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超人 优秀教案 上课 实用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
谁来为匡超人辩护?
• 围绕匡超人由善良变丑恶、由勤勉变迂腐 的过程,讨论造成他变质堕落的责任在于 谁?
• 责任在于儒林众生,是他们的熏染、腐蚀 导致匡超人的变质。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例子四:余敷正要打开拿出土来看,余殷夺过来道:"等我看。 "劈手就夺过来,拿出一块土来,放在面前,把头歪在右边看了一会, 把头歪在左边又看了一会,拿手指头掐下一块土来,送在嘴里,歪 着嘴乱嚼。嚼了半天,把一大块土就递与余敷,说道:"四哥,你看 这土好不好?"余敷把土接在手里,拿着在灯底下,翻过来把正面看 了一会,翻过来又把反面看了一会,也掐了一块土送在嘴里,闭着 嘴闭着眼,慢慢的嚼。嚼了半日睁开眼,又把那土拿在鼻子跟前, 尽着闻。闻了半天说道:"这土果然不好。"主人慌了道:"这地可葬 得?"余殷道:"这地葬不得!葬了你家就要穷了!"
罚明之虞 ,传的上边知道,
就是小弟一生官场
之玷。
虚伪 势利
匡超人的无耻行为
为自己开脱辩解
你的感受如何 (他是什么样的人)
恬 不 知 耻 自 夸
误用“先儒 ”,酿成 笑
话,不以为 耻
谓“先儒”者 ,乃先生之谓 也
恬不知耻
匡超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主要依据是 什么?
自私蛮横 ——逼妻下乡(第4段) 虚荣无耻 ——停妻再娶(第5-6段) 虚伪无情 ——拒看潘三(第8段) 厚颜无知 ——吹嘘自己(第9段)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例子二:“方先生,你收到我的信没有?”一般人 撒谎,嘴跟眼睛不能合作,嘴尽管雄纠纠地胡说,眼睛 懦怯不敢平视对方。高松年老于世故,直盯着对方。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教案:匡超人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儒林外史》,主要讲述了一个叫匡超人的人物在科举制度下的生活遭遇。
通过分析匡超人的经历,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弊端,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匡超人的经历及其性格特点。
2. 学生能够分析科举制度对匡超人命运的影响。
3. 学生能够领悟作者通过匡超人形象所要表达的批判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意图。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分析匡超人的经历,理解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难点:深入剖析匡超人性格的形成及其在科举制度下的悲剧命运。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儒林外史》文本、相关论文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课外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以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一个人在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下,应该如何才能取得成功?”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儒林外史》中有关匡超人的章节,概括其经历和性格特点,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三、课堂讲解(2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进行讲解。
详细解析匡超人的经历、性格特点及其在科举制度下的悲剧命运。
强调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四、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分析例题中匡超人的表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匡超人形象。
五、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随堂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匡超人形象分析1. 经历:家道中落→努力学习→科举考试→命运悲剧2. 性格特点:聪明、勤奋、善良、悲观、妥协3. 科举制度的影响:命运悲剧、人性扭曲、社会风气败坏作业设计:1.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匡超人的性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答案:匡超人性格特点:聪明、勤奋、善良、悲观、妥协。
形成原因:家庭环境的影响、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压迫、个人命运的无奈。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讲述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讲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科书第九册第四单元《人物描写》章节,详细内容为《匡超人》一文。
该文通过对匡超人的人物形象刻画,描绘了一位在艰苦环境中依然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少年形象,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学会运用到写作中。
2. 领悟匡超人勤奋好学、拼搏进取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人物描写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匡超人形象的理解与分析,以及文章主旨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原文、学习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引发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文章背景、作者简介,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
3. 分析:对匡超人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讲解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4.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人物描写方法,进行课堂小练笔。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匡超人2. 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3. 文章主旨:勤奋好学、拼搏进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身边人物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鲁迅全集》中的人物描写作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课后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设计;5. 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讲述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讲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物描写》章节,详细内容为《匡超人》一文。
本文通过对匡超人形象的细腻刻画,展示了其身处逆境,却依然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匡超人的形象特点,培养学生对人物描写的感知能力。
2. 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绘,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匡超人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人物描写技巧的掌握,学会从人物言行中感悟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匡超人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讲解课文:分析匡超人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a. 外貌描写:让学生找出文中对匡超人外貌的描绘,分析其作用。
b. 言行描写:分析匡超人言行举止的描写,感悟其精神品质。
c. 心理描写:通过匡超人的内心活动,理解其在逆境中的乐观态度。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匡超人的认识,以及从中学到的人物描写技巧。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人物描写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6.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人物描写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匡超人形象特点:身处逆境,乐观向上2.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言行、心理3. 写作技巧:细腻描绘,展现精神品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身边一位乐观向上的人物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人物描写方法,对匡超人形象特点的理解是否到位。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关于人物描写的文章,提高学生对人物描写的鉴赏能力。
