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 新课程教学展示 新人教版选修3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受力特点和运动规律。
2.掌握计算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等相关物理量的方法。
3.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力特点和运动规律。
2.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轨迹和速度计算方法。
难点1.带电粒子在非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规律和计算方法。
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能量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设计教学内容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和受力特点。
2.匀强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和速度计算方法。
3.非匀强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规律和计算方法。
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能量问题。
步骤设计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提问:什么是电场?2.引导学生思考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和受力特点。
3.引出本课主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第二步:讲解(30分钟)1.讲解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轨迹和速度计算方法。
2.讲解带电粒子在非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规律和计算方法。
3.讲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能量问题。
第三步:实验(30分钟)1.实验1:用电子枪在匀强电场中研究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2.实验2: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能量动态测量带电粒子的电势和电势差。
第四步:讨论(20分钟)1.针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2.讨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和能量问题。
第五步:练习(20分钟)1.练习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等计算题目。
第六步:结论(10分钟)1.总结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和能量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四、教学反思本课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为主题,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练习等环节,全面地让学生了解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受力特点和运动规律,掌握了计算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轨迹和速度等相关物理量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验技能。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电子枪和能量动态测量等现代化仪器,让学生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高中物理 1.5《电势差》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1
WAB = EPA − EPB
EP = qϕ
WAB = qϕ A − qϕ B
WAB = q(ϕ A − ϕ B )
WAB = qU AB
U AB
1、UAB由什么决定?与WAB有关吗? 由什么决定? 有关吗? 由电场本身的因素决定, 无关。 由电场本身的因素决定,与WAB、q无关。 2、WAB与UAB和q有关吗? 有关吗? 有关,由UAB、q共同决定。 有关, 共同决定。
AD 2、下列关于电场的描述,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电场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电场中某点电势的大小、正负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 电场中某点电势的大小、 B、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 同一点电荷在电场中的不同点时, C、同一点电荷在电场中的不同点时,电荷的电势能较大处电势 一定较高 同一点电荷在电场中任两点间移动时,若电场力做功相同, D、同一点电荷在电场中任两点间移动时,若电场力做功相同, 则两点间的电势差相同
h A h B h 电势的差值往往比电势更重要。 电势的差值往往比电势更重要。
、知道两点电势的差值与零电势的选取是 无关的。 无关的。 知道电势差的概念、 二、知道电势差的概念、表达公式 三、知道两点间的电势差的正负号与这两点 电势高低之间的关系 四、会应用静电力做功的公式计算两点之间 的电势差。 的电势差。
U AB W AB 4 × 10 −11 = = = 2V −11 q 2 × 10
U BA = −U AB = −2 V
4、求静电力做功 如图所示的电场中, V, 如图所示的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20 V,将点电 静电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荷q= -2×10-9C,由A点移到B点,静电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解:电场力所做的功
a b E d c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系列整体说明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系列整体说明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发中心高中物理课程的全部内容划分为12个模块,学生在学过2个共同必选模块后可以在选修1系列、选修2系列和选修3系列中任选一个模块。
在完成3个模块的学习之后,就有可能取得毕业的资格。
如果还想多学一些物理,可以继续学习三个系列中任意一个系列的其他模块。
选修1系列重点从文化价值的角度展示物理学,选修2系列则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选修3系列是个综合性的系列,课时比较多,它比较全面地介绍物理学的实验基础、逻辑关系、文化价值、技术应用。
选修3系列是进入大学理科专业和工科专业继续学习的基础。
它的知识内容与过去的“必修加选修”大致相同。
这个系列比较重视物理内容的系列性,5本书的章号是连续编排的。
理工科高考的要求,例如考哪些模块?哪些知识点?要求到什么程度?考试命题或学生选择考试内容方面有多大的选择性?……这些事情由考试主管部门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
一、落实新课程的理念(一)经历科学过程,学习科学方法教材在介绍物理知识的同时,注意展示科学过程,使学生了解科学方法。
【例】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的教学这三个概念在过去的教材是依电势差—电势—电势能的顺序展开的。
新教材则正好相反。
