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班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 导学教案 认识位置(1) (40)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二《位置》第一课时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二《位置》第一课时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二《位置》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够理解“左右、前后、上下”等位置词的意义。

2.能够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通过互动游戏和实物操作来加深对位置词的理解。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应用位置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位置词的理解和应用。

2.通过实例巩固学生对左右、前后、上下等位置词的掌握。

教学难点1.让学生区分左右和前后的概念。

2.搭建合适情景,让学生理解并应用上下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包括位置词的图片和实例案例。

2.大小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实物操作。

3.互动游戏道具:如指示卡片、小动物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位置词,如左右、前后、上下等。

2.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描述图片中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

二、探究1.向学生提出问题:“书在桌子的哪一边?”,“球在书的上面吗?”等,引导学生思考。

2.分组进行实物操作,让学生通过操纵物体来练习使用位置词。

三、拓展1.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模仿指令进行移动,巩固位置词的掌握。

2.让学生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并与同伴交流。

四、总结1.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概括总结左右、前后、上下等位置词的用法。

2.鼓励学生运用位置词描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位置。

五、课堂作业1.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家中的物体位置,用纸笔描述。

2.拓展作业:出示图片,让学生写出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

六、板书设计•位置词:左右、前后、上下•实例:例如书在桌子上、球在书的下面等七、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实物操作和互动游戏的形式,生动地教授了位置词的概念。

然而,部分学生在区分上下的概念上有一定困难,需要更多练习和巩固。

下节课将增加上下概念的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新人教版五年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
(5)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归纳:先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一个数;再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二个数。根据数对表示的具体意义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A、谁能用数对表示出自己的位置?指名两个,说出数对的含义,板书出来。
(两个数字组成顺序不一样,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
B、老师出示图中的点,相应的学生说数对,其他同学判断对错。
C、小游戏:接龙
D、寻找新位置
备注:
作业设计
练习五第1-6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位置
例1
行、列
数对法
板书课题:位置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实物投影课本第19页的例1
(1)说一说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师:张亮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备注:








(3)写一写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张亮的位置表示出来
(4)讨论师:同样都是张亮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虽然所有的方法都有道理,但是总让人感到太麻烦。你法来表示?小组进行讨论
课序课题
第二单元位置
第一课时位置(一)共(2)课时




1.学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3.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空间观念


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确定列或行是0的物体的方法
教(学)
具准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位置(第1课时)》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利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数对的表示方法,并能够运用数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是在位置的表示上,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数对的表示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对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2.利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数对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贴纸等道具,用于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在教室里找一个同学,让学生猜一猜这个同学的位置。

通过这个情境,引出数对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对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是: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数对的表示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数对表示不同位置的物体。

每组选择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本组成员进行操练。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检查答案。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给予评价。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数对解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导学案-第2单元-第1课时 认识位置(1)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导学案-第2单元-第1课时  认识位置(1)

认识位置(1)学习目标:1.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会根据给出的数对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结合教材P2的情景图和P3的方格图先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自学时要找出疑难问题,准备与组内同学交流;展示时要结合合作学习时得出结论的过程及方法展示。

2.带★的题可选做。

学习重难点:1.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能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一.自主学习自学教材P19例1,完成下面的练习。

(1)行与列的意义:通常我们把竖排叫做(),横排叫做()。

(2)从情境图可以看出张亮在第()列,第()行;王艳同学在第()列,第()行;赵雪同学在第()列,第()行。

(3)如果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王艳同学的位置可表示为(,),赵雪同学的位置可表示为(,),周明同学的位置可表示为(,)。

温馨提示:1.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2.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用“()”把代表列数和行数的数或字母括起来,用逗号把代表列数、行数的数或字母隔开。

二.合作交流学习教材P3页例2(1)用数对表示图上已有场馆所在位置。

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熊猫馆可表示为(,),大门和熊猫馆在同一()上;大象馆可表示为(,),海洋馆可表示为(,),大象馆和海洋馆在同一()上。