匡超人优秀优质教案上课实用讲述
匡超人优秀优质教案上课实用讲述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章基本情节,理解匡超人形象特点;2. 培养学生对人物描写鉴赏能力,提高写作技巧;3. 引导学生从匡超人身上学到优秀品质,树立正确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匡超人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中精彩描写,学会运用到自己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优秀人物故事,激发学生对优秀品质思考,引入本节课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文章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穿插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a. 情节梳理:让学生复述文章大意,分析文章结构;c. 语言特色:讲解文章中精彩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匡超人形象理解,培养学生们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2. 人物形象:匡超人——勇敢、正直、善良、坚定;3. 语言特色:生动形象、细腻感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心目中匡超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要求:结构清晰,内容充实,运用修辞手法,体现匡超人优秀品质。
2. 附加作业:搜集关于匡超人其他故事,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将对自己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优秀人物事迹,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树立正确人生观,不断提升自己品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
是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是教学难点和重点把握,接着是教学过程互动环节,以及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
一、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在教学内容上,我特别重视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和人物形象分析教学。
文章结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文章脉络,这对于他们阅读理解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匡超人精品教案人教课标版优质精品教案
匡超人精品教案人教课标版优质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课标版教材第七章第三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
2. 能够运用公式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求解。
难点: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 知识讲解:(1)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强调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且二次项系数不为0。
(2)讲解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介绍公式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
(3)讲解配方法,通过示例演示配方法的应用。
(4)讲解因式分解法,介绍常见的因式分解方法,并举例说明。
3. 例题讲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分别运用公式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进行讲解,并强调解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 定义: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二次项系数不为03. 解法:(1)公式法:ax^2+bx+c=0(2)配方法:x^2+(b/2a)x+b^2/4a^2(b^2/4a^2)=0(3)因式分解法:ax^2+bx+c=(px+q)(rx+s)4. 例题及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公式法求解方程:2x^25x+3=0(2)运用配方法求解方程:x^2+4x5=0(3)运用因式分解法求解方程:3x^212x9=02. 答案:(1)x1=3/2,x2=1(2)x1=1,x2=5(3)x1=3,x2=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掌握情况较好,但部分学生对公式推导过程理解不深,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匡超人教案人教课标版优质教案
匡超人教案人教课标版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课标版《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具体内容为《匡超人》一课。
本课讲述了明末清初著名科学家、农学家匡超人少年时期的成长故事,通过他的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教育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知。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匡超人的生平事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知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匡超人的精神品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单、课外拓展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了解主人公匡超人。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3.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分析匡超人的形象,体会其精神品质。
4.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7. 拓展延伸:分享课外拓展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匡超人》2. 主要内容:课文结构、匡超人形象、精神品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匡超人的认识,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如何向他学习。
2. 答案要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表达对匡超人的敬佩之情,结合自身实际谈学习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对匡超人的形象有了深入了解,但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匡超人的精神品质方面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科学家的事迹,进行分享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讲述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讲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章节,详细内容为《匡超人》一文。
通过本文学习,学生将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匡超人的细节刻画,展现其优秀品质及时代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2. 了解匡超人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人物描写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重点:匡超人形象的理解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笔记、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匡超人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朗读: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理解文章内容。
3. 讲解:分析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方法,讲解匡超人的优秀品质。
