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马克思主义活起来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时候的中国实际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总是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一定的国际环境之中。

所谓中国实际,是指处在一定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中的中国基本国情、社会实践和历史文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和中国具体的历史文化相结合。

其结果,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本身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从而具有了“中国作风”、“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并且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另一方面,也促使中国历史文化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从而推进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现代化。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同时又使中国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在当代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本文从基本方法、价值理想和理论品质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拥有持久生命力的原因,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创造性诠释马克思主义,开放性践行马克思主义,使它永葆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当代大学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等质疑,然而当我们考察“所有对历史和现实发生长期影响的思想中,在当今应该首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1]在理论上,马克思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它揭示出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在实践上,卡尔.马克思在“千年最伟大思想家”的评选活动中,稳居第一,这同样证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一、马克思主义拥有持久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已百年之久,但其仍然对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仍然葆有生机和活力。

从实质上说,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体现在基本方法、价值理想和理论品质等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拥有持久生命力任何理论都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这使其不可避免的打上时代的烙印,具有历史性的特点。

作为社会主义理论灵魂的马克思主义是有史以来社会理想最为崇高、理论逻辑最为周密、哲学根基最为坚实的思想体系,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的特征。

一方面它产生于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又与当代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正如萨特所说,马克思主义是“不可以被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那些历史条件还没有被超越”。

[2]在2008年的金融风暴中,人们再一次深刻认识到“新自由主义最终证明是一个虚假的梦。

”马克思主义在自由市场机制下仍然适用再一次得到了证明。

(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拥有持久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实现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价值追求是激励人类不断前进的动力。

马克思在宣言中描述了关于未来社会共同体的畅想,“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者:侯名芬来源:《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第7期侯名芬今年是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 170 周年。

不朽的名字源于不朽的思想,最终归结于马克思主义不竭的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

发展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1]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指明了方向。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的一个基本命题。

在当代中国,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018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共产党宣言》发表 170 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

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具有彻底的科学性、实践性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德文版的序言中,不断向世人传达着这样一个重要观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作者:李倓来源:《新长征》2018年第11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五个使命任务,其中第一个使命任务就是举旗帜。

举旗帜,就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关键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一人”艾思奇提出,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精神,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应用到中国的具体问题上来,就是在中国的现实地盘上来把马克思主义加以具体化,加以发展”。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重要的就是在把握好中国客观实际的同时,也要密切联系中国人民与中国社会所关注的现实问题。

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源于将马克思主义同变化着的中国革命、改革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并从中总结新经验,以此来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来研究中国的具体情况,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表述与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方法论的根本意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在具体实践中所突显出来的问题,同时完善自身理论体系,方法论的根本价值取向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满足人们对实际利益的诉求,又丰富了理论研究。

而方法论的科学性,则集中体现在与时俱进。

社会发展并无一成不变的套路,必须在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继承以往的实践经验,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工作方法。

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个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不仅影响了中国,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

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中,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一直是非常重要的。

在今天,我们需要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问题,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首先,新经济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要注重创新。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文化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升华。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关注人类的利益和幸福,解决社会问题。

如何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作用,需要创新思维和实践。

在社会转型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形式上,还需要深入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上。

其次,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化不仅要注重创新,还需要注重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文化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驱动力,马克思主义文化同样需要符合这一规律。

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将新思想融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

只有这样,才能让马克思主义文化焕发出更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第三,我们需要注重马克思主义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

文化是多样的,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可以形成新的思想或者新的思想方向。

因此,只有通过与其他文化的融合,马克思主义文化才能获得新的活力和引导作用。

通过开展多方面的交流,可以让马克思主义文化更为全面地推广,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

第四,我们需要注重马克思主义文化与时代的关系。

时代是不断变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也需要从时代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思考。

通过不同时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我们可以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发展路径进行更深入地探讨。

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文化真正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对社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时代的变迁中,马克思主义文化必须不断更新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为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才能让马克思主义文化充满生命力和动力,为人类发展不断提供有益的思想支持和引导。

新时期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时期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时期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期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理论建设、实践创新以及思想引领等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一、加强理论建设,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找到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理论途径。

我们要加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基本问题。

通过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认识,不断增强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实践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新总结和新论述。

我们要坚持实践创新,借助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等发展方向,推进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全面创新。

