,认为物质是统一的,这就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理念。
唯物辩证法包含着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思想,辩证法强调着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唯物主义则强调着物质的本质与人的实践活动。
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强调着实践,实践是认识论的起点。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本质特征,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历史,都是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得以现实表现出来,这样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特征。
唯物辩证法核心概念有五个:物质、运动、矛盾、统一过程和无限发展。
从这五个方面来对唯物辩证法进行分析,可以获得更深的理解。
物质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质,而是指作为一个整体的真实存在的一切(包括观念和精神现象),它也是存在的本体。
物质统一了一切现象和过程。
运动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着的,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物质的状况是发生变化的,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之一。
万物皆物,物质就是不断运动的物质现象,曾经的物质现象现在又不再是物质现象了,它们都被包含在物质的运动中。
矛盾是唯物辩证法和辩证法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矛盾是存在于事物之间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在唯物辩证法中,它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因素。
矛盾的存在使得事物之间互相联系,并且是事物发展的基本理由。
唯物辩证法强调矛盾在现实中的普遍性和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统一的过程,物质或观念的过程都不是孤立的,它们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或观念经过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相互联系而成的。
物质的过程是由各种因素的变化相互联系而成的,这些因素的变化和统一是物质的过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物质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无限的过程。
世界物质的变化和发展是不存在止境的,它永远在不断的前进和变化,未来的变化取决于今天的发展。
未来的发展是由人类在实践中创造出的,并且是通过不断地创造物质和意识理论的新内容来实现的。
唯物辩证法知识点归纳
唯物辩证法知识点归纳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对立统一规律。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对立面的统一来实现的。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矛盾和对立面,而发展则是通过这些矛盾和对立面的斗争而实现的。
2.矛盾的普遍性: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原动力,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中。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原因,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动力。
3.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辩证法认为,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普遍性表现为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矛盾,而特殊性则表现为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4.矛盾斗争的普遍性: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存在必然引发矛盾的斗争。
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事物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的关键。
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主要矛盾:矛盾是由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是主要方面,另一个则是次要方面。
主要方面决定着矛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6.矛盾的质量互变: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质的变化,即矛盾的互变。
矛盾的互变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它推动着事物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
7.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即事物的发展不断循环于质变和量变之间。
质变推动了事物的发展,而量变则是质变的基础。
8.单纯形式和绝对矛盾:辩证法认为,单纯形式虽然也有矛盾,但是它的矛盾是不具备发展性的,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而绝对矛盾则是具备发展性的矛盾,能够推动事物发展。
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辩证法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出发点。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改变事物的状态和发展方向。
以上是一些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问题,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应用到各个领域,对于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唯物主义辩证法
3.矛盾
(1)矛盾的含义原理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3)矛盾的客观性原理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8)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1)矛盾的含义原理
原理: 原理: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 做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做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7)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 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 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意 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 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 是客观的, 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 为力。 为力。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 事,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同时要 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3)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体现的哲学原理 )
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 和发展的过程中, 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 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 旧事物的过程。 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这个观点,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这个观点,就 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要把事物如 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 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 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 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
一、两大观点:1.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发展是辩证的、全面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斗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二者互为基础与反映关系。
2. 唯物辩证法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以量变为质变的辩证规律为基础,主要通过对事物的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运动实现发展。
唯物辩证法强调辩证思维方法,即通过对矛盾的辨证分析和综合统一,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二、三大规律:1.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性质和质量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当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对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新的质变。
2. 总量变化规律:事物的总量变化是通过事物的量变积累逐渐发展到一定程度,从而引起新的质变。
3.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事物的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运动实现的。
即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旧的事物经过否定被新的事物取而代之,新的事物又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新的否定。
三、五大范畴:1. 联系(或互相对立):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同时也具有对立的矛盾关系。
2. 内部矛盾(或矛盾运动):事物自身内在的矛盾和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3. 质量(或性质):事物的本质和质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特性。
4. 过程(或发展):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通过量变实现质变。
5. 基础和上层建筑:事物的基础是物质世界,而上层建筑是在物质基础上形成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与制约关系。
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石。
下面将分别对这四个概念进行详细阐述。
一、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辩证唯物论主张世界的存在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根本形式。
它认为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其他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形式。
辩证唯物论还强调了世界的辩证性和运动性,认为世界的发展变化是由于物质的内在矛盾和斗争。
辩证唯物论还提出了“物质决定意识”和“实践第一”的原则,强调社会实践对于认识发展的决定作用,也强调了思维对实践的反作用。
二、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基础。
它来源于古代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并被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认识和研究方法。
唯物辩证法主要包括辩证发展观、矛盾法则、转化法则和否定之否定法则。
它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通过矛盾的斗争,事物不断发展,并最终实现更高的形态。
唯物辩证法强调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强调了事物的联系和互动,辩证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三、认识论认识论是研究人类的认识能力和认识过程的哲学学科。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的决定作用,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通过实践不断发展和提高的。
认识论还讨论了关于真理、错误、观念、概念等问题,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反映,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思维形式。