(先用数对表示各场馆的位置,在观察每个数对的特点)(2)根据所给数对,在平面图上标出相应场馆的位置(想一想每一处在第几列和第几行的交点处)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鹰山(4,1)(3)由上面的图和数对可以看出:在同一平面图上,两个数对的后一个数相同,表明这两个数对表示的位置在同一(),如果两个数对的前一个数相同,表明这两个数对表示的位置在同一()。

三.达标检测1.想一想,填一填。

(1)小红和小军在同一个教室上课,小红的座位在第二列,第四行,简记为(2,4);小军的位置简记为(3,5),则小军在该教室的位置是第()列,第()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主要讲述了利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用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平面图上的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数对的含义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对卡片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物体位置,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探究。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数对的含义: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发现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理解数对的含义。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数对表示不同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解决问题:利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如寻找物品、规划路线等,让学生体会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案

3.引导:有的同学从左往右数,还有的同学从右往左数,但都是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了张亮同学的位置,为什么只用一个数就能表示出张亮同学的位置呢?(演示PPT课件)4.提问:怎样表示出周明同学的位置?赵雪同学的位置呢?(演示PPT课件)(二)引入新课1.提问:如果不是只有一排同学,而是教室里的座位,你还能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位置”。

(板书课题:位置)【设计意图】创设“一排座位”的情境,激活学生“用一个数可以表示一个物体在一排物体中的位置”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用一个数可以在直线上确定位置。

在此基础上,借用“现成”的情境,由“线”扩展到“面”,将一维空间生长为二维空间,产生新的问题,引出新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强烈的尝试和探究欲望。

二、新知探究(一)认识平面上确定位置的必要条件1.观察: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情境。

(演示PPT课件)2.思考:你现在怎样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呢?(预设学生2.在平面图上标明行、列的顺序和方向。

(演示PPT课件)3.在平面图上标出张亮同学的位置。

(演示PPT课件)(四)认识数对1.自主探索表示位置的方法。

(1)提出问题:我们用行数和列数两个数描述了张亮同学的位置,也在平面图上标出了张亮同学的位置,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记录张亮同学的位置呢?(2)反馈交流: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表示方法。

(用黑板或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方法)2.评价归纳:同学们的表示方法各不相同,但想法都很好,都想到了用两个数分别表示行与列。

但有的是先表示行,有的是先表示列,还有的是借助文字、符号、箭头来说明行与列。

但像这样表示,不仅记录麻烦,交流时还要请同学们一个一个去解释,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统一表示方法) 3.统一位置的表示方法。

(1)呈现统一的表示方法:对,应该用统一的表示方法!在数学里是怎样统一、怎样规定的呢?张亮的位置在第2列、第3行,在数学里就用(2,3)表示。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确定位置(1)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确定位置(1)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确定位置(1)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第一节“确定位置(1)”,内容围绕如何在实际情境中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生将学习使用坐标和方向来描述物体位置,并通过实践练习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坐标和方向的基本概念,能够准确描述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位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空间位置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坐标与实际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坐标和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坐标格图、方向指示板、教学PPT。

- 学具:每组一张坐标格纸、方向卡片、小模型(用于模拟位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张平面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图中的物体位置。

2. 新授:介绍坐标和方向的概念,使用教具演示如何用坐标(x,y)和方向来描述位置。

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一张坐标格纸和模型,实际操作确定模型的位置。

4. 巩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用坐标和方向回答,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5. 拓展:讨论如何在三维空间中描述物体的位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板书设计板书将直观展示坐标格和方向指示,以及物体在坐标中的位置表示,同时附上关键词和公式,方便学生记录和复习。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坐标和方向的应用。

2. 拓展练习: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家中用坐标和方向描述物品的位置,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重点回顾学生对坐标和方向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

同时,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具的使用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的依据。

通过以上教学安排,期望学生能够掌握确定位置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坐标与实际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坐标和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图中点的个数、位置与形状;
–熟练掌握用坐标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描述、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对位置的直观感知;
–通过游戏、趣味研究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实践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图中点的位置关系;
•用坐标描述物体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坐标描述位置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班级黑板
•学生练习册
•学生教材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通过地图、教室布局等实例来回顾描述位置的基本方法。

