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

合集下载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

Alcock管即阴部管,位于坐骨直肠窝的外侧壁上,闭孔内肌的表面闭孔筋膜上的一个管状的矢状裂隙、由阴部内血管和阴部神经穿经闭孔筋膜形成的裂隙.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肝下面三者围成;为胆囊手术时,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Camper筋膜即腹前外侧壁的浅筋膜浅层,为富含脂肪组织的脂肪层,与邻近部位的浅筋膜相延续.Heister瓣为近胆囊颈侧的胆囊管内面的螺旋状黏膜皱襞,可使胆囊管不致过度膨大或缩小,有利于胆汁的流入与流出.当此瓣因炎症而水肿或有结石嵌顿时,可致胆囊积液.Hesselbach三角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由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动脉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是腹壁的薄弱部位.腹腔内容物可由此突出可形成腹股沟直疝.Mcburney点即脐和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为阑尾根部在腹前外侧壁的体表投影部位.pelvic diaphragm即盆膈,由肛提肌、尾骨肌及盆膈上、下筋膜构成,有肛管通过.perineum即会阴,是指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Scarpa 筋膜即腹前外侧壁的浅筋膜深层,为富有弹性纤维的膜性层,在前正中线附于腹白线,向下在腹股沟下方约一横指处附于阔筋膜,在两侧耻骨结节之间向下与阴囊肉膜和会阴浅筋膜(Colles筋膜)相延续.鼻烟窝位于腕外侧和伸肌支持带的远侧,当伸、展拇指时,在桡骨茎突后下方呈一远侧的三角形凹陷.臂前骨筋膜鞘臂前深筋膜和臂内、外侧肌间隔及肱骨围成的骨筋膜鞘,内有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肌,以及行于臂前区的血管神经.边缘动脉由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各结肠动脉分支之间,在结肠内缘相互吻合而成,由此发出直动脉,布于结肠壁.肠系膜根肠系膜根:为肠系膜附着于腹后壁的部分,长约15cm,起自第2腰椎左侧,斜向右下方,止于右骶髂关节前方.齿状韧带软脊膜增厚并在脊髓两侧向外突,形成的三角形结构称齿状韧带.冠状位介于脊神经前后根之间,有维持脊髓正常位置的作用.齿状线是通过肛柱下端及肛瓣的边缘连成锯齿状的环状线.耻骨后隙位于耻骨联合后面与膀胱下外侧面之间,内有大量疏松结缔组织.耻骨梳韧带为腔隙韧带向外侧延续附于耻骨梳上的部分,构成股环的后界.从骶骨外侧缘向坐骨结节和坐骨棘各发出一条韧带,即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这两条韧带与坐骨大切迹、坐骨棘和坐骨结节围成坐骨大、小孔.骶管裂孔骶管裂孔为椎管的下口,是由第4、5骶椎背面的切迹与尾骨围成的沿骶正中嵴向下的孔.骶角骶角是骶骨裂孔两侧向下的突起易于触及,是骶管麻醉的进针定位标志.第二肝门在肝的腔静脉沟上端,肝左、中间、右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其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反转韧带为腹股沟管皮下环外侧脚的部分纤维经过精索深面与内侧脚的后方,向内上返转附着于白线的部分.肺根为出入肺门各结构的总称,表面包以胸膜.肺韧带为肺根下方脏胸膜和纵隔胸膜相互移行部分的双层胸膜结构.它上连肺根,下达肺下缘,呈冠状位,有固定肺的作用半月线又称腹直肌线,为沿腹直肌外缘的弧形线.腹白线由两侧腹直肌鞘纤维(或腹前外侧壁3层扁肌的腱膜)在腹前正中线上彼此交织而成.脐上宽、脐下窄(约1~2cm),坚韧而血管少,有血管、神经穿过的小孔或裂隙.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即腹股沟管外口,为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的三角形裂隙,有外侧脚、内侧脚和脚间纤维等结构.腹股沟管深环腹股沟管内口,为腹横筋膜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以一横指(1.5cm)处形成的卵圆形开口.腹股沟管是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由腹膜外间隙斜穿腹前外侧壁至皮下而形成的一个潜在裂隙,位于腹股沟带内侧半上方,长约4~5cm.是腹前外侧壁的重要结构和薄弱部位.腹股沟镰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在腹直肌外缘呈腱性结合所形成的结构,若两者以肌性结合则称联合肌,参与腹股沟管后壁内侧1/3的构成.腹股沟内侧窝腹股沟内侧窝:位于腹股沟韧带上方,脐外侧襞内侧的凹陷.其位置相当于腹股沟三角,其尖端指向腹股沟管深环.是腹壁的薄弱部位,腹腔内容物可由此突出可形成腹股沟直疝.腹股沟韧带为张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间的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向后卷曲增厚而成的结构,作为腹部与股部的分界.腹股沟外侧窝位于腹股沟韧带上方,脐外侧襞外侧的凹陷.其尖端指向腹股沟管深环,是腹壁的薄弱部位,腹腔内容物可由此突出可形成腹股沟斜疝.腹膜后隙腹膜后隙:位于后腹壁的壁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上起自膈,下至骶骨岬,两侧向外连于腹膜下筋膜.其内有肾、肾上腺、输尿管、腹部大血管、神经和淋巴结等器官结构以及大量疏松结缔组织.腹膜间位器官即三面为腹膜所覆盖的腹盆腔器官,如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直肠上部、子宫、膀胱腹膜内位器官几乎完全均被腹膜包绕的腹盆腔器官,如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胰尾和脾等.腹膜鞘突为睾丸下降过程中,壁腹膜形成囊状突起,随睾丸一起至阴囊.正常情况下,腹膜鞘突的远侧端包绕睾丸形成睾丸固有鞘膜,其余部分闭锁形成鞘突剩件(鞘韧带).腹膜外位器官仅前面为腹膜覆盖的腹盆腔器官,如肾、肾上腺、输尿管、胰的大部分、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直肠中部和下部等.腹直肌鞘由三层阔肌的腱膜包绕腹直肌而成.在弓状线以上分为两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及腹横肌腱膜组成;在弓状线以下,三层腱膜均参于腹直肌鞘前层的组成,缺乏鞘后层.肝蒂肝蒂:为出入肝门各结构的总称,包括肝左、右管,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淋巴管及神经等.肝段肝段:根据Glisson系统(由肝门静脉、肝动脉、胆管的肝内分支构成)的分支与分布和肝静脉及其属支的走行,将肝分为左、右半肝及分叶和分段.肝脏外科以此为据可施行半肝、肝叶、肝段或亚肝段切除术.肝裂为相邻肝叶或肝段之间的缺少Glisson系统分布的部位是肝叶、肝段的分界线,内有肝静脉或其属支.肝裸区为肝膈面冠状韧带两层之间,未被腹膜覆盖的部分.肝门位于肝脏面“H”形沟的横沟处,有肝左、右管,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淋巴管及神经等出入.肝肾隐窝为右肝下间隙的后上部,是仰位时腹膜腔的最低点.肝胰壶腹由胆总管与胰管汇合成的管道,汇合处略膨大,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中,又称Vater壶腹,肛区骨盆下口两侧坐骨结节连线以后的区域.肛直肠环为肛门内括约肌、耻骨直肠肌、直肠纵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的浅、深部在肛管直肠移行处形成的肌环,对括约肛门、控制排便有重要作用.睾丸鞘膜为腹膜鞘突的远侧端包绕睾丸形成,分为脏、壁两层,两者在睾丸后缘相互延续.隔是一向上隆凸的穹窿形薄肌.位于胸、腹腔之间.膈穹窿右高左低.按起始部位,可分为胸骨部、肋部和腰部.膈有三个裂孔: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和腔静脉孔.膈下间隙为介于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腹膜腔的部分,分为肝周间隙和脾周间隙.弓状线即腹直肌鞘后层的弓状游离下缘,约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或脐下4~5cm处.肱二头肌腱膜在肘窝处向上外止于肱二头肌腱内侧的肘部深筋膜,其深面有肱血管、正中神经通过.肱骨肌管又名桡神经管,由肱三头肌与肱骨桡神经沟围成,管内有桡神经及肱深血管通过.钩突为胰头下部向左突至肠系膜上血管后方的部分.股管是个漏斗形间隙,下端为盲端,上端开口于腹腔,称为股环.股管内含有疏松结缔组织、淋巴管和一个淋巴结.股鞘是腹部筋膜延伸到股部形成的漏斗形筋膜鞘,包裹股动脉、股静脉上端和腹股沟深淋巴结.股三角;位于股前部上三分之一,为底在上、尖朝下的三角形凹陷;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其后壁凹陷,由肌肉组成,从外侧向内侧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其内容从外向内有股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及其分支,还有股管(空隙)等结构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的内侧端,经前臂尺侧上行至肘前区,继在肱二头肌内侧沟上行,到臂中部穿深筋膜,伴肱动脉及其并行静脉,至腋窝成为腋静脉.腘窝位于膝关节后方,呈菱形.腘窝的上外侧界是股二头肌;上内侧界是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侧界和下外侧界分别为腓肠肌的内、外侧头.腘窝的底由上向下为股骨的腘平面、膝关节囊后部(腘斜韧带)、腘肌及其筋膜.腘窝的顶为腘筋膜.后纵隔位于心包后壁与下位8个胸椎之间,内有食管、胸导管、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交感干、内脏大、小神经、迷走神经分支,淋巴结踝管内踝、跟骨及屈肌支持带(又称分裂韧带),共同构成踝管.会阴浅隙为会阴浅筋膜与尿生殖膈下筋膜之间的间隙.会阴深隙为尿生殖膈上下筋膜之间的间隙会阴中心腱男性位于肛门与阴茎根之间,女性位于肛门与阴道前庭后端之间的腱性结构.有许多肌肉附着,具有加固盆底、承托盆内脏器的作用.肌三角是由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下方的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围成的三角脊肋角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下缘的交角,是肾门在腹后壁的体表投影处也是肾囊封闭常用的进针部位.脊柱区又称背区,是指脊柱及其后方、两侧软组织所共同配布的区域.颊脂体为颊肌表面及其与咬肌之间的脂肪团块.甲状腺悬韧带为甲状腺假被膜在侧叶和峡部与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及气管软骨环的软骨膜愈合并增厚形成的韧带称甲状腺悬韧带.尖淋巴结沿腋静脉近段排列直达腋尖的淋巴结,与颈深部最下份的淋巴结相邻接.收纳腋中央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结的输出管,以及乳房上部的淋巴管肩胛旁三角又称听诊三角.位于胸背区下部,斜方肌与肩胛骨下角之间,由斜方肌外下缘、肩胛骨脊柱缘和背阔肌上缘围成.内侧界为斜方肌外侧缘,外侧界为肩胛骨脊柱缘,下界为背阔肌上缘.腱膜下间隙位于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此间隙前至眶上缘,后达上项线.颈动脉鞘是颈筋膜中层在颈部包绕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所形成的筋膜鞘.上起自颅底,下续于纵隔.颈动脉三角是由胸锁乳突肌上方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所围成的三角.颈交感干位于脊柱两侧,椎前筋膜后方,由颈上.中.下交感神经节及其节间支所组成.颈襻由来自舌下神经的上根和来自于第2.3颈神经前支的下根所组成,襻位于环状软骨弓处.阔筋膜;股前区深筋膜,范围较广是全身最厚的筋膜帽状腱膜为头皮深部的一层,前连枕额肌额腹,后连枕腹,两侧逐渐变薄,续于颞筋膜.