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教案
科学发展观教案
科学发展观教案教案一:科学发展观的介绍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2. 掌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3.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发展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 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2.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科学发展观呢?它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指导我们国家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科学发展观吧。
二、讲授(30分钟)1.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教师: 科学发展观,顾名思义,就是科学的发展观点和方法。
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经过长期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思想。
教师: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同时,科学发展观还强调以科学为先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
2.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教师: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必须坚持创新驱动等。
3.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教师: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经济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从全局、系统、长远的高度统筹兼顾;坚持依靠改革创新推动发展;坚持以人为本。
三、总结(10分钟)教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其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也是我们每个人做事情的重要原则。
希望大家能够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练习与拓展(15分钟)1. 请同学们写一篇小短文,谈谈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看法。
2. 阅读一篇与科学发展观相关的文章,从中找出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并进行讨论。
大学毛概科学发展观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和科学内涵2.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它有什么重要意义?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二、新课内容1.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 分析国内外形势,阐述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必然性。
- 介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2.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解释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三、案例分析1. 分析我国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2. 分析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面临的挑战。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有哪些理解。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内容1.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分析科学发展观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 强调科学发展观对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2. 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应用- 分析我国在推进科学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科学发展观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三、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贯彻到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2. 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总结1. 总结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科学发展观 教案
科学发展观教案教案标题:科学发展观教案目标:1. 了解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2. 掌握科学发展观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3. 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1. 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2. 科学发展观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教学课件;3. 相关教材和资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发展观”是什么,为什么重要。
步骤二:概念解析(10分钟)教师介绍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包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等。
步骤三:重要意义(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科学发展观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包括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作用。
步骤四: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具体了解科学发展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例如国家制定的发展战略、个人职业规划等。
步骤五:培养正确的科学发展观(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提出如何培养和践行正确的科学发展观,例如注重个人全面发展、关注社会责任等。
步骤六: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培养正确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和比较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实践;2. 学生可撰写小论文,探讨科学发展观在当前社会中的具体应用和挑战。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质量;2. 学生对于科学发展观概念和内涵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于科学发展观重要意义的把握程度;4. 学生对于培养正确科学发展观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程度,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科学发展观教案
第一章第五节科学发展观【教材分析】本节课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章前几节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都是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
【学生分析】当代大学生比较关心时事,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肩负着但是因为社会阅历等原因,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对一些形势、国家政策的把握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加以正确的引导。
【教学分析】1、情感目标:使学生提高政策意识,增强政治敏感性。
2、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主要内容及指导意义等相关知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发展,并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实践。
【重难点分析】1、重点: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2、难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教学方法】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现象入手,抽象出一般的道理,即运用抽象思维方法;并结合图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是教师的讲与学生的读、议、思、练密切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疑引思):用视频播放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所发生的变化,通过前后对比显示中国所取得的成就。
然后引用其他国家一些媒体的报导和名人的话语,由此引出,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倍受世人关注的中国接下来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的成果由谁共享”的问题,从而导入本课内容——科学发展观。
二、讲授新课:第五节科学发展观(板书)(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板书)任何一种理论它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它之前的某些理论相联系的。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理论;同时,由于它又结合了我国的国情、阶段性特征,并吸取了世界各国发展的积极成果,因此它又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教案
科学发展观教案
教案:
主题:科学发展观
年级:高中
课时:1小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掌握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3.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
1.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2.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
4.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教学步骤:
1.引入: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回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并引出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2.讲解:教师讲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3.剖析:教师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并与实际案例进行比较和分析。
4.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就科学发展观在
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5.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积极运用科学发展观。
6.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作文,分析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教学评价:
1.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活跃程度,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讨论中的表现。
2.阅读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
3.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评价对方在小组活动和讨论中的表现。
科学发展观教育班会教学设计
科学发展观教育班会教学设计一、引言科学发展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发展观,本次班会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增强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意义;2. 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特点和内涵;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观看视频介绍科学发展观(10分钟)教师提前准备好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记录重点内容。
2. 小组讨论与展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所观看的视频内容展开讨论,并制定小组展示方案。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并分享他们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3. 教师讲解科学发展观的特点和内涵(10分钟)通过图文资料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科学发展观的特点和内涵,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4. 小组合作探究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与创新(15分钟)教师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并提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解决方案。
鼓励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上展示自己。
5. 学生展示与评价(15分钟)各小组成员轮流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由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促进思想的碰撞和学习成果的分享。
