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发展观教案4

合集下载

科学发展观教案

科学发展观教案

第一章第五节科学发展观【教材分析】本节课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章前几节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都是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

【学生分析】当代大学生比较关心时事,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肩负着但是因为社会阅历等原因,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对一些形势、国家政策的把握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加以正确的引导。

【教学分析】1、情感目标:使学生提高政策意识,增强政治敏感性。

2、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主要内容及指导意义等相关知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发展,并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实践。

【重难点分析】1、重点: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2、难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教学方法】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现象入手,抽象出一般的道理,即运用抽象思维方法;并结合图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是教师的讲与学生的读、议、思、练密切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疑引思):用视频播放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所发生的变化,通过前后对比显示中国所取得的成就。

然后引用其他国家一些媒体的报导和名人的话语,由此引出,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倍受世人关注的中国接下来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的成果由谁共享”的问题,从而导入本课内容——科学发展观。

二、讲授新课:第五节科学发展观(板书)(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板书)任何一种理论它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它之前的某些理论相联系的。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理论;同时,由于它又结合了我国的国情、阶段性特征,并吸取了世界各国发展的积极成果,因此它又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案例教学设计

科学发展观案例教学设计

科学发展观案例教学设计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在执政地位下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导思想,是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为理论基础,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为指导,综合发展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和层次问题所形成的完整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具有整体性、历史性、实践性和指导性特点。

在教学设计中引入科学发展观的案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和实践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一个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案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和特点;2. 能够分析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15分钟):通过展示和讨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起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关注和思考。

比如,城市发展是否应该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2. 知识讲授(30分钟):(1)简要介绍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2)分析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包括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案例,如中国的高铁建设、扶贫工作和环境保护等。

3. 案例分析活动(40分钟):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科学发展观应用的案例,并进行详细讨论和分析。

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分析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例如,选择高铁建设作为案例,学生可以分析高铁对经济发展、交通便利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影响。

4. 案例汇报与讨论(3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成员提问和发表意见。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评价案例,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5. 总结反思(1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实践要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科学发展观应用到自身的学习和未来的实践中。

教学评价:1. 以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为主要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考察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包括理论知识的运用、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等;3. 提供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思考和改进。

第5课 树立科学发展观

第5课 树立科学发展观

源、环境保护②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的需要③说明了我国将把环保作为一切工作
的中心 ④强调了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以生经济活建富设裕为、中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④
3、下面的诗词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的是 (C )
• ①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 ③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 ④泛舟清河上,漫步水云间 • A.①③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环节三:考点相联系知识梳理
• 考纲52 指导我国的人口状况,了解实行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 考纲53 知道我国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 了解我国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 ,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 念,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知识问题归纳
• 1、人口国情及对策 • 2、资源国情及对策 • 3、环境国情及对策 •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
环节四、课堂检测: 完成 《时政与社会热点》P16选择题
• 1、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的全球性共识。下
列语句中与发展低碳经济理念相一致的是( C )
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记》) 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者殆。(《论语》) 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环节二 背景热点材料分析、解读
• ——参看《时政与社会热点》P15 • 1、十九大报告:有关美丽中国 • ——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②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现代化国家

科学发展观教案

科学发展观教案

科学发展观教案教学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现实意义教学目的:让同学们认识科学发展观并学会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精神。

教学内容:一.科学发展观的内容: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要注意理解的几个要点第一要义是发展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

二.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我想任何理论的提出它作为一种意识就是用来反映和指导我们在现实中的所作所为。

让我们以更正确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心态去面对现实。

而且一种理论的成功应该是落实方面要如何落实。

下面我们要了解的就是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的目标体系。

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求真务实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思品:九年级第5课《树立科学发展观》教案4(北师版)

思品:九年级第5课《树立科学发展观》教案4(北师版)

《树立科学发展观》教案—实现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初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点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教学难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展示古巴比伦图片,讨论探究:巴比伦文明的衰亡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教训?它启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发展观?我们应合理利用可再生性资源,决不能滥垦乱伐。

