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电离能的概念及其内涵,认识主族元素电离能的变化规律,知道电离能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主族元素电负性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认识主族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3、使学生体会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本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演绎推理和数据分析掌握电离能和电负性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负性电离能的逐步引入,感受科学家们在科学创造中的丰功伟绩,体会量变引起质变,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本节知识框架:
教学重点难点:
1、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和它们的一般变化规律
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周期、族的划分
3、元素的电离能、电负性、化合价的关系
教学媒介:多媒体演示
教学素材:
素材1:主族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变化趋势
素材2、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是元素性质的一种体现。
观察思考:为什么钠元素的常见价态为+1价,镁元素的为+2价,铝元素的为+3价?化合价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素材3、第三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图
素材4、同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示意图
教学方法:诱导——启发式、演绎推理和逻辑探究相结合教学教学过程:。
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2 第二节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课件
。
D.氯仿的化学名称是四氯化碳
(2)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①④ 。 5.A 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应从左到右通过离子交换膜,故A正确;当闭合开关K时,X附近溶液先变红,说明X极生成OH-,应为电解池的阴极,故B错误;闭合K时,A是
负极,负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K2S2-2e-==== K2S4+2K+,故C错误;当有0.1 mol K+通过离子交换膜,即有0.1 mol e-转移时,根据2H++2e-====H2↑知产生 0.05 mol H2,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1.12 L,故D错误。
4.应用:判断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微思考3根据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分析预测,元素周期表中电 负性最大的元素是哪种元素?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哪种元素 (放射性元素除外)?
提示: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为F,电负性最小的元素为Cs。
微训练3下列对电负性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D )。 A.电负性是人为规定的一个相对数值,不是绝对标准 B.元素电负性的大小反映了元素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 小
2.衡量标准:以氟的电负性为 4.0 和锂的电负性为 1.0 数),可知x=2、y=2,可知28.7 g镀镍试剂含有m(Ni2+)=10×0.01 mol×
作为相对标准,得出了各元素的电负性(稀有气体未计)。
3.递变规律(一般情况)。 (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 变大 。 (2)同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 变小 。
层电子对数为4,P原子的最外层存在1对孤对电子,则PH3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N(CH3)3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N(CH3)3中参与形成配位键的孤电子对占据的轨
道是sp3;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2课时)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
选修3 物质构造与性质 第一章 原子构造与性质 第二节 原子构造与元素旳性质 第2课时
2024/10/5
1
元素周期律
【教学目旳】
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旳涵义, 能应用元素旳电离能阐明元素旳某些 性质。
2024/10/5
2
元素周期律
二、元素周期律
1.定义
元素旳性质随( 核电荷数 )旳递增发生周
3、已知在200C 1mol Na失去1 mol电子需吸收650kJ能
× 量,则其第一电离能为650KJ/mol。 × 4、Ge旳电负性为1.8,则其是经典旳非金属
5、气态O原子旳电子排布为:
× 6、 半径:K+>Cl-
×
√ 7、酸性 HClO4>H2SO4 ,碱性:NaOH > Mg(OH)2
8、第一周期有2*12=2,第二周期有2*22=8,则第五周
D.钾旳第一电离能比镁旳第一电离能大.