尿生殖膈由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或尿道阴道括约肌与覆盖在其上、下面的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共同构成.男性有尿道、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尿生殖区骨盆下口两侧坐骨结节连线以前的区域颞筋膜为上方附着于颞上线,向下分为深.浅两层浅层附着于颧弓的外面深层附着于颧弓内面的膜纤维.脐内侧襞位于脐正中襞的外侧、由壁腹膜覆盖脐动脉索而形成的皱襞,又称脐动脉襞.脐外侧襞位于脐内侧襞的外侧,由壁腹膜覆盖腹壁下血管而形成的皱襞,又称腹壁下动脉襞.脐正中襞位于正中线,连与脐与膀胱尖之间,是壁腹膜覆盖脐尿管索而形成的皱襞.气管隆嵴为气管杈内面凸向左上方的半月形隆嵴,是支气管镜检时辨认左、右支气管起点的标志.气管前间隙是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段之间的间隙.该间隙内有气管前淋巴结.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甲状腺最下动脉.头臂干及左头臂静脉.髂胫束;阔筋膜的外侧部分较厚,起自髂嵴,附于胫骨外侧髁,称髂胫束.前臂屈肌后间隙位于前臂远侧1/4段的潜在性间隙,在指深屈肌、拇长屈肌腱与旋前方肌之间,经腕管与掌中间隙相通.前臂屈肌后间隙位于前臂远侧1/4段的潜在性间隙,在指深屈肌、拇长屈肌腱与旋前方肌之间,经腕管与掌中间隙相通.前列腺鞘为盆脏筋膜包裹前列腺及其前列腺囊而成,鞘的前方和两侧内有前列腺静脉丛.腔隙韧带为腹股沟韧带内侧端的一小部分纤维继续向下后外侧转折形成构成血管腔隙和股环的内侧界.屈肌支持带内踝后下方与跟骨内侧面之间的深筋膜增厚,形成屈肌支持带.坐骨小孔颧弓由颞骨的颧突和颧骨的颞突共同构成.乳房后间隙:为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管.故乳房可轻度移动.乳腺癌时,乳房可被固定在胸大肌上.乳房悬韧带连于胸肌筋膜与皮肤之间的纤维束,又称Cooper韧带.乳腺癌时,纤维组织增生,由于韧带两端固定,无伸展性,牵拉皮肤,使乳房表面出现许多小凹陷.腮腺床为腮腺的深面与茎突诸肌及深部血管神经共同构成,紧贴腮腺深面的结构.腮腺鞘为腮腺咬肌筋膜在腮腺后缘分为浅.深两层包裹腮腺而形成.腮腺乳头位于上颌第2磨牙相对处的颊黏膜上,为腮腺管的开口.三边间隙肱三头肌长头穿过大圆肌和背阔肌与肩胛下肌和小圆肌之间,形成两个间隙,其内侧的为三边间隙,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神经点是颈丛皮支浅出颈筋膜的集中点,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肾窦由肾门伸入肾实质所围成的腔隙,开口处为肾门,肾窦内有、肾动脉分支、肾静脉属支、肾小盏、肾大盏、肾盂、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等.肾段为每一段动脉所供给的肾实质区域,有5个肾段,即上段、上前段、下前段、下段和后段.肾角(脊肋角为肾门在腹后壁的体表投影处,位于第12肋下缘与竖脊肌外侧缘的交角处.肾病变时,此处常有压痛或叩击痛.肾门为肾内缘中部的凹陷处,是肾血管、肾盂、神经和淋巴管出入的部位.十二指肠上襞为十二指肠空肠曲左侧、横结肠系膜根下方的皱襞,是手术时确认空肠起始部的标志.十二指肠悬肌位于十二指肠上襞右上方深面,由纤维组织和肌组织构成,从十二指肠空肠曲连至右膈脚,有上提和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作用.食管后间隙位于上纵隔内,食管与胸内筋膜之间,内含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和胸主动脉等结构.该间隙向上通咽后间隙,向下可经膈的裂隙与腹膜后隙相通.气管支食管裂孔平第10胸椎,在正中线左侧2~3cm处,有食管、迷走神经前干、迷走神经后干、胃左血管的食管支等通过.食管下三角在胸主动脉、心包和膈围成的食管下三角内,有食管胸段的下部.收肌管位于股部中1/3段内侧,长约15~17cm,该管为三角形肌间隙,前壁是缝匠肌及其深面的腱膜,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及大收肌.管的上口接股三角尖,下口为内收肌腱裂孔.收肌管的主要内容有股动脉、股静脉、隐神经,股神经股内侧肌肌支和膝降动脉.手背腱膜为手背深筋膜的浅层,伸肌支持带在手背的延续,并与指伸肌腱结合形成,向两侧分别附着于第2、5掌骨.四边间隙肱三头肌长头穿过大圆肌和背阔肌与肩胛下肌和小圆肌之间,形成两个间隙,其外侧的四边形间隙为四边间隙,内有旋肱后血管和腋神经通过.锁骨上大窝位于锁骨中1/3上方的凹陷,窝底可扪及锁骨下动脉的搏动,第1肋和臂丛.锁骨上间隙是颈筋膜浅层在锁骨上方分为两层所形成的筋膜间隙,骨有颈前静脉,颈外静脉末端经过.锁胸筋膜为位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三者之间的筋膜,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神经、头静脉和淋巴管等穿过.提睾肌由腹横肌和腹内斜肌下部的少量肌纤维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处延续而成,有悬提睾丸的作用.听诊三角又称肩胛旁三角.位于胸背区下部,斜方肌与肩胛骨下角之间,由斜方肌外下缘、肩胛骨脊柱缘和背阔肌上缘围成.内侧界为斜方肌外侧缘,外侧界为肩胛骨脊柱缘,下界为背阔肌上缘.头静脉为上肢的浅静脉之一,起自手背静脉网的外侧端,行于前臂外侧缘,后沿肱二头肌外侧沟上行,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穿锁胸筋膜汇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头皮为额顶枕区的皮肤.皮下组织与帽状腱膜及颅顶肌的总称.臀部十字吻合就是指在臀大肌深面,大转子和股方肌附近,存在动脉性十字吻合.十字吻合的两侧由旋股内、外侧动脉构成;上部来自臀下动脉;下部来自第一穿动脉臀筋膜臀区深筋膜又名臀筋膜,十分坚强,遮盖在臀大肌和臀中肌的表面,它发出许多纤维隔伸入臀大肌的肌束内腕背侧韧带由腕后区深筋膜增厚而成,其内侧附着于尺骨茎突和三角骨,外侧附着于桡骨远端外侧缘.并向深部发出5个纤维隔附着于尺、桡骨,与之形成6个骨纤维管,有伸肌腱及其腱滑膜鞘通过.腕掌侧韧带前臂深筋膜向下延续,在腕前区增厚形成的韧带,对前臂屈肌腱有固定、保护和支持作用.网膜孔即网膜囊的右界,由前方的肝十二指肠韧带、后方的覆盖下腔静脉的腹膜、上界的肝尾状叶、下界的十二指肠上部围成,是网膜囊与腹膜腔其余部分之间的通道.胃床是由胃后壁所毗邻的器官或结构组成,包括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等.胃结肠韧带即位于胃大弯与横结肠之间的大网膜前两层上部,是探查网膜囊及其周围器官或结构的常用途径.胃胰襞是由胃左动脉从腹后壁走行于胃小弯时所诱起的腹膜皱襞.其内有胃左静脉胃左动脉、迷走神经的腹腔支和淋巴结等是手术时寻找胃左血管的标志.系膜三角由空、回肠系膜缘处的肠壁与肠系膜的两层腹膜围成.此处肠壁无浆膜覆盖,小肠切除吻合术时应妥善缝合,以防愈合不良造成肠瘘.下颌下三角位于下颌骨体下缘,由下颌骨体和二腹肌前腹与后腹共同围成.斜角肌间隙由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所围成,间隙内有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通过.心包横窦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干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的间隙.在心和大血管手术时,可在心包横窦处钳夹升主动脉和肺动脉,以暂时阻断血流.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的角.该角两侧连接第2肋软骨,是记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胸骨上间隙是颈筋膜浅层在距胸骨柄上缘3--4cm处分为两层分别附着于胸骨柄的前后缘所形成的间隙.胸肌间隙胸大、小肌之间的间隙称胸肌间隙,内含疏松结缔组织和2~3个胸肌间淋巴结.胸膜腔脏胸膜和壁胸膜在肺根部互相延续,两者在肺周围分别形成密闭的腔隙,称胸膜腔,左右各一,腔内为负压,仅含少量浆液.胸膜隐窝在壁胸膜各部互相转折处,在深吸气时肺缘仍不能伸入的部位,称胸膜隐窝.胸腰筋膜为胸背区和腰区深筋膜的深层,又称腰背筋膜.在胸背区较为薄弱,至腰区增厚,覆于竖脊肌的表面,向上续于项筋膜,向下附于骶骨后面和髂嵴,内侧附于胸椎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附于肋角.在胸下部和腰可分为前、中、后三层.咬肌筋膜为腮腺鞘的两层在腮腺前缘融合,向前行于咬肌表面.腋尖由锁骨中1/3、第1肋和肩胛骨上缘围成的三角形通道,与颈根部相通,有臂丛和锁骨下血管由此通过. 腋鞘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被包裹在由颈部椎前筋膜延续而来的筋膜管里,名腋鞘或颈腋管.感染或臂丛阻滞的麻醉药物,可沿腋鞘扩散.腋窝位于肩关节的下方,臂与胸上部之间的锥形凹陷,其深部呈四棱锥体形腔隙由四壁、一顶和一底组成,内有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臂丛锁骨下部及其分支以及腋淋巴结和脂肪组织等.翼点位于颧弓方约3.8cm由蝶.额顶和颞骨连接而成.阴部管位于坐骨直肠窝的外侧壁上,由阴部内血管和阴部神经穿经闭孔筋膜形成的裂隙.隐静脉裂孔(卵圆窝);阔筋膜近腹股沟韧带内侧下方的缺口,有筛筋膜覆盖,筛筋膜上有大隐静脉、小血管、淋巴管等通过硬膜外隙是位于椎管内面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窄隙,不通颅腔,其内呈负压并填有脂肪、椎内静脉丛和淋巴管.硬膜下隙是位于硬脊膜与脊髓蛛网膜之间的潜在腔隙,与脊神经周围的淋巴隙相通,内有少量液体.幽门平面指通过脐至剑胸结合连线中点或耻骨联合上缘至胸骨颈静脉切迹连线中点平面,或第1腰椎体下缘平面,又称Addison平面.枕下三角位于枕下、项区上部深层,由枕下肌围成.内上界为头后大直肌,外上界为头上斜肌,外下界为头下斜肌.内有枕下神经(第1颈神经后支)和椎动脉通过.支气管肺段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称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肺段呈圆锥形,底位于肺表面,尖朝向肺门.直肠后隙位于骶前筋膜与直肠筋膜之间,内含疏松结缔组织和静脉丛,向上与腹膜后隙相延续.指背腱膜由伸指肌腱越过掌指关节,在近节指骨底向两侧扩张形成.终池为脊髓蛛网膜下隙在第1腰椎至第2骶椎之间扩大部分.内有马尾和终丝.肘关节动脉网在肘关节周围,由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分支吻合而成的动脉网.肘后三角为肘关节屈曲呈直角时,由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三点构成的等腰三角形.肘外侧三角为肘关节屈曲90o时,由肱骨外上髁、桡骨头和尺骨鹰嘴构成的等腰三角形.肘窝位于肘前区,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凹陷.其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内有肱血管、正中神经、桡神经等.肘正中静脉位于肘窝处,连接头静脉与贵要静脉的一斜行静脉.蛛网膜下隙位于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隙内充满脑脊液,向上经枕骨大孔与颅内相应腔隙相通,向下达第2骶椎高度,两侧包裹脊神经根形成脊神经周隙.主动脉弓平第12胸椎,由膈左、右脚和脊柱围成,有主动脉、胸导管等通过.椎动脉三角外侧界为前斜角肌,内侧界为颈长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尖向上方指向第6颈横突孔.椎管是由各部椎骨的椎孔连接面成,上接枕骨大孔与颅腔相通,下至尾骨背同.其内容有脊髓、脊髓被膜、脊神经根、血管及少量结缔组织.椎前间隙是位于脊柱颈段与椎前筋膜之间的间隙.纵隔间隙纵隔间隙为纵隔内各器官和结构之间的窄隙,由疏松结缔组织充填,有利于器官运动和胸腔容积的变化.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足底腱膜足底腱膜呈三角形,其尖向后,附着于跟骨结节,向前分裂成五束,终于1~5趾.坐骨大孔从骶骨外侧缘向坐骨结节和坐骨棘各发出一条韧带,即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这两条韧带与坐骨大切迹、坐骨棘和坐骨结节围成坐骨大、小孔.坐骨直肠窝位于肛管的两侧,呈楔形,为尖朝上、底朝下的锥形间隙.。