它启示我们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主学习提示: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2、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3、为什么说发展是第一要义?(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二、教学过程(一)知识点拨: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发展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1)以人为本,时时刻刻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放在首位;不仅要增加经济建设的投入,而且要增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投入,增加社会发展的投入,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以促进人的发展与进步。

(2)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珍惜资源,善待环境。

在生态系统可能的承载能力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增加利用资源的科技含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请你奉献几个节能减排的小窍门)(1)少买不必要的衣服。

(2)每月手洗一次衣服。

(3)提前几分钟关空调。

(4)在家随手关灯。

(5)煮饭提前淘米,并浸泡十分钟。

(6)淋浴代替盆浴并控制洗浴时间。

(7)调低电视屏幕亮度。

(8)合理使用电脑、打印机。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6课《科学发展观》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6课《科学发展观》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6课《科学发展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科学发展观》是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6课的内容,主要介绍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意义和实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使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科学发展观方面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深入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程度不同,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也有不同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意义和实践,掌握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意义和实践。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案例材料: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案例素材。

3.教学多媒体:课件、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视频,引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意义和实践。

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分析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九年级政治 第5课《树立科学发展观》教案1 北师大版讲解

九年级政治 第5课《树立科学发展观》教案1 北师大版讲解

第五课树立科学发展观第一站:正视现实的压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懂得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搜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并分析其特点,宣传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学会保护环境的一些技能;通过联系实际例子,提高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形势的认识,提高对国家责任感,自觉投身于保护资源环境的行动中去。

教学重难点:1、我国的人口问题。

2、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

教学方法:结合有关人口、资源、环境等的实例、数据、图片等来实施教学,可以让学生从这些生动、形象的材料中较容易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总结第一单元所学内容:改革开放激发了我国人民的积极性,给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以“思想驿站”的三幅图片引出新课:我们也要看到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的发展承受着巨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

选择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在发展中应该注意什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思考。

你在生活中还会发现哪些实例?面对现实,我们应该如何做?等。

二、新课学习:(学生活动):列举身边的人口问题的例子:‘1、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必须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我国的重要国情之一。

(我国的人口国情)(2)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结合书中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一般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3)我国人口问题的影响:参阅活页第3题(理解)(4)解决人口问题的办法:(也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唯一出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5)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具体要求:A、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只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这样做的意义:才能够减小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B、实行计划生育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科学发展观现场授课教案(仅供参考

科学发展观现场授课教案(仅供参考

科学发展观教育授课教案(授课时长约15分钟)(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战友们:大家好!根据今天赛程的安排,下面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一些知识。

由于水平有限,讲得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敬礼!)(授课目的)希望通过今天的授课,使大家对科学发展观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提高大家运用科学发展观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促进部队建设和消防工作水平更上新台阶。

(主要内容)今天的课将从三个方面来讲: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二是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和根据;三是官兵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教学重点)在授课中,要求大家重点把握第一个方面的内容,即“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授课时间)大约15分钟。

首先我们讲第一点——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确切的讲,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十七大报告对于科学发展观,作了新的、更精辟的表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可以这么说,新内涵不但纠正了那种认为科学发展观只是单一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片面认识,它还反映了当今世界主流的发展观。

好,我们刚刚简要的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那么,科学发展观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它的形成有什么样的背景和根据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来讲第二点——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和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理论地位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有一个由启发认知、到摸索、再到理论成熟并确立的过程。

要说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这还得从2003年的非典说起。

2003年4月“非典”疫情蔓延期间,胡锦涛在广东考察时就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努力促进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教案模板范文

科学发展观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年级: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等核心要素。

- 认识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 理解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环境的责任感。

- 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 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3. 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1.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素。

2. 分析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提前搜集关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分享对科学发展观的初步认识。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等核心要素。

2. 学生讨论并总结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案例。

2. 学生分析案例,提出解决方案。

四、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顾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知识。

二、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撰写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作文、制作宣传海报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实践活动。