积极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等实践创新,通过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三、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思想引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落地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担负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责任。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在各个领域深入开展思想引领工作,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

要切实强化思想引领,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确保党的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同时,要加强党对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以及人民群众的引领,依靠群众力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落地。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认同和实践参与度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论认同和实践参与。

我们要加强舆论宣传,利用各种渠道和媒体,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论素养。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激发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极参与,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浅谈坚持理论和实践统一发展马克思主义

浅谈坚持理论和实践统一发展马克思主义

浅谈坚持理论和实践统一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今天,已经成为现代最强大的思想理论体系。

它的理论活力和实践威力是举世公认的不容置疑的事实。

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伟大实践,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向前发展的源泉,它必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1 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诞生于一百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在历史的筛选中,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已由一个年轻的学派,上升为社会主义各国的指导思想,成为传遍全球、震撼世界的最有影响的理论体系。

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伟大真理,它将永远指引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胜利前进。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文化精华的结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创造性;作为深深根植于实践、在实践中前进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地从千百万群众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破坏旧世界和创造新世界的实践中汲取力量而不断地充实、更新、完善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20世纪但其真理的脚步并没有停留在20世纪。

它随着世纪的转折、更替和时代的变动、发展而阔步前进。

从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再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现今发展,有力地证明着马克思主义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在今日的世界上继续发挥着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作用。

马克思主义所以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还在于这种理论不是教条,而是新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的出发点和方法。

恩格斯说过:“不要生搬硬套马克思和我的话,而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问题,只有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者这个词才有存在的理由。

”马克思主义不是适应不了而是完全适应当今世界发展的要求;不是解决不了而是能够卓有成效地指导解决当今中国面临的一切问题,这是指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言的,决不是指什么现成的药方和现成的答案。

当前,我们正进行着改革的伟大实践。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进行改革的指导思想。

李君如

李君如

李君如:“我们当然要香的、活的马克思主义”发布时间:2012-08-06 09:16 作者:李君如字号:大中小点击:259次李君如 1947年生于上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 继承传统文化需要经过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改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把“矛盾变为阴阳、规律变为理、物质变为气”。

今天如果企图用“国学”研究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是一种误入迷途■ 应该研究中国人在民主政治发展历史上的思想财富。

雅典民主是选举民主,尧舜时期却是协商民主。

推进中国民主政治改革,既要学习西方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也应该重视自己的经验和传统■ 在对资本主义作批判的同时,马恩也总是努力去发现其中有益的东西。

比如电的发明,马克思兴奋地认为是社会化生产的新发展;又如,股份制一出现,马克思就认为这是“社会资本”对“私人资本”的扬弃本报记者夏斌“当代中国,我们要研究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怎样研究马克思主义?历史上有各种各样名号的马克思主义,有香的、活的,也有臭的、死的,我们当然要香的、活的马克思主义。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成立的学术研讨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说,研究香的、活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上。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是2012年度上海社会科学院新建的五个研究所之一,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历史研究,以及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

打通与衔接:不应把改革开放看成“摆脱革命话语”记者:有种说法认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绩,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摆脱了以革命为中心的传统话语系统的束缚。

你赞同这一看法吗?李君如: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把马克思主义看成“革命”的话语系统,也不能简单地将其划分为革命理论和建设理论两个互不相干、并列的板块。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摘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非常重要的。

不断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是确保我们保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

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可以使其更贴近现实,更具操作性。

实践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帮助我们验证其有效性,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保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不走样,不脱离群众。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不断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更有生命力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学习、理解、核心理论、丰富、发展、科学性、可操作性、解决问题、工具、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重要性。

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至关重要。

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理论体系。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实践中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和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新问题不断涌现,新情况不断出现,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与时俱进。

只有在实践中持续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发挥其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不断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并且始终保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 正文2.1 不断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不断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活力和时代性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其核心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基础,只有深入学习和理解其核心理论,才能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精神。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真理掌握人民群众、指导人民群众科学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进步,逐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人民群众,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精神动力和物质力量。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只有搞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基础、本质要求、根本动力、现实路经、重要使命、目的和归宿等基本方面的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众化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坚持马克恩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就是坚持马克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根据世情、国情、党情和社情的变化。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在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的基础上。

不断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具体理论和具体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会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丧失其真理性和指导性。