在3-1中,首先通过图1.4-1让学生体会到,从A到B移动电荷时,无论沿直线、沿着经M的折线、或沿经N的曲线,静电力对q做的功WAB都是相同的。
然后确认,可以定义某点A的电势能E pA(以B点的电势能为0):E pA=W AB即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时所做的功。
下一步再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点的电势:φA=E pA /q最后才定义电势差:U AB=φA-φB这样做的出发点主要是要明确通过做功来研究能量这一科学方法。
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不止一次地接触“通过做功研究能量”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重力势能时体验了“能→高度(地势)→高度差”这一方法;在学习动能时体验了“力对物体做功使速度增加→动能”的方法;在学习弹性势能时体验了“力对弹簧做功→弹性势能”的方法。
高中物理新课标版人教版选修3-1优秀教案:2.3 欧姆定律
教学设计整体设计三维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产生电流的条件。
2.理解电流的概念和定义式I=q/t,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直流电和恒定电流的概念。
4.知道公式I=nqvS,但不要求用此公式进行计算。
5.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I=U/R,明确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能用欧姆定律解决有关电路问题。
6.知道导体的伏安特性,知道什么是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
7.知道电阻的定义及定义式R=U/I。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应用欧姆定律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重视实验、设计实验、根据实验分析、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公式法和图象法相结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分析电流的产生有其内因和外因,引导学生研究自然科学时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欧姆定律由实验演绎得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3.处理实验数据有列表法和图象法。
而图象法直观形象,渗透数学思维,要培养学生尊重实验结果,尊重客观规律。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正确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电流概念的理解;电阻的伏安曲线。
3.疑点对电阻定义式R=U/I,有同学误解为电阻由电压和电流决定。
4.解决办法(1)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与演示实验,记录、分析数据,归纳结论,从感性到理性来认识、理解欧姆定律。
(2)利用电化教学手段,突破难点。
(3)对定义性公式和决定性公式要加以区别。
教具学具准备小灯泡、学生电源、伏特表、安培表、待测电阻(约10~30 Ω,若干只)、滑动变阻器、晶体二极管、电键、导线若干。
学生活动设计1.设问、举例,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复习初中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知识。
2.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设计演示实验,设计表格、图象,参与读数、记数,分析处理数据,归纳出欧姆定律。
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略)(二)整体感知本节知识在初中学习已有基础,高中在新的要求下再次学习,可见本节知识是研究电路问题的基础,并且其中渗透了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训练。
高中物理_人教版新课标选修3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课题是“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1),物理第三章第5节内容,该课题放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内容之后,意味教材引导教师利用安培力导出洛伦兹力的大小、方向,绝大多数教师在平时的也是采用此思路展开教学的;但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强调科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强调对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为了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把教学的重点由学习物理知识变为探索知识的过程,以情景设疑让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探究、验证猜想,得出结论;其探究过程体现在洛伦兹力方向的判定法则,定性探究洛伦兹力的大小,理论定量探究洛伦兹力的大小,实验与理论、验证与探究充分表现在课堂教学设计中。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洛伦兹力。
(2)会用洛伦兹力解答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会用左手定则判断有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伦兹力方向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猜想、实验探究洛伦兹力的方向研究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猜想、实验定量探究洛伦兹力的大小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设问—猜想—探究—推理”来体会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思维方法。
(2)再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体会物理学习中的逻辑美,规律的统一,联系生活,激发求知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1)洛伦兹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定。
(2)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1)左手定则的生成过程及应用。
(2)实验定量探究洛伦兹力的大小。
五、教具圆形磁铁、有显像管的电视机、自治旋转液体实验装置、显像管、多媒体设备六、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创设情景、设置疑问师:观看美丽的极光视频师:美轮美奂的极光现象发生在什么地方?它又是如何形成的?生(预测)。
师:带着这两个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设计说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创设情境,激发热情,引入新课。
新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第1节磁现象和磁场第2节磁感强度
磁场
3.1 磁现象和磁场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写道: “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最初发现的磁体是被称为“天然磁 石”的矿物,其中含有主要成分为Fe3O4.