6. 教师总结和反思(10分钟)教师对本次教学设计进行总结,强调科学发展观对学生的影响和启示,鼓励学生将科学发展观融入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资源准备1. 视频资料:科学发展观介绍视频;2. 图文资料:科学发展观的特点和内涵说明;3. 小组合作任务卡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小组讨论与展示的质量和深度;2. 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程度;3. 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表现;4. 学生对他人解决方案的评价和提问的质量。
六、拓展延伸活动建议1. 开展科学发展观调查研究活动,了解科学发展观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2. 邀请相关专家或学者进行科学发展观的专题讲座;3.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比赛、科技展览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
大学科学发展观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和根本依据。
2.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发展观在大学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观念。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
2. 科学发展观在大学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如何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为。
2. 如何在团队中发挥科学发展观的作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科学发展观概述、大学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等。
2. 小组讨论材料:团队协作、社会责任、全面发展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科学发展观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活有什么影响?二、讲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1. 教师详细讲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根本要求和精神实质。
2.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科学发展观的五个方面: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创新驱动、改革开放、共享发展。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与大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如环保、团队合作、创新创业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体现的科学发展观。
四、总结1. 教师总结科学发展观在大学生活中的应用,强调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科学发展观应用于实际生活。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经历。
二、讨论:科学发展观在大学生活中的应用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将科学发展观应用于学习、生活、团队协作等方面?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具体措施。
三、团队协作实践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协作活动,如小组竞赛、公益活动等。
2. 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科学发展观,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强调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教案旨在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观念。
小学科学发展观教学活动设计案例
小学科学发展观教学活动设计案例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科学发展观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因此,将科学发展观融入小学教育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以小学四年级为对象,设计一堂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教学活动,以期激发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内涵和基本要求。
2.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明确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活动内容1.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认识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四个方面: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就背后的发展理念,引出科学发展观的主题。
2.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内涵和基本要求,通过生动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发展观。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4.实践活动:教师设计一场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五、活动评价1.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程度: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掌握情况。
2.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3.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组讨论、知识竞赛等环节,观察学生是否能提出新颖的观点,进行创新性思考。
科学发展观教案
科学理论引领前进道路——科学发展观教案1教学过程:一、学生自学第一课二、学生交流所得所学三、师生互动(一)一脉相承与时俱进1、哪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况?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情况。
答: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2009-04-1200:11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和发展以往关于发展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1、首次提出。
2003年7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更好地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2、正式提出。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部分论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时,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条重要原则,放在该段末尾提出来。
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成熟和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历次重要会议都对科学发展观作进一步的阐述。
1、2004年9月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表述:十六届四中全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科学发展观”一共出现6次。
第一处是在《决定》第二部分“五十五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的第三条“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举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中,提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教案
科学发展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2.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和实践要求;3.培养学生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和实践要求;3.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案例。
三、教学重点1.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和实践要求。
四、教学难点1.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案例;2.如何培养学生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互动式教学法;3.案例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述,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
2. 讲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和实践要求(20分钟)教师讲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和实践要求,包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创新驱动发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等。
3. 案例分析(3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应用。
案例可以选取国内外的经典案例,如中国的“十三五”规划、美国的“新经济政策”等。
4. 互动式教学(2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七、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堂表现;2.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3.学生的考试成绩。
八、教学资源1.课件;2.教材;3.案例资料。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互动式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等,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的表现不够积极,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科学发展观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科学发展观教案设计一、教案设计的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科学发展观被纳入到中小学的教学内容中。
科学发展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一中全会上提出的,旨在引导人们树立全面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的全面建设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指导。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历史渊源;2. 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点和方法论;3. 分析和评价科学发展观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和设计1. 导入环节(5分钟)启发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初步认识。
可以通过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引导他们进入课题:- 你们了解科学发展观吗?- 你觉得科学发展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历史渊源和重要意义。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科学发展观是什么?- 什么时候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点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是什么?3. 案例讨论(20分钟)选择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点分析这个案例?- 在解决这个案例时,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有哪些可以应用?4. 练习与应用(25分钟)让学生进行练习,例如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尝试用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答。
在小组间进行交流和展示,促进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运用。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进行反思。
可以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科学发展观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困难和挑战?- 你对科学发展观有什么进一步的思考?四、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与他人讨论等。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6课《科学发展观》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6课《科学发展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科学发展观》是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6课的内容,主要介绍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意义和实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使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科学发展观方面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深入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程度不同,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也有不同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意义和实践,掌握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意义和实践。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案例材料: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案例素材。