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习重点提要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是按照人体的局部分区,研究各区域的层次结构及其内的器官与结构的位置、毗邻关系和临床应用的科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在局部解剖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熟悉掌握以下内容:一、重要局部结构(如沟、管、窝、孔、三角等)二、重要局部的层次(如腹壁与颅顶层次)三、内脏器官:位置、毗邻、血供等四、四肢:血管神经束;血管、神经的重要行程与分布五、与临床有关的问题:手术注意事项;神经损伤表现等本资料中的重点将用粗字底线予以标注,在重点知识点后将尽量附上图谱、歌诀、表格帮助大家记忆,“okay提示”指出常考点或特别重要的重点目录第一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局部解剖学的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人体的分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人体的基本层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头颈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颅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额顶枕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颞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颈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1、头皮:颅顶软组织浅部3层紧密相连,难以分开,即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额枕肌,因此常将此三层合称为“头皮”。

2、神经点: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颈丛皮支浅出的集中点。

3、cooper韧带:指乳腺叶之间结缔组织纤维束,一端连于皮肤和浅筋膜浅层,一端连于浅筋膜深层。

4、calot triangle:胆囊三角。

由胆囊管、肝总管和部分肝脏面围成,是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5、肛直肠环:耻骨直肠肌、肛门外括约肌浅、深部、肠壁的纵行肌及肛门内括约肌共同构成一围绕肛管的肌环,对肛管有重要的括约功能。

6、四边孔(quadrilateral foramen):其上界为肩胛下肌和小圆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内侧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为肱骨外科颈,孔内有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通过。

旋肱后动脉绕肱骨外科颈的后方,和前方的旋肱前动脉相互吻合。

1、颅顶软组织有几层及各层特点?答:颅顶软组织由浅入深有5层,即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额枕肌,腱膜下隙颅骨外膜。

其中浅部3层紧密相连难以分开,因此,常将此3层合称头皮,深部2层连接疏松,较易分离。

(1)皮肤:厚而致密,有两个显著特点,也是含大量毛囊,汗腺,皮脂腺,为疖肿和皮脂腺囊肿的好发部位,二是具有丰富的血管,外伤易出血,但愈合也快。

(2)浅筋膜:由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并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使皮肤与帽状腱膜紧密相连并将脂肪分隔成无数小格,内有血管,神经穿行。

(3)帽状腱膜:前连额肌后连枕肌,两侧变薄,续于颞浅筋膜。

(4)腱膜下隙:是一薄层疏松结缔组织,此隙范围较广,前至眶上缘,后至上项线,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连接,故移动性大,此间隙若发生感染,可经导经脉或板障静脉与颅内硬脑膜静脉窦相通,因此,被认为是颅顶部的危险区。

(5)颅骨外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借少量结缔组织与颅骨表面相连,二者易于剥离,骨膜与颅缝紧密愈着,骨膜下血肿,局限于一块颅骨范围内。

2、海绵窦交通及穿经的结构?答:海绵窦:外侧壁自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整理1.头部解剖学:头部是人体的最上部分,包括颅骨、头皮、面部和眼睛等结构。

