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简案一(1)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2.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古诗两首》中的画面,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是如何通过简练的文字,表达出如此美丽的景色和深刻的情感?
(二)讲授新知
1.解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古诗两首》,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诗歌背景: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5.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在教学中,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为有兴趣深入研究的同学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入话题: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博大精深,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美好意境。
(五)总结归纳
1.知识梳理: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
2.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课后作业:布置与《古诗两首》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反馈评价: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两首》的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对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对古诗意境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效交流。
4.作业评价: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准备1.橡皮泥。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3.powerpoint。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吟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

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二、学习课文(一)解诗题,知作者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一想,乡下人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写出你的感受。

你从文字中发现了几幅画面?用笔在书中作批注。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

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四年级语文上《古诗两首》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古诗两首》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古诗两首》优秀教案优秀教案《古诗两首》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课时目标】〖第一课时〗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2、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同学互助学习的能力;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同学学习古诗的方法。

〖第二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身的话或自身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学会一类生字豚。

(设计理念:树立问题的探究观,强化同学的问题意识,引导和启发同学善于以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勤于分析问题,乐于解决问题。

引导同学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学爱动是他们的天性,老师要允许同学动一动、说一说、想一想。

同学才会从自身的实践中学会知识,也会从实践中得到创新。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同学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同学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

【课时布置】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和学习方法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二、按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同学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

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⑴让同学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⑵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3、重点引导同学理解读句意思。

4、重点引导同学理解诗句意思:⑴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身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

⑵全班交流。

5、品读悟意境:⑴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考虑,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考虑,作者发现其中的奥妙: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1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1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1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静夜思》和《登鹳雀楼》的意思。

2.能朗读《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3.能表述自己对于古诗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朗读《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2.分析诗句中的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等。

3.探究古诗的意义,试图理解诗人的感情和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能正确理解《静夜思》和《登鹳雀楼》的意思。

2.能掌握古诗的基本朗读技巧。

难点1.能够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义。

2.掌握和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过程学生自主预习1.让学生在课前阅读《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2.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平时课外阅读中对于古诗的看法和理解。

讲解与分析1.分析《静夜思》中的词句–词语:床前、月光、疑是、地上霜。

–句式:第一句、第二句为主句,第三句、第四句为从句。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反问。

2.分析《登鹳雀楼》中的词句–词语:白日、依山尽、黄河、海上、楼观、群山。

–句式:八行七言绝句。

–修辞手法:拟人、夸张、比喻。

3.分析古诗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朗读与演示1.教师示范朗读古诗。

2.学生模仿教师朗读古诗。

3.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朗读和演示。

总结与提高1.对于古诗的理解、朗读和演示进行总结。

2.学生发表自己对于古诗的看法和感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课堂练习1.阅读理解:请根据《静夜思》和《登鹳雀楼》所表述的意展,回答相应的问题。

2.语文秀:请利用所学内容,进行古诗朗诵和演示。

六、作业布置1.阅读《诗经》精选,并背诵《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2.完成课堂练习。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以《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为例,让学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义,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深入挖掘文学的价值。

同时,通过分析古诗中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案标题:《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和韵律。

2. 学习并理解《古诗一》和《古诗二》的内容和意境。

3.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古诗一》和《古诗二》的课文材料。

2. 投影仪或黑板。

3. 学生练习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和印象。

2. 引入新课:教师介绍本节课将学习两首古诗,并简要介绍古诗的特点和韵律。

二、学习《古诗一》(15分钟)1. 教师通过投影仪或黑板展示《古诗一》的课文,让学生跟读。

2. 教师解释课文中生字和生词的意思,并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 学生分组朗读《古诗一》,并进行感悟和讨论。

三、学习《古诗二》(15分钟)1. 教师通过投影仪或黑板展示《古诗二》的课文,让学生跟读。

2. 教师解释课文中生字和生词的意思,并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 学生分组朗读《古诗二》,并进行感悟和讨论。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练习册上与两首古诗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学生可以自由创作一首古诗,表达对自然或生活的感悟。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和体会。

2. 教师总结古诗的特点和韵律,强调古诗的美感和表达方式。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包括课文阅读和相关练习。