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西起上海地铁龙阳路站,东至上 海浦东国际机场,列车加速到平稳运行之后,速度是430公 里/小时。这个速度超过了F1赛事的最高时速,车厢里上 下颠簸很小,左右摇摆得相对还大一些。Biblioteka 3、磁场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
演示实验
结论: 磁体对通电导体有 力的作用。 问题: 磁体和通电导体之 间的相互作用力是通 过什么发生的呢?
电流
磁场
磁体
问题:电流与电流之间是否有力的作用? 结论:同向电流相互吸引。 结论:反向电流相互排斥。
电流
磁场
电流
结论: 磁体周围、电流周围、运动电荷周围 都存在着磁场、所有磁作用都是通过磁场 发生的,磁场和电场一样都是一种客观物 质,是客观存在的,看不见摸不着,但是 很多磁现象感知了它的存在。 在同一空间区域,可以有几个磁场共 同占有,实物做不到。
一.磁现象
1.磁性:能够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小磁针静止时指南的磁极叫做南极,又
叫S极;指北的磁极叫做北极,又叫N极。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
相吸。
5.变无磁性物体为有磁性物体叫磁化,变有磁
性物体为无磁性物体叫退磁.
小结
1、磁现象:磁性;磁体;磁极;磁化;退磁
2、磁场:磁体和电流周围有磁场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磁体与电流间相互作用, 电流与电流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3、电流的磁效应:电流能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4、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或通电导体会 产生磁力作用。 5、地磁场: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场叫地磁场 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 地理的北极附近,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它们之间的 夹角称为磁偏角。
2015-2016学高二物理 新课标人教版 选修3-1 第一章 静电场 教材教法分析 课件(53张)
a
b
N
3~6 电场强度 电势
5、场强与电势的关系 可以联系力学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电场强度描 述电场的力的性质,电势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那么, 在力学里,力和能什么关系呢? 它们没有直接的关系,并不是力越大能一定越多吧。同 理,电场强度与电势也没有直接关系,电场强度大处电 势未必高。力在空间的积累作用效果——功,可以量度 能的变化,即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也就是说,力通过 做功跟能建立联系的。所以,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联系, 是通过电场力做功建立起来的,这就是我们在匀强电场 中研究的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关系 E=U/d。
(6)看懂、默画5种电场电场线和等势面
实验模拟
看懂、默画
图中a、b是两个点电荷,它们的电量分别为Q1、Q2,MN是ab连线的中 垂线,P是中垂线上的一点,下列哪种情况能使P点场强方向指向MN的 左侧?abPMN左右 A.Q1、Q2都是正电荷,且Q1<Q2 B.Q1是正电荷,Q2是负电荷,且Q1>│Q2│ C.Q1是负电荷,Q2是正电荷,且│Q1│<Q2 D.Q1、Q2都是负电荷,且│Q1│>│Q2│
说明3:不宜说“库仑定律”是由大量实验归纳得到的”。
2 库仑定律
1、探究电荷间定量的相互作用规律
(4)适用条件 “点电荷”条件 “静止”条件:都静止或静止的作用于运动的 “真空”条件:电力遵循的平方反比律不受“真空”条件的限制。不过, 当电荷处在介质中时,介质要极化,出现极化电荷,就不能只考虑用库仑 定律去求这两个电荷受的了。所谓“介质中的库仑定律,实际上求的是一 个电荷受到的另一个电荷与极化电荷的作用力的合力。 (5)设计实验验证
5 电势差
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7 静电现象的应用
第三单元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3全册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3-3全册精品教案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2)7.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第一节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7.2 分子的热运动 (4)第二节分子的热运动 (5)7.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7)第三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7)7.4 物体的内能 (10)第四节物体的内能 (10)第八章气体 (13)8.1 气体的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 (13)第一节气体的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 (13)8.2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15)第二节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15)8.3 气体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17)第三节气体.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18)8.4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 (20)第四节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 (21)第九章物体和物态变化 (24)9.1 固体 (24)第一节固体 (24)9.2 液体 (25)第二节液体 (25)10.1、2 功和内能热和内能 (28)第一节功和内能热和内能 (28)10.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29)第三节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29)10.4 热力学第二定律 (30)第四节热力学第二定律 (30)10.5 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32)第五节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32)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讲课全册播放第七章分子动理论7.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般分子直径和质量的数量级;(2)知道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记住这个常数的数值和单位;(3)知道用单分子油膜方法估算分子的直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单分子油膜法估算测量分子大小,让学生体会到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形成正确的唯物主义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和学会用单分子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直径)的方法;(2)运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估算微观量(分子的体积、直径、分子数等)的方法。