K〈Na〈Mg
2024/10/5
16
元素周期律
2、在下面旳电子构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旳
原子可能是 ( C )
A.ns2np3
B.ns2np5
C.ns2np4
D.ns2np6
2024/10/5
17
元素周期律
(三)电负性(阅读课本P18)
1、基本概念
化学键:元素相互化合,相邻旳原子之间产生旳 强烈旳化学作用力,形象地叫做化学键。
(第ⅡA元素和第ⅤA元素旳反常现象怎样解释?) ⅤA半充斥、 ⅡA全充斥构造
2)同主族旳元素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降低。
2024/10/5
12
元素周期律
3、电离能旳意义:
2020学年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课后限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
第2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碱金属元素及其单质从Li→Cs的性质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密度逐渐增大B.熔沸点逐渐升高C.金属性逐渐增强D.还原性逐渐减弱C解析本题考查碱金属元素及其单质从Li→Cs性质递变规律,实质是利用元素周期律解决问题。
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其单质密度逐渐增大,但Na反常,大于K;熔、沸点逐渐降低,但Na反常,熔、沸点均低于K;金属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增强。
2.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由上到下性质递变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②单质的颜色加深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④单质的沸点升高⑤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答案C3.卤素单质的性质与F2>Cl2>Br2>I2的变化规律不相符的是( )A.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单质还原性的强弱D.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C解析非金属性F>Cl>Br>I,则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与上述规律一致,A 项相符;非金属性F>Cl>Br>I,则对应的氢化物稳定性为由强到弱,与上述规律一致,B项相符;非金属性F>Cl>Br>I,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与上述规律不一致,C项不相符;非金属性F>Cl>Br>I,单质的活泼性F2>Cl2>Br2>I2,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与上述规律一致,D项相符。
4.下列有关单质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氯气中燃烧时能产生紫色火焰②与CuCl2溶液反应时能置换出Cu③与水反应时钾最后有可能发生燃烧④与NH4Cl溶液反应时生成的气体中有NH3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D.②③B解析钾元素的焰色反应呈紫色,①正确;钾与盐溶液反应时首先与水剧烈反应生成碱与氢气,生成的碱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②错误,④正确;与水反应时钾的反应现象比钠更剧烈,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更多,温度升高得更多,故钾有可能燃烧,③正确。
第二课时__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
颜色 硬度 密度 熔点
导电导热 递变 规律 熔沸点变化 密度变化 Li Na K Rb Cs 银白色(Cs略带金色) 柔软 小 低
相 似 性
好
逐渐变大(K例外)
逐渐降低
碱金属元素的用途:
1.锂电池是一种高能电池。 锂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催化剂。 锂制造氢弹不可缺少的材料。 锂是优质的高能燃料(已经 用于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和 超声速飞机)。 2.钾的化合物最大用途是做钾肥。 硝酸钾还用于做火药。 3.铷铯主要用于制备光电管、真 空管。铯原子钟是目前最准确的计 时仪器。
Cl2+2KI===2KCl+I2
振荡
观察
Cl2+2NaBr===2NaCl+Br2
振荡
观察
Br2+2KI===2KBr +I2
对于同族元素而言
从 上 到 下 核 电 荷 数 逐 渐 增 多 电 子 层 数 依 次 增 加 失 电 子 能 力 逐 渐 增 强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得 电 子 能 力 逐 渐 减 弱
递变性: 核电荷数逐渐增多 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递变性: 原子核吸引电子 的能力减弱 从F---I 越来 越难得到电子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 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实验1] 将少量氯水分别注盛有NaBr溶液和KI 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注入少量四氯 化碳,振荡。观察
[实验2] 将少量的溴水注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 中,用力振荡后注入少量的四氯化碳。观察 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
【科学探究】 P6
钾 与氧气 的反应 钠
比钠要剧烈 产生紫色火焰
生成淡黄色的固 体,并产生黄色 火焰
浮、熔、游、 响、红
反应要比钠剧烈 与水的 现象:浮、熔、 反应 燃、游、响、红
必修二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知识点一、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一)碱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的反应 Li +O 2 = Na +O 2 = K+O 2=K 、Rb 等碱金属与O 2反应,会生成超氧化物。
Rb 、Cs 在室温时,遇到空气会立即燃烧。
2、与水的反应 K +H 2O= Rb +H 2O=除Na 、K 外,其他碱金属元素也都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与H 2。
(二)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三)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颜色: 状态: 密度:熔沸点: 在水中的溶解性:(四)卤素的化学性质: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卤素和H 2的反应可用通式H 2+X 2==== 来表示,反应时按F 2、Cl 2、Br 2、I 2的顺序,反应条件越来越 ,反应程度依次 ,形成的卤化氢的稳定性也依次 。
2、 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1)卤素单质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 性和 性。
(2)同一主族元素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 ,得电子能力逐渐 ,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练一练:1、碱金属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下列预言错误的是:A.在碱金属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 B.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是一种极强的碱C.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Fr 2O 的氧化物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 2、现有下列几种物质的溶液KCl 、KI 、新制氯水、KBr 、淀粉、AgNO 3,不用其他试剂,怎样鉴别它们?3、砹(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碘后面的元素,试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备性质A.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B.砹化氢很稳定不易分解C.砹是有色气体D.砹化银不溶于水或稀HNO 34、在下列各元素组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都可以按某种共性归属一类,请选出各组的例外元素,并将该组其他元素的可能归属,按所给六种类型的编号填入表内。