3.教学多媒体:课件、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视频,引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意义和实践。
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分析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教案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
2.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3.能够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实践。
4.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历史地位。
2.科学发展观的作用和指导作用。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科学的发展规律。
2.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实践。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案例分析法五、教学内容1.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及内涵(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指导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
它是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技术和科技人员,是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的指导思想。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1)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2)科学发展观是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三大原则之后的又一重要思想成果,是新时期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谋划。
(3)科学发展观已被纳入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体系之中。
3.科学发展观的作用(1)科学发展观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政策支持。
(2)科学发展观可以协调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利益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3)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支撑。
4.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1)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3)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
5.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实践(1)在教育领域,要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实现教育的公平、优质和开放。
(2)在经济领域,要实现经济的创新和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3)在政治领域,要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六、教学反思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指导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它是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技术和科技人员。
科学发展班会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关注世界科技动态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2.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 如何引导学生将科学发展观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科学发展观的了解。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详细讲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全面、协调、可持续、创新。
2.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邀请学生谈谈自己对科学发展观的看法。
(三)互动环节1. 教师提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科学发展观?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
3. 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
五、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作文。
2. 关注国家发展、关注世界科技动态,撰写一篇观后感。
科学发展班会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关注世界科技动态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2.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 如何引导学生将科学发展观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和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密不可分。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科学发展观的了解:“我了解到科学发展观包括全面、协调、可持续、创新四个方面。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详细讲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全面,就是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全面发展;协调,就是要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四个方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创新,就是要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个方面创新。
科学发展观教案
科学发展观教案篇一:树立科学发展观1《树立科学发展观》教案―正视现实的压力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科技等多方面有了飞速的发展。
但是,要进一步持续地发展,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懂得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搜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并分析其特点,宣传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学会保护环境的一些技能。
使学生体会人口和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了解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树立保护环境的价值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改革开放,激发了我国人民的积极性,给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同时要看到,我们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的发展承受着巨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
选择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在发展中应该注意什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思考。
P49思想驿站:想一想上面几幅图所反映的,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压力。
你在生活中还会发现哪些实例?面对现实,我们应该如何做?二、新课学习1、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必须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我国的重要国情之一。
人口问题已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2)人口众多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国人口不仅数量大,而且增长迅速。
庞大的人口数量与较快的人口增长势头给我国经济、教育、就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引发了一系列诸如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人口与就业的矛盾。
(3)解决人口问题的办法是什么?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实行计划生育。
(4)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什么?只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才能够减小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
(5)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我国人口现状的一般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科学发展观教案
科学发展观教案科学发展观教案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思想,是我国发展道路的根本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
在教育领域,科学发展观也起到了指导作用。
本教案旨在通过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包括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掌握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核心理念。
2. 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3.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思考。
例如,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但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2. 理论讲解介绍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核心理念。
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图表和数据,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对于国家和个人的意义。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
例如,某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学生需要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如教育、环境、社会公平等,讨论该话题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学生需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事实和数据来支持。
5. 总结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发言,总结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讨论和发言是否能够体现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的观点是否合理,并能够用事实和数据来支持。
3. 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是否得到培养。
五、教学反思通过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教案模板大学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探讨如何在大学生活中践行科学发展观。
教学内容: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和意义2. 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三、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应用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2. 典型案例:某地区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四、大学生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 全面发展个人素质,提高综合素质3.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它对我们大学生有什么意义?2.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二、讲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1. 讲解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和意义2. 解释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三、案例分析1. 介绍某地区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2. 分析案例中体现的科学发展观特点第二课时:一、复习与提问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巩固学生掌握的知识点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二、讲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1. 讲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2. 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三、讨论与思考1.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探讨如何在大学生活中践行科学发展观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发言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大学生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短文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的理解程度2. 学生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的能力3. 学生在讨论与思考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观点质量教学资源:1. 课件: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实践应用2. 案例资料:某地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典型案例3. 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科学发展观教案幼儿园
