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热学(DOC)
初中物理热学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热学公式大全1. 热传导公式热传导是热量通过物体的传播过程。
热传导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热传导的速率。
1.1. 热传导公式(Fourier's Law of Heat Conduction)热传导公式(Fourier's Law of Heat Conduction)热传导速率与物体的热导率(λ)、温度梯度(dT/dx)成正比。
公式:q = -λ(dT/dx)其中,q 表示热传导速率,λ 表示物体的热导率,dT/dx 表示温度梯度。
2. 导热系数公式物体的导热系数用于描述物体导热能力的大小。
2.1. 导热系数公式(Thermal Conductivity Formula)导热系数公式(Thermal Conductivity Formula)导热系数与热容量(C)、密度(ρ)、热扩散系数(α)之间有一定关系。
公式:λ = Cρα其中,λ 表示导热系数,C 表示热容量,ρ 表示密度,α 表示热扩散系数。
3. 热容量公式热容量是物体吸收或释放热量时所需要的热量大小。
3.1. 热容量公式(Heat Capacity Formula)热容量公式(Heat Capacity Formula)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m)、热容量(c)之间有一定关系。
公式:Q = mcΔT其中,Q 表示热量,m 表示质量,c 表示热容量,ΔT 表示温度变化。
4. 比热容公式比热容描述了物体单位质量的热容量大小。
4.1. 比热容公式(Specific Heat Capacity Formula)比热容公式(Specific Heat Capacity Formula)比热容与热容量(C)和质量(m)之间有一定关系。
公式:c = C/m其中,c 表示比热容,C 表示热容量,m 表示质量。
5. 积分法公式积分法可用于计算热量传递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5.1. 积分法公式(Integration Method Formula)积分法公式(Integration Method Formula)在某段时间内,物体的热最终会达到平衡,通过积分法可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温度变化。
初中物理热学
初中物理热学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热能的传递、转化和利用等问题。
初中物理热学主要涉及热量、温度、热传递等基本概念和知识。
一、热量和温度热量是物体内部粒子运动引起的一种能量。
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用温度计来测量。
热量和温度是不同的概念,热量是物体间传递的能量,而温度是物体的性质。
二、热传递热传递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传热和辐射。
1. 传导:传导是在物体内部由分子之间的碰撞传递热量的过程。
金属是良好的导热材料,而空气是较差的导热材料。
2. 传热:传热是通过流体的流动传递热量的过程。
对流、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是常见的传热方式。
3. 辐射: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辐射传递的过程。
太阳光的热量就是通过辐射传递到地球上的。
三、热的性质1. 热胀冷缩: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受冷时会收缩。
这是因为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加快或减慢导致的。
2. 热容量: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不同物质的热容量不同,单位质量的物质热容量称为比热容。
3. 热传导性能:不同物质对热的传导有不同的性能。
导热性能好的物质可以迅速传递热量,而导热性能差的物质则传热较慢。
四、热力学定律1. 热平衡定律:当两个物体处于热平衡时,它们的温度相等,不再有热量的传递。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学中的应用。
它表明热量是一种能量,能量可以转化,但不能从无中产生,也不能消失。
3. 熵增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核心内容,它表明孤立系统的熵不会减少,而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五、热能的转化和利用热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转化和利用。
1. 热机: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如蒸汽机、内燃机等。
2. 热泵:热泵是一种利用外界低温热源提供热量的装置。
它可以将外界的热量转移到需要加热的物体中。
3. 供暖和制冷:利用热能进行供暖和制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利用方式。
利用热能可以使室内温暖或降低温度。
初中物理中的热学知识及其应用
初中物理中的热学知识及其应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热学知识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初中物理中的热学知识是学生们学习热学的重要基础,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本质和热现象的现象及其应用。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初中物理中的热学知识及其应用。
第一部分: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物体内部分子之间的热能通过碰撞和共振而传递的过程。
这个过程对于学生了解热导率以及实际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热传导可以用导热率来描述。
导热率是一个物质的导热能力的大小,通常用W/(m*K)来表示。
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几种常见物质的导热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例如,铜和铝钢的导热率非常高,因此通常用于生产高质量的散热器。
第二部分:热容量热容量是指一个物体的质量单位的热能的变化量。
它与温度的变化量有关,并且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温度变化。
热容量通常用j/(kg*K)描述。
知道物质的热容量,我们可以推导出各种物质的混合物的终极温度。
这在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例如加热汤、烹饪等。
第三部分:热膨胀热膨胀是指物质在受热时大小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热膨胀是各种工程领域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比如在建筑结构设计、水管和燃油管道的设计中都需要考虑热膨胀的影响。
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物体的热膨胀率是非常有用的。
对于不同种类的物质,其热膨胀率是不同的。
例如,铜和铝的热膨胀率非常高,常常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
第四部分: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发射的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热辐射对于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热辐射的性质和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第五部分: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指能量守恒的基本原理。