马克思主义可以结合各国的实际情况得出解决具体问题的具体结论,进行创新和发展,但其基本要义,即其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决不会因时因地变化而变化.它始终是各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创造性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和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相结合,形成了关于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的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党的十七大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让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根深叶茂

让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根深叶茂

靳呈伟岳麓讲坛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围绕“两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问题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

这些重要论述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基本遵循。

特别是反复强调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根深叶茂,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原则。

“不忘本来”,经过一定民族形式应用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原则的“不忘本来”意蕴丰富,其核心在于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经过一定民族形式应用马克思主义。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向来强调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

”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指导中国实践取得了伟大成就。

站在新时代之巅 为马克思主义鼓与呼

站在新时代之巅 为马克思主义鼓与呼

龙源期刊网 站在新时代之巅为马克思主义鼓与呼作者:徐艳玲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12期作为一名教师,我的初心是在立德树人中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理想火种。

立德树人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没有從事过这种事业,你不知道它的艰辛;没有体会过这种艰辛,你不知道它的快乐;没有享受过这种快乐,你不知道它的坎坷。

你要问我最得意的作品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学生是我一生最得意的作品。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我的初心是追踪时代的脚步,做时代的发言者。

因为,越是时代的,越是历史的;越是时代的,越是未来的。

要站在新时代之巅,为马克思主义鼓与呼,这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人的历史使命和历史担当。

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的情怀和担当,就是要把自己的研究和国家和社会的命运结合在一起。

不仅要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还要身体力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更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境界;要把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和境界融入大学生的精神血脉之中。

这也是我的精神支柱,有了它支撑着站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站在建国7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当其时。

初心不变,但要传承;使命不同,但要承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是为了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而是为了寻求新时代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强调不忘初心,也不仅仅是说不要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更是为了探求今天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再出发,因而是一种未来取向的思维方式。

对于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仅仅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情怀。

以初心,求幸福;为使命,永不歇,这不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最宝贵的精神品格,也是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强大的精神动能。

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仰望共产主义星空的同时我们也要脚踏实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含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含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含义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哎呀,这就像是给马克思主义穿上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漂亮衣服!比如说,我们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发展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一个超棒的例子呀!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意味着要让马克思主义在咱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呀!就像一棵大树,深深扎根在中国的土壤里。

比如脱贫攻坚,不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体现嘛!3. 你想想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就是把理论和咱中国的现实紧密结合嘛!好比做菜,马克思主义是食材,中国化时代化就是独特的烹饪方法,做出的美味佳肴就是我们国家的发展成就呀!像乡村振兴战略,不就是一道好菜嘛!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就是让马克思主义活起来嘛!就如同给它注入了生命力。

想想看我们国家的科技创新,不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引领下取得的巨大进步吗!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简单说就是让马克思主义变成咱中国人自己的宝贝呀!就像给我们量身定制一样。

比如生态文明建设,这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结出的硕果呢!6. 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就是要与时俱进嘛!就跟我们随时跟上时代潮流一样。

像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不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背景下发生的嘛!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可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发展的大事呀!就好像是前进道路上的指明灯。

比如全面依法治国,不就是在其照耀下稳步推进的嘛!8. 你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不是很重要啊!它就像一股神奇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国家不断前进。

像抗击疫情取得的伟大胜利,不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有力证明嘛!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那就是要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绽放出绚丽花朵呀!比如文化自信的提升,不就是这花朵的芬芳嘛!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绝对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关键呀!就如同火车头带着我们飞速前进。

像共建“一带一路”,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带来的伟大创举嘛!我的观点结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法宝,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它不断深入发展,让它继续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发挥巨大作用。

浅析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浅析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浅析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1000字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它具有无穷无尽的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不仅体现在历史上的成功应用,而且在当今社会的形势下,它仍然充满活力。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基于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这种特性使马克思主义不仅在解释历史时显得科学,而且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具有很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不断地被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所吸纳,并成为了很多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等科学研究的基础。

其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反资本主义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具有人民利益的特性。

无论在任何历史时期,无论在什么样的国家,人民关心的问题始终是基本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思想和利益,因此,它在人民群众中仍然很受欢迎。

当代一些国家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和思想的影响。

第三,马克思主义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思想力量。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特征之一。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种无化的、科学的现代化理论,这种理论要求人们把生产力提高到尽可能高的水平。