2. 鼓励学生多读古诗,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和解读两首古诗,培养了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对古诗的认识。

练习与巩固环节巩固了所学内容,并通过创作古诗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整节课设计合理,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以《古诗两首》为灵感,请大家写一篇描述自然景观的作文,可以是月夜、瀑布或其他自然美景。在作文中,尽情表达你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吧!"
3.家庭讨论:与家人分享《古诗两首》的学习心得,讨论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并记录下讨论过程中的精彩观点。
"与家人一起分享我们今天学习的《古诗两首》,探讨诗人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把你们的讨论过程和精彩观点记录下来,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
4.资料搜集:查阅资料,了解李白的其他作品及其创作背景,为下节课的课堂讨论做准备。
"请大家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李白的其他作品及其创作背景。这样,在下节课的课堂讨论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分享更多有趣的知识。"
5.创意绘画:尝试以《古诗两首》为题材,创作一幅绘画作品,展现古诗中的意境美。
-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学会欣赏他人,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
5.创意写作,提升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运用古诗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创意写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开展写作交流分享会,让学生在展示自己作品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6.情感教育,传承文化
"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以《古诗两首》为题材,创作一幅绘画作品。通过绘画,将古诗中的美丽意境展现出来,与同学们共同欣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景引入:教师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月夜和瀑布的自然美景,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同学们,你们看过夜晚的月亮吗?那皎洁的月光是否让你产生过许多遐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就是诗人通过对月夜和瀑布的描绘,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9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9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9篇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 1一、教学内容:这两首古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但《天门山》主要写所见,抒发了赞美之情;《体西林壁》侧重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

(2课时)二、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其中一首。

三、教学重点、难点: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熟读、简析、体情、自主学习。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欢。

最近的课外时间你又背诵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大家说可能怎样来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归纳出台下顺序(如果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没有这样的练习,有可能总结不出来,教师可以进行引导):3、解古诗的作者及背景;(1)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大体了解诗意;(2)体会作者的感情;(3)感情诵读。

二、学习古诗。

第一步:1、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作者李白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第二步:1、组合作,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图(投影出示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弄明白下面几个重点的词语的意思:天门、楚江、中断(中间断开)、开(通)、至此回(在这里拐弯),通过理解这些重点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意图:运用小组合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诗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3、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直解决。

4、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也可以把自己想像到的画面简单画出来,在交流时结合画面叙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三篇】.doc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三篇】.doc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题西林壁》)【教学过程】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

板书课题,读诗题。

2、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

再出示“岭”和“峰”。

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

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

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

四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1

四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1

四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1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这两首诗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说说诗句的意思,能想象并写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4、感受古诗意境之没,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二、教学重难点:三、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的意思4、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自我加减一、导入新课同学们。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古诗,这两首古诗都是宋代诗人写的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村晚》1、板书课题:22古诗两首2、简介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雷震3、解题:村晚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4、初读课文A、出示自学题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读顺诗句B、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指导学生5、细读课文,结合看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A、学第一行诗句指名读这里的池塘和陂意思是什么?看书上插图,哪部分是和这一行诗句意思相对应的?点示:由于池塘和陂意思相同,所以这一行诗的意思也可以说成草满陂,水满池(板书:草塘水陂满)两个满表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生机勃勃B、学第二行指名读这一行里的山衔落日的意思相对应?寒漪这词语怎么讲?浸表示什么意思?这个景象插图里面出现过吗?点示:虽然没画出来,但是我们通过想象,可以浮现山衔落日的倒影来(板书:山衔落日)C、齐读第一、二两行诗句D、学第三、四两行诗指名读(板书:牧童归去横牛背吹短笛)牧童指什么人?归去是要回到哪里?横牛背是什么意思?看插图再回答。

短笛无腔信口吹这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看插图,谁能说说哪些部分画面和这两行诗句意思相对应?小结:两行诗句是千古名句,天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牧童晚归图,有形有声地点名了题意起读第三、四两行的诗6、指导朗读A、提示朗读注意点B、教师分行领读,学生跟读C、学生练习朗读D、指名读7、指导背诵A、教师引读B、分两个大组,一组背,另一组听,交换C、全班齐背D、指名背诵三、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想象《村晚》这诗所描绘的景象,再说一说。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3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3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3篇四班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借助解释,读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和伴侣依依惜别之情,培育审美情趣。