它规定了能量无法被创造或毁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很多实际应用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建筑空调系统中,我们需要考虑它是否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以确保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结论初中物理中的热学知识非常重要,因为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周围环境的本质,甚至对于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实际应用都起着重要作用。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在初中阶段,热学知识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温度计的原理及其使用、物态变化、分子运动论、内能、热量、比热容、燃料的热值、热机、内能的转移和转化。
第一部分物态变化一、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温度的定义: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各种常用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比较:物摄氏温度:符号、单位、0℃和100℃的确定刻度的划分知识延伸:双金属片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熔化定义、凝固定义态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熔化与凝固熔点(凝固点)的定义几种常见晶体的熔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应用汽化和液化定义定义:物现象的描述:变沸腾沸点定义及应用:态沸腾特征及图象绘制:汽化的两种方式定义: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及其应用变汽化和液化蒸发吸热致冷的原理及应用化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化定义:液化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的方法论压缩体积降低温度的同时压缩体积升华定义:升华现象举例及解释:升华与凝华凝华定义:凝华现象举例及解释:二、态转化图:三、章节知识细化<一>、温度计1、温度的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叫做温度计。
3、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这样规定的: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有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三种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比较表:5、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①观察量程②观察分度值;使用方法:浸、稳、留、平浸:.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稳:.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留: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平: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6、双金属片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铜片和铁片膨胀系数不同,在受热相同的情况下,铜片膨胀较快而向铁片方向弯曲。
初中物理认识热学的基本概念
初中物理认识热学的基本概念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热现象和热能转化规律。
它不仅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还是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热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与热学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初中物理中热学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热量和温度在热学中,热量和温度是两个基本概念。
1. 热量:热量指的是物体传递热能的能力。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会自然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直到两个物体达到热平衡。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2. 温度:温度是衡量物体热度高低的物理量。
它反映了物质的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
常用的温度单位有摄氏度(℃)和开氏度(K),它们之间的关系是℃=K-273.15。
二、热平衡和热传导热平衡和热传导是热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有助于我们理解热现象的传递和分布。
1. 热平衡:当两个物体处于热接触状态,并且没有热量传递时,它们达到了热平衡状态。
在热平衡状态下,两个物体的温度是相等的,并且不再有热量的传递。
2. 热传导:热传导指的是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物体传递的过程。
在热传导过程中,热量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直到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
三、热膨胀和热收缩热膨胀和热收缩是物体在温度变化时表现出的特性。
了解热膨胀和热收缩可以帮助我们应对一些实际问题。
1. 热膨胀:当物体受热时,分子的热运动加强,使物体的体积扩大,称为热膨胀。
热膨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如热水热胀冷缩、铁轨夏季会出现缝隙等。
2. 热收缩:当物体受冷时,分子的热运动减弱,使物体的体积缩小,称为热收缩。
热收缩现象也是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如建筑物的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等。
四、热传递和传热方式热传递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它有三种主要的传热方式:1. 热传导:热传导是通过物体内部的直接碰撞传递热量的方式。
热传导发生的前提是物体内部存在温度差异,热量从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
初中物理热学单元教案
初中物理热学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热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热传递的方式和热量计算;3. 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相互转化;4. 能够运用热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1. 热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热传递的方式和热量计算;3. 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相互转化;4. 生活中的热学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讨论冬天感觉冷的原因。
2. 学生回答:因为天气冷,温度低。
3. 教师总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而热学就是研究物体温度变化和热能传递的学科。
二、热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5分钟)1. 介绍热学的定义:热学是研究物体温度变化和热能传递的学科。
2. 讲解热能的概念:热能是指物体中大量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所具有的能量。
3. 解释温度和热能的关系: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越剧烈,热能越大。
三、热传递的方式和热量计算(20分钟)1. 介绍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2. 讲解热传递的条件:不同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着温度差。