二、新课讲解
1.引入坐标系的概念,讲解坐标系的构成和作用。

2.带领学生学习如何通过给定的坐标,在平面上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课堂练习
1.讲解基本坐标系,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坐标的基本表示形式。

2.出示几个简单的示例,让学生在坐标系上标注相应的点。

四、课堂讨论
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探讨不同的解题方法。

五、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强调坐标描述位置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册相关题目。

2.观察周围环境,尝试用坐标描述几个物体的位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位置的描述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并能够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对与位置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对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对与位置的关系,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培养学生根据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对与位置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印有不同位置的点。

2.准备一个白板,用于板书。

3.准备一些小礼物,用于奖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卡片游戏,让学生猜测卡片上的点的位置。

通过这个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些点的位置,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数对表示出来。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数对与位置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每组选择一个点,用数对表示出它的位置。

然后,让其他组的学生猜测这个点的位置。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物体的位置,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来。

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数对与位置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平面图,然后用数对表示出图中任意一点的位置。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位置(第一课时)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位置(第一课时)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位置(第一课时)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用数对表示位置,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操作、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会使用数对表示位置。

2.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学校升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能说出我们班某个同学在队伍中的位置吗?”学生可能会用“他在第几排,第几个”这样的语言来描述,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对来表示这个位置,从而导入新课。

2. 探究新课(1)教学例1,让学生初步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a. 利用课件展示教室座位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小强在教室里的位置。

b. 学生可能会说“他在第3列,第2行”,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对(3,2)来表示这个位置。

c.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对(3,2)表示的是第3列,第2行。

d. 教师提问:“如果小强换到其他位置,你们还能用数对表示吗?”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小强在其他位置。

e.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2)教学例2,让学生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a. 利用课件展示方格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各个物体的位置。

b. 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各个物体的位置,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列数是从左往右数,行数是从前往后数。

c. 教师让学生在方格图上找出数对(2,3)表示的物体,并描述其位置。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方格图,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各个物体的位置,并描述出来。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布置必做题和选做题)1. 必做题:完成课后练习第1、2题。

2. 选做题:观察教室里的物体,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并描述出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坐标系的含义,掌握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以及坐标系的转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的几何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坐标系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坐标系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坐标系的含义,理解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培养学生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坐标系的含义和转换。

2.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

3.坐标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坐标系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坐标系的图示、实例等。

2.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

3.坐标系模板:用于学生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坐标系的概念,例如:“小明要从家出发去图书馆,他家在地图上的坐标是(2,3),图书馆在地图上的坐标是(5,7),请问小明应该怎么走?”2.呈现(10分钟)呈现坐标系的图示,讲解坐标系的含义和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坐标系的转换。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提供一个物体的位置,其他组通过坐标系找出该物体的位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坐标系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通过一些拓展题,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例如:“一个物体在坐标系中的位置是(4,5),如果坐标系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3个单位,该物体的新的位置是什么?”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坐标系的重要性。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一课时《认识位置》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一课时《认识位置》导学案

认识位置(1)学习目标:1.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会根据给出的数对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结合教材P2的情景图和P3的方格图先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自学时要找出疑难问题,准备与组内同学交流;展示时要结合合作学习时得出结论的过程及方法展示。

2.带★的题可选做。

学习重难点:1.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能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一.自主学习自学教材P19例1,完成下面的练习。

(1)行与列的意义:通常我们把竖排叫做(),横排叫做()。

(2)从情境图可以看出张亮在第()列,第()行;王艳同学在第()列,第()行;赵雪同学在第()列,第()行。

(3)如果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王艳同学的位置可表示为(,),赵雪同学的位置可表示为(,),周明同学的位置可表示为(,)。

温馨提示:1.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2.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用“()”把代表列数和行数的数或字母括起来,用逗号把代表列数、行数的数或字母隔开。

二.合作交流学习教材P3页例2(1)用数对表示图上已有场馆所在位置。

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熊猫馆可表示为(,),大门和熊猫馆在同一()上;大象馆可表示为(,),海洋馆可表示为(,),大象馆和海洋馆在同一()上。