教学教具(1)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水面上单分子油膜的示意图;离子显微镜下看到钨原子分布的图样;(2)演示实验:演示单分子油膜:油酸酒精溶液(1:20O),滴管,直径约20cm圆形水槽,烧杯,画有方格线的透明塑料板。
2023年高二物理教案全册 高二物理教案选修3(3篇)
2023年高二物理教案全册高二物理教案选修3(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究竟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高二物理教案全册高二物理教案选修3篇一1教材分析互感和自感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
学习它们的重要性在于他们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同时对自感现象的观看和分析也加深了对电磁感应产生条件的理解。
2学情分析互感现象法拉第发觉电磁感应现象的第一个胜利试验就是互感现象。
同学前面探究感应电流条件中也做过类似的试验,已有感性熟悉。
教学要求是知道互感现象。
因此教学中老师可做些好玩的演示试验,引导同学利用已学学问进行成因分析,明确尽管两个线圈之间并没有导线连接,却可以使能量由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
这就是互感现象自感现象同学从前面学习的中知道当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这些结论都是通过试验观看得到的,没有理论证明。
但同学们观看到的试验都是外界的磁场引起的回路磁通量的变化,擅长动脑筋的同学就会产生这样的思索:当变化的电流通过自身线圈,使自身回路产生磁通量的变化,会不会在自己的回路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呢所以这节课是同学在已有学问上产生的必定探求欲望,老师应抓住这一点。
设计探究性课例。
自感电动势对电流变化所起的“阻碍”作用,以及自感电动势方向的是同学学习的难点。
为突破难点,老师应通过理论探究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为使效果明显,本人特自制教学仪器。
3教学设计思路为突出物理学问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在技术、社会领域的应用,本人设计了让同学体验自感受电,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同学估算自己的触电电压约150v使同学有真实感。
同学分组试验,模拟利用自感点火,使同学知道物理学问的价值。
一学问与技能1了解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以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2能够通过电磁感应的有关规律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成因,并能利用自感学问解释自感现象。
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1讲义第二章第1节电源和电流
一、电源┄┄┄┄┄┄┄┄①1.定义:能不断把电子从正极搬运到负极的装置。
2.作用(1)移送电荷,维持电源正、负极间有一定的电势差。
(2)保持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
[注意]有电源不一定得到持续的电流,要得到持续的电流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电路中有电源。
(2)电路必须是闭合的,即必须用导线将电源接通。
①[判一判]1.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把电子由正极不断地搬运到负极,从而保持两极之间有稳定的电势差(√)2.只要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3.电源实质上也是一个用电器(×)二、恒定电流┄┄┄┄┄┄┄┄②1.恒定电场(1)定义:由稳定分布的电荷所产生的稳定的电场。
(2)形成:导线内的电场,是由电源、导线等电路元件所积累的电荷共同形成的。
(3)特点:导线内的电场线与导线平行,电荷的分布是稳定的,导线内的电场是沿导线切线方向的恒定电场。
(4)恒定电场与静电场的关系:在恒定电场中,任何位置的电荷分布和电场强度都不随时间变化,因此其基本性质与静电场相同,在静电场中所学的电势、电势差及其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在恒定电场中同样适用。
2.恒定电流(1)概念:大小、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2)形成:恒定电场使自由电荷定向运动的速率增加,自由电荷与导体内不动的粒子的碰撞,使自由电荷速率减小,最终表现为平均速率不变。
3.电流(1)概念: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
(3)符号及单位:电流用符号I表示,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
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1 A=103 mA=106μA。
(4)表达式:I=qt(q是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
(5)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说明]理解电流概念的几个要点(1)公式I=qt中,q是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而不是通过导体单位横截面积的电荷量。
(2)当导体中有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时,公式中的q应为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正、负两种电荷电荷量的绝对值之和。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全册教案版(74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全册教案版(74页)4.1划时代的发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
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
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教学过程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高二选修三物理教学
高二选修三物理教学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围绕高二选修三物理课程展开,物理选修三通常包括电磁学、波动光学以及现代物理基础知识等。
课程旨在使学生深入理解电磁现象、波动现象以及现代物理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运用物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任务包括对电磁场理论的讲授、波动方程的应用、光学现象的解析,以及量子物理的基本概念介绍。