3. 演示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热能的传递过程。
4. 讲解热量计算公式:Q=cm(t-t),其中Q表示热量,c表示比热,m表示质量,t表示温度变化。
四、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相互转化(15分钟)1. 介绍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 讲解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固态→液态(熔化)、液态→气态(蒸发)、气态→液态(凝固)、液态→固态(凝固)、气态→固态(升华)。
3. 演示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
五、生活中的热学现象(10分钟)1. 讨论生活中的热学现象,如热水袋、暖气、烹饪等。
2. 让学生举例说明热学现象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六、总结和练习(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热学的概念、热传递方式和物质三态变化。
2. 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清晰,学生能够理解热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热传递的方式和热量计算方法;3.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相互转化;4. 学生能够运用热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初中物理知识点:热学热学一、热现象:(一.)温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 ℃ )。
3.测量工具:温度计;4.温度计(1)制作原理:利用液体的胀热冷缩。
(2)常用种类:实验用温度计(测量范围:0℃~100℃)、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寒暑表(测量范围:-30℃~50℃)。
(3)使用方法:使用前------使用时-------5.体温计的特殊结构:(1)三棱形的柱体(起放大液体的作用,容易观察液面的位置);(2)缩口——液泡和毛细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部分(作用:上升到毛细管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内,在缩口处被切断)。
6.使用方法:使用前必须先向下甩一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读)。
(二)物态变化:1.熔化:固变液,吸热,(晶体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一直升高)。
2.凝固:液变固,放热。
3.汽化:液变气,吸热。
(1)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A.条件:任何温度,只在液体的表面。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的气流。
(3)沸腾:A.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
B .影响沸腾的因素:液体表面上气压的大小(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4液化:气变液,放热。
(1)液化方法:A.降温 B.压缩体积(2)例如:“白气”、雾、露。
液化气。
二、热和能:1.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焦耳J。
物体间只要有温度差存在就有热传递发生。
初中物理热学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热学实验教案一、课题:热学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热学的基本概念,如温度、热量、内能等。
2、掌握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能够分析实际热传递现象。
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内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利用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热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回顾一下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如动能、势能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温度、热量、内能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二)知识讲解:1、讲解温度、热量、内能的概念及其关系。
2、讲解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如传导、对流、辐射等。
3、讲解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内能的影响。
(三)实验探究:1、实验一:探究热传递现象。
内容:将两个相同的金属块分别放在热水和冷水中,观察它们的温度变化。
方法: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个金属块,记录其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温度变化。
2、实验二:探究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内容:用锤子敲打铁块,观察铁块温度的变化。
方法:分组进行实验,每组用锤子敲打铁块,观察并记录铁块的温度变化。
(四)总结与拓展:1、总结实验结果,分析热传递和做功对物体内能的影响。
2、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吗?3、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热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热学的基本概念、热传递原理、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内能的影响。
2、教学难点:热传递的方式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原理。
五、教学资源:1、实验器材:金属块、热水、冷水、锤子等。
2、教学课件:热学基本概念、热传递原理、做功和热传递示意图等。
六、教学评价: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热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初中物理热学公式大全(热学)
初中物理热学公式大全(热学)一、热量和热传递热传递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进行。
对于任意物体,热量的传递可以表示为:热量传递公式:Q = mcΔT其中,Q代表热量,m代表物体的质量,c代表物体的比热容,ΔT代表温度的变化。
对于热传导,我们可以使用如下公式计算传导热流量:热传导公式:Q = K * A * (ΔT / d)其中,Q代表传导热流量,K代表物体的导热系数,A代表传热面的面积,ΔT代表温度的差异,d代表传热面的厚度。
热传递还可以通过对流进行,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对流热流量:对流热流量公式:Q = h * A * ΔT其中,Q代表对流热流量,h代表对流热传导系数,A代表传热面的面积,ΔT代表温度的差异。
另外,对于辐射的热传递,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辐射热流量:辐射热流量公式:Q = ε * σ * A * (T₁⁴ - T₂⁴)其中,Q代表辐射热流量,ε代表物体的辐射率,σ代表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A代表辐射面的面积,T₁和T₂分别代表两个物体的温度。
二、热膨胀物体在温度变化下会发生热膨胀,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热膨胀量:线膨胀公式:ΔL = α * L * ΔT其中,ΔL代表长度的变化,α代表线膨胀系数,L代表初始长度,ΔT代表温度的变化。