三、成果展示1.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

2.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科学发展观教案模板小学

科学发展观教案模板小学

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五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2. 科学发展观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教学难点:1. 科学发展观与其他发展理念的区分。

2. 如何将科学发展观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教学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

3. 小组讨论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对我们来说如此重要?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出科学发展观的定义。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介绍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括全面、协调、可持续、以人为本等方面。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并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加深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发展观与其他发展理念有何区别?4.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不同发展理念的特点,并填写小组讨论表格。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实际案例,如我国近年来在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成就,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成就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强调科学发展观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互动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政府官员、企业家、普通百姓等角色,探讨如何在各自领域践行科学发展观。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课后作业1. 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短文,阐述自己对科学发展观的看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

小学科学发展观教学活动设计案例

小学科学发展观教学活动设计案例

小学科学发展观教学活动设计案例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科学发展观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因此,将科学发展观融入小学教育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以小学四年级为对象,设计一堂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教学活动,以期激发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内涵和基本要求。

2.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明确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活动内容1.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认识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四个方面: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就背后的发展理念,引出科学发展观的主题。

2.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内涵和基本要求,通过生动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发展观。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4.实践活动:教师设计一场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五、活动评价1.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程度: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掌握情况。

2.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3.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组讨论、知识竞赛等环节,观察学生是否能提出新颖的观点,进行创新性思考。

科学发展观教案设计模板

科学发展观教案设计模板

课程名称: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年级:九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内涵、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明确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2.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1.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2.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相关案例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播放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等方面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还存在哪些问题?二、新课导入1. 介绍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社会矛盾等问题。

2. 解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环节1.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介绍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和过程- 讲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2.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全面发展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观:促进各个领域、各个地区、各个群体之间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改革开放- 推进科技创新- 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建设生态文明四、案例分析1.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主要内容。

2. 案例包括:我国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成功案例。

五、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科学发展观?- 如何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科学发展班会教案模板及范文

科学发展班会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关注世界科技动态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2.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 如何引导学生将科学发展观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科学发展观的了解。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详细讲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全面、协调、可持续、创新。

2.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邀请学生谈谈自己对科学发展观的看法。

(三)互动环节1. 教师提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科学发展观?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

3. 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

五、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作文。

2. 关注国家发展、关注世界科技动态,撰写一篇观后感。

科学发展班会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关注世界科技动态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2.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 如何引导学生将科学发展观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和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密不可分。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科学发展观的了解:“我了解到科学发展观包括全面、协调、可持续、创新四个方面。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详细讲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全面,就是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全面发展;协调,就是要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四个方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创新,就是要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个方面创新。

第5课《树立科学发展观》教学设计2

第5课《树立科学发展观》教学设计2

《树立科学发展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从自身做起,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树立全面看待问题能力、归纳思维的能力和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要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教学过程一、自主复习,构建网络一是用书本资料说明问题,二是用家庭人口数量变化与收人分配事例说明,从而使学生了解,自主复习相关知识。

A.我国的人口问题。

B.我国的环境问题。

C.我国的资源问题。

D.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展示交流、合作深化(一)我国的人口问题<1>我国人口现状与特点①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基本特点);②此外,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2>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带来的影响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从人均生活水平、就业压力、社会保障压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举例说明)<3>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①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口素质就是要求同学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②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二)我国的环境问题让学生朗读课本材料,请另外的一部分学生讲讲身边的环境问题,从而明确存在的哪些环境问题。

<1>我国的环境问题的表现:①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②工业污染治理任务相当繁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③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④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加剧。

(可广泛举例,用电视新闻中和身边周围的事实来说明,能让学生自己讲更能引起共鸣。

)<2>我国环境形势的总特点: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科学发展观教案

科学发展观教案

第一章第五节科学发展观【教材分析】本节课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章前几节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都是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

【学生分析】当代大学生比较关心时事,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肩负着但是因为社会阅历等原因,区分能力还不是很强,对一些形势、国家政策的把握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加以正确的引导。