头部的解剖学知识点包括颅骨的骨组成、脑部结构(大脑、小脑、脑干)及其功能、面部骨骼和面部肌肉的构成。

2.颈部解剖学:颈部是连接头部和身体的部分,包括颈椎、颈部肌肉和颈血管等结构。

颈部解剖学知识点包括颈椎的构造、颈椎间盘的位置和功能、颈部肌肉的分类和作用、颈血管的路径和分布。

3.胸部解剖学:胸部位于颈部和腹部之间,包括胸腔、胸骨、肋骨和胸部肌肉等结构。

胸部解剖学知识点包括胸腔的构造和内部器官(心脏、肺、食管等)的位置和功能、胸骨和肋骨的形态和连接方式、胸部肌肉和胸腔内血管的分布。

4.腹部解剖学:腹部是位于胸部下方的部分,包括腹腔、腹肌和内脏器官等结构。

腹部解剖学知识点包括腹腔的结构、腹肌的分层和作用、内脏器官(肝脏、胃、肾脏等)的位置和功能、腹部血管和神经的分布。

5.盆腔解剖学:盆腔位于腹部和骨盆之间,包括盆腔骨、盆腔脏器和骨盆底肌群等结构。

盆腔解剖学知识点包括盆腔骨的构造和连接、盆腔脏器(子宫、卵巢、膀胱等)的位置和功能、骨盆底肌群的作用和支持函数。

6.上肢解剖学:上肢是连接肩部和手部的部分,包括上肢骨骼、肌肉和关节等结构。

上肢解剖学知识点包括上肢骨骼(肩胛骨、锁骨、上臂骨等)的形态和连接、上肢肌肉(肱二头肌、桡侧腕长肌等)的分布和功能、上肢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的结构和运动。

7.下肢解剖学:下肢是连接骨盆和脚部的部分,包括下肢骨骼、肌肉和关节等结构。

下肢解剖学知识点包括下肢骨骼(髋骨、股骨、胫骨等)的形态和连接、下肢肌肉(臀大肌、股四头肌等)的分布和功能、下肢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等)的结构和运动。

8.脊柱解剖学:脊柱是人体的支持结构,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等结构。

脊柱解剖学知识点包括脊柱的分段和曲度、椎间盘的位置和功能、脊柱骨骼的结构和连接方式。

除了上述各个部位的解剖学知识点,还有一些常见的器官系统解剖学知识点也很重要,包括心脏、肺、肝脏、肾脏、胃肠道等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1腕管:腕前区深部,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构成。

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拇长屈肌键等9条肌腱及其腱鞘,以及正中神经通过。

2桡侧囊:在腕管内,包裹拇长屈肌键的滑膜鞘。

3尺侧囊:在腕管内,包裹指浅,深屈肌腱的滑膜鞘。

4掌中间隙:位于掌中间鞘尺侧半的深部其前界为第3~5指屈肌腱,第2~蚓状肌,后界为骨间掌侧筋膜,外侧界为掌中隔,内侧界为内侧肌间隔。

5屈肌后间隙:在前臂远侧A/4段前部,指深屈肌和拇长屈肌腱深面,旋前方肌浅面有一潜在的充满疏松结缔组织间隙称之。

此间隙向远侧经腕管与手掌的掌中间隙相交通。

6三边孔:上界为小圆肌,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孔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7四边孔:上界为小圆肌,下界为大圆肌,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孔内有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通过。

8梨状肌上孔:梨状肌自骶骨前外侧,向外穿坐骨大孔至臀部,其将坐骨大孔分为位于梨状肌上方的梨状肌上孔,有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静脉等结构穿行。

9梨状肌下孔:位于梨状肌下方的坐骨大孔称梨状肌下孔,自外至内有坐骨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静脉,阴部内动脉’静脉及阴部神经等结构穿行。

10股环:股管上口,其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外侧界为纤维隔与股静脉邻贴女性略宽于男性。

11股管:为肌鞘内份的一个潜在性间隙,长1~2厘米,上口为股环,下端为盲端,适对隐静脉裂孔的镰上缘上角处,前壁为阔筋膜覆盖,后壁大部分贴于耻骨肌筋膜。

内有股深淋巴结或脂肪组织。

12肌腔膜:其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有髂腰肌及神经通过,在髂前上棘的内下方尚有股外侧皮神经。

13血管腔隙:其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外界为髂耻弓,腔隙内有骨鞘,股动脉‘静脉,臀管及腹股沟深淋巴结。

14股鞘:为腹横筋膜于髂筋膜向下延伸并包绕股动脉,静脉周围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3~4厘米,有两个纵向的纤维间隔将鞘分为外‘中‘内三部分。

局部解剖学重点总结超级完整

局部解剖学重点总结超级完整

第一章:头颈部一、名词解释头皮:颅顶的额顶枕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三层紧密附着,组成“头皮”。

面部“危险三角”: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此区的面静脉无静脉瓣,并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

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枕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围成。

内有副神经外支、淋巴结及颈丛皮支等。

下颌管:位于下颌体内,由下颌孔到颏孔的骨性管道,内有下牙槽动脉、静脉、神经。

颈动脉鞘:颈部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向两侧延续,包裹颈总动脉、颈内动静脉和迷走神经形成。

下颌下三角(二腹肌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体下缘围成。

三角内有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面血管、舌血管、舌下神经和舌神经。

甲状腺假被膜:包裹甲状腺的气管前筋膜,即甲状腺鞘。

甲状腺悬韧带:在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部和峡的后面甲状腺假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喉返神经在其后方上行,手术时应该注意保护。

颈袢:上根:自舌下神经发出,为来自第1颈神经前支的纤维,沿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下降。

下根:由颈丛的第2、3颈神经前支纤维组成,在颈内静脉内侧下行。

上下根在颈内静脉的后内侧或前外侧联合成颈袢。

肌三角:底为颈深筋膜深层,顶为颈深筋膜浅层。

三角内含有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以及气管前筋膜和位于其深部的甲状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等结构。

12、气管前间隙: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借疏松结缔组织相连形成气管前间隙。

(灵活的联合关节,参与完成咀嚼、吞咽、语言及表情等功能)翼点:位于颞窝前下部,为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四骨汇合处,多呈“H”形,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是颅骨的薄弱部位。

颅顶“危险区”:即腱膜下间隙,是指位于帽状腱膜与颅骨外膜之间的一层疏松结缔组织。

此隙范围较广,前至眶上缘,后达上项线。

此间隙内的静脉通过导静脉与颅内静脉窦相通,若发生感染,可向颅内扩散。

二、填空题腮腺位于(外耳道的前下方),分(浅部)(深部)和(峡部)。

局部解剖知识点总结

局部解剖知识点总结

局部解剖知识点总结一、身体表面解剖身体表面解剖是解剖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人体表面的各种标志物和表面标志,以及表面解剖和内部解剖的关系。

在学习身体表面解剖的时候,要理清楚肌肉、骨骼和器官在体表的表现形式,熟练掌握各种部位的解剖标志。

比如腋窝、胸骨下缘、肱三头肌区、髌骨上部等。

此外,还要了解体表各个部位的测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二、头部解剖头部解剖主要研究头颅、面部、颈部等区域的解剖结构。

头颅是保护脑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颅骨和颅面骨组成。

颅骨有颅顶骨、颞骨、颧骨、枕骨等组成,颅面骨主要有上颌骨、下颌骨等。

面部主要由眼、鼻、口等组成,颈部主要是通过颈椎与头部相连。

在学习头部解剖的时候,需要了解头颅和颅面骨的名称、数量、形态以及各个部分的关系,掌握头颅颅面骨的解剖标志以及各种孔窗、突起的位置和功能。

三、胸部解剖胸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它主要包括胸骨、肋骨、胸骨软骨等组成。

在学习胸部解剖的时候,要理清楚胸骨、肋骨、胸骨软骨、锁骨以及肋间肌、膈肌等肌肉的位置和形态。

此外,还应了解胸部的器官,比如心脏、肺脏、气管、食管等器官的位置和结构。

四、腹部解剖腹部是人体的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主要部位,它包括腹膜、腹腔、腹壁、腹内器官等。

在学习腹部解剖的时候,要了解腹壁的层次结构,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等,掌握各种解剖标志的位置和形态,以及腹腔内器官的位置和结构。

五、四肢解剖四肢是人体的重要运动部位,它主要包括上肢和下肢。

在学习四肢解剖的时候,要了解上肢和下肢的骨骼、肌肉、关节、血管、神经等结构,掌握各种部位的解剖标志,熟练掌握四肢的基本动作和功能,以及四肢与躯干的连接方式。

六、神经系统解剖神经系统解剖主要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在学习神经系统解剖的时候,要了解各种脑叶、脑室、脑神经的出口和入口,脊髓的各段的特点以及脊神经的部位和分布。

局部解剖学教学教案模板

局部解剖学教学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局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基本层次和基本毗邻关系,了解局部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剖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局部解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单元:根据教学大纲,选择局部解剖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

2. 教学重点:局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基本层次和基本毗邻关系。

3. 教学难点:局部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局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

2. 实验法:通过解剖操作,使学生掌握局部解剖学的实际应用。

3. 案例分析法:结合临床病例,提高学生对局部解剖学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出问题:局部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是什么?2. 回答问题:局部解剖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讲解1. 讲解局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基本层次和基本毗邻关系。

2. 分析局部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三)实验操作1. 指导学生进行局部解剖实验操作。

2. 学生分组进行解剖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案例分析1. 结合临床病例,分析局部解剖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局部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课后复习,提高自身解剖操作技能。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积极性。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的解剖操作技能。

3.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将局部解剖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局部解刨学》PPT课件