此外,教学还将侧重于科学方法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数学建模掌握物理现象的探究方法。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完成了基础的物理学习,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背景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群体中,既有物理学科兴趣浓厚、基础扎实的学生,也有对物理概念理解尚浅、需要更多引导的学生。
因此,教学设计需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磁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库仑定律、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波动光学的基本原理,如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能够运用相关概念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
(3)了解量子物理的基本概念,如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等,对现代物理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4)通过数学工具,如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对物理问题进行定量的描述和分析,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5)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物理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假设、实验和验证等步骤,主动探索物理规律。
(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对物理概念进行深入分析,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3)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模拟、在线教育资源等,丰富学习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4)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高二物理选修3教学
高二物理选修3教学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二物理选修3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力学、电学以及现代物理的基础知识。
教学任务旨在让学生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面向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物理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一定的物理思维能力。
但在这个阶段,学生们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存在恐惧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针对高二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高二物理选修3的核心概念、原理和公式,如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电学中的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以及现代物理中的量子理论、相对论等。
(2)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分析物理现象、构建物理模型、进行科学计算的能力。
(3)熟练操作物理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技巧和数据处理,提高实验素养。
(4)培养物理思维能力,能够从多角度、多维度分析物理问题,形成科学的认知结构。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跨学科整合,将物理知识与数学、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使物理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2)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勇于克服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的几个基本部分
【学习目标】、【知识回顾】、【新课讲解】、【巩固练 习】、【知识回顾与梳理】
【新课讲解】 (1)学生限时看课本→完成课本对应知识点的自测题→ 例题(对应知识点的拓展的重点题型或类型题)→达标测 评练习题(对该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的练习)。例如“楞 次定律”第二课时——今天的学案 (2)学生完成自测题(目的复习和引入)→学生讲解、 老师简单小结→完成对应例题(重点题型)→学生讨论, 学生讲解,老师引导寻找规律→学生完成对应检测题→学 生讨论,再次强化解题技巧和规律。如上一章“带电粒子 在磁场中运动的第三课时”学案。
2、通过阅读课本内容,体会人类探 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举例说明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集体教研
(1)对课标要求的理解。讨论本节学习目 标和行为动词的规范要求
(2)重难点的设置,针对的练习题和处理 方法
(3)讨论在本节课中需要学生做到、学会、 体会、了解的内容,把这些清晰化、固态化, 目标化于学习目标中。
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的电流磁效应,使整个 科学界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它证实电现象与 磁现象是有联系的。探究电与磁关系的崭新 领域,突然洞开在人们面前,激发了科学家 们的探索热情。一个接一个的新发现,像热 浪一样冲击欧洲大陆,也激励着英国的科学 界。
1820年,法国的安培:右手定则、磁现象的电本 质、安培定律;同年,毕—萨定律发现.电流元 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是认识电流产生磁 场以及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基础。
内容标准:收集资料,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过程,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 精神
具体要求:(1)收集资料,了解发现电磁感应现 象的历史及其意义。
(2)了解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
态度和科学精神
知识技能的水平要求:了解、体会
体验性目标的水平要求:经历
学习目标:1、能复述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
设想,1861年赖斯实验成功,1861年贝尔发明了 电话,作为收话机,它仍用于现代,而其发话机则 被爱迪生的发明的碳发话机以及休士的发明的传声 器所改进。
有没有人想这个问题呢?电能生磁,磁能生电吗?