【教学分析】1、情感目标:使学生提高政策意识,增强政治敏感性。

2、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主要内容及指导意义等相关知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发展,并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实践。

【重难点分析】1、重点: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2、难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教学方法】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现象入手,抽象出一般的道理,即运用抽象思维方法;并结合图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是教师的讲与学生的读、议、思、练密切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疑引思):用视频播放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所发生的变化,通过前后对比显示中国所取得的成就。

然后引用其他国家一些媒体的报导与名人的话语,由此引出,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倍受世人关注的中国接下来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的成果由谁共享”的问题,从而导入本课内容——科学发展观。

二、讲授新课:第五节科学发展观(板书)(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板书)任何一种理论它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它之前的某些理论相联系的。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理论;同时,由于它又结合了我国的国情、阶段性特征,并吸取了世界各国发展的积极成果,因此它又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教案幼儿园

科学发展观教案幼儿园

科学发展观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基本内涵;2.了解“科学发展观”对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3.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发现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3.“科学发展观”对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4.探究科学事实,培养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培养幼儿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2.通过图画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3.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2.帮助幼儿理解和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1.课前发放图片、漫画、音频等资源,激发幼儿的兴趣,提前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2.课堂上采用故事、游戏、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幼儿对“科学发展观”的印象和认识;3.课后鼓励幼儿发掘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自我介绍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自己,并询问幼儿自我介绍。

2. 了解课程内容教师问幼儿对“科学发展观”是否有了解,以此为引导,简单介绍“科学发展观”。

3. 讲授“科学发展观”教师进行“科学发展观”的讲解,通过图画等形式深入讲解其基本内涵。

4. 图示科学事实教师通过图画等形式,向幼儿讲解有关科学的事实,例如水是透明的,鸟会飞等。

5. 活动设计教师通过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幼儿自主探究和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并帮助幼儿理解科学事实。

第二课时1. 回顾上一节课教师向幼儿简单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幼儿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2. 让幼儿讲述自己对科学的认识教师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对科学的认识,并展示幼儿的画作、模型等。

3. 阅读科普图书教师向幼儿阅读科普图书,并与幼儿一起发掘其中的科学知识和现象。

4. 观察和实验教师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发现和探究科学现象,并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

5. 活动设计教师设计一系列互动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探究科学知识。

教学评价1.通过幼儿讲述、画作等形式,检测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2.观察幼儿在探究、实验中的发现和表现,评价幼儿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立科学发展观》教案
—实现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点
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教学难点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展示古巴比伦图片,讨论探究:
巴比伦文明的衰亡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教训?它启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发展观?
我们应合理利用可再生性资源,决不能滥垦乱伐。

它启示我们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主学习提示: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2、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
3、为什么说发展是第一要义?(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拨: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发展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
(1)以人为本,时时刻刻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放在首位;不仅要增加经济建设的投入,而且要增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投入,增加社会发展的投入,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以促进人的发展与进步。

(2)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珍惜资源,善待环境。

在生态系统可能的承载能力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增加利用资源的科技含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请你奉献几个节能减排的小窍门)
(1)少买不必要的衣服
(2)每月手洗一次衣服
(3)提前几分钟关空调
(4)在家随手关灯
(5)煮饭提前淘米,并浸泡十分钟
(6)淋浴代替盆浴并控制洗浴时间
(7)调低电视屏幕亮度
(8)合理使用电脑、打印机
(二)知识拓展:
1、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需要;
(2)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4)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的繁荣成果。

2、为什么要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
(1)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开发难度大;
(2)有利于缓解我国资源不足,提高资源利用率;
(3)有利于保护资源、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有利于养成节约资源习惯,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3、可持续发展战略:
(1)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三)活动平台:
测测你的环保意识(见课本P57—58)
三、情感升华
为使我们的家—地球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让我们行动起来节能减排吧。

节能减排——从我做起。

从身边做起。

从岗位做起。

从点滴做起。

从细节做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