体膨胀公式:ΔV = β * V * ΔT其中,ΔV代表体积的变化,β代表体膨胀系数,V代表初始体积,ΔT代表温度的变化。
三、热效应热量对物体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物体的温度变化公式:Q = mcΔT其中,Q代表热量,m代表物体的质量,c代表物体的比热容,ΔT代表温度的变化。
相变时热量变化公式:Q = mL其中,Q代表热量,m代表物体的质量,L代表物质的相变潜热。
以上是初中物理热学中常用的公式,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整理之热学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整理之《热学》中考物理知识点:热量1.热量定义:物体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热量是一个随热传递过程的发生而存在的物理量,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可言,因此,不能用“具有”、“含有”等词来描述热量。
2.热量的符号:Q3.热量的单位:焦(符号:J)4.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吸热:Q吸=cm(t-t0)放热:Q放=cm(t0-t)△t—变化的温度(升高的温度或降低的温度)t0—初温t—末温5.对公式Q=cm△t的理解: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比热、物体的质量、物体温度的变化都有关系,c、m、△t与Q之间是多因一果的关系,而不是一因一果的关系。
中考物理知识点:热传递1.热传递:热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现象叫做热传递。
2.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3.规律: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直到温度相同为止。
4.热传递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物体热辐射和吸收热的本领,跟物体的温度,表面的颜色和光滑程度有关。
(1)物体的温度越高,热辐射的本领越大。
(2)黑色物体吸收热和辐射热的本领,比白色物体强(3)表面光滑的物体吸收热和辐射热的本领,比表面粗糙的物体弱。
5.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1)热的良导体: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
各种金属、汞是热的良导体,最善于传导热的是银,其次是铜和铝。
(2)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瓷、纸、木、玻璃、皮革、羽毛、棉花、软木、液体(除汞外)、气体等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中考物理知识点:性质1.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2.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4.同种物质,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的乘积的比值是个定值。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学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学》萝岗区镇龙二中物理科陈海祥■复习设计思路:初中《热学》内容包括:八年级第4章《物态变化》、九年级第16章《热和能》和第17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根据这一内容上的特点,所以复习时分为两大部分内容来进行。
复习时,每一部分按照“知识架构→典例分析→习题巩固→中考热身”四层次进行,让学生重现知识,逐步深入,熟练掌握各知识点,从而达到中考要求。
各层次说明:知识架构:以框架形式将知识点罗列出来,关键的地方需填空补充,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知识网络。
典例分析:选取典型例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习解题的方法、过程和重要知识点的运用。
习题巩固:根据各知识点的轻重,编设了针对性强的习题,结合“知识架构”运用,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中考热身:精选了广州市近年中考题,让学生预先体会中考的难度情况,检查学生(或学生自检)是否达到中考水平,否则及时补救或调整。
■使用建议:每一部分在课堂上先完成“知识结构”,熟知各知识点,然后分析典例,其余时间做“习题巩固”,课堂上做的习题尽可能堂上讲解完毕,至于“中考热身”层次可安排在课后让学生自检,下一次上课再讲解。
总课时约6节。
近年中考----《热学》分析(选自2000-2006年广州市中考题)■分析总结2:主要考点1.温度计原理及其正确使用、读数2.六种物态变化特点及应用(1)液化现象的例子判断及解释(2)熔化、凝固的图象及其意义(3)沸点与气压的关系(4)熔点、沸点的应用(5)各物态吸放热情况3.扩散现象及其意义4.内能的描述、改变方法及其与热量的区别5.比热容性质的描述6.物质吸、放热计算及其与电学的综合7.燃料热值的单位、意义及应用8.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四冲程特点9.能源的分类及应用初中物理总复习――热学(一)■第一部分:热现象 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将___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度温度 规定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为1℃将___的温度定为100度原理:根据液体的____性质 (若液体受冷凝固后将不能使用)使用使用时:(1)玻璃泡要完全浸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__和__,(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仍要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___相平。
初中物理热学
初中物理热学热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热与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以及物质受热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热学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热的产生、传递和利用。
一、热的产生和传递热的产生是指能量转化为热的过程。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热源有太阳、火炉等。
热的产生与物体的内能有关,内能是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势能之和。
当物体内部的分子运动加剧时,内能增加,物体的温度也会升高。
热的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热的传递有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1. 导热:导热是指热量通过物质的直接接触传递。
导热的速度与物质的导热性能有关,导热性能好的物质能够更快地传递热量,如金属等。
2. 对流: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
对流需要介质的参与,通过流体的运动,热量可以更快地传递,如水的烧开过程中,底部的水受热后上升,形成对流。
3. 辐射: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空气或真空中的辐射波传递。
辐射无需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递,如太阳的热量可以通过空间传递到地球上。
二、热的利用热的利用是指将热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热的利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比如热水器、空调、电熨斗等。
1. 热的膨胀:物体受热后会膨胀,这一性质被广泛应用。
例如,铁轨在夏天会因为温度升高而膨胀,为了防止铁轨变形,铁路工程师会在铁轨中间留出一定的间隙。
2. 热的传动:热能可以通过传动装置,如涡轮机和汽车引擎,转化为机械能,从而推动机械运动。
3. 热的转化:热能还可以通过热电效应转化为电能。