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 元素的性质
知识回顾: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由周期
与族构成)
第1周期(H--He):2 种元素
短周期 第2周期(Li--Ne):8 种元素
第3周期(Na--Ar):8 种元素
周期
(横行)
第4周期(K--Kr):18 种元素
长周期 第5周期(Rb--Xe):18 种元素
1、影响因素:
原子半径 的大小
取决于
1、电子的能层数 2、核电荷数 3、核外电子数
2、规律:
(1)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2)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 (3)电子层、核电荷数都相同时,电子数越多,原子半 径越大。
(二)电离能
1、概念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 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用符号I1表示,单位:kj/mol 从一价气态基态正离子中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 要的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符号I2
解答:Li、Mg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Li2O、MgO, Be(OH)2、Al(OH)3都是两性氢氧化物,H3BO3、H2SiO3都是弱 酸。这些都说明“对角线规则”的正确性。
二、元素周期律
1.定义
元素的性质随( 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
性的递变,称为元素的周期律。 2.实质
元素原子 核外电子排布 的周期性变化.
(一)原子半径
元素周期表中的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 到右,原子半径的变 化趋势如何?应如何 理解这种趋势?周期 表中的同主族元素从 上到下,原子半径的 变化趋势如何?应如 何理解这种趋势?
3、为什么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在右上 角三角区内(如图)?处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缘的元素常 被称为半金属或准金属。为什么?
高一化学第一节第二课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
3.原子结构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
原子结构
相似性
决定
化学性质 能与氧气水反应 表现还原性
原 子 核 对 核 外 电 子 吸 引 力 减 小
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
递变性
核 电 荷 数 增 加
核 外 电 子 层 数 增 加
半 径 增 大
越 来 越 易 失 电 子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二 卤族元素
F
+9
反应的难易程度:越来越难 剧烈程度:逐渐减弱 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降低
2.卤族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
实验
氯水 液 氯水 溴水 NaBr溶 KI溶液 KI溶液
现象
分层 下层呈橙红色 分层 下层呈紫色
化学方程式
2NaBr+Cl2=2NaCl+Br2
2KI+Cl2=2KCl+I2 2KI+Br2=2KBr+I2
作业
在作业本上 写出卤族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的特点,及两者的相互关系 课本第11页 第9题 同步学案第二课时的题目
实验 现象
钠 熔成小球 黄色火焰 生成淡黄色固体
2Na+O2=Na2O2(过氧化钠)
铯
②碱金属与水的反应
钾 实验 现象 反应 方程 式 反应迅速 发出轻微的爆炸声
钠 浮熔游响红
2K+2H2O=2KOH+H2
2Na+2H2O=2NaOH+H2
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特点
相似性:均与O2 H2O发生反应 表现出还原性 递变性:碱金属单质与氧气 水的反应剧烈 程度逐渐增强 Li Na K Rb Cs 还原性增强 元素的金属性---表现了元素失电子的能力 Li Na K Rb Cs 金属性增强
第二节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核素
( 其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2) ( 填元素符号) 。 ( 在②、③、④三种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 3) 碱性最强的是 化学式) 。
( 填
返回目录
新课导入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科海泛舟
( 元素①、②、⑤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 4) 元素符号)原因 , ( 5)元素⑥的氢化物的化学式是 ( 填“<”“>”或“=”) 、 7。 该氢化物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元素②与元素⑧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6) 导学
要点突破
科海泛舟
1.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D A.周期表是周期律的具体体现形式 B.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
)
C.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D.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 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指津: 在元素周期表中, 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而不是周期性变化。
返回目录
新课导入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科海泛舟
返回目录
新课导入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科海泛舟
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及应用
1.“位、构、性”三者关系的解读
返回目录
新课导入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科海泛舟
返回目录
新课导入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科海泛舟
2.元素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
同周期(从左至右)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半径 金属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H2的难易 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水化物 非金属气态 氢化物 酸性 碱性 形成难易 稳定性 相同 逐渐增多 逐渐减小 易→难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难→易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同主族(从上至下) 逐渐递增 相同 逐渐增大 难→易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易→难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返回目录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
煤油后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
察现象。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 较。
钠在空气中燃烧
钾在空气中燃烧
钾与氧气的反应
钠、钾化学性质比较
钠 与氧气 反应 剧烈燃烧,火焰 呈 黄 色,生成 淡黄 色的固体 钾 剧烈燃烧,火焰 呈 紫 色
钠、钾与水的反应
钠、钾与水的反应
不论去往何方,身后永远有不变的祝 福,凝注的眼光——母校用宽大的胸怀包 容我们,等待我们,期许我们。
有何相似性 和递变性?