4. 例题讲解:以文章中的一段描写为例,指导学生分析并模仿写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个熟悉的人物,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描写,互相交流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匡超人》2. 主要人物:匡超人3.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4. 优秀品质:正直、勇敢、善良、无私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身边人物的作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人物描写方法,但在作业中发现部分学生仍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鲁迅小说精选》,进一步了解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积累写作素材。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人物描写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需详细讲解并指导学生实践。
2. 匡超人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学鉴赏能力。
新人教版选修《匡超人》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匡超人》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人教版选修《匡超人》的第四章内容,详细探讨匡超人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匡超人的家庭背景、受教育过程、思想觉醒以及他如何成为一位清官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匡超人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点;2. 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匡超人思想观念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激发他们关注社会、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匡超人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压力和道德抉择。
重点:理解匡超人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励志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匡超人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他的成长过程。
a. 家庭背景b. 受教育过程c. 思想觉醒d. 成为清官3. 例题讲解:分析匡超人面对困境时的勇敢与坚持,强调他的道德品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匡超人成长的影响。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匡超人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匡超人》2. 四个阶段:家庭背景、受教育过程、思想觉醒、成为清官3. 性格特点:勇敢、坚持、正直、进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匡超人成长的影响,并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匡超人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分析社会背景方面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同时,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榜样人物,从他们身上汲取正能量,为自己的成长助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分析匡超人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压力和道德抉择。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人物篇”中的《匡超人》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主旨思想的解读、匡超人形象的分析、重要段落的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匡超人》一文的主旨思想,感受作者对匡超人的崇敬之情。
2. 分析匡超人的形象特点,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3. 学习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主旨思想的解读,匡超人形象的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重要段落,掌握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与匡超人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匡超人的兴趣,进而引入课文学习。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
3.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重要段落,讲解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5.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从文中描述的事件出发,分析匡超人的形象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引子结尾2. 匡超人形象特点:正直、勇敢、无私、敬业3. 修辞手法:对比、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匡超人”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作文中体现匡超人的形象特点及文章主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文章主旨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红楼梦》中关于匡超人的章节,加深对匡超人形象的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6.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匡超人优质教案
匡超人优质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匡超人》。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明朝末年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现状,以及匡超人从一个贫苦家庭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有抱负的青年,成为一位官员的经历。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匡超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毅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匡超人的成长经历和奋斗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了解匡超人的成长经历和奋斗精神。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社会背景,以及匡超人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明朝末年的社会景象,让学生了解当时社会的背景,引出本课主人公匡超人。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匡超人的成长经历,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匡超人成长过程中的困境和挑战,以及他如何克服困难,努力奋斗。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精神去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和例题讲解,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课堂小结(5分钟)7. 板书设计(课堂讲解过程中进行)板书设计包括课文、主人公匡超人、成长经历、奋斗精神等关键词。
六、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匡超人奋斗精神的感悟文章。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活动,如进行匡超人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悟匡超人的奋斗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围绕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匡超人》展开。
2024年新人教版选修《匡超人》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选修《匡超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人教版选修《匡超人》第一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匡超人的生平介绍,主要成就及影响,以及其科学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匡超人的生平事迹,掌握其主要成就及其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地位。