在当今的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思想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最后,马克思主义是独立于实践的思想。

任何真正有价值的思想都必须是通过实践得到检验的。

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被实践所决定。

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源自于它的理论基础,各种社会实践都只是为了验证这种理论在人们生活中的可行性。

这种独立于实践的思想特性,使马克思主义不受时代限制,历久弥新。

总之,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仍然具有很大的生命力。

它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代表了人民的思想,推动了现代化,同时又具有独立于实践的特性。

这些因素为马克思主义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基础和保障。

青年组工笔谈: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三个视角

青年组工笔谈: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三个视角

青年组工笔谈: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三个视角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三个视角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新时代新使命的考验下,理解马克思主义成为当前青年组工的首要任务。

而掌握马克思主义,不仅需要理论功底,还需要具备多种视角的思考和理解。

本文将从实践、历史、社会三个维度,探讨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原因。

一、实践视角-以革命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正确性“马克思主义不是神学”,正是因为它能够被实践证明正确性而被广泛接受。

实践视角无疑是理解马克思主义行之有效的视角之一。

先进的生产力决定了先进的生产关系,进而影响了先进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深入人心,恰恰是因为它可以在实践中证明和体现出来。

在中国,毛泽东思想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吸收了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

从南昌起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革命实践深深印证了马克思主义正确性。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个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也得到了新的历史拓展。

二、历史视角-从历史变革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正是与历史变革的实践需要紧密相关。

历史视角的探究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另一种有效途径。

面向现代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的法国,是法国社会学家厄尔东与同事所创建的“社会学派别”之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是与工业革命、伦理经济学、市场经济等一系列历史事件紧密相连的。

进入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各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实践。

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大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

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蕴含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一种有无限生命力、富有创造力的思想武器,糅合了无数年代的独到妙语,历经各种时代的奋斗,焕发出了耀眼的辉煌。

三、社会视角-从社会发展角度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当前社会治理模式多元化的背景下,社会视角无疑是理解马克思主义行之有效的新视角。

在新时代面前,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问题,让人们不得不对事物本质进行重新的思辨。

马克思主义情怀的传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情怀的传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情怀的传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和学说,其情怀是广泛传承于世。

在传承的基础上,我们也应该有创新的思维,为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承与创新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情怀的传承马克思主义情怀的传承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延续,对于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应该继承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不平等和剥削问题的关注。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和剥削是造成社会问题的根源,我们要在传承中继续关注这一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之道。

其次,我们应该传承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实现人类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我们要在传承中坚持社会主义的目标,并为之奋斗。

最后,我们还应该传承马克思主义对于人民群众的关怀。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的利益应该置于至关重要的位置,我们应该在传承中继续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并为之努力奋斗。

二、马克思主义情怀的创新在传承马克思主义情怀的同时,我们也要有创新的思维,使其与时俱进。

首先,我们应该创新思维方式和传播形式。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渠道和方式,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更好地传播和弘扬马克思主义情怀。

其次,我们应该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说,我们要在传承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理论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最后,我们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情怀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实践探索解决现实困境,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三、马克思主义情怀的传承与创新的结合马克思主义情怀的传承与创新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相互结合的过程。

传承是基础,而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动力。

在传承中,我们要保持对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诚,坚守共产主义信仰;在创新中,我们要勇于思考和实践,主动适应时代变革的需求。

只有在传承与创新的相互结合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扬马克思主义情怀,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怎样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这不仅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我们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就强,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得就好;反之,马克思主义就丧失吸引力,就会给社会主义实践带来挫折。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如果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行动指南,而是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社会现实,那么马克思主义就会走向自己的对立面。

因此,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

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是对待马克思主义惟一正确的态度。

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首先要提升对文本理解的准确性,增强对时代的敏感性,加强学术研究的规范性。

这就需要有理论勇气,更需要有思想智慧。

1、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

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这是完整准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

首先,要掌握精髓,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践加以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要在真正读懂马克思主义文本的基础上,站在实践、时代和科学的前沿,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去分析和破解当代世界,特别是当代中国的重大现实问题。

2、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一方面,要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密切结合,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吸纳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摘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行就行在坚持守正创新。