《局部解刨学》PPT课件
车、展神经、眼神经 血管
动脉:眼动脉 静脉
眶脂体
2019/9/9
60
局部解剖学
眼外肌
除下斜肌外均起自总腱环 1块上睑提肌 6块运动眼球的肌
2019/9/9
61
局部解剖学
2019/9/9
62
局部解剖学
动眼、滑车、 展神经
2019/9/9
63
眼神经 局部解剖学
2019/9/9
64
局部解剖学
下颌神经
分支
舌神经
下牙槽神经
颊神经 3
3
耳颞神经
咀嚼肌神经
2019/9/9
55
局部解剖学
六、面部间隙
咬肌间隙 翼下颌间隙
咬肌间隙
翼下颌间隙
2019/9/9
56
局部解剖学
附:眶内结构
眶腔的组成及交通 眶内容物
眼球 眶脂体 眼球外肌 眶内神经:动眼、滑
车、展神经、眼神经 血管
1
40
局部解剖学
1)面神经
内耳门—颞骨内— 茎乳孔—穿腮腺— 分支
因此腮腺手术时应 注意分离和保护面 神经
2019/9/9
41
局部解剖学
2019/9/9
42
局部解剖学
颈外动脉
① 面动脉 1 ② 上颌动脉 2 ③ 颞浅动脉 3 ④ 耳后动脉 ⑤ 枕动脉 ⑥ 甲状腺上动脉 ⑦ 舌动脉
2019/9/9
眶下孔infra-orbital
foramen
颏孔mental foramen
2019/9/9
7
局部解剖学
2019/9/9
8
局部解剖学
体表标志
翼点 pterion 颧弓 zygomatic arch 乳突 mastoid process 枕外隆突 external

局部解剖学ppt课件

局部解剖学ppt课件
31
头部
▪ 腮腺
1、 位置、毗邻
上:颧弓、外耳道、颞下颌 关节
下:平下颌角 前:达咬肌、下颌支、翼内
肌后缘
后:乳突、胸锁乳突肌上份 前缘
深:腮腺床—起自茎突的诸 肌、颈内血管和下4对 脑神经共同组成。
32
头部
2、形态、分部
锥体形,底朝外、尖向内;
浅部(面突)
分为 峡部
深部(下颌后突)
3、腮腺咬肌筋膜
(4)三叉神经(末支为主)
▪ 眶上神经 ▪ 眶下神经 ▪ 颏神经
三孔处可分别作封闭治疗三叉神经痛
29
头部
面侧区
腮腺咬肌区
▪ 境界 前:咬肌前缘 后:乳突,二腹肌后腹上缘、
及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 上:颧弓 下:下颌体下缘
30
头部
▪ 层次(由浅入深)
皮肤、浅筋膜、浅层的血管和神经、腮腺咬肌筋 膜、腮腺浅部、腮腺峡部及穿行其间的血管神经、 咬肌、下颌支、腮腺深部等。
①境界:颈前正中线、 胸锁 乳突肌下纷 前缘,肩胛舌骨 肌上腹围成。
②层次:皮肤 颈浅筋膜 舌骨下肌群 气管前筋膜 内容 椎前筋膜
61
颈部
③内容 甲状腺、甲状旁腺、气 管颈段、食管颈段 1)甲状腺 a.形态:左右侧叶,峡
b.位置 侧叶:上至甲状软骨中点水
平,下至第6气管软骨 环 峡: 2—4气管软骨环
▪ 翼点 ▪ 下颌角 ▪ 颧弓 ▪ 乳突
13
头部
体表投影
六条标志线
中央沟 中央前后回 外侧沟 脑膜中动脉
14
头部
颅顶软组织
1、额顶枕区
① 境界 前: 眶上缘 后: 上项线 两侧:上颞线
15
头部
②层次

局部解剖学习题及答案

局部解剖学习题及答案

局部解剖学习题及答案1. 描述心脏的四个腔室及其功能。

2. 列举并解释肺循环和体循环的路径。

3. 阐述大脑的主要功能区域及其作用。

4. 解释脊柱的结构和功能。

5. 描述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6. 阐述肾脏的结构和其在体液平衡中的作用。

7. 描述甲状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8. 列举并解释主要的淋巴系统组成部分。

9. 解释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10. 描述皮肤的结构和其在身体防御中的作用。

答案1. 心脏由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组成。

左心房接收来自肺静脉的氧合血,右心房接收来自全身的未氧合血。

左心室将氧合血泵送至全身,右心室将未氧合血送至肺部进行氧合。

2. 肺循环开始于右心室,血液被泵送至肺部进行氧合,然后通过肺静脉返回左心房。

体循环从左心室开始,血液被泵送至全身,然后通过静脉系统返回右心房。

3. 大脑的主要功能区域包括额叶(负责运动和高级功能)、顶叶(处理触觉和空间感知)、颞叶(处理听觉和记忆)和枕叶(处理视觉信息)。

4. 脊柱由椎骨、椎间盘和韧带组成,它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并允许身体进行多种运动。

5.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内壁有大量的绒毛和微绒毛,增加了吸收面积,帮助营养物质的吸收。

6. 肾脏由肾小球、肾小管和肾盂组成,负责过滤血液,调节体液平衡,排泄废物。

7. 甲状腺位于颈部前侧,主要功能是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新陈代谢。

8.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淋巴结和脾脏组成,负责过滤淋巴液,参与免疫反应。

9.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基于肌纤维中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通过钙离子的调节实现肌肉的收缩和放松。

10.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具有保护、感觉、调节体温和排泄等功能。

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是一个复杂但极其重要的领域,希望这些习题和答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绪论一、局部解剖学定义局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局部内各器官(结构)间关系的科学。

即探讨人体各局部是由哪些骨、肌肉、血管、神经及内脏组成,及组成该局部的各器官间是以何种方式相互组合。

二、局部解剖学目的和任务局部解剖学的目的和任务是,明确人体各局部内器官的数目(结论),器官间的关系(路线)及器官的内部关系(原则)。

以求获得正确的结论,确立正确的处理路线和原则。

达到对各局部进行"拆、卸、修、补、组装及重建"之目的。

三、局部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的区别系统解剖学是按机能对人体进行划分,重点研究器官的形态;局部解剖学是按局部对人体进行划分,重点研究器官与器官间的关系。

四、器官间各种关系1、层次关系:层次关系是人体各局部最主要的关系,在体壁和四肢,呈现封套式层次关系。

在体腔,则呈现行列式层次关系。

封套式层次关系即:由浅入深分别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肉和骨,前二者称浅层结构;后三者称深层结构。

行列式层次即:上下、左右、内外、前后及浅深间关系。

2、间接关系:间接关系即腔隙关系,器官与器官间相贴但不直接相连,其间有空间相隔。

主要出现于三大浆膜囊存在的局部,即胸部、腹部和盆部。

间接关系为局部器官提供了良好的活动环境,同时也为处该局部器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即天然的通道,但又是病变扩散的途径。

3、间隙关系:间隙关系是器官与器官间直接关系,其特点为器官与器官间由疏松组织连接。

既有利于器官的活动,又是进入该器官血管神经的通道,易剥离。

是处理各局部首选的路线和进路,也是病变扩散的途径即危险的局部关系。

4、其他各种形式器官间关系:韧带、隔、缔、孔、三角、沟、管等是器官间的特殊关系,也是确定各种结构的标志。

五、局部的划分1、自然划分:人体可自然地划分为8个局部,即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脊柱区、上肢和下肢。

2、人为划分:为有利于研究各局部器官间的关系,可将8大局部根据其组装特点进一步划分若干小的局部,最小的局部即一器官所占据的局部,即器官的局部解剖。

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第一章·上肢第一节·概述一.了解上肢的境界与分区:境界:上肢与颈、胸、背部相连;以锁骨上缘外1/3段、肩峰至第七颈椎棘突的连线与颈部为界;以三角肌前后缘上端与腋前后壁下缘中点的连线与胸和背为界。

分区:肩,臂,肘,前臂,腕和手二. 熟悉上肢的表面解剖:1.胸前及腋区:锁骨;乳头;腋窝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其近端在体表呈现一个凹窝,即锁骨下窝,向窝底深按,可摸到肩胛骨喙突2.肩区:肩峰;肩胛冈3.臂区:肱二头肌(内外侧沟);肱三头肌4.肘区:肱骨内外上髁;鹰嘴;桡骨小头;肘窝5.前臂区和腕区:尺骨茎突;桡骨茎突;尺侧腕屈肌腱;桡侧腕屈肌腱;掌长肌腱6.手区:鱼际;小鱼际;解剖学鼻烟窝(snuff box):为拇指外展伸直时,见到的尺侧由拇长伸肌腱,桡侧由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所形成的三角形凹陷,其近侧界为桡骨茎突,窝底为手舟骨和大多角骨。

手指压向窝底可摸到桡动脉的搏动。

三.了解上肢血管的投影锁骨下动脉:胸锁关节至锁骨中点向上弓曲的连线腋动脉,肱动脉:锁骨中点到肘窝中点稍下处尺动脉:从肘窝中点稍下处到豌豆骨桡侧做一抛物线桡动脉:从肘窝中点稍下方到桡骨茎突前方连线掌深弓:握拳时中指所指位置的水平掌浅弓:在掌深弓远侧2cm处,相当于掌近侧横纹处第二节·胸前及腋区一.腋腔的各壁组成腋腔由尖,底,4个壁组成。

尖:由第一肋骨,锁骨和肩胛骨上缘围成底;皮肤,浅筋膜,腋筋膜前壁: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大肌,胸小肌,锁胸筋膜内侧壁:胸廓上4根肋骨及期间的肋间肌和前锯肌所组成后壁:背阔肌,大圆机,肩胛下肌和肩胛骨组成外侧壁:由肱骨近侧端,肱二头肌长短头和喙肱肌组成二.腋动脉的分段及分支腋动脉为锁骨下动脉的延续,离开腋窝后更名为肱动脉。

腋动脉被胸小肌分为三段:1.胸小肌以上部分:胸最上动脉2.胸小肌后方: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3.胸小及以下部分: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后动脉。