热电效应是指在某些材料中,当一端受热时,会产生电压差,从而产生电流。
4. 热的冷却:热的冷却是指通过热交换的方式,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使物体温度降低。
例如,冰箱通过制冷循环将冷量从内部传递到外部,使冰箱内部保持低温。
三、热的计量和热的量度热的计量和热的量度是热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初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热量的计量单位——焦耳,它表示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热学是研究物体的热现象和热运动规律的科学,它主要涉及物体的温度、热量、热传导、热膨胀、热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初中物理热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温度和温标:温度是物体内部粒子的平均动能的度量,用于描述物体的冷暖程度。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摄氏度和开尔文度的换算公式为:K=℃+273.12.热量和传热:热量是物体与外界交换的能量,通常用符号Q表示,单位是焦耳(J)。
传热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传热的方式有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3.热传导:热传导是固体传热的一种方式,是指热量通过固体内部的微观振动和碰撞传递。
导热速率与导热性能和输运面积成正比,与热传导距离成反比。
常用的导热性能单位是导热系数λ,单位是W/(m·K)。
4.热膨胀:热膨胀是物体受热扩大的现象,根据物体膨胀的方向和性质可分为线膨胀、面膨胀和体膨胀。
线膨胀系数α描述了单位长度的物体在温度升高1℃时的膨胀量,单位为1/℃。
面积膨胀系数β描述了单位面积的物体在温度升高1℃时的膨胀量,单位为1/℃。
体积膨胀系数γ描述了单位体积的物体在温度升高1℃时的膨胀量,单位为1/℃。
5.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与能量转化关系的学科,主要涉及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不变。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关于热量传递方向的定律,表明热量会自然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6.热效率和热容:热效率是对热机工作效果的衡量,热效率等于所得的有效功除以热机所吸收的热量,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热容是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温度变化之间的比例关系,热容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性质有关。
常用的热容单位是焦耳每摄氏度(J/℃)。
7.相变和状态方程:相变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如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气态的汽化等。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doc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doc
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热力学和热运动的物理学规律。
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是保持物质平衡,热和动量的平衡,热膨胀,热能和其它它相关现象的研究。
1. 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有关能量在宏观尺度下的交换转化规律,主要包括热流、温度场及本质物质的相互转换以及热能的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2. 热运动:热运动是指物质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外力的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方向和速度的运动,例如摄氏温度23℃时,气体运动的形式就叫做热运动或散射运动。
3. 热膨胀:热膨胀是物体温度升高时,体积会发生变化的现象,物质和水分子温度越高,受热影响时体积会越大。
4. 热量:1724年,爱迪生提出了热量的概念,把催化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动力叫做热量。
热量又可以分为内能和动能。
5. 热加热:热加热是通过将外界热能供给给物质改变其内能而使物质温度升高的方法,如可以使用火力、电热管、太阳能等加热来提高物质温度。
6. 热放射:热放射是指物体的表面波动的电磁波的传播,热放射会引起物体的发热从而加热其他物体,如太阳为地球发热就是通过热放射的方式实现的。
热学物理初中公式总结归纳
热学物理初中公式总结归纳热学物理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热能的传递、转化和转移规律。
在初中物理中,学习热学物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初中热学物理中常见的公式进行总结归纳,并对其应用进行简要讲解。
一、温度转化公式1. 摄氏度与开氏度的转换公式:T(K) = t(°C) + 273.15t(°C) = T(K) - 273.15其中,T(K)表示开氏度,t(°C)表示摄氏度。
二、热量转化公式1. 热量传递方程:Q = mcΔθ其中,Q表示热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θ表示温度的变化量(Δθ = θ2 - θ1)。
2. 热量的传导方程:Q/t = λA(θ2 - θ1)/d其中,Q/t表示单位时间内传导的热量,λ表示传导系数,A表示传热物体的截面积,θ1和θ2表示两侧的温度,d表示传热物体的厚度。
3.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θ)其中,c表示比热容,Q表示热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Δθ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三、热功转化公式1. 热功的计算公式:W = Fs其中,W表示热功,F表示力,s表示力的位移。
2. 热功与机械功的转化关系:W = Q其中,W表示热功,Q表示热量。
四、热机效率公式1. 热机效率的计算公式:η = (Q1 - Q2)/Q1 = 1 - Q2/Q1其中,η表示热机效率,Q1表示吸热量,Q2表示放热量。
2. 卡诺热机的效率公式:η = 1 - T2/T1其中,η表示卡诺热机的效率,T1表示高温热源的温度,T2表示低温热源的温度。
五、状态方程公式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其中,p表示气体的压强,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的物质的量,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气体的温度。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导式:pV/T = nR其中,p表示气体的压强,V表示气体的体积,T表示气体的温度,n表示气体的物质的量,R表示气体常数。
初中物理热学热量传递中的导热和对流
初中物理热学热量传递中的导热和对流热学是物理学中与热和温度相关的分支学科,其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热量的传递。
在热学中,热量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传递,其中导热和对流是常见的两种方式。
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热学中导热和对流的特点和应用展开讨论。
一、导热现象1. 导热定义和特点导热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或电子碰撞而传递的现象。
相对于热辐射和对流而言,导热是在物质之间通过直接接触而进行的热量传递。
导热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导热依赖于物质的性质。
不同物质对热量的导热能力各不相同,这取决于物质的导热系数。
(2)导热按传导方式分类。