法拉第是英国物理学家。 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 效应之后,法拉第于1821年 提出“由磁产生电”的大胆 设想,并开始了十年艰苦的 探索。 在这十年中,他失
物理选修3—2 第四章电磁感应
第一节 划时代的发现
发
美丽的三峡
电
水电站
机 定
子
发电机转子
三峡巨型水利枢纽左右两个电站共装机 26台,总容量为1820万千瓦. 1.与国内比较:它是清江隔河岩电站的15 倍,葛洲坝电站的6.7倍,目前已建成的国 内最大的二滩电站的5.6倍; 2.与国外比较:它是美国大古力电站的1.6 倍,委内瑞拉古里电站的1.7倍,也是目前 世界最大电站---巴西与巴拉圭两国合建 的伊泰普电站的1.4倍.
如果你生在那个年代,你会有 什么新的想法或设计呢?
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打开了电应用的新领域。
1825年斯特金发明电磁铁; 1833年高斯和韦伯制造了第一台简陋的单线电报; 1837年惠斯通和莫尔斯分别独立发明了电报机; 1855年开尔文解决了水下电缆信号输送速度慢的问
题,1866年由他设计的大西洋电缆铺设成功; 1854年,法国电报家布尔瑟提出用电来传送声音的
四、学案的创新设计及使用
知识回顾与梳理环节:本环节设置在学案的最后, 是为了引导学生完善、充实、补充对本节的理论 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对本节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 对本节重点题型的理解与掌握。以此作为一个检 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检测
对学习目标展示的试验:学习目标的展示原来只 是让学生看看、老师读读。我们试验的是让学生 再讨论一下,让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预测展望 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最终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 兴趣去学习。
弗莱明无意中在长了毛的培养 皿中发现了青霉素.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 廉·伦琴正在进行一项试验, 当时他发现房屋对面的一张荧 光纸板被点燃了。这说明有光 粒子穿过遮挡物。非常吃惊的 伦琴很快发现,这种令人难以 置信的放射物可以产生清晰图 像,第一张X光照片是伦琴妻 子的手部骨骼
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
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 神 3、举例说明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
历史背景: 18世纪末,人们开始思考不同自然现象
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 19世纪20年代之前,电学和磁学的研究
始终独立地发展着。
奥斯特对物理学、化学和哲学进行过多 方面的研究 ,坚信自然力是可以相互转 化的,长期探索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但 并未成功。
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
学习的首要前提是记忆
有目的、有步骤、有策略的设计课堂 教学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 方式和途径
把精力用在课堂设计上,把智慧用在 创设情景上。
谢 谢!
“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 准备的头脑。”
1820年一次讲演中, 奥斯特碰巧在南北方 向的导线下面放置了 一枚小磁针。当电源 接通时,小磁针居然 转动了。
随后奥斯特进行了三 个月的研究,随后证 明了电流的确能使磁 针偏转,即电流的磁 效应。
思考:自然科学中的“偶
然”“碰巧”真的是偶然的吗?
鲁班被有锯齿的叶子割破手后 得到的启发,发明了锯.