其中肩胛下动脉向下延续为胸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三.胸小肌上缘的结构:锁胸筋膜穿过此模的结构有:1.头静脉:沿三角肌胸大肌间沟走行,在锁骨下方穿过锁胸筋膜注入腋静脉2.胸肩峰动脉:与起自臂丛外侧束的胸外侧神经相互伴行,共同穿出锁胸筋膜,主要分布于胸大肌,胸小肌和三角肌。

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头部头分为颅和面两部分,颅的内腔为颅腔容纳脑及其被膜,相应的血管及神经,脑脊液,面部有视器,位听器,口,鼻等器官。

鼻腔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门户。

视器,位听器以及口,鼻粘膜中的味器属特殊感受器。

头部以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端,上项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为界与颈部区分。

头部又以眶上缘.颧弓上缘,外耳门上缘至乳突的连线为界,分为后上方颅部和前下方的面部。

1.表面解剖头部的体表及骨性标志,对于头部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1》眉弓为位于眶上缘上方,额结节下方的弓状隆起,男性隆起较显著。

眉弓适对大脑额叶的下缘,其内侧份的深面有额窦。

2》眶上切迹有时称孔,即眶上孔,位于眶上缘的内,中1/3交界处,距正中线约2.5cm,眶上血管和神经由此经过。

用力按压时,可引起明显压痛,3》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0.8cm处,眶下血管由此经过,此处可进行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4》颏孔位于下颌第二磨牙的下方,下颌体上下缘的中点或其稍上方,距正中线2.5cm处。

此孔呈卵圆形,实际上是一个短管,开口多向后上方,有刻血管及神经经过,为刻神经穿刺的部位。

颏孔的位置和开口方向均有年龄变化,其位置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移和后移,在7-8岁低于成人,15岁接近成人,脱牙老人由于下颌牙槽吸收则多接近下颌体上移。

眶上孔,眶下孔和颏孔三者之间的连线,一般为一条直线5》翼点为额顶颞碟四骨的回合处,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两横指处,多呈H形,翼点是颅骨得最薄弱部分,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沟,沟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是,易骨折,并常伴有上述动脉的破裂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

6》颧弓有颞骨的颧突和颧骨的颞突共同组成,全长均可触及,颧弓上缘,相当于大脑半球颞叶前端的下缘。

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剂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

7》耳屏位于耳甲腔前方的扁平突起,在耳屏前方1cm处可触及颞浅动脉搏动,在它的前方可检测颞下颌关节的活动情况。

8》髁突位于颧弓下方,耳屏的前方,在张闭口活动时,可触及髁突向前,后滑动,若髁突活动受限,将导致张口受限。

局部解剖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局部解剖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目录分析
一局部解剖学的定义
二局部解剖学的学习 目的和任务
三局部解剖学研究的 重点是器官间关系
四局部的划分
五局部的内 在辩证关系
六局部解剖 学与临床实 践的关系
(一)普遍性器官间关系 (二)特殊性器官间关系
(一)自然划分 (二)人为划分
(一)局部与机能的关系 (二)局部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的关系
第一节腹部概 1

2
第二节腹壁
3 第三节腹膜和
腹膜腔
4 第四节腹腔器

5 第五节腹部常
用腧穴解剖
一境界与分区 二表面解剖
一腹前外侧壁 二腹后壁
一腹膜的结构和功能 二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三腹膜形成的结构 四腹膜腔的分区
一结肠上区的器官 二结肠下区的脏器 三腹膜后隙的脏器
一大横 Dàhéng(SP 15,足太阴脾经) 二神阙 Shénquè(CV 8,任脉) 三天枢 Tiānshū(ST 25,足阳明胃经) 四曲骨 Qūgǔ(CV 2,任脉) 五鸠尾 Jiūwěi(CV 15,任脉) 六关元 Guānyuán(CV 4,任脉) 七中极 Zhōngjí(CV 3,任脉) 八气海 Qìhǎi(CV 6,任脉) 九中脘 Zhōngwǎn(CV 12,任脉)
局部解剖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 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行业
层次结构
腧穴
腹部
膀胱经
盆部
境界
中医药
内容
胸部 太阳
分区
全国
区 结构 少阳

局部解剖学重点

局部解剖学重点

局部解剖学重点一、名词解释梨状肌上孔:为梨状肌与坐骨大孔上缘之间的间隙;穿经该孔的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臀上静脉隐静脉裂孔:阔筋膜在腹股沟韧带内侧部下方、耻骨结节外下方3~4cm 处的卵圆形薄弱区隐股点:大隐静脉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其汇入点称隐股点肌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外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

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通过股环隔:覆盖股环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称为股环隔,上面衬有壁腹膜踝管:踝后区的屈肌支持带于跟骨内侧面、内踝之间形成踝管。

管内的结构由前向后依次为: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拇(大脚趾)长屈肌腱收肌管:位于大腿中1/3段前内侧部,前内侧壁为缝匠肌和收肌腱板,前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和大收肌,主要内容物有: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四边孔:指位于腋窝后壁上的四边形间隙,其上界为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界为肱骨,内有腋神经和旋肱后动、静脉通过腋鞘:颈深筋膜深层延续至腋窝,包裹腋动、静脉和臂丛形成腋鞘锁胸筋膜:是位于胸小肌、锁骨下肌和喙突之间的胸部深筋膜腕管:由屈肌支持带深部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臂前骨筋膜鞘:由臂前区的深筋膜,臂内、外侧肌间隔,肱骨围成甲状腺囊鞘间隙:甲状腺真假被膜之间的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血管、神经及甲状旁腺颈静脉弓:左、右颈前静脉在胸骨柄的颈静脉切迹上方吻合而成椎动脉三角:由颈长肌、前斜角肌、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围成的三角。