2. 学习匡超人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通过对匡超人一生事迹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献身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匡超人科学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教学重点:匡超人的生平事迹及其主要成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科学家事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家的贡献,引出本节课的主人公匡超人。
2. 新课内容:(1)介绍匡超人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其在科技领域的贡献。
(2)详细讲解匡超人的主要成就,分析其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3)学习匡超人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和实践的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科技创新成果,体会科学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与匡超人相关的科学史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与匡超人科学精神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匡超人》2. 内容:(1)匡超人简介(2)主要成就(3)科学精神内涵与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匡超人的事迹,谈谈你对科学精神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更多关于匡超人的资料,深入了解其科学精神,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
6.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有效性。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扣教材,但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深化。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二语文《匡超人》教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二语文《匡超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匡超人》这篇文章,选自教材《语文》高二年级下册第四章。
文章详细描述了清代文人匡超人的人生经历,通过其一生展现了一位有抱负、有理想的文人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时代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匡超人》的故事情节、人物特点及文章主题。
2.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认识并思考文人担当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提炼与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匡超人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匡超人》学习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清代文人的短片,激发学生对当时文人生活的兴趣,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文章的作者、背景、故事情节及人物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匡超人的人生经历及其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
3.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进行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随堂练习,巩固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匡超人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背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题:《匡超人》2. 作者:清代文人3. 人物形象:匡超人知识渊博担当社会责任忠诚正直4. 时代背景:清代社会风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匡超人》中匡超人的人物形象,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文人担当社会责任的认识。
2. 答案要点:匡超人的人物形象:知识渊博、担当社会责任、忠诚正直等。
时代背景:清代社会风貌,文人地位低下,但仍积极担当社会责任。
个人认识:文人应具备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文章内容掌握程度较好,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还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对文章主题的提炼能力。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二语文《匡超人》优质教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二语文《匡超人》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匡超人》这篇文章,该文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
文章主要讲述匡超人从一个贫苦家庭儿子,通过勤奋努力,成为一位杰出人才,其奋斗历程和人格魅力深深打动世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基本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2. 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创作意图;3.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匡超人人物形象,理解其奋斗历程所体现出精神品质。
重点:文章主题思想及其在现实生活中启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分析资料、写作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匡超人视频,激发学生对本文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 讲解:分析文章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着重讲解匡超人勤奋好学、正直无私精神品质。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本文人物形象分析例题,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文章主题思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匡超人人格魅力及其在现实生活中启示。
六、板书设计1. 文章《匡超人》2. 人物形象:勤奋好学、正直无私3. 主题思想: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匡超人奋斗历程认识。
答案示例:匡超人奋斗历程充分展示勤奋好学、正直无私精神品质。
他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定信念,努力学习,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匡超人》,使学生解文章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在课后反思中,要注意学生对文章内容掌握程度,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极践行匡超人精神品质,努力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拓展延伸方面,可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类似文章,提高文学素养。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二语文《匡超人》精品教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二语文《匡超人》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匡超人》这篇课文中深入探讨。
该文选自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主要讲述匡超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精神风貌。
教学内容包括: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主题,品味精彩语句,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主题,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2. 能力目标: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写作技巧。