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元 素 名 称 锂 钠 钾 铷 铯
元 素 符 号 Li Na K Rb Cs
核 电 核 数 3 11 19 37 55
颜色和状态
密度 (g/cm3) 0.534 0.97 0.86 1.532 1.879
熔点 (℃) 180.5 97.81 63.65 38.89 28.40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
1、通过探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进一步理解元 素周期表。
2、熟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与性质的
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归纳能力。
元素周期表
1.几个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2.周期表的结构 “三短”、“四长” “七主”、“七副”、“零和八”。
钠、钾与水的反应 钠 与 水 反 应 浮 在水面上、___ 熔 成银白色、在水面上 四处 游动 、滴入酚 酞溶液呈 红 色 钾 浮 在水面上、熔成 银白色、在水面上四 处 游动 、滴入酚酞溶 液呈 红 色,有轻微 爆炸现象,有紫色火焰
①与O2的反应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核素
第2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核素(时间:30分钟)基础达标1.据报道,科学家又发现了某元素的一种原子,它的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质量数为272。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A )A.111B.161C.272D.433解析:依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可得:质子数=272-161=111;而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
2.下列对碱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都是银白色的柔软金属(除铯外),密度都小于水B.单质的熔沸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升高C.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D.氧化能力最强的是铯原子解析:A选项中密度均比水小不正确。
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B不正确。
还原能力最强的是铯原子,D不正确。
3.ETH天文研究所报告称组成太阳的气体中存在20Ne和22Ne,下列关于20Ne和22Ne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20Ne和22Ne互为同位素B.20Ne和22Ne互为同素异形体C.20Ne和22Ne的质量数相同D.20Ne和22Ne的中子数相同解析:首先明确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研究对象不同:前者指核素,后者指单质,故A正确,B错误。
20Ne质量数为20,中子数为10,22Ne的质量数为22,中子数为12,故C、D均错误。
4.关于锂的结构和性质的判断,错误的是( B )①与水反应比钠剧烈②它的原子半径比钠小③它的氧化物暴露于空气易吸收二氧化碳④它的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和钠离子相同⑤它是还原剂A.只有①B.①和④C.②和③D.③和⑤解析:依据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即可判断。
①与水反应时,从Li→Cs越来越剧烈,故①错误;④Li+结构示意图为,Na+结构示意图为,故④错误。
5.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 )A.砹化氢(HAt)很稳定B.单质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C.砹的原子半径比碘的原子半径大D.单质砹是有色固体解析:A 中,卤化氢的稳定性从F 、Cl 、Br 、I 依次减弱,HAt 很不稳定。
原子结构与元素与的性质
原子结构与元素与的性质原子结构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是化学反应无法分解的物质。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原子结构,可以揭示元素的特性和行为。
原子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则围绕着核外层轨道运动。
质子和中子具有相同的质量,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是中性粒子。
电子带有负电荷,其质量比质子和中子小得多。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的总和决定,而电子的数量则决定着原子的电性。
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
原子序数是指元素的质子数量,质量数是指元素的质子和中子数量的总和。
质子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元素周期表的排列。
例如,氢原子只有一个质子,因此其原子序数为1,而氧原子有8个质子,原子序数为8、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排列,每个新的原子序数意味着新增一个质子。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也对元素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电子围绕原子核外层轨道运动,不同层次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级别和角动量。
最靠近核的1s层只能容纳2个电子,其次是2s层和2p层,分别可以容纳2个和6个电子。
较外层的电子能级越高,离核越远,能级也越高。
电子的填充顺序遵循洪特规则:按照能级递增和同一能级中的电子自旋相反的原则进行填充。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电子结构决定。
化学反应通常涉及电子的重新排列或共享。
原子具有空的能级或部分空的能级会更稳定,因此它们具有更强的化学活性。
一般来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倾向于通过损失、获得或共享电子来达到最稳定的电子结构。
这解释了为什么不同元素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并形成化合物。