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理论特色,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共有理论品格。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守正创新一脉相承、相互贯通,构成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品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守正创新1毛泽东思想开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之先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就是坚持守正创新的结果。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但是,学好用活马克思主义并不容易。

如何科学运用这个武器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

”中国共产党人要“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独特国情,面对教条主义者走不出的历史迷雾,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又强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既坚持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元素和社会主义方向又强调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革命阶段论,敢于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理论概括,敢于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革命道路。

面对一个落后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课题,面对世界社会主义模式一家独大而如日中天的局势,敢于采取和平赎买等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来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在“以苏为师”基础上强调“以苏为鉴”,创造性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形成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尊重价值规律,在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等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独创性理论成果。

“三个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三个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三个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三个充分条件:提供清晰的摘要、准确的关键词以及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的详尽正文。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可以应用于很多方面。

如果当今的社会要求人们参与到广泛的公众议题中去,借助这种生命力就可以很有效地实现这一点。

例如,可以使用这种思想来帮助人们接受新的想法,让社会参与者能够全面了解一个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

此外,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也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政治参与度,使人们能够从政治上做出正确的决定。

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可以帮助人们分析不同的观点,帮助他们了解不同的观点,从而协助他们作出更明智的决定。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还能提高社会的文化,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参与度。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还有助于增进个人内在的信仰,并让人们有能力挑战以往的观念,从而实现伟大的改革。

此外,它还能加深人们对公正、正义和自由的理解,使他们能够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还可以帮助人们拓展思想,让他们更具创造力。

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为指导,人们可以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形成更深入更完整的了解,为全体社会成员创造价值。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也有助于让人们坚定自己的理念,使他们能够抵抗不断变化的欲望,建立一种更稳定的社会环境。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也有助于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近年来,全球化导致各种文化以及其他观念的间歇性碰撞,使得人们能够更多地了解他们原本所不熟悉的东西。

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有助于促进彼此之间的尊重,让人们能够尊重其他文化的存在,共同发展未来的文明。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也能够帮助人们消除恐惧,尊重他人的主张,减少文化冲突。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为面对地球村当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消除文化差异和实现社会发展。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有潜力帮助重塑人们对世界的看法。

如何继承发扬马克思主义

如何继承发扬马克思主义

继承、巩固、发扬马克思主义我们已经跨入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世纪.回首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犹如壮丽的日出,照耀着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进程。

瞻望新世纪,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迅速进步的发展趋势,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我们党和人民的三大历史任务,要不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一个关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重大问题,必须正确认识、认真对待.一面久经考验的旗帜: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不可动摇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现在已步入2011年了,建党90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个胜利,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党和全国人民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是我们党90年奋斗取得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我们党和党的事业历经艰难曲折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根本保证。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的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历史的必然,实践的选择.这首先取决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价值。

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

它把严格的科学性与高度的革命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深刻的哲理,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不容置辩的逻辑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思想丰碑。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它的实践价值.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许多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

尽管社会主义运动在取得震撼世界的伟大胜利之后,20世纪80年代末遭遇了严重挫折,苏东剧变后,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理论家滥言马克思主义”死亡"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马克思主义活起来
“我为什么回来了?我回来澄清我的荣誉。

我一直在读你们的报纸。

你们都说我的思想已经死了!”“但是,你不觉得奇怪吗?为什么有必要一次又一次地宣布我已经死了呢?”这是历史剧《马克思在SOHO》中马克思的自白。

被宣布思想已死的马克思,在美国“马克思主义2000年”国际研讨会的演出舞台上“复活”了。

新旧千年之交,马克思在英国的民意测验中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在法国召开的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的国际大会上,《共产党宣言》被普遍认为“仍将是21世纪的宣言”。

十年左右,潮落潮起,时消时长,原因何在?
一是苏东剧变后,“马克思的遗产被共产主义的失败掩盖住了”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改弦易辙后的不少国家问题成堆,每况愈下。

现实使人们从朴素的“怀旧”转向深沉的思考:“共产主义没有被打败,是以消灭共产主义为生活目的的人将它出卖了”。

甚至一些苏维埃制度的批判者也转变为它的辩护和颂扬者:“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灭亡不是由于它已经衰老了,而是被国内敌对势力人为地扼杀的。