3. 情感目标:感受匡超人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追求卓越精神风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主题,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2. 教学重点:品味精彩语句,感悟匡超人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有关奋斗、拼搏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是真正勇敢?什是坚定人生信念?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体会匡超人精神品质。
3.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主题。
a. 讨论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内容是什。
b. 分析课文主题,讨论匡超人精神品质。
4. 品味语句:挑选课文中具有代表性语句,让学生进行品味、分析。
a. “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要实现自己理想。
”b. “他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只怕自己没有勇气去面对。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阅读理解题,讲解答题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结构图2. 主题:匡超人精神品质3. 人物描写方法: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勇敢面对困难,追求卓越”作文。
2. 课后阅读:推荐阅读《名人传》中匡超人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和匡超人精神品质?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解匡超人故事,解其他具有类似精神品质人物,提高自己文学素养。
匡超人教案人教课标版优质教案
匡超人教案人教课标版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课标版教材,涉及章节为《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人物描写》。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匡超人》的阅读理解与分析,通过对匡超人形象、语言、行为的描写,探讨其性格特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对匡超人的形象、语言、行为的具体描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使学生了解并感悟作者通过对匡超人的刻画,表达出的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匡超人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具体描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匡超人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针对匡超人的形象、语言、行为进行详细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1)匡超人的形象特点有哪些?(2)作者通过对匡超人的描写,表达出怎样的社会现实?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例题,自主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匡超人形象特点a. 外貌b. 语言c. 行为2. 作者创作意图a. 社会现实关注b. 反思人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
2. 答案:(1)描写手法:细节描写、对比描写、象征描写。
匡超人形象特点:正直、善良、勇敢、无私。
(2)作者通过对匡超人的刻画,表达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同时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章“人物春秋”中的《匡超人》一文。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匡超人的形象特点、探讨作者通过匡超人传达的深层含义、学习本文的描写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匡超人的形象特点。
2. 分析本文的描写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从匡超人的故事中汲取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匡超人形象特点及其深层含义,理解本文的描写手法。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古今人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人公——匡超人。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匡超人的形象特点。
3. 例题讲解:分析匡超人的形象特点,讲解本文的描写手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作者通过匡超人传达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匡超人》2. 匡超人的形象特点:正直、勇敢、无私、忠诚3. 描写手法:对比、象征、讽刺4. 作者传达的深层含义:坚守信念,勇敢面对困难,追求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课文中匡超人的形象特点,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
(2)运用本文的描写手法,写一篇描绘身边人物的作文。
2. 答案:(1)匡超人的形象特点分析示例:正直,面对邪恶势力敢于斗争;勇敢,面对困难毫不退缩;无私,为了国家利益舍弃个人利益;忠诚,对国家和皇帝忠诚。
(2)作文示例: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描绘一位身边的人物,展现其性格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匡超人形象的理解较为深入,但在描写手法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人物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林外史》的内容及主题
《儒林外史》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也是最 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社会问题小说。
全书共55回,实写清朝,背景却放在明 朝,它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 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描绘了 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 种丑恶现象。
《儒林外史》的主题是复杂的,它有着无数种解读 的可能: 关注制度的人,读出它对八股取士的批判;
课文把握
功名富 贵观念
青年 士子
潘 三
马 二
匡超人
假名士们
延伸拓展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一
严贡生道:“实不相瞒,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 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所以历来的父 母官都蒙相爱。”
这时一个蓬头赤足的小厮走了进来,望着他道:“老爷, 家里请你回去!” 严贡生道:“回去做甚么?” 小厮道:“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 哩。” 严贡生道:“他要猪,拿钱来!”
势 利
匡超人的无耻行为
你的感受如何 为自己开脱辩解 (他是什么样的人)恬 不 知 耻 自 夸
误用“先儒 ”,酿成 笑 话,不以为 耻
谓“先儒”者 ,乃先生之谓 也
恬不知耻
匡超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主要依据是 什么? 自私蛮横 ——逼妻下乡(第4段) 虚荣无耻 ——停妻再娶(第5-6段) 虚伪无情 ——拒看潘三(第8段) 厚颜无知 ——吹嘘自己(第9段)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匡超人的性格特征。 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使他 丑态百出,行为令人厌恶与不屑,他是一 个虚伪狡诈、品德败坏、厚颜无耻(恬不 知耻)的士林丑恶之人。
作者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小说共55回,却用了5回多来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 形象,作者的用意到底何在?同学们可以据此展开讨论。)
课文把握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来表现匡超人的性格特征? 不想教习考取,要回本省地方取结。匡超人 没奈何,含着一包眼泪,只得别过了辛小姐, 回浙江来。
细节描写
匡超人听见了这些话,止不住落下几点泪来; 便问:“后事是怎样办的?”
又过了几时,给谏问匡超人可曾婚娶, 匡超人暗想,老师是位大人,在他面前说 出丈人是抚院的差,恐惹他看轻了笑,只 得答道:“还不曾。”
戏文上说的蔡 隐瞒婚史,再 状元招赘牛相 府,传为佳话, 结夫妻 这又何妨。
道德败坏 无耻卑鄙
匡超人的无耻行为
对 待 家 人 的 态 度
你的感受如何 为自己开脱辩 (他是什么样的人) 解
说妻子是个 诰命夫人 置办丧事:闻 说母亲要显 夫人之死,要 得与众不同 母亲、兄长争 让兄长凡事 立起体统来, 名份 不可自己倒 了架子
说明作者所处时代的儒林已经是一个大染缸, 匡超人的变质堕落的过程正是儒林熏染的结果。 这充分说明匡超人这个人物在《儒林外史》中 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地位。
谁来为匡超人辩护?