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还可以通过研究原子谱学来研究。
原子谱学研究原子吸收或放射特定波长的辐射时的行为。
通过测量原子吸收或发射光谱,可以确定元素的存在和类型。
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能级结构和电子跃迁,因此会产生不同的谱线。
这种技术在元素分析和识别中得到广泛应用。
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
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原子结构是指原子的组成和构造方式,包括原子的核心和电子分布。
元素的性质则是指元素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特性和行为。
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和围绕核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原子核的质量约为整个原子质量的99.9%,但体积仅为整个原子体积的0.01%。
电子以环绕核的方式存在于原子外部,在电子层中运动。
电子的质量很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并且带有负电荷。
原子核的质子数等于元素的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质子数不同的元素属于不同的元素,如氢元素的原子核只包含一个质子,氧元素的原子核包含八个质子。
中子数的不同会导致同一原子的同位素。
电子的数目等于质子数,也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电子的排布同样影响元素的性质。
化学性质是指元素在与其他物质反应时的性质。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化学键或键的特性有关。
元素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离子键或共价键。
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形成的,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形成的。
元素的共价键通常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活性和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还与其元素的电子层排布以及电子的能级和轨道分布有关。
原子的电子排布决定了元素的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
电子亲和能是指一个原子吸收一个外部电子形成阴离子时释放的能量。
电离能是指一个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阳离子时需要吸收的能量。
这些能量的大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反应的易进行程度。
此外,元素的性质还与元素的周期表位置有关。
周期表是按照原子核电荷数增加的顺序排列的元素表。
周期表可以用来预测元素的性质。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似的电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的分组和周期给出了元素的外层电子数和不同电子层之间的能量差。
总的来说,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是密切相关的。
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的物理性质,而元素的化学性质则由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来决定。
对于理解元素的性质和行为,了解原子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
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原子结构是指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的组成和排列方式。
了解原子结构对于理解元素的性质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原子由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则绕核旋转。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中性,电子带有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的总数称为原子核的质量数,而电子的数量称为原子的电荷数。
原子的核外层电子规定了原子元素的化学特性。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相对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原子量。
原子量是原子质量单位的数量,而不是原子的质量。
例如,氢原子的原子量约为1克/摩尔,而铅原子的原子量约为207克/摩尔。
元素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描述物质外部特征和观察到的变化的特征。
它们可以用于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密度、熔点、沸点和颜色。
这些性质与元素的原子结构相关。
例如,原子的大小和电荷分布决定了元素的密度和熔点。
原子核的质量数决定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从而影响了密度。
化学性质是指描述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反应时发生的变化的特性。
它们涉及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的能力。
原子的电子结构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例如,原子的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合价,即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的能力。
元素的化学性质还包括元素与酸、碱和氧化剂等物质的反应性。
元素的周期表是一种按照原子结构和性质排列的方式。
它把元素按照原子核的质量数和原子的电荷数进行分类。
周期表的排列方式揭示了元素间的关系和模式。
原子结构相似的元素被放置在同一列中,被称为“族”,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
原子核质量逐渐增加的元素被放置在同一行中,被称为“周期”。