科学发展观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基本内涵;2.了解“科学发展观”对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3.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发现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3.“科学发展观”对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4.探究科学事实,培养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培养幼儿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2.通过图画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3.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2.帮助幼儿理解和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1.课前发放图片、漫画、音频等资源,激发幼儿的兴趣,提前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2.课堂上采用故事、游戏、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幼儿对“科学发展观”的印象和认识;3.课后鼓励幼儿发掘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自我介绍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自己,并询问幼儿自我介绍。
2. 了解课程内容教师问幼儿对“科学发展观”是否有了解,以此为引导,简单介绍“科学发展观”。
3. 讲授“科学发展观”教师进行“科学发展观”的讲解,通过图画等形式深入讲解其基本内涵。
4. 图示科学事实教师通过图画等形式,向幼儿讲解有关科学的事实,例如水是透明的,鸟会飞等。
5. 活动设计教师通过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幼儿自主探究和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并帮助幼儿理解科学事实。
第二课时1. 回顾上一节课教师向幼儿简单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幼儿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2. 让幼儿讲述自己对科学的认识教师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对科学的认识,并展示幼儿的画作、模型等。
3. 阅读科普图书教师向幼儿阅读科普图书,并与幼儿一起发掘其中的科学知识和现象。
4. 观察和实验教师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发现和探究科学现象,并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
5. 活动设计教师设计一系列互动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探究科学知识。
教学评价1.通过幼儿讲述、画作等形式,检测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2.观察幼儿在探究、实验中的发现和表现,评价幼儿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科学发展观的大学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将科学发展观融入自身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重点: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2.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3. 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融入自身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难点: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2. 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融入自身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2. 学生预习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和意义;2. 提问:同学们对科学发展观有什么了解?二、教学内容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教师讲解科学发展观的定义和基本要求;(2)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四个方面: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创新发展;(3)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1)教师阐述科学发展观对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的意义;(2)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发展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融入自身学习和生活中(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融入自身学习和生活中;(2)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程度;2. 学生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的能力;3. 学生将科学发展观融入自身学习和生活的实践情况。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发展观主题班会、座谈会等活动;2. 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运用科学发展观进行分析和思考。
科学发展观教案模板小学
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五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2. 科学发展观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教学难点:1. 科学发展观与其他发展理念的区分。
2. 如何将科学发展观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教学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
3. 小组讨论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对我们来说如此重要?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出科学发展观的定义。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介绍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括全面、协调、可持续、以人为本等方面。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并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加深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发展观与其他发展理念有何区别?4.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不同发展理念的特点,并填写小组讨论表格。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实际案例,如我国近年来在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成就,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成就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强调科学发展观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互动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政府官员、企业家、普通百姓等角色,探讨如何在各自领域践行科学发展观。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课后作业1. 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短文,阐述自己对科学发展观的看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好、发展好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协商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广泛性、包容性。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13、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4、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5、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发展观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二是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三是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四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五是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
六是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
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5、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1)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我国发展对世界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提高,国际社会普遍看好我国的发展前景,看重我国的作用和影响,同我国合作的意愿普遍增强,国际环境发展变化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也不断增大。
七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八是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九是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
十是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4、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6、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科学发展观在抗击非典疫情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2)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最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二,党的十七大: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统筹兼顾,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必须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各群体前利益要求。坚持统筹兼顾,要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统筹兼顾的本领,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坚持统筹兼顾,还要求我们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做到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2)一些国家发展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能源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有的出现了两极分化、失业增加、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等问题。
(3)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暴露了世界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推动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各主要国家纷纷反思和调整发展方式、发展战略。
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3、“十个结合”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我国发展的历史经验,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十七大概括为“十个结合”。
2.新世纪新阶段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各方面建设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发展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方法论。
教学方法
系统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
课程资源准备
教材、多媒体、PPT
主要内容、 逻辑结构、 课时建议
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内容
1.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1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16、“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胡锦涛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个精神实质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逻辑和内在联系。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环节,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2)2006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8、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
(1)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理论依据、理论内涵作了全面阐述。
(2)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3)按照十七大部署,从2008年9月到2010年2月,我们党开展了历时一年半的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