• 围绕匡超人由善良变丑恶、由勤勉变迂腐 的过程,讨论造成他变质堕落的责任在于 谁? • 责任在于儒林众生,是他们的熏染、腐蚀 导致匡超人的变质。 • 责任在于他自己,如果他坚守住自己的善 良,就不会变质。 • 一个人本性的改变与他本身有关,也与他 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关。
语言描写
匡超人道:“ 这也是第的好友。这马纯兄理法 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选本总以 行为主,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唯有小弟的选本, 外国都有的!”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虚 伪狡诈、迂腐辛辣的士林丑恶之人, 他的言行举止与众儒林众生相比, 有过之无不及。他的语言、心理活 动已使儒林众生丑相毕现,他的行 为结果却令人生厌和不屑。然而, 作者笔下的匡超人最初却并不是这 样一个人, 他善良纯净,讲孝道、 重情义。
虚伪 迂腐
匡超人的无耻行为
为自己开脱辩解
你的感受如何 (他是什么样的人)
本该到监里去看一 潘三入狱 看,现在替朝廷办 ,恕不探 事,就照着朝廷的 赏罚;若到这样的 望 地方去看人,便是 对待 赏罚不明了。 儒林
旧友 的态 度
虚伪
我在这里取结,院 里、司里都知道的 怕承担赏 ,如今设若走一走 罚明之虞 ,传的上边知道, 就是小弟一生官场 之玷。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例子四:余敷正要打开拿出土来看,余殷夺过来道:"等我看。 "劈手就夺过来,拿出一块土来,放在面前,把头歪在右边看了一会, 把头歪在左边又看了一会,拿手指头掐下一块土来,送在嘴里,歪 着嘴乱嚼。嚼了半天,把一大块土就递与余敷,说道:"四哥,你看 这土好不好?"余敷把土接在手里,拿着在灯底下,翻过来把正面看 了一会,翻过来又把反面看了一会,也掐了一块土送在嘴里,闭着 嘴闭着眼,慢慢的嚼。嚼了半日睁开眼,又把那土拿在鼻子跟前, 尽着闻。闻了半天说道:"这土果然不好。"主人慌了道:"这地可葬 得?"余殷道:"这地葬不得!葬了你家就要穷了!" 分析:作者抓住余氏兄弟装模做样的看坟土的神态与样子,生 动地刻画出他们明明是骗人的勾当却要做得惟妙惟肖使人深信不疑 的心理,把两个可憎的嘴脸表现的淋漓尽致。与《皇帝的新装》中 的两个骗子的手段异曲同工。
最后一回:“神宗帝下诏 旌贤,刘尚书奉旨承祭” 以 “幽榜”回映“楔子”。
《儒林外史》的结构
……
串 “ 糖 葫 芦 ” 式
严贡生 长兄 严监生
娄府二 公子
匡超人
助资 选家
表叔
蘧公孙
路遇 荀玫
马二 先生
遇路
范进
录选
王惠
周进
与课文相关的情节
匡超人出身贫寒,在流落杭州时,一心惦记 着生病的父亲,后遇马二先生资其路费,并嘱咐: 要想在世上出人头地,必须以文章科举为重,光 宗耀祖才是大孝。 回乡后,他白天杀猪,卖豆腐,给父亲做好 吃的和买药。晚上便一边服侍父亲一边读书到四 更鼓,每夜只睡一个更头。 一次,家中失火,他哥独自逃命,是他冲进 房内,背出父亲,又跑回来,救出母亲和嫂子, 后脚刚迈出门槛,火就到了门口。 闲着时,便到门口与邻居下象棋。一日晚上 在烛光下读书时,被路过的知县发现,感其孝心 和苦读,提携他先后中了秀才和举人。
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父亲是一个具有儒家正统 思想的知识分子,对吴敬梓的思想有一定影响。吴敬 梓不善于治理家业,又喜欢慷慨资助别人,与朋友歌 吟豪饮。父亲死后不几年家产便变卖殆尽。他二十三 岁中秀才,此后科场一直不利,到三十岁还没考上举 人。家业荡尽,功名又无希望,被族人视为败家子, 于是迁居南京,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生活相当贫 困。他饱尝了世态炎凉,逐渐认识了八股科举的腐朽 糜烂,产生了厌弃功名富贵的思想。广泛的交游,长 期同官僚、政客、名士之流的周旋,使他对官场的腐 败,儒林的堕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二、细节:刻画形象,画龙点睛 例子三: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 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 头。