认识论也涉及到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强调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四、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具体应用。
它强调历史是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而形成的,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过程。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于经济的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推动,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转变和演进是由于社会矛盾的解决和斗争的结果。
唯物史观对历史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解释,为人们认识和改造历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四大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四大方法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辩证法的四大方法是: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唯物史观的历史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唯物主义的实践方法。
下面分别介绍这四个方法。
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方法之一。
这个方法强调一切事物都是由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组成的。
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它们的矛盾既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又是事物发展的限制。
矛盾分析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规律、趋势。
例如,在社会发展中,资本和劳动之间的矛盾是驱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唯物史观的历史分析方法强调通过对历史的认识和分析,揭示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
历史分析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深入认识历史的发展过程、特点、规律和趋势,从而正确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例如,在中国现代史中,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是驱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动力。
阶级分析方法是说,阶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导致阶级斗争。
阶级分析方法强调要研究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本质,从阶级矛盾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
阶级分析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阶级斗争的必然性,正确立场,避免被居心叵测的人利用。
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中,革命和改革一直是为了消除封建主义的阶级性,实现社会主义的执政目标。
唯物主义的实践方法是说,知行合一是正确认识外部世界的前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
唯物主义的实践方法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不断完善和发展理论。
唯物主义的实践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就需要在理论指导下,根据地方特色把握好改革的方向和措施,不断检验和完善改革的理论。
总之,唯物辩证法的四大方法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规律、趋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
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进一步认识它的意义,有助于人们提高科学与哲学意识。
(一)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从本质上说,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是不同的。
主观辩证法采取观念的、逻辑的形式,是同人类的思维的自觉活动相联系的,是以概念为基础的辩证思维规律。
因此,可以将主观辩证法成为概念辩证法。
(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
由于世界本来就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因此,当马克思主义唯物地解决世界本原的问题时,已经内在地包含了辩证法。
同理,当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时,也内在地包含了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联系或成为关系范畴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唯物辩证法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位讲联系、讲方位的。
如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就要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思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事物的发展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过程,只有脚踏实地创造质变的条件,才能达成事物质的飞跃;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必将事与愿违。
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简称“辩证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理论。
它是由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他强调要把“辩证法”作为理论武器来研究客观事物,从而洞悉事物发展的过程,形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础的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综合认识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方法,是一种系统而全面的思维方法,它把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看作是相互作用、博弈、冲突、联系和统一的矛盾运动。
它以一切事物都有其相对性作为原则,通过把事物拆分为局部和整体、动态和静态、形式和实质等,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矛盾和联系,从而来洞悉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
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点包括:一、唯物观唯物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理论,它的核心观点是:客观事物存在于物质基础上,任何精神性因素都是物质因素的表现形式。
这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大原则,也是它的基础。
二、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指客观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即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二大原则,它把事物的发展过程看作是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而把客观事物的复杂性简化为一种简单的机理运动。
三、矛盾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三大原则,它把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看作是相互矛盾的过程,即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冲突、分歧和竞争的关系。
而这种冲突、分歧和竞争的关系也是客观事物发展的动力。
四、联系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第四大原则,它把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看作是相互联系的过程,即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统一、调节和协作的关系,而这种统一、调节和协作的关系也是客观事物发展的动力。
五、统一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五大原则,它把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看作是向统一发展的过程,即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统一的规律,而这种规律也是客观事物发展的动力。
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点可以总结如下:1)唯物观;2)相互作用;3)矛盾;4)联系;5)统一。
这些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基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深入研究客观事物的发展动力。
唯物辩证法释义
唯物辩证法释义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维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唯物辩证法是以实践为基础,以实践中的矛盾为突破口,把事物从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发展关系和矛盾关系来把握,进行综合分析和系统阐释的思维方法。
唯物辩证法强调了事物发展的辩证性和复杂性,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释义可以总结如下:
•以实践为基础: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类知识的基础是实践,实践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唯一途径。
因此,唯物辩证法强调从实践出发,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从实践中探究真理。
•以矛盾为突破口: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因此,唯物辩证法强调从矛盾入手,从矛盾中发现问题,从矛盾中探究真理。
•从事物发展关系和矛盾关系来把握: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唯物辩证法强调要从事物的发展关系和矛盾关系入手,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规律的变化。
•进行综合分析和系统阐释: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复杂的,是由许多方面组成的。
因此,唯物辩证法强调要对事物进行综合分析,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对事物进行系统阐释。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唯物辩证法是人类探究真理、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工具,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总说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
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
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
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建立在彻底的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本身有着自己的辩证运动规律,任何事物都是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任何事物都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修改词: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发现的哲学原理。
它科学地反映了关于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最基础的规律与本质。
它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是永远运动和普遍联系的,而运动的法则主要是依据一切事物内部的客观存在的“一分为二”的矛盾性构成的辩证运动法则,联系的纽带与方法主要是客观存在的又对立又统一为核心的一系列辩证原理形成的结构组成的纽带。
这个哲学的基础是唯物论,主导则是辩证法。
唯物论与辩证法互相制约、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推动着这个哲学本身永远与社会实践亦步亦趋地一同进步着。
它不断总结社会实践新的经验验证、完善与丰富自己,同时指导社会实践快速向前发展以至无穷。
它是全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最普遍的、最有效的科学武器之一。
