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教研组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研组计划2013至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科目:综合实践活动
教研组长:郭守红
制定时间:2014年2月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型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门新型的课程。
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综合实践课的特点,结合本地区和本校的实际,特制定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活动,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动性、自主性的特性;遵循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恰当地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关系;运用课时适用于分数使用相结合的灵活性、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二、本学期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认真落实好县教科研中心综合实践活动“三环节”实施意见精神,紧紧围绕“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加大学科课例研究力度,积极探索有特色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有效途径。
总之,就是要突出教学的实际效果。
要想课堂高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努力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综合实践课的实质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
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主体,师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
评价旨在促进发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不同于学科课程.它的评价有其特殊性,在评价时教师必须有很好的评价意识:
1、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包括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实践的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
课堂上经常根据学生的表现在评价的同时颁发“合作章” “纪律章” “分享章” “表现章”,这样全面的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2、评价手段的多样性。
活动中,我们要把最终的评价交给了学生。
这也体现了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学生评、家长评、老师评等形式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客观性。
同时,评价过程注重终端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3、评价结果的激励性。
评价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视差异,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张扬,注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纵向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在纵向评价过程反映出来的进步。
并且,老师有意识地放大实践中的体验,淡化最终结果,通过评价帮助学生体会收获的广泛性,增强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三、要重视活动组织的严密性。
综合实践课和以往的主题活动一样,要经历前期准备、调查研究、汇报交流、宣传展示四个环节的组织和学习。
上《关注食品安全》一课时就充分经历了这四个环节,(1)了解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风波事件,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
(2)调查自己日常食用的食品或小食品的配料表,了解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3)学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增长知识,培养辨证思维。
(4)用自己的研究所得去教育、带动周围的人共同走出饮食误区。
这节课环环内容充实,节奏适当,有效实现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所收获的预期目标。
总之一次好的综合实践活动,能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做一名合格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对学生来说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尝试,使平时比较内向的同学积极参与、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而平时好动的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发挥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
通过组长的协调,教师的指导,学生的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精神可以得到体现。
三、工作措施
(一)教师指导要落到实处: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老师指导不能只偏重活动形式,忽略具体活动方法的指导;偏重活动过程与阶段,忽略活动的具体落实程度;偏重书面的方案完成,忽视过程性资料的积累;主题活动不能浮于表面,缺少深度。
1.指导教师要制定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编写活动设计,参考设计:主题来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
2.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和困难应
有预先的设想和解决方案。
3.指导教师要明确具体任务:
指导如何选择主题,到哪里去找问题?怎样把问题变成研究课题?指导制订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包括的内容,如要做什么?怎样做?做成什么?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指导查阅文献资料,需要哪些资料?可以从哪里找到这些资料?如何整理资料?指导学会社会调查,如确定调查的内容,确定调查的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整理调查数据,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
指导学会整理和分析资料,对记录的目的,记录的原则,记录的方法进行辅导。
指导选择成果表现形式,有文字类:课题研究论文;有实物类:模型,音像制品,多媒体制品,网页,广告;在选择成果表现形式的原则、方式方面给予指导。
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表现和研究成果:可以写小论文、活动日记等。
4.指导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科学评价。
(二)管理落到实处
1.细化管理制度
(1)制订实施计划: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计划;年段实施计划;班级实施计划。
(2)建立听课制度,将该课程列入六认真检查和考核的项目。
加强对该课程实施的随机检查,努力杜绝随意占用该课的情况发生。
(3)提倡集体备课制度,但不提倡案例共享,每位老师应根据班内实际情况,独立设计特色性方案,积累规范的资料。
(4)制定奖励制度:制定科学的考核奖励办法,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教学业务考核、晋级、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的依据之一。
对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做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
2.细化研讨制度:
(1)每学期学校都要开展三次校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面向全校开放,及时作好活动的总结、评价和记录。
(2)注重规范的积累过程性资料,如:学生活动活动方案、活动日记、学生搜集的资料卡、学生调查表等。
(3)细化学生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形成性评价,让学生在课堂观察、开放作业、专题汇报、个案调查、实际操作等评价过程中互相评价,让家长、社会力量参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