5.达标测评(结合例题,让学生完成后面配 套的对应练习。处理形式如让学生演板)
6.知识回顾与梳理
(1)对于各个板块要求有时间限制。(看书、 做题、演板等都有时间要求,包括老师讲解都有 时间要求,总体上要求老师讲解时间控制在10分 钟左右)
(2)学生看完课本,要求有自测练习,自测练 习之后有拓展例题,之后紧跟的有对应练习。努 力做到无论是自学还是老师讲解之后都有检测的 环节,使学生感到课堂教学的充实
瑞士人科拉顿也曾将条形磁铁在线圈中插入 和抽出,看到电流表中指针有偏转,但他认 为是条形磁铁的影响。于是他把电流表和线 圈放在两个房间里,做实验时在两个房间里 跑来跑去。也与电磁感应失之交臂。
大家谈
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感应:回想初中研究的结论: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 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时,导体中就产生 电流。
败了,再探索,再失败,再 探索... ...终于于 1831年8月29日发现了电磁 感应现象,开辟了人类的电 气化时代。----勇于探索,
不畏艰难。
大家谈:成功路上的“偶然”和 “必然”
对“磁生电”的这种想法也有不少科学家进 行研究。
法国物理学家安培也曾将恒定电流或磁铁放 在导体线圈附近。(想想看:为什么没有发 现电磁感应?)
物理学中把这种现象叫 做电磁感应
由电磁感应产生 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法拉第
新课拓展
法拉第概括产生感应电流的五类情形: (1)变化着的电流; (2)变化着的磁场; (3)运动的恒定电流; (4)运动的磁体; (5)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你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举出一些电磁感应现象的例 子吗?
备教材
(1)老师深度阅读课本。在第一遍阅 读课本时就提出老师自己的问题,预设 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
(2)和老教材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新、 老教材的不同点,猜想、体会新教材编 写的目的和用意。
老教材内容和特点
新教材内容和特点
第一节 “电磁 感应现 象”
第二节 “法拉 第电磁 感应定 律”
第三节 “楞次
直接告知电 磁感应现 象和感应 电流的有 无判断
↓
感应电流大 小的计算
↓
感应电流方 向的判断
第一节“划时 代的发现” 激发兴趣
第二节“探究
↓
感应电流的产 探究感应电
生条件”
流的有无
↓
第三节“楞次 探究感应电
定律”
流的方向
↓
第四节“法拉 研究感应电 第电磁感应定 流的大小
备课程标准
(1)通过阅读《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 《物理教学研究与案例》,初步了解本版块、 本节课的内容标准与具体要求
3.自学探究(主要形式:学生看课本,做自测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讲解)
三、新授课的课堂模式
4.合作交流(主要形式:结合课本内容,不 同板块的知识点,对应的典型题,让学生先 自己做出来,然后再小组讨论,讲解,老师 最后点评。或让学生上去演板,老师画出需 要学生注意的问题,在让学生讨论讲解,老 师最后点评、小结)
名副其实,三峡电站建成后将是新的世界 之最
三峡电站的若干数据
700,000,000W 发电机单机容量
26台
在此之前,全世界仅21台
7150吨
每台发电机组重量
3350吨
每台水轮机重量
3800吨
每台发电机重量
2150吨
每台发电机转子重量
学习目标:
1、能复述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 2、通过阅读课本内容,体会人类
的基础之上; 2、建立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之
上(即要求学生掌握多少); 3、建立在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之上; 4、建立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之上。
三、新授课的课堂模式
1.情境导入(复习回顾、图片展示、观看视频 等形式)
2.目标展示(学生看目标展示,再结合已学内 容预测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对不对无所谓, 主要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 兴趣,
(4)讨论教学环节的设置。设计会在哪些 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之 间的“团结合作”能力
二、课标解读
课标的细化解读其目的是确立本节课的学习目 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效率的提高具 有指导性、可操作性与可测控性。
我们解读课标建立在四个基础之上: 1、建立在老师所教学生掌握知识、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