元素的周期表排列方式反映了原子结构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例如,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原子结构,因此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
例如,群1元素(如钠和钾)具有相似的外层电子配置,都有一个外层电子,因此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此外,原子结构的改变也会导致元素性质的变化。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向盛有少量溴化钠溶液的试管中
① 滴加少量新制氯水,振荡,再加 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 向盛有少量碘化钠溶液的试管中 ② 滴加少量新制溴水,振荡,再加
液体分为两层,下 层呈________色
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
返回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逐渐 增大 逐渐 升高
返回
(2)化学性质: ①与氢气的反应(F2→I2)。
化学方程式 H2+F2===2HF 点燃或光照 H2+Cl2 ========= 2HCl △ H2+Br2=====2HBr △ H2+I2 2HI
反应条件 冷暗处 光照或点燃
加热
生成物稳定性 很稳定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返回
[师生互动· 解疑难] (1)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2)与O2反应: 从Li→Cs,与O2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如Li 与O2反应只生成Li2O,Na与O2反应生成Na2O、Na2O2,K与
O2反应还能够生成KO2。
(3)与水反应: 从Li→Cs,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如K与水反应可能会发 生轻微的爆炸。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性逐渐增强,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A、B正确;随着
原子序数的增加,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熔点最高的是 锂,锂在碱金属元素中相对原子质量最小,C正确;锂 与氧气的反应生成Li2O,D不正确。 [答案] D
返回
碱金属元素性质的差异性 (1)碱金属单质还原性最强的是Cs,最弱的是Li。 (2)碱金属元素只有Li与O2反应的产物为Li2O一种, 其他与O2反应的产物至少有两种。 (3)碱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只有 LiOH微溶,其他均为易溶于水的强碱。
2021年旧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课后作业 +答案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特点(1)相同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的____________相同,都为____。
(2)递变性:从Li 到Cs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中,____________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________。
2.碱金属的物理性质根据教材表1-1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归纳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相似性:除____略带金属光泽外,其余的都呈________色;它们的质地都比较________, 有________性;密度都比较____,熔点都比较____,导电性和导热性________。
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碱金属的密度逐渐________________,熔、沸点逐渐 ________。
3.碱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教材实验,完成下表钾 钠与O 2反应 (燃烧) 剧烈燃烧,火焰呈____色,生成____色固体 剧烈燃烧,火焰呈____色,生成____色固体与H 2O 反应(水中滴加酚酞) 浮、____、游、____、红、雾(水蒸气)、火(钾燃烧)浮、____、游、____、红 实验结论(1)相似性:都能与O 2和H 2O 发生____________反应,都表现强__________。
(2)递变性:______比______的还原性更强,更易与O 2和H 2O 反应。
(3)有关反应方程式:①与O 2反应:锂与氧气反应:4Li +O 2=====点燃2Li 2O钠在不同条件下与O 2反应:常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或点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从Li 到Cs 在空气中燃烧,其产物越来越复杂。
②与水反应:钠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核素
二、卤素
2.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F2
Cl2
颜色、 淡黄绿色 黄绿 色
Br2 深红棕
状态 气体
气体
色液体
密度
逐渐 增大
熔、沸 点
逐渐 升高
I2 紫黑 色
固体
二、卤素
注意事项
溴、碘单质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
水溶液
油(CCl4、苯等)溶液
Br2
橙黄色
橙红色 → 红棕色
I2
黄褐色
紫红色
常温下,Br2是唯一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 易挥发,保存时用水封。
四、核素
3.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区别和联系
a.区别
四、核素
b.联系
即时应用
1.已知 R2-离子的核内有 n 个中子,R 原子的质量数为
M,则 m g R2-离子里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D )
mM-n A. M mol
M-n-2 B. Mm mol
mM-n-2
mM-n+2
一、碱金属元素
(2).碱金属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a.钠、钾与氧气的反应
一、碱金属元素
b.钠、钾与水的反应
碱金属
钾
钠
实验 操作
一、碱金属元素
碱金属
钾
钠
①金属 浮在 水面上;② 金属熔化成
实
闪亮的小球 ;③ 小球四处游动 ;④