3、强化语感训练,提高鉴赏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精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同学们,离上课还有几分钟,我们来玩个嬉戏,轻松轻松。

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背了许多古诗,我们来玩个古诗对接的嬉戏,好吗?我说上句,你接下句。

看谁举手最快,回答得最好:1、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和汪伦送我情。

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又快又好,果真名不虚传啊!同桌玩一玩。

二、导入1、刚才我们抢答的是哪两位诗人的诗呀?(李白、孟浩然。

)2、李白、孟浩然不只都是唐代的大诗人,他们又是一对好伴侣,今日我们一起来观赏与他俩有关的一首古诗。

大家齐读。

3、诗的题目中有三个生字,给你1分钟能记住吗?赶快打开书本100页。

记住了吗?来,跟老师一起来写。

hè鹤:留意左边略微写窄一点。

mèng孟:上面的“子”比较长。

líng陵:左窄右宽,后鼻音。

三、读题获信息1、一起来读读:来,随着我的手势再读一遍,留意节奏。

你看,留意了节奏,读得好听多了。

2、读了几遍课题,你读出了什么信息?3、说得真好,用你的朗读告知大家:李白,在何处/送何人/去何地。

一幅多么清楚的送别画面。

同学们真会读书,读了几遍诗题,就猎取了这么多信息。

今日,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一起来观赏这首古诗。

四、读精确、读流利1、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古诗,留意读准字音。

2、读好了?请你读给同桌听听,让他说说你读得怎样。

3、谁情愿读给大家听听。

还有想读的吗?4、其他同学能读好吗?那我们一起来读。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资料之古诗两首教案1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资料之古诗两首教案1

20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生字,会写“孟、浩、陵”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3.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从中感受友爱、友情的温馨。

教学重、难点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1.搜集并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1—2首;2.预习这两首古诗,了解李白与王维的生平;3.课文插页的挂图。

教学方法:朗读体会法教学过程:一、对联导入,揭示课题1.师吟诵一对《红楼梦》中的对联,并写下来:“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

”2.导语,揭题。

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

有人说,友情是真挚且宝贵的。

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内容便与友情有关。

(师板书课题)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a、生试读,诵读(注意“孟、陵、辞”的读音)。

b.师范读(也可录音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古诗描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2.学法“引路”,自学古诗。

a、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怎样来学习古诗?b.归纳如下学习方法: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3.“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

a、指名简介李白。

b.说说诗题给了我们哪些信息?c.指名学生朗读,注意咬音的准确。

4.明诗意。

a、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古诗。

b、查字典或借助课文提供的注释,把它们“移注”到诗行中,读懂诗句的意思;记下不懂的问题,标注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全班交流。

5.入诗境,悟诗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从具体的诗句中体会到的?6.围绕“学法”,自主合作学习。

(提示:指导各组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如:介绍李白与孟浩然;说诗句意思,用逐句朗读逐句解释的方法;抓住“黄鹤楼”“之”烟花”“尽…‘唯见”等重点词,解释、朗读、品味;抓课文插图,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画面,小组合作将李白与盂浩然在黄鹤楼边依依惜别的情形表演出来等。

最新整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古诗两首》

最新整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古诗两首》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绝句这首诗。

教学步骤:〔一〕导入引导同学们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由此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诗:9古诗两首〔二〕自学绝句1.读题、解题,作者简介。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这首诗是唐朝另一个著名诗人杜甫写的,当时唐朝开始衰败,又发生叛乱,诗人历尽艰辛才辗转到四川,在四川成都郊外建造了一间草堂,诗中描写的就是草堂前明媚秀丽的景色。