三角内主要有椎血管、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及颈胸神经节颈动脉鞘:是颈筋膜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周围形成的血管神经束鞘Virchow淋巴结:位于左侧前斜角肌前靠近左静脉角处的淋巴结,当食管下部癌或胃癌转移时,最先累及该淋巴结斜角肌间隙:前斜角肌与其后方的中斜角肌及其下方的第一肋之间的间隙,有臂丛神经根和锁骨下动脉通过神经点:颈丛皮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浅出,此处称神经点肺韧带:壁胸膜和脏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并在肺根下方形成肺韧带肋膈隐窝:肋胸膜和膈胸膜之间相互移行形成的隐窝肺根:出入肺门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肺根胸膜顶:被赋予肺尖上方的壁胸膜称为胸膜顶,其上缘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cm纵隔:是位于左、右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称为腹股沟韧带腹股沟三角: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动脉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围成腹股沟镰:在腹直肌下部的外侧缘附近,腹横肌腱膜与腹内斜肌建相互叠合,构成腹股沟镰,亦称联合腱胃床: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左肾上腺、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肝胆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面三者组成的三角,内有胆囊动脉结肠缘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分出的各结肠支在近结肠缘处相互吻合,从回盲部至乙状结肠末端形成一系列血管弓,称为结肠缘动脉十二指肠悬韧带:位于十二指肠上襞右上方深部,连于十二指肠空肠曲和右膈脚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亦称十二指肠悬肌肝胰壶腹:胆总管十二指肠壁段斜穿十二指肠降部中份的后内侧壁,与胰管汇合后略呈膨大,形成肝胰壶腹,又称Vater壶腹腹膜后隙:位于腹后壁,介于腹后壁腹膜和腹内筋膜之间,上起膈,下至骶骨岬,两侧连于腹膜外筋膜第二肝门:在肝膈面腔静脉沟的上部,肝左、中、右静脉出肝处称第二肝门二、填空题股三角内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管)穿梨状肌上孔的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臀上静脉)阴部内动脉发自(髂内动脉),出(梨状肌下孔),越过骶棘韧带,经(坐骨小孔)至坐骨肛门窝通过踝管的结构由前向后依次为(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拇长屈肌腱)肌腔隙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通过大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最后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股三角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股鞘分为三个腔,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容纳(股静脉),内侧部形成(股管)坐骨神经发自(骶丛)多以单干形式出(梨状肌下孔),在臀大肌深面,(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进入股后去,后下降至(腘窝上角),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二终末支股动脉是髂外动脉自(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向下的延续,在(股三角)内行向股三角尖,继而经(收肌管)下行,穿(收肌腱裂孔)至腘窝,移行为(腘动脉)股动脉最大的分支为(股深动脉),股深动脉下行沿途发出(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穿动脉)及肌支腘窝外上界为(股二头肌),内上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界为(腓肠肌内侧头),下外界为(腓肠肌外侧头)腘窝内容由浅入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其外上界还有(腓总神经),血管周围还有(腘深淋巴结)大隐静脉在穿隐静脉裂孔前的主要属支有(旋髂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腹壁浅静脉)腹股沟浅淋巴结上群沿着(腹股沟韧带下方)排列,下群沿(大隐静脉末端纵行)排列肌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外侧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腹压增高时,腹腔脏器可被推向股凹,经(股环)至(股管),最后由(隐静脉裂孔)处突出,形成股疝腋窝后壁上有三边孔和四边孔,其上界为(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穿过三边孔的是(旋肩胛动脉),穿过四边孔的是(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上肢的浅静脉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前臂正中静脉)等臂丛后束的主要分支有(桡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和(胸背神经)前臂肌前群第三层位于桡、尺侧的分别为(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二肌远侧部的深方有(旋前方肌)前臂前区的四个血管神经束分别是(桡血管神经束鞘)(尺血管神经束鞘)(正中血管神经束鞘)(骨间前血管神经束鞘)腋淋巴结按部位分为(肱淋巴结)(胸肌淋巴结)(腋尖淋巴结)(中央淋巴结)和(肩胛下淋巴结)5群臂丛在腋窝处的主要分支是(肌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腋神经)5大分支肱二头肌外侧沟内走行(头静脉)和(前臂外侧皮神经);内侧沟内走行有(肱动脉)(正中神经)和(贵要静脉)等肘窝内的腱性标志是(肱二头肌建),其内侧有(肱动脉)(肱静脉)(正中神经),其外侧有(桡神经)腕管内有(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鞘)(正中神经)通过胸锁筋膜位于(胸小肌)(锁骨下肌)和(喙突)之间,有(胸肩峰动脉)穿过腋鞘是(颈深筋膜深层)延续至腋窝,包裹(腋动静脉)和(臂丛)所形成的筋膜鞘前臂桡血管神经束由(桡动脉)(桡静脉)和(桡浅神经)组成有臂丛发出行至手部的神经有(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胸膜顶位于(颈根部,最高点在锁骨内侧1/3上方2~3cm)沿胸锁乳突肌浅面斜行向下的较大静脉是(颈外静脉),沿其排列的淋巴结叫(颈外侧浅淋巴结),在此肌深面向下行走的大静脉是(颈内静脉),沿其排列的淋巴结叫(颈外侧深淋巴结)颈动脉三角内主要有(颈总动脉及其分支)(颈内静脉及其属支)(舌下神经及颈袢上根)(颈外侧上深淋巴结)(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等结构肌三角内主要有(甲状腺)(甲状旁腺)(喉)(咽)(器官颈部)(食管颈部)等结构肩胛舌骨肌上腹参与构成(颈动脉)三角和(肌)三角的一边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应(紧贴)甲状腺上端进行,而结扎甲状腺下动脉应(远离)甲状腺下端进行,以免误伤(喉上神经)(喉返神经)在颈动脉三角内,弓形越过颈内外动脉浅面的神经是(舌下神经),走在颈内外动脉深面行向下方的神经是(迷走神经),经颈内动静脉之间行向后外侧的神经是(副神经)颈总动脉在(甲状软骨上缘)高度分为(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两条动脉,分叉处的后方有(化学)感受器,叫(颈动脉小球)右喉返神经勾绕(右锁骨下动脉),左喉返神经勾绕(主动脉弓),喉返神经经(环甲关节)后方进入候内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穿第(6-1)颈椎横突孔,再经(枕骨大孔)进入颅内甲状腺下动脉起自(甲状颈干)沿前斜角肌内侧缘上行到(第6颈椎)水平,再弓形弯向内下,经(胸廓内动脉)深面至甲状腺侧叶后面颈动脉鞘内的动脉是(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鞘内静脉是(颈内静脉),神经是(迷走神经)二腹肌后腹浅面的三个纵行结构是(耳大神经)(下颌下静脉)(面神经颈支)椎动脉三角内的主要结构由(椎动脉)(椎静脉)(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颈胸神经节)等颈部的浅静脉主要有(颈外静脉)(颈前静脉)肌三角位于(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甲状腺的前面由浅入深有(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甲状腺的两侧叶位于(喉)(气管)的前外侧,上端达(甲状软骨中部),下端至(第6气管软骨),甲状腺峡位于(第2-4气管软骨)前方颈动脉三角有(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二腹肌后腹)围成在肋间隙中部,肋间后血管,肋间神经是在(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之间通过,其排列顺序自上而下为(肋间后静脉)(肋间后动脉)(肋间神经)通过膈肌食管裂孔的结构是(食管)(迷走神经)上纵隔内有(胸腺)(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气管)(食管)和(胸导管)等根据肋间血管神经的行程,常在(肩胛线)或(腋后线第8-9肋间隙)做胸膜腔穿刺,以免损伤肋间血管神经壁胸膜依其分布为(肋胸膜)(膈胸膜)(纵膈胸膜)(胸膜顶)中纵隔内主要有(心包)(心)(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心包膈血管)等心包由内外两层构成,外层为(纤维心包),内层为(浆膜心包),心包腔上部位于(升主动脉)及(肺动脉后方),(上腔静脉)及(左心房前方)的间隙称为心包横窦(肋胸膜)(膈胸膜)转折处行程半环形的肋膈隐窝,(肋胸膜)(纵隔胸膜)转折处形成肋纵隔隐窝腹前外侧壁脐平面一下的浅筋膜分为两层,浅层称为(Camper脂肪层),深层为(Scarpa膜性层)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左肾上腺)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十二指肠上部的上方与(肝右叶)(肝十二指肠韧带)相邻,下方为(胰头),前方邻(胆囊),后方有(胆总管)(胃十二指肠动脉)(肝门静脉)走行肝门有(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管)淋巴管及神经等出入胆囊上方为(肝)下后方为(十二指肠上部)(横结肠)胰位于(胃)的后方,胰头病变肿大时可压迫(胆总管)(肝门静脉),胰体位于第(1)腰椎平面,胰尾抵达(脾门)脾位于(左季肋区),左侧面与(膈)接触,内侧面前上份与(胃底)为邻,后下份与(左肾)(左肾上腺)为邻,近前端与(结肠左曲)为邻,脾门与(胰尾)相邻肠系膜根从第(2)腰椎左侧斜向由下,止于(右骶髂关节)前方横结肠一下腹膜腔被小肠及其系膜和升降结肠分为(左右肠系膜窦)(左右结肠旁沟)阑尾常见的位置(回肠前位)(盆部)(盲肠后部)等肾区为(竖脊肌外侧缘)(第12肋)夹角处肾上腺的动脉分别发自(膈下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腹主动脉前面为(脾静脉)(胰)(左肾静脉)(十二指肠)(小肠系膜根)等,其右侧有(下腔静脉),左侧有(左交感干)输尿管腹段的动脉来自(肾动脉)(睾丸/卵巢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盲肠后面与(髂腰肌)相对,前面在腹股沟外侧半的上方与(腹前壁)接触小网膜包括(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腹股沟三角由(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动脉)(腹股沟韧带)围成胆总管分为四段,即(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胰腺段)和(十二指肠壁段)回结肠动脉分布于(回肠末端)(盲肠)(阑尾)肝右叶的下面邻接(结肠右曲)(十二指肠上部)(右肾)(右肾上腺)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肝固有动脉)(胆总管)(肝门静脉)下腔静脉由(左右髂总动脉)汇合而成,沿(腹主动脉)右侧上升,经肝后面的(腔静脉沟),穿经膈的(腔静脉孔)入胸腔,开口于(右心房)右肾上腺前面邻(肝),前内侧为(下腔静脉),后面邻(膈)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胃在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贲门在(第11胸椎左侧),幽门在(第1腰椎下缘右侧)腹部正中切口的层次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肝门静脉的主要属支是(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附脐静脉)阑尾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其体表投影在(脐)至(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称(麦氏/McBurney)点三、问答题简述血管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陷窝韧带),外侧界为髂耻弓,内有股动、静脉试述大隐静脉行程,主要属支及相关临床: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cm处,进入大腿内侧部,逐渐向前上,在耻骨结节外下方3~4cm 处穿隐神经裂孔,汇入股静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解剖学一、体壁1、层次: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深筋膜浅层、肌血管神经干层、深筋膜深层、疏松结缔组织层、浆膜层。

2、背部体表标志:第7颈椎椎骨棘突--辨认椎骨序数的标志,第4腰椎棘突--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下方第8肋,肾区/脊肋角--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

3、背部层次结构: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浅层,肌肉血管神经干层,深筋膜深层。

4、听诊三角(名词解释):又称肩胛旁三角,该三角上界为斜方肌外下缘、外侧界为肩胛骨脊柱缘、下界为背阔肌上缘,因缺少一层肌肉,故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地部位。

5、腰上三/四角、列氏四角(名词解释):位于背阔肌深面,三角的内侧界为竖脊肌外缘,外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外上界为第12肋。

除以上三边,下后锯肌构成四角的上界。

底为腹横肌腱膜,其深面自上而下有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

此处是经腹膜外入路行肾脏手术必经之处,是腰部的薄弱区之一,可形成腰疝,腹膜后脓肿也可自此穿破。

6、腰下三角(名词解释):围成为下界髂嵴,外上界腹外斜肌后缘,内上界背阔肌前下缘,底腹内斜肌。

该三角是腰部的另一个薄弱区,腹膜后脓肿也可自此穿破。

7、胸腰筋膜(名词解释):包裹竖脊肌和腰方肌的深筋膜在腰部明显增厚,分为浅、中、深三层,这三层筋膜在腰方肌外侧缘汇合而成胸腰筋膜,并作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起始部。

在剧烈运动中,其常被扭伤,是造成背部劳损病因之一。

8、胸腰筋膜包括浅、中、深三层,分别是背阔肌和下后锯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膈肌的起点。

9、脊柱区后正中线进行穿刺,经过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脊髓蛛网膜等层次结构进入蛛网膜下隙。

10、副神经自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中、上1/3交点穿出,经枕三角行至斜方肌前缘的中、下1/3交点处进入该肌,并支配该肌。

11、简述腰上三角的组成和临床意义。

12、简述腰下三角的组成和临床意义。

13、腰穿的位置、体位、层次;背部胸腔穿刺的位置、标志、层次。

答:腰穿(腰麻):位置——L3~4、L4~5;体位——胸膝位(抱膝位);层次——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脊髓蛛网膜。