验 共同点 发出 嘶嘶 的声音;⑤反应后的溶液使酚
现
酞变 红
象 不同点
钾 与水反应更剧烈
一、碱金属元素
(1)实验室如何保存少量的金属钾? 提示 钾的性质比钠的活泼,虽然钾的密度比钠的略 小,但钾的密度仍比煤油的大,实验室通常将少量的钾保 存在煤油中。
第一章 第一节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第第2课时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一、碱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二、卤族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01 碱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JIAN JIN SHU YUAN SU DE JIE GOU YU XING ZHI
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规律
元素名称
锂
钠
钾
铷
元素符号
_L_i_
_N_a_
_K__
_R_b_
原子结构示 意图
______
_______
________
原子半径/nm 0.152
0.186
0.227
0.248
铯 _C_s_
0.265
碱金属原子结构特点:
1
增多 增大
2.碱金大 降低
3.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1)实验探究 ①钠、钾与氧气反应
黄色
紫色 △
很稳定
较稳定
不如HCl稳定 不稳定、易分解
从F2→I2与H2化合越来越 难 ,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
(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接 _2_N__aB__r+__C__l2_=_=_=_B__r2_+__2_N_a_C__l 近无色,下层呈_橙__红__色__
解析 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Se和S同一主 族,原子序数:Se>S,则非金属性:S>Se,故A错误; 同一主族非金属元素其最低负化合价相同,Se元素最低负价为-2价,则氢化物化 学式为H2Se,故B正确;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O>Se,故C错误; 主族元素最高正价与其族序数相等(O、F元素除外),所以其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 则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SeO3,故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沸点
(℃) 1 347 882.9 774
铷
铯
Rb
Cs
37
55
银白色,柔软
略带金色 光泽,柔软
1.532
1.879
38.89
28.40
688
678.4
碱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
性质 颜色 Li Na K Rb Cs
均为银白色(Cs略带金色) 柔软 较小 较低 强 逐渐增大(K特殊) 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的标准
①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
性越强,则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②根据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反应生成氢化物
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
【资料卡片】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卤素 单质 颜色和状态 淡黄绿 色气体 黄绿色气体 深红棕 色液体 紫黑色固体 密度 熔点/℃ 沸点/℃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3 Li
锂 11 Na
9F
氟 17 Cl
元素周期表为什么把Li、
Na、 K等元素编在一个族, 把F、 Cl、 Br、I等编在一 个族呢?同族的原子结构和 性质有什么联系呢?
钠 19 K
钾 37 Rb 铷 55 Cs 铯
氯 35 Br
溴 53 I 碘 85 At 砹
1.掌握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特点。 (重点) 2.掌握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的相似 性及递变性。 3.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因果关系。
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Li 反应不 与O2 如钠剧 反应 烈,生 成Li2O
与 剧烈, H2 O 生成H2 反应
Na
K
Rb 遇空气立即 燃烧,生成 更复杂的氧 化物
Cs 遇空气立即 燃烧,生成 更复杂的氧 化物
点燃剧 燃烧更加 烈燃烧, 剧烈,生 生成 成复杂的 Na2O2 氧化物
轻微的爆 更剧烈, 遇水立即燃 遇水立即燃 炸,生成 生成H2 烧,爆炸 烧,爆炸 H2
相
似 点
硬度
密度 熔沸点
导电导热性
递 变 性 密度变化
熔沸点变化
小结: 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决定了碱
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原子的电子层数的递
变决定了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性。
二、卤族元素
我们把第ⅦA族的元素称为卤族元素。
1.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示意图:
相同点:最外层上都有7个电子。 递变性:从F→I,核电荷数逐渐增加,电子层数逐 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钾在空气中燃烧
钠在空气中燃烧
钾与氧气的反应
钠、钾与氧气反应比较 钠 与氧气 反应 剧烈燃烧,火焰 钾 剧烈燃烧,火 焰呈 紫 色
呈 黄 色,生成 淡黄 色的固体
【实验】
钾、钠与水的反应
钠、钾与水的反应 钠 浮 在水面上、___ 熔 钾
浮 在水面上、 熔 成
银白色小球、在水面
与水 成银白色小球、在水 上四处 游动 、滴入 反应 面上四处 游动 、滴 酚酞溶液呈 红 色, 入酚酞溶液呈 红 色 有轻微爆炸现象
C.熔沸点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升高
D.单质的还原性随原子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强
2.下列各组比较不正确的是( B )