因此它是世界全人类的思想财富。
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论的区别1内涵不同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什么是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毛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目录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的进程由心灵“正、反、合”的“对反、重复、超越”原则支配,这是辩证法;费尔巴哈则提出“唯物质才是真实”的世界观,这是唯物主义。
马克思结合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学说而创造出“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唯物辩证法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存在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个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另一个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普遍联系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反对以片面或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1.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2.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包括横向的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也包括纵向的与历史未来的联系。
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及其内部各要素、部分、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但另一方面事物又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即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区别而相对独立地存在。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事物的相对独立存在是互为前提的。
3.联系的多样性:从大的方面说,联系可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等等。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唯物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全面认识,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辩证地看待事物。
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唯物辩证法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和思考,揭示了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有四条:第一,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
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面和矛盾,正是这种矛盾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第二,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地斗争、对立、统一的过程。
矛盾双方通过斗争,最终实现了新的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第三,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渐进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事物的变化并不是突变的,而是通过渐进的积累最终达到质变。
第四,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循环往复的。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循环过程,当事物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运动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概念是矛盾。
矛盾是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矛盾推动了事物的发展,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普遍的,无处不在的。
矛盾可以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主导和决定性的矛盾,次要矛盾是与主要矛盾相对次要的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是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一种善于看待事物的方式。
辩证思维强调对事物的全面认识,对矛盾进行深入分析,善于捕捉事物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具有超越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优点。
辩证思维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
唯物辩证法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
通过唯物辩证法,我们可以深入探究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正确地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从而准确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唯物辩证法还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唯物辩证法名词解释
唯物辩证法名词解释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关于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
它是对唯心主义哲学的反思和超越,强调物质决定意识,主张依据物质实践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唯物辩证法包含着三个基本要素: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实践。
唯物主义是唯物辩证法的基础,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实在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认识世界不能脱离物质,必须从物质出发,通过实践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它强调一切事物都是多面性和矛盾的统一。
辩证法认为世界以及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这种变化是通过事物内部的矛盾冲突推动的。
辩证法通过分析矛盾的矛盾对立面与统一面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实践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和根据,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最高标准。
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同时也是改造世界的根本动力。
唯物辩证法强调实践与认识密切相关,主张通过实践不断地去验证和丰富认识,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可以简洁地概括为三个观点: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物质决定意识;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即事物的矛盾冲突推动事物的发展;实践的基本观点,即重视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标准。
唯物辩证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普遍适用性,不仅可以用于对自然界的研究,也可以用于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方法论,它对指导革命实践、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唯物辩证法是一种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强调物质决定意识、事物的矛盾冲突推动事物的发展,以及实践与认识的密切联系。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对于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作用。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摘要:一、唯物辩证法的两大观点1.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2.对立统一规律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1.质量互变规律2.否定之否定规律三、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1.事物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2.事物的质与量3.事物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4.事物的自身否定5.事物的发展与联系正文: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内在联系。
唯物辩证法主要包括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
一、两大观点1.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普遍联系引起事物的运动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事物的普遍联系表现为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这种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2.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规律,它揭示了事物矛盾运动的内在规律。
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两个方面(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相互依存、相互排斥,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事物不断发展。
二、三大规律1.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事物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变化,只要不引起质的变化,一事物仍保持其质的稳定性,仍是原来的事物。
这种保持事物质的数量界限就是度。
质量互变规律表明,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进一步展开。
它表明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的自身否定,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过程。
这个过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上升性。
三、五大范畴1.事物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总说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
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
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
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建立在彻底的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本身有着自己的辩证运动规律,任何事物都是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任何事物都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修改词: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发现的哲学原理。
它科学地反映了关于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最基础的规律与本质。
它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是永远运动和普遍联系的,而运动的法则主要是依据一切事物内部的客观存在的“一分为二”的矛盾性构成的辩证运动法则,联系的纽带与方法主要是客观存在的又对立又统一为核心的一系列辩证原理形成的结构组成的纽带。
这个哲学的基础是唯物论,主导则是辩证法。
唯物论与辩证法互相制约、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推动着这个哲学本身永远与社会实践亦步亦趋地一同进步着。
它不断总结社会实践新的经验验证、完善与丰富自己,同时指导社会实践快速向前发展以至无穷。
它是全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最普遍的、最有效的科学武器之一。
因此它是世界全人类的思想财富。