导热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传导:一是通过固体物质中的分子碰撞进行传导,称为分子传导;二是通过固体物质中的电子碰撞进行传导,称为电子传导。
2. 导热的实际应用导热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炒菜时,可以通过加热底部铁锅的方式,使锅底受热,热量通过导热传递到食材中,从而使食材烧熟。
此外,导热还广泛应用于冷却系统、暖气设备等领域。
二、对流现象1. 对流定义和特点对流是指热量通过物质中的流体(液体或气体)的运动而传递的现象。
相对于导热而言,对流是靠物质的运动而进行的热量传递。
对流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流依赖于物质的流动。
只有物质有流动才能实现对流传热。
(2)对流传热效率较高。
由于流体的运动,使得热量较快地从物体表面转移到流体中,从而提高了传热效率。
2. 对流的实际应用对流也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场景。
例如,当我们在夏天使用风扇时,风扇的旋转会导致空气流动,从而形成对流,使周围的空气快速循环,产生风的感觉,起到降温的作用。
此外,对流还广泛应用于天气气候预测、空调等领域。
三、导热和对流的比较导热和对流是热量传递中的两种常见方式,它们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1. 传热介质不同导热是依靠物质内部的分子或电子直接接触进行热量传递,而对流是利用流体的流动进行热量传递。
初中物理热学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热膨胀
初中物理热学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热膨胀初中物理热学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热膨胀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研究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热力学性质。
本文将重点介绍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热膨胀现象。
一、固体的热膨胀固体的热膨胀是指固体在受热后长度、面积或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
根据热膨胀现象的不同方向,可将固体的热膨胀分为线膨胀、面膨胀和体积膨胀。
1. 线膨胀:固体在加热时,沿着一个或多个方向发生长度变化。
一般来说,固体的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小。
这是由于固体内原子、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
2. 面膨胀:某些固体,在加热时,仅在一个或多个平面方向上发生面积的变化。
例如,一块金属膨胀面积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3. 体积膨胀:固体在受热时,整体体积发生变化。
当固体受热时,内部原子、分子的热运动会导致固体体积的增大。
固体的膨胀系数是用来描述固体在温度变化下膨胀程度的物理量。
常用的膨胀系数有线膨胀系数、面膨胀系数和体积膨胀系数。
它们分别表示单位温度变化时,固体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相应发生的变化。
二、液体的热膨胀液体的热膨胀是指液体在受热后体积的变化。
与固体相比,液体的分子间距较大,分子间自由度较高。
因此,液体的热膨胀程度一般大于固体。
液体的体积膨胀系数是用来描述液体在温度变化下膨胀程度的物理量。
液体体积膨胀系数的大小与液体的性质有关,不同液体的体积膨胀系数也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液体的体积膨胀系数常用于设计容器、管道等。
三、气体的热膨胀气体的热膨胀是指气体在受热后体积的变化。
与固体和液体相比,气体的分子间距更大,分子间几乎没有相互作用。
因此,气体的热膨胀程度一般较大。
理想气体的膨胀系数(气体热膨胀系数)是用来描述气体在温度变化下体积的变化程度的物理量。
对于理想气体,其膨胀系数是一个常数,与气体的性质无关。
而对于非理想气体,膨胀系数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利用气体的热膨胀性质设计和制造各种测温仪器、热力机械等设备。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热量传递、热力学系统以及热能转化等相关内容。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热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热学知识进行总结,包括能量的传递与转化、热容、比热容、热传导、热辐射等内容。
热学知识的首要任务是研究热量的传递与转化。
热量的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首先是传导,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之间的直接碰撞传递。
热的物体与冷的物体接触时,热量会从高温区域传向低温区域,直到两者温度一致。
热导率是衡量物质导热性能的物理量,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热导率。
导热性能好的物质能够迅速传递热量,如金属和石质材料,而导热性能差的物质传热较慢,如空气和绝缘材料。
其次是对流,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
流体内部的分子具有无规则的热运动,当流体受热时,分子热运动的强度增大,流体密度减小,从而形成上升的热流;相反,当流体被冷却时,分子热运动的强度减小,流体密度增大,从而形成下降的冷流。
这样,热量就通过对流现象传递。
最后是辐射,辐射是指由于热源的热运动产生的高能量的电磁波,如太阳辐射出的热能。
辐射不需要介质传递,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我们身边的许多物体都可以辐射热能,比如我们的身体,灯泡等。
辐射是热量传递的重要方式,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注意合理利用和阻挡辐射。
在热学中,热容和比热容是常见的概念。
热容是指物体被加热时所吸收热量的能力,它是物体的物理性质,与质量和物质的特性有关。
比热容则是指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是一个物质的固有性质。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比如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冷却水比较慢。
能量转化是热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能量在物体之间转化可以表现为温度的变化、物体的状态的变化以及物体所做的功的形式。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的输入等于输出。
例如,当我们将火柴点燃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使火柴燃烧。
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可以通过温度的变化和光的辐射来观察和检测。
初中物理复习热学
热学一、温度物态变化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测量工具: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1)、摄氏温标:单位:摄氏度(℃)。
摄氏温标定义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就是1℃。
2)、华氏温标:华氏温标的符号为“°F”。
华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F,水的沸点为212°F。
中间有180等份,每一份为1°F。
3)、开尔文温标:开尔文温标又称热力学温度,是热力学和统计物理中的重要参数,用符号T表示,单位为开尔文,简称开,符号“K”。
开尔文温标以绝对零度(0K)为最低温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273K,沸水的温度为323K。
因此,热力学温度T 与人们惯用的摄氏温度t的关系为T(K)=273+t(℃)二、物态变化1)、熔化与凝固熔化: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要吸热。
如:下雪不冷,融雪冷,就是因为雪熔化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凝固: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要放热。