”越来越多的人想到“不能没有马克思!”“丢了马克思的遗产也就丢了未来的一切!”
与此相联系,人们对马克思后继者的看法和评价也有改变。

2001年俄国关于20世纪风云人物的民意测验中,列宁、斯大林名列第一、第二。

美国学者哈特所著《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百人》中,毛泽东被排在历届美国总统包括华盛顿之前,并说拿破仑、亚历山大对世界带来的影响远不能与毛泽东相比。

二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弊端被新经济和全球化的光环掩盖住了的新情况也在发生变化。

美国经济衰退、世界经济减速和社会主义中国“一枝独秀”的反差,使人们看到用高科技和巨资堆砌的新经济没有让美国“不再有经济周期”,美国式的“民主和市场”的资本主义并非“文明的极限”和“历史的终结”。

随着“资本流向世界,利润流回西方”的全球化的推进,弱肉强食、贫富悬殊、贪污、吸毒、暴力、犯罪、艾滋病和环境污染等也扩展到全球,并提供土壤,使恐怖主义国际化。

人们重新想起马克思主义关于剩余价值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论述。

墨西哥《至上报》一文认为“全球化,完全证实了马克思的理论:资本的集中越来越迅速”,其世界权力“达到了顶峰”并成为“新帝国主义”。

原本沉浸于“柏林墙倒塌导致持久和平和发展新时代”的人们,目睹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西雅图人”走向世界,特别是“9·11”世贸大楼的轰然倾覆,一个个如梦初醒,并对发达国家“已无冲突”论和全球化“人人受益、全球一家”论打上一个大问号。

在刚经历恐怖主义袭击,又出现安然公司崩溃的美国,人们想得更多。

《华盛顿邮报》一文认为,在当今世界的某个地方,游荡着下一个马克思,将创造一种能够为世界各国被剥夺了权利的人们所接受的取代“美国式资本主义”的思想。

西方的现实矛盾和斗争,就这样地促使人们“回归”马克思。

最根本的是,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世界文明宝库和人类科学思维的重要内容。

任何一位真正的学者,哪怕没有读过马克思的一篇文章,甚至在政治上保守落后,其研究中也不可避免地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了解和思索事实和材料。

爱因斯坦晚年认识到,对付资本主义罪恶只有一个方法,“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同时实施旨在为社会谋福利的教育制度”。

用“创新”阐述资本主义经济基本特征的熊彼得,提出企业“创新”的五个方面后,承认这种“创新”条件下的利润,不过是马克思分析的相对剩余价值的一种形式。

马克思的思想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同他的伟大品格分不开的。

他是科学家,首先是革命家。

对于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刻苦地研究,批判地继承,得出自己的结论后,总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并不断完善和发展。

他为后人树立了理论创新、精益求精、不计名利、立党为公的光辉榜样。

马克思晚年给女儿劳拉讲了一则寓言:一船夫渡一哲学家过河,哲学家问船夫懂不懂历史,船夫说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又问懂不懂数学,船夫说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又失去了一半的生命。

这时一阵大风把小船吹翻,两人都落了水。

船夫问哲学家会不会游泳,他回答说不会。

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这个故事不宜只理解为教人智育与体育全面发展。

联系马克思早年说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位哲学家正是只会“侃”不能“干”的典型。

知识分子惟有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同先进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打成一片,既当学者,又当战士,才能经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在解释和改变世界的斗争中充分发挥作用。

重提这些老话,今天更有深意。

恩格斯晚年告诫人们不要生搬硬套马克思和他的话,“而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问题,只有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者’这个词才有存在的理由”。

但真要做到,并不容易。

台湾一位教授说:“西方经济强国输出的包括观念、思想、信仰、价值、品位等等,透过信息技术的扩散与渗透,对心智与心灵无孔不入地熏染教育。

无时稍息的洗脑,是一种新型的殖民主义,可称为电子殖民主义。

经济、文化霸权不用枪炮胁迫,却可让全球人类都像美国人一样思考、判断、生活。

这是人类文化的倒退。

”在两种社会制度、两大思想体系共处而有斗争的当今世界,“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就必须从一切非无产阶级的非科学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

一个真正的人,心长在左边,血总是热的。

我们的心同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起跳动,我们的血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断沸腾。

让马克思主义活起来,首先要从我们的灵魂深处活起来!
(选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