2.教师范读。

强调多音字:行〔haacute;ng〕泊〔boacute;〕3.自学字词,理解词语,教师检查,学生质疑。

黄鹂:一种小鸟,也叫黄莺,叫声很好听。

白鹭〔lugrave;〕: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细长,吃小鱼,小虾。

东吴〔wuacute;〕:古时候的东吴,就是今天江浙一带。

鸣:这里指鸟叫。

翠柳:绿色的柳树。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含〔haacute;n〕:包含。

西岭: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这时是虚指。

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万里:指非常遥远,不是实指。

4.检查自学诗意情况,想像画面。

〔1〕指名读诗句。

〔2〕练说每句诗意。

〔新绿的柳枝上一对黄鹏在欢唱,蔚蓝的天空上,有一行白鹭从溪上飞起,向远处天空飞去。

远处,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

这样的景色就像嵌在窗户里一样。

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观看彩图,诵读全诗,想像画面。

〕〔整首诗描绘了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景色。

〕5.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1〕指导朗读。

我们要以欢快的语调,来读这首诗,读诗时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轻重快慢。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_1.doc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_1.doc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课前谈话:还记得王老师吗?给王老师打打招呼师:能不能叫王叔叔?生:王叔叔上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两首古诗,请同学们拿出课文,读读这两首诗,结合注释试着说说这两首诗的主要意思。

生读课文,教师板书两首古诗的诗题《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师:谁来朗诵这两首古诗。

一生读第一首,老师指导朗读熏;另一名同学读另一首。

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思考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齐读古诗。

生:这两首诗的作者所处的朝代都在南宋。

师:你们对宋王朝有哪些了解?简单地说。

生:南宋王朝并没有吸取北宋王朝的教训。

生:师:是的,那是个非常复杂的时代。

师:谁来说说第二首诗题目的意思?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意思是生:师:对这首诗的大意你能说说吗?生:师:别紧张,自己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说生:师:沦陷区的百姓被称为生:遗民师:当你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以后,你觉得遗民应该怎样理解?是遗留在沦陷区的人民吗?生答:是遗弃的人民)师:诗句中的胡尘仅仅是灰尘吗?生:我仿佛看到了金兵一连串的马蹄声,践踏在人们的身上。

师:你看到哪些人倒在马蹄之下?生:老人生:妇女生:孩子师:他们留的是怎样的泪啊?生:流泪师:那滴滴的泪是什么泪?生答。

师:北方的壮丽山川陷落了西湖边还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北方的老百姓在异族的欺压下度日如年西湖上的权贵们在歌与酒之间昏昏度日;北方老百姓盼望克复中原的部队,望眼欲穿南宋的统治者们终日寻欢作乐,早已将失地与那儿的老百姓一起忘到了九霄云外。

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读了这首诗,你现在有什么样的感想?分页标题#e# 生:我的心里有同情,同时感觉宋朝政府真是腐败无能。

师:是啊,他们是如此的昏庸,而老百姓却是他们的盼啊,盼啊!读南望王师又一年)师:又一年是多少年?65年呐,一年过去了,读!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5年过去了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十年过去了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8《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了解两首古诗的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3理解诗句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首
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江南春》作者唐代诗人杜牧。

(2)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

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3)一二句写今:
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4)三四句吊古:
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二、学习第二首
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

(2)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

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2、一二句写景:
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3、三四句抒情:
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4、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三、请学生搜集有关描绘春天美丽景色的古诗并背诵。

小学四年级语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

小学四年级语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四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侧。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象),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课前导语同学们,还记得杨万里《小池》这首诗吗?谁背给大家听听。

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

(板书:池上)齐读。

教学过程●一、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

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刺诗”。

他热爱大自然,写下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池上》。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

(1)读准字音:撑、艇、萍都是后鼻音。

(2)理解词语:浮萍。

(3)齐读诗歌: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一个小孩偷采白莲)3、再次自由读诗。

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结合前后句和文中插图,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剧含义。

●一、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读这两行诗,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生:莲叶田田的,莲蓬嫩嫩的,我也好想去摘。

(2)小娃如何偷采?生:小孩可能太想吃那嫩嫩的、甜甜的莲蓬,就不经大人同意,撑着船偷偷去采。

(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样子。

(4)你最欣赏前两行中的哪个字?(偷: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顽皮之事,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配乐朗读这两行诗。

2、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2)生默读,读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简案一(1)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题西林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
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二、按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
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

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
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
(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
补充:激趣导课
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1)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

(2)全班交流
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情感。

5.品读悟意境
(1)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
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2)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三、品读诗名,读书读意
1.反复练习古诗。

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3.学生齐读。

4.熟读成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