如:冬天,北方人们会往地窖放一桶水来防果蔬冻坏,就利用水凝固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2)、汽化与液化汽化: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要吸热。
汽化分为两种: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比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蒸发是很常见的现象,在任意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沸腾是指液体达到沸点时,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沸腾必须达到两个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随着气压的升高,水的沸点也会升高。
液化: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要放热。
生活中的液化现象有:雾、露、冬天,人们呼出的“白气”,夏天,矿泉水瓶外“冒汗”3)、升华与凝华升华: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要吸热。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白炽灯的灯丝变细,冬天冰冻的衣服直接变干,干冰的升华,樟脑丸变小。
初中物理笔记--热学
热学知识点1:温度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2.寒暑表:分度值1◦C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巩固:1.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其分度值为▫C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测量2.实验室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
如图所示,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计,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图。
知识点2:物态的变化1.物质的三种状态:气态、液态、固态2.物态变化气态液态固态3.物态变化的例子——天气现象雨、云、雾、露、霜、雪【易错点】①蒸发和沸腾的异同: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②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再上升。
是由于沸点与大气压达到平衡状态,沸点随外界压力变化而改变,压力低,沸点也低。
【易混淆点】辨别以下几种物态变化:①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②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③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C)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
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③夏天,自来水常常会“出汗”巩固:1.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2.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3.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C)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
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A.杯中液态氮放热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C.杯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C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4.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晒干是蒸发现象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C.露珠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5.小罗有幸在广州看到了2016年的第一场雪,雪花落在干燥的地面上很快就不见了,地面也变得湿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随堂练习-20170116
满分: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1小题)
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A.用衣架将湿衣服展开晾晒
B.用热风干器吹湿手
C.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放入冰箱
D.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向水面吹气
2.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3.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在冰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A.冰的温度上升,水的温度不变B.水的温度上升,冰的温度不变C.冰、水的温度都不变D.冰、水的温度都上升
4.如图四个用电器中,主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B.
C.D.
5.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状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表示的是压缩冲程
B.该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C.该冲程中气缸内气体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减弱
D.该冲程中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气缸内物质的内能
6.火电厂进的是“煤”,出的是“电”,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
A.机械能→内能→化学→能电能
B.化学能→重力势能→动能→电能
C.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D.内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7.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同为2 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10 min吸收的热量为( )
A.5.04×J B.4.2×J
C.2.52×J D.条件不足,不能计算
8.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陨石进入大气层后燃烧发光B.天冷时人们通常会搓手取暖
C.锯木头时锯片发热D.烈日下自行车轮胎受热膨胀
9.一台柴油机的转速为2400R/min,则在1s内柴油机对外做功的次数()
A.2400次B.1200次C.40次D.20次
10.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
A.升华B.凝华C.汽化D.液化
11.如图所示,下列图象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
A.B.
C.D.
二、解答题(共1小题)
12.用燃气灶烧水,燃烧0.5千克的煤气,使50千克的水从20℃升高到7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煤气的热值为。
求:
(1)0.5千克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
三、实验题(共1小题)
13.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吸热本领大小的实验装置,除烧杯中液体外其他完全相
同.