(先用数对表示各场馆的位置,在观察每个数对的特点)(2)根据所给数对,在平面图上标出相应场馆的位置(想一想每一处在第几列和第几行的交点处)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鹰山(4,1)(3)由上面的图和数对可以看出:在同一平面图上,两个数对的后一个数相同,表明这两个数对表示的位置在同一(),如果两个数对的前一个数相同,表明这两个数对表示的位置在同一()。

三.达标检测1.想一想,填一填。

(1)小红和小军在同一个教室上课,小红的座位在第二列,第四行,简记为(2,4);小军的位置简记为(3,5),则小军在该教室的位置是第()列,第()行。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位置(第一课时)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位置(第一课时)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位置(第一课时)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位置的第一课时。

这一课时主要围绕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以及数对与图形结合来展开。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有: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数对与图形的结合。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并能够将数对与图形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对与图形的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以及一些图形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比如在地图上找某个地方的位置,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与演示:然后我会在黑板上用粉笔和一个示例图形,向学生们演示如何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我会解释数对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4.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例题,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比如,给定一个图形,让学生找出其中某些点的位置。

5.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规则,以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例题。

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一些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题目,以及一些数对与图形结合的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以及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对与图形的结合。

对于那些没有掌握的学生,我会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资源,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收获。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以及数对与图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因此,我需要确保学生们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 确定位置(1)导学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 确定位置(1)导学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课时1导学案
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会了在具体情境中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物体的位置,知道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提升,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阶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明确列与行的意义。

2.理解数对的意义,掌握数对的书写格式。

3.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4.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课时分配
(1)确定位置(2课时)
(2)练习课(1课时)
(3)重点单元核心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教学教法
1.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注意数形结合的思想。

第1课时确定位置(1)
结,布置作业。

(3分
钟)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

六、教学反

本堂课,我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第几个(排)”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培养学生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

课堂中,让学生认识了数对之后,用数对来点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可起到较好的巩固效果。

教师点评和总结:。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1)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1)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1)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我说你猜,我班有位同学,从左边数他在第二排第三列,猜猜他是谁?你想知道如何描述同学的位置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1))二、探究新知1.明确行、列的意义。

课件出示形似教材P19例1座位图。

师: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么规定列和行的?引导学生学习竖着的竖排叫“列”,从左向右数;横着的横排叫“行”,从前往后数。

2.认识数对。

课件出示老师说的话。

(1)自主探索。

师:你能根据图中信息找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自己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你是怎么找到的。

根据张亮在第2列,第3行,学生能在座位图中正确圈出来。

(2)交流分析。

课件出示标注行和列的座位图。

师:张亮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2,3)表示。

你现在知道怎样表示物体的位置吗?用数对表示。

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数括起来,前面一个数字代表列,后面一个数字代表行,中间用逗号隔开。

3.深化认识。

师:你知道王艳同学和赵雪同学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吗?你能用数对表示她们的位置吗?王艳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赵雪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3)。

师:王艳同学和赵雪同学的位置都是用3和4表示的,它们有什么不同吗?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3,4)是第3列,第4排,(4,3)是第4列,第3排。

师:数对(6,4)表示的是王乐同学的位置,你能指出哪个是王乐同学吗?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4.小结归纳。

师:用数对表示数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共同总结:(1)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列数时,要从左往右数,确定行数时,要从前往后数。

最新版五年级上数学 第二单元教案 第1课时 位置(1)

最新版五年级上数学 第二单元教案 第1课时  位置(1)

第2单元位置第1课时位置(1)【教学内容】:教材P19例1及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能力,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境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咱们就去五年级某班看一看。

看,这是张亮所在班级的学生,多整齐!你能告诉老师张亮的位置吗?(出示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中张亮那一列同学的座位)学生可能说:第3个、从前面数第3个、从后面数第3个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在一列座位中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只要清数方向和第几个就行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二、互动新授(一)明确行、列的意义1.师引导: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乱,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行)并明确:数“列”的时候习惯上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1列、第2列……数“行”的时候习惯上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1行、第2行……把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上的每一列和每一行按顺序写上,同桌互相指一指。

说明: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

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张亮的位置。

(第2列、第3行)2.引导:你能用刚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其他同学的位置吗?(举例王艳、赵雪,周明的位置等)让学生随便指图上一人,同桌互相说一说他的位置。

(学生练习)(二)认识数对1.引导:表示位置我们还可以用“数对”来表示。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导学案学习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一)学习目标: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自主学习单填空:1、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第二个数表示()。

2、数对(3,0)表示第()列第()行,0既是()的开始,又是()的开始。

2、数对(3,5),表示第()列和第( )行;数对(5,3),表示第()列第()行。

它们用同样的两个数表示的位置(),因此在写数对时要按照规定“先()后()”描述。

合作探究单讨论:1、数对(1,4)和数对(6,4)中的第二个数相同,这两个数对表示的数在同一()上。

2、数对(3,5)和数对(3,3)中的第一个数相同,这两个数对表示的数在同一()上。

3、用数对(x,3)表示第3()上所有点的位置。

4、用数对(3,y)表示第3()上所有点的位置。

学习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二)学习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初步感知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和方法。

3、能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发展空间观念。

检测学习单班级姓名学号填一填:1、在在直线上确定一个点,只要()个数据;在平面上确定一个点,需要()个数据,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表示物体的位置。

2、竖排叫做(),横排叫做()。

3、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再表示()。

4、小明在教室的位置用数对(3,6)表示,他是坐在第()列,第()排。

二、判断。

1、小芳在教室的位置用数对(2,5)表示,她坐在第5行,第2列。

2、两个学生在教室的位置是(6,9)和(9,6),他们坐在同一列或同一行。

三、涂一涂,看看是什么图形。

(2,5)(8,3)(3,2)(5,5)(5,6)(2,2)(8,2)(2,4)(5,2)(7,2)(2,3)(4,2)(8,4)(5,4)(5,3)(6,2)(8,5)87653210 1 2 3 4 5 6 7 8学习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练习检测学习单班级姓名学号订正一、填一填:1、电影票上的“7排16座”简记作(7,16),则“15排10座”记着(,);(21,7)表示()排()座。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第一课时位置(一)课型:讲授课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在生活情景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过程与方法:知道能够在平面上用两上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点渗透平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学根据“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与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仪等相关内容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图片:一位教师到图书馆借书,询问图书管理员工具书所在位置,然后图书员告诉他图书所在位置。

2、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听教师讲解,初次接触位置这个概念。

3、引入本课学习并板书课题。

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某物体的位置,确定它们的位置,联系具体生活场景和经验,进入到下面的学习中。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直观演示以及具体的情景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二、例题展示:1、投影出示例1的内容。

(1)学生读题,了解已知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来思考这个问题。

(2)问:已知张亮同学是第二列、第三行的同学,你能指出谁是张亮同学吗?学生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根据图中张亮所在的列数的行数来确定张亮的位置,教师给予肯定。

(3)如果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你能表示王艳和赵强同学的位置吗?看一看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2)
学习目标:
1.学会解决 乘加,乘减实际问题的方法,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的进行计算。

2.在解决有关小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难点:
准确计算乘加、乘减。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第16页例9.
1.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并理解。

2.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思路。

求要付多少钱,是关于费用总和的问题。

根据题意,6.3千米该按照( )千米计算。

3.列式计算。

行驶里程 收费标准
费用总和 6.3千米 3km
以内7元 超过3km,每千米1.5元(不足1km 按1km 计算)
方法一:
(1)把7千米分成3千米和4 千米,分别算出钱数,然后加在一起。

(2)列式计算:
方法二:
(1)可以先按照每千米1.5元算出7千米的钱数,然后再加上前3千米少算的钱数,最后求出要付多少钱?
7×1.5=()元
(2)前3千米少算的:7—1.5×3=()元
(3)一共要付多少钱?
4.检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归纳总结:没有括号的小数乘加,乘减运算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二.达标检测
1.印刷1000张宣传画报收费1400元,1000张以外按每张1.25元计费。

印刷1876张宣传画报需要多少钱?
2.张老师准备了800元,预计在周日带领班上39名同学去公园玩。

门票每张1.5元木马每人3元
天鹅船每人5.5元激流勇进每人13.5元摩天轮每人10元碰碰车每人3.5元
请你算一算他们可以怎样玩?
三.整理学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