背部胸腔穿刺:位置——肩胛线第8(靠第9肋上缘)~9(靠第10肋上缘)肋间隙;标志——肩胛骨下角;层次——①皮肤,②皮下组织,③深筋膜,④背阔肌→(下后锯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⑤胸内筋膜,⑥浆膜外脂肪,⑦胸膜壁层。

14、胸壁体表标志: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T2—胸骨角平面,T4—乳头平面,T6—剑胸结合(剑突)平面,T8—肋弓,T10—脐平面,T12—脐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平面。

15、胸壁层次结构: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肉骨血管神经干层、胸内筋膜、疏松结缔组织层、胸膜。

16、简述乳房的位置、结构、动脉供血、静脉回流和淋巴回流及其临床意义。

答:位置:乳头位置较恒定,多位于第4肋间,或第4及第5肋骨水平,常作为定位标志。

结构:由乳腺、脂肪、纤维组织和皮肤等构成。

乳腺与输乳管放射状排列;乳房悬韧带( Cooper 韧带);乳房后隙,位于乳房深部与胸肌筋膜间,隆胸收入假体植入的间隙。

动脉供血:胸外侧动脉、胸廓内动脉、肋间后动脉(不重要)。

静脉回流:主要是胸廓内静脉,也是乳腺癌肺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

淋巴回流:分为浅、深两组,两组之间广泛吻合,左右间也有吻合;外侧部和上部3/4→胸肌LN;上部→尖LN(也可→锁骨上LN );内侧部→胸骨旁LN;内下部→膈上LN及肝LN;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移时,可累及腋Ln和胸骨旁Ln,如果回流受阻,也可转移到对侧乳房和肝脏。

17、乳房悬韧带(名词解释):乳腺周围的纤维组织发出许多小的纤维束,分别向深面连于胸筋膜,向浅面连于皮肤和乳头,对乳房起支持和固定作用,成为乳房悬韧带,或Cooper韧带。

当乳腺癌侵及此韧带时,皮肤表面出现橘皮样变。

18、锁胸筋膜(名词解释):胸壁深筋膜深层位于胸小肌上缘、喙突和锁骨下肌之间的部分称锁胸筋膜,有胸外侧神经、胸肩峰动脉穿出该筋膜,头静脉和淋巴管穿入该筋膜。

19、腋腔前壁层次: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大肌、胸小肌和锁胸筋膜。

腋腔的顶由锁骨、第1肋和肩胛骨围成,腋腔的前壁为锁胸筋膜;后壁为肩胛下肌,大圆肌和背阔肌及其前方的胸背神经和血管;外侧壁为肱骨上端、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内侧壁为前锯肌及其表面的胸长神经和胸外侧血管。

腋腔的淋巴结包括有外侧Ln.、胸肌Ln.、肩胛下Ln.、中央Ln.和尖Ln.。

20、腋鞘(名词解释):椎前筋膜延续而成,包裹腋动静脉,臂丛进入腋腔,所形成的筋膜鞘叫腋鞘。

21、三边孔(名词解释):位于大、小圆肌和肱三头肌长头之间的间隙,有旋肩胛A.通过。

22、四边孔(名词解释):位于大、小圆肌、肱三头肌长头和肱骨上端间的间隙,有腋N.和旋肱后A.V.通过。

23、肋间隙从上到下为V.A.N.。

胸膜腔穿刺宜在肋角外侧和腋中线之间,并于下位肋骨上缘进针;在腋中线和胸骨之间穿刺宜在肋间隙中部,以免损伤到肋间神经血管。

心腔穿刺进行心内注射,可在左侧胸骨线第4~5肋间隙进行;临床常在左剑肋角处进行心包穿刺。

24、胸骨角(名词解释):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

平降主动脉的起始处,气管分叉处,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

25、损伤胸长神经——“翼状肩”;损伤尺神经——“爪形手”;损伤腋神经——“方肩”;损伤桡神经——“垂腕”;损伤正中神经——“猿手”;损伤胫神经——“钩状足”;损伤腓总神经——“马蹄内翻足”。

26、剑肋角(名词解释):剑突与肋弓之间的夹角为剑肋角,左剑肋角是心包穿刺常用部位。

27、腹前外侧壁层次结构:皮肤、浅筋膜、固有筋膜浅层、肌肉血管神经干层、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腹膜壁层。

28、腹前外侧壁下腹部的浅筋膜可分为两层,即浅层的Camper筋膜和深层的Scarpa筋膜。

29、简述腹直肌鞘组成和内容。

答:分为前、后两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前层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和腹横肌腱膜构成。

在脐下4~5cm以下,3层阔肌腱膜都转至腹直肌前面,故缺后层。

后层的游离下缘称弓状线。

在腹直肌和腹直肌鞘后层之间有纵行的腹壁上动、静脉和腹壁下动、静脉,并在脐水平吻合。

30、腹外斜肌腱膜形成腹股沟管浅环、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共同形成腹股沟镰、提睾肌,两者之间有肋间血管和神经、旋髂深血管、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三者共同组成腹白线和腹直肌鞘。

31、腹股沟镰(名词解释):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下部呈弓状,跨过精索上方,行向内侧,延为腱膜,形成腹股沟镰或联合腱,止于耻骨梳。

在腹壁肌收缩时,弓状下缘向腹股沟韧带靠近,有封闭腹股沟管的作用。

32、试述腹股沟管的四壁、两口和内容,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答:四壁: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后壁为腹横筋膜和联合腱。

两口:内口为腹股沟深环(腹环),外口为腹股沟浅环(皮下环)。

内容: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此外,髂腹股沟神经及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也进入腹股沟管。

临床意义:该区是腹壁的薄弱区之一,可发生腹股沟斜疝。

33、腹股沟三角(名词解释):又称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

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腹股沟韧带围成的三角区,浅层为腹外斜肌腱膜,深层为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缺乏肌层,是腹前壁的薄弱区之一,可发生腹股沟直疝。

34、腹壁下动脉常作为区别斜疝和直疝的标志之一。

35、简述腹部常用手术切口的位置及层次。

答:正中切口,沿前正中线作的纵行切口,可分为上、下腹部正中切口。

经过层次为皮肤浅筋膜、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和壁腹膜。

旁正中切口,为据正中线旁1~2cm处作的纵行切口。

经过皮肤、浅筋膜、腹直肌(向外侧牵开)、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和壁腹膜。

腹直肌切口,经腹直肌中线所作切口,经过皮肤、浅筋膜、腹直肌(直接切开)、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和壁腹膜。

肋弓下斜切口,沿肋弓下缘2~3cm作斜行切口,经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和壁腹膜。

麦氏切口、右下腹斜切口,阑尾手术常用切口,即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作与此线垂直的切口。

经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按肌纤维方向分开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继续切开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二、头颈部1、颅顶软组织共分几层?各层有何结构特点?答:颅顶软组织的由浅入深的层次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额枕肌、腱膜下脂肪、颅骨外膜。

皮肤——厚而致密,血供好;浅筋膜——内有纵向行走的纤维束,连接皮肤和深层的帽状腱膜;帽状腱膜和额枕肌——帽状腱膜通过浅筋膜的纤维束与皮肤相连,常将皮肤、浅筋膜和帽状腱膜称为头皮;腱膜下疏松组织——范围大,出血易广泛蔓延,头皮亦极易从此层分离,炎症可经此层的静脉交通扩散到颅骨内或颅腔内,故称此层为“危险区”;颅骨外膜——薄而致密。

2、头皮(名词解释):帽状腱膜通过浅筋膜的纤维束与皮肤相连,常将皮肤、浅筋膜和帽状腱膜称为头皮。

3、帽状腱膜(名词解释):帽状腱膜前连额枕肌的额腹,后连该肌的枕腹,两侧渐变薄,与颞浅筋膜相移行。

颅顶外伤如伤及帽状腱膜,可导致大面积头皮撕裂。

缝合头皮时要将此层妥善缝好,以减少张力,并有利于止血和愈合。

4、危险三角(名词解释):面静脉可通过两条途径与颅内海绵窦交通,即通过内眦静脉和眼上静脉至海绵窦;借面深静脉经翼静脉丛至海绵窦。

同时口角以上的面静脉无瓣膜,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域内的感染,若处理不当(如挤压),细菌可随血液经上述途径逆流入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故临床上将此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

5、支配面肌的神经是面神经,自茎乳孔出颅后,转向前穿腮腺并在其内吻合成丛,分出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5组分支。

7、面部皮肤感觉由三叉神经分布,眶上神经、眶下神经和颏神经分别为眼N、上颌N、和下颌N的终支。

8、穿过腮腺的血管神经,横行的有面神经及其腮腺丛、面横动脉,纵行的有颈外动脉及其终支、下颌后静脉及其属支、耳颞神经。

9、试述面部浅层的局部解剖特点。

答:皮肤薄而柔软,血液供应丰富,含较多皮脂腺、汗腺和毛囊,面部小血管有丰富的血管运动神经支配,皮肤纹理丰富。

浅筋膜内有表情肌,丰富的血管(面动、静脉及其分支;颞浅动静脉及其分支),还有感觉性的三叉神经终支和运动性的面神经终支分布。

腮腺表面有浅淋巴结。

深筋膜薄而不发达。

10、颈外V.、大隐V.是静脉插管的常用静脉;肱动脉用于量血压;肘正中V用于采血;手背静脉网用于输液;股动脉用于动脉穿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