(1)本实验采用的主要实验方法是法.
(2)为达到实验目的,对水和液体B的要求是初温相同、.
(3)一段时间后,水沸腾了,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大气压强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4)用图(丙)的装置也可以完成本实验.在甲、丙两种装置中,你认为装置效果更好.
答案部分
1.考点:物态变化
试题解析:A、用衣架将湿衣服展开,增大了湿衣服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蒸发;
B、用热风干器吹湿手,升高了水上水分的温度,加快了手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蒸发;
C、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减慢了蔬菜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放在冰箱中,降低了蔬菜的温度,从而减慢了蒸发;
D、喝开水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蒸发,蒸发要吸热,从而降低了开水的温度.
答案:C
2.考点:物态变化
试题解析:水沸腾需要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妈妈蒸馒头开锅时,达到沸点;为了使馒头蒸熟,需要继续加热,但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答案:C
3.考点:物态变化
试题解析:水的凝固点是0℃,但水要凝固除了温度要达到凝固点外还需要继续放热,如果没有继续放热,水只能保持在0℃而不能凝固.
冰的熔点也是0℃,但冰要熔化除了温度要达到熔点外还需要继续吸热,如果没有继续吸热,冰只能保持在0℃而不能熔化.
故不管是冰还是水,如果温度到达0℃后没有继续吸热或放热,它就不会熔化也不会凝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是晶体,在它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加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直到熔化过程结束,全部熔化成水,温度才升高,因此只要是冰水混合物,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外部环境,温度都不改变.
答案:C
4.考点:能源
试题解析:
电饭锅、电熨斗和电水壶都是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把电能转化为内能;电风扇主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选C.
答案:C
5.考点:热机
试题解析:
A、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上行,汽缸容积变小,是压缩冲程;故A正确;
B、压缩冲程中压缩气体做功,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故C错误;
C、压缩冲程压缩气体做功,所以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A.
答案:A
6.考点:能源
试题解析:考查能源
煤燃烧,产生的内能来加热水,这个过程是煤的化学能转化为水的内能。
然后再由水蒸气推动发电机来发电,这个过程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发电机的机械能,发电机转动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所以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C正确。
故选C。
答案:C
7.考点:比热容和热值
试题解析:考查比热容和热值
加热10min时,水10min吸收的热量是Q=c水m△t=4.2×103J/(kg·℃)×2kg×30℃=2.52×105J,甲物质10 min吸收的热量和水10min吸收是热量相同,故甲物质10 min吸收的热量为
2.52×105J,C正确。
故选C。
答案:C
8.考点:内能
试题解析:A、陨石与大气摩擦,属于做功方式改变内能,故A错误;
B、属于做功方式改变内能,故B错误;
C、属于做功方式改变内能,故C错误.
D、太阳能经过热传递改变了轮胎里空气的内能,空气受热使轮胎膨胀,故D正确.
故选D.
答案:D
9.考点:热机
试题解析:
柴油机转2转是一个工作循环,做功一次,这台柴油机的转速为40R/s.则1s内柴油机对外做功20次,此题选择D.
答案:D
10.考点:物态变化
试题解析:
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的水变为气态的水,属于升华,所以A选项正确
答案:A
11.考点:物态变化
试题解析:
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故D正确。
答案:D
12.考点:比热容和热值
试题解析:考查比热容和热值
(1)煤气的质量m=0.5kg,热值q=4.2×107J/kg,煤气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
Q放=mq=0.5kg×4.2×107J/kg=2.1×107J。
(2)水升高的温度△t=70℃-20℃=50℃,水的质量m=50kg,根据Q=cm△t得:水所吸收的热量Q吸=c水m△t=4.2×103J/(kg·℃) ×50kg×50℃=1.05×107J。
(3)煤气灶烧水时的热效率。
答案:(1)2.1×107J (2)1.05×10 7 (3)50%
13.考点:热机
试题解析:
(1)对水和液体分别加热,使它们的初温、质量均相同,并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温度计的示数,示数越小说明吸热能力强;所以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2)根据丙图可知,两个电阻丝的阻值必须相等,则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同,实验时还要使这两种不同物质的初温和质量都相同;
(3)如图,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9℃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9℃.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此时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4)甲采用酒精灯加热,很难控制火焰一样,而丙中采用相同电阻丝,串联即可保证电流与通电时间相等,因此丙装置效果更好.
故答案为:(1)控制变量;(2)质量相同;(3)99;小于;(4)丙.
答案:(1)控制变量;(2)质量相同;(3)99;小于;(4)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