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论的区别1内涵不同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MaterialisticDialectics)什么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毛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物质世界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反映这种联系和发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把事物或现象看成是互相联系的,还是彼此孤立存在的,这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之一。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或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
所谓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联系的观点则是对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
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把唯物辩证法看作是普遍联系的科学。
联系是运动、发展的前提,正因为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所以世界上一切事物又是运动、发展的。
发展的观点也是对事物存在状况的反映,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总特征。
在这个意义上,列宁称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端、关于发展的科学。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既是普遍联系的,又是永恒发展的。
事物的联系同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密不可分。
联系总是通过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而相互作用必然使事物原有状态或性质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即相互作用引起运动。
在唯物辩证法中,运动、变化、发展属于同一层次的范畴,都揭示了事物变动不居的性质,强调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都表达了辩证法关于永恒发展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因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包含的,有时还可以相互代用、连用。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由基本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对基本范畴: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必然性和偶然性、形式和内容、可能和现实。
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一、基本观点:(一)联系的观点。
1.含义: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特征:⑴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事物固有的本性,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和主观认识为转移。
⑵联系具有普遍性。
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各个要素、部分组成的复杂的系统。
系统就是由事物内部相互联系着的各个要素、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
⑶联系具有多样性。
表现形式主要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⑷联系具有条件性。
条件这一范畴指同特定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世界上任何联系都是有条件的。
3.实践意义:⑴在工作中要把整体性原则作为基本的出发点,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
作为整体,系统是由部分组成的,但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整体的功能也不是部分功能的机械相加。
要从整体与部分的有机联系中综合地、系统地把握事物,避免孤立地、片面地看事物,使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⑵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体现事物本身的根本性质,决定事物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基本秩序和必然趋势。
要揭示和把握规律,就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的各种运动变化,从中发现事物的本质联系。
4.防止错误倾向:注意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问题,联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随便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联系起来。
(二)发展的观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必然得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原理: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区别:第一,二者的内涵不同;第二,二者的地位与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第三,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第四,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第五,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二者联系:第一,二者不可分割;第二,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第三,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方法论: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矛盾是客观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掌握唯物论,要从最基本的概念——物质人手。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概念,要正确理解物质概念的内涵,就必须抓住它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涵盖的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共同本质,是共性,是意识所没有的。
要理解辩证法,就要从辩证法的最基本观点——矛盾的观点出发,因为矛盾是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源。首先,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事物之间的联系说到底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联系;同时,矛盾又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所在,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认识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方法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要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以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
因果联系原理:
原理: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因果之间既有先行后续,又有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与结果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而承认矛盾、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并由此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所包含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4 方法论要求不同
辩证唯物论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就要防止主观主义。
唯物辩证法从承认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出发,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对立统一,就要反对形而上学。
[编辑本段]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
1 二者同属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是由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部分组成。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真正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运动和物质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 二者所对应的哲学范畴不同
唯物论是与唯心论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对立的根源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的观点都是唯物论的观点;反之,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的观点则属于唯心论。
修改词: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发现的哲学原理。它科学地反映了关于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最基础的规律与本质。它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是永远运动和普遍联系的, 而运动的法则主要是依据一切事物内部的客观存在的“一分为二”的矛盾性构成的辩证运动法则,联系的纽带与方法主要是客观存在的又对立又统一为核心的一系列辩证原理形成的结构组成的纽带。这个哲学的基础是唯物论,主导则是辩证法。唯物论与辩证法互相制约、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推动着这个哲学本身永远与社会实践亦步亦趋地一同进步着。它不断总结社会实践新的经验验证、完善与丰富自己,同时指导社会实践快速向前发展以至无穷。它是全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最普遍的、最有效的科学武器之一。因此它是世界全人类的思想财富。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同时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矛盾的含义原理:
原理: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它有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建立在彻底的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本身有着自己的辩证运动规律,任何事物都是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任何事物都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所做出的不同回答。其中,承认矛盾,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属于辩证法;否认矛盾的存在,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则属于形而上学。
3 二者的基本观点不同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体现的哲学原理:
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这个观点,就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为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方法论: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整个世界的看法以及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辨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条红线。二者的研究对象是相同的,但是研究的角度不一样。研究世界的本质要用辩证法的观点,否则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研究辨证法要在唯物论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就会陷入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彻底的唯物论,又是彻底的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2 二者相互渗透。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唯物论是基础,辩证法是核心,认识论是灵魂。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如果只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否认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那么这就是形而上学的唯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