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B.还原性:K>Na>Li,故K可以从NaCl溶液中
置换出金属钠
C.熔、沸点:Li>Na>K
D.碱性:LiOH<NaOH<KOH
3.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由上到下性质递变的叙述,正 确的是( C )
F2
Cl2 Br2 I2
1.69 g·L-1(15 ℃)
3.214 g·L-1(0 ℃) 3.119 g·㎝-3(20 ℃) 4.93 g·㎝-3
-219.6
-101 -7.2 113.5
-188.1
-34.6 58.78 184.4
卤族元素在物理性质上的规律(由氟到氯)
(1)颜色 : 浅
深;
液 固;
【思考与交流】
根据碱金属的性质归纳其相似性和递变性。
【提示】相似性:均能与氧气、水反应,表现出金 属性(还原性); △ 4Li + O2 ==== 2Li2O(氧化锂)
2Na + O2 ==== Na2O2(过氧化钠) 2Na + 2H2O====2NaOH + H2↑ 2K + 2H2O====2KOH + H2↑ 递变性:与氧气、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有所不同;在 同一族中,自上而下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大。
△
从Li到Cs,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 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 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增强,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其性质 表现出递变性。
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①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反应置
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若置换出氢气
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观察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碱金属
元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递变性。
【提示】相同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最外层
电子数相同,都为1。
递变性:从Li到Rb,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中,电 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2.碱金属的性质 (1)化学性质
【实验】
取一小块钾,擦干表 面的煤油后点燃,放入装 有氧气的玻璃管中,观察 现象。同钠与氧气的反应 比较。
2HI
(2)卤素单质间的相互置换反应
①Cl2+2Br-=====2Cl-+Br2
②Cl2+2I-=====2Cl-+I2
③Br2+2I-=====2Br-+I2
氧化性:Cl2>Br2>I2
还原性:I->Br->Cl-
卤素间的相互置换反应
从F到I,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族元 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 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 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其性质表现出 递变性。
2.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与氢气反应 名称 F2 Cl2 Br2 I2 反应条件 冷暗处爆炸 光照或点燃 加热至一定 温度 不断加热才 能缓慢进行 化学方程式 H2+F2====2HF H2+Cl2======2HCl H2+Br2====2HBr H2+I2
△ △
光照或点燃
氢化物稳定性 HF很稳定 HCl较稳定 HBr较不稳定 HI很不稳定
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
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
②单质的颜色加深
④单质的沸点升高
⑤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④⑤
4.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根据卤素性质
的递变规律,对砹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与H2化合能力:At2 > I2
B.砹在常温下为白色固体
C.砹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
D.砹能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氯单质
不论去往何方,身后永远有不变的祝
福,凝注的眼光——母校用宽大的胸怀包
容我们,等待我们,期许我们。
【知识回顾】
元素周期表 1.几个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2.周期表的结构
“三短”“四长” “七主”“七副”“0族和Ⅷ族”。
一、碱金属元素
我们把第ⅠA族的元素(氢除外)称为碱金属 元素。 1.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示意图:
锂
钠
钾
铷
【思考与交流】
②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
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金
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2)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元素
名称 锂 钠 钾
元素
符号 Li Na K
核电
荷数 3 11 19
颜色和状态 银白色,柔软 银白色,柔软 银白色,柔软
密度
(g·cm-3) 0.534 0.97 0.86
熔点
(℃) 180.5 97.81 63.65
(2)状态 : 气
(3)密度 : 逐渐增大;
(4)熔沸点 :逐渐升
元素、单质及 化合物的性质 性质的相似性
最外层电 子数相同
电子层数的递变
决定
决定
性质的递变性
1.(双选)关于碱金属单质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C )
A.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都是过氧化物
B.与盐溶液反应时都能生成碱和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