大侄子赶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人 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问道: “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 紧了,奶妈拖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两位舅爷不在 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 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着眼泪,走上前道:“老爷, 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 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 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
关心历史的人,读出了民族家国兴亡的沉痛思虑;
关心个体命运的人,读出了生动的灵魂解剖、焦灼的 精神拷问…… 于是,有人把《儒林外史》看做一幅儒林群丑图, 有人视之为文运衰落、文人有厄的痛史,也有人从中 读出了士子心灵漂泊的悲凉。
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第一部分(2-30)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第二部分(31-46)理想文士的探求 第三部分(46-55) “市井奇人”的发现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例子二:“方先生,你收到我的信没有?”一般人撒 谎,嘴跟眼睛不能合作,嘴尽管雄纠纠地胡说,眼睛懦 怯不敢平视对方。高松年老于世故,直盯着对方。 方鸿渐惶遽地说:“没有呀!我真没有收到呀!重 要不重要?高先生什么时候发的?” “咦!怎么没收到?”高松年直跳起来,假惊异的表 情做得惟妙惟肖,比方鸿渐的真惊惶自然得多。他没演 话剧,是话剧的不幸而是演员们的大幸。 分析:通过与《围城》中的片段比较,《围城》中 作者有对人物的表情做介绍与评价的语句:"一般人撒 谎""假惊异的表情做得惟妙惟肖",表明高松年在说谎; 《儒林外史》中的严贡生的表里不一,虚伪撒谎是通过 他与小厮的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作者退居幕后,没有作 评论与介绍。
心理描写
匡超人听见这话,吓了一跳,思量要回 他说已经娶过的,前日却说过不曾;但要允 他,又恐理上有碍;又转一念道:“戏文上 说的蔡状元招赘牛相府,传为佳话,这有何 妨!”即便应允了。
匡超人道:“不瞒二位先生说,此五省读书的人, 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 ‘先儒匡子之神位’。” 牛布衣笑道:“先生,你 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 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乎?”匡超人红着脸道:“不然! 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
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 • • • • • 匡超人发迹(1) 潘自业遭祸(2,3) 停妻再娶(4,5,6) 回乡取结(7) 拒看潘三(8) 路遇牛布衣(9)
合作探究一 初读课文,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文章节选部分主要写了匡超人发迹(收 到来信、参加科举)、潘三遭祸(被抓) 、探视刑房——匡超人骗妻进京、停妻娶 妻——回乡取结、厚葬妻子——拒探潘三 、路遇牛布衣等情节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分析:两个手指头,平平常常,微不足道。可是, 吴敬梓却牢牢地抓住了它,并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严监 生气息奄奄,连话都不会说了,可总是断不了气。他关 心着一件事情,挣扎着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 指头。他关心着一件什么样的重大事情呢?不是两位亲 人不得见面,也不是两笔银子没有吩咐,更不是两位舅 爷不在跟前,而是灯里两根灯草费了油!点灯费油,死 不瞑目!吴敬梓就是这样,通过对两个指头的着力描摩, 表现了一个封建地主的悭吝、贪欲、爱财如命的性格, 丰